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读本书16:
《论可能生活》作者:赵汀阳

第三部分

在谈论怎样获得幸福时,我们往往会用到一个错误的公式:等我实现了X,我就可以去做Y。比如,等我赚够了一个亿,我就可以去环游世界。

这个公式意味着,只有去做后面那个Y,比如环游世界,才是自己想要的幸福,而前面实现X的过程,只是单纯的手段。这样一来,就将幸福生活推向未来某个遥远的时间点,只有在那以后,幸福生活才有开始的可能;在那之前,生活仅仅是眼前的苟且,不值得一过,充其量是为了将来的幸福而必须付出的代价,是卧薪尝胆般的苦苦忍耐。

在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桥段:主人翁在苦苦等待之后,终于获得了宝贵的幸福瞬间。但问题是,用一部作品来渲染一瞬间的幸福,是丰满的、感人的,而对于漫长的一生来说,却过于苍白。如果人过一辈子,就是为了等待这么一个戏剧性的高光时刻,那这一辈子也太不值了。

更悲催的是,很有可能,你定的目标太高,比如“先赚他一个亿”,一辈子都实现不了,那样整个人生就只剩下毫无意义的受苦,活着就变成了白活。退一步说,即使目标真的实现了,你获得的幸福感也有可能不足以抵消前面的痛苦感受。因为人总是倾向于夸大自己的付出,总是感觉自己付出太多而收获太少,于是就会觉得“人间不值得”。

赵汀阳说,生活中最主要的不幸,就是误以为获得幸福是某种结局或者某种可以完成的目标。事实恰恰相反,幸福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回想一下,你在读高三的时候,是不是觉得,只要熬过这一年,等高考考出了好成绩,你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但是,等你真的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你会发现,那一刻的幸福其实非常短暂。多年后,当你回首往事,更值得回味的时光,其实是高考前那段埋头奋战的岁月。

这样说起来,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反过来理解——获得幸福不用去关注行动目标是什么,只要享受行动过程就可以了?所谓“重在参与”“知足常乐”“开心快乐每一天”之类。还有一种典型的“躺赢”的心态:不管我实际上活得有多憋屈,只要我自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就可以了。是这样的吗?

这里就要涉及一个更深刻的讨论:幸福到底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你可能会觉得,一个人幸福不幸福,当然只有他自己知道,别人有什么资格指手画脚?注意了,赵汀阳认为,心理学意义上的幸福,有可能是主观的;但哲学意义上的幸福,肯定不是主观的。企图通过某种主观的心情、带上玫瑰色的眼镜,把本来不幸的事情看成是幸福的,这是一种典型的幻想和自欺欺人。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一个生于富贵之家的智障人士,一生衣食无忧,受到精心照料,他每一天都活得乐呵呵,老了之后寿终正寝。那么,他幸福吗?从哲学角度,可以肯定地回答,他是不幸的。为什么呢?

赵汀阳说,生活的目的不是由随便谁来规定的,我们谁也没有这样的权利。生活规定了它自己的目的。这就像是,一支笔的目的是写字,一幅画的目的是展现美,而生活的目的是体现人的创造性,它要求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创造、去建设、去开拓那些尚未实现的可能性。如果你不这样去做,那么你就无法进入你本来可以进入的好生活,这就是不幸,不管你自己承认不承认。这就是幸福的客观性。

一个人,只有从事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去实现生活的多种可能性,才能够体现生活的本意,才能够获得幸福。为什么古代哲学家不约而同地认为,“有德”的生活才是好生活?就是因为,勇敢、智慧、勤劳等美德,显示了人的卓越性,让人的创造力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这就最大程度地体现了生活的本意。

这里,我们还要进一步追问,什么才叫“创造性”的行动呢?赵汀阳说的“创造性”行动,和我们通常理解的不太一样。它不是指艺术家搞创作或者科学家搞研究,而是指一种“无需代价的行动”。就是说,你干一件事情,不纯粹是为了获得利益,而是从干这件事情的过程当中,本身就获得意义感和幸福感;同时,干这件事情的结果,又能够给社会、给他人创造价值。这就是“创造性”行动。

举个例子。父母养育孩子,并不是为了将来获得什么回报,而是从养育孩子这件事情本身,就已经收获了满满的幸福;同时,孩子长大成人,还能对社会有所贡献,这就是创造性行动。

在这里,赵汀阳给出了一个“幸福公理”,是这么说的:“假如一个人的某个行动本身是自成目的的,并且这一行动所试图达到的结果也是一个具有自足价值的事情,那么,这一行动必定使他获得幸福。”

这句话听起来很学术,我试着简单粗暴地翻译一下,就是:如果有一件事情,不给你钱你也乐意去做,不做不甘心;而且你做这件事情的结果,还能对别人、对社会有贡献,这就是创造性行动。赵汀阳的“幸福公理”向你承诺:只要你去从事这样的创造性活动,就一定能够收获幸福。这不是“幸福学”或者心灵鸡汤,而是根据生活目的推导出来的、哲学意义上的普遍真理。

这里要特别强调两点:第一,赵汀阳所说的“创造性”,并不是指天才的伟大创造,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实现的日常创造,它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工作、交往、说话、做事;经营爱情、家庭、友谊;等等。

第二,创造性行动本质上是自由地给予,也就是不求回报地给予。如果父母养育孩子只不过是为了将来获得孩子的报答,那么就等于是把亲子关系变成了商业关系,父母就注定失去了幸福。还有,向朋友真诚地提供支持和帮助,这本身就是幸福,但如果你要求对方必须给你相同的回报,那么朋友就只不过是同党,你也就失去了友谊带给你的幸福。总之,通往幸福的行动,不是“先给予、后收获”,而是“给予即是收获”。

总结

你发现没有,前面我们一直在讨论幸福,但是,却没有给“幸福”下一个特别明确的定义。实际上,我翻遍全书,确实也没找到关于幸福的精准定义。赵汀阳认为,关于幸福,我们每个人都有亲身体验、直观感受,幸福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哲学,特别是伦理学的根本问题,不是“幸福是什么”,而是“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如果把生活看成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作品,那么幸福就是这个作品的最高成就。

此外,通过创造性的行动来获得幸福,还有更深一层的理由,就是人的自由。在赵汀阳看来,只有在创造性的行动中,人才实实在在地享有自由。我们通常理解的自由,是作为权利的自由,“免受约束”的自由,但是,这样的自由如果不落实到创造性的行动中,就被闲置了、浪费了,只是一种空洞的、毫无意义的自由。自由只有被用来进行创造时,才真正生效。在这里,自由=创造性=幸福。 https://t.cn/zRvzgr4

#爱豆v力量##爱豆能量月#
02
bhgfd

(•́₃•̀)人生,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有时无言的沉默或者简明庄重的姿势,比大发脾气更有力量;以平和的语调摆事实和讲道理,要比大喊大叫更令对手心惊;以友爱、赞扬的方式,比用暴力更能改善别人的心灵
智者说话,是因为他们有话要说;愚者说话,则是因为他们想说。
AK刘彰

那芬比丘的故事

  佛陀教育弟子就是教大家把「心」的观念调正,教弟子们在人群之中要懂得彼此感恩。从前有一个小国叫那螺,那个国家的人民都以采珍珠或者采檀香贸易为业。虽然只是个小国,但富有的人很多;不过也有不少贫困的人。

  那时有两位兄弟,父母刚刚往生不久,大哥认为兄弟应该分家,各自去奋斗才不会互相拖累。大嫂就问:「那么要怎么分家呢?」

  大哥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怎么分才算公平,那位大嫂就说:「以财产和奴仆来划分:一个得到全部的财产,一个分得一位奴仆,就这么决定了。」大哥当然是得到了所有的财产,而弟弟也只好接受一位奴仆的分配。

  这位奴仆名叫那芬,他既年轻又聪明,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卖到这个家庭。他很能知足,知道自己因家贫而被卖为奴隶,但老主人对他照顾爱护有加,所以他很感恩。现在他又被当成财产分给小主人,他觉得自己一无所有,只是一个人,不只没有什么贵重的东西可以给小主人,而且还要吃饭增加开销,所以他知道要赶快多努力来为小主人效力。

  小主人带着家眷和那芬,两手空空的出门了。他心里很烦恼,因为一无所有,人海茫茫,出去了要住哪里呢?一家大小要如何生活呢?那芬就安慰小主人:「您不用烦恼,有朝一日我要让您的家财胜过您的大哥。」

  小主人说:「哪有可能呢?我什么都没有,你要用什么去赚钱?现在我们连生活都出问题了,怎么有可能以后家产会比我大哥多呢?」

  正发愁时,小主人的太大忽然发现自己手上还有一些一玉环金饰,她就把手上的珠宝拿下来,对那芬说:「我们现在只剩这些东西比较值钱,就让你拿去打点一切吧,」

  那芬拿着金饰、玉环立即去想办法运作,他到市区去,看看有什么可以买的,然后再设法卖出去。这少许的本钱到底能做什么呢?他看来看去没什么好买的,于是就往城外走去。

  走出城外时,他看到有一个人担着一捆木柴要卖,他发现那一捆木柴之中有一根很有价值的檀香。檀香可以治百病,而卖的人却不知道。那芬就以便宜的价钱买了那捆木柴,因为他识货,所以他非常欢喜地把柴扛回去了。

  没多久,当地村里有一位富翁病得很严重,虽然他很有钱,却苦于找不到好的檀香来和药。那芬知道了就把檀香送过去。那位富有的的长者因为有了檀香和药,因此把病治好了。他很欢喜就把一大半的家财送给那芬。

  那芬得到财产后,他就运用自己贸易的天分,几年的辛苦经营之后,果然让小主人的财产比他的大哥还要多。生活稳定、家财富足之际,他的小主人就和夫人商议:「我们要如何回报那芬呢?」

  夫人说:「人生最有价值的就是自由,我们就让他回复自由之身,这可能是他最高兴的事。」小主人也觉得很有道理。

  有一天,小主人就把那芬叫来,说:「你给我的已经太多了,我不知要如何回报你,我想让你回复自由之身,甚至也拨出一部分的财产给你。」那芬听了千分万分的感恩,感激小主人能让他除去终身为奴的身分,让他得到自由。

  他对小主人说:「您不用给我财产,只要有自由之身我就很满足了,我要赶快去修行。因为我知道今生成为贫贱之人,很可能是我过去生欠修行:现在能得到自由,我想去佛陀的僧团、求佛陀收我为弟子:因此,一切的家产我都不需要。」

  小主人也很欢喜地送他出门。那芬得到自由之身,立即前往佛陀的僧团,求佛陀引度他出家。佛陀当然很欢喜,立刻让他现比丘相。从那时起,那芬比丘非常殷勤求道。几年之后,那芬比丘修行有成,佛陀说的佛法,他一点都不遗漏地加以吸收,而且已能琅琅上口。

  他严持戒律、又论道第一,当时他就想:「我应该回报以前的主人,因为他给我自由之身,我才能享受到佛法的妙境。」他很感恩,所以向佛陀请假,暂时离开僧团,前往主人的住处。

  主人看到那芬已现出家相,而且变得那么庄严,相见之时,彼此都很欢喜,主人就准备了很丰盛的宴席来供养那芬比丘。用餐之后,那芬比丘就把自己所得到的佛法妙乐和主人一起分享。主人闻法后非常欢喜,他说:「听你讲这么多难得的妙法,我恨不得能身历其境;也能亲闻佛陀的教诲。」

  那芬比丘说:「佛陀很慈悲,您准备一下,我回去可以代您向佛陀请求,请佛陀来应供、说法,如此也能利益这个国家的人民啊!」

  主人觉得很有道理,他说:「对啊,不应只有我得到佛法的妙乐,我应该向国王报告,请国王向全国的人民宣告:佛陀会来我们的国家,让大家都有机会得到法益。」

  那芬比丘一回去即代为向佛陀请求,佛陀慈悲答应了。那芬比丘以前的主人也去向国王报告,请国王来参与盛会;国王以前也听过佛陀的盛名,因此很欢喜地来参加供养的盛会。当国王见到佛陀时,即从内心生起恭敬,很虔诚地作揖礼拜。

  佛陀应供之后即为大家说法,国王和小主人心里都想:今天能有这个因缘都是那芬比丘促成的。那芬比丘原本是个奴隶,可是却能修得妙法,为什么他会这么有福呢?

  佛陀就说:「能够感恩图报的人,就是有大福的人。人与人之间必定要互相感恩;那芬比丘就是因为抱着感恩心,所以福德具足了,因此他能够得道!」

  人与人之间真的要互相感恩,像这故事中的人——身为奴仆的知道感恩主人;王人也懂得感恩奴仆,因此才有这么祥和圆满的境界;所谓「和则兴」,有感恩之心才有德行,这就是我们所要学的。

善说法的毗阇提比丘

  佛陀对于能够时时说好话的弟子经常加以赞叹,假若有人犯两舌恶口,佛陀也会加以严厉鞭策。在僧团中,有的人可以将佛陀的教育不断地向外弘扬:也有人非常的沉默,什么话也不说、不听;有的看起来非常沉静,但却能出口成章;但偶而也难免有一些评头论足的杂音。总而言之,在僧团中,各种形态的口业也很多。

  有一天,佛陀看到一群僧众围绕着一位比丘,大家都非常认真地听他说话,看得出那是心灵净化的交流。佛陀看在眼里、欢喜在心底,此后几天都是同样的情景,佛陀感到非常安慰。有一天,佛陀就问一位年轻的比丘:「你们常围绕在毗阇提比丘的周围,听他说什么呢?」

  有位年轻的比丘面带欢喜的笑容说:「佛陀!毗阇提比丘平常很沉默,大家原以为他是一位不善言词的人,没想到他一开口说法,却能句句深入人心!」

  佛陀问:「你们对他的印象如何?」

  他说:「我们对他非常恭敬,他是一位不贪利养、不爱名利的修行者。平时他沉静平实、平易近人;但是,一开口说法却能滔滔不绝,佛陀的妙法好像从他的口中再度涌出一般,这是我们恭敬尊重他的原因。」

  佛陀就说:「你去找毗阇提比丘来。」

  于是,年轻的比丘就去找毗阇提比丘,告诉他:「佛陀很关心你,正在找你。」

  毗阇提比丘赶快来到佛陀面前礼拜,佛陀说:「毗阇提,我以前看你在听法时全无反应,原来你都很认真地将法听进去。听说你常在年轻的比丘群中,将自己的心得拿去教化他们,有这回事吗?」

  毗阇提比丘说:「佛陀,您所说的法,我确实都很认真听,然后又在内心经过思考,把精髓妙法时时谨记在心。如果有人迷失或无法理解您所说的话,我就为他作一番说明,所以大家最近常围绕在我身边……。」

  佛陀说:「很好!很好!你能够将清净的妙法再源源宣流,达到净化的教育,这应该要持续;因为好话、妙法要多说。除此之外,其他的言语就不必多谈,要远离世俗之言,远离是非之事啊!」佛陀对毗阇提比丘的优点加以肯定,然后又对他细心叮咛,这即是佛陀的智慧和爱心。

  许多人易犯的是利口辩辞或者话说得很好听却不实在:有的还会批评人,甚至作人身攻击,这都是口业啊!因为会说话的人不一定都说好话,所以佛陀叮咛毗阇提比丘要多说好话,平常就应沉静不可多言,尤其要远离世俗事,世俗话也不要说,不批评人我。疋非。佛陀对毗阇提比丘的教育,我们也要如同亲受一样,虽然我们离佛已二千多年,但是只要用心,佛法的妙用时时都可以发挥在生活中啊!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真正的贵人,不见得是朋友也不见得是亲人,而可能是毫无关系的陌生者,如今的朋友往往越来越功利,甚至越来越势力,等到了关键时刻,未必能指望得上。 过分计较个人得失
  • 今天晚上收拾书架,书摆得太满了。 几乎每本书里都夹着几片树叶和小花,甚至留下了很自然的印痕。 书里面顶多只有这些印痕,因为中学时期太过于爱惜书籍,看过一两遍的
  • 今天和zyn吃饭的时候吵架了,然后吃完饭我就说不玩了我要回家,我就往车站走,然后他一言不发跟着,从彭城一号跟到庆云桥,然后车都来了他还一言不发站在站台后面,我就
  • #羽生结弦4A未被认定#羽生不可能买热搜,他没有微博账号,也没炒作,更不可能营销什么,至少现在一个商业代言之类的都没看到,一个负面的恶评都没有。热搜是怎么来的,
  • #栖霞资讯#【全市试点!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改革描绘栖霞美丽乡村新画卷】自2021年起,栖霞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启动了农村人居环境自主管护改革试点工作,通过组建村
  • 这期卡池写得太好了,有趣又感人至深[泪]之前猜测的一些露、巽相关,露巽间的关系性甚至露巽和其他人的关系性,都被证实了,很让人高兴 最触动我的还是HiMERU自己
  • 尽管是在奥林匹克赛场上网络暴力依旧肆掠 失误常常有 抓着别人的家事空口无凭乱泼脏水 经过这么多次网络暴力的惨案但依旧是这个现状 你有没有想过别人心态的崩溃就是因
  • 人生总是充满了惊喜和失落 有恰到好处的遇见 也有撕心裂肺的怀念 但时间总是向前 没有一丝可怜 不论剧终还是待续 愿你都能以梦为马,不负此生... ——网易云音
  • 供应链短缺造成网络安全问题的噩梦
  • 今年还会有潮水箴言吗?好羡慕去过的朋友 我曾经在旅途中 因人生那时的美景 或美景当前的哀伤 对你说出誓言 诗人放过夜里的笔 眼睛放下相机 一杯热茶留在客厅,
  • 2022.2.20 周日 打卡: 1、英语:单词60个 2、纪录片:《夜色下的地球》,0.5小时 3、写作:《在非洲过的第六个年》,3小时 4、运动:Keep
  • #在工作中无助时会怎么做# 总会有无助的时候 个人是这样的: 先把当下工作做完,搞清楚是自己的能力问题让你在工作中无助还是因为大环境的问题。 然后 我一般从自身
  • 看了驼的小日记 真的很感动 谁不喜欢这样一个这么温柔的人 整篇日记有一大半在感谢edg的人 还记得16年那场德杯的颁奖典礼[泪][泪][泪]那场驼妹谁会忘啊驼啊
  • 【转】出现误会时,聪明的人会放弃解释,因为敌人不信你的解释,朋友无须你的解释,也许天不晴有时就是,因为雨没下透,下透了就好了。 只要你做事,就会出错,就可能引起
  • 政务大厅的一层是工商登记,二三层是房产和婚姻类的业务,四层是税务相关… 在四层的窗口遇到一个阿姨,也是新政以后办理股权转让,她站在那一头雾水,我便加了微信,把这
  • 学业中的问题都说中了 知足且坚定,温柔且上进。你一定要站在自己所热爱的世界里,闪闪发亮。未来可期 人生值得。前路浩浩荡荡,万物皆可期待。等苦尽甘来的那一天,山
  • 和朋友们在体育路发现的这家火锅子 本来以为只是一家有点装修特色的火锅新店 没想到 好家伙!人这么多!菜单上的品种这么多!这家要火啊! 这家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多
  • 轻松读懂商君书:立本 文 丨  青云札记  来源 丨 青云读历史  立本,就是确立根本,这里指的是确立强军的根本。要想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必须要有一支强
  • “哪怕是房梁和屋檐把生活压得再低 但是我觉得还是有另外一片天空的希望。” ——肖战 ​“不管未来你是处于低谷还是高峰,都要坚强乐观的去面对。就算路途偶尔有荆棘,
  • “江苏医惠保1号”权威答疑 (八) 免赔额指什么? 免赔额是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的“专门用语”,类似于基本医保的“起付线”。 指投保人在纳入“江苏医惠保1号”赔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