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方研报】格林美会议交流纪要20210902

时间:2021年9月2日

锂电材料业务
产能:截止到7月份,已形成三元前驱体产能13万吨,年底达到20万吨以上,后面三个基地都会有扩产;四钴目前产能2.5万吨。未来规划方面,到2025年,三元前驱体规划40-50万吨(相对保守,尽量稳一些),根据核心客户未来的规划制定我们的扩产计划,未来核心客户需求计划有改变的话我们也会做出相应的改变。部分客户的需求计划已经有比较大的增加,比如说某个客户今年的实际需求比去年给的需求计划增加了50%,明年需求计划在21年的基础上要翻一倍(2022年需求7-8万吨),总体看未来调整的几率很大。

出货量:
1、三元前驱体:
17-19年,三元前驱体出货量分别为2、4、6万吨,连续三年出货量全球第一;20年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生产基地湖北荆门受疫情影响很大),出货量4.1万吨,相比19年下滑明显,当时很多推进的项目不得不推迟或中止,对21年出货量也有一定的影响。20Q4开始,产销基本恢复正常,加上海外客户今年的需求上升很大,带动21年上半年三元前驱体出货4.2万吨。全年来看,三元前驱体21年出货预计在10万吨以上,这个目标我们认为没有大问题。
22年出货量计划18万吨以上,高镍产品占比50%以上。根据客户给我们的明年需求计划,国内外加起来超过20万吨,如果这些计划全部实现的话,我们明年出货量会高于20万吨,但保守估计的话,18万吨以上。
2、四钴:
20年全年出货1.5万吨左右,21H1将近1万吨,计划全年出货量2.2-2.3万吨,同样对实现目标有信心。

客户:围绕核心客户,产品定制。前几年国内远高海外,现在海外和国内大概各占50%,今年海外客户放量很明显。
1、海外客户:对高镍技术路线比国内客户更坚定、更稳,明年对海外客户的出货基本都是高镍。储能方面,海外也规划开始用7系、8系的产品。海外客户认证过程要1年以上。
Ecropro:下游是SKI、三星,电动工具给索尼,占我们今年海外出货60-70%。对我们的采购需求由2万变3万,新增量全部是三星的动力,动力电池厂肯定会验证,三星到2024年动力电池规划190GWh,美国工厂在建。SKI增量集中在明年,主要是9系,之前给到22年需求7万吨。
LGC&Posco:明年合计2-3万吨。LGC在19年12月开始批量供应,预计今年供货量7000-8000吨,有新产品在认证,预计明年会到1.5万吨,供货LGS。Posco也有项目在推进(高镍8系以上、四元),同样是供货LGS。LGS的NCMA路线有两种,区别在于NCMA的A在哪一步加入,一种是在前驱体加,另一种在正极再加,我们两种路线都在认证,估计将来LGS两条路线都会用。Posco认为采购不能只依靠华友一家,合资公司的推进也比较慢,所以会找我们合作推进新项目。
松下:日本企业比较谨慎,有两个项目认证超过2.5年,今年认证会结束,明年批量供应,量估计几千吨,有爬坡过程。
2、国内客户:涵盖了国内最主流的正极材料企业。
邦普:宁德通过邦普采购,今年出货量2万吨,5、6系和单晶为主,8系在认证(明年开始出货),明年能到3-4万吨,增量来自于新增的高镍产品。
厦钨:我们在国内的第二大客户。今年出货1.2-1.5万,前几个月出货1000吨左右,9月开始能到1200-1500吨,明年给到需求计划2-3万吨。
容百:我们是容百最大的外部前驱体供应商。今年不到1万吨(目前通过容百供宁德的主要是811,供应商是邦普),明年需求指引3万吨以上。
当升:今年3k-4k吨。
振华:原来量比较大,这几年做了一些技术上的调整,所以出货量变少。我们供货的有5系、6系和8系产品,他们目前在开发的无钴产品我们也有合作。
巴莫:量不大,主要是LGS有几个项目在推进。巴莫的前驱体不会全部从华友买。比如华友和LGC有合作协议,合资公司做的产品不能给华友自己的公司生产,所以巴莫那边LGS有些产品制定要我们做。

单吨净利:从冶炼到合成两段加起来(冶炼可以完全自供,且实现外售),平均单吨净利1万左右,其中冶炼环节单吨净利5000-6000元。同类产品,海外单吨净利比国内的高10%-20%;海外现在都是新型号,单吨净利更高,加工费比国内高很多(高40%)。综合看,海外出货单吨净利平均高20-30%。

如何看待前驱体行业的核心优势:
开发层面,正极对前驱体的技术依赖度越来越高,前驱体的很多性能指标、结构直接决定正极材料的特性。
使用层面,就电池材料而言,一致性的好坏非常重要,下游客户对材料供应商出货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有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前驱体头部企业出货量大,且对客户出货是定制化的,产线、设备、人员固定,从而可以获得一致性的优势。

如何看待正极厂商切入前驱体:未来高镍产品渗透率上去后,技术迭代速度变慢,整个正极行业更偏向于比拼成本和产能,所以正极厂主动寻求和前驱体厂的合作是现在的大趋势。
正极和前驱体的技术逻辑不同(一个是纯火法,一个是纯湿法),正极材料企业没有这样的技术储备,导致他们无法放开手脚去做。
投资额层面,前驱体合成端每万吨的投资额大概需要2亿元,而前驱体产商只做合成端的话利润空间很小,都在往上游扩。所以对于正极产商来说,做到前驱体合成端已经需要很大的投资额,再往上游做冶炼和资源端,还需要更加大的资金压力,而且越往上游账期越长,这会带来流动资金的压力。
正极一体化会有客户绑定过深的弊端,华友收购巴莫、和LGC成立合资公司等,会给其他客户带来顾虑,电池厂和正极厂的新产品不会交给华友进行开发。但是好处也会有,如果巴莫、LGC做得好,华友的出货量会很大。

印尼镍冶炼:青美邦项目明年预计出1-1.5万吨,规划一期3万吨的产能,明年Q1试生产,顺利的话下半年开始正常生产。

回收业务
剥离母公司的格林循环主要做的是电子废弃物的回收,三元电池的回收依然保留在上市公司内。

回收原料:回收废电池和电池废料,提取钴镍锰,锂我们也有回收提取,锂这方面我们已经建有1条产线。之前锂这块我们只有1条中试线,所以19年的时候只能做成磷酸锂(磷酸铁锂直接溶解提取)后对外销售。20年开始建产线,现在已经不对外销售。我们目前规划碳酸锂产线的产能1万吨。

回收技术路线:
LFP我们也收做提取(寻求和LFP电厂建立合作关系),把磷酸铁锂中提取锂具有经济性(磷酸铁不具有经济性)。LFP的回收在当前锂价下没问题,但是锂价回归前几年的3.8-4万的水平时候经济性就有问题了,锂价低的时候,报废LFP电池的价格并没有市场想象的低。铁锂主要用火法修复,不能做火法修复就用湿法,提取锂元素要用湿法。
三元的回收没有做火法,没法做修复(元素配比不同,颗粒、形貌、结构等也不一样,杂质也多),一般要用湿法溶解再萃取,提取钴镍锰。

回收价格:LFP废电池的价格是新电池的10%-20%。

镍钴回收量:新能源车的报废量还没起来,小电池、消费类回收渠道不畅通(垃圾分类做得不好),早些年在湖北收了2.5万个回收网点,发现光靠我们一家企业没办法做起来。我们目前规划到2025年通过动力电池回收镍超过4万吨,钴达到1万吨,锂达到7000-8000吨。
钴:每年回收5000金属吨。主要来自硬质合金,钴粉、碳酸钴、催化剂等,我们的优势来自于我们原有的硬质合金板块业务,和下游关系紧密,回收渠道畅通,电池和电池废料的占比20%不到。
镍:1万金属吨(2020年回收1万金属吨)。主要来自我们帮铜冶炼厂、新冶炼厂处理黄沙得到的废渣,来自废电池的比较少(占比同样20%不到)。
锰:之前外购占比很少,现在部分需求需要外购,绝大部分是买原生料,钴、镍原料都含锰,锌锰电池我们从创立之初就一直在回收。

回收率:之前锂的回收率只有60%-70%,现在有提升,但做不到天际说的99%。锂的回收率近年上涨很多,但是对比镍钴还是有差距,我们有在布局研究院进行研究,希望能把锂的回收率提高到镍钴的水平,钴镍都做不到99%(就算买原生料MHP,回收率也就97%)。

格林美会议交流纪要20210902

时间:2021年9月2日

锂电材料业务
产能:截止到7月份,已形成三元前驱体产能13万吨,年底达到20万吨以上,后面三个基地都会有扩产;四钴目前产能2.5万吨。未来规划方面,到2025年,三元前驱体规划40-50万吨(相对保守,尽量稳一些),根据核心客户未来的规划制定我们的扩产计划,未来核心客户需求计划有改变的话我们也会做出相应的改变。部分客户的需求计划已经有比较大的增加,比如说某个客户今年的实际需求比去年给的需求计划增加了50%,明年需求计划在21年的基础上要翻一倍(2022年需求7-8万吨),总体看未来调整的几率很大。

出货量:
1、三元前驱体:
17-19年,三元前驱体出货量分别为2、4、6万吨,连续三年出货量全球第一;20年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生产基地湖北荆门受疫情影响很大),出货量4.1万吨,相比19年下滑明显,当时很多推进的项目不得不推迟或中止,对21年出货量也有一定的影响。20Q4开始,产销基本恢复正常,加上海外客户今年的需求上升很大,带动21年上半年三元前驱体出货4.2万吨。全年来看,三元前驱体21年出货预计在10万吨以上,这个目标我们认为没有大问题。
22年出货量计划18万吨以上,高镍产品占比50%以上。根据客户给我们的明年需求计划,国内外加起来超过20万吨,如果这些计划全部实现的话,我们明年出货量会高于20万吨,但保守估计的话,18万吨以上。
2、四钴:
20年全年出货1.5万吨左右,21H1将近1万吨,计划全年出货量2.2-2.3万吨,同样对实现目标有信心。

客户:围绕核心客户,产品定制。前几年国内远高海外,现在海外和国内大概各占50%,今年海外客户放量很明显。
1、海外客户:对高镍技术路线比国内客户更坚定、更稳,明年对海外客户的出货基本都是高镍。储能方面,海外也规划开始用7系、8系的产品。海外客户认证过程要1年以上。
Ecropro:下游是SKI、三星,电动工具给索尼,占我们今年海外出货60-70%。对我们的采购需求由2万变3万,新增量全部是三星的动力,动力电池厂肯定会验证,三星到2024年动力电池规划190GWh,美国工厂在建。SKI增量集中在明年,主要是9系,之前给到22年需求7万吨。
LGC&Posco:明年合计2-3万吨。LGC在19年12月开始批量供应,预计今年供货量7000-8000吨,有新产品在认证,预计明年会到1.5万吨,供货LGS。Posco也有项目在推进(高镍8系以上、四元),同样是供货LGS。LGS的NCMA路线有两种,区别在于NCMA的A在哪一步加入,一种是在前驱体加,另一种在正极再加,我们两种路线都在认证,估计将来LGS两条路线都会用。Posco认为采购不能只依靠华友一家,合资公司的推进也比较慢,所以会找我们合作推进新项目。
松下:日本企业比较谨慎,有两个项目认证超过2.5年,今年认证会结束,明年批量供应,量估计几千吨,有爬坡过程。
2、国内客户:涵盖了国内最主流的正极材料企业。
邦普:宁德通过邦普采购,今年出货量2万吨,5、6系和单晶为主,8系在认证(明年开始出货),明年能到3-4万吨,增量来自于新增的高镍产品。
厦钨:我们在国内的第二大客户。今年出货1.2-1.5万,前几个月出货1000吨左右,9月开始能到1200-1500吨,明年给到需求计划2-3万吨。
容百:我们是容百最大的外部前驱体供应商。今年不到1万吨(目前通过容百供宁德的主要是811,供应商是邦普),明年需求指引3万吨以上。
当升:今年3k-4k吨。
振华:原来量比较大,这几年做了一些技术上的调整,所以出货量变少。我们供货的有5系、6系和8系产品,他们目前在开发的无钴产品我们也有合作。
巴莫:量不大,主要是LGS有几个项目在推进。巴莫的前驱体不会全部从华友买。比如华友和LGC有合作协议,合资公司做的产品不能给华友自己的公司生产,所以巴莫那边LGS有些产品制定要我们做。

单吨净利:从冶炼到合成两段加起来(冶炼可以完全自供,且实现外售),平均单吨净利1万左右,其中冶炼环节单吨净利5000-6000元。同类产品,海外单吨净利比国内的高10%-20%;海外现在都是新型号,单吨净利更高,加工费比国内高很多(高40%)。综合看,海外出货单吨净利平均高20-30%。

如何看待前驱体行业的核心优势:
开发层面,正极对前驱体的技术依赖度越来越高,前驱体的很多性能指标、结构直接决定正极材料的特性。
使用层面,就电池材料而言,一致性的好坏非常重要,下游客户对材料供应商出货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有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前驱体头部企业出货量大,且对客户出货是定制化的,产线、设备、人员固定,从而可以获得一致性的优势。

如何看待正极厂商切入前驱体:未来高镍产品渗透率上去后,技术迭代速度变慢,整个正极行业更偏向于比拼成本和产能,所以正极厂主动寻求和前驱体厂的合作是现在的大趋势。
正极和前驱体的技术逻辑不同(一个是纯火法,一个是纯湿法),正极材料企业没有这样的技术储备,导致他们无法放开手脚去做。
投资额层面,前驱体合成端每万吨的投资额大概需要2亿元,而前驱体产商只做合成端的话利润空间很小,都在往上游扩。所以对于正极产商来说,做到前驱体合成端已经需要很大的投资额,再往上游做冶炼和资源端,还需要更加大的资金压力,而且越往上游账期越长,这会带来流动资金的压力。
正极一体化会有客户绑定过深的弊端,华友收购巴莫、和LGC成立合资公司等,会给其他客户带来顾虑,电池厂和正极厂的新产品不会交给华友进行开发。但是好处也会有,如果巴莫、LGC做得好,华友的出货量会很大。

印尼镍冶炼:青美邦项目明年预计出1-1.5万吨,规划一期3万吨的产能,明年Q1试生产,顺利的话下半年开始正常生产。

回收业务
剥离母公司的格林循环主要做的是电子废弃物的回收,三元电池的回收依然保留在上市公司内。

回收原料:回收废电池和电池废料,提取钴镍锰,锂我们也有回收提取,锂这方面我们已经建有1条产线。之前锂这块我们只有1条中试线,所以19年的时候只能做成磷酸锂(磷酸铁锂直接溶解提取)后对外销售。20年开始建产线,现在已经不对外销售。我们目前规划碳酸锂产线的产能1万吨。

回收技术路线:
LFP我们也收做提取(寻求和LFP电厂建立合作关系),把磷酸铁锂中提取锂具有经济性(磷酸铁不具有经济性)。LFP的回收在当前锂价下没问题,但是锂价回归前几年的3.8-4万的水平时候经济性就有问题了,锂价低的时候,报废LFP电池的价格并没有市场想象的低。铁锂主要用火法修复,不能做火法修复就用湿法,提取锂元素要用湿法。
三元的回收没有做火法,没法做修复(元素配比不同,颗粒、形貌、结构等也不一样,杂质也多),一般要用湿法溶解再萃取,提取钴镍锰。

回收价格:LFP废电池的价格是新电池的10%-20%。

镍钴回收量:新能源车的报废量还没起来,小电池、消费类回收渠道不畅通(垃圾分类做得不好),早些年在湖北收了2.5万个回收网点,发现光靠我们一家企业没办法做起来。我们目前规划到2025年通过动力电池回收镍超过4万吨,钴达到1万吨,锂达到7000-8000吨。
钴:每年回收5000金属吨。主要来自硬质合金,钴粉、碳酸钴、催化剂等,我们的优势来自于我们原有的硬质合金板块业务,和下游关系紧密,回收渠道畅通,电池和电池废料的占比20%不到。
镍:1万金属吨(2020年回收1万金属吨)。主要来自我们帮铜冶炼厂、新冶炼厂处理黄沙得到的废渣,来自废电池的比较少(占比同样20%不到)。
锰:之前外购占比很少,现在部分需求需要外购,绝大部分是买原生料,钴、镍原料都含锰,锌锰电池我们从创立之初就一直在回收。

回收率:之前锂的回收率只有60%-70%,现在有提升,但做不到天际说的99%。锂的回收率近年上涨很多,但是对比镍钴还是有差距,我们有在布局研究院进行研究,希望能把锂的回收率提高到镍钴的水平,钴镍都做不到99%(就算买原生料MHP,回收率也就97%)。#股票##价值投资日志[超话]#

【科普园地:科技创新为冬奥健儿赋能助力】
竞赛场上,0.01秒或者0.01米的优势,就能决定冠军的归属。身处金字塔尖的运动员,若想取得傲人的成绩,自身的努力固然非常重要,科技创新力量的支持也不容忽视。在科技加持下,运动员不仅能提高其备战训练水平,更能在赛场上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比赛装备到科学训练、技能优化,再到气象、医疗等全方位保障……如今,一项项“黑科技”正在或即将运用于我国冬季运动项目的训练、比赛中,助力运动员在冰雪赛场上更快、更强。

  人工智能辅助系统给教练装上“第三只眼”
解决冬季训练受环境时间限制难点
调整呼吸,飞速下滑,加速、起跳,在落差100多米山地自由飞翔,然后平稳落地……对于跳台滑雪运动员来讲,这一系列动作已然刻印于心。
滑行速度、起跳的时机与方向、手臂摆动的角度、自身的状态等,都是影响其成绩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运动员具备精准的身体姿态控制能力。
由于各个动作的瞬时性,在传统训练过程中,为了让运动员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都达到“最优”,教练员的做法通常是用视频记录,然后回放分析。然而,受观测距离、角度等方面影响,这一做法也有一定局限性。“运动员在画面中很小,很难发现诸如手臂摆动角度、膝踝距离差等方面的细微差别,而这些恰恰对于成绩影响很大。”据有关研究人员介绍。
如今,在科技加持下,这一问题有了解决方案。
刘宇是上海体育学院科学研究院院长,也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冬季项目运动员技能优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他带领项目团队开发适合雪上运动员运动效率和运动能力提升的神经—生物力学增强技术与干预模式,利用人工智能辅助系统捕捉运动员三维动作,实时采集起跳角度、速度、姿态控制、距离等数据,为提升运动员训练效果和参赛竞技表现能力提供科技保障服务。
“有了最新突破!”8月18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宇十分激动。他告诉记者,他的团队即将奔赴河北涞源国家跳台滑雪训练科研基地交付新的研究成果。
记者了解到,此前,该项目团队通过在跳台滑雪出发台架设多台高速摄像机,对助滑、起跳动作进行三维动作捕捉和技术分析,然后基于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实时反馈出起跳台时的三维动作信息,包括起跳开始蹬伸距离、起跳时下肢三个关节的角度、身体姿态、飞行初期的攻角、雪板的仰角等关键生物力学指标,帮助教练员和运动员掌握分析每一个时刻的技术动作细节。
如今,这一辅助系统有了“升级版”。根据使用方建议,项目团队将在滑道侧面的多个关键点位,如距离出发台20米、40米、60米、80米、100米、落地区等架设实时高速视频摄制系统,并基于单目相机的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对运动员上述关键位置的三维动作捕捉分析,同时通过自动控制的机器摇臂实现对运动员全过程及关键点位动作的记录,并快速生成有关数据。有关视频和生物力学数据可实时反馈给教练员和运动员,便于后续战术动作分析等工作的进行。
与此同时,项目团队还利用可穿戴传感器技术,对运动员全程速度、加速度及其雪板进行空间位置精确跟踪、测定,优化其动作控制。
这是过去用传统的录像方法很难快速获取的信息。“跳台滑雪选手的助滑速度、起跳角度、身体三维姿态等,过去只能依靠教练的经验感觉和简单视频分析,现在能提供精准量化的快速反馈、技术诊断,提出改进方案。”刘宇说,这等于给了教练员“第三只眼睛”。而使用方也表示,这位数字“教练”提供的数据对于诊断运动员各环节动作的短板、加快提高成绩很有帮助。
不仅是跳台滑雪,“冬季项目运动员技能优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的关键技术成果目前已在多支冬季项目国家队进行转化与应用研究,为运动员科学训练、竞技表现能力的提升寻求关键突破。
“在‘科技冬奥’重点专项中,科学训练与比赛关键技术是一个重要领域。”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二级巡视员王小龙告诉记者,围绕运动员科学选材、运动员技能优化、体能训练和训练监控、科学化训练基地建设等方面,已部署19个项目,目的就是要研发科学化训练方法和装备、建立智慧化比赛训练场地、提高训练效率和质量、提升运动员比赛水平。
目前,一批研究成果已转化应用:高水平运动员动作优化分析系统提升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项目高难度动作表现,动作成功率提升约15%;国内首套人体高速弹射装置,已经成为速度滑冰国家队开展弯道技术专项训练的重要辅助手段,解决了冬季项目训练受环境时间限制的难点。
自主研发的最佳姿态速滑服比海外采购的比赛服减阻超11%
东京奥运会上,81公斤级举重冠军吕小军脚下暗藏高科技的金色战靴,受到广泛关注。
事实上,运动装备是影响运动员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在冬奥会中体现更为明显。近年来,在竞技场上,运动装备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竞速类比赛中,0.01秒就可以决定一块金牌的归属,这0.01秒的差距也许就来自服装和装备。”北京服装学院主攻功能服装研究的刘莉教授说。同时,她也是国家冬季运动服装装备研发中心的主任,“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冬季运动与训练比赛高性能服装研发关键技术”项目的负责人。
该项目由北京服装学院团队牵头,6所高校、4个企业联合攻关,实现竞速类项目服装、防护材料及装备、耐低温保障材料和技巧类项目服装四类产品创新。
8月19日,记者联系到刘莉时,她和团队成员正在中国速滑队训练基地,准备给运动员试穿“战袍”样衣。
据介绍,速度滑冰等竞速类比赛追求“快”,所以服装要考虑风的阻力。“我们通过科学化的服装结构和面料设计,实现跨尺度协同减阻,有效降低阻力,帮助运动员提升赛场表现。”刘莉告诉记者,“快”正是他们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
参考中国运动员体型特征、训练及比赛环境等,该项目组通过流体动力学仿真技术构建三维空气动力模型,在全球范围内筛选并自主研发减阻面料,设计减阻结构,进行风洞综合验证,为运动员进行定制研发。他们根据不同项目的运动姿态、速度特点,制备高性能减阻面料,并在全球范围内搜集和测试150多种面料的基础性能,应用于服装减阻设计中。
通过实验,项目团队发现:并不是越光滑的表面风阻越小。“恰恰是一种有肌理的凹坑结构面料,产生的阻力是小的。”刘莉告诉记者,在身体不同部位,凹坑结构的形状、大小、深度都是不同的。同时,根据滑行姿态设计的“站不起来”的板型,不仅帮助运动员保持姿势,也有效降低了阻力系数。
从项目阶段性研发成果来看,与现役冬季项目比赛服相比,他们自主研发的多款比赛服具有更好的空气动力性能。经风洞测试验证,最佳姿态速滑服比海外采购的减阻超11%;新款短道速滑服最大减阻率超过10%;根据高山滑雪项目各小项速度差异较大的特点,细化有关比赛服设计,其最大减阻率超过9%。
在追求“快”的同时,“护”“暖”“美”也是科研人员攻关的核心技术问题。
冬季运动项目危险性极高,运动员损伤风险较大,比如冲撞、刺割等损伤。因此,无论是在训练还是比赛过程中,都需要为选手提供很好的保护。
最新研发的训练和比赛装备中暗藏了不少高科技。如高山滑雪训练防护服中,采用了新型柱状阵列式抗冲击结构和新型吸能缓震材料,可以有效防护高山滑雪运动员穿越旗门时造成的抽打伤害。短道速滑比赛服则整体使用高弹防切割面料,全面保护运动员的身体,同时考虑肌肉压缩、服装减阻等功能。在保持弹性的基础上,防切割性能提高了20%—30%。
“暖”也是冬季项目服装的普遍需求。要让所有冬季项目的训练和比赛服装都能暖和,科研人员想出了“两条路”:一是提升纤维保暖率;二是使用主动加热技术,把电能量转化成热量。被称为“堡垒”的综合保暖系统应运而生,集防风、防水、透气、耐磨多功能高效保暖于一体。
综合保暖系统包含主动电加热护脸、马甲、外套、手套、袜子、坐垫等装备,通过智能主动加热技术,保障穿着人员在零下30℃环境下可持续作业8小时以上。
不仅如此,运动服装的科研人员还研发出一系列高科技装备,助运动员一臂之力。如通过双滑轮腹内压快速增压技术和石墨烯传导热快速加热技术,可快速增强腰椎稳定性、促进核心稳定肌功能恢复的特制腰带;通过双面立体点胶和结构化设计的专用运动袜,增强技巧类项目运动稳定性;为运动员量身打造的膝关节运动护具等。
可以想见,在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上,中国军团的运动装备将是“黑科技”满满。

首次实现复杂地形下“百米级、分钟级”气象预报
“科技+医疗”全程保驾护航
与夏季奥运会项目多在体育场馆内举行不同,冬奥会项目多在室外山地举行。除了运动装备、运动员自身水平外,温度、湿度、风力、风向及雪质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将会直接影响赛程安排以及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比赛安全。
据有关专家介绍,北京2022年冬奥会是近20年来唯一一次在大陆性冬季风主导气候条件下举办的冬奥会。大风、低温、低能见度、降雪等将是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面临的主要天气风险,复杂相态降水、沙尘天气等也可能出现,加之项目不同、场地不同,对气象条件的要求也不同,气象保障可谓是面临挑战重重。
“科技冬奥”重点专项管理机构、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柯兵告诉记者,围绕气象条件预测保障,“科技冬奥”重点专项作了相应部署。我国自主研发的高精度天气预报“睿图—睿思”系统由此诞生,首次实现了复杂地形下“百米级、分钟级”预报。
“也就是说,能够实现复杂地形下100米分辨率、逐10分钟快速更新的冬奥关键气象要素预报。”据有关气象专家介绍,气象部门在北京城区、延庆和河北崇礼铺设冬奥气象综合监测网络,布设了441套各类探测设施,大幅提升了复杂地形和下垫面条件下温度、湿度、风场等要素预报的准确率,有助于为提前24小时的精细气象决策提供支持。
这套高精度天气预报系统在今年2月、4月的“相约北京”测试活动期间接受了检验。根据气象服务团队提供的天气预报,14项赛事的官方训练或比赛进行了赛程调整。
不仅如此,张家口赛区还用上了激光测风雷达。据介绍,雪上赛道地理环境复杂、风场复杂多变,运动员在高速下滑的过程中,极易受到赛道突变的纵风及横风影响。因此,对赛道纵风及横风的实时监测与危险预警,可为赛事管理人员、运动员及教练员提供辅助决策依据,对冬奥会滑雪比赛的顺利进行、运动员的正常发挥等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在世界顶级运动员激烈比拼背后,还有“科技+医疗”的全程保驾护航。
冬奥运动项目大多难度大、危险性高,比如高山滑雪滑降比赛,运动员从高山上往下滑,时速要在10秒内从静止增加到130公里,钢架雪车的最高时速能达到135公里。在这种情况下比赛,运动员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意外。国际奥委会一项数据显示,冬奥雪上项目运动员的受伤概率基本上在10%—14%。
一旦发生意外,如何让运动员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甚至返场,是冬奥会服务保障中的重要一环。
“从云顶滑雪场到崇礼院区,直升机转运只需4分钟;从雪车雪橇赛场到延庆创伤中心,智能救护车由原来的30分钟缩短至15分钟,直升机转运也只需4分钟……这些从赛场到保障医院的急救转运能力是对赛事医疗救护水平的切实需求。”“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冬奥会运动创伤防治和临床诊疗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研究”项目负责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教授崔国庆表示,特别是转院流程的简化与优化,使崇礼院区及延庆院区与北医三院做到创伤中心联动、信息共享,运动员绿色通道得以建立。
该项目还设置“冬季运动损伤数据库、AI影像辅助诊断技术及远程会诊中心的建设与应用”课题,就是希望实现标准数据的收集、分析与整合,建立完善的智能影像辅助诊断技术,实现诊疗全流程智能化辅助判断。
目前,项目已实现人工智能影像识别算法在膝关节大病种的识别率达85%以上,初步搭建包含协和医院、北医三院、吉大一院等11家医院在内的医联体网络,共建远程会诊中心。
这些“黑科技”“生”于冬奥,却不止于冬奥。未来,这些都将变成宝贵的“奥运遗产”,应用到更多场景,惠及更多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神经病…我都说了微博是我朋友圈,你们当什么是你们的事,别没事私信我就好[白眼][白眼][白眼]我爱发啥发啥,你想看是你的事不想看就略过私信就让人下头了[NO][
  • 横沥镇岭下村,春耕生产现场会热闹非凡,高科技农机展示让人大开眼界;马安镇健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基地,田间地头可见专家俯身给农企和农户讲授先进技术;惠城区国家现代农
  • 你走之后我不敢再踏进你们家,甚至不敢路过,我怕痛苦的双眼四目相望但你最喜欢的杂志我还在买,只是要自己去买,再也没有你每周帮我带到桌上我今天在想,天上的哪颗小星星
  • 这世界不声不响,很多人只有失去了的时候,人们才后悔当初没有好好珍惜。我想其实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勇气和用心平等对待的尊重吧,我们从小就听到过熊瞎子掰苞米的故事,总
  • 在看過所有私訊及郵件之後我們已經回覆了所有成功訂購的玩家由於我們自身比較熱衷於收集上個世紀中葉出品的企業吉祥物,所以Hachyu的初衷只是我們希望自己也可以有一
  • 其实换一种角度来说,孩子犯错也是一个教育孩子的好机会,让孩子学会承担和总结经验,减少再次犯错的概率,从中获得成长,这可比吵骂来的要有意义得多,所以说,当孩子犯错
  • 很多人在岁月面前,曾经的万丈豪情和初心,变的面目全非,早已忘记初心。现在的符家宅已是断臂残垣,杂草丛生,但是站在这里依然能感受到当年的富丽堂皇,还有时代留下的沧
  • 但你真的好笨,你的全部身家都给了狱卒,只为了能让我时不时在狱中能吃上一顿烤鸭,但你让他买的烤鸭全被他一个人吃了,我只能在牢里看着咽口水,一口也没吃到[泪]可我还
  • 这个可以是喜欢你的人,可以是你暗暗喜欢的人,也可以是你熟悉的知心好友,但不管是哪一种,他一定会在你发生任何事情的时候会坚定地陪在你的身边,当有一天,你们都厌倦这
  • 橡皮擦不过是个契机,因为是喜欢了很久的人而他又帮了你一下,表示一下心动也很好理解嘛(别说是借橡皮,你喜欢的人摔一跤你说不定还要夸有型)但问题就是,胃药了啊!怎么
  • 且书中完全没能那些认读者昏昏欲睡的长篇大论,都是用极其精练的短式文章,更是加深了我对它的好感。这就是我阅读《时间简史》的心得,虽然书经人修改已变得通俗易懂,可有
  • 既不想做大人又不想做小孩,只想保持这个年纪本该有的单纯,然而人心百态,事事无常…我们每个人也都变了,变得不在单纯,不在任性,事事也都在考量要不要做,怎样做才不会
  • 作为一个广州土著,其实我到南沙的次数屈指可数,所以我做了一份详细的攻略,给自己也给想来南沙的朋友住宿推荐广州南沙越秀喜来登Sheraton喜来登是当地相对新的5
  • 【举报新增违法建筑有奖,江津市民请拨47280112】日前,从区整违办获悉,为鼓励群众参与违法建筑整治工作,加大对在建违法建筑的整治力度,江津区出台了新增违法建
  • ——秦东魁 Happy Wednesday Mar 9,2022Nowadays many people are empty inside and ha
  • 而我,恨不得给别人说,我吃不饱,可以给我多点吗[单身狗][赢牛奶]可是我不好意思[awsl]而且万一给我打多了,后面的人不够吃怎么办[跪了]所以每天就是打多少吃
  • 老汪是我想说走就走时最能成行的铁瓷,我们一起以兴致所至的方式爬过好几座山。在我们眼里,对山不言而喻的共识是不低于1500米,因为我们是那种喜欢不乘缆车不坐索道牙
  • 6.惠济区长兴路时尚青春酒店工作人员未按规定进行核酸检测。7.郑东新区天鹅城国际酒店存在工作人员不佩戴口罩现象,且未严格落实查验省外入住人员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
  • 春暖花开的日子要到了,易胖体质的减重计划又要开始了[坏笑][加油]今天开启第一阶段:3/4-3/13,轻断食为主,坚持每日打卡√[爱你][太阳]第1天饮食记录
  • 各自闪亮[金牌]最近开学两周的状态,挺不让自己满意的,最近每天晚上做一些奇奇怪怪的梦~~自己要好好调整一下,不能再拖了,不然真的要被落下了[苦涩]学校来了新外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