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治“四高”推荐几个经验方:
一、降糖方
黄连苦寒,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因其主要成分小檗碱降糖功效显著,故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1. 黄连、生姜/干姜大音心易老师研修周易,心理学30余年,精力有限,有偿服务,非诚勿扰VX1595191779
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生姜/干姜辛热,温中散寒。姜可制约黄连苦寒伤胃,二药合用,共奏辛开苦降、寒热并调之功,为降血糖之经验药对。
根据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病程、年龄、体重的不同,黄连用量随之变化。
用黄连调理脾胃,多在1.5~6g;而降糖,15~45g为常用量。比如空腹血糖小于7mmol/L,黄连剂量为9~15g;空腹血糖7~10mmol/L,黄连剂量为30g;空腹血糖大于10mmol/L,黄连剂量为30~45g;糖尿病酮症最大应用至120g。
使用黄连须配伍生姜或干姜,以防苦寒伤胃。脾胃正常者,黄连:干姜为6:1;脾胃虚弱者,黄连:干姜为3:1或1:
如此配伍,可存其降糖之用,去其苦寒之性。一般治疗糖尿病本病,黄连使用剂量大;治疗糖尿病并发症,黄连使用剂量偏小。
2. 黄连、知母
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知母甘寒,滋肾润燥,上润肺燥、泻肺火,中清胃火、除烦渴,下滋肾阴、润肾燥而退骨蒸。
二者相须为用,为降血糖之经验药对。
此方为清热生津润燥之效方。
二药合用,主要针对糖尿病之“热”态与“燥”态。
黄连、知母在现代药理学上均具有好的降糖功效,实为降糖之“靶”药。在2型糖尿病早中期,药对应用较广。
临床多用黄连15~45g,知母15~30g。
3. 黄连、乌梅
黄连苦寒清热;乌梅生津止渴、酸涩敛阴。二药合用,取“苦酸制甜”之意,是具有较好疗效的降糖药对。
糖尿病为一“甜病”,故苦酸可以制甜。此方黄连清胃火,乌梅生胃津,苦酸制甜以降糖。
4. 黄连、赤芍
黄连泻气热,赤芍清营热,二药合用,治疗糖尿病气营蕴热证。症状一般为口干渴,面赤,手足心热,汗多等。
如口干、口渴明显,可加知母30g、天花粉30g、西洋参6g;如汗出较多,可加山茱萸敛汗。
临床本药对可独立降糖,合用西药注意减量。
二、降脂方
1. 红曲、山楂、荷叶
红曲、山楂、荷叶三者为消膏降浊之“靶药”,常配伍使用,治疗血脂异常、肥胖者。
红曲中含有多种他汀类成分,可降低血脂和血糖。山楂消食积、入血分化瘀滞,其消膏降脂作用强。荷叶味苦涩而性平,能清暑化湿,升清阳而凉血热。三者是消膏降浊之常用药物。
山楂的常用量为30g,红曲的常用量为6~12g,荷叶的常用量为9~15g。
2. 荷叶、苍术
荷叶具有利湿、健脾升阳之功;苍术辛温燥烈,功擅祛风除湿,健脾止泻。
二药合用,具有化湿祛浊之功,现代药理学上具有降血脂的作用。
舌苔厚腻为二药应用指征。
可使用大剂量苍术15~30g,荷叶一般应用至15~30g。
临床若以湿为重,化湿可配伍藿香,渗湿当用云茯苓、薏苡仁,利水用车前草、竹叶。
3. 陈皮、大腹皮
陈皮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大腹皮可行气宽中,行水消肿。二药合用,为行气运脾之要药。
4. 茵陈、红曲、生大黄
茵陈、红曲、生大黄三药合用,具有消膏调脂、通腑降浊之功。此药对适用于腹型肥胖、中重度脂肪肝患者。
临床常用剂量:茵陈15~30g,红曲3~9g,生大黄3~6g。
若腹部膨满胀大,则合用厚朴三物汤;虚胖,则配伍党参、炒白术、荷叶;肝损害,配伍赤芍、五味子、虎杖。
三、降压方
1. 夏枯草、黄芩、钩藤
肝热证具有“四红二干”的临床表现,“四红”指面 (目) 红、唇红、舌红、掌红“二干”指便干、口干。
常处以靶方夏枯草、黄芩、钩藤清肝降压。该小方治疗肝热型高血压病时,降压效果显著,并可以明显减轻头晕、头痛、目赤等症状,临床疗效良好,但需注意不可长期大剂量使用。
一般用量为夏枯草30~60 g,黄芩15~30 g,钩藤15~30 g,根据兼证配合使用清热、降火、散火、行气、利湿之品。
2. 怀牛膝、炒杜仲、桑寄生
“肾虚态”为高血压病常见态势之一,此类高血压病多见于老年或久病体虚之人,常见脉压差较大,并伴有脑转耳鸣,腰部酸痛、空虚,足跟疼痛等症状。
高血压病见肾虚态者,用怀牛膝、炒杜仲、桑寄生组方补益肝肾以降压,临床可以取得良好的降压疗效。
三者常用剂量均为16~60g,其中牛膝为治疗脉压差大的靶药,最多可用至120g。
灵活配伍这3味药,可以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3. 茺蔚子、茯苓、车前子
水液代谢异常是导致水态高血压的直接原因,临床表现主要为舒张压升高,脉压差减小。
该病致病因素中,水湿尤为重要,常见体胖、下肢水肿等症状。
针对病因及辨证予以靶方茺蔚子、茯苓、车前子利水降压,可根据临床高血压分级及下肢水肿程度调整用量。
一般以茺蔚子15~45g,茯苓30~90g,车前子15~30g靶向降压,同时减轻水肿,共奏活血、渗湿、利水之效,必要时配合益母草、泽泻等药。
该小方降压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舒张压、减小脉压差,有效治疗水肿,针对水态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稳定,安全性良好。
4. 石决明、珍珠母
石决明平肝清热;珍珠母平肝潜阳,清肝明目,镇惊安神。二药合用,为安神降压之靶药。
治疗高血压合并眠差的患者,石决明15~30g,珍珠母9~15g。
四、降尿酸方
血尿酸升高是由膏人中满,气血运行不畅,积聚成浊,或进一步流注经络而成,治疗重心在脾与胃肠,利湿去浊是治疗高尿酸血症基本治法。
1. 上中下通用痛风汤
《丹溪心法》中创立,由苍术、黄柏、威灵仙、羌活、白芷、桂枝、防己、天南星、桃仁、红花、川芎、龙胆、神曲组成,有清热利湿、化痰祛瘀、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
方中黄柏用量为30g,苍术15~30g,威灵仙15~30g,桂枝15~30g,配伍性捷走血分之鸡血藤30g,二药温经和血、舒筋通络。
防己、羌活祛风除湿、止痛利关节;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桃仁、红花、川芎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龙胆清利湿热。
方中可配伍清热解毒,主风寒湿痹之秦皮30g,具有显著止痹痛、降低尿酸的作用。
2. 当归拈痛汤
治疗“湿热疼痛之圣方”。
全方由羌活、防风、升麻、葛根、苍术、白术、当归、人参、苦参、黄芩、知母、茵陈、猪苓、泽泻、甘草组成,具有通络止痛、调和气血、疏风清热利湿的作用。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痛风急性发作,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尿酸水平。
当归9g,羌活9g,防风6g,天麻6g,猪苓30g,泽泻30g,茵陈15g,黄芩9g,葛根15g,苦参9g,生白术15g,炙甘草15g,威灵仙30g,秦皮15g,秦艽15g,土茯苓30g,萆薢15g,黄芪30g,生姜9g,大枣9g。
特别提示:以上为名家个人临床理论,
具体治疗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著名中医仝小林院士推荐的“四高”方子:降糖、降脂、降压、降尿酸,赶紧收藏!

对治“四高”推荐几个经验方:

一、降糖方

2015年,刊登在中国中医药报上的《仝小林:从黄连降糖谈开去》文章介绍,黄连苦寒,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因其主要成分小檗碱降糖功效显著,故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此外,仝小林院士也曾经在其主编的《脾瘅新论》书籍中分享过他的降糖方法。

1. 黄连、生姜/干姜

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生姜/干姜辛热,温中散寒。姜可制约黄连苦寒伤胃,二药合用,共奏辛开苦降、寒热并调之功,为降血糖之经验药对。

根据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病程、年龄、体重的不同,黄连用量随之变化。

用黄连调理脾胃,多在1.5~6g;而降糖,15~45g为常用量。比如空腹血糖小于7mmol/L,黄连剂量为9~15g;空腹血糖7~10mmol/L,黄连剂量为30g;空腹血糖大于10mmol/L,黄连剂量为30~45g;糖尿病酮症最大应用至120g。

使用黄连须配伍生姜或干姜,以防苦寒伤胃。脾胃正常者,黄连:干姜为6:1;脾胃虚弱者,黄连:干姜为3:1或1:1。

如此配伍,可存其降糖之用,去其苦寒之性。一般治疗糖尿病本病,黄连使用剂量大;治疗糖尿病并发症,黄连使用剂量偏小。

2. 黄连、知母

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知母甘寒,滋肾润燥,上润肺燥、泻肺火,中清胃火、除烦渴,下滋肾阴、润肾燥而退骨蒸。二者相须为用,为降血糖之经验药对。

此方为清热生津润燥之效方。二药合用,主要针对糖尿病之“热”态与“燥”态。黄连、知母在现代药理学上均具有好的降糖功效,实为降糖之“靶”药。在2型糖尿病早中期,药对应用较广。

临床多用黄连15~45g,知母15~30g。

3. 黄连、乌梅

黄连苦寒清热;乌梅生津止渴、酸涩敛阴。二药合用,取“苦酸制甜”之意,是具有较好疗效的降糖药对。

糖尿病为一“甜病”,故苦酸可以制甜。此方黄连清胃火,乌梅生胃津,苦酸制甜以降糖。

4. 黄连、赤芍

黄连泻气热,赤芍清营热,二药合用,治疗糖尿病气营蕴热证。症状一般为口干渴,面赤,手足心热,汗多等。

如口干、口渴明显,可加知母30g、天花粉30g、西洋参6g;如汗出较多,可加山茱萸敛汗。

临床本药对可独立降糖,合用西药注意减量。

二、降脂方

此外,仝小林院士主编的《脾瘅新论》一书不仅有降糖方,还有降脂方。

1. 红曲、山楂、荷叶

红曲、山楂、荷叶三者为消膏降浊之“靶药”,常配伍使用,治疗血脂异常、肥胖者。

红曲中含有多种他汀类成分,可降低血脂和血糖。山楂消食积、入血分化瘀滞,其消膏降脂作用强。荷叶味苦涩而性平,能清暑化湿,升清阳而凉血热。三者是消膏降浊之常用药物。

山楂的常用量为30g,红曲的常用量为6~12g,荷叶的常用量为9~15g。

2. 荷叶、苍术

荷叶具有利湿、健脾升阳之功;苍术辛温燥烈,功擅祛风除湿,健脾止泻。二药合用,具有化湿祛浊之功,现代药理学上具有降血脂的作用。

舌苔厚腻为二药应用指征。

可使用大剂量苍术15~30g,荷叶一般应用至15~30g。

临床若以湿为重,化湿可配伍藿香,渗湿当用云茯苓、薏苡仁,利水用车前草、竹叶。

3. 陈皮、大腹皮

陈皮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大腹皮可行气宽中,行水消肿。二药合用,为行气运脾之要药。

4. 茵陈、红曲、生大黄

茵陈、红曲、生大黄三药合用,具有消膏调脂、通腑降浊之功。此药对适用于腹型肥胖、中重度脂肪肝患者。

临床常用剂量:茵陈15~30g,红曲3~9g,生大黄3~6g。

若腹部膨满胀大,则合用厚朴三物汤;虚胖,则配伍党参、炒白术、荷叶;肝损害,配伍赤芍、五味子、虎杖。

三、降压方

1. 夏枯草、黄芩、钩藤

2020年在中医药学术期刊《吉林中医药》刊登的《夏枯草、黄芩、钩藤治疗肝热型高血压病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中介绍,仝小林院士将高血压病分为“三期六态”,指出肝热证具有“四红二干”的临床表现,“四红”指面 (目) 红、唇红、舌红、掌红,“二干”指便干、口干。

常处以靶方夏枯草、黄芩、钩藤清肝降压。该小方治疗肝热型高血压病时,降压效果显著,并可以明显减轻头晕、头痛、目赤等症状,临床疗效良好,但需注意不可长期大剂量使用。

一般用量为夏枯草30~60 g,黄芩15~30 g,钩藤15~30 g,根据兼证配合使用清热、降火、散火、行气、利湿之品。

2. 怀牛膝、炒杜仲、桑寄生

2019年,一篇在吉林中医药刊登的《牛膝、杜仲、桑寄生治疗“肾虚态”高血压病——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文章中,仝小林院士指出,“肾虚态”为高血压病常见态势之一,此类高血压病多见于老年或久病体虚之人,常见脉压差较大,并伴有脑转耳鸣,腰部酸痛、空虚,足跟疼痛等症状。

高血压病见肾虚态者,用怀牛膝、炒杜仲、桑寄生组方补益肝肾以降压,临床可以取得良好的降压疗效。

三者常用剂量均为16~60g,其中牛膝为治疗脉压差大的靶药,最多可用至120g。

灵活配伍这3味药,可以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3. 茺蔚子、茯苓、车前子

2020年,吉林中医药杂志刊登的一篇仝小林院士的《茺蔚子、茯苓、车前子治疗水态高血压病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文章中指出,水液代谢异常是导致水态高血压的直接原因,临床表现主要为舒张压升高,脉压差减小。该病致病因素中,水湿尤为重要,常见体胖、下肢水肿等症状。

针对病因及辨证予以靶方茺蔚子、茯苓、车前子利水降压,可根据临床高血压分级及下肢水肿程度调整用量。

一般以茺蔚子15~45g,茯苓30~90g,车前子15~30g靶向降压,同时减轻水肿,共奏活血、渗湿、利水之效,必要时配合益母草、泽泻等药。

该小方降压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舒张压、减小脉压差,有效治疗水肿,针对水态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稳定,安全性良好。

4. 石决明、珍珠母

仝小林院士在其《脾瘅新论》中分享的降压方指出,石决明平肝清热;珍珠母平肝潜阳,清肝明目,镇惊安神。二药合用,为安神降压之靶药。

治疗高血压合并眠差的患者,石决明15~30g,珍珠母9~15g。

四、降尿酸方

仝小林院士认为,血尿酸升高是由膏人中满,气血运行不畅,积聚成浊,或进一步流注经络而成,治疗重心在脾与胃肠,利湿去浊是治疗高尿酸血症基本治法。

1. 上中下通用痛风汤

2010年,刊登在中医杂志上的《仝小林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经验》指出,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为元代医家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创立,由苍术、黄柏、威灵仙、羌活、白芷、桂枝、防己、天南星、桃仁、红花、川芎、龙胆、神曲组成,有清热利湿、化痰祛瘀、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

方中黄柏用量为30g,苍术15~30g,威灵仙15~30g,桂枝15~30g,配伍性捷走血分之鸡血藤30g,二药温经和血、舒筋通络。

防己、羌活祛风除湿、止痛利关节;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桃仁、红花、川芎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龙胆清利湿热。

方中可配伍清热解毒,主风寒湿痹之秦皮30g,具有显著止痹痛、降低尿酸的作用。

2. 当归拈痛汤

2017年一篇《仝小林院士辨治痛风经验》的文章指出,当归拈痛汤源于《医学启源》,由金元医家张元素所创,被称为治疗“湿热疼痛之圣方”。

全方由羌活、防风、升麻、葛根、苍术、白术、当归、人参、苦参、黄芩、知母、茵陈、猪苓、泽泻、甘草组成,具有通络止痛、调和气血、疏风清热利湿的作用。

仝小林院士的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痛风急性发作,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尿酸水平。

当归9g,羌活9g,防风6g,天麻6g,猪苓30g,泽泻30g,茵陈15g,黄芩9g,葛根15g,苦参9g,生白术15g,炙甘草15g,威灵仙30g,秦皮15g,秦艽15g,土茯苓30g,萆薢15g,黄芪30g,生姜9g,大枣9g。

特别提示:以上为名家个人临床理论,具体治疗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擅用。

平时很容易出汗,你以为在排毒吗?

为什么有些人动不动就出汗?比如说别人吃一碗饭没有什么感觉,而有的人还没吃半碗就满头大汗了,甚至是后背、前胸全是汗。再比如,别人去爬山,身上是微微汗出,而有些人才爬半山腰,豆大的汗珠往下流!还比如,天气不热,我在家坐着都出汗,别人都是好好的,为什么我爱出汗呢?

上面说的这些出汗的症状都叫做自汗,我们把它叫做“动则汗出”。

一、气虚则自汗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汗液它是怎么产生的?中医讲“阳加于阴谓之汗”,就好像我们在家里面烧火一样,炉子底下有火,叫做阳,锅里面有水,叫做阴。炉子下的火把水烧开了,或者烧得半开了,上面冒出蒸气,蒸汽最后到了锅盖上,形成了水珠,我们就把它叫做汗液。

所以阳加于阴,谓之汗。那为什么有些人汗多,自汗呢?阳是正常的,阴是正常的,但是人的体表的固摄作用失职了。出多少汗是我们体表固摄作用决定的,谁在固摄?是气在固摄,所以“气虚则自汗”。

那么明白了,自汗是由气虚导致的,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把这个问题解决?

大家都很清楚,气虚了我们就补气。仅仅只是补气就能把汗止了吗?不一定,很多人已经自汗比较长的时间,而且每天如此,长久下来一定会丢失津液。因为津液在人体当中属于阴,所以,在补气的时候,我们还应该生津。

补气生津,让汗该出来的时候出来,不该出来的时候不出来,也就是敛汗。所以,对于气虚的患者,要从“补气”,“生津”,“敛汗”这三个层面上去进行调理。

那么我们可以选几味药,人参是既能补气又能生津的,黄芪也是补气的。我们再来说说敛汗的,五味中的首味是酸味,酸味常常与涩味放在一起讲,涩是一种收的感觉,这种收就叫敛。酸味的药物可以敛汗,有一位药物是五味俱全,以酸味为主,既能收敛还能生津,那就是五味子。

还有什么生津的药物?天冬、麦冬。可能有人从这几味药中就可以看出端倪了。人参、麦冬、五味子,这是中医里边一个经典的方子,叫做生脉饮,一补一养一敛。一补叫做补气,一养叫做养津,一敛叫做敛汗。一补一养一敛,共同起到了养阴生津的作用,还起到了敛汗的作用。所以,这三味药合到一块用效果很好。

很多人说人参很容易让人上火,那么我们可以把人参换成西洋参。说一下用量,西洋参1.5g,麦冬6g,五味子3g,按照1:4:2的比例泡着喝,效果就很不错!

三、流汗过多易感冒

有了补气的了,有了生津的了,有了敛汗的了,按道理来讲效果应该不错了。但是请注意任何事情都是动态的,在你每天自汗的过程当中不仅仅丢失了津液,而且本来是气虚导致的自汗,现在在汗液丢失的过程当中气可能就更虚了。因为津液可以载气,气可以随着津液的脱失而脱失,所以,这种人气虚了,不仅仅是不能固摄津液的问题、出汗的问题,这种人还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易感冒,动不动就感冒了。每年冬天别人都没事,而他有可能感冒四、五次,并且夏天也经常感冒,这种症状叫做气虚感冒。

我们人体的阳气,时时刻刻都在固护着人体的肌表,而自然界的邪气,无时无刻不在窥探着我们,总想伺机入侵,人体的正气和外界的邪气,时时刻刻在我们体表做斗争。

当我们机体阳气虚的时候,固涩不足,所以邪气就趁虚而入了。就等于我们的机体感受了外面的邪气,引起了怕冷、发烧,浑身难受的感冒症状。感冒,就是感受冒犯了的邪气引起的,而这种冒犯不是由于邪气盛,而是由于正气虚导致的!

所以平时如何调理,我们不要让邪气进来,那我们唯一做的事情只能把正气补上,让他不虚了,外邪就难以侵犯了。

四、加强防护防止外邪

既然气虚,那肯定就要补气,我们可以用黄芪。脾为气血化生之源,所以用黄芪补了气的前提下,我们要让机体有源源不断的气,所以要健脾,一般情况用炒白术。还要防止外邪的入侵,因为风为百病之长,所以还要做到防风,正好有味中药就叫防风。那么这三个药放在一起既补上气了,又生气了,还给你防御住了,所以古人把这三味药组成的方子叫做玉屏风。如果这经常感冒就可以用玉屏风,玉屏风也是有中成药的。

一般自己在家用的黄芪是炙,用多大的量,按照你的具体情况,大概15-30g,白术一般用10g就可以了,防风用6-10g就可以了,按照这个主方去配。用这个方法治疗以后,疗效很持久,因为它把你机体本身的机能给调动起来了,让我们自己强大了,所以外邪就难以侵犯。

最后再总结一下,经常性感冒就用玉屏风,如果说有些人经常性的自汗,那我们就用生脉饮。生脉饮中有西洋参、麦冬、五味子,还建议大家在生脉饮的基础上把黄芪用上,因为黄芪本身就可以益气固表止汗,用的量15-30g。四味药可以再加一味浮小麦,用30g即可。如果泡着喝用量可以减少,黄芪10g,浮小麦10g。如果你是煎着喝,那用量就大一点。浮小麦是止汗的。黄芪益气固表止汗的,麦冬养阴的,五味子敛汗的,西洋参益气生津的。

中医治病疗效很好,有些人会讲,说我吃了半天中药没什么效果,那是因为没对症,道理没讲明白。中医治病一定要讲道理,西医治病也是一样,把道理讲清楚了,道理理顺了,然后按照道理去用药,一定是见效的,而且效果会比较好!

当然这是对一般的患者,如果说出汗出得很厉害比较重,那么还是建议你先找医生,为什么呢?你找医生去看病,尽管他还是给您开补气的、生津的、敛汗的,但是医生再帮你诊完脉,看完具体情况以后,他可以根据你具体的情况用药,在剂量上面做调整,剂量的调整在中医里面也是很重要的。

好了,两个问题,一个自汗,一个感冒,其实这两个问题常常是相互影响的,单独的问题,单独调理,两个问题都有合起来用,按照上面的方法,自己在家就可以轻松调理!

(文中方剂仅供参考如需使用请咨询专业医师)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你的时间精力都花在了亲人们身上,哪有时间顾及自己的心?还有一种人情,我对你好,所以你要听我的,不然就是对不起我。#励志语录##智慧语录##看的第一本穿越文是哪本
  • 有点儿难 芊芊和她男朋友真是太甜了哈哈哈哈快下山的时候遇见一个小姐姐帮我拍照总是遇见一些可爱的人呐嘿嘿#小丁的疯言疯语##西安生活# 地道的成都风味火锅壹拾叁妖
  • 赏析:韶:指容貌,美丽,美好等,如韶秀,梢颜;古代指乐曲名。用作人名意指善良、吉祥、美好、乐观之义;⑵  思轲 (sī kē)出自:1、卫宗武的《再和易后韵为前
  • 现在有一些人甘愿做手机的“奴隶”总是盯着手机这一方寸屏幕,不愿深入广阔天地,不愿游历名山大川,就无法涵养天地之气,自然也难有大格局、大气魄、大人生。颜真卿的书法
  • #推文##公众号# 大概世间多数女子都对花木生偏爱之心,我亦是。我常羡花木有绝美的风华和香香的魄,从未去计较过花木的品种和生长之地,只因无论如何,它们都是清华其
  • 老樵夫一脸懵逼,“叼其个神经嘿,叼其仲送鸡蛋,下次送鸡啦,某使甘大只,送中鸡得啦”现在淘宝求评价这么激动的吗淘宝留言轰炸然后发短信甚至打电话求评价我这种买了就买
  •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饮之食之,望其周恤也;教之诲之,望其指示也;谓之载之,望其提携也”(《诗
  • #追求与人生之正能量[超话]##乃馨心语[超话]##励志人生感悟##福州分享##v用户创作中心# 孤君叹凉风裹身入骨罗袍旧衣难御何地能借暖心侧不拒人千里心语无人
  • 金牛座金牛女平时看上去有些软萌,主要是因为形态个比较内向慢热,所以在外面无法释放真正的自我,其实金牛女骨子里是有些强势和坚持的,对于家庭,她们别无二心,所以总是
  • ​​出动就有触动,移动的村庄欢迎你[鲜花] 真诚永远是行走江湖的必杀技人与人之间最舒适的状态 还是真诚相待​​以真心换真心 而不是搞有的没的那一套有人问 如何才
  • #德云女孩##张九龄##张九龄[超话]# 惟愿风雨吉,处处皆是你姓名:张九龄(张仲元)英文名:Zhang Jiuling昵称:9088,小黑总,夺命歌姬出生日期
  • #ashtanga# 拜日A三十分钟✨送你一颗小星星,独属于你自己的小星星孤单时,落寞时,想念时,思念时,成功时,骄傲时,挫败时,委屈时,快乐时……请抬头,那颗
  • 扫码图9⃣️,进入全球时刻开始选购吧❤️全球时刻首席甄选师Miss戴#全球时刻# 顺利与加拿大知名保健品公司Flora授权签约[强]此利好消息强势助阵“摇摇节”
  • #袁冰妍[超话]#[兔子]#袁冰妍未来可期# [兔子]#袁冰妍平安喜乐# , .你就是我的那束光 我永远对你心动.@袁冰妍#袁冰妍[超话]
  • [蛋糕]转+评:让我们祝蓓蓓生日快乐~再顺走一份礼品[礼物]#米蓓尔四周年# 螺霸霸带着螺蛳粉来参加好朋友蓓蓓的生日会啦![打call]关注@米蓓尔MEDREP
  • 图2:我卫生间一定要香香的,这款是我买过卫生间香薰最好用的一款,味道很大,一开门就能闻见,外观也好看。图4:我在北京用的就是这款,复古我喜欢,搬到上海重新买了一
  • 為迎接林譚掃清道路,從今以後,我會更勤快的發貼,心理學家1.安利這個podcast 最近一個月通勤路上從看書轉為聽podcast 這周這集有讓我思考工作的
  • 一科两科没过的同学,也不要气馁,再接再厉,2023榜上一定有你,加油!今日份摘录人这辈子千万不要马虎两件事 :一是找对爱人二是找对事业因为太阳升起时要投身事业太
  • 但如果掏空一直不干,甚至慢慢严重出明水,那就很可能与卫生间有关,就是卫生间地砖以下的暗水,从防水失效的地方窜出来,在地面以下窜水,遇到楼板贯穿裂缝,就会漏下来。
  • 寒冬腊月,暮色苍茫,风雪大作,家酒新熟、炉火已生,只待朋友早点到来,三个意象连缀起来构成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态、有情有意的图画,其间流溢出友情的融融暖意和人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