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观点与事实,视角与真相有什么区别吗?】

这是个好问题!正好美国选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各种信息海量用来,弄清了立场、事实和观点的不同,也就能客观地来看这些信息了……

正好刚读到万维刚的《立场、事实和观点》问答,谈得非常到位,就借用其中部分内容来回应一下。

美国是从幼儿园就开始教批判性思维。五六岁的小孩,刚刚能认字,勉强能读、甚至是听老师给念一篇小短文的时候,就得学着从文中识别两种关键信息 —— 哪句话是“事实(fact)”,哪句话是“观点(opinion)”。

区分事实和观点是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功。

简单说,“事实”,是思考用的素材,是在外界给定的东西,不是你思考出来的东西。“观点”,则是每个人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你不能说“观点无对错” —— 我们思考就是要取得正确的观点 —— 但观点的确是可以讨论的,因为别人的思考不一定跟你一样。特别是在正式的场合,正经的文章,比较讲究的人,不太容易给你弄个错误的事实,大家争论主要是争论观点。

一般认为事实是客观的,观点是主观的。但是你要是深究下去,事实和观点之间并没有一根明显的分界线,你得考虑当前语境才行。这两个概念是最重要的思考结构,咱们展开说说。

1.事实
事实,是现在就能用客观方法证实的陈述。“中国象棋双方各有 16 个棋子”,这就是一个事实。这没什么可争论的,你要是不服咱俩可以一起数。
事实可以有真有假。比如有人说“成龙代言的产品大多都遭遇了惨败,成龙真是个品牌杀手啊!”这句话的前半部分不一定对,成龙代言了很多产品,其中到底有多大比例失败你可能需要去调研一番 —— 但是说话的人,是把这半句话当做“事实”去说的。前半句是他推理的论据,他不打算跟你争论这个。后半句是他推导出来的观点,是他说这句话的用意。
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不是做数学题,事实够了观点也就有了。如果这个人的罪行都已经明明白白摆出来了,该判多少年不是什么难题。而且一般人不至于故意把错误的事实当正确的事实说,多数情况下事实都是真的。但是在思考中,事实这个环节仍然有很多问题。
你可能没有使用全面的事实。人会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一些事实,不顾事实,选择性接收自己喜欢的事实。还有人故意用只给部分事实的方法误导别人。
还有一种可能是你以为是真的事实,其实是假的。还有可能你认为是确定的事实,其实是不确定的。老百姓有各种深信不疑的东西都是错的。怎么才能判断事实的真假,如何取得高质量的事实,那涉及到科学方法,咱们后面再说。

2.观点
观点,是主观的判断。
比如说,“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家”,这就是一个观点。哪怕你也同意我也同意,世界上所有人都同意中国就是伟大,它也只是观点。为啥呢?因为“伟大”是个缺乏客观精确定义的形容词,谁能说清什么叫伟大?至少在逻辑上,有人可以合法地认为中国不伟大。反过来说,“中国的国土面积是 960 万平方公里”虽然不一定准确,却是一个事实。
观点包括个人的喜好和感受。“豆腐脑是咸的好吃”“武汉的夏天太热了”,这些都是观点。
观点还包括建议。“政府应该增加在基础科学方面的投入”,是观点。凡是带有“应该”这两个字的都是观点,别人不一定认为应该。
对未来的预测,也是观点。“我儿子这么聪明一定能考上大学”“中国将进入老龄社会”,这都是观点。只要这件事儿在逻辑上还有不确定性,你就不能说它是事实。
越是思想开放的人,越倾向把一些陈述视为观点;越是思想保守的人,越是倾向于把一些信念视为事实。比如说,“堕胎是不道德的,应该用法律禁止”这句话你可能一听就知道应该叫观点,但是美国心理学家专门做过研究 ,有些人认为这是客观事实。你要想跟他讨论讨论,他根本不接受你的质疑。
事实和观点的关系是事实决定观点。我们的思考一定是观点随着事实发生改变,而不能让事实随着观点发生改变。
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是个著名的经济学家,得过诺贝尔奖,他写的教科书影响几代人。有一年,萨缪尔森在教科书里说“5%的通货膨胀率是可以接受的”。过了几年,他的教科书改版了,他改成“3%的通货膨胀率是可以接受的”,后来又改成了“2%”。于是就有人提出质疑,说你这么大的一个经济学家,写的还是教科书,怎么说话变来变去呢?
萨缪尔森对此的回答是:『当事实发生改变的时候,我就会改变观点。难道你不是这样的吗?』
改变观点并不可耻。知识总是不断更新的,好的学者就应该随着事实的更新改变观点。
那既然事实是客观的,观点是可以改变的,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有一样的观点呢?因为有些观点是不容易改变,甚至是不可改变的。有些观点不是从事实中推导出来的。这样的观点我们称之为“立场”。

3.立场
你可以反驳别人的观点,但是最好不要轻易质疑别人的立场。
立场,代表思考的人性。
……

上面都摘自于万维刚的《立场、事实和观点》,正好美国选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各种信息海量用来,弄清了立场、事实和观点的不同,也就能客观地来看这些信息了……点到为止吧。

最后,再顺便打个小广告,《看懂货币的第一本书》新鲜出炉,谢谢关注!

【社会大视角】早前,美方政府曾以所谓的“诈骗”、“非法使用经费”为由在美国机场逮捕过许多打算回国的华人科 驻成都总领馆关闭后,特朗普发起“第二场”,美方终于要“行动”了 ————我国,不能再对美国忍气吞声了!你越怕它!它就越赛脸!美国,就是一个吃硬不吃软的国家!我们国家,早就应该看透这一点!也不至于让美国佬步步紧逼!现在的我国,很被动!但是,现在强硬,还不晚!不能再给美国佬面子了!我们给他们的面子够多的了………必须是采取强有力措施的时候了!!!!!希望我们伟大的祖国,能尽快扭转被动的局面,也好乘风破浪!把美国的霸权,彻底打垮!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伟大的中国人民,加油!打倒美帝!赢来世界和平的曙光,就靠我们中国了!中国人民加油!!![拳头][拳头][拳头][拳头][拳头][拳头] https://t.cn/A6U6Ng9U

自柏林墙倒塌与中国经济转型以来,市场经济已变成当今社会即便不是唯一,也是具有主导地位的组织模式。纵然在所谓的“自由世界”,市场及其新参与者的影响亦是日趋增强,政治权力的影响则日渐式微。私有化、全球化和日趋强调的竞争,以及系统地使用拍卖机制来授予公共合同等,都限制了民选官员的权力,余下的公共决策日益依靠独立监管机构、中央银行及法律体系来制定,而这些机构皆不直接受政治力量左右。

纵然如此,我们也只能说市场经济仅取得了局部胜利,因为它尚未从心灵与思想上让人们折服。对很多人而言,追求共同利益本应成为市场中重要公共干预背后的指导原则,却变成了新经济秩序下的牺牲品。在世界范围内,市场的优越性遭到了广泛质疑,公众愤愤不平地勉强接受市场的宿命。碎片化的反对声音哀叹,经济学让人类价值溃败,这个世界毫无怜悯和同情可言,一切都被个人私利左右。这些批评者警告我们,社会契约行将瓦解,人类尊严业已丧失,政治和公共服务正走向衰亡,生态环境在现有经济模式下将不可持续。一个国际上颇能打动人心的流行口号警示我们:“世界并非用来买卖。”这些问题与当下特定境况产生了共鸣,包括金融危机、失业和不平等加剧、各国领导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失策、欧洲计划遭受挫败、地缘政治不稳定以及由此带来的移民危机、世界各地民粹主义崛起,等等。

难道我们已然忘记了共同利益?如果是这样,经济学如何帮助我们重回追求共同利益的正轨?

对共同利益(即我们对社会的集体愿望)进行定义,从某种程度上讲,需要基于价值判断。我们每个人的价值判断反映了我们的个人偏好、我们可获取的信息,以及我们的社会地位。即使我们认同某些目标的基本合意性,也可能对公平、购买力、环境或工作与私人生活的相对重要性做出不同评价,更不用说在道德价值观、宗教或精神生活等其他个人层面,人们的观点会有天壤之别。

然而,在定义共同利益时,设法消除一些内在的主观臆断是有可能的。下面的思想实验不失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好方法。假如你尚未出生,你当然不会知道自己将来的社会地位如何,基因或家庭将会怎样,出生以后的社会、种族、宗教或国家环境等也都无从知晓。现在你可以自问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我不知道自己是男是女,身体状况好或坏,家庭富裕或贫穷,受过良好教育还是目不识丁,笃信宗教或者为无神论者,生活在大城市还是在农村,追求工作满足感或享受另一种生活方式,等等,那么我会选择在什么样的社会里生活呢?”这种提问方式需要我们把自己从自身属性和已有社会地位中抽象出来,置自己于“无知之幕”(the veil of ignorance)之下。这种思维具有悠久的知识传统,肇始于17 世纪英国的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和约翰·洛克(John Locke),被18 世纪欧洲大陆的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和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社会契约论”提出者)所推行,至近代因美国哲学家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的《正义论》(1971)以及经济学家约翰·海萨尼(John Harsanyi)的不同个体福利比较理论(1955)而得到复兴。

为了缩小你的选择范围(且避免给出一个臆想的答案),我将重新表述这个问题:“你希望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体系中呢?”在此,关键的问题并非你想生活在哪种理想社会,比如市民、工人、商业领袖、政治官员和国家自发将共同利益置于个体利益之上的社会。尽管人类并非总是追求自身物质利益,但他们在共同利益面前常常优先考虑个人利益,不考虑个人利益及由此可预见的行为已经在历史上导致了极权主义和日益贫困化的社会组织(苏联“新人”[new man]2 神话的破灭可资为证)。

因此,本书将以如下原则为出发点:无论是政治家、企业高管还是普通雇员,遑论失业者、独立承包商、高官、农民还是研究人员,不管其社会地位如何,他们都会对其面临的激励做出反应。这些物质或社会激励,加上他们的个人偏好,决定了他们将要选择的行为,而这种行为有可能或者不可能与共同利益相冲突。因此,追求共同利益涉及相关制度的构建,以便尽可能地协调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从这个角度讲,市场经济绝非一个目标,它充其量只是一种工具,而且,在考虑如何协调个人、社会群体和国家的私人利益与共同利益时,还是一种并不完美的工具。

我们既然在社会中占据了某个特定位置,也就很难再说置身于“无知之幕”之下,但这种思想实验可以将我们引导至达成共识的基础之上。也许我造成了污染,或者消耗了太多的水资源,这并非因为这样做能使我愉悦,而是因为如此行事满足了我的经济利益。我可以生产更多的蔬菜,或者为了降低成本而减少隔热材料的安装,或者为了省钱而购买污染更严重的汽车,其他人将因我的行为受到损害,所以不赞成我的所作所为。但是,如果我们从社会组织着眼,就可以从其他人的角度,对我的行为是否可取这一问题达成共识,而这些人并不知道自己是受益者还是受害者,换句话说,不知道其作为受害者的成本是否超过作为受益者的收益。一旦我的自由意志与你的利益相冲突,个体利益与共同利益就会分化,但二者在“无知之幕”之下会部分地趋于一致。

在“无知之幕”之下推理的另一个好处是权利被赋予了超越口号的理由:获取医疗保健的权利为人们提供了保障,以防止不良基因带来的不幸;公平的教育机会让我们得以消除出生与成长环境差异的影响;人权和自由则保护人们免遭政府的任意专行,等等。从这个视角看,权利不再是社会可以随意承认或否定的抽象概念。在实践中,权利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上授予,也可能相互冲突(例如,某个人自由的终点恰好是其他人自由的起点);这样的视角也使权利更具操作性。

追寻共同利益的出发点是将我们的利益置于“无知之幕”之下,唯其如此,才能做到不对解决方案预设立场,并使集体利益成为利益标准的必然选择。私人使用资源谋取个人福利是可行的,以他人利益为代价的资源滥用则不行。以共同利益概念为例,在“无知之幕”之下,为了保证公平公正,下列资源应隶属所有人:水、空气、生物多样性、文化遗产、地球、美景,等等。这些资源为全人类共同所有,但最终由个人消费。我们都可以享用这些资源,但要以我的使用不影响你的使用为度(知识、公共街道照明、国防也如此)。与此相对,如果资源数量有限,或者集体选择限制其使用,比如有些地方限制碳排放,就需要以某种方式对其使用私有化。对水、碳或频谱等公共产品设定某个价格,只要经济人支付相应的价格,就可以授予其排他性使用权,从而将这些资源的使用私有化。实际上,正是人们对共同利益的需求催生了这样的私有化,其目的就在于防止人们浪费水资源,让经济人对碳排放造成的危害担责,将稀缺资源如通信频谱分配给那些能充分利用的运营商,等等。

这些案例预见了前面提出的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是经济学如何为追求共同利益做出贡献。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一样,经济学并不想篡夺社会在界定共同利益方面所扮演的角色,但它可以在两个方面做出贡献:首先,通过区别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让公共讨论聚焦在体现共同利益概念的目标上。我们将会看到,在很多时候,手段或工具往往备受瞩目,不管是某种制度(如市场),还是某种权利,抑或是某项经济政策,但人们最后往往忘记了真正的目的,最终导致手段与共同利益相悖,尽管其初衷是为了共同利益。其次,同时也是更重要的,一旦人们对共同利益达成共识,经济学就能够帮助开发促进实现共同利益的工具。

经济学并非为私有财产和个人利益服务,也不是为那些想利用政府权力强推其价值观或保证其个人利益的人服务。它既不支持完全基于市场的经济,也不为全部由国家掌控的经济背书。经济学致力于实现共同利益,其最终目标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为此,经济学的终极任务是找到促进共同利益的制度和政策。在追求社会利益时,要同时涵盖个人和集体两个维度,既要分析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兼容的情形,也要分析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悖的场景。

本书的安排

共同利益经济学探索之旅极具挑战性,但我希望这样的挑战是值得的。本书既非教科书,也不预设答案;它是一个质疑的工具,就如同学术研究一样。本书表达了我的个人观点,包括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是如何构建的,以及经济学涉及哪些内容等。这一研究理念基于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也基于一个既认可市场的优点也认为其需要监管的社会。读者可能对书中的结论不尽赞同,甚至大部分都难以苟同,但我希望纵然如此,读者也能从本书中获得思考。我期望你们具有更好地理解周围世界的意愿,以及拨开迷雾寻根问底的好奇心。

写作本书的另一个愿望是与读者分享我对经济学这门学科的激情。在我21 岁或22 岁第一次接触经济学课程之前,我仅仅是通过媒体了解到经济学。我当时非常想理解社会,我喜欢数学和物理学的严谨,对人文社会科学诸如哲学、历史、心理学同样着迷……我很快就被经济学迷住了,因为它把定量分析与对个体和集体行为的研究融合在一起。后来我意识到,经济学为我打开了通往所知甚少的日常世界的一扇窗,并为我提供了两个机会:一是解决一些智力上要求很高且引人入胜的问题,二是为公共与私人领域的决策做出贡献。经济学不仅阐述和分析个人与集体行为,同时也渴望提供更好的公共政策。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快带朋友来吧#北京探店[超话]##日常生活碎片##我的美食日记##不可辜负的美食##好好吃饭##好吃榜##北京吃喝玩乐# #夏彦[超话]#家人们 dy语c真的是
  • 当然也会有所谓甜的时候嘛,比如说她关心我,夸夸我,抱抱我,但是这种情况毕竟发生的极少,大多数时候我们俩的聊天框里面都是绿色的,白色比较少。但是接触了几次,她可能
  • #茶百道新品##茶百道芒果酸奶##蓝朋友新星计划# #开学# 今年的开学日貌似不是很统一,小迪记着貌似看了哪家的通知说4号上课,但看网上似乎也有正常1号上课的。
  • 聚全县财力、物力,调全县劳力、运力,展示集体力量、人民精神的历史成果,注定是井陉水利建设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以政治挂帅、思想领先,具有鲜明特色的时代壮举
  • 所以不必计较谁谁谁的日子,看起来始终那么美好,他们也只是给你展示出了,他们想让你看到的那一面。那就祝你勇敢且坚强,乐观并豁达吧,既能经住成长道路上的磕磕碰碰,也
  • 第八名:生肖兔温柔、善解人意的生肖兔绝对是娶妻排行榜的第八名,很多男人都希望能够娶到生肖兔这样的女人,做妻子的最佳人选,只是在事业方面不会太出色,但是生活中会
  • 也好漂亮 原谅我在七时里刚出场的时候没有get到你 就是我真服了慢动作咋那么多 真求求了 打戏慢动作感觉尊嘟没有必要 还有剧情很多事情看起来没什么实际利益和用处
  • ”虽然有点子悲观但一直觉得人如果什么都不在乎反而强大期待太多的人往往脆弱我对人生的期待值挺低的可能不像我表面看起来但我走过的人生里已经有挺多超出我期待非常多的东
  • 正常来说,是四个人轮着请,但是这几次每次都是我请,到也不在乎吃饭这千八百块钱,就是觉得群里那个 cue 我的男生,本来是个很好的朋友,后面他找了他现在这个女朋友
  • 有需要的宝子可以戳之里➡️ #倍思 # #王一博倍思全球代言人# #年轻就要实用而美#上夜班前又emo起来了。品牌审美可以喔,任意一个王一博的周边都拍的好好看,
  • 4.金星现在工作主要就是直播带货,所以也延续了以往金星秀的主持风格,有事没事就会在网上公开爆料or讨论一些争议话题,包括前几天吐槽某明星虽然引起了反噬,但她直播
  • 忙内的私生活ep1好青涩的宝宝啊啊啊还戴着牙套ww 总之是TMI talk~昨天歌谣大祭典结束马上睡觉睡到了10点,还有另一个年末准备中,回去和16打了会儿游戏
  • 不爽☹️他们自己的曲子一如既往么得感觉,但是节目出来的几首真的不错,当然不排除我最近在文艺复兴RAIN所以LA SONG都特别爱的关系[二哈] GT真的可,焊接
  • 你说让我们“不要吵架,不要内耗,好好生活”我有在听话,但是这个网络世界真的好乱啊,个人想法和看法有歧义很正常,也没有绝对的谁对谁错,每个人做事的风格不一样,确实
  • #任嘉伦[超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能为你做的,只有简单的陪伴,默默的支持与守护,只是希望你一直好好的,你想要的都可以实现!@任嘉伦Alle
  • 本来不太想站前排,结果因为去得太早还是排到第二排了,以后看演出真的不要去那么早[苦涩]还没开始已经开始腿疼了,整个演出完全是我强大的意志力在坚持着我一直站着,其
  • _苏稚傅烨 苏稚呆住了,沈霆之指了指自己受伤的胳膊,“医生叫我暂时不要用这只胳膊,我也没办法洗澡,你想让我一个人住?_苏稚傅烨 苏稚觉得他有些奇怪,按理说他们认
  • “唯粉不磕cp”是共识,说一遍“专注自家”认同的就心里有数了,不认同的你强调千万遍除了招人烦也没用[思考] 不是同一路的,就不要强求,别管太宽,先把自己该做的做
  • ”程国强认为,现在,多个风险叠加对全球粮食贸易体系和全球供应链的干扰,是导致粮食危机最重要的成因,需要格外关注。”而粮食贸易的集团化意味着全球粮食的贸易主要集中
  • 主角贯彻了小矿工的定位,又要跑腿又得不到尊重,说实话你这主线设定下主角的身份那么牛逼怎么还天天在被人呼来喝去啊[哆啦A梦害怕]之前老滚和辐射做完阵营任务基本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