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量——

一望无际的大海上,飘荡着一艘小船,船上的老人消瘦憔悴,勃颈上尽是很深的皱纹。腮帮和脖子上有很多褐斑,那是常年累月暴露在太阳下所造成的良性皮肤病变。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累累伤疤。但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像是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岩石一般古老。这是老人出海的第84天,他像平常一样独自摇着小船在墨西哥湾的暖流里打鱼,依然什么也没打到。读到这里,想象着在大海中独自漂流的饱经风霜的老人,一种莫名的心酸袭来,我相信,无论是读者还是老人,此刻最希望的还是让他手上再多一些新的伤痕吧!那样的话,老人就不会空手而归了!我想我们每个读者,都会像玛诺林一样难过,为这老人的一无所获而心痛。尽管这样,第85天天色还没有完全亮起来,老人依然满怀希望地在一片昏茫中再次向着大海出发了。这次,他的目标在更远的前方。他驾驶着那艘小船,船帆破旧而且缀满面粉口袋的补丁。他把陆地的气息抛在后面,划进了海洋上清早清新的气息里。晌午他划到了深海区,陆地上空的云像绵延的高山一样矗立在那里,而海岸看起来就像一道细长的绿线,背后是青灰色的大陆。老人在这里看见有许许多多的浮游生物,心里很高兴,因为浮游生物多的地方一定有鱼。老人做好了一切准备,把钓绳按不同的深度放进水里,晌午的阳光火辣辣地烤着老人,他的脖子被晒得滚烫滚烫的,汗水不停地往下淌,他多想舒舒服服地打个瞌睡呀,可是想到今天已经是第85天了,再不能空手回去了,这样的话,信任他的孩子会更加难过的。老人正想着,发觉有鱼上钩了,凭感觉应该是条大鱼,就此开始,老人和大鱼交上了手。在与大鱼较量的过程中,老人的手被粗硬的钓绳割破了,左手累到抽筋,他几次险些被大鱼拖到海里葬身海底。最难熬的是,他还要与寂寞、炙烤、疲劳、困顿、饥饿、眩晕作斗争,终于他凭着经验智慧和耐力,在坚定的信念支撑下,经过三天两夜的奋战,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老人与大鱼的较量,实际就是老人自我的较量,是和自己意志力的较量。就是这顽强的意念让他在饥饿眩晕时保持冷静、困乏头脑糊涂时保持清醒,让他忍住一切的痛楚与煎熬同大鱼周旋与大鱼斗智斗勇,最后竭尽全力用鱼叉结束了大鱼的生命,停止了与大鱼的搏斗,必胜的信念让他成为战场上的胜利者。老人终于可以带着玛诺林对他的期望返航了,对于这样的收获,他总是有一种恍如梦中的感觉,他要时时对鱼望望,好确定真有这么回事。可是,老人的幸福只持续了一个钟头,便遭到了鲨鱼的袭击,战斗又拉响了。看到这条凶恶的鲨鱼,老人马上进入戒备状态,鲨鱼飞速地逼近船艄,牙齿咬得嘎吱嘎吱地响,老人听到了大鱼皮肉被撕裂的声音,这就像他的心被撕裂一样。此时,老人带着满腔的愤怒把鱼叉猛地扎进鲨鱼的脑袋,鲨鱼被打死却带走了他的鱼叉,他损失了四十多磅鱼肉,看着自己历经千辛万苦,甚至差点为此丢掉性命的奋斗成果,如今却是血肉模糊惨不忍睹,老人的心在滴血,我的心也是一阵抽搐。我默默祈祷,风啊,再大一些吧,快送老人顺利回家,给马诺林惊喜,让马诺林见识一下老人第85天的成绩吧!可是,有宽广胸怀孕育着万千生物的大海给了老人温柔,又总要想尽一切办法来考验这位饱经风霜的孤独者。无奈,他只好用绑在桨把上的刀子再次与鲨鱼展开搏斗,他凭着机智与勇敢又结束了三条双髻鲨的性命,最后,刀子也被带到了海底,老人疲劳极了,他多么希望能一帆风顺地回到家呀!可事与愿违,日落的时候又有两条花皮鲨向大鱼袭来,老人只好用木棒作武器用尽全身力气向鲨鱼劈去,也不知激战了多少个回合,这两条鲨鱼终于被打败了。但是,美丽的大鱼已是“面目全非”。此刻,老人身子僵硬,在夜晚的寒气里,他的伤口和身上所有用力过度的地方都疼痛难当,他的心痛又会好到哪里去呢?他多么希望不再有战斗呀!但是幸运之神依然没有光顾老人,到了半夜,战斗又开始了,这次他彻底不抱什么希望了,我的心也沉到了无底的深渊。只见,黑篮黑蓝的海里,游来一大帮鲨鱼。老人抄起木棒,他什么也看不清了,他不顾一切地四处打着、砸着,一片噪杂的声音包围着他:木棒打中鲨鱼发出的声音;鲨鱼在船底撕咬大鱼的声音;船身颠动的声音。它一棒一棒拼命轮下去,可是突然,木棒被什么东西咬住了,他丢下木棒,回过身从舵上拔下舵把子,在黑暗中猛打猛砍,他顾不上两手难熬的疼痛。但是鲨鱼一蜂窝的全挤上去咬,把剩下不多的鱼肉全扯了去,在黑暗中发着荧光的鱼肉被撕扯得七零八落,我听到了老人的心碎裂的声音。作战到最后时刻,舵把子也裂了,望着光秃秃的鱼骨,老人简直喘不过气来,觉得嘴里有股怪味,这味儿带着铜腥气,甜滋滋的,他终于承认自己被打垮了,败得一塌糊涂。此时泪水已模糊了我的双眼,这该是怎样的绝望与悲凉。以前他被“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一信念支撑着,战胜了大鱼、一次又一次地战胜鲨鱼。但,在最后时刻,还是失去了所有。不,还剩下小船、超脱了一切的老人和希望。
     希望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支撑生命的安全力量。#我们读书吧##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微风][微风]

【阅读力:生命茁壮的关键能力——读程载国《由理解到创造》】 阅读,似乎人人皆会,好像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只要识字就能读、会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实际上,社会大众的阅读素养大相径庭,作家赫尔曼·黑塞曾说:“当多数缺少天赋的人将自己的阅读能力很快就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时,少数人仍然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因为它们古时候都曾经是富有魔力的符箓和咒语)。这少数人就将成为读书家。”

如今,许多人已经逐渐认识到,阅读素养是一种对人后天发展影响巨大、需要着力培养的关键能力。近年来,各类指导阅读的书籍登上了各类排行榜,可谓风靡一时,但就中小学生而言,这些书籍尚缺乏必要的针对性。近日,程载国的《由理解到创造——中学生阅读力的有效提升》由宁波出版社出版,可以说适逢其时。

《由理解到创造》提出了“中学生阅读力”这一极具统整性的核心概念。2017年,聂震宁在其《阅读力》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阅读力”这一概念:“阅读力指的是对所读图书的理解、运用和反思的能力。”程载国则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学生阅读素养发展的实际,对其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发掘,根据能力形成的内在逻辑,将阅读力分解为“专注力”“理解力”“批判力”和“表达力”四项要素,进而建构了有关“中学生阅读力”培养的较为严密的理论体系和一整套方便实施的操作路径。

一、阅读力的发展必须以“我”为主,从深入理解抵达冷静批判。

关于读书,王阳明主张:“只要晓得,如何要记得?要晓得已是落了第二义了,只要明得自家本体。”程载国执教于王阳明故里,对阳明心学有深切的领悟。他认为,理解不局限于读出来、读准确,而要以“我”为主,从自己出发,以自己为主体。诚然,读书就是“读自己”:不是为了记住人家说了什么,也不单是想知道人家说了什么;而是要积极地、以平等的姿态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最终目的在于成就最好的自己。

因此,程载国在提倡“理解一部作品有外部解读和内部解读两条路径”之后,特别指出我们对一部作品的理解的多寡“与我们的提问意识”很有关联。他根据建构主义的相关理论,明确指出“作品的意义是由读者根据自身的知识体系赋予的”。至于如何解决疑问,他提出了三条路径:回到作品,联系生活,求诸专家。这样做,无疑回归到了阅读的本意,也可以达成对作品的深度解读。这样定位“理解力”,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启示。

近年来,批判性阅读已成为一种热潮,程载国也把“批判力”作为精读阶段重要的发展目标。他认为:“批判性阅读是一个‘理解—思考—超越’的过程。”他从朱熹等中国古代先哲身上汲取了有关阅读的智慧,提炼形成了“批判力”训练的三条途径:自我反思,与作者较量,和读友辩论。

二、阅读力的高阶是“说、评、写”等输出,是阅读能力的综合表现。

程载国把“表达力”作为中学生阅读力四要素之一,极具创意。面对可能存在的质疑,他回应说:“合上书卷之后遐思品味书中的情节人物,打开笔记本来为该书编写内容提要,在知乎、豆瓣等网络平台发表读书感言,甚至读完该书之后有了写作冲动,从而为该书写就评论文章,这些活动怎能被排除在‘阅读’之外呢?”

的确,阅读绝不是一种单纯的视觉活动。他考察近年来PISA国际阅读素养评价题型的转变后,敏锐地发现它已经“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向主动表达,从静态的识记阅读逐渐走向动态的运用阅读”,因为“输出”暗藏着“对自主整合分析、独立筛选判断等思维素养的要求”。于是,他提出要“扭转传统阅读以‘听、读、记’等输入性能力为本的阅读教育,代之以更高层次的‘说、评、写’”。可以说,这种主张把握了阅读学研究的风向,切中了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充实了“中学生阅读力”的内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实际上,《由理解到创造》一书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程载国撰写的30篇文学评论性文章,如《王阳明〈黄楼夜涛赋〉赏读》《鲁迅的“故乡情结”》《〈哈姆雷特〉:生命之轻与责任之重》等,这是他阅读“表达力”的精彩展现,也是对中学生读者的亲身示范。值得一提的是,程载国评析的多是课本上的文章或是学生课外爱读的书籍,他如何“理解”?如何“创造”?显然对广大中学生而言,更加具有启发价值。

三、阅读力的养成须提升阅读的专业化水平,要注意书籍适切的打开方式。

清代《魏叔子文集》中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蓄积学问像富人积财,金玉、布帛、竹头、木屑、粪土之属,无不豫贮,初不必有所用,而蓄积多了,酝酿沉浸久了,及其有故临文,大小浅深,各以类触,沛乎若决陂池之不可御,当其必需,粪土之用,有时与金玉同功。”中学生阅读,亦是如此,贵在兼收并蓄,博闻广识。成长的过程中,要尽可能不断拓宽阅读的边界,阅读不同体例,不同门类,不同时代,不同国别,不同语种的文章。但也需注意,不同的书籍应采取适切的方法,依体而读,因文而读,须切记“每一卷书,都有正确的打开方式”。

程载国说:“学生在阅读方面应该实现由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由休闲阅读到专业阅读的飞跃。”的确,真正的阅读力,应该是一种专业化的阅读能力。《由理解到创造》除“导读”外,共有六辑,分别谈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人物传记和学术著作的阅读方式。每一辑先用一篇文章谈这一文体总的阅读方法,再用三五篇文本评论性文章具体示例。如第一辑“诗歌:语言的魔方”,《诗歌阅读漫谈》一文,从顾随、周啸天、叶嘉莹等人诗歌阅读的经验中,提出鉴赏诗歌应从语言入手,强调“只有准确把握了一首诗的语言收敛性、多义性、抒情性和音乐性特征,我们才能说自己读懂了这首诗”;接着,用《元稹与他的悼亡诗》《从〈李凭箜篌引〉中见李贺“奇峭”诗风》《惠特曼〈草叶集〉:向劳作者致敬》《像孩子一样——重读〈海子的诗〉》等评论性文章,具体演绎了如何从语言入手,准确理解一首诗。

程载国认为,“优秀的传记作品以其丰富的思想价值助益青少年的成长”,他专门用一辑来谈人物传记的阅读方法,并推荐了《富兰克林自传》《别闹了,费曼先生》《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西潮·新潮》等几本传记作品。近年来,高中语文教材上专门提出了学术著作研读的要求,这无疑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深造。程载国说:“阅读学术著作时,我们额头上的一道道皱纹都是美丽的。”在书中,他用一篇《学术著作阅读漫谈》和三篇相关评论文章,以及一则《乡土中国》的教学回顾,全面地介绍了这一崭新文类的阅读门径,极具开拓价值。

阅读,需要有一种闲静之心,这样才有望悟得天机,尽享书海泛游的无穷趣味。《由理解到创造》则是最佳的伴读之作。 (作者:欧阳凯 系浙江省慈溪中学语文教师)

【阅读力:生命茁壮的关键能力——读程载国《由理解到创造》】发布时间:2021-08-18作者:欧阳凯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阅读,似乎人人皆会,好像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只要识字就能读、会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实际上,社会大众的阅读素养大相径庭,作家赫尔曼·黑塞曾说:“当多数缺少天赋的人将自己的阅读能力很快就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时,少数人仍然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因为它们古时候都曾经是富有魔力的符箓和咒语)。这少数人就将成为读书家。”

如今,许多人已经逐渐认识到,阅读素养是一种对人后天发展影响巨大、需要着力培养的关键能力。近年来,各类指导阅读的书籍登上了各类排行榜,可谓风靡一时,但就中小学生而言,这些书籍尚缺乏必要的针对性。近日,程载国的《由理解到创造——中学生阅读力的有效提升》由宁波出版社出版,可以说适逢其时。

《由理解到创造》提出了“中学生阅读力”这一极具统整性的核心概念。2017年,聂震宁在其《阅读力》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阅读力”这一概念:“阅读力指的是对所读图书的理解、运用和反思的能力。”程载国则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学生阅读素养发展的实际,对其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发掘,根据能力形成的内在逻辑,将阅读力分解为“专注力”“理解力”“批判力”和“表达力”四项要素,进而建构了有关“中学生阅读力”培养的较为严密的理论体系和一整套方便实施的操作路径。

一、阅读力的发展必须以“我”为主,从深入理解抵达冷静批判。

关于读书,王阳明主张:“只要晓得,如何要记得?要晓得已是落了第二义了,只要明得自家本体。”程载国执教于王阳明故里,对阳明心学有深切的领悟。他认为,理解不局限于读出来、读准确,而要以“我”为主,从自己出发,以自己为主体。诚然,读书就是“读自己”:不是为了记住人家说了什么,也不单是想知道人家说了什么;而是要积极地、以平等的姿态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最终目的在于成就最好的自己。

因此,程载国在提倡“理解一部作品有外部解读和内部解读两条路径”之后,特别指出我们对一部作品的理解的多寡“与我们的提问意识”很有关联。他根据建构主义的相关理论,明确指出“作品的意义是由读者根据自身的知识体系赋予的”。至于如何解决疑问,他提出了三条路径:回到作品,联系生活,求诸专家。这样做,无疑回归到了阅读的本意,也可以达成对作品的深度解读。这样定位“理解力”,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启示。

近年来,批判性阅读已成为一种热潮,程载国也把“批判力”作为精读阶段重要的发展目标。他认为:“批判性阅读是一个‘理解—思考—超越’的过程。”他从朱熹等中国古代先哲身上汲取了有关阅读的智慧,提炼形成了“批判力”训练的三条途径:自我反思,与作者较量,和读友辩论。

二、阅读力的高阶是“说、评、写”等输出,是阅读能力的综合表现。

程载国把“表达力”作为中学生阅读力四要素之一,极具创意。面对可能存在的质疑,他回应说:“合上书卷之后遐思品味书中的情节人物,打开笔记本来为该书编写内容提要,在知乎、豆瓣等网络平台发表读书感言,甚至读完该书之后有了写作冲动,从而为该书写就评论文章,这些活动怎能被排除在‘阅读’之外呢?”

的确,阅读绝不是一种单纯的视觉活动。他考察近年来PISA国际阅读素养评价题型的转变后,敏锐地发现它已经“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向主动表达,从静态的识记阅读逐渐走向动态的运用阅读”,因为“输出”暗藏着“对自主整合分析、独立筛选判断等思维素养的要求”。于是,他提出要“扭转传统阅读以‘听、读、记’等输入性能力为本的阅读教育,代之以更高层次的‘说、评、写’”。可以说,这种主张把握了阅读学研究的风向,切中了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充实了“中学生阅读力”的内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实际上,《由理解到创造》一书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程载国撰写的30篇文学评论性文章,如《王阳明〈黄楼夜涛赋〉赏读》《鲁迅的“故乡情结”》《〈哈姆雷特〉:生命之轻与责任之重》等,这是他阅读“表达力”的精彩展现,也是对中学生读者的亲身示范。值得一提的是,程载国评析的多是课本上的文章或是学生课外爱读的书籍,他如何“理解”?如何“创造”?显然对广大中学生而言,更加具有启发价值。

三、阅读力的养成须提升阅读的专业化水平,要注意书籍适切的打开方式。

清代《魏叔子文集》中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蓄积学问像富人积财,金玉、布帛、竹头、木屑、粪土之属,无不豫贮,初不必有所用,而蓄积多了,酝酿沉浸久了,及其有故临文,大小浅深,各以类触,沛乎若决陂池之不可御,当其必需,粪土之用,有时与金玉同功。”中学生阅读,亦是如此,贵在兼收并蓄,博闻广识。成长的过程中,要尽可能不断拓宽阅读的边界,阅读不同体例,不同门类,不同时代,不同国别,不同语种的文章。但也需注意,不同的书籍应采取适切的方法,依体而读,因文而读,须切记“每一卷书,都有正确的打开方式”。

程载国说:“学生在阅读方面应该实现由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由休闲阅读到专业阅读的飞跃。”的确,真正的阅读力,应该是一种专业化的阅读能力。《由理解到创造》除“导读”外,共有六辑,分别谈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人物传记和学术著作的阅读方式。每一辑先用一篇文章谈这一文体总的阅读方法,再用三五篇文本评论性文章具体示例。如第一辑“诗歌:语言的魔方”,《诗歌阅读漫谈》一文,从顾随、周啸天、叶嘉莹等人诗歌阅读的经验中,提出鉴赏诗歌应从语言入手,强调“只有准确把握了一首诗的语言收敛性、多义性、抒情性和音乐性特征,我们才能说自己读懂了这首诗”;接着,用《元稹与他的悼亡诗》《从〈李凭箜篌引〉中见李贺“奇峭”诗风》《惠特曼〈草叶集〉:向劳作者致敬》《像孩子一样——重读〈海子的诗〉》等评论性文章,具体演绎了如何从语言入手,准确理解一首诗。

程载国认为,“优秀的传记作品以其丰富的思想价值助益青少年的成长”,他专门用一辑来谈人物传记的阅读方法,并推荐了《富兰克林自传》《别闹了,费曼先生》《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西潮·新潮》等几本传记作品。近年来,高中语文教材上专门提出了学术著作研读的要求,这无疑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深造。程载国说:“阅读学术著作时,我们额头上的一道道皱纹都是美丽的。”在书中,他用一篇《学术著作阅读漫谈》和三篇相关评论文章,以及一则《乡土中国》的教学回顾,全面地介绍了这一崭新文类的阅读门径,极具开拓价值。

阅读,需要有一种闲静之心,这样才有望悟得天机,尽享书海泛游的无穷趣味。《由理解到创造》则是最佳的伴读之作。

(作者系浙江省慈溪中学语文教师)

作者:欧阳凯

《中国教育报》2021年08月18日第4版 版名:读书周刊 https://t.cn/RyhoNEq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7代半雅阁 有没有人觉得雅阁7代半好看的?雅阁无论哪个年代,都代表了一种态度,无论其它车多么的好看,雅阁总能给你一种很特别的感觉,也许会有人说我太过于本田了,但
  • Word of truth is painful.,its like two edged swords that turns your heart into p
  • 那时初次相遇做了几分钟同桌 恰好喜欢上了你 那时我在想你 恰好你发来了消息 那时我刚打开微信 恰好你发了一条朋我圈 那时我刚播放你唱的歌 恰好你访问了我主页 那
  • #NABA资讯# 在本月的Interni Creative Connections展览中,NABA设计系本科学生们在设计系负责人Claudio Larcher、
  • 看了不良关系,这是我的第一本英耽。简介没写左右,我一直以为是年下,看前半部分时还想着哇这也太狗血了,真合我胃口。直到我看到他俩doi,瞬间性欲全无[悲伤][泪]
  • Chinese Language Club in SH This October! Are you learning Chinese? Do you want
  • 陈东升:推荐我的新书《长寿时代》 泰康家园 作者:陈东升 泰康保险集团和中国嘉德创始人陈东升分享他看过的书、经历的事、见过的人,以及个人感悟与宏观思考。内容
  • 新疆油田公司重油公司金龙20石炭系井位再获战果。 在新疆油田公司召开的2021年第四轮井位论证会上,重油开发公司提出的金龙20井区石炭系第三轮评价井位部署方案顺
  • 今日好价合集![威武]部分叠桃jin币/8,8V,IP到手更低! [礼物]点 赞揪5位【铁粉】脱非!@微博抽奖平台 【隅田川多款咖啡直降】>> 【Move Fr
  • 《都挺好》最后,苏明玉拉着痴呆的老爸苏大强心堵到崩溃,电视剧结尾给了一个和解的镜头,而原著中的苏明玉并没有选择原谅,因为知道了自己出生的原因一直耿耿于怀,对后来
  • 算婚姻:男朋友比我小九岁,在一起真的会有未来吗      早年间有过一段婚姻,但因为种种原因最终又离婚了,离婚之后孩子被前夫带在身边,18年的时候和现在的男朋友
  • #古代人有多喜欢菊花# 古人种菊、赏菊、食菊、饮菊,并颂菊。菊文化不仅见于人们的庭院或炊烟之中,也不知不觉成为一种精神世界的寄托,得以托赞菊花之品性,隐喻己身之
  • SUSAN FANG SS22系列以“AIR•LOVE”之名,去探索「爱」,记录一场破碎之后以「自爱」的重生,以「自」重塑「爱」。 盛开的玫瑰花会被折断,新鲜
  • #摩登兄弟[超话]# [鲜花]#刘宇宁不说再见片尾曲# 致愛豆@摩登兄弟刘宇宁 今日原本很開心,因為看了很多您的新鮮視頻。但是刷了一整天還是那幾個視頻,頓時
  • 半导体行业深度报告 ——功率半导体赛道分析 报告综述: 1、行业总览:千亿赛道,成熟市场叠加新兴纯增量市场 2、行业发展趋势一:不需要追赶摩尔定律,倚
  • 早上六点半从家里出发 晚上十点到宿舍 漫长的折腾让人感觉过了一个很久的假期 确实 在抢到6号的车票时 我是开心的 没有再留恋剩下的一天 说走就走的果断已经修炼成
  • #错换人生28年# 真正的力量在粉丝那里! 某个网络大V曾经对我说过,粉丝们的专业能力和知识面、个人能力往往比主播们要强的多,只是大部分人不方便露面或不喜欢抛头
  • #字母每日计算# G13-100以内三数加减混合(二年级3)1011 这是二年级差不多现在的内容。三个两位数的加减混合,需要处理好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切换,初学的
  • 一个社‮的会‬科技水平越高,人与人的‮富财‬差距就‮越会‬大,智商‮距差‬也越大,认知差距也会‮来越‬越大。 因为科‮水技‬平越高,财富和信息‮流的‬行性就会
  • 库克发文说:随着山西地区逐步复苏,我们想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支持救灾,帮助重建。 Apple 将捐款帮助受影响的社区。As the Shanxi re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