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国民党军士兵大部分都是文盲?年龄大多在25岁以下?家庭出身全都是农民?国民党陆军第14军的情况说明,这些印象流判断是错误的。

第14军军部、军务处的1945年年度工作报告显示,14军的文盲比例仅占全军的29%,初识字者占46%,小学文化程度者占22%,中学文化程度者占3%,高中及以上者为0%。这意味着14军超过70%的官兵都有识字的能力。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一下,这46%的初识字者,也相当一部分人是入伍后才勉强学认了一些字,甚至学会了写简单的家书。但即使这样,29%的文盲比,还是出乎了意料,我原以为纯文盲至少占五六成以上。

与第14军相比,1944年组建的青年军士兵受教育程度更高:专科以上占10%,高中以上占23%,初中60%,小学7%,没有文盲。

再看一下1945年的14军士兵年龄分布情况,大致如下:
15-20岁者占12.8%;
20-25岁者占39.6%;
25-30岁占38.3%;
30-35岁者占8.4%;
35-40岁者占0.7%;
40-50岁者占0.22%。#历史冷知识# #微博公开课#

25岁以上的士兵占到了将近半的比例,这也是我没想到的。特别是14军全军2.8万人中,竟还有70位年龄超过40岁的老兵(注意,说的是士兵,并非军官),更让人意外。

家庭出身情况统计显示,14军士兵出身农民的为79.8%,来自商人和工人家庭的分别占9.4%和2.9%,非农比例比我预想中的要稍高一些。

怎样让孩子喜欢书?

想让孩子喜欢书,并不难。孩子向来是求知欲旺盛、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只要他认为好玩的事,不用大人说他也会积极地做。只要他感兴趣,无论大人怎样禁止他都会偷偷地去做。所以如果一个孩子觉得看书是件特别有趣、无比快乐的事,那根本不用大人嚷嚷“快看书”,不需要特别引导,孩子自然会一本接着一本地看下去。

也就是说如果没让孩子在幼儿期体验到“看书是件这么快乐的事”要想让他喜欢书就会相当困难。千万不能用书来给孩子施加压力,比如很早就教孩子识字并勉强让孩子自己看书。

不少家庭为了让孩子能尽早独立看书,从幼儿期就开始教认字,其实要想让孩子变得讨厌书,没有比这种方法更有效的了。父母给孩子念书本身就让孩子欣喜,若再加_上故事是孩子喜欢的,那孩子简直是欢天喜地了。所以要不断地一遍又一遍地给孩子念他喜欢的书,这种欢喜会深深地印在孩子的心里,即使大人都淡忘了,孩子也不会忘。这种欢喜将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引发出真正的读书乐趣。
#亲子阅读# #全优加绘本馆#

你遇见的人,都是为你而来。

苏轼曾感叹: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这趟旅程,每个人都是匆匆过客,都在不断地经历相遇和别离。

但相识再多,最后留在身边的,只有志同道合的人。

能与什么样的人同行,取决于你是什么样的人。

你是谁,就会遇见谁。
祝勇先生曾在书中写道:

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与苏东坡相遇。

此话可谓形象地总结出苏轼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事实上,仅在北宋,苏轼的受欢迎程度就已经是绝无仅有的。

与他交往的人中,上至帝王将相、公卿隐士,下至寻常百姓,贩夫走卒。

他可以和高僧论道悟禅,也可以和不识字的农妇闲话家常。

正如,他在给弟弟苏辙的信中说的那样: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对于朋友,苏轼不分高低贵贱,他秉承本心去交友,只用自己最真实的样子去和朋友相识相处。

在贬居黄州时,苏轼陷入人生的最低谷,但他并未刻意掩饰自己的落魄处境,反而完全放下身段,躬耕劳作,融入寻常百姓家。

因为这种亲和力,他的东坡雪堂总是高朋满座,人来人往。

人们喜欢这位接地气的东坡先生,钦佩他的满腹学识,更为他乐观开朗的性格所吸引。

以卖酒为生的潘丙,在西市开药店的郭遘,以及热衷公益的古耕道,都先后成为苏东坡在黄州的挚友。

他们的友情曾令苏轼感动不已:“我穷交旧绝,三子独见存。从我于东坡,劳饷同一餐。”

苏轼和陈季常的莫逆之交也是建立于这一时期。

陈季常是苏轼的旧识,在苏轼贬谪到黄州以后,很多昔日友人与他中断了联系,陈季常却不同。

他折服于苏轼的人品与风范,不仅不避嫌,而且先后七次奔波千里来访,只为与其阔谈古今。

苏轼凭借独特的魅力,让与他交往的人都能发自内心地感觉到他的可爱可敬之处。

就像一颗太阳,散发光和热的同时,也在吸引着同频的事物向自己聚拢。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人生所有的遇见,都是灵魂与灵魂的吸引。

世间所有相遇,皆源于自己种下的因果。

你遇到的人,都是被你吸引而来的,你是谁,便会遇见谁。

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
《省心录》中有句名言:和以处众,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对众人和气相处,对下属宽厚相接,对有过失的人宽恕相待,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君子。

苏轼的为人处世,极好地印证了这个道理。

对朋友,他是真正做到了诚心诚意,并且在认真经营友情的同时,从不求回报。

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的,他的真诚在经历过漫长的时日后,总会被看见、被回馈。

在苏轼的众多好友中,“苏黄”之交当值得一提。

“乌台诗案”发生后,苏轼沦为阶下囚,黄庭坚挺身而出,上书高喊“苏子瞻无罪”,还不时给苏轼写信,抚慰寂寥之情。

苏轼缘何值得黄庭坚如此相待?

早在苏东坡名满天下时,黄庭坚还只是名不见经传的书生,苏轼却不吝于对其才华的赏识,赋诗赞曰:“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

此后又多次在宴席上诵读其诗作,鼓励黄庭坚继续创作。

他回复黄庭坚的信,大意是:

“收到你的信很开心,你太过谦恭,似对我很畏惧,这又何必呢?我很想跟你交朋友。

最近家人生病,回信晚了,你别介意啊。”

正是这份真诚,彻底打动了黄庭坚。

苏轼交朋友的大智慧之处在于,不仅有诚意,更懂得“君子相交,当和而不同”之理。

能够尊重他人的所思所想,即使发生了误解和矛盾,也能坦然视之。

正如他和章惇之间的故事。

苏轼与章惇本是年少好友,可惜随着政见的不同,关系变得日渐疏远。

而且,由于章惇心气太高,在相处过程中,也越来越容不下苏轼的才华。

后来将苏轼贬到岭南的,正是昔日好友章惇。

直到章惇失势,其子章援怕苏轼会借机报复,写信探苏轼口风,结果得到的回复却很平淡:

“但以往者,更说何益。”

过去的事情,还有什么可说的必要呢?

可见苏轼的心胸与气度。

正如有句话所言:你怎么对我,是你的因果;我怎么对你,是我的修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同样,想别人如何对你,自己就先如何去做。

人生因缘相遇,以诚致远。

善待生命中的每一个人,永远是赢得真心、积累福报的最佳方式。

做最好的自己,才能遇见最好的别人。
苏轼虽然是一个标准的乐天派,但对于现实,他一直都有着理性而清晰的认知。

体现人际交往中,便是对自我价值的重视。

你会发现,他很少刻意去勉强与任何人的关系,而是更多把时间精力用在不断地提升自己上。

从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到医理酿酒、烹饪美食,再到炼丹养生、为政治水,苏轼几乎是无所不通,而且每个领域都有精深所得。

他做任何事,都着抱着求索钻究的态度,这样一个全才,哪怕不用主动,身上耀眼的光环也足以引得世人的无限仰慕与敬重。

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傲然写下诗句:“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当一个人能把自己做到最好,就会拥有应对人生最大的底气。

当然在人际交往中,苏轼也遇到过很多挫折,特别在仕途方面。

但他深知,单靠人情世故维系出来的关系,都不长久。

要想让人心服口服,唯有能力和品德。

再来说说王安石与苏东坡之间亦敌亦友的奇妙关系。

相识之初,王安石对于年轻气盛的苏轼一度很不以为然,并一纸令下将他贬至黄州。

身为一国宰相,他的看法,对苏轼后来的仕途影响不可谓不大。

可即便如此,苏轼也从未去巴结讨好王安石,而是凭借不断努力,最终让对方看到并认可了自己的才华,日后才有两人晚年修好的佳话。

任何时候,丰富自己,都远胜于取悦他人。

你有价值了,你的社交才有价值。

人与人之间,不可强求,只能靠共性和吸引。

站在同一高度,有一致的三观,共同的志向,是经营好所有关系的前提。

彼此惺惺相惜,方能并肩同行。

听过这样一句话:你遇见的事都是因你而生,遇见的人都是为你而来。

想遇见最好的别人,就要先学会做最好的自己。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只有你变得更好了,才能与期待中的美好不期而遇。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飞船上不仅有你有我,还有过去直播大事件回顾,猛戳网页链接或是扫描图上二维码来获取你的2019专属直播报告吧: 转发本条微博,抽取10名小伙伴获得【bilibil
  • 我是七班的班长,副班长是叫骆贤的一个农村青年,成员多是马兰大队各生产队的知青或青年,后来我才慢慢知道,我所带的这个班,共有12人,多是马兰小小岭、马兰大小岭和新
  • 【对领养者的要求】 1. 真正爱猫,不散养不弃养,有耐心,不是一时冲动想领养,不会因为工作、家庭各种原因弃养的 2. 科学喂养,封窗绝育,按时驱虫打疫苗,家
  • 2、其他费用:老小区物业、水电都很便宜,每人每月加上宽带100元不到;3、房源配套:步梯二楼,1.5米床、电脑桌、挂壁空调、衣架、全身镜、木衣柜、洗衣机、热水器
  • 截至目前,公司通过宜昌市红十字会、湖北陈孝平科技发展基金会等渠道,捐赠物资近950万元。截至3月1日,卓尔公益基金会已向武汉85家医疗机构进行物资捐赠,并持续向
  • 他们作为“有故事的人”、同时也是“讲故事的人”对为什么要讲故事、讲什么样的故事以及自我与创作表达之间的关系等话题分享了感受与思考。傅盛在其中谈到:“哪怕某一天生
  • 散会后他整了整领口儿,然后拿起手机,温柔的注视着屏幕上的那个美少女头像,唇角微微勾起。”他眼角弯弯,是发自内心的浓情蜜意呀!
  • 随着她的每一次迁徙,在种种分离、相识和重逢中,我们会了解一棵树的生命感受。因为它在故事里不断地经历着分离:与家乡分离、与伙伴分离、与朋友分离、与自己分离。
  • 今天跟爸爸妈妈打了电话,无非是说说自己最近的状态和不舒服,老听别人说越长大越报喜不报忧,我好像反过来了,希望爸妈能一直像现在一样安慰我,让我觉得有人一直无条件的
  • ”众生因无始以来所具之无明,致心性愚昧,迷于事理,由此而有“人”、“我”之分。以上所说为贪嗔痴三毒,是恼乱身心,蒙蔽自性的祸根,但只要能恭敬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
  • 然而,应当指出的是,这些教派的基础意义是教义之分别,大多是以对佛教经典的思想诠释为基础,而在佛教仪式、崇拜形式、教派组织结构等层面上,则在宗教集团的结构层面上,
  • メンヘラ製造機 「付き合ったり親しくなった人(恋人)をメンヘラ化させてしまう人」 メンヘラ メンタルヘルスに何らかの問題を抱えている人。心が病んでいる人 メ
  • 4月份的梅子露失败了,打开之后一阵浓烈的酒味,尝一下是苦的,完全不能食用。回想制作过程,可能有两个地方会导致失败: • 糖未按比例加。
  • 具开发公司的人说,明年还会有旅游大巴经由各站停靠,方便游客来此观光。!
  • ——村上春树《寻羊冒险记》#青春文学##村上春树##文学#本来以为孩子送幼儿园了,自己会有非常多的时间做事了,结果[裂开][裂开]又是无心工作的一天,不过孩子刚
  • 能为祖国举办的冬季奥运会做一份贡献,是我梦想做的事情,所以第一时间我就报了名”邯郸荣盛城项目经理王非回忆,即便是助力,也要拿出过硬的服务来驰援:“人员敲定后,公
  • 在唐朝的历史中,他的存在感很低,作为诗人,也仅有十首诗传世。它们的作者,分别是两位并不著名的诗人,也许就因如此,出处才被埋没。
  • ”[心] #高清壁纸无水印##手机壁纸无水印高清[超话]#值得收藏很久的宝藏文案❶飞鸟与鱼不同路 从此山水不相逢❷要喜欢那些心情不好 也不舍得凶你的人❸世上无奈
  • 网友们纷纷猜测是不是和节目中那位摄影师男嘉宾在一起了,据悉,该男嘉宾也是一位离婚婚带孩子的父亲,而黄奕是离过婚带孩子的母亲,两人都有共同话语,也同样都是负责人的
  • 简直无语子此时此刻左边的后槽牙还隐隐作痛,每当想放过自己的时候,原生总是给你当头一棒,提醒你你是逃不掉的这个阴影的2021的元宵节,晚安 ​​​为什么越没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