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国即将步入老年社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必将成为一个社会的重要话题。创作这部电影的目的就是想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老年人,关注老年人的养老,以及由养老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艺苑|电影《来处是归途》的来处和归途(文_张卫平 刘泽 图_刘泽)

山西本土制作的电影长片《来处是归途》自上映以来,荣获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发展中电影计划DIT制作奖、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观影团之选最受欢迎影片,入围第四十四届巴西圣保罗国际电影节、第十五届塞浦路斯国际电影节。

却道天凉好个秋——

电影《来处是归途》创作始末(张卫平)

十几年前岳父去世了。岳父去世前在病床上躺了两年多。岳父是20世纪40年代的人,他们那代人的人生哲学,信奉的就是多子多福。岳父有两个儿子五个女儿,让现代人看来,子女不可谓不多,但当岳父真正病倒的时候,你才知道这么多的子女也根本不够用。岳父身高体大,体重足有八九十公斤,得的又是不能动的病,这么重的人躺在病床上,要想让病人生活舒适,只有付出数倍的努力,才能做好病人的日常护理。子女们虽多,但各有各的家庭,远近住的又不一样,有的在身边,更多的在其他城市,还有的远在大兴安岭,他们既要照顾家庭,又要到单位上班,还要不断请了假长途跋涉回家伺候老人,其中的艰辛、琐碎、劳累,没有亲身经历过很难体会个中辛酸。

由岳父我想到了中国式的养老。过去中国人有句老话,就是养儿防老,养育儿子的目的除过传宗接代外,更重要的就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近些年来,特别是这几年来,国家已经加大了社会养老的力度,各种养老院、敬老院、福利院等等在城乡陆续建立,但不可否认的是,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还是社会的主流。新时期以来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很多年轻的家庭,“主力”都是独生子女那一代,这一代人没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老人们没病还好说,一旦生病,而且还是几个人同时生病,他们面对的养老问题将更加难以想象。

那年鲁迅文学院和省作协给杨凤喜和李燕蓉召开作品研讨会,李燕蓉的一部中篇小说《等待》吸引了我。这部小说写的正是城市大龄青年所面临的生活窘境:年龄大了,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有了对象,找不到安身立命的房子;有了房子,又要面对家中的老年病人。生活中有无数的等待,等待未来,等待希望,乃至等待死亡。小说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当代年轻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和面对困境的种种无可奈何。小说中写的老年人得的是一种叫老年痴呆症的病,这种病的学名叫阿尔茨海默病。养老本身就够烦心的了,而得了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养老就更是会让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问题,它会深刻地影响到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成长和未来。据资料介绍,我国老龄人口截至2019年就达到了2.4亿人,每年新增1000万人,其中老年痴呆患者达到了600多万人。看到这组数据我很长时间难以入眠,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几十万个家庭水深火热的生活现状,是无数个小说主人公已经经历或者正在经历的生活无奈。

我有了把李燕蓉小说《等待》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乃至搬上银幕的想法。中国即将步入老年社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必将成为一个社会的重要话题。创作这部电影的目的就是想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老年人,关注老年人的养老,以及由养老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剧本最初创作完成后叫“却道天凉好个秋”。此后与数个影视公司探讨这部电影的拍摄问题,直至遇到青年新锐导演刘泽。

与刘泽相识也是在一场聚会上。刘泽年轻,有想法,对电影艺术十分痴迷,看了《却道天凉好个秋》有了创作的冲动,先后把小说原著以及李燕蓉其他的小说读了多遍,几次相谈,让我们的创作理念逐步接近。拍摄时,刘泽又根据自己的思路对剧本作了修改,电影的名字开始叫“又一夏”,定稿后改名为“来处是归途”。这个名字有一种哲学的意味,让人有了更多的对生活对生命的思考。

电影拍完了,有许多意外的惊喜,想不到刘泽是如此的用心,画面比文字更有震撼力。当然也有许多小细节,如果再能多打磨几次的话效果可能会更好。电影《来处是归途》正在几个电影节上上演,祝愿这部电影能有更好更远的未来。

《来处是归途》导演手记(刘泽)

电影《来处是归途》曾用名《又一夏》,最初是读山西籍女作家李燕蓉的短片小说《等待》,被其中内在的核“等待”所吸引。秦牧是在等待,等待自己能够突围自己的生活;夏天是在等待,等待父亲的病会有奇迹出现;夏母是在等待,等待与老夏相随而去;夏父是在等待,等待着回到自己熟悉的老宅——其实本质上在老夏身边的所有人都在等待一件事,那就是死亡。这个气息迷恋了我,我开始尝试联系小说作者,得知山西文学院院长张卫平老师已经完成一版剧本的改编,至此便与张卫平老师建立起一段奇妙的渊缘,在此我特别感谢张卫平老师的信任,愿意扶持年轻人,同时更有胸怀融入一位新人导演的拍摄思维。第一版剧本重点放在男女主人公的谈婚论嫁上,同时还植入了对拆迁的思考。约见张老师后相谈甚欢,同时彼此也都打破了最初读小说时改编的构想。

小说是以秦牧为视角围绕寿衣逐渐展开的,秦牧见证了老夏身边人等待死亡的过程。后来我们决定将视角转变为女儿夏天,夏天在老夏的死亡上受到的伤害与触动是最大的。同时女性往往是一个家庭的脊椎,大部分家庭是女人占着多半个天,支撑着这个家不倒,在家庭生活中往往是女人担当着一切,男性往往像巨婴一样生活着,除了给家庭带来经济支撑外大部分时候是没有担当而遇事逃避的。这部戏也逐渐演化成一部大女主戏。最开始夏家是夏母在支撑,随着时间推移夏天逐渐成长接替夏母。轮回很可怕,夏母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最终发生,夏天变成另一个自己,所以夏母伤心,夏母带老夏离去并非主要因为看到夏天辛苦,关键是看到了另一个自己的轮回。同样,秦家也是秦父窝囊一辈子,秦母一直在支撑着家庭运转;秦牧作为夏天的男友关键时刻也在逃避,也许他对夏天的情感仅仅是因为曾经的未得到而此刻终于占有,更多的是性的依赖。

思路逐渐清晰起来,经过追随于张老师身后多稿文学剧本的碰撞打磨后,开始动笔写作导演台本。在写到三分之一的时候逐渐确定了我想要的影像风格,忽然想用非常流动的影像来处理每一场戏,像水一样跟随着却不着痕迹,让所有演员也尽情地融入拍摄空间当中,情绪连贯地做完每一场戏,保留每一帧真实生动的画面。我一直认为把演员放到真实的空间里面,演员与演员之间、演员与空间之间相互生发出来的那些微妙的东西是最迷人的,也是最流动的。

影像上会融入一些非现实的东西,把两个时间段所发生的事件在同一个时空内用一个镜头实现,以及一些人物心理状态的影像外化。因为都是围绕老年家庭展开故事,所以在美术与陈设上实现几个年代的家居物品交集出现在一个空间内,从视觉上有年代流动感。色彩上偏怀旧一些的阴郁基调。

以上这些都确立后,就觉得声音上也要流动起来,参与叙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实现扩展空间层次和情绪层次,同时放大一些微弱的细节声音,比如人的呼吸声等等。音乐方面想要那种非叙事,却可以增加或辅助影片情绪,有些空灵有些时候还有些神秘气息,因为音乐乃至声音最终会协助两个时间和空间中的影像在一个镜头内呈现,并且在细节上帮助观者心理上有所区分。

我在处理导演工作台本过程中最终合并梳理出76场戏,同时努力实现一场戏一镜,用76个像水一样的流动镜头在实景拍摄中完成这76场戏,当然在最终定剪呈现的版本中是68场戏68个镜头。

感谢张院长与李燕蓉老师的信任,感谢小说给予这部影片厚重的底蕴。电影的灵魂是文学性,这部影片正因为是生长在文学的土壤之上,才能够成功。期望我这株嫩芽未来可以在这方沃土中汲取到更多的养分。PICS

艺苑|电影《来处是归途》的来处和归途(文_张卫平 刘泽 图_刘泽)

刊发于2021年第1期

山西本土制作的电影长片《来处是归途》自上映以来,荣获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发展中电影计划DIT制作奖、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观影团之选最受欢迎影片,入围第四十四届巴西圣保罗国际电影节、第十五届塞浦路斯国际电影节。

却道天凉好个秋——

电影《来处是归途》创作始末(张卫平)

十几年前岳父去世了。岳父去世前在病床上躺了两年多。岳父是20世纪40年代的人,他们那代人的人生哲学,信奉的就是多子多福。岳父有两个儿子五个女儿,让现代人看来,子女不可谓不多,但当岳父真正病倒的时候,你才知道这么多的子女也根本不够用。岳父身高体大,体重足有八九十公斤,得的又是不能动的病,这么重的人躺在病床上,要想让病人生活舒适,只有付出数倍的努力,才能做好病人的日常护理。子女们虽多,但各有各的家庭,远近住的又不一样,有的在身边,更多的在其他城市,还有的远在大兴安岭,他们既要照顾家庭,又要到单位上班,还要不断请了假长途跋涉回家伺候老人,其中的艰辛、琐碎、劳累,没有亲身经历过很难体会个中辛酸。

由岳父我想到了中国式的养老。过去中国人有句老话,就是养儿防老,养育儿子的目的除过传宗接代外,更重要的就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近些年来,特别是这几年来,国家已经加大了社会养老的力度,各种养老院、敬老院、福利院等等在城乡陆续建立,但不可否认的是,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还是社会的主流。新时期以来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很多年轻的家庭,“主力”都是独生子女那一代,这一代人没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老人们没病还好说,一旦生病,而且还是几个人同时生病,他们面对的养老问题将更加难以想象。

那年鲁迅文学院和省作协给杨凤喜和李燕蓉召开作品研讨会,李燕蓉的一部中篇小说《等待》吸引了我。这部小说写的正是城市大龄青年所面临的生活窘境:年龄大了,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有了对象,找不到安身立命的房子;有了房子,又要面对家中的老年病人。生活中有无数的等待,等待未来,等待希望,乃至等待死亡。小说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当代年轻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和面对困境的种种无可奈何。小说中写的老年人得的是一种叫老年痴呆症的病,这种病的学名叫阿尔茨海默病。养老本身就够烦心的了,而得了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养老就更是会让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问题,它会深刻地影响到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成长和未来。据资料介绍,我国老龄人口截至2019年就达到了2.4亿人,每年新增1000万人,其中老年痴呆患者达到了600多万人。看到这组数据我很长时间难以入眠,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几十万个家庭水深火热的生活现状,是无数个小说主人公已经经历或者正在经历的生活无奈。

我有了把李燕蓉小说《等待》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乃至搬上银幕的想法。中国即将步入老年社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必将成为一个社会的重要话题。创作这部电影的目的就是想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老年人,关注老年人的养老,以及由养老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剧本最初创作完成后叫“却道天凉好个秋”。此后与数个影视公司探讨这部电影的拍摄问题,直至遇到青年新锐导演刘泽。

与刘泽相识也是在一场聚会上。刘泽年轻,有想法,对电影艺术十分痴迷,看了《却道天凉好个秋》有了创作的冲动,先后把小说原著以及李燕蓉其他的小说读了多遍,几次相谈,让我们的创作理念逐步接近。拍摄时,刘泽又根据自己的思路对剧本作了修改,电影的名字开始叫“又一夏”,定稿后改名为“来处是归途”。这个名字有一种哲学的意味,让人有了更多的对生活对生命的思考。

电影拍完了,有许多意外的惊喜,想不到刘泽是如此的用心,画面比文字更有震撼力。当然也有许多小细节,如果再能多打磨几次的话效果可能会更好。电影《来处是归途》正在几个电影节上上演,祝愿这部电影能有更好更远的未来。

《来处是归途》导演手记(刘泽)

电影《来处是归途》曾用名《又一夏》,最初是读山西籍女作家李燕蓉的短片小说《等待》,被其中内在的核“等待”所吸引。秦牧是在等待,等待自己能够突围自己的生活;夏天是在等待,等待父亲的病会有奇迹出现;夏母是在等待,等待与老夏相随而去;夏父是在等待,等待着回到自己熟悉的老宅——其实本质上在老夏身边的所有人都在等待一件事,那就是死亡。这个气息迷恋了我,我开始尝试联系小说作者,得知山西文学院院长张卫平老师已经完成一版剧本的改编,至此便与张卫平老师建立起一段奇妙的渊缘,在此我特别感谢张卫平老师的信任,愿意扶持年轻人,同时更有胸怀融入一位新人导演的拍摄思维。第一版剧本重点放在男女主人公的谈婚论嫁上,同时还植入了对拆迁的思考。约见张老师后相谈甚欢,同时彼此也都打破了最初读小说时改编的构想。

小说是以秦牧为视角围绕寿衣逐渐展开的,秦牧见证了老夏身边人等待死亡的过程。后来我们决定将视角转变为女儿夏天,夏天在老夏的死亡上受到的伤害与触动是最大的。同时女性往往是一个家庭的脊椎,大部分家庭是女人占着多半个天,支撑着这个家不倒,在家庭生活中往往是女人担当着一切,男性往往像巨婴一样生活着,除了给家庭带来经济支撑外大部分时候是没有担当而遇事逃避的。这部戏也逐渐演化成一部大女主戏。最开始夏家是夏母在支撑,随着时间推移夏天逐渐成长接替夏母。轮回很可怕,夏母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最终发生,夏天变成另一个自己,所以夏母伤心,夏母带老夏离去并非主要因为看到夏天辛苦,关键是看到了另一个自己的轮回。同样,秦家也是秦父窝囊一辈子,秦母一直在支撑着家庭运转;秦牧作为夏天的男友关键时刻也在逃避,也许他对夏天的情感仅仅是因为曾经的未得到而此刻终于占有,更多的是性的依赖。

思路逐渐清晰起来,经过追随于张老师身后多稿文学剧本的碰撞打磨后,开始动笔写作导演台本。在写到三分之一的时候逐渐确定了我想要的影像风格,忽然想用非常流动的影像来处理每一场戏,像水一样跟随着却不着痕迹,让所有演员也尽情地融入拍摄空间当中,情绪连贯地做完每一场戏,保留每一帧真实生动的画面。我一直认为把演员放到真实的空间里面,演员与演员之间、演员与空间之间相互生发出来的那些微妙的东西是最迷人的,也是最流动的。

影像上会融入一些非现实的东西,把两个时间段所发生的事件在同一个时空内用一个镜头实现,以及一些人物心理状态的影像外化。因为都是围绕老年家庭展开故事,所以在美术与陈设上实现几个年代的家居物品交集出现在一个空间内,从视觉上有年代流动感。色彩上偏怀旧一些的阴郁基调。

以上这些都确立后,就觉得声音上也要流动起来,参与叙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实现扩展空间层次和情绪层次,同时放大一些微弱的细节声音,比如人的呼吸声等等。音乐方面想要那种非叙事,却可以增加或辅助影片情绪,有些空灵有些时候还有些神秘气息,因为音乐乃至声音最终会协助两个时间和空间中的影像在一个镜头内呈现,并且在细节上帮助观者心理上有所区分。

我在处理导演工作台本过程中最终合并梳理出76场戏,同时努力实现一场戏一镜,用76个像水一样的流动镜头在实景拍摄中完成这76场戏,当然在最终定剪呈现的版本中是68场戏68个镜头。

感谢张院长与李燕蓉老师的信任,感谢小说给予这部影片厚重的底蕴。电影的灵魂是文学性,这部影片正因为是生长在文学的土壤之上,才能够成功。期望我这株嫩芽未来可以在这方沃土中汲取到更多的养分。PICS

生人面前尬到爆,熟人面前神经病,思想上流氓,生活中矫情,极度爱吃醋,喜欢朋友又喜欢孤独,爱听歌但不敢唱歌,会做家务但是不会做饭,重度强迫症患者,喜欢怀旧又不会叙旧,经常自说自话,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害怕没人进的了我的内心,又害怕进了的人离开,被关在黑暗里的人,但凡被透露了一点点光就会拼命想靠过去。若是把我彻底打回黑暗,心里会觉得更加顺畅一些。就是不要明明可以,却还是把我丢下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小上看了一天的偏头痛文章和科普,仍然没有找到一个人说起自己的偏头痛被治愈的(因此我也放弃了,早点接受它和它终身共存吧)但是,看了每个病友含泪写的头痛日记让我明
  • 小羊小羊 从我遇到你的第一天你好像就蛮坎坷的 刚回腥风血雨的内 就和大佬叫板 可是你运气好像还不错 也幸好你是一个真诚的人 所以总有人爱你 我好像还是没办法和解
  • 埃尔隆德接收"气之戒"维雅。 PS. 关于传Vilya的场景中文圈有篇不错的文,作者是中洲精灵贴吧的Gloredhel,不过放这篇文的2楼居然被吞了......
  • #爸爸的爱有多细节# 我一直热衷于蚂蚁森林种树 去年回家拿我爸手机给他种了一棵树 跟他说要每天给我浇水这样我的树可以长得更快 去年一直在学校备考每天早上七点多
  • 【10点】 88vip兑换 tb1元秒杀 ​ SK-II 飞猪66虹包 机油1元券 医药199-100券 极速版券 蒙牛199-198
  • 拥有多少财富,才算有钱家庭?专家表示:4个条件满足1个即可#楼市# 对于现代家庭来说,什么样的家庭才算是有钱家庭,拥有多少财富才算是富裕家庭呢?专家表示,衡量
  • 啊啊啊啊啊啊!今天差点忘记发日记! 不过也证明了我在熬夜…… 我又找不到老公了…… 今天穿的睡衣贼清 昨天穿的很厚重 所以轻了一点 但是脸还是大的很 晚上的牛肉
  • 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为明天做准备的最好方法就是集中你所有智慧,所有的热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得最好。只有一条
  • 应援物基本都是随缘领的[泪]碰到了就去看看,回家一看哇有这么多!!太惊喜了!!huq有没有姐妹知道p2是哪位大大的,想默默去关注一下,有被惊艳到!还有p3是位漂
  • 【偶得一物·玄雅正】:这次设计款专场是双十一前最后一次上新,同时也给到保价承诺。 这次sku不多,一共是三个套装,分别是: ①「玄·四羊方尊刺绣外袍套装」
  • 最感动的不仅是杨蒙恩说出那句话的时候,而是当镜头给到周围的人 天天嘲讽男人的杨笠哭的最凶 刚刚离婚的李诞摘掉眼镜擦着眼睛 婚姻幸福的谢娜第一时间红了眼眶 七年之
  • #元宇宙是炒作还是风口#网游扒拉开那表面的一堆贴图和游戏规则, 其实就是创造了一个人与人一起相处的虚拟环境。 那些动画效果技能规则说是强化现实不可实现之能力,
  • #生活碎片# Um seine Zukunft macht sich Rene Langetat keine Sorgen. „Vielleicht gehe
  • 幸福就是毛毛雨,幸福就是日常的慵懒,以安安静静的心,爱心爱意的做一顿暖心可口的饭,今天虽然是去吃席,但一路走来就觉得家乡真的是很美,浓浓的情,痴痴的看,满心的不
  • 最近: 1⃣️微博实时分享我的漂亮美甲 2⃣️看扫黑风暴陈建波吃火锅好香 (嫩牛肉 虾滑 油豆皮 这三个缺一不可) 3⃣️我️一点点想喝你的抹茶奶茶 4⃣️1
  • #方志动态# 南京记忆 | 浡泥三代国王的中国情结 朱向东 每每说到位于南京南郊的浡泥国王墓,总会有人不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位客死他乡的年轻国王离世
  • 围观了一天的闹剧,我算看懂了,在某些人眼中“平台”就是原罪。 “我知道vb郫县区都是垃圾场,但你vb是⭕聚集地可以接广告可以流量变现那里就是最脏的!”攻击同担时
  • 【找自己】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做着许多事,却不晓得每一步是不是真的是在遵从着自己的心意,我需要一段时间来缓和、找回自我、缓解“失和”的一点焦虑。与此同时,因为“美满
  • 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所以不要跟自己过不去,不要纠结于别人的评说,照着自己舒服的方式去生活。以前总以为烦恼会伤人,后来才晓得,你若转身,它即
  • #心动画片博物馆# 一场花费时间精力打造的舞台、一次鞠躬致意或是挥手回应、一个人群中最瞩目的治愈微笑⋯⋯无数心动瞬间都值得妥善收藏。来把那些瞬间设计成别样的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