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 :觉林大菩萨仰承释迦牟尼佛大威神力,普遍观察十方一切众生的因缘,用偈颂来说明#佛# 的境界。

譬如工画师 分布诸彩色 
虚妄取异相 大种无差别

人的心好像画师一样,想画画的时候在心中先思量一番:在纸上画什么,如何来配合青黄赤白黑诸彩色,这是依他起性,依一张白纸和种种彩色,绘出依他起性的画。虚妄取异相,这是遍计执性。怎样画,画些什么,其实画什么都是虚妄不实的。大种无差别,这是圆成实性,根本没有什么分别。

这位画师想画山水或画人物,或画花卉或画飞禽走兽昆虫鱼虾等的异相,可是这张白纸没有什么分别,而是所用的彩色不同,所取的相不同,所以画出的画也不一样。

这种大种譬如真如,众生的形形色色、颠颠倒倒,没有离开常住真心。也就是没有离开如来藏性,也即是大光明藏,在这里有真空妙有。众生就是颠倒相,不应做而做,应做而不做;不应取而取,应取而不取;不应说而说,应说而不说。

好像天降冰雹,粒粒是明体,愚痴的人认为是珍珠,见它玲珑可爱,乃捡起很多粒放在箱中,不久冰雹便化成水,这是不应取而取的过失。后来这个愚痴人遇到真的珍珠,他又想:这是冰雹,会融化成水,不可取之。这是应取而不取的道理。众生就是这样的颠倒,是非不分,黑白不明,起惑造业受报,轮转不已。

大种中无色 色中无大种 
亦不离大种 而有色可得

在纸上本来是没有彩色,或者用多一种彩色或者用少一种彩色,所画出来的画就有彩色了,这就是“依真起妄”的道理。

在真如自性中本来什么也没有是空白的,可是依真生出妄来。本来在“真”里没有“妄”,所谓真不起妄,所以才说色中无大种,这个妄不能生真。越画这个彩色越不同,把本来的白纸遮盖住了。

好像从真如生出无明,无明生出烦恼,贪瞋痴都现出来了。画这画虽然说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可是这个色也没有离开这个大种。也就是说离开这个大种,也就是说离开真也没有妄。若是离开大种离开真如自性,一切的一切烦恼无明都没有了。

这是我们真心现出一种妄想,可是妄想中不会现出真心,妄想也没有离开真心。

这好像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一样的道理。兹举出譬如来说明“真如”的道理,所以才说亦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不是离开真如自性而有烦恼及妄想。

妄想是依真起妄,可是妄不现真,因为有了妄,真也不现。

心中无彩画 彩画中无心
然不离于心 有彩画可得

在心中本来没有什么彩画,了不可得,虽然在心中找不出彩画,可是在彩画中也找不出心来。心画还不能离开,如果离开心,就画不出画;离开画,也没有画画的心。所以不能离开心,另外有个彩画,画彩画是用心来画的,虽然用心画的,但是在画上并没有心。

彼心恒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画画的心,常无所住,画了无量无边那样多的画,想不起来究竟画了多少画。在大种中示现一切彩色,每张画与每张画互不相知,互不相识。

譬如工画师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画 诸法性如是

好像善于画画的画师,当他在画画的时候只知道一个轮廓,究竟画什么也不详知,不过随缘应画而已,由心想画而画。一切诸法性也像画画的心一样。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人的“心”,好像工画师能画出一切世间的境界,山河大地、森罗万象,都能画出来。色受想行识五蕴,也都从心所生,如同画画,先生出五蕴的色法,以后种种法都生出来,所以说,无法而不造。所谓: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这个生灭心,不是真心。真心是‘不生不灭’,这是妄心,由妄心而起惑、造业、受报。本来什么烦恼都没有,因为一念之妄,以妄逐妄,互相追逐,离真越逐越远。若能回来,就能反迷归觉,返本还原,回到本有的家乡。

如心佛亦尔 如佛众生然 
应知佛与心 体性皆无尽

所谓: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这首偈颂是说众生的心是重重无尽的,佛才说重重无尽的法。好像心和佛是这样,好像佛和众生也是这样。应该知道佛和自己的生灭心,体性都是无穷无尽的。

若人知心行 普造诸世间 
是人则见佛 了佛真实性

假设有人知道心和思想是这样,能普遍造出一切世间的境界。若能在俗谛中找到真谛,在妄上找到真,返本还原,这个人就能见到佛,而明了佛的真实体性。

心不住于身 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 自在未曾有

所谓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也就是真如,也就是如来藏性。这个心,不在身内,不在身外,也不在中间,所以才说,心不住于身。身是有形相,心是无形相,遍一切处。

也就是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的道理,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也可以说心中无彩画,彩画中无心,一样的意思。人不离于心,有彩画可得。

又可以说:冰不住于水,水不住于冰,冰不是水,水不是冰,可是由水能变成冰,由冰能变成水。所以说真中有妄,妄不现真。在真心中有妄心,在妄心中不会现出真心。所以才说身亦不住心,可是身和心互相依持,而能做出种种佛事。这是事理无碍圆融,周遍的法,自在未曾有的境界。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假设有人想要明了知道十方三世一切佛,应该观察法界性,法界就是真如实观,唯心识观。一切的一切的境界,都是唯“心”所造出来的。

——宣化上人

五祖弘忍大师开示观心

五祖弘忍大师开示观心,曰:“会是信心具足志愿成就缓缓静心。更重教汝。好自闲静身心。一切无所攀缘。端坐正念善调气息。惩其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好好如如稳看看熟则了见此心识流动。犹如水流阳焰晔晔不住。既见此识时唯是不内不外。缓缓如如稳看看熟则返覆销融虚凝湛住。其此流动之识飒然自灭。灭此识者乃是灭十地菩萨众中障惑。此识灭已其心即虚凝寂淡泊皎洁泰然。”

大慧宗杲禅师开示观心

大慧宗杲禅师在答李郎中说:“欲妙喜因书指示径要处,只这求指示径要底一念,早是刺头入胶盆了也,不可更向雪上加霜。虽然有问不可无答,请左右,都将平昔或自看经教话头、或因人举觉指示得滋味欢喜处,一时放下依前百不知百不会如三岁孩儿相似,有性识而未行,却向未起求径要底一念子前头看,看来看去,觉得转没巴鼻,方寸转不宁怗时,不得放缓,这里是坐断千圣顶额处。往往学道人,多向这里打退了。左右若信得及,只向未起求径要指示一念前看,看来看去,忽然睡梦觉,不是差事,此是妙喜(大手:妙喜即大慧宗杲)平昔做底得力工夫。”

黄龙禅师开示观心

诸上座,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尔诸人要参禅么,须是放下着。放下个甚么?放下个四大五蕴,放下无量劫来许多业识。向自己脚跟下,推穷看,是甚么道理?推来推去,忽然心华发明,照十方刹。可谓得之于心,应之于手。便能变大地作黄金,搅长河为酥酪。岂不畅快平生。莫只管册子上念言念语,讨禅讨道。禅道不在册子上。纵饶念得一大藏教,诸子百家,也只是闲言语,临死之时,总用不着。

月溪禅师开示观心

大乘用功破无始无明,用六根随便那一根,但我们南瞻部洲的人 (即是这个地球) ,以眼、耳、意根为利,考察古人用功,用眼、意为多数。如用眼根,眼就不向外看,向内看到清清净净的,向见闻觉知里面来看,看来看去看到山穷水尽,达到黑黑暗暗、一无所有的无明窠臼境界,就是图表上写的“无始无明”;临济祖师说的“湛湛黑暗深坑,实可怖畏”。这时不可停止,再向前看,看得多,因缘时至雳的一声,无始无明窠臼就会打破,无明一破豁然贯通,彻天彻地的看见本来面目佛性了。

古人云:佛性从内求。千万无从外求。或者我们没有时间来内照,眼由他看,耳由他听,意由他想,但是于其中要执持一个念头下疑情:我们的佛性究竟在甚么地方?被无始无明遮障,向无始无明还本来佛性。不论何时何地、闲着、忙着,片刻不忘,好似失去宝珠必定要将他获着一样。如是观照,机缘一到,雳的一声也可以见佛性。如能照此修行,豁然贯通见本来佛性,到此时本来佛性是法身,见闻觉知智是报身,六根行是应身,名为一体三身。

古人云:见性后就算是到家了以后就不用功修。

虚云老和尚开示观心

有的看拖死尸的是谁?有的看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的本来面目?晚近诸方多用看念佛是谁这一话头。其实都是一样,都很平常,并无奇特。如果你要说看念经的是谁?看持咒的是谁?看拜佛的是谁?看吃饭的是谁?看穿衣的是谁?看走路的是谁?看睡觉的是谁?都是一个样。谁字下的答案,就是心。

话从心起,心是话之头;念从心起,心是念之头;万法皆从心起,心是万法之头。其实话头,即是念头。念之前头,就是心。直言之,一念未生以前,就是话头。由此你我知道,看话头就是观心。父母未生之前的本来面目,就是心。看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就是观心;性即是心,“反闻闻自性”即是反观观自心;“圆照清净觉相”,清净觉相即是心,照即是观;心即是佛,念佛即是观佛,观佛即是观。所以说,看话头,或者是说看念佛是谁?就是观心。

什么叫“话头”?“话”就是说话,“头”就是说话之前。如念“阿弥陀佛”是句话,未念之前就是话头。所谓话头,即是一念未生之际。一念才生已成话尾。这一念未生之际,叫做不生;不掉举、不昏沉、不着静、不落空,叫做不灭。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回光返照这不生不灭,就叫做看话头。

老参的难易如何?所谓老参,是指亲见过善知识,用功多年,经过了一番锻炼,身心纯熟,理路清楚,自在用功不感辛苦。老参上座的难处,就是在此“自在明白”当中停住了,中止化城,不到宝所。能静不能动,不能得真实受用,甚至触境生情,取舍如故,欣厌宛然,粗细妄想依然牢固。

所用功夫,如冷水泡石头,不起作用,久之也就疲懈下去,终于不能得果起用。老参上座,知道这个困难,立即提起本参话头,抖擞精神,于百尺竿头再迈进若是参禅看话头,就看念佛是谁?你自己默念几声阿弥陀佛,看这念佛的是谁?这一念是从何处起的?当知这一念不是从我口中起的,也不是从我肉身起的。

若是从我身或口起,我若死了,我的身口犹在,何以不能念了呢?当知此一念是从我心起的。即从心念起处,一觑觑定,蓦直看去,如猫捕鼠,全副精神集中于此,没有二念……行住坐卧都是如此,日久功深,瓜熟蒂落,因缘时至,触着碰着,忽然大悟。此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直至无疑之地,如十字街头见亲,得大安乐。

行人都摄六根,从一念始生之处看去,照顾此话头。看到离念的清净自心,再绵绵密密、恬恬淡淡寂而照之,直下五蕴皆空,身心俱寂,了无一事。从此画夜六时,行住坐卧,如如不动。日久功深,见性成佛,苦厄度尽。

痛苦的根源——遍计执(妄想、执着)
什么因缘能够成就「遍计执」呢?唯识学说是诸法三相。这个「遍计执」是怎么安立的?这个「遍计执」的安立,必须有一个「由是遍计」,就是能遍计第六意识的计度分别。我们一定有计度分别(你说这个木头,它就不能遍计),是一个有明了性的第六意识,这个第六意识去接触「所缘相」,就是「所遍计」的依他起;当第六意识的计度分别去接触依他起的时候,就产生遍计所执的法出现,也就是心中有一种相似的影像,这相似影像就是「遍计所执」。

比如说,我们在晚上昏暗的时候,看到一个绳子盘绕在地上,这个绳子叫依他起,依他而生、依他而住,是业力所现的一个绳子。我们在昏暗的光线当中,我们的心假藉眼识接触到绳子的时候,心中却出现一个蛇的影像,我们认为它是一条蛇,这种颠倒的相似影像就是遍计执,你说蛇跟绳子还有一点相似,但是已经不同。所以从佛法的角度,我们内心所安住的,只有在第一剎那是受用依他起,第二剎那都是活在心中的相似影像,大部分的人。

除非你在修止观,你只要从止观出来,你就活在你心中的遍计执。这个遍计执,对我们修行是一个重点。什么叫重点呢?我们修学佛法,我们希望离苦得乐,但问题是,我们要离开痛苦,好象有一点困难。我们生生世世的修行,痛苦还是追随着我们,这是什么道理呢?就是我们没有真正了解痛苦的因缘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因素产生痛苦?我们没有把真正的因素找到。

所以经典上说:「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我们内心产生了痛苦、压力,我们会认为这是外在的人事给我压力,我们第一个一定是心外求法,其实这是不对的。就是你的心跟人事接触的时候,你心中产生一个影像,心中那个影像给你痛苦,那个影像给你压力,不是外在有一个影像给你压力,不是这样。这就是说,我们今天想要离苦得乐,就像《楞严经》说的,你今天修行,就像带着军队要去攻打贼,你要先知道贼在哪里。你每天拜佛、持咒、修止观,这是一种正念力;但是你要知道这个正念力,你所对治的是什么?这个军队每天操演,但是你不知道这个军队要攻打谁、这个贼在哪里?那你这个军队就是白白的训练。这就是「由是遍计所缘相故」,产生遍计执。就是说当我们的内心,受用我们今生果报的时候,我们心中产生很多的计度分别、创造很多相似的影像,这个影像就会引诱我们生起贪、瞋、痴,生起杀、盗、淫、妄;这不是外境的问题,是我们心中捏造一个相似影像,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个遍计所执就是这样安立的——净界法师《摄大乘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越来越不正经的2017全国一卷地理综合题
  • 谢娜 马甲线flag,健身也是认真的,放狠话,娜姐是认真的!
  • 萌翻!“地铁姐姐”借她2元钱坐车,小学生留言:感谢救命之恩!
  • 路边芒果千万别吃 误食可能会要命的!
  • 一问一答 ▏邓伦,余文乐,TF二团,张予曦,吕一,《仙剑4》…
  • 大学新生抵押录取通知书借14万到手4万 被追债休学_网易新闻
  • 奔跑吧!中国
  • 减肥4斤抵580元房租,长租公寓IP打造还可以这样做
  • 【说段子】你过来揍我的时候一定要带杯水!
  • “吃荔枝致孩子死亡!”,小心,这么吃很致命
  • 当极品亲戚碰上极品亲家,真不知道是不是该幸灾乐祸~
  • 夏天请注意!喝过的饮料放置一天,究竟会产生多少细菌?
  • 奇葩,女子相亲时打包剩菜,男子当面夸贤惠背后却……
  • 乐华七子将办泰国首场见面会 | Poyd捐款百万
  • 【成龙公司发表声明:代房祖名向公众致歉】
  • 【高考那些事】儿子高考警察老爸门口执勤,父子俩只来得及聊30秒
  • 【北京、上海、横店、广州】角色通告42条,11.27发布,每天更新!
  • 赵薇王俊凯逛菜场 《中餐厅2》路透,王俊凯身穿黄色外套,头戴发带
  • 高考文综十大考点盘点⑥——马云爸爸掺和了仨!附文科学习社群
  • 八卦学知识 | 娜扎工作室疑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