摘藤椒这个事情,冒天下之大不韪讲几句自己的想法。
在我小时候,摘花椒是哥哥姐姐们不那么乐意做的事情,对我而言是始终想做但从来做不好的事。舅舅舅妈带着我下地,我几乎每天都雄心壮志决定摘一斤,但拿着可爱的小long,老老实实摘个几分钟,花椒最多能盖住底,随后就是漫山遍野地玩:爬柿子树、摘没熟的酸枣、把柿子藏在麦秸堆里……摘花椒是我幼时非常美好的记忆,以至于看到热门微博忍不住多讲多想。
和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陕南或甘肃来的摘椒人。基本上都是女性,最小的上初高中(我没见过,听说过),暑假做这个活补贴家用。大多数二三十岁,白天摘椒,晚上给自己家的宝宝纳鞋底做衣服——我觉得她们应该都是常规农村妇女。整体而言,摘椒是当年一个比较好的打工方式,包吃包住给路费而且钱不少,最厉害的人一天能摘五六十斤,而十几年前摘一斤湿花椒一块三(我记得这个数字,因为某个摘了八九两的早晨,舅舅说按一斤算,给了我一块三毛钱当工钱),按10天来算,净赚50×1.3×10=650,在当年绝对是巨款了。现在查了下,大概是3.4-4块钱左右,10天可以赚50×3.5×10=1750元,如果干够一个月就有1750×3=5250,也较为吸引人。
时光推移,人工越来越贵,花椒的价格却没有暴涨。2001年或者2002年,花椒(干的,好像是四斤晒一斤?)卖到了25块钱一斤,当时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大概800块钱一个月。2020年,最好的花椒不过40块钱,大多数花椒还是25块,但职工工资3000大家都觉得不算多。于是,最终售价-人力成本,这个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等今年过年时候,我的本家亲戚里自己摘花椒的人越来越多。随着城市发展,新的工作机会也增多,传统的摘椒群体因此不断萎缩。我们市政府每年都发各种招聘信息,说摘椒客缺口10w。外地人要价高,那就本地退休职工/老师顶上。
虽然利润空间小了,但只要吃苦肯干,依然可以挣到钱。据我观察本家有钱农户,秘诀一是压缩摘椒成本(想办法调整成熟时间,尽可能自己摘);第二是扩大种植面积和规模(土地流转),就算是雇摘花椒的人也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边际成本提升边际效益。
原图里的博主,文笔虽然磕磕绊绊,但是感染力和煽动性很强,有那种当代文学的味道。可是我去看的时候,最大的感受是:我们这个社会不应该靠慈善和良心发展,而应该用理性和科学解决问题。
一整个村子最后只有少数人种藤椒,除了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没有人愿意做摘藤椒的工作,就算是去摘藤椒主家给出的工资也异乎寻常的低。这三个信息说明了什么?第一,是这个地方根本不适合种藤椒,或者至少有其他农作物更赚钱,种藤椒是不划算的事情。第二,人不愿意摘是因为有更赚钱的工作去做,不应该要求年轻人中年人用爱发电去摘藤椒。第三,主家给的钱说说明此地藤椒利润空间已经很小了无法再让利(可能是供给,可能是本身产品质量,可能是别的因素——这并不是我家里有花椒就给农户讲话,而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摘椒人希望多拿钱,农户希望少给钱,最终会实现动态平衡)。
总结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在一个可以种更赚钱经济作物的地方要求农户种不赚钱的作物?我们为什么要农户为爱发电?我们为什么不能接受人/地换一种工作换一种作物?原微博的评论区嚷嚷什么中国人赚钱少,工资低,我看都太表面了,这是产业结构的问题,这是农业变革的问题。退一万步,这也是老年人养老的问题……
藤椒味的食物全国都喜欢,搜索了一下数据https://t.cn/A6f8Hglx 藤椒采摘成本1.2元/斤,本身能卖大概5-6元/斤,按比例算和我们花椒差不多。不过花椒地好像不能同时种两种,藤椒似乎可以。所以整体而言这应该是一种依然有前途的农作物。沦落到原图博主口中的血汗工厂,我看涨工资不行,彻底解决方案是——如果目前的摘椒钱招不来人,如果提高摘椒钱就没有利润,那就不要种!
可能我就是这样冷漠,面对80岁老太太一天赚九块钱无动于衷。但我更愿意说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尊重实践,尊重基本经济运营原理。同情和心软不是没有价值,但是只有同情和心软,什么都无法改变。

希望部分人清醒一点吧
世界爱豆千千万
先做人 再做女生 后做粉丝
行星饭是真感情

没错
但别跟这件事扯一块
他们的本质是不一样的
这事情已经相继被爆出这么多受害者
拜托大家都清醒点吧
追⭐ 难道不是因为他(她)带给我们正能量
让我们变得更好
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吗
行星饭这些年是一起度过了很多艰难的时候
但是拜托大家看清楚点 这是两码事
他犯了错就要承认,道歉
而不是一味地给自己洗

57岁天坛医院知名专家,开了个科普面馆[疑问][思考]

——“做一些我们能做的,让老百姓能看懂我们的漫画,听懂我们的科普。”

“这个萝卜味道还可以,如果把花生油换成橄榄油会更好、更健康。”在“阿缪面馆”里,缪中荣夹起一块萝卜品尝,慢条斯理地说。

他身后的墙上,挂着一幅人形猫肖像画,主人公瘦高身材,着一身青袍,五官仅用几笔勾勒,神似缪中荣。

缪中荣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主任,“猫大夫医学科普”等公众号创始人。因姓氏读音与“喵”相同,人送雅号“猫大夫”。

(见图1:缪中荣与漫画形象“猫大夫”。图/受访者提供)

他还有个特殊的身份:“阿缪面馆”的“代言人”“灵感来源”。相熟的朋友取用了他“猫大夫”的IP,于2020年11月开了这家面馆,主打正宗“兰州味”,距离天坛医院百米远。

面馆不仅管填饱肚子,还负责“填满脑子”。缪中荣将其定位为“医学科普面馆”,设科普图书角,与同事每周开办一次科普讲座,也给患者、医生们一个歇脚、聚会的地方。

(见图2:阿缪面馆。图/受访者提供)

“猫大夫”并不从一开始就是猫大夫。他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甘肃白银的一个山区,外婆心灵手巧,擅长裁衣。他自小跟着外婆长大,会绣花、用做馒头的红颜料临摹花被上的牡丹。他也和其他男孩一样,爱看金庸和其他武侠小说,幻想着有一天能拯救苍生、济世安民。

高考时,他考上兰州医学院,后来成了一名外科大夫。30岁那年,又考上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外科学博士,师从“中国神经介入治疗第一人”凌锋。

介入诊疗技术于上世纪80年代被引起我国,后逐渐发展成与内科、外科并列的第三大临床学科——介入科。该技术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于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切口,通过人体原有的腔道,利用导管、导丝等器材进行诊疗,可谓是“针尖上的舞蹈”。

介入手术对肿瘤、血管等疾病创伤小、疗效好。但对医生来说,手术过程不太美妙。为减少介入手术中射线对人体的影响,他每一场都必须披上十几斤重的铅衣,同时还要用手指捻动导丝、进行细微的操作,一场手术下来汗流浃背,铅衣一披就是十数年。

(见图3:介入手术中的缪中荣。图/新华网)

作为国内较早一批介入科医生,缪中荣曾在10年间日均做4-5台介入手术。最多时,一天做了24台手术。最难的一次,他要在一条堵塞的脑血管内放置5个支架。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指出,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每5位死亡者中就有1人死于脑卒中。该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五大特点。

虽然用先进精细的介入技术拯救了无数脑卒中患者的生命,可缪中荣深知,对于“三高率”日趋增长的中国人来说,预防才是降低脑卒中风险的根本措施。

“再精美的手术,也无法帮助一个积重难返的病人。并且,伪科普在舆论场横行,患者对疾病、医学技术的不理解也会严重影响医患关系。”缪中荣说,“这种无助感随着工作时间越久,就越积越重,转而成为了紧迫感。”

于是在51岁这年,缪中荣决定出一本给大众看的预防脑卒中书籍,而且要以漫画的形式——虽然他常常以画图的形式给患者讲解病情、手术过程,但他认为,应该还要用更有趣、更易懂的方式去和大众沟通。他请来漫画家朱超合作,后者完全不懂医学,他便一张张画图、沟通,微信消息达到数万条。

(见图4:缪中荣和朱超的部分微信沟通内容。图/受访者提供)

2015年12月29日“世界卒中日”这天,《漫画脑卒中》正式发行。书中设置了数个可爱的漫画形象,系统介绍脑卒中知识,简单有趣,通俗易懂,广受欢迎。该书发行后,被翻译成数种语言,被科技部评定为“2016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等组织颁奖肯定。

(见图5:《漫画脑卒中》发布,导演宁浩(右)倾力推荐。图/受访者提供)

凭借这本优质的漫画,专业的、非专业的奖项拿了一圈,缪中荣感到自己做得仍不够。他发现,在这个智能手机当道的时代,人们已经很少看书,因此科普要以人民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钻”入大众的视线里。

2016年,缪中荣开启了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医师何义舟的合作,打造线上医学科普漫画品牌“小大夫漫画”“熊猫医生漫画”。一开始,他每天早上5:30起床,花十分钟写科普故事,何义舟负责画,当天发布。逐渐地,各科室发来的投稿越来越多,缪中荣便从作者的身份转换到主编,每天花30分钟审稿。

2017年底,缪中荣又创办了“猫大夫医学科普”。“猫大夫”的形象几经更替,最终固定为一个五官淡雅、身着长袍的侠医形象。科普漫画每天早上7点前发布,降“三高”、正确睡姿、防秃……主题贴近大众生活,几乎每天都会有读者评论,看猫大夫医学科普已变成每日的必修,还会收藏、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我国在医联体建设、分级诊疗、医生教育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建设医生个人品牌作为新信息时代传播医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腾讯健康与缪中荣合作举办的“新信息时代如何建立医生个人品牌”主题活动上,有医生从“猫大夫”科普系列中得到启发。

(见图6:图/受访者提供)

成为医学界的“科普典范”后,缪中荣仍在不断创新科普的形式。2020年,他从三年来与何义舟共同创作的漫画中精选出90多篇,集结为《疾病的真相:熊猫医生科普日记》一书,覆盖肿瘤、高血压、静脉曲张等大众关心的健康问题。

最近,原本每天发一篇漫画的公众号“猫大夫医学科普”开始偶尔尝试用短视频讲解的形式,有退休的读者表示这样了解知识方便多了,也有妈妈说“还是喜欢漫画,周末跟8岁娃一起翻漫画台历(‘猫大夫’文创产品),他看得很开心,不知不觉就翻了几十页。”无论如何,这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猫大夫宇宙”里,“二师兄”何义舟常与缪中荣形影不离。他们坐在像古风客栈一样的阿缪面馆里品茶论道,向客官们讲解着医学知识,一如线下他们想做的那样。不同的是,在真实的阿缪面馆医学科普讲座里,有直播镜头对着他们,受众远不止一桌或一店。

(见图7:漫画与现实中的阿缪面馆。图/受访者提供)

目前,“猫大夫”的受众以35-45岁的女性为主,粉丝超过50万。未来,缪中荣希望团队能有更多支持力量,提高内容的原创性、丰富性,拓展受众的性别、年龄层次。健康科普正在被国家层面大力推行,他也希望这些科普都能够接地气,少一些形式,多一些乐趣。“做一些我们能做的,让老百姓能看懂我们的漫画,听懂我们的科普。”

某种意义上,他正在向年少时的济世侠客梦靠近。不过,漫画中的“猫侠医”并不风流潇洒,他微微佝偻着身子,担着两箱行李,走在陡峭的长路上,“科普之路,任重道远”。

(见图8:图/微信公众号“猫大夫医学科普”)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爱你日方长因何而发生?在这种困难的抉择下,本人思来想去,寝食难安。现在,解决爱你日方长的问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生活中,若爱你日方长出现了,我们就不得不考
  • 【抗疫】今天下午群里邻居发视频说是好像政府给我们的爱心菜来了,之后跟居委会和物业确认,小区6880户近三万人的菜今天会全部到小区,需要大量楼群志愿者参与分发。原
  • 回望这过去的一年,内心还有一些不舍,还有一些遗憾,但岁月山河,每个人都只是一个怀着伤感寂寞的过路客,在浮世红尘里,寻找自己的平安路,遇见自己的红尘伴侣,追求自己
  • 太多瞬间太多时刻 除了感谢还是感谢 谢谢大家的喜欢 谢谢不求回报的支持 是这些让我真真实实的感受到我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我这个普通的小人儿曾照亮过大家 曾作为阳
  • 深夜了,我还没有一丝睡意,一个人躺在床上刷着抖音,脑海里想着这些年经历得点点滴滴,看着二十多岁的自己,生活过的一塌糊涂,一地鸡毛,我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我也不
  • 今天也是蛮有意思的一天,早起睁开眼就开始吵架,吵到了后头我感觉不行,一边吵架一边配台影响我发挥,于是我提出了中场休息,午休回家的时候再战,牺牲了半小时我最爱的
  • 【优化“四大结构” 探索超大城市低碳发展特色路径】#成都新闻#日前,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中共成都市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 时希和灵公主两大灵犀阁主也不该落败至此,时希说自己的法术节奏和出招时间被曼多拉掌握了。时希就说曼多拉和黑化辛灵仙子为了压制时希和灵公主,亲身进到了反转镜空间。
  • 这和美帝、沙特那种在地里挖几楸就能冒油的那种得天独厚没办法比,比如美国人极其骇人的页岩油储备可以真正转化和炼制为经济燃油,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美国属于海相页岩油,岩
  • 这个时‎​候‎做治​疗性‎​美白‎补水‎有​利​​于修复‎。✅绮雯​面膜➕蜗牛‎​原​液‍♀️‎​黄金‎搭档1⃣️‎​确实可以收​缩毛孔、‎​提‎‎​亮‎​肤色
  • 玻璃的选用则是因为它较轻且透明,你几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并且它能和其他两种材料建立一种关联。#卫浴暖气片#与自然共生,一直是理想主义设计师的追求,终极目标是不对
  • 想要佔有它的時候,別人得到它,你也會不高興,就是會有這樣的情況。而指的是你最喜歡的一句話,或是上師說的一句話、 或者經典的一句話,而這個時候你需要依靠這樣的他力
  • 维他柠檬茶原味太甜低糖版太涩最爱的就是薄荷味的冰爽柠檬茶但附近只有一家店在卖所以我每天走很远去那里买一盒直接从冰箱里拿出来冷冷的配什么都合适昨天准备吃麦当劳之前
  • 法院认为:双方感情已经破裂,没有复合和维持婚烟状态的可能,赵佩斯也称与邓晓宇感情已破裂无法修复,法院判令其离婚,因车辆一直由邓晓宇占有并使用,判令归邓晓宇所有。
  • 【这个联盟再扩容,浦东多家医疗机构加入】5月9日是第108个母亲节,国内首个“无痛分娩公益推广联盟”成立三周年特别活动 “快乐产房——给‘无痛辣妈’打CALL”
  • 虽然家乡一南一北前二十二年毫无交集,但三观却出奇地一致,爱好也越来越相近,性格极其相似,也喜欢的是同样性格的人。[心][心]Ps:三叶我爱你我对不起你,叫不醒这
  • 换手机的烦恼[感冒]现在的11如果没问题原本想一直用下去…之前苹果出新机也不会心动信号差,屏幕被摔坏一点,都能接受,现在电池也不中了,经常突然黑屏关机[哼]所以
  • 【十方】:包括电线杆和树木【观感的师兄】:我做的不多,群里师兄有人也在(某某)城市,也做,有一层无形的能量,传来传去的【十方】:那也不可能做到全城市的建筑【观感
  •             《唐多令     琴》     文/李嫣然诗词原创(刘过体) 天地觅君之,抚筝山水时。讓我相信世上真有接近完美的人,劇裡有時縱情 有時縱
  • #日常[超话]##再见2021你好2022##2021拿走不谢##2022即刻到达# 2021 我从一个爱吃吃吃 爱烘焙爱做早餐的【请叫我机智的玲珑】变身为爱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