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挑刺的人心理病态、心存恶念?世间圣人少之又少,别苛求他人

喜欢挑刺的人如果不是心理有病就是心理有恶念?喜欢挑刺的人,如果不是心理有病,就是心理有恶念?
虽然挑刺、有病、恶念这三组词语贴合在一起,给人负面感,但以上论断是否正确,却十分值得商榷。
人的本性都是顺毛驴,都希望被肯定、赞誉。因为正向鼓励会释放和强化一个人的自主意识,让人聚焦于正向积极的一面,哪怕遇到困难也能够从心态上、精神意识上从容应对。
大家都不喜欢被他人否定或挑剔。因为否定会让人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并难以接受,而且会激发出人的负面情绪。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一个人如果勇于自我否定,承认自己的不足,那么就意味着这个人已经逐渐成熟,并趋近于理性。

因为自我否定是对自己的一种批判,而批判自我既勇敢又智慧,是自我在一定的知识面和自信基础上,对自身缺点的勇敢面对和扬弃。一个人只有勇敢面对自己的缺点,并客观理性地去改正缺点,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胆识有担当的成熟的人。
但是,从客观事实来看,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芸芸众生,古往今来,古今中外,主动否定自己直面自身缺陷而无愧色者,少之又少。为什么?人性使然。
不可否认的是,在自我批判这方面,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倒是比一般人做得好。
封建社会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温良恭俭让”思想意识形态,使得古代的知识分子、君子、贤达养成了内省规则,无一不以“自省”、“自察”为己任,时刻反省和规范自身行为与思想,以期抵达“圣人”标准。

在历代典籍中,圣人的原意,是专门指向完美的。即圣人是这世间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普通老百姓的心里,那些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才能被称为“圣人”。
“圣人”的特殊之处在于“圣”字。即古造字法中的圣所代表的意思:左上为“耳”表示虚心闻道,以求通达天地之正理;右上为“口”表示宣扬道理,以教化大众;下面的“王”则表示为王之德,在于统率万物,而要统帅万物,就必须遍处施德。
既然要施德,就要懂得世间万物之所求所需。而这个“懂得”,就是我们今人或心理学上经常提及的“理解”他人,或“共情”心理。

一个洞察力高又有共情心态的人,往往对他人的需求洞若观火,并能适时送上他人所需。这样的人,自然会受到大家的欢迎。毕竟,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被理解,能够被他人所接纳,哪怕自己其实也是一个脾气很怪很坏,有些怪癖坏毛病的人。

有人会问,那照这个意思,岂非只有懂得大众的圣人,有此心胸和智慧,才能成为受大家尊重和欢迎的人?
当然不是。实际上,这世上圣人并不多,不要苛求他人。
所谓大众,就是99%的人都成不了圣人的普通群众——终其一生都抵达不了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境界。所以,如果抵达不了圣人的境界又想要受人欢迎,方法其实很多。
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以利他心态理解他人即可。
老话常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一旦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做事情,那么就能理解对方,进而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为人处世时最应该注意的还有一点,就是不要随意挑剔别人,挑别人的刺。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说得更细致一些。

古人云:龙生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用来比喻就算是同胞兄弟,各自的品质、爱好也都各不相同。换算到人间,每一个人出生、成长、学识、人生阶段也各有不同。
不同类型阶段的人因缘际会相处到了一起,自然会发生误解或不理解,以及看不惯。这种因误会而产生的看不惯,表现出来的就是否定、批判、挑剔、批评、挑刺。
前面讲过,情商高有共情能力的人,不容易与人发生矛盾,因为他们能够站在对方立场上去看问题去理解他人。但是喜欢否定他人、挑剔别人的人多半出于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 情商略低且缺乏共情能力,完全陷入到主观片面和自己的视角中,对他人多有指责。
第二, 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行为决策才是对的,别人都不对;自己的工作方法和主张才是最高效的,同事的做法就是愚蠢。
第三, 在医学、物理学、生物学、航天航空,以及高精尖精密仪器生产等特殊领域,“挑剔”是美德,甚至是一种特殊才能。

因为只有能力和技术抵达了相当高度的人,才可能在混杂的一般性现象中,发现并揪出细微的错漏,从而避免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和出现。
因此,在这些工作场景和领域内,注重完美,精益求精是必然标准,而绝非一般人所理解的故意“挑剔”或“挑刺”。1485年,英王理查三世与亨利伯爵在波斯沃斯展开决战。

此役将决定谁会获得英国王位。战前,马夫为理查三世国王备马掌钉。铁匠告诉马夫用来做马掌钉的铁片没了,让马夫去找铁片。
但是马夫却不耐烦地说:“国王要打头阵,等不及了!”铁匠只好将一根铁条砍断为四份加工成马掌。
然而,在钉完第三个马掌时,钉子不够了,于是铁匠让马夫快去找钉子。马夫却不以为意地说:“少一根没什么吧,我已经听见军号,等不及了。”铁匠说:“马掌少一根钉子就不牢固,打仗时会掉的。”“掉就掉了吧,不影响国王打仗。”马夫说。
然后,理查三世所骑战马的第四个马掌就少了一颗钉子。

战斗开始,理查三世英勇地率军冲锋陷阵。然而,意外就在此时发生了。他的坐骑因为马掌不牢固突然脱落而“马失前蹄”,导致理查三世一头栽倒在地,战马也脱缰而去,国王的坠地导致士气大衰,士兵们纷纷调头逃窜,溃不成军。
伯爵的军队迅速捉拿了理查三世。绝望中,理查三世挥剑长叹道:“天啊,我的王位就毁在了这匹马上了!”自此后,民间歌谣传唱到:
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
掉了一只马掌,失去一匹战马。
失去一匹战马,打败了一场战役。
打败了一场战役,毁了一个王朝。
故事看来与挑剔并无直接关联,但设若马夫是个挑剔而精细的人,那么他应该能够想到一只不牢固的马掌,会带来的直接后果。如果他是个对细节精益求精,又挑剔不已的人,那么他将不会犯这种粗心马虎得过且过的错误,而理查三世也可能不会失去自己的王国。
从心理学上来讲,挑剔到底是坏还是好,要看挑剔者本人的品性,以及他的出发点和目的到底如何。
一个情商低,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又陷入主观片面的人,其挑剔行为多半是心理暗黑,故意找茬给人制造麻烦;而一个看事看人入木三分,精细到骨子里的人,其挑剔多半会聚焦于事情本身,目的在于将事情尽可能地做好。
两种情况,完全取决于人心与品行,当然也与当事人的心态是光明磊落,还是暗黑损人有关。当我们面对他人的批评和挑剔时,最为重要的,就是看事情本身。

学会不与“垃圾人”争辩,你就赢了

我们用两年的时间学说话,却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学闭嘴。

与人争辩,往往都来自于微小的事情,既消耗了时间,又浪费了好心情,还非常容易造成无法挽回的糟糕局面。

争吵就像挠痒痒,你越挠,就越痒。

有的时候,闭上嘴巴,平息头脑,反而更能一心一意做好自己,充实自己内心的力量。

《道德经》里讲: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有智慧的人,从来不屑与人争辩。

生活中,我们发现,有人特别喜欢和人争论,不论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他都得怼上几句。

结果消耗了自己大把时间、感情去做毫无意义的争执。

争论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辩,不争辩不代表理亏,反而是内心无愧,不屑与之相争。

和智慧的人争辩,我们能从争辩中学知识,其乐无穷。

而面对有偏见的人、糊涂的人、不同层次的人,说话不对等,双方都争吵不到一起去,风马牛不相及,只能损心耗力。

面对这样的人,我们就要懒一些,不去招惹,不拉低自己。

01
不要和有偏见的人明是非

心存偏见的人对人对事都有着自己的一套判断标准,事情的对与错、是与非,全凭他自己而定。

有一次,著名作家莫言请人吃饭,大家酒足饭饱之后桌子上还剩很多饭菜,农民出身的莫言不忍浪费便继续吃了起来。

这时,有人讽刺到:

“瞧瞧莫言吧,非把他那点钱吃回去不可。”

当时的莫言,好像挨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后来,莫言在赴宴之前,喝了两碗稀饭、两个馒头,垫饱了肚子。

在宴席上,他吃得慢条斯理、温文尔雅。

结果一人却说:

“看看莫言那假模假样的劲儿,好像他只用门牙吃饭就能吃成贾宝玉似的。”

所以,我们不要和有偏见的人做多余的解释,也没必要为了迎合他们的而改变自己。

因为你无论怎么做,在有偏见的人眼里都是错的,如果你跟他解释些什么,他还会认为:“看吧,被我说中了!”

塞缪尔·约翰逊说:“心存偏见的人总是弱者。”

心存偏见的人大多都是对自己的生活不满,他不肯承认自己的偏执和软弱,就好像用言语针对一下别人,自己就会轻松地赢得什么优越感似的。

当心存偏见的人得知别人比他过得好,他认为别人是装的,得知别人比他过得不好,他认为别人是在卖可怜。

殊不知,心存偏见的人在卖弄偏见的时候,不仅失去了朋友,也失去了自身的品德。

和对的人谈论对的事,于两个人都是加法。

和错的人谈论对的事,于聪明人一定是减法。

所以,跟有偏见的人明是非,本身就是一件有失明智的事。

02
不要和糊涂的人争长短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桥段:

有一次,迎春的下人偷东西不承认,府上众姐妹帮迎春讨公道,迎春自己却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林黛玉说:“如果二姐姐是个男人,将来一家大小如何裁治?”

我们都知道,一部《红楼梦》,千种女儿愁。女人不能披甲上阵立军功,却能在后院闯出另一番天地。

贾府管事的不是贾政,也不是贾琏,而是王熙凤。

其实,同为闺阁待嫁之女,林黛玉不好意思说迎春:“你这样,嫁人以后怎么管家?”

所以黛玉用“二姐若是男人”来规劝。

但是迎春不理解林黛玉的意思,笑着回答道:“多少男人尚于此,何况我哉。”

黛玉听了之后没再说什么,而是和旁边的宝钗相视而笑。

迎春最后的结局就是在丈夫孙绍祖的欺凌下结束了一生。

人生的一大错事:和糊涂人说明白话。

俗话说,与聪明人打交道是“如沐春风”,与糊涂人打交道却是“遇事生风”。

子曰:“不可与之言而言,谓之失言。”

孔子认为,和不通透的人共事,有些话是不能说的,因为即使说了,对方也无法理解,说多了只是徒增烦恼,甚至给自己带来没必要的麻烦。

之前听到过这样一个笑话:

古时候有两个人争执,一个人说四四十六,另一个人说四四十八,最后闹到府衙让县令明断,县令最终判四四十八的人无罪释放,判四四十六的人三十大板。

之后有人质疑县令为何如此这般,县令说:“跟糊涂的人争辩,就是更糊涂,不打他打谁。”

有智慧的人不要和糊涂的人争辩,讲道理的人也不要去糊涂的人那里寻找存在感。

因为我们无法说服一个糊涂的人,就像我们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一个道理。

糊涂人的道理区别于哲学上的诡辩论。

诡辩论者会用一些理论去证实自己具有欺骗性的观点,这也是在辩论赛中经常被辩手使用的辩论方法。

而糊涂的人,根本就懒得证实自己的观点,他们的言论中大多充斥着“就是”“本来”“就这样”。

与糊涂的人争辩,聪明人本身就已经不占优势了,因为无论你说什么,他就说一句“事情本来就这样,你非得那样说”怼得你哑口无言。

糊涂的人有着自己的糊涂道理,在他们的世界里,那些糊涂道理就是真理。

这也是为什么不要与糊涂人争辩的原因之一,因为不会有结果,反而对方还会觉得你固执。

03
不要和无知的人辩道理

先秦神话集《齐谐》讲: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大意为: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北海。

庄子的《逍遥游》中提到: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大意为:蝉和小斑鸠讥笑鹏,我们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止,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

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决定其自身的认知,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蝉”和“斑鸠”的讥讽嘲笑,其实我们大可不必理会。

如果与其较真争辩,我们就会被对方拉低层次,在对方游刃有余的低层次认知里,我们肯定不会有胜算。

朝生暮死的菌草不知道黑夜与黎明。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蝉,不知道一年分四季。

《逍遥游》中还提到:

“古时楚国的南方有一种大树叫灵龟,它把五百年当作一个春季,五百年当作一个秋季。

上古时代有一种树叫做大椿,它把八千年当作一个春季,八千年当作一个秋季。”

永远不要和井底之蛙争吵,它看到的天空是圆规画的,而我们看到的天空是无限大的。

正所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我们又何必要求菌草与蝉拥有灵龟和大椿的胸怀呢?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两个有旧仇的人在一处窄桥相遇,其中一人首先挑衅:“我从来不给狗让路。”

另一人面带微笑侧身:“而我恰恰相反,你先请吧。”

与认知层次和自己不同的人辩道理,不仅辩不出结果,也无疑是在给自己添堵。

和无知、小气的人争辩,赢的一方从来都不是那个聪明人。

不争不辩,才是最有利的回击。

放眼望去古今中外,真正成功的人从来不做没必要的事,也从来不与没必要的人争辩。

试图说服别人的功夫,倒不如自己读读书喝喝茶,陶冶一下心情,寻找自己新的提高。

反观现实中的我们,难免会与人争辩,辩生活、辩工作、辩见闻、辩真理。

既然无法避免争论,那就做一些有意义的争论。

避开那些有偏见的人、糊涂的人、见识短浅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每一次争论才会是正向的,于自己也是做加法的。

人这一生真正需要在意的是遵从自己的内心,看重自己的想法,内心丰盈的人从来不会活在别人眼里,更不会活在别人嘴里。

周国平说:

“每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有一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这个位置仿佛是在他降生时就给他准备好的,只等他有一天来认领。”

和不同位置的人争辩,是争不出个结果的。#职场那些事儿#

学会不与“垃圾人”争辩,你就赢了

我们用两年的时间学说话,却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学闭嘴。

与人争辩,往往都来自于微小的事情,既消耗了时间,又浪费了好心情,还非常容易造成无法挽回的糟糕局面。

争吵就像挠痒痒,你越挠,就越痒。

有的时候,闭上嘴巴,平息头脑,反而更能一心一意做好自己,充实自己内心的力量。

《道德经》里讲: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有智慧的人,从来不屑与人争辩。

生活中,我们发现,有人特别喜欢和人争论,不论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他都得怼上几句。

结果消耗了自己大把时间、感情去做毫无意义的争执。

争论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辩,不争辩不代表理亏,反而是内心无愧,不屑与之相争。

和智慧的人争辩,我们能从争辩中学知识,其乐无穷。

而面对有偏见的人、糊涂的人、不同层次的人,说话不对等,双方都争吵不到一起去,风马牛不相及,只能损心耗力。

面对这样的人,我们就要懒一些,不去招惹,不拉低自己。

01
不要和有偏见的人明是非

心存偏见的人对人对事都有着自己的一套判断标准,事情的对与错、是与非,全凭他自己而定。

有一次,著名作家莫言请人吃饭,大家酒足饭饱之后桌子上还剩很多饭菜,农民出身的莫言不忍浪费便继续吃了起来。

这时,有人讽刺到:

“瞧瞧莫言吧,非把他那点钱吃回去不可。”

当时的莫言,好像挨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后来,莫言在赴宴之前,喝了两碗稀饭、两个馒头,垫饱了肚子。

在宴席上,他吃得慢条斯理、温文尔雅。

结果一人却说:

“看看莫言那假模假样的劲儿,好像他只用门牙吃饭就能吃成贾宝玉似的。”

所以,我们不要和有偏见的人做多余的解释,也没必要为了迎合他们的而改变自己。

因为你无论怎么做,在有偏见的人眼里都是错的,如果你跟他解释些什么,他还会认为:“看吧,被我说中了!”

塞缪尔·约翰逊说:“心存偏见的人总是弱者。”

心存偏见的人大多都是对自己的生活不满,他不肯承认自己的偏执和软弱,就好像用言语针对一下别人,自己就会轻松地赢得什么优越感似的。

当心存偏见的人得知别人比他过得好,他认为别人是装的,得知别人比他过得不好,他认为别人是在卖可怜。

殊不知,心存偏见的人在卖弄偏见的时候,不仅失去了朋友,也失去了自身的品德。

和对的人谈论对的事,于两个人都是加法。

和错的人谈论对的事,于聪明人一定是减法。

所以,跟有偏见的人明是非,本身就是一件有失明智的事。

02
不要和糊涂的人争长短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桥段:

有一次,迎春的下人偷东西不承认,府上众姐妹帮迎春讨公道,迎春自己却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林黛玉说:“如果二姐姐是个男人,将来一家大小如何裁治?”

我们都知道,一部《红楼梦》,千种女儿愁。女人不能披甲上阵立军功,却能在后院闯出另一番天地。

贾府管事的不是贾政,也不是贾琏,而是王熙凤。

其实,同为闺阁待嫁之女,林黛玉不好意思说迎春:“你这样,嫁人以后怎么管家?”

所以黛玉用“二姐若是男人”来规劝。

但是迎春不理解林黛玉的意思,笑着回答道:“多少男人尚于此,何况我哉。”

黛玉听了之后没再说什么,而是和旁边的宝钗相视而笑。

迎春最后的结局就是在丈夫孙绍祖的欺凌下结束了一生。

人生的一大错事:和糊涂人说明白话。

俗话说,与聪明人打交道是“如沐春风”,与糊涂人打交道却是“遇事生风”。

子曰:“不可与之言而言,谓之失言。”

孔子认为,和不通透的人共事,有些话是不能说的,因为即使说了,对方也无法理解,说多了只是徒增烦恼,甚至给自己带来没必要的麻烦。

之前听到过这样一个笑话:

古时候有两个人争执,一个人说四四十六,另一个人说四四十八,最后闹到府衙让县令明断,县令最终判四四十八的人无罪释放,判四四十六的人三十大板。

之后有人质疑县令为何如此这般,县令说:“跟糊涂的人争辩,就是更糊涂,不打他打谁。”

有智慧的人不要和糊涂的人争辩,讲道理的人也不要去糊涂的人那里寻找存在感。

因为我们无法说服一个糊涂的人,就像我们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一个道理。

糊涂人的道理区别于哲学上的诡辩论。

诡辩论者会用一些理论去证实自己具有欺骗性的观点,这也是在辩论赛中经常被辩手使用的辩论方法。

而糊涂的人,根本就懒得证实自己的观点,他们的言论中大多充斥着“就是”“本来”“就这样”。

与糊涂的人争辩,聪明人本身就已经不占优势了,因为无论你说什么,他就说一句“事情本来就这样,你非得那样说”怼得你哑口无言。

糊涂的人有着自己的糊涂道理,在他们的世界里,那些糊涂道理就是真理。

这也是为什么不要与糊涂人争辩的原因之一,因为不会有结果,反而对方还会觉得你固执。

03
不要和无知的人辩道理

先秦神话集《齐谐》讲: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大意为: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北海。

庄子的《逍遥游》中提到: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大意为:蝉和小斑鸠讥笑鹏,我们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止,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

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决定其自身的认知,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蝉”和“斑鸠”的讥讽嘲笑,其实我们大可不必理会。

如果与其较真争辩,我们就会被对方拉低层次,在对方游刃有余的低层次认知里,我们肯定不会有胜算。

朝生暮死的菌草不知道黑夜与黎明。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蝉,不知道一年分四季。

《逍遥游》中还提到:

“古时楚国的南方有一种大树叫灵龟,它把五百年当作一个春季,五百年当作一个秋季。

上古时代有一种树叫做大椿,它把八千年当作一个春季,八千年当作一个秋季。”

永远不要和井底之蛙争吵,它看到的天空是圆规画的,而我们看到的天空是无限大的。

正所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我们又何必要求菌草与蝉拥有灵龟和大椿的胸怀呢?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两个有旧仇的人在一处窄桥相遇,其中一人首先挑衅:“我从来不给狗让路。”

另一人面带微笑侧身:“而我恰恰相反,你先请吧。”

与认知层次和自己不同的人辩道理,不仅辩不出结果,也无疑是在给自己添堵。

和无知、小气的人争辩,赢的一方从来都不是那个聪明人。

不争不辩,才是最有利的回击。

放眼望去古今中外,真正成功的人从来不做没必要的事,也从来不与没必要的人争辩。

试图说服别人的功夫,倒不如自己读读书喝喝茶,陶冶一下心情,寻找自己新的提高。

反观现实中的我们,难免会与人争辩,辩生活、辩工作、辩见闻、辩真理。

既然无法避免争论,那就做一些有意义的争论。

避开那些有偏见的人、糊涂的人、见识短浅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每一次争论才会是正向的,于自己也是做加法的。

人这一生真正需要在意的是遵从自己的内心,看重自己的想法,内心丰盈的人从来不会活在别人眼里,更不会活在别人嘴里。

周国平说:

“每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有一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这个位置仿佛是在他降生时就给他准备好的,只等他有一天来认领。”

和不同位置的人争辩,是争不出个结果的。#人力资源研究[超话]#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你一直介怀我没有把你的存在告诉家里人,其实他们都知道你的存在呀,加你微信的那晚,爹妈就在我旁边,你给我发了你军校时的照片,家里人也看到了,他们至今都在想着我什么
  • 无论是跟家人朋友还是带小孩一起去,都可以挑选到合适的影片,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观影需求,不少市民都想着在假期里把上映的电影都看一遍。刚看完《我和我的父辈》这部电影
  •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     毕竟小和尚的气运有多好他是体会的很清楚的,只是和自己这么个倒霉的签订了契约才会如此。当然,这种小家子气的不能为人道的想法是不能这么直接说出来的,于是就只
  • 龙湖焕城|大渡口TOD百万生活大城开放啦  作为一个龙湖的资深粉,这些年见证源著天街、礼嘉天街火爆开业,但也因没有跟着龙湖及时上车而后悔莫及~ - ✨听说4月份
  • 据了解,全市各地执法行动以节日消费量大的乳制品、酒类、粮食制品、肉制品等为重点品种,以人流量大的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大中型餐饮单位、旅游景区等为重点场所,开展飞
  • 张哲瀚 澄清❗️❗️1. 亚太荣是积极响应国家的【美好期许】2. 网传小泉家徽,实际只需【800块】!【10】18年十一,小张回国,一下飞机就发博祝祖国生日快乐
  • 无论我们是什么人,或是我们拥有什么,只要改变自己内心的想法,世界便将因你而改变。这也是“日三省吾身”的人最后可以成为圣贤的原因“每天见很多人,说的大都是不快乐的
  • 受假日期间旅游城市和景区热度的提升,最受欢迎的城市及旅游目的地机票价格增幅较大,TOP 20航线中,以北京为目的地的深圳-北京航线均价增幅最高,达到47%;九寨
  • #百分九毕业两周年##NINEPERCENT[超话]#你好啊,曾经那九个懵懵懂懂的少年,这个世界对我们有太多太多的不公,你们的成团或许只是为了满足大众的感受,但
  • 像比较知名的头条胡同、二条胡同等,也有只居住了十户八户人家、诸如耳朵眼儿这样的小胡同。久而久之,胡同的人几乎都姓贾了,人们就把原来的“丁家胡同”改名为“贾记头条
  • 所以说,小米对中国制造业的推动升级真的有巨大的功劳,并且雷总创办小米的梦想就是改造中国制造业,雷总真的一直都在完成自己梦想的路上,真的值得我们去点赞[中国赞]@
  • sol肉眼可见的顶部,空军应该加入打击目标[飞机],周线级别经过主升浪以后,在216这位置收了一根破新高的放量上影长阳,紧接着又是一根乌云盖顶,2日线Macd已
  • 据运城晚报当时报道,运城市老区建设促进会2019年4月23日在闻喜县召开现场会。这些行为向社会传播大量有害信息,对以年轻人为主的粉丝消费群体造成巨大负面影响,有
  • 第一次见到天秤女#家庭健康月##夏日护肤记# 的时候觉得这女生有点冷,她实不擅长对初识的人崭露过多的笑颜,特别是异性。一定要对方先流露出对她有好感,她才散发她的
  • 所以,当地称不存在“虚假手术”和“过度治疗”的问题。如果只是将违规行为笼统地称为“管理不规范、告知不到位、医风医德不端正”那“重点打击”的打击点在何处,也让人疑
  • 我们不能改变世界,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心,让心干净,任心无邪。我们不能改变世界,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心,让心干净,任心无邪。
  • 最后,他舍友进来了。[泪][泪][泪][泪][泪][泪][泪]这是什么人间疾苦!
  • གནས་བབ་ངན་པའི་ཁྲོད་དཔའ་ངར་ཆེ་ཞིང་བློ་རྩ་བརྟན་པ་དང་།གནས་བབ་བཟང་པོའི་ཁྲོད་དུ་རིག་པ
  • 3、眼头下垂,眼尾部则上扬,有这种眼睛的女人也是比较难伺候,自我意识太重,控制欲很强,喜欢别人都听从她的指挥,什么都要以她为主,为人自私自利,从不管别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