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
“双碳”行动是应对气候变暖的国际行动一部分。欧盟国家是“碳中和”的首倡者,他们提出要在2050年达到碳中和。我国去年9月承诺,2030年碳达峰,2060年达到碳中和。从人均角度来分析的话,美国,英国、法国的碳排放已经处于下降阶段,正在走向碳中和。印度的人均排放量增长刚刚“启动”,大概相当于我国60年代的人均排放水平,尚未真正到达快速增长时期。我国基本从2012、2013年开始就进入了碳排放的“平台期”。

我国的生产端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是7.28吨/年,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不过比美国要低很多;从消费端来看,我们的人均排放量比英法美都低;一个国家的发展,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是逐年累积的,从1900年算起的人均累计排放对比图显示,全球平均水平是209吨/人,我国才157/吨人,美国是1218吨/人,欧洲的法国、英国这些国家都比我国多得多。所以计算人均累计碳排放,我国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我国现在的碳排放总量比较高,这和我国经济发展比较快有关。从这个角度看,我国的碳中和应该会比其他国家困难。
碳中和的概念,就是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化石燃料利用和土地利用),被人为努力(木材蓄积量、土壤有机碳、工程封存等)和自然过程(海洋吸收、侵蚀-沉积过程的碳埋藏、碱性土壤的固碳等)所吸收。目前全球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大约是400亿吨,其中14%来自土地利用,86%来自化石燃料利用。排放出来的这些二氧化碳,大约46%留在大气,23%被海洋吸收,31%被陆地吸收。碳固定过程非常多,在这里举一个不被大家特别关注的例子—土壤。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碱性土壤中含有很多钙离子,不像南方酸性土壤钙离子很少,这些钙离子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结合,降水的时候就会淋溶形成碳酸钙沉淀,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自然过程。做黄土研究的专家经常说,黄土里面有料姜石,这就是碳酸钙的结核,还有在温暖时间沉淀下来的钙板。我国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个自然过程对碳的固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未来碳中和的主要途径,我们要考虑到,接近2060年的时候,因为人为排放下降了,二氧化碳分压降低,海洋吸收可能也会相应降低,但降低的幅度现在很难预期。陆地土壤沉积的固碳过程还是会存在,甚至有可能会加强。所以,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就要通过生态建设、工程封存等措施去除掉,这样才能达到中和。

中国如何达到碳中和

专题一:未来能源消费总量预测

核心问题:在不同的时间节点(面向2060)。我国居民生活、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的能源需求以及全社会能源总需求。
一个是到2035年,我们GDP比目前还会翻一番,2060年还需要再翻一番,达到人均4万美元,产业结构从目前的中低端发展到中高端。另外一个因素就是人口变动,要建立一个预测的模型。但预测常常是不准。
专题二:非碳能源占比阶段性提高途径
核心问题: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新型能源供应系统,如何逐步增加非碳能源,特别是风、光、水、地热、核等的比重。

中国西部有丰富的风、光资源,如何从各种发电、储能、转化、输电、消纳等等环节协调发力,让这些资源得到有效充分利用。尤其要解决的问题是,由于风、光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平衡,如何保证稳定输出,需要一套什么样的基础设施来保证稳定输出,这个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也需要有一个框架。非碳能源实际上只占15%,另外85%是煤、油、气,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我国现在大约排放100亿吨二氧化碳。假如到2060年,我国还不得不排放20到25亿吨二氧化碳。

非碳能源占比不会是线性提高的,主要靠技术组合和技术突破。煤炭作为主力能源,还会存在较长一段时期,因此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的进步仍需十分重视。另外一个是核能,我们不该追随某些“弃核国家”的脚步,还要加强核能利用,甚至在内陆地区建厂,把核能充分利用起来。尤其是西部干旱地区的风、光资源,是我们实现碳中和最大的底气,要考虑如何稳定输出。

专题三、不可替代化石能源预测
核心问题:不可替代的化石能源必然会转化为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对于这部分排放要有一个预测来自于何处,来自于什么行业、总量多少。

首先要考虑替代,就是用电、热、氢能等来替代,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替代难度肯定是不一致的,我们能否从目前的情况来按照难易排序,这是非常关键。

其次,能否确定不可替代的领域有哪些?这些领域不得不排放二氧化碳,那就是碳中和需要中和掉的部分,需要进行针对性预测。现在初步认为:居民生活比较容易用电力、地热、太阳能来替代,关键在于国家如何推动;交通领域,目前已经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以后可能用氢能驱动船和飞机等,这个替代可能只是时间问题;农业领域大部分也可以替代;比较难替代是工业领域,包括冶金、化工、建材、矿山等等如何替代,还需要特别研究。

另外,要克服风电、光电等输出不稳定性的问题。未来我们的电力系统如何保证稳定输出将是需要考虑解决的关键问题。美国提出来2035年实现无碳电力,中国什么时候实现低碳电力或者无碳电力。目前有很多国家对氢能寄予了很大希望,氢能战略也需要国家拿出方案。我国大约10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中,发电端占比约47%,消费端如工业过程、居民生活等等占53%。要实现碳中和就需要在发电端用更多的非碳能源来发电、在消费端用电和氢能等来替代,构建一个两端共同发力的系统。

专题四:非碳能源技术研发迭代需求
大化所的刘中民院士提出三步走。第一步是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与耦合替代;第二步,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与规模应用;第三步,低碳能源智能化多能融合。

专题五:陆地生态系统固碳现状测算
中科院已经做过一些关于碳收支项目的研究。现状认为,我国目前地表碳储量相当于363亿吨二氧化碳,每年固碳速率是10到40亿吨二氧化碳,我们估计森林在2060年以前将会达到固碳峰值,之后固碳速率就会降低。干旱半干旱区的土壤还很难估计。

专题六:陆地生态系统未来固碳潜力分析
计算我国陆地生态系统未来固碳潜力,主要有以下核心问题:
一是陆地和近海不同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如何,以及未来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它们会如何变化;二是我国生态恢复、建设工程这些面状分布区未来的固碳潜力如何;三是新增点状分布区固碳潜力如何,比如城市造林绿化等;四是其他一些人为措施,比如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上马后西部干旱区变绿、海水淡化等实现后,在其影响下新增的固碳潜力如何;还有未来陆地生态系统增加碳汇的措施,比如秸秆闷烧成碳屑等。我们还需要研究证明这些增汇措施的长期性。

专题七: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评估
负排放技术目前有十种。包括将二氧化碳制成化学品、将二氧化碳制成燃料、微藻的生产、混凝土碳捕集、提高原油采集率、生物能源的碳捕捉和存储、硅酸盐岩石的风化和矿物碳化、植树造林、土壤有机碳和土壤无机碳、农作物的秸秆烧成木炭还田等等。这些负排放技术中,前面几项是国际上所谓的CCUS技术,而矿物碳化和生物碳我国研究较少。核心问题是这些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现在还没有必要马上就大规模工程封存,那是要在2060年之前考虑的问题。目前这方面技术进步是比较快的,未来会进步到什么程度还不好预测,但是我个人认为,最好不要单纯地封存,还是要想办法如何利用二氧化碳。

专题八:青藏高原率先达标示范区建议
建议在青藏高原建设一个率先达标示范区。青藏高原在我国境内的面积有250万平方公里,我国正在建设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同时我国可能也要开发一些河流的水电,青藏高原固碳的潜力非常之大,因为它有很多退化的草地,所以我们现在要对它进行专题研究。

专题九:政策技术分析研究
政策如何推动的问题,包括如何推动非碳技术,如何进行生态建设增加碳汇。目前来说,我国在减排问题上,政府约束性政策大于市场机制,以后可能要更多地依靠市场来发挥作用。

结束语

第一,“碳中和”过程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其过程将会是经济社会的大转型,将会是一场涉及广泛领域的大变革。国家需要积极研究与谋划,谋定而动,系统布局,组织力量,特殊支持,力争以技术上的先进性获得产业上的主导权,使之成为民族复兴的重要推动力。

第二,我们项目组强调:完成这个大转型,需要在能源结构、能源消费、人为固碳“三端发力”,所需之资金将会是天文数字,决不可能依靠政府财政补贴得以满足,必须坚持市场导向,鼓励竞争,稳步推进。

第三,本项目只能先给出一个框架性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确定路线图的问题上可考虑先经历一段“百家争鸣”时期,千万不要急于“收口”,千万不要急于强力推进。

第四,这个大转型过程中,整个行业的协调共进非常重要。“减碳、固碳”“电力替代”“氢能替代”均需要增加企业的额外成本。由此,分行业设计“碳中和”路线图及有效的激励/约束制度需尽早完成,这个非常关键。

第五,评价国家、区域、行业、企业甚至家庭的“碳中和程度”,需从收、支两端计量。从能源消费角度论,“支”(即排放)相对容易计量;“收”(即固碳)由于类型多样,过程复杂,很难精确计量,尤其是“人为努力”下的固碳增量不易确定。由此,国家要尽早建立系统的监测、计算、报告、检核的标准体系,以期针对我国的碳收支状况,保证话语权在我。

当然,这里面还有国际上的合作和斗争,比如未来的排放权如何分配?未来排放的天花板应该如何确定?“共同又有区别的责任”未来怎么体现?西方国家一直在说“资金与技术援助”,但是一直没做,他们如何兑现?每个国家排放量如何计量?另外我国该如何应对西方国家的舆论抹黑,比如西方国家总说中国是第一污染大国,我国人均累计排放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但是我们没有人就此发声。另外,针对外国对我国绿色产品比如太阳能电池板设立高额关税,我国该如何应对?
还有一些基础性的科学问题需要研究,比如到底1.5℃、2.0℃增温对应什么样的二氧化碳当量浓度?以前国际上经常说450ppm二氧化碳当量浓度,现在已经达到了这个浓度,但增温并没有达到1.5℃。我个人认为,格陵兰冰盖融化之前,变暖对中国是有利的,融化之后海平面要上升,对中国就不利了,所以我们还是要有一个研究目标。总之,科技界任重道远。#期嘴八舌#

【教育新举措 胡力海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暖人心】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以科区教体局精神为指导,强化学校服务功能,回应社会需求,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胡力海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在新学期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胡力海学校在保障学生健康安全的基础上,合理应用学校的资源,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依据各班不同的情况,组织教师精心开展了不同的课后服务活动: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开设口算、阅读、朗诵、书法、绘画、合唱、剪纸、跳绳社团活动等。https://t.cn/A6IrVQw7

#谍海拾趣[超话]##没有培训班的孩子周末#
没有培训班,家长的压力不减反增。
“双减”的表面减去了孩子的包袱,实际却增加了家长的压力。
现在的教育培养,形成了橄榄式的队形,贫富两头尖,而大多数都是处于臃肿的当间,都在拼命地挤压中踯躅蹒跚。
中考分流,高考分流,使得大多数家长都奋力地在各种分流中逆水行舟,左手金钱,右手健康,交替划行,不敢有一丝松懈。而富的开着游艇乘风破浪,穷的撑着竹篙苦苦蜗行。
原来一直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可现在连跑道都没有,随时随地都可能是终点……
周末,成为了焦虑的爆发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尽力完成我的工作,坚持我热爱的东西,在我精力旺盛的岁月里留下了一些痕迹,我在我生命的每个阶段都尽力了。张哲瀚@张哲潮疯子芭蓓欧洪水般出货其实哪‮有
  • 原来真的想放下一个人,不是对他说,我不爱你了,不需要你了,也不是残忍的让自己看清现实。[玫瑰][玫瑰][拥抱][拥抱]#前任[超话]#《如果我可以像马頔那样喝酒
  • 第二:舞台上所使用的2吨小麦,那都是循环在使用,每次表演都是这些麦子,表演结束后会有专门的收集工具去把麦子全都收起来,所以这并不算是铺张浪费。#古代城镇# 杨丽
  • 黄河湿地,圆荷新发,芦蒲露青尖。禅心吴云读书写字,是我每天必做的事,读帖临帖,今天读唐人李白的诗长干行用草书创作,70cmx380cm。
  • 二十多倍,在6大组建厂商里头它是最便宜的,所以这也就是资金今天发动它的一个原因,而且刚才我看了一下它的龙虎榜,益田路营业部是偏向于做中线的这样的一个资金,所以光
  • 感谢各位护肤美妆领域的专业老师、意见领袖、潮流引领者对《时尚健康》历年健康美妆大奖的大力支持。《新一代》主管单位:共青团甘肃省委主办单位:甘肃省青少年新媒体中心
  • 首唱会玩游戏运球时的:哈↑哈↑精品购物指南形容衣服的:miu miu miu看到初雪的:嘤嘤嘤嘤嘤踩雪时的:登!画射箭图的:pew!
  • !第九十张:还分小男孩小女孩,可爱死了。
  • 他本来不想告诉我和老公的,怕我们反对,现在女朋友怀孕了,他知道瞒住了,才选择了和盘托出,想听听我应该怎么办。多年来,赵绛波主任有八万多例面部轮廓整形手术,具备丰
  • 年初至今,如果你投资1万元买了标普指数大盘基金,目前本息是124888,24.8%回报率(图二),还不错吧?南京高淳雅园,是由雅达资本和中青旅红旗基金共同投资开
  • 萍水相逢,什么也做不了,多多回向给他们吧,希望我们,他们,终有一日离苦得乐《离戏见地之十二诀窍略论》云:“众生因无明,不知一切境况乃自心的幻化,对其逐步生起执着
  • 那可不一定,脂肪肝没说只找胖的人,瘦的人如果有脂肪肝可能最大的原因就是肝气不舒,肝气郁结。中医在预防肝癌方面的优势是巨大的,因为中医不会等你肝功能已经受损才告诉
  • 人生如四季轮回,既然有春天的花开,也就有秋天的落叶;既然有夏天的骄阳,也就有冬天的风雪。人生如四季轮回,既然有春天的花开,也就有秋天的落叶;既然有夏天的骄阳,也
  • 该剧延续了第一季内容,通过宋运辉(王凯饰)、雷东宝(杨烁饰)、杨巡(董子健饰)等人的际遇和奋斗历程,展现了中国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经济领域的改革,刻画
  • 希望合租的次卧伙伴也是好相处的朋友,不事儿。希望合租的次卧伙伴也是好相处的朋友。
  • 下载了之前玩了很久的保卫萝卜2和3,发现以前的数据都没有了,辛辛苦苦打的萝卜都找不回来了,有一些难过。宝:白白代购小屋关键词: 国内 日本东京迪士尼海洋TDS
  • 之前丧偶式育儿问题那单元 我就很喜欢最后没有给解决方式的那一小块留白 就是医生只是作为旁观者去记录 去接触 司其职不过分干涉病患私人问题 所以经常有心无力(因为
  •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有因果佛曰:前世千百次的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相遇曾经:心有灵犀,就该无悔曾经,朝夕相伴,就已足够忆起,花满城;存封,心依然我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提醒
  • 伯晟教育|特级导师——劳埃德• 派瑞迪索派瑞迪索先生是美国独立升学顾问委员会 (IECA) 的创始人之一并担任主席,拥有35年的升学顾问经历。#天津圆桌会议嘉宾
  • 据了解,阿维塔科技聚合了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各自在研发制造、智能解决方案和能源管理生态领域的优势技术,并深度整合三方战略资源,重新定义未来智能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