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o久酷[超话]#酷酷 两周年啦!
春季赛决赛,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南京hero.久竞,很快,我越来越喜欢你,自此以后,我每天都会盯着你的微博,你的虎牙,不想错过你的任何行踪,更不想错过你的每一场直播。你可爱 有趣的灵魂真的真的很吸引我,好看的皮囊更是给你加分。
直到世冠,你从首发变成替补,你的良好心态属实令我佩服与欣赏。慢慢的因为你,我发现了小马和小兽兽的可爱之处(可爱真的会传染!!!)你的情商颇高 是我羡慕之处!
转会期,你没有和哥哥酱一样去到新的环境突破自己,但是,狗勾,你的队友换啦,对你来说也是一种突破,慢慢来吧 慢慢磨合吧,一定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的。继续加油,有更多的金色雨等着你 等着iku们。
不管怎么样,只希望我的酷酷可以 平安喜乐 身体健康 多打比赛 多赚money 职业生涯更长点 一切都好往好的方向发展喽
另外,酷酷真的特别适合做男朋友 儿子 将来一定会是一个好老公 好爸爸 简直是个完美男人 是我的理想型 没错啦
可恶啊 这辈子没得到久酷 我抱憾终身!
愿一切都好

春季赛决赛,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南京hero.久竞,很快,我越来越喜欢你,自此以后,我每天都会盯着你的微博,你的虎牙,不想错过你的任何行踪,更不想错过你的每一场直播。你可爱 有趣的灵魂真的真的很吸引我,好看的皮囊更是给你加分。
直到世冠,你从首发变成替补,你的良好心态属实令我佩服与欣赏。慢慢的因为你,我发现了小马和小兽兽的可爱之处(可爱真的会传染!!!)你的情商颇高 是我羡慕之处!
转会期,你没有和哥哥酱一样去到新的环境突破自己,但是,狗勾,你的队友换啦,对你来说也是一种突破,慢慢来吧 慢慢磨合吧,一定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的。继续加油,有更多的金色雨等着你 等着iku们。
不管怎么样,只希望我的酷酷可以 平安喜乐 身体健康 多打比赛 多赚money 职业生涯更长点 一切都好往好的方向发展喽
另外,酷酷真的特别适合做男朋友 儿子 将来一定会是一个好老公 好爸爸 简直是个完美男人 是我的理想型 没错啦
可恶啊 这辈子没得到久酷 我抱憾终身!
愿一切都好

【江苏经济圈趣谈】
这篇文字挺有意思,可以具体了解一下江苏现状。
江浙历史都是富裕地,外边人有时也分不清,所以经常拉江浙混为一谈。
看这文字,江苏民间实体经济似乎还胜过浙江,而江苏内部故事也是不少。
去年疫情,学到个苏大强。这文字,体会更深一层,江苏挺好玩,有意思。
[嘻嘻]
下转
……
外省人看江苏,是按行政分级去观察江苏的,市就是市,县就是县,县就应该服从市,镇就应该服从县,但真实的江苏不是
这个样子,下级单位常常不愿跟上级单位为伍,因为江苏真正的分类法不是行政单位,而是经济圈。
江苏有好几个大的经济圈,下面还有中型经济圈,小型经济圈,正是这些经济圈的形成,使江苏各市、县、镇看起来分崩离析,互相不对付。
我们先来说说最重要的一个核心经济圈:上海。
对,我没写错,是上海,做为一个外省人,我认为上海才是江苏真正的省会,是隐藏的大BOSS。
江苏的经济重镇是苏锡常,而苏锡常的人,大都向往上海。
大家看地图,上海周边包含着江苏南通、无锡、苏州、浙江嘉兴四个地级市,上海向这些地区不断输送着资金、资源、技术等等,这些城市已经形成了以上海为核心的一个经济圈,并且共同手牵手,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以苏州市举例,苏州下面有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四个小弟,个个都不服他。
作为名义上的老大,苏州是十分头疼的。
昆山人、太仓人、常熟人、张家港人从不说自己是苏州人,他们认为苏州市区的才算苏州人,他们就是昆山人、太仓人、常熟人、张家港人,这种现象全国并不多见。
本质就在经济圈。
比如苏州下面的县级市昆山,他紧连着上海,从1990年开始,依靠出台优质的招商政策,吸引原本在上海的台商来昆山投资,2008年还在搞“28条惠台政策”帮助台企升级,2019年又搞“26条惠台措施”,2008年就有3300多家台商在昆山设厂,投资总额达316亿美元,占江苏利用台资总额的九分之一,2017年全江苏2.6万多家台企里,前100强有29家在昆山,包括著名的仁宝资讯、仁宝信息、世硕电子、纬创资通等,搞到今天,有5400家台企在昆山落户,台湾省前100强的制造企业中,有70家在昆山投资,昆山的GDP是台北的三分之二,差不多把三分之二的台北搬到了昆山。
问题来了,为什么台企会选择昆山?他们最早为什么要从上海迁过去?
我在张家港遇到一位在上海工作多年的本地人,他说他年轻时在上海打工,黄浦江两岸都是工厂,什么自来水厂、纺织厂、五金厂、船厂、发电厂等等,后来全部迁走,变成了金融公司、企业总部、设计中心等等,这里面的台企就随着时代洪流迁往昆山。
定在昆山就是因为离上海太近,半小时车程就到,这些台湾人可以住在上海,工作在昆山,享受上海的生活,收获昆山的政策红利,一举两得。
本质上还是地理问题,全国最好的地理位置就是长江入海口,上海守在这里,工业就先到上海,随着上海不断升级,只要高产值的企业,就把中低端企业往外迁,这些企业先到周边的南通、无锡、苏州、嘉兴,等到这些地方饱和了,又要开始升级,不赚钱的重污染企业又开始迁往苏北。
这就是江苏省工业产业的梯度转移,也是全国工业产业转移的缩影。
据创办昆山工业小区的宣炳龙回忆,他们那一直很穷,叫“苏州城外半碗饭”,1984年全县财政收入不到1亿元,1988年11月为了搞工业小区,不断地跑南京等审批,开着小面包车足足跑了102趟,天热得要在车厢上面铺几层厚报纸,不断给报纸上浇水降温,千辛万苦才搞定审批,才拿到第一笔来自日本香川县苏旺你株式会社的150万美元投资。
昆山人的富裕主要来自上海,所以他们对苏州莫得感情,对让他们跑了102趟的南京,也莫得感情。
这就是为什么昆山人只自称昆山人,他们从来不自称苏州人的原因。
他们2020年创造了4250亿的GDP,主要又不是受惠于苏州市,自然能挺起腰杆子说话。
这种情况跟我们邵阳的邵东县一个意思,邵东县觉得他们比市区的人富,他们就喜欢叫自己邵东人,而不喜欢叫自己邵阳人,同样,我在佛山一处紧邻广州的小镇游玩时,那边佛山人干脆说自己是广州人,连佛山户口都不认了。
归根结底,是经济关系决定一切。
说完昆山,我们再说张家港。
作为一家只有150万常住人口的县级市,张家港2020年创造了2710亿GDP,张家港也并没有从苏州吸取多少营养,他们是依赖自己优越的长江位置搞民营企业搞起来的。
张家港这么小一个地方,拥有沙钢、永钢、国泰国际、陶氏化学、东华能源、江苏华昌、澳洋、浦项不锈钢、华芳、骏马十个大集团公司,另外还有75家重点企业,15家服务业骨干企业,名单实在太长,我没法全部写完。
尤其是沙钢集团,是一个超级巨无霸,在2019年全国500强民企里排第17位,老板被业内唤作“钢铁沙皇”,工厂大到在里面工作十几年的人有时都会想不起路,最大的一口锅炉,一天的产值在6000多万。
像这样的企业,他们是自己一步步搞起来的,先是自己搞扎花厂,接着做窗框钢,有了点积蓄后,2000年将德国整个蒂森克虏伯在莱茵河的一家二手工厂,花了三年搬到了张家港,这样一点一点发展起来,现在已经是世界第四至六名之间的大钢企,一年2000多亿销售额,净利润在中国钢企里排第二。
大家再仔细看张家港十大集团的排名,里面有好几家钢铁企业,这就是地理优势造成的,长江港口能轻易改变一个省一个市的命运。
以沙钢的成长为样本,我们也能发现,他们是自个慢慢发展成巨无霸,并没有受益于苏州的经济辐射(其实也不要需要经济辐射),而且从张家港去无锡市区,比去苏州近多了,自然跟苏州感情寡淡,同时也不靠南京的行政安排,所以他们也会仰起头来,说自己是张家港人,而不是苏州人、江苏人,也同样对遥远的南京没什么感觉。
2020年创造2360亿GDP的常熟,跟1390亿GDP的太仓,都跟昆山、张家港一个意思。
苏州一年两万亿的GDP,其实好多都是上海经济的溢出效应。
苏州市区的人无可奈何的摊了摊手,各位兄弟,你们爱谁谁。
反正我们苏州,有创造2900亿GDP的工业园区(当地人简称园区),2003亿GDP的吴江区,市区加上吴中、虎丘、相城、姑苏也有9000多亿GDP了,who 怕 who啊。
其实苏州这种情况还算好的,下面的小弟要么自立门户,要么亲近别的老大,只是无视行政老大的存在,江阴跟无锡之间,那才是真的不对付。
2021年最新全国百强县里,第一到五名分别是昆山、江阴、张家港、晋江、常熟,可怕的江苏拿了四个,福建一个。
昆山GDP是4250亿,江阴GDP是4100亿。
虽然江阴整个市区是我在苏锡常见到最破旧的市区,实际江阴的真实实力是超过昆山的。
毕竟昆山靠外资,都是外面的钱,而江阴是靠本地人干起来的,外资只要遇到各种风险就会跑,江阴人自己的企业是不会跑的,会继续留在本地创造就业,因此江阴的内家功夫更加浑厚。
江阴有做纺织的阳光集团、海澜集团,做软塑包装的申达集团,做磷化工的澄星集团,做模具塑料的模塑集团,做金属制品的法尔胜集团,造船的扬子江船业等等,个个行业大鳄,还有全国闻名的华西村,有各个行业的单打冠军,比如瓶塞、羊绒面料、钢丝绳、冶金、发电等等,这么小的江阴,居然一共50家左右上市企业,整个湖南也只有67家,可见实力之强,江阴一年财政收入达到254亿,放全国也只比昆山少。
江阴的书记、市长、公安局长、法院院长、检察院院长都是由无锡委派,但极富裕的江阴人十分渴望能升级成地级市,跟无锡分家。
一般小弟越强,所占比重越高,对市级单位依赖越浅,其分家的冲动就越强烈,江阴跟无锡的矛盾就在这里,无锡舍不得放江阴走,而江阴占到了全无锡GDP的33%,其占比远超昆山在苏州的数据,江阴人觉得无锡是在依赖他,而不是他在依赖无锡,因此我遇到的每一个江阴人,都坚定的说自己是江阴人,绝不会承认自己是无锡人。
苏南地区的矛盾还只是市县镇的矛盾,放到全省来看,苏中南通地区已经发展到不怎么买南京的账了,他们拜了新大哥,深度依赖上海,南通的经济圈也是围绕着上海,其实跟苏锡常的性质是一样的。
长江以前阻碍了整个苏中苏北地区的发展,南通也吃了交通的苦,但从2006年崇启大桥建成、2008年苏通大桥开通后,南通开始接收上海源源不断的经济营养,经济也跑进了万亿GDP,谁让我过上好日子,我当然就认谁做老大,所以你说南通是爱上海多?还是爱南京多呢?
跟苏南的道理一样,南通市辖下富裕的启东、海门也绝口不提自己是南通人,同样只说自己是启东人、海门人。
在苏南没什么存在感的镇江,其辖下的丹阳、句容、扬中个有个的产业,像丹阳的眼镜就全国闻名,句容有新材料新能源,扬中有汽车零部件,镇江也压不住他们,个个都只说自己是丹阳人、句容人、扬中人。
这就是江苏独有的特点,苏南与苏中各个县、镇太强大,地级市压不住他们,苏北这个问题就不明显,说白了就是优越感,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家乡很强,不想跟别人挤在一块分享利益而已。
对了,苏锡常这些城市里,常州有些奇怪,常州的地理位置刚好在上海和南京的中间,所以对两边都不依赖,常州的经济结构也有意思,他是国企、民企、台企一起发展的,不像南京靠国企、江阴靠民企、昆山靠台企这么极端,仿佛正中间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常州的经济结构。
常州市区十分特别,我没有在中国见过整个市区这么崭新的一片,仿佛将整座城市铲平了重建一样,就那么一点点老旧建筑,常州和张家港市容市貌之好,跟旁边破旧的江阴刚好形成巨大的反差。
另外简单说一句,旧时常州府的设立和拆分,使各地的归属产生过变化,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苏南的不对付,但这不是主要原因,大家知道有这回事就行,根源还是经济圈。
江苏这些错综复杂的经济圈,总结起来,大致可以分为第一档的上海,第二档的苏州、南京、徐州,第三档的江阴、张家港、昆山等等,他们每个构成一个大星系,下面又有中星系、小星系,冲击到了原行政区域划分,所以要理解江苏各市、县、镇的关系,不要简单地看他们的行政归属,而是要看他们的经济链归属。
谁让我有钱我就认谁当老大,要是我自己有钱,那就自立门户。
在江苏到处溜达时,还看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所有市都在相互吐槽,但几乎所有市的人都不喜欢一座城市。
相信你已经猜到了。
没错,是南京。
原创 卢克文 卢克文工作室

这篇文字挺有意思,可以具体了解一下江苏现状。
江浙历史都是富裕地,外边人有时也分不清,所以经常拉江浙混为一谈。
看这文字,江苏民间实体经济似乎还胜过浙江,而江苏内部故事也是不少。
去年疫情,学到个苏大强。这文字,体会更深一层,江苏挺好玩,有意思。
[嘻嘻]
下转
……
外省人看江苏,是按行政分级去观察江苏的,市就是市,县就是县,县就应该服从市,镇就应该服从县,但真实的江苏不是
这个样子,下级单位常常不愿跟上级单位为伍,因为江苏真正的分类法不是行政单位,而是经济圈。
江苏有好几个大的经济圈,下面还有中型经济圈,小型经济圈,正是这些经济圈的形成,使江苏各市、县、镇看起来分崩离析,互相不对付。
我们先来说说最重要的一个核心经济圈:上海。
对,我没写错,是上海,做为一个外省人,我认为上海才是江苏真正的省会,是隐藏的大BOSS。
江苏的经济重镇是苏锡常,而苏锡常的人,大都向往上海。
大家看地图,上海周边包含着江苏南通、无锡、苏州、浙江嘉兴四个地级市,上海向这些地区不断输送着资金、资源、技术等等,这些城市已经形成了以上海为核心的一个经济圈,并且共同手牵手,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以苏州市举例,苏州下面有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四个小弟,个个都不服他。
作为名义上的老大,苏州是十分头疼的。
昆山人、太仓人、常熟人、张家港人从不说自己是苏州人,他们认为苏州市区的才算苏州人,他们就是昆山人、太仓人、常熟人、张家港人,这种现象全国并不多见。
本质就在经济圈。
比如苏州下面的县级市昆山,他紧连着上海,从1990年开始,依靠出台优质的招商政策,吸引原本在上海的台商来昆山投资,2008年还在搞“28条惠台政策”帮助台企升级,2019年又搞“26条惠台措施”,2008年就有3300多家台商在昆山设厂,投资总额达316亿美元,占江苏利用台资总额的九分之一,2017年全江苏2.6万多家台企里,前100强有29家在昆山,包括著名的仁宝资讯、仁宝信息、世硕电子、纬创资通等,搞到今天,有5400家台企在昆山落户,台湾省前100强的制造企业中,有70家在昆山投资,昆山的GDP是台北的三分之二,差不多把三分之二的台北搬到了昆山。
问题来了,为什么台企会选择昆山?他们最早为什么要从上海迁过去?
我在张家港遇到一位在上海工作多年的本地人,他说他年轻时在上海打工,黄浦江两岸都是工厂,什么自来水厂、纺织厂、五金厂、船厂、发电厂等等,后来全部迁走,变成了金融公司、企业总部、设计中心等等,这里面的台企就随着时代洪流迁往昆山。
定在昆山就是因为离上海太近,半小时车程就到,这些台湾人可以住在上海,工作在昆山,享受上海的生活,收获昆山的政策红利,一举两得。
本质上还是地理问题,全国最好的地理位置就是长江入海口,上海守在这里,工业就先到上海,随着上海不断升级,只要高产值的企业,就把中低端企业往外迁,这些企业先到周边的南通、无锡、苏州、嘉兴,等到这些地方饱和了,又要开始升级,不赚钱的重污染企业又开始迁往苏北。
这就是江苏省工业产业的梯度转移,也是全国工业产业转移的缩影。
据创办昆山工业小区的宣炳龙回忆,他们那一直很穷,叫“苏州城外半碗饭”,1984年全县财政收入不到1亿元,1988年11月为了搞工业小区,不断地跑南京等审批,开着小面包车足足跑了102趟,天热得要在车厢上面铺几层厚报纸,不断给报纸上浇水降温,千辛万苦才搞定审批,才拿到第一笔来自日本香川县苏旺你株式会社的150万美元投资。
昆山人的富裕主要来自上海,所以他们对苏州莫得感情,对让他们跑了102趟的南京,也莫得感情。
这就是为什么昆山人只自称昆山人,他们从来不自称苏州人的原因。
他们2020年创造了4250亿的GDP,主要又不是受惠于苏州市,自然能挺起腰杆子说话。
这种情况跟我们邵阳的邵东县一个意思,邵东县觉得他们比市区的人富,他们就喜欢叫自己邵东人,而不喜欢叫自己邵阳人,同样,我在佛山一处紧邻广州的小镇游玩时,那边佛山人干脆说自己是广州人,连佛山户口都不认了。
归根结底,是经济关系决定一切。
说完昆山,我们再说张家港。
作为一家只有150万常住人口的县级市,张家港2020年创造了2710亿GDP,张家港也并没有从苏州吸取多少营养,他们是依赖自己优越的长江位置搞民营企业搞起来的。
张家港这么小一个地方,拥有沙钢、永钢、国泰国际、陶氏化学、东华能源、江苏华昌、澳洋、浦项不锈钢、华芳、骏马十个大集团公司,另外还有75家重点企业,15家服务业骨干企业,名单实在太长,我没法全部写完。
尤其是沙钢集团,是一个超级巨无霸,在2019年全国500强民企里排第17位,老板被业内唤作“钢铁沙皇”,工厂大到在里面工作十几年的人有时都会想不起路,最大的一口锅炉,一天的产值在6000多万。
像这样的企业,他们是自己一步步搞起来的,先是自己搞扎花厂,接着做窗框钢,有了点积蓄后,2000年将德国整个蒂森克虏伯在莱茵河的一家二手工厂,花了三年搬到了张家港,这样一点一点发展起来,现在已经是世界第四至六名之间的大钢企,一年2000多亿销售额,净利润在中国钢企里排第二。
大家再仔细看张家港十大集团的排名,里面有好几家钢铁企业,这就是地理优势造成的,长江港口能轻易改变一个省一个市的命运。
以沙钢的成长为样本,我们也能发现,他们是自个慢慢发展成巨无霸,并没有受益于苏州的经济辐射(其实也不要需要经济辐射),而且从张家港去无锡市区,比去苏州近多了,自然跟苏州感情寡淡,同时也不靠南京的行政安排,所以他们也会仰起头来,说自己是张家港人,而不是苏州人、江苏人,也同样对遥远的南京没什么感觉。
2020年创造2360亿GDP的常熟,跟1390亿GDP的太仓,都跟昆山、张家港一个意思。
苏州一年两万亿的GDP,其实好多都是上海经济的溢出效应。
苏州市区的人无可奈何的摊了摊手,各位兄弟,你们爱谁谁。
反正我们苏州,有创造2900亿GDP的工业园区(当地人简称园区),2003亿GDP的吴江区,市区加上吴中、虎丘、相城、姑苏也有9000多亿GDP了,who 怕 who啊。
其实苏州这种情况还算好的,下面的小弟要么自立门户,要么亲近别的老大,只是无视行政老大的存在,江阴跟无锡之间,那才是真的不对付。
2021年最新全国百强县里,第一到五名分别是昆山、江阴、张家港、晋江、常熟,可怕的江苏拿了四个,福建一个。
昆山GDP是4250亿,江阴GDP是4100亿。
虽然江阴整个市区是我在苏锡常见到最破旧的市区,实际江阴的真实实力是超过昆山的。
毕竟昆山靠外资,都是外面的钱,而江阴是靠本地人干起来的,外资只要遇到各种风险就会跑,江阴人自己的企业是不会跑的,会继续留在本地创造就业,因此江阴的内家功夫更加浑厚。
江阴有做纺织的阳光集团、海澜集团,做软塑包装的申达集团,做磷化工的澄星集团,做模具塑料的模塑集团,做金属制品的法尔胜集团,造船的扬子江船业等等,个个行业大鳄,还有全国闻名的华西村,有各个行业的单打冠军,比如瓶塞、羊绒面料、钢丝绳、冶金、发电等等,这么小的江阴,居然一共50家左右上市企业,整个湖南也只有67家,可见实力之强,江阴一年财政收入达到254亿,放全国也只比昆山少。
江阴的书记、市长、公安局长、法院院长、检察院院长都是由无锡委派,但极富裕的江阴人十分渴望能升级成地级市,跟无锡分家。
一般小弟越强,所占比重越高,对市级单位依赖越浅,其分家的冲动就越强烈,江阴跟无锡的矛盾就在这里,无锡舍不得放江阴走,而江阴占到了全无锡GDP的33%,其占比远超昆山在苏州的数据,江阴人觉得无锡是在依赖他,而不是他在依赖无锡,因此我遇到的每一个江阴人,都坚定的说自己是江阴人,绝不会承认自己是无锡人。
苏南地区的矛盾还只是市县镇的矛盾,放到全省来看,苏中南通地区已经发展到不怎么买南京的账了,他们拜了新大哥,深度依赖上海,南通的经济圈也是围绕着上海,其实跟苏锡常的性质是一样的。
长江以前阻碍了整个苏中苏北地区的发展,南通也吃了交通的苦,但从2006年崇启大桥建成、2008年苏通大桥开通后,南通开始接收上海源源不断的经济营养,经济也跑进了万亿GDP,谁让我过上好日子,我当然就认谁做老大,所以你说南通是爱上海多?还是爱南京多呢?
跟苏南的道理一样,南通市辖下富裕的启东、海门也绝口不提自己是南通人,同样只说自己是启东人、海门人。
在苏南没什么存在感的镇江,其辖下的丹阳、句容、扬中个有个的产业,像丹阳的眼镜就全国闻名,句容有新材料新能源,扬中有汽车零部件,镇江也压不住他们,个个都只说自己是丹阳人、句容人、扬中人。
这就是江苏独有的特点,苏南与苏中各个县、镇太强大,地级市压不住他们,苏北这个问题就不明显,说白了就是优越感,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家乡很强,不想跟别人挤在一块分享利益而已。
对了,苏锡常这些城市里,常州有些奇怪,常州的地理位置刚好在上海和南京的中间,所以对两边都不依赖,常州的经济结构也有意思,他是国企、民企、台企一起发展的,不像南京靠国企、江阴靠民企、昆山靠台企这么极端,仿佛正中间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常州的经济结构。
常州市区十分特别,我没有在中国见过整个市区这么崭新的一片,仿佛将整座城市铲平了重建一样,就那么一点点老旧建筑,常州和张家港市容市貌之好,跟旁边破旧的江阴刚好形成巨大的反差。
另外简单说一句,旧时常州府的设立和拆分,使各地的归属产生过变化,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苏南的不对付,但这不是主要原因,大家知道有这回事就行,根源还是经济圈。
江苏这些错综复杂的经济圈,总结起来,大致可以分为第一档的上海,第二档的苏州、南京、徐州,第三档的江阴、张家港、昆山等等,他们每个构成一个大星系,下面又有中星系、小星系,冲击到了原行政区域划分,所以要理解江苏各市、县、镇的关系,不要简单地看他们的行政归属,而是要看他们的经济链归属。
谁让我有钱我就认谁当老大,要是我自己有钱,那就自立门户。
在江苏到处溜达时,还看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所有市都在相互吐槽,但几乎所有市的人都不喜欢一座城市。
相信你已经猜到了。
没错,是南京。
原创 卢克文 卢克文工作室

#光合积木[超话]#
可可爱爱蹦蹦跳跳的兔子蓉蓉,温婉柔情秀丽清雅的世子妃蓉蓉,古灵精怪活泼开朗的Sakura蓉蓉@Sakura山柰 ,无论什么样的蓉蓉都是我们爱的蓉蓉~未来的日子里期待你解锁更多有趣的角色和剧情~开启更多的惊喜和快乐~[兔子][兔子]
最重要的是身体健康,万事顺意~生日快乐~~~[蛋糕][蛋糕]

可可爱爱蹦蹦跳跳的兔子蓉蓉,温婉柔情秀丽清雅的世子妃蓉蓉,古灵精怪活泼开朗的Sakura蓉蓉@Sakura山柰 ,无论什么样的蓉蓉都是我们爱的蓉蓉~未来的日子里期待你解锁更多有趣的角色和剧情~开启更多的惊喜和快乐~[兔子][兔子]
最重要的是身体健康,万事顺意~生日快乐~~~[蛋糕][蛋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