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感受到了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在物质条件和其他外在条件的加持下,人和人之间并不是平等的。是有所谓阶*级的…
上游泳课时教练对她很严厉,动作做不标准时声音比较大,一节课1小时觉得有压力。
紧接着下一节课的小孩是陕TOP5富豪家的小孙子,训练的泳池是他家的地盘。教练对孩子是无微不至,和颜悦色…积极又全身心投入 并亲自下水带着游

觉得很委屈哭的稀里哗啦,问我为啥教练还有两幅面孔,解释道:1、那个小朋友还小还不会游泳,教练带着游,之前你不会的时候也是带着你游的,2、他声音大是因为水下怕你听不到他的指令,3、你只用做你自己。爱游泳就全力去游,争取游到冠军就很好了。
:可是梦老师也是冠军啊,还是对有钱人笑的跟花一样。真想把这些有钱人都了。
我:嗯不错,这个想法符合现在的gj共同富裕主题,但告诉你的是这个世界本不公平的,每个人能力有高低,资源有强弱,所以有差距。如果你做到世界级的冠军就不一样了。
随即用全红蝉 王倩获得五一奖章和奖金的各路新闻给她看……
我不知道将不公平社会在她这么小就展示给她看是不是好的做法,能做的只能是引导她做自己,尽量少被外界环境影响。

痛苦和快乐不是凭空而来,它们都有各自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佛陀说,一切痛苦的根源在于我们长期以来对自身及外部世界根深蒂固的误解,执幻为实,没有认识到万事万物皆依赖各种内在和外在的条件而生灭。

因此不具固有性、恒常性,用佛教的术语说,即是无我和无常。无常并非佛陀的发明,他只是指出了一个显而易见却总是被人忽视的事实。

钱钟书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人的名字未必如其人,一个人的外号一定如其人。其实,所谓外号如其人也就是在别人眼中外号和这个人的特征相一致。外号是别人根据他们的观察起的,也是别人对这个人特征的理解,换句话说就是“别人眼中的他”。内心世界怎么样,别人不知道,别人看到的是外在表现。这个道理很简单,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有大量人不明白。“委屈”一次大多来源于此,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斗争也大多来源于此。“爱之深恨之切”,但人们只会看到恨而不会看到恨背后的爱。所以,“你终究会明白我的苦心的”这句话往往会造成很多悲剧。管理人员不要让员工猜谜,而应该将希望员工有什么样的行为放在明处,员工会是管理者的“知音”但很难是管理者的“知心”。管理者既要能够表里如一,又要会说“违心的话”,当个人想法和集体需要的说法一致时可以表里如一,但个人想法和集体需要的说法不一致时就需要按照集体需要说“违心的话”。管理者要有演员的技能,要善于扮演好自己应该担任的角色。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