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知识# :打坐练功中的诸多要点,一定要了解!

夫道者,其层次须知三候三关。大抵不外四言:“无为之后,继以有为;有为之后,复返无为”而已。

内丹工夫亦有小三候:"积精累气"为初候,"开关展窍"为中候,"筑基炼"己为三候。下手于初候求之,大抵清心寡欲,先闭外三宝,养其内三宝而已。

《系辞》:“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即是道家层次,一步赶一步工夫。何谓穷理?读真函,访真诀,观造化,参河洛,趁清闲而保气,守精神以筑基。

一面穷理,一面尽性,乃有不坏之形躯,以图不死之妙药。性者内也,命者外也,以内接外,合而为一,则大道成矣。“以至于”三字明明有将性立命,后天返先天口诀在内,特无诚心人,再求诀中诀以了之也。

“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八个字,就是下手工夫 ,须一片做去,分层次而不断乃可。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劝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淡,始行收入气穴,乃曰凝神。凝起神了,然后如坐高山而视众山众水,如燃天灯而照九幽九昧,所谓凝神于虚者,此也。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也。调息者,调度阴跷之息,与吾心中之气,相会气穴中也。

心止于脐下曰凝神,气归于脐下曰调息,神息相依,守其清净自然曰勿忘,顺其清净自然曰勿助。勿忘勿助,以默以柔,息活泼而心自在,即用钻字诀。以虚空为藏心之所,以昏默为息神之乡,三番两次,澄之又澄,忽然神息相忘,神气融合,不觉恍然阳生,而人如醉矣。

真消息,玄关发现时也。凡丹旨中有“先天”字、“真”字、“元”字,皆是阴阳鼎中生出来的,皆是杳冥昏默后产出来的,就如混沌初开诸圣真一般,以后看丹经可类推矣。

学道甚难,而传道亦不易。传道者甚勤,学道者可懒乎?传道者耐烦,而学道者可不耐烦乎?学不精,功不勤,心不清,神不真,以此入道,万无一成。孔子曰:“知几其神乎”。不曰其念其意,而曰其神,可见微动之息,非神不知也。今为分之曰:微动者几,大动者直。欲知其几,使心使意使念终不得见也。神乎!神乎!

神要真神,方算先天。真神者,真念是他,真心是他,真意是他。如何辨得真?诀曰:玄光火发,杳冥冲醒,一灵独觉者是也。丹家云:“一念从归中起”,即真神真念也。又云:“微茫之中,心光发现”,即真神,即真心也。又云:“定中生慧,一念斡旋”,即真神,即真意也。真神从不神中炼出,学者知之。

学道人原有常格宜破,乃能引心入理,热心去则冷心来,人心绝则道心见,此吾所以撇功名势利,弃儿女家园也,顶真学道,要把道当为奇货可居,乃有效验。

大道以修心炼性为首,性在心内,心包性外,是性为定理之主人,心为栖性之庐舍。修心者,存心也;炼性者,养性也。存心者,坚固城郭,不使房屋倒坍,即筑基也;养性者,浇培灌溉,务使内药成全,即炼己也。心朗朗,性安安,情欲不干,无思无虑,心与性内外坦然,不烦不恼,此修心炼性之效,即内丹也。

世有学道数月,而不见其寸进者,为无真心向道也。人若有心于道,自然无事于心;人若心重于道,自然心轻于事;人若心浓于道;自然心淡于事。守其性兮不散乱,存其神兮不昏沉,又安有渴睡杂念之扰哉!理胜欲则存,欲胜理则亡。

潜心于渊,神不外游;心牵于事,火动于中,火动于中。必摇其精。心静则息自调,静久则心自定。死心以养气,息机以纯心。

精、气、神为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常使内三宝不逐物而游,外三宝不透中而扰,呼吸绵绵,深入丹田。使呼吸为夫妇,神气为子母,子母夫妇,聚而不离,故心不外驰,意不外想,神不外游,精不妄动,常熏蒸于四肢,此金丹大道之正宗也。

大道从“中”字入门,所谓“中”字者,一在身中,一不在身中。功夫须两层做:第一寻身中之中,朱子云“守中制外”,夫守中者,须要回光返照,注意规中,于脐下一寸三分处,不即不离,此寻身中之中也;第二求不在身中之中,《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此未发时,不闻不见,贼慎幽独,自然性定神清,神清气慧,到此方见本来面目,此求不在身中之中也。以在身中之中,求不在身中之中,然后人欲易净,天理复明,千古圣贤仙佛,皆以此为第一步功夫。

打坐之中,最要凝神调息,以暇以整,勿助勿忘,未有不逐日长工夫者。

凝神调息,只要心平气和。心平则神凝,气和则息调。心平“平”字最妙,心不起波之谓平,心执其中之谓平,平即在此中也。心在此中,乃不起波。此中,即丹经之玄关一窍也。修炼不知玄关,无论其它,只此便如入暗室一般,从何下手?玄关者,气穴也。气穴者,神入气中,如在深穴之中也。神气相恋,则玄关之体已立。

古仙云,“调息要调真息息,炼神须炼不神神。”真息之息,息乎其息者也;不神之神,神乎其神者也。总要无人心,有道心,将此道心返入虚无,昏昏默默,存于规中,乃能养真息之息,得不神之神。

初学必从内呼吸下手,此个呼吸,乃是离父母重立胞胎之地。人能从此处立功。便如母呼亦呼、母吸亦吸之时。好象重生之身一般。

大凡打坐,须将神抱住气,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婉转悠扬,聚而不散,则内藏之气与外来之气交结于丹田。日充月盛,达乎四肢,流乎百脉,撞开夹脊双关,而上游于泥丸,旋复降下绛宫,而下丹田。神气相守,息息相依,河车之路通矣。功夫到此。筑基之效已得一半了,总是要勤虚炼耳。

调息须以后天呼吸,寻真人呼吸之处。古云:“后天呼吸起微风,引起真人呼吸功。”然调后天呼吸。须任他自调,方能调得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虚守静而已。真息一动,玄关即不远矣。照此进功,筑基可翘足而至,不必百日也。

《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二句,可浑讲亦可析讲。浑言之,只是教人以入定之功耳。析言之,则虚是虚无,极是中极,静是安静,笃是专笃。犹言致吾神于虚无之间,而准其中极之地,守其神于安静之内,必尽其专笃之功。

人心者二,一真一妄。故觅真心者,不生妄念,即是真心。真心之性格最宽大、最光明,真心之所居最安然、最自在。以真心理书,千条一贯;以真心寻道,万殊一本。然人要用他应事,就要养得他壮大,就要守得他安闲,然后劳而不劳,静而能应。丹诀云,心走即收回,收回又放下,用后复求安,求安即生悟也。谁云闹中不可取静耶?

游方枯坐,固非道也。然不游行于城市云山,当以气游行于通身关窍内乃可,不打坐于枯木寒堂,须以神打坐于此身妙窍中乃可。

学道以丹基为本,丹基既凝,即可回家躬耕养亲,做几年高士醇儒,然后入山寻师,了全大道。彼抛家绝妻、诵经焚香者,不过混日之徒耳,乌足道!

保身以安心养肾为主,心能安则离火不外荧,肾能养则坎水不外湍。火不外荧,则无神摇之病,而心愈安;水不外湍,则精智涸之症,而肾愈澄。肾澄则命火不上冲,心安则神火能下照,神精交凝,乃可以却病,乃可以言修矣。

凡人养神养气之际,神即为收气主宰。收得一分气,使得一分宝,收得十分气,使得十分宝。气之贵重,世上凡金凡玉,虽百两不换一分,道人何必与世上争利息乎?利多生忿恚,忿恚属火,代办火种,忿恚一生,气随之走,欲留而不能留,又其甚者。连母带予一齐飞散。故养气以戒忿恚为切,欲戒忿恚,仍以养心养神为切。

功名多出于意外,不可存干禄之心。孔子曰,“学也,禄在其中矣。”修道亦然,不可预贪效验。每逢打坐,必要心静神凝,一毫不起忖度希冀之心,只要抱住内呼吸做功夫。

炼心之法,自小及大。如今三伏大炎,一盏饭可也,再求饱不可也;一片凉可也,再求大凉不可也;数点蚊不足畏也,必求无蚊不能也。自微及巨,当前即炼心之境。从苦中求甘、死里求生,此修道之格论也。

金丹之道,虽曰易知难行,然不可不求其知,以为行之地也。知苟不正,行于何往?知苟不精,行安所入?知且未熟,奚云口诀!

学道之士,须要清心清意,方得真清之药物也。毋逞气质之性,毋运思虑之神,毋使呼吸之气,毋用交感之精。然真精动于何时,真神生于何地,真气运于何方,真性养于何所,是不可不得明辨以晰者,而细言之也。

气慧者神自清,气即人身之时神表也,有何难知?特患心不静定耳。进气是修道第一步要紧工夫,若不静心细参,则不能知终知始,如何使得下手?懵懂下手,知此不知彼,心中忙了又忙,遂时时有琐碎之心,而不团聚,故本一心分作数心,何能一心做工夫?凡学道总要诚一,一枪下马,免得另来打战。

凡下手打坐,须要心神两静,空空寂寂,鬼神不得而知。其功夫只宜自考自信,以求自得。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诚于中自形于外,是以君子必慎其独。

#道教“承负说”浅谈!#
儒家、道家、佛家都有一套道德教化理论,“报应思想”最具有影响力和生命力。佛教中的“业报轮回”、儒家的“善恶报应”、道教的“天道承负”劝善思想在伦理道德中有不同体现,在维护社会安定中发挥过重大作用,道教的“承负”理论在善恶观中更显突出,它不仅表达了所有宗教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真理,还解释了人在实际生活中行善而得罪报、行恶而得善报的不一致性,及人与社会、自然界中的承负关系。
道教的“承负”之说来自东汉早期《太平经》中提出的善恶报应思想,主要内涵是指:上天对个体及家族所积累的善恶进行核算和奖惩。其理论渊源可上溯到商周时期的《易经》和儒家的果报观。如《易·坤·文言》中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什么是道教的承负说呢?《太平经》云:“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失之,不自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故前为承,后为负也。负者,流灾亦不由-人之治,比连不平,前后更相负,故名之为负。负者,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天道循环,善恶承负,今人要承担先人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名为承;同理,今人的善恶行为会对后人产生影响,名为负。承负说的受体不仅是自身,有恶心恶迹,天地就会夺其记算,减少他的寿命,同时个人行为还要影响到子孙。

  《抱朴子·内篇》卷六中云:“但有恶心而无恶迹者夺算,若恶事而损于人者夺纪,若算纪未尽而死者,皆殃及子孙也。”《太上感应篇》中曰:“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但如你能虔诚地信道、学道、修道,并按“道”意处世行事、积功累德、好善利人,你不但可长寿,还能护佑后代。《太平经》中说:“行善者可得天年,如有大功,可延年益寿,福佑子孙后代。”《老子河上公章句》中也说:“修道于家,父慈子孝,兄友弟顺,夫信妻正,其德如是,乃有余庆于来世子孙也。”承负之说,具有我国本土宗教文化的基本特点,是道教立教的重要理论依据。《太平经》中指出的承负范围,主张自身要前承五代,后负五代,但也强调果报对个人及子孙与现世的影响。如《太平经·解承负诀》曰:“能行大功万万倍之先人,虽有余殃,不能及此身也……得行此道者,承负天地之谪悉去……或有真道,因能得度世去者,是人乃无承负之过。”如自己能从善去恶、行大功德,并能行太平之道,就可消除“承负”所带来的灾厄,避免先人的余殃。这回答了力行善者反得恶,力行恶者反得善的不一致性,为我们指明了行善积德、立大功可免除余殃的方向。

因佛教果报思想和轮回理论能产生一种使人戒惧警策的感染力量,来世思想和彼岸世界对于灾难深重的下层人民有着巨大的诱惑力。故在南北朝后,北魏嵩山道士寇谦之在道教改革中,在《太平经》天道承负思想的基础之上引入佛教轮回理论充实教义。他在《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中讲的:“若有罪重之者,转生虫畜……轮转精魂虫畜猪羊而生。”及在《太上老君戒经》中说的:“本得无失,谓前生过去已得此戒,故于今身而无失也。”藉以加强劝善惩恶的社会功能。这对改变世风、完善道教体制等都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
  东晋以来,许多道书吸取了佛教六道轮回和来生受报的影响,因果报应、三世轮回、天堂地狱的思想俯仰可拾、比比皆是,成为道教的思想基调之一。如《飞天人偈颂》中说:“不念怀慈心,酷毒害众生,死魂负铁杖,万劫戴火山。”《飞天人偈颂》又说:“苦酷馅忠良,谗谤击贤人,生世处边夷,死受牛兽身。”《升玄经》云:“不念作慈心,激猎害众生,罪竞受对报,炎火烧其形。”《明真科经》曰:“无极世界男女之人,生世不孝,骂辱父母,六亲相残,其罪深逆,死受酷对,万劫当得,生六畜之中,任人杀活,以酬昔冤,永失人道,长沦恶根。”《太上灵宝业报因缘经》中讲:“凡人有疾病、刑厄、凶祸、官灾、牢狱、水火、刀兵种种苦恼,皆是冥司考罚。”

清·刘一明在《道书十二种·通关文·因果关》中说:“盖天地间一切大小事物,皆有因果。善有善之因果,恶有恶之因果。为善者必有善报,为恶者必有恶报。为善者,善之因也;善报者,善之果也。为恶者,恶之因也;恶报者,恶之果也。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毫发不爽……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因果关口打通。一念一事,须要谨慎,一动一静,不可忽略。先学一个不作孽、不造罪的好人,然后理会大事,以图上进,庶乎有造。若因果不论,即要学道,又要作孽,明知明昧,罪上加罪,妄想闻道,难矣。”及《钟吕传道集》中所云:“人生欲免轮回,不入于异类躯壳,尝使其身无病、老、死、苦,顶天立地,负阴抱阳而为人也。”承负说和因果报应思想告戒世人:勿做恶事,多行善事,以求与道合一。道教将此观点写入劝善书和功过格,作为奖惩和定罪的依据。《云笈七签》卷九十二中曰:“凡人有一千恶者,后代袄逆;二千恶者,为奴厮;三千恶者,六疾孤穷;四千恶者,恶病流徒;五千恶者,为五岳鬼;六千恶者,为二十八狱囚;七千恶者,为诸方地狱徒;八千恶者,堕寒水狱;九千恶者,入无边底狱;一万恶者,堕薜荔狱。万恶之基,起于三业,一一相生,以至千万恶,堕薜荔狱者,永无原期渺渺,终天无由济拔,得不痛哉。”
  儒、释、道在中国历史上长期流传,在相互斗争、排斥中成长,也在相互吸收融合中发展,彼此之间的吸收与融摄是最主要的。无论是佛教的因果报应,还是道教的天道承负,都是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道教承负说与佛教因果学说是有区别的,它除了宣扬慈悲观和善恶观外,还解释了人在实际生活中行善而得罪报、行恶而得善报的不一致性。如《太平经》中说:“力行善反得恶者,是承负先人之过,流灾前后积来害此人也。其行恶及得善者,是先人深有积蓄大功,来流及此人也。”太上老君曰:“人修善积德而遇其凶祸者,受先人之余殃也;犯禁为恶而遇其福者,蒙先人之余殃也。”承负思想的劝善说服力更充分。

天道承负论与因果报应思想通过道教的大力宣扬,早已成为有利于社会安定、劝人向善的重要力量。《太上感应篇》是现存最早的善书,文中说的“祸福无门,惟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己随之。”与《文昌帝君阴骘文》中的“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及《太微仙君功过格》中所讲的“积善则降之以祥,造恶则之以祸”等观点不但被道教徒及普通百姓所接受,也在佛教广泛传播。道教中的劝善思想不仅是弘道的重要支撑和手段,更是儒、释、道文化传统的积淀。

  “承负”说与“因果报应”论分别是道教与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都是关于善恶报应的宗教理论,含有丰富的宗教伦理道德思想。佛教因果报应论只限于有情众生中的个体,而道教的承负说不但强调个体与家族的因果关系,还会影响到社会及整个自然界。《太平经》中说:“今先王为治,不得天地心,非一人失乱天文也。天大怒不悦喜,故病灾万端,后在位者复承负之。”《太平经·五事解承负诀》中曰:“然,天地生凡物,无德而伤之,天下云乱,家贫不足,老弱饥寒,县官无收,仓库更空。此过乃本在地伤物,而人反承负之。”承负不仅体现在个体与家族关系和社会的关系之上,更体现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之中。天有大难,而人也要承担自然灾害所带来的责任。 

道教#丹道修炼# :“积精累气”的诀窍集锦!

夫道者,其层次须知三候三关。大抵不外四言:“无为之后,继以有为;有为之后,复返无为”而已。

内丹工夫亦有小三候:"积精累气"为初候,"开关展窍"为中候,"筑基炼己"为三候。下手于初候求之,大抵清心寡欲,先闭外三宝,养其内三宝而已。

《系辞》:“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即是道家层次,一步赶一步工夫。何谓穷理?读真函,访真诀,观造化,参河洛,趁清闲而保气,守精神以筑基。

一面穷理,一面尽性,乃有不坏之形躯,以图不死之妙药。性者内也,命者外也,以内接外,合而为一,则大道成矣。“以至于”三字明明有将性立命,后天返先天口诀在内,特无诚心人,再求诀中诀以了之也。

“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八个字,就是下手工夫 ,须一片做去,分层次而不断乃可。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劝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淡,始行收入气穴,乃曰凝神。凝起神了,然后如坐高山而视众山众水,如燃天灯而照九幽九昧,所谓凝神于虚者,此也。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也。调息者,调度阴跷之息,与吾心中之气,相会气穴中也。

心止于脐下曰凝神,气归于脐下曰调息,神息相依,守其清净自然曰勿忘,顺其清净自然曰勿助。勿忘勿助,以默以柔,息活泼而心自在,即用钻字诀。以虚空为藏心之所,以昏默为息神之乡,三番两次,澄之又澄,忽然神息相忘,神气融合,不觉恍然阳生,而人如醉矣。

真消息,玄关发现时也。凡丹旨中有“先天”字、“真”字、“元”字,皆是阴阳鼎中生出来的,皆是杳冥昏默后产出来的,就如混沌初开诸圣真一般,以后看丹经可类推矣。

学道甚难,而传道亦不易。传道者甚勤,学道者可懒乎?传道者耐烦,而学道者可不耐烦乎?学不精,功不勤,心不清,神不真,以此入道,万无一成。孔子曰:“知几其神乎”。不曰其念其意,而曰其神,可见微动之息,非神不知也。今为分之曰:微动者几,大动者直。欲知其几,使心使意使念终不得见也。神乎!神乎!

神要真神,方算先天。真神者,真念是他,真心是他,真意是他。如何辨得真?诀曰:玄光火发,杳冥冲醒,一灵独觉者是也。丹家云:“一念从归中起”,即真神真念也。又云:“微茫之中,心光发现”,即真神,即真心也。又云:“定中生慧,一念斡旋”,即真神,即真意也。真神从不神中炼出,学者知之。

学道人原有常格宜破,乃能引心入理,热心去则冷心来,人心绝则道心见,此吾所以撇功名势利,弃儿女家园也,顶真学道,要把道当为奇货可居,乃有效验。

大道以修心炼性为首,性在心内,心包性外,是性为定理之主人,心为栖性之庐舍。修心者,存心也;炼性者,养性也。存心者,坚固城郭,不使房屋倒坍,即筑基也;养性者,浇培灌溉,务使内药成全,即炼己也。心朗朗,性安安,情欲不干,无思无虑,心与性内外坦然,不烦不恼,此修心炼性之效,即内丹也。

世有学道数月,而不见其寸进者,为无真心向道也。人若有心于道,自然无事于心;人若心重于道,自然心轻于事;人若心浓于道;自然心淡于事。守其性兮不散乱,存其神兮不昏沉,又安有渴睡杂念之扰哉!理胜欲则存,欲胜理则亡。

潜心于渊,神不外游;心牵于事,火动于中,火动于中。必摇其精。心静则息自调,静久则心自定。死心以养气,息机以纯心。精、气、神为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常使内三宝不逐物而游,外三宝不透中而扰,呼吸绵绵,深入丹田。使呼吸为夫妇,神气为子母,子母夫妇,聚而不离,故心不外驰,意不外想,神不外游,精不妄动,常熏蒸于四肢,此金丹大道之正宗也。

大道从“中”字入门,所谓“中”字者,一在身中,一不在身中。功夫须两层做:第一寻身中之中,朱子云“守中制外”,夫守中者,须要回光返照,注意规中,于脐下一寸三分处,不即不离,此寻身中之中也;第二求不在身中之中,《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此未发时,不闻不见,贼慎幽独,自然性定神清,神清气慧,到此方见本来面目,此求不在身中之中也。以在身中之中,求不在身中之中,然后人欲易净,天理复明,千古圣贤仙佛,皆以此为第一步功夫。

打坐之中,最要凝神调息,以暇以整,勿助勿忘,未有不逐日长工夫者。

凝神调息,只要心平气和。心平则神凝,气和则息调。心平“平”字最妙,心不起波之谓平,心执其中之谓平,平即在此中也。心在此中,乃不起波。此中,即丹经之玄关一窍也。修炼不知玄关,无论其它,只此便如入暗室一般,从何下手?玄关者,气穴也。气穴者,神入气中,如在深穴之中也。神气相恋,则玄关之体已立。

古仙云,“调息要调真息息,炼神须炼不神神。”真息之息,息乎其息者也;不神之神,神乎其神者也。总要无人心,有道心,将此道心返入虚无,昏昏默默,存于规中,乃能养真息之息,得不神之神。

初学必从内呼吸下手,此个呼吸,乃是离父母重立胞胎之地。人能从此处立功。便如母呼亦呼、母吸亦吸之时。好象重生之身一般。

大凡打坐,须将神抱住气,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婉转悠扬,聚而不散,则内藏之气与外来之气交结于丹田。日充月盛,达乎四肢,流乎百脉,撞开夹脊双关,而上游于泥丸,旋复降下绛宫,而下丹田。神气相守,息息相依,河车之路通矣。功夫到此。筑基之效已得一半了,总是要勤虚炼耳。

调息须以后天呼吸,寻真人呼吸之处。古云:“后天呼吸起微风,引起真人呼吸功。”然调后天呼吸。须任他自调,方能调得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虚守静而已。真息一动,玄关即不远矣。照此进功,筑基可翘足而至,不必百日也。

《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二句,可浑讲亦可析讲。浑言之,只是教人以入定之功耳。析言之,则虚是虚无,极是中极,静是安静,笃是专笃。犹言致吾神于虚无之间,而准其中极之地,守其神于安静之内,必尽其专笃之功。

人心者二,一真一妄。故觅真心者,不生妄念,即是真心。真心之性格最宽大、最光明,真心之所居最安然、最自在。以真心理书,千条一贯;以真心寻道,万殊一本。然人要用他应事,就要养得他壮大,就要守得他安闲,然后劳而不劳,静而能应。丹诀云,心走即收回,收回又放下,用后复求安,求安即生悟也。谁云闹中不可取静耶?

游方枯坐,固非道也。然不游行于城市云山,当以气游行于通身关窍内乃可,不打坐于枯木寒堂,须以神打坐于此身妙窍中乃可。

学道以丹基为本,丹基既凝,即可回家躬耕养亲,做几年高士醇儒,然后入山寻师,了全大道。彼抛家绝妻、诵经焚香者,不过混日之徒耳,乌足道!

保身以安心养肾为主,心能安则离火不外荧,肾能养则坎水不外湍。火不外荧,则无神摇之病,而心愈安;水不外湍,则精智涸之症,而肾愈澄。肾澄则命火不上冲,心安则神火能下照,神精交凝,乃可以却病,乃可以言修矣。

凡人养神养气之际,神即为收气主宰。收得一分气,使得一分宝,收得十分气,使得十分宝。气之贵重,世上凡金凡玉,虽百两不换一分,道人何必与世上争利息乎?利多生忿恚,忿恚属火,代办火种,忿恚一生,气随之走,欲留而不能留,又其甚者。连母带予一齐飞散。故养气以戒忿恚为切,欲戒忿恚,仍以养心养神为切。

功名多出于意外,不可存干禄之心。孔子曰,“学也,禄在其中矣。”修道亦然,不可预贪效验。每逢打坐,必要心静神凝,一毫不起忖度希冀之心,只要抱住内呼吸做功夫。

炼心之法,自小及大。如今三伏大炎,一盏饭可也,再求饱不可也;一片凉可也,再求大凉不可也;数点蚊不足畏也,必求无蚊不能也。自微及巨,当前即炼心之境。从苦中求甘、死里求生,此修道之格论也。

金丹之道,虽曰易知难行,然不可不求其知,以为行之地也。知苟不正,行于何往?知苟不精,行安所入?知且未熟,奚云口诀!

学道之士,须要清心清意,方得真清之药物也。毋逞气质之性,毋运思虑之神,毋使呼吸之气,毋用交感之精。然真精动于何时,真神生于何地,真气运于何方,真性养于何所,是不可不得明辨以晰者,而细言之也。

气慧者神自清,气即人身之时神表也,有何难知?特患心不静定耳。进气是修道第一步要紧工夫,若不静心细参,则不能知终知始,如何使得下手?懵懂下手,知此不知彼,心中忙了又忙,遂时时有琐碎之心,而不团聚,故本一心分作数心,何能一心做工夫?凡学道总要诚一,一枪下马,免得另来打战。

凡下手打坐,须要心神两静,空空寂寂,鬼神不得而知。其功夫只宜自考自信,以求自得。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诚于中自形于外,是以君子必慎其独。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也许你心理强大到足以抵御身边亲友们的以上质问,经济和人格上也都足够独立,但也可能对一个问题难以释怀:假如我错过了生孩子的年龄,可还是想要一个孩子,怎么办?”后来
  • 不是找在世间法上很技巧、很有智慧的人,也不是很会做法事驱除魔障,像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要目的清楚,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希望寫更多更多的書,而能被翻譯成各國的文
  • 哎不知道咋说,从小到大学画画也付出挺多时间精力和的,后面转行学原画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一天只睡2 3个小时算是好不容易才入行吧,前几年刚入行时候在外包公司薪水很低
  • 50句个性签名新鲜出炉1、“会者定离,一期一祈”2、“不和爱意摇摆的人吹晚风”3、“人生百年不过是教人如何取舍”4、“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5、“勇敢丰盛,自
  • 点亮一盏心灯,坚持做善良人善良,一个很普遍的词,经常被人称道,因为我们面对善良可以不设防,袒露胸襟即使鲁莽,也能得到理解,直率无忌即使过头,也能得到原谅。#盗取
  • #宋茜[超话]##温暖的甜蜜的# sq#宋茜南飞# 演员宋茜上星剧四部破一【央视|亲爱的生命】【卫视|下一站是幸福|山月不知心底事|美丽的秘密】待播上星剧
  • 谢谢啦儿子,你妈我的确不是什么女神也不盼着做女神,你妈我就是希望自己有自己的空间和自由,你也有你的自主和话语,然后我俩相交集的部分默契十足,合作愉快,我做我人生
  • 谢谢啦儿子,你妈我的确不是什么女神也不盼着做女神,你妈我就是希望自己有自己的空间和自由,你也有你的自主和话语,然后我俩相交集的部分默契十足,合作愉快,我做我人生
  • ”15. “为什么说人因孤独而优秀 因为一堆人凑在一起的时候 没多少话题是上进的 不必盲目的迷信社交和人脉 不够出色的你 也没人真的愿意帮你”16. “大局已定
  • 黄金1830空单,34加仓空,止盈1826,获利120点利润,这是昨日美盘布局此前有提醒各位自行护利,不必羡慕在震荡中来回的人,也不必嫉妒单边中顺势加仓的人,市
  • 所以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既然2021年和2022年已经是常态,那么2023年没有超额死亡,简直是再正常不过了[摊手]#好日子在后头呢# 顺便一提,上周ONS官方
  • #一梦江湖[超话]# 渠道对酒火区01,小米端口,走鱼包手续费,死绑sfz,只能换手机号,多任号主,可包售后,介意勿扰,骗子走开。金光,乾坤一掷,千天船,灯如昼
  • 生活,需要一点阳光,生命,需要一些勇敢,纠结过去,担心未来,都不如抓住当下,过去是梦,未来是影,现在才是真真切切的人生。3►经济风口当下国内疫情缓解,园区处于入
  • 而盆坐在宿舍,把奶茶分给舍友,他道,内奶茶哥还看不出来我喜欢他吗?老板以为碗家里有了什么困难,她欣然同意了,且为他包三餐。
  • :算了,告诉你吧,50开播,你在哪等我?::那个是工作......️:瞧瞧这哥!
  • ”7. “可不可以等等我 等我幡然醒悟 等我明辨是非 等我爬出悬崖 等我缝好胸腔来看你”8. “别想多了 你不是温柔迷人的白猫 也不是漂亮的小仙女 更不是可爱迷
  • 剧本中反转、反转再反转,当你准备看作者怎么将这巨大的世界观圆回来时,你就掉入了一个温柔的沼泽。剧本中反转、反转再反转,当你准备看作者怎么将这巨大的世界观圆回来时
  • 王大陆参加《披荆斩棘》的时候就知道他不太擅长这些,但是他还是挺努力的,又真诚我觉得只要真诚,就没有什么所谓的做的好不好的,他真诚且努力,我觉得很棒今天刷到的图片
  • #饭圈美工设计[超话]# 客单展示 | 案例 ❍ 个人 | 自用 ▷❘❘ 配音演员吴磊 | 明信片 | 拍立得 | 书签 | 吧唧*2 | 方卡〈高
  • 真遗憾啊,漫漫人生,只能够陪伴你几百个日夜,其实我还想见证你更多的人生,你的快乐,你的难过,但很显然属于我的剧本已经杀青了。其实我很早以前就有预感你要离开,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