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瑪巴尊者

第四部份:因緣
爾時,世尊等入甚深明了三摩地法之異門。復於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觀察照見五蘊體性悉皆是空。(第四部分「因緣」)

先講第四個部份「因緣」,是在說明形成這部經典的直接因素。這一部分的經文,是從「爾時,世尊等入甚深明了」一直到「觀察照見五蘊體性,悉皆是空」之間的經文。

「因緣」,又可稱為「別序」,這是每一部經典自己特別獨有的部份,和其他任何經典都有所不同。而昨天課程中提到的、第一個部分的「序」,則是「通序」,那是所有經典都相同的段落。接下來每句做解釋。

爾時
「爾時」指的是佛陀進入三摩地、開始說法的那個當下。一般佛陀是不會主觀地講說自己的想法的。那麼,為什麼現在佛陀進入禪定、開始說法了呢?這是因為,當時的與會大眾們,善根都圓滿成熟了,佛陀觀察到這樣的一個因緣,知道這就是說法的正確時機,所以佛陀平等地進入三摩地。

等入甚深明了三摩地
接著,要講解「等入甚深明了三摩地」這一段經文。

甚深
首先,甚深明了三摩地的「甚深」,指的是勝義諦空性。無垢友阿闍黎認為:這裡將空性稱為「甚深」的理由,是因為「空性」超越了一切經驗與極端。

同樣,《小品般若經》中也說:「甚深相者,即是空義。」接著又說道:「般若波羅蜜甚深難見難解,畢竟離故。」從這裡可以知道,「甚深」的意思,是說它超越了念頭和言語。

而在世親菩薩的《十地經論》當中,透過「寂靜甚深」、「寂滅甚深」、「空甚深」、「無相甚深」等等九種理由,來說明何謂「甚深」。

明了
「明了」的意思,是「通達」或者「彰顯」的意思。當我們去看「甚深明了」這四個字的梵文原文,(這時法王戴上眼睛說,「斯文一些」)「ཨ་ཝ་སཾ་བྷོ་དྷཾ」,就有「彰顯甚深真理」的意思。

三摩地
一般來說,佛陀一直都平等安住在三摩地當中,在法界中不會動搖,一直安住在空性中,因此他自己並不需要重新安住於三摩地。但是,在「所化眾」所要度化的眾生眼中來看,佛陀是進入了一個新的三摩地,他們(所化眾)覺得佛陀進入一個新的三摩地,其實佛陀一直在三摩地當中。

佛陀為什麼要示現進入這樣一個三摩地呢?
因為佛陀藉由這樣的三摩地,能夠讓當時以觀世音菩薩為主的眷眾們,理解甚深的空性。或者說,藉由這樣的三摩地,佛陀讓眷眾們,了解到他的心意和他的世界,或他的境界。

一般來說,佛陀的心意,除了他自己和其他諸佛之外,是無法被其他任何眾生所理解、瞭解的,連聲聞、緣覺,甚至大菩薩都無法知道。但是,佛陀擁有一種特殊的加持力,能夠加持一般眾生,或者說他的所化眾,能夠瞭解他到底在想什麼。就像是《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當中提到:「爾時世尊起世俗心,作此心時,乃至蟲蟻皆知佛意。」佛陀有一種力量,當他起世俗心,能讓一些昆蟲螞蟻都能瞭解佛陀在想什麼。

總之,這裡的「甚深明了三摩地」,就是這樣一種類型的三摩地,接著談談「三摩地」本身的意思是什麼呢?他是指「內心專注於對境上的一種狀態。」或是一種集中精神的狀態。

從字面上來看,「三摩地」有「令心寂靜安住」的意思。這是透過專注力和覺知力,幫助行者的內心不被外境所牽引,讓自心的「清晰」和「穩定」這兩個部分,平衡地安住在對境之上。

三摩地很重要,《解深密經》中提到:「三摩地,是大乘和小乘一切功德的根本。」由此可知,它是非常重要的。世親菩薩也在《俱舍論》當中提到:「戒修勝如次,感生天解脫。」這句話的意思是,
「持戒」能夠幫助我們升天、往生善道,
「禪修」能夠幫助我們解脫。你想要解脫,要禪修、打坐。
意思是說,沒有三摩地,無法出離欲界,更不用說解脫了。
因此這很重要。

法之異門
「法」這個字,梵文意思是「達摩」,它本身具有非常多種不同的含義,其中一個含義是「維持」,是指一切的事物維持,因為每一個事物,都有一種「自我維持」的特性,因此一切事物被稱為「維持」然而這裡「法之異門」的「法」,指的是「佛陀的正法」,一般來說梵文的「法」字有多種含意,此處指的是佛陀的法。

「法」具有一種殊勝的維持能力。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可以依照阿底峽尊者的「三士道」體系,說明如下:
(一) 下士道的法:能幫助眾生維持在人天善道上,而不落惡道;
(二) 中士道的法:能幫助眾生維持在涅槃,而不落入輪迴;
(三) 上士道的法:能幫助眾生維持在佛果,而不落入輪迴與涅槃二邊。

佛法就具有這樣特殊的維持能力。維持一般來說是指維持一般事物,此處指的是佛法,因為佛法有以上所述「殊勝的維持能力」。

接著,「異門」的意思,就是「不同的類型」。所以「法之異門」的意思,就是「法的不同類型」,例如:二諦、四聖諦、三學等等不同的佛法類型。由於這裡的「法」,特別指的是正法當中的「三摩地。一般的「法」是指一切事物,這裡的「法」是指「正法」,「異門」特別指的是「三摩地」。

因此「法之異門」在這裡的意思,就是指「三摩地的不同類型」。因此「甚深明了三摩地法之異門」的意思,就是說某一種名為「甚深明了」的特殊三摩地。

等入昨天想了半天沒有想到特別意思,這個時候,佛陀平等地安住於三摩地當中,因此稱為「等入」。「平等」的意思大家有不同想法,但「平等」有很深含意,在此處先不說。

復於這邊的「復於」的意思是,不僅只有佛陀專注於甚深的空性中,觀自在菩薩也進入了甚深的見地。

爾時就是說,佛陀進入甚深明了三摩地的下一剎那,緊接著就是觀音菩薩安住在甚深空性的開始。因此稱為「爾時」。

觀自在菩薩
觀自在菩薩,是我們很熟悉的名稱,在一些經典裡面稱為「觀世音」,兩者都是指同一位菩薩,但名稱的意義上有些不同:
觀世音:這是從他救護苦難、利益他人的角度來取的名字。
觀自在:這則是從這位菩薩證悟「人無我」和「法無我」,能夠不刻意、自然自在觀察空性的角度,也就是「自利」的角度,而取的名字。

「觀世音」是從利他角度取名,
「觀自在」是從自身功德所取名。

觀自在菩薩實際上是一位仍然在修行,下一輩子就會成佛的菩薩。但是在某些經典中認為,其實觀自在菩薩過去就已經成佛了,名字叫做「正法明如來」。
根據圓測大師的說法,「已經成佛」的觀自在菩薩,和「將會成佛」的觀自在菩薩,是不同的菩薩,但是名字一樣,有此說法,他是唐朝玄奘大師的一位弟子,是韓國人。(法王忽然說韓語的「你好」:「阿泥哈塞由~」,並說「那時候應該不會這樣說吧」)

有些其他論述則認為,已經成佛的觀自在菩薩,是真實的觀自在菩薩;而將要成佛的那一位菩薩,則是他的化身,展示為菩薩。也就是真正佛的躲在後面,派出一個假的,也不能這樣說,一切都是假的。這樣的說法跟《法華經》等等著作的記載差不多。

菩薩摩訶薩
「菩薩摩訶薩」的「菩薩」這兩字的意思,在昨天已經解釋過了。
「摩訶薩」的意思是大菩薩,指的就是八地以上的菩薩,才稱為大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體性皆空
這位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跟佛陀很相像,他也透過了修行,安住於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中,並且以智慧觀察、照見、看到了五蘊的體性都是空性。這也是在暗示說,後世的修行者們,如果能夠照見到五蘊空性的本質,就能夠開顯出般若的智慧。

2016年亞洲講經法席《心經》課程 (2)

如何管好生命?
宽运法师:
这个实在是太重要了

宽运法师:
“ 一切无有真,
所见尽非真 ”!

好像我们仰观天日,看到繁星闪闪,

当我们看到发星光的时候,其实发光体可能一早都已经不见了。

人生也是如此。

佛教说 “ 五蕴皆空 ”,
从 “ 文字般若 ”
到 “ 观照般若 ”
到 “ 实相般若 ”。

诸法因缘生,
诸法因缘灭。

佛教有一部《老女人经》,讲 “ 因缘法 ”,它说得非常好。

有个老太太问释迦牟尼佛,生从何来?

生去何方?

老从何来?

老去何方?

病从何来?

病去何方?

死从何来?

死去何方?

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

因为人的痕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佛说了,一切无所从来也无所从去,

因缘和合就有了,

因缘离散就没有了,

就是条件具足,都是应运而生。

佛陀举了个例子,他说两木摩擦会怎么样啊?

他说两木摩擦会生火,火还烧木,烧了木,火又不见了,请问你火从哪里来?

火到哪里去了?

这个时候,老太太就已经明白了,火无所从来,也无所从去,

因缘和合就有了火,

因缘离散火就灭了,

就是条件具足就有了,条件不具足就没有,所以任何事都是条件具足。

所以,我们今天一切,都是以前的因到今天的果,

而今天的因又是明天的果,因中有果,果中有因。

从理上说,都是幻化、幻化、幻化,人生都是幻化,

佛教说让我们 “ 照见五蕴皆空 ”,

“ 五蕴 ” 就是色、受、想、行、识,佛陀举了五个比喻。

他说 “ 色 ” 比喻什么呢?

比喻 “ 聚沫喻 ” 一切现象界的东西,就好像泡沫一样,一会儿就没有了。

“ 受 ” 比喻水泡,下雨的时候有水泡,水泡很快就破灭了。

有的时候,不是因为热有水泡,泉水也有水泡,所以这就靠我们智慧来分辨。

以前还有个例子,一个王带着军队、带着家眷,在雨天行军。

他有一个女孩,喜欢彩虹下的水泡。

落雨以后就有水泡,她一定让别人把水泡戴在她的头上,当作首饰一样戴在顶上。

当然,大家都知道水泡怎么拿起来呢?

这时候有一个智慧的人说,我可以帮你把水泡带到你顶上当作饰物,怎么拿呢?

他说你先把水泡放到我的手上,我就把手上的再放到你的顶上。

小姑娘拿了半天水泡都会破灭,最后她还是戴她的金银首饰,不用戴这个水泡。

其实我们的感受也是幻化的,色、受、想( 的 “ 想 ” )一样,像什么呢?

像阳焰,海市蜃楼,远看像一个城市,近看什么也没有,也是幻化的。

色、受、想、行 ( 的 “ 行 ” ) 比喻什么呢?

芭蕉,芭蕉是空心的,台风一来的时候,风一大一吹,芭蕉也会断了。

色、受、想、行、识 ( 的 “ 识 ” ) 比喻什么呢?

比喻这种幻事。

什么叫幻事?

就是 “ 以巾为马,以草为人 ”。

其实告诉你说,都是假的,这个五蕴都是不实际的。

所以刚才用这个例子举得非常好,其实在般若真空里头没有,一切都无眼、耳、鼻、舌、身、意,都是没有的。

但是在我们的相上说就有。

我们现在活在人间,还要看到这个花真不真实啊!

还是真实的,但是理上说不真实。

佛教就是一个般若智慧。

好像我们有怨、有恨,佛教经常说 “ 八风吹不动 ”,

这个 “ 八风 ” 就是利、衰、称、讥、苦、乐、( 毁、誉 ) 种种。

怎么样有智慧呢?

就好像茶杯一样,我们现在拿这个杯,喝这个茶,我觉得很好啊,为什么?

它是温的,我们现在把它喝下去,抓着它也很舒服,

如果一直放100度的热水加上去,我们的手就不敢拿这个杯子。

因为它会痛啊!

很多人都说我放不下、我放不下、我放不下。

其实佛教说,在没有痛的时候把它放下,那就是智慧。

所以宇宙的万事万物,都是如此。

佛教让我们追求真实的东西,就跟鲁迅在《野草集》里,有这么一个故事讲的很好,有个小孩满月的时候,摆满月酒,很多的嘉宾都来贺。

这人说这个小孩会发大财,主人家非常高兴,

又一个人说这个小孩会做大官,又很高兴给他赏钱。

有个人就不说话,主人一定要让他去赞叹几句。

他说:“ 我说了怕你不高兴。”

他说:“ 你说吧!

我不会不高兴。”

他说这个小孩将来会死,这主人家很不高兴,拿个棒子把他赶走了。

但是这个人说的是真话,说做大官的、说发财的这是许谎啊!

所以说佛教就是让我们得到真实的智慧啊!

“ 惠以众生真实之利 ”,

我们不但 “ 人生要改善 ”,

我们还要 “ 后世增胜 ”,

我们还要 “ 了生脱死 ”,

还要 “ 法界圆明 ”。

佛教就是从好人、贤人、圣人、罗汉、菩萨到佛,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我记得汤恩比说得非常好,他说21世纪只有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教,也就是大乘佛学,在21世纪能担当它的使命。

在《大同篇》( 《礼运大同篇》 )里说得多好,

要 “ 天下为公 ”,这就有佛教的菩萨道精神,

我们经常说 “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

这不就是佛的境界吗?

天下为公,天下为公要做到什么呢?

“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希望怎么做到呢?

希望 “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所以我认为 “ 儒教兴,佛教就隆 ”。

儒家提倡仁、义、礼、智、信,佛教提倡 “ 五戒 ”,

五戒就是做人的基础,在人间修行比较快。

佛经里说了,在人间修行一天,等于西方极乐世界100年,

在人间修行10天,等于他方诸佛世界1000年,

因为人就能够反省,你反省的时候,自然苦乐参半,

因为在天上不能成佛,地狱、饿鬼、畜牲也不能成佛,

而且都是在人间成佛。

所以我认为,我们今天疫情也好,遇到种种困难也好,我们每个人都要三省吾身。

有了这种反省以后,佛教里说,宇宙就是成、住、坏、空,周而复始,

人就是生、老、病、死,这样一直循环,

心就在这里头,生、住、异、灭,

佛教不外乎让我们修行,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错误,

佛教就让我们管好自己的生命,

因为我们人为万物之灵,如何管好生命,这个实在是太重要了。

佛教让我们知足,它说知足的人虽卧地上犹如天堂,不知足的人,虽处天上也不称意。

我记得孔子有一次去游泰山,突然他看了一个90岁的老人在弹琴,衣衫褴褛,看得很高兴,他说老人家你很高兴。

是!老人家说我很高兴。

孔子说你为什么高兴呀?

老人家说,我是人不是禽兽,我已经很高兴了。

以前说人过七十古来稀,他说我今天没有夭折,还活着,我也很高兴。

孔子说还有什么高兴的?

以前是男尊女卑,他说我是一个男人,不是女人,他说我已经很高兴了。

孔子又说了,看你衣衫褴褛,你生活并不富裕,你有什么高兴的?

老人家说钱财都是身外之物。

孔子说你不怕死吗?

老人家说上了车就要下车。

我们上车的时候喜欢,

下车的时候就不喜欢,

所以说,上车、下车都能够挥洒自如,那才是我们说 “ 了生脱死 ”。

体现了我们 “ 自在生命 ” 这样的一个基础。

养真集
养真集:[生、老、病、死]

人生
人生者太極也。太極動而生陽為火,火者神也;靜而生陰為水,水者精也。神火精水妙合而凝,在兩腎之間,為元氣之根。夫吾人未生以前,氣稟之清濁從天所賦,人不得而與焉;既生以後,人之邪正由人自造,天不得而司之。天地生人,上智固少,下愚亦少,惟中人最多。中人能自強,與上智不二;中人若自棄,與下愚何殊?

夫人只知我是父母之所生,不知我與父母與天地皆道之所生也。是故君子必求得道而後無愧於天地,無忝於父母。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非止在春秋之人,亦在今世之人,亦在後世之人。

一人生來有一身,一身皆有一真人。真人靈妙通天地,真人清靜無埃塵,真人自古不增減,真人從來莫死生。但能養得真人就,勝如貧子獲萬金。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存之者成聖成賢,去之者為禽為獸。是去之時即變為禽獸,不待死後與來生也。

夫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是也。不止謂之「行」,一時稍止,不可謂之「行」矣!夫人有五常,仁、義、理、智、信也。不變謂之「常」,一念稍變,不可謂之「常」矣!是五行也,是五常也,具於人身之中則為五臟,心、肝、脾、肺、腎是也。五臟也者,生人之大本也。傷此大本則不能以有生。是故明醫治之,必先調和五臟。發於日用之際,則為五倫,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是也。五倫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廢此達道則不可以為人。是故先王教人先明五倫之理,而今世人有墮肢體去人倫以求道者,彼為不知其非也,世人驚以為貴而尊奉之,此亦不知其非也。

●老
人皆曰:人上六十,一年老如一年;人上七十,一月老如一月;人上八十,一日老如一日。予今八十有餘,將如之何?自今以後多活一日,是上天假我之一日也,敢虛度乎?今縱得道,已是遲了,豈容再遲?昔有三個老者言及無常,有一老人曰:今年酒席筵前會,不知來年又少誰?又有一老者曰:你說的遠了。今晚脫下鞋和襪,不知明年穿不穿?又一老者曰:你說的還遠了,這口氣既然出去,不知進來不進來?智者不失時,勇者不再計。今日知道今日就該下手;此時得知,此時就是下手之時。若曰今日不暇,姑待異日,只恐你要做時,卻又做不迭了。

人有三寶,曰精曰氣曰神。老來之精惟恐竭,精竭則死;老來之氣惟恐洩,氣洩則死;老來之神惟恐離,神離則死。精何以不竭?必也遠色乎!氣何以不洩?必也寡言乎!神何以不離?必也無欲乎!神不可以強留,心息相依則神自留矣!氣不可以輕洩,忘言守中則氣不洩矣!精不可以漏失,還精補腦則精不漏矣!

或問:人老血氣既衰,如何可補?曰:慎語言可以補肺;節飲食可以補脾;絕思慮可以補心;去嗔怒可以補肝;斷淫欲可以補腎。請益,曰:不患不補,惟補而又損。我故嘗曰:百日補之不見其有餘,一旦損之遂覺其不足。視彼草木,其葉蓁蓁,秋後落葉,生理歸根,歸根不死,來春復生。由是觀之:生生不已,天之道也;各歸其跟,物之裡也。知其理不悖其道者,其惟真人乎!故真人之息以踵,踵猶根也,三冬歸根之時宜敬養之。


病何由而生也?皆因妄想而生煩惱,煩惱既生則傷其心,心傷則不能養脾,故不嗜食,脾虛則肺氣必虧,故至發嗽,嗽作則水氣竭絕,故木氣不充,髮焦筋痿,五臟傳遍而死矣!

人當妄想萌動之時,即疾病發生之時也。今人不察,必待疼痛著身纔謂有病,而不知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來漸矣!人之一身外有六淫,風寒署濕燥火是也;內有七情,喜怒哀樂憂恐驚是也。因七情而病者,為內傷而成不足之症;因六淫而病者,為外感而成有餘之病。不足宜補,有餘宜瀉。

後天有形之血氣受傷而病者,藥石針灸可以治之;先天無形之精神內損而病者,非反觀靜養不能癒也。十大名醫治人身病,三教聖人治人心病。

親朋有病皆知去看,自己有病卻不知自看。若知自看,內觀無心,外觀無身,身心既無,受病者是誰?不病者是誰?見得分明,自然無事。常想病時則塵情漸減,常防死日則道心自生。

昔子元有心病,遇一高僧謂之曰:「貴恙起於煩惱,煩惱生於妄想。夫妄想有三:或追憶數十年榮枯恩怨及種種閒情,此是過去妄想也;或事到眼前可以順應,卻強生意見,猶豫不決,此是現在妄想也;或其日後富貴如願,或望子孫及時登榮,與夫不可必成、不可必得之事,此是現在妄想也。三者妄想忽生忽滅,禪家謂之『幻心』;能照見是妄,遂即消滅,禪家謂之『覺心』。故曰:不患念起,唯恐覺遲,念起是病,不續是藥。」

又曰:「貴恙亦是水火不交,凡溺愛佳冶而作色荒,此是外感之欲;或是夜思佳冶而成夢遺,此是內生之欲。二者染著耗散元精,若能斷之則腎水自然滋生,可以上交於心。至於思索文字,忘其寢食,謂之『理障』;經營職業,不憚劬勞,謂之『事障』。二者雖非人欲,亦損性靈,若能緩之則心火不致上炎,可以下交於腎。故根塵不相緣,根無所偶,反流歸一,六用不行。」子元如其言,獨處一室,掃空萬緣,坐至月餘,心疾如失。

自家有病自家知。既知,須要早時醫;倘若忌醫終諱病,無常臨到悔追遲。


人當血氣強壯之時,馳志六慾,無所不為,及至血氣受傷,百病生焉,死期將至,縱有滿堂兒女也替不得,無數金銀也買不得,至死方悔遲了。誰不怕死?當怕之於未死之先,若待將死之時而怕病,則病難治矣!

試看天下之物有重於性命者乎?試思天下之事有大於生死者乎?人莫不好生,但不好長生之道;人莫不惡死,但不惡取死之事。人在世上事事相續,必死而後已。直等到臨死,有甚方法可躲得?不如及早回心,將種種塵緣一齊放下,做個長生出世之人,不亦善乎?

或問:「塵緣纏繞日久年深,一且就要放下,不亦難乎?」曰:「只是你不肯放下,所以說難;設若你死還有不放下的麼?今雖未死,權當已死,一齊放下有何不妙?」

又問:「放下個甚麼?」曰:「放下四大五蘊情識種子。」真修行人恰似大死一番,大死人也無世界纏繞,也無玄妙道理,如此大休歇方為了當。「朝聞道夕死可矣!」:此吾夫子交人急切之語,蓋謂上士聞道,了生死於片晌之間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喜欢是多么罕见的事情,你生活的圈子就那么大,好不容易碰到一个有好感的人,把你折磨的彻夜难眠,告诉他一下,怎么了,矜持要是有用的话,哪来的那么多单身,你说你没那么
  • 定制的面料,面为全棉,里为95%涤,这样版型会更加硬挺,上身效果更有型[举手],胸口的快乐小秦采用刺绣+贴布工艺,形象更加灵动立体[酷]这次整个设计以版型和颜色
  • 【推荐酒馆-孤独招待所】[心][心][心]纯喝酒的地儿 也有小食 300款自然酒和300款传统红酒组成一大面酒墙,没有酒单直接进去选酒,很简约治愈的装修风格。优
  • 只言片语都单薄,建议亲自了解我^^【亲选战将中期选举纷纷失利 川普被曝"发火"】据ABC新闻报道,由于川普支持的共和党候选人在中期选举中失利
  • 好吃鲜橙少之又少,能吃上一口云南哀牢山,独有的绿皮冰糖橙,感觉整个秋天都被滋润了!1命带禄神命中有禄神的人身体健康,一辈子幸福快乐,财源广进,是一颗非常好的福星
  • 所以道和佛都主空,也是修道后才渐渐关注到红楼梦中“愚人”的角色,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原来是贯穿始终,教化世人。而身边的那只狗,是未了的尘欲,你见愚人理过它吗?
  • 合资品牌方面,本田CR-V夺得第一,这款车刚好迎来换代的节点,凭借全新的产品力拉动销量提升;另外,逍客的表现同样值得提及,这款车以略低合资紧凑型的定位,舒适的乘
  • 这世间最难得的爱,不是轰轰烈烈,也不是生死相依,而是有一个人,他始终用心对待你,知你心中所想,懂你心中所求。温柔只是我的待人之道而已,我的底线一直都在,温柔不会
  • 她向顾廷煜种下仇恨的种子,说大秦氏是被顾廷烨的生母白氏害死的,所以顾廷煜经常在父亲顾偃开面前说顾廷烨坏话,让顾廷烨吃了很多苦头。她向顾廷煜种下仇恨的种子,说
  • 高级不简单 简单即高级如今都市的喧嚣让人生化简为繁但是心中的追求使生活化繁为简简不是简单更不是妥协小的时候选择一件物品会被视觉的喜欢所左右如今的喜欢却包含了很多
  • #辰颐物语生鲜果园[超话]##辰颐物语ai奇果果战队##早安##早安心语##日常##早安正能量##早安晨之美##励志##美图##打卡##辰颐美好时光##每日一图
  • 韦伯太空望远镜以近红外光拍摄的老鹰星云中心部位(注:M16老鹰星云是一个巨大的恒星形成区,它的位置在巨蛇座,距离地球大约6500光年外,我们可以用天文望远镜在夏
  • ​​ 问心无愧,做人不累生活是自己的,不必活给别人看,别人的不理解,不必理会;别人的不满足,不必挂心。为自己而活,才容易轻松;看自己心情,才真的不累。
  • 茶百科人一直鼓励茶友们,遵照自己的内心,让你的味蕾和身体告诉你,你是否真喜欢,是否是要喝的好茶。茶好喝我们为什么喝茶,虽然有这个功能那个功效,但人们为什么喜欢之
  • 在护手霜的探索上也越来越远......还好最近发现了澳洲肤润康护手霜,它主要含有10% 碳醯二胺(尿素) , 尿素是强大的保湿因子,容易渗透入肌肤角质层带入水分
  • 取自江南园林的独特建造技术,里面有“世界第一廊”长达800米,可惜其园藏文物途遭浩劫,被八国联军一洗而空。在我们华夏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中,有多得数不完的东西可以去
  • 在《对不起青春》里,耀眼的不是那些原本仇视敌对的男生女生后来变得和谐,也不是猜中的couple之后happy ending,而是锦户亮饰演的原平助老师和满岛光饰
  • 期间我的朋友拿出抖音相机给我拍了几张,太好笑了太像遗照了……我在救护车上假装虚弱了十分钟(为了不让跑来的急救医生觉得我是二百五)直到他拿皮筋捆住我的手还拍我手背
  • “小针管”在预防眼周肌肤老化,延缓皱纹产生方面,有不错的效果,而且这个眼霜的味道好闻。  2.美容养颜  做卵巢保养的好处是保持青春容颜,推迟更年期的到来,延缓
  • 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我特别希望有人能告诉我,我的人生是什么样的,我该做什么样的工作,走什么样的路,过什么样的生活…我找呀找,问呀问,自己越过越痛苦…后来,我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