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论剑|跟风唱衰大众ID,倒也大可不必!

看到这个标题,想必已经有不少朋友给它贴上“公关洗白文”的标签了。但开门见山地说,本文并无利益相关。

“华山论剑V”只是单纯觉得,在众多媒体争相贬低“传统车企在电动化领域的成绩”时,应该也有些理智和专业的声音,不要让唱衰传统车企的电动化转型变成“政治正确”。

而在这些转型电动化时受挫的传统车企中,大众无疑是最受关注的。数据显示,上汽大众ID家族(ID.4X和ID.6X)7月的零售销量突破3,000台,环比实现翻番;一汽大众ID家族(ID.4CROZZ和ID.6CROZZ)7月的合计销量也突破了2,500台,环比同样翻番,南北大众加起来创造了月销5000辆的记录。

当然,此时一定会有人用特斯拉月销三万+,“蔚小理”几近销量破万来battle,证明未来新能源市场是造车新势力的天下。诚然,在纯电领域,新造车势力们先入为主,导致新能源车已经在用户的认知里形成了固定印象。

要么,就像特斯拉一样追求极简和性能,要么,就像“蔚小理”一样将智能和用户思维做到极致。像大众这样,用传统油车的思维模式去开发纯电车,看起来传统车企的“包袱很重”。

但实际上,各个品牌对新能源车以及智能化的理解都不一样,究竟是要给大众提供炫酷但有些“危险”的产品,还是没那么新鲜但安全性非常有保障的产品,是每个企业对造车这份事业理解的区别。

就像BBA三强,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独特的品牌基因,奔驰注重豪华、奥迪重视科技、宝马重视驾控,各有专长,也都有属于自己的拥趸。大众ID系列车型与特斯拉和其他新能源车相比,所有的个性化差异,说到底也是品牌调性体现在底层研发逻辑上的差异。

SoCar产品战略咨询创始人张晓亮也认为,品牌的底层逻辑就是对用户认知的标准化。而到了电车时代,原有的标准化对应的价值体系不足以描述新的价值体系了,甚至那些真正能让电动车卖出去的关键理由,都不在旧有价值体系当中。

在他看来,电车还是处于密集技术探索期的新物种,而油车已经是稳定迭代上百年的成熟体系了。因此在做电车的时候,车企需要找到的是市场端的突破口,也就是足以补偿因为电车不够成熟而在其他维度上的体验增强。这就需要电车必须积极拓展新的价值空间,这是典型的愿景思维。

所以,简单地以现在的销量表现,去评判大众纯电化的未来发展前景肯定是片面的。毕竟,大众车型在市场上的反馈向来慢热。这是大众汽车向中国输入“原型车”的“通病”——无论是钢炮传奇“高尔夫”,还是旗舰典范“迈腾”,国产后的销量都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市场缓冲。

比如,彼时已经是欧洲销冠的高尔夫于2003年7月正式在中国国产,销量真正破万也是从2014年才开始的,中间也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冷静期。而现在的欧洲纯电销冠ID.3,也是经历了一年才有现在成绩的。

更何况,现阶段中国新能源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主流购车群体。曾有位同行这样形容过现阶段国内的新能源车市场。“此时新能源市场大部分用户算是提前批用户,购置的是人生第一台新能源车。他们期待的不是标准化的答案,而是一个让人过目难忘的第一印象。”

也就是说,现阶段的购买人群更多是围绕感性层面做出的购车决策,真正的理性消费群体还在油车大本营徘徊。ID系列暂时销量不达预期,单纯是因为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不是ID家族不够好。

事实上,在众多纯电车型里,无论是产品实用性,还是终端售价的性价比方面,ID家族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比如说,续航方面的真实性,你就可以永远相信德国人的严谨。国内不少媒体做过ID.4X的光电长测,都表示其的续航表现值得信任。

而在操控层面,ID家族也是继承了大众一贯以来的“高级感”,高速表现不慌,城市通勤轻松。没有惊喜,但也绝不会让你失望。

此外,ID.家族的价格也很有优势。从过往的经验来看,同一品牌、同一级别的新能源车型的售价都要比汽油版的车型贵一点,例如燃油版探岳的起步价是18.69万 ,而插混版本探岳的起步价去到24.98万。但如今,无论是ID.4X还是ID.4CROZZ,起售价都仅为19,99万元,而且终端还有不小的优惠,与同级别燃油车不相上下。

对比特斯拉Model 3等竞品车型,南北ID.4同样也有优势。

总而言之,大众ID家族产品的基本面是有优势的。新势力们的取胜关键更多是在其对智能科技的捆绑。大众为什么不强调这一点?我们就这个问题也问过大众集团内部工作人员。

他的答案是,“技术的引领,从历史来看,都是短暂的,科技的发展也会快速地缩小所谓技术上的引领,最终产品会趋于一致。就像智能手机一样,最终的核心竞争力还是要回归到服务能力、服务体系、用户生态的打造上的。”

这里着重强调的,是渠道体系的能力。要知道,截至目前,大众仍然是国内4S店最多的车企,没有之一。而一汽-大众为ID家族打造的“代理制营销模式”让代理商专注于服务体验。这样既能将渠道商多年积累的终端服务经验顺滑地沿用到ID家族车型上,又能杜绝“中间商赚差价”的现象。

公开资料显示,一汽大众在中国市场共有900家经销店,目前已经获得代理制授权能够出售ID.4 CROZZ的经销店有100多家,基本已经辐射了大部分一、二、三线城市。而且,随着营销服务培训的熟练化,后面的渠道工作会更顺利。

此外,在北上广深以及武汉、成都等一线、新一线城市,一汽-大众也计划开设了很多ID.Store,效仿新势力们挺进CBD和各大商超。

对于传统车企而言,这也全新的体验,既有对传统模式的传承,也有对汽车销售新业态的创新。

有人将传统车企从油车转型做新能源,形容成“大象转身”,其中嘲讽的意味不言而喻。但很多人不明白,就算是大象,大众也是象群里的最敏捷的那个。而且,大众对于电动化转型的坚决已经超过很多人的想象。

这种坚决不仅体现在多款纯电产品的投放上,今年3月15日,大众集团召开了首届大众“电池日”,宣布了未来十年的电气化规划。核心内容如下,

1、到2030年,将通过自建+合资在欧洲新建六个电池工厂,总产能240GWh

2、采用标准电芯,2023年全面铺开,至2030年覆旗下80%电动车型

3、量产车型电池成本将下降30%,入门级车型成本降至一半

4、至2025年,大众将通过开迈斯在华铺设17,000个充电桩

电动车型的增多也让部分人质疑其对环境的危害,毕竟,电池回收是个大工程。而在大众的电池日上就针对此事做出了详细的计划。目前,大众集团的第一座电池回收站已经开始测试,主要是打造原材料回收闭环管理体系,对锂、镍、锰、钴、铝、铜和塑料等有价值的电池原材料进行工业化回收。工厂的初期规划是每年回收3600个电池系统,相当于1500吨。

这也是截至目前,我看到的为数不多主动谈电池回收项目的“车企”。尽管目前的市场看来,没有人会为了环保买纯电车,但未来的新能源车市场的考核条件里,一定会有“环保”这个选项。

届时,大众“电池计划”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6月,ID.3在欧洲的订单量已经突破了十万,大众也顺理成章跃升为欧洲第一大电动车企。要在中国市场复刻欧洲市场的成功经验,还需要更强的产品力、更鲜明的品牌和产品特点,以及更具竞争力的销售模式等,毕竟,中国市场是全球新能源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南北大众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跟风唱衰大众的电动化转型,也大可不必!

【2021年9月15日 周三股市早评】

欧美股市多数下跌,美国三大股指全线下跌,纳指连续第五天收跌。道指跌0.84%报34577.57点,标普500指数跌0.57%报4443.05点,纳指跌0.45%报15037.76点。

消息面:
上海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文旅局、市通管局等部门集体约谈上海20余家重点游戏企业、运营平台、出版单位,对相关板块产生一定的利空影响。

澳大利亚主力锂矿企业皮尔巴拉结束今年第二次锂精矿拍卖,本次拍卖的最终成交价为2240美元/吨,再创历史新高。这将对锂矿相关板块的走势构成利好支撑。

昨日,上方来到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考察,强调,能源产业要继续发展,否则不足以支撑国家现代化。煤炭能源发展要转化升级,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
同时,国家能源集团、中煤集团等12家重点煤炭企业发出联合倡议,积极参与绿色电力交易,继续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化,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这对双碳板块构成利好。

农业农村部:现阶段不宜实行生猪保护价收购,将继续加大对生猪规模化养殖的扶持力度,会同有关部门督促地方稳定并落实财政、金融、用地、环保等长效性扶持政策,防止“急转弯”。
对猪肉板块形成利空。

昨日北向资金午后再度加速离场,全天净卖出41.28亿元。中国平安、五粮液、贵州茅台分别遭净卖出10.1亿元、7.87亿元、4.51亿元。宁德时代、隆基股份、东方财富净买入额位列前三,分别获净买入13.1亿元、6.32亿元、6.01亿元。

昨日A股指数或大部分板块纷纷调整,特别是高位板块调整力度较大。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价格太高了,资本有获利平仓的欲望。
但资金做多意愿并没有减弱,一些低位板块获得资金青睐,出现放量拉升的走势。

今天上证指数和部分板块有反弹需求,但如果反弹不能持续放量的话,仍然有再次调整的可能。
因此今天早上如果出现反弹但量能有限的情况,不适合建仓,反倒应该考虑逢高减仓。

对于高位的热点板块,比如说第二梯队的资源板块和化工板块,中线形态并没有破坏,因此如果仓位不重,成本不高,无需减仓,但短线仓应该考虑逢高减仓,等回落到位,再回补仓位。

其实对于量价齐升的板块来说,调整不是坏事,反倒是给出了难得的进场机会,一旦调整企稳之后,再次拉起的概率很大。
所以对于这一类强势板块无需恐慌,反倒是那些资金流出的板块要考虑回避风险。

好了,早上先说到这儿,开盘后我们继续和大家一起分析,欢迎关注,我们盘中见。

金融口连续地震,为哪般?

最近一两年里,金融口持续震荡。国家连续出重拳,整顿金融行业,清理行业蛀虫,剜去行业腐肉,净化行业血液。于是,多位金融高官被抓,不少大型财团被约谈,乃至被清理整顿,多项金融业务的边界范围被框定。

经过这一系列整顿,金融行业原本虚浮的热气开始逐渐转凉,原本过度逐利的风气也开始渐渐转为关注产业发展本身。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国家整顿金融行业已经开始初显成效。

所以,如果从中观层面来理解,我们自然可以国家这一做法解释成为:国家这是要净化金融产业的产业环境,引导金融资本为国家的创新事业发展积极出力。这一解释视角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我在“北京证交所”(在北京设立证券交易所,释放了什么信号?)一文中也曾采用过这一视角。

但是,只是从这一视角来解释问题,自然体现不出我的实力。所以,在这篇文章中,我决定用众位读者未必有过的一种宏观视角来解释这一系列现象背后的根源。

这话说起来就长了。我们需要从改革开放初期说起。

所谓改革开放,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说,其实就是我们将与本土劳动力、资源合作的资金来源,从苏联调整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自建国以来,到2012年前,我国都拥有极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及相对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缺少将这些市场要素充分开发起来的资本。

为了开发这些资源,在建国以后,我们首先引入的是苏联资本。后来,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停止了与苏联的合作,并转头投入到自力更生的道路上。

但是,工业化建设的一个基本规律是需要资本作为丝线,将作为珠子的各种市场要素串起来。如此,那些珠子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而自力更生的经济建设由于在资本上的相对缺乏,导致只能依靠行政命令来推动珠子的入位。这虽然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却有失灵活,在效率上欠佳。

为了将市场要素充分调动起来,上个世纪80年代,党中央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探索引入西方资本。西方资本的不断进入,活化了我们已有的市场要素,令生产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于是,在短短几十年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的“中国奇迹”。

但是,西方资本的进入,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即西方资本要求我们的政府必须按照西方政府的治理方式来办。这也就是说,它要求我们的政府必须接受西方的治理模式,包括市场治理模式和社会治理模式,以配合资本的复制、扩张。

换句话说,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里,我们一直面临一个现象,即“资本给我们定规矩。”

为了盘活我们手里的市场要素,发展经济,在过去几十年里,我们一直在主动退让,接受资本给我们定的规矩。虽然其中也有大量的微观、中观,乃至宏观层面的博弈,但只要细致观察自改革开放初期到如今围绕行政法律之上的一系列变动,我们就可以得出这一结论。

从2012年开始,这种情况开始出现了一般人所不易察觉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一个底层的逻辑,即资本的积累。通过改革开放后近三十年的积累,我们已经成功将大量市场要素转变成为资本。

首先,从2012年开始,我国的人口红利开始逐渐步入拐点。虽然在此后近十年中,一直到如今,我们依旧还有具有相比西方国家来说极为巨大的人口红利,但肉眼可见的是,自2012年这个拐点开始后,制造业工厂招工越来越难。到今天,沿海很多工厂已经是基本招不到工人了。

通过大量吃下人口红利,我国的一大批企业家们也成功地将这一市场要素转化为剩余资本。这些资本无处可去,于是带高了房价,并大量涌入教育、医疗等领域,成为撬动一块块市场的热钱。

其次,环境资源也不容忽视的转化成为了资本。通过大量消耗环境资源,比如开采石化燃料,我国的一大批企业家也成功地将这一市场要素转化为剩余资本。

这些资本大量沉淀下来,虽然一度引发了市场过热,但也在一个重要意义上决定了历史的走向。虽然我们始终欢迎外国资本来中国投资,但如今我们不再如以前那样,需要出让主动性,来换取资本的来华投资。毕竟,我们手里也已经有大量无处可去的资本。

所以,直白地说,如今应该轮到“我们给资本定规矩”了。比如,本文开头提到的国家清理整顿金融行业,就是我们在给资本定规矩。

我们要框定某些领域是资本不能进入的禁区,比如教培行业,框定某些领域是资本可以有限进入的领域,比如医疗领域,而其他领域则是资本可以自由发挥,乃至得到鼓励的领域,比如创新领域。

同时,我们还要框定资本在中国运行机制、方式,给资本划红线。

让我们给资本定规矩并不是说我们就要限制资本,管死资本。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这只是说,我们要引导资本进入我们希望它进入的领域,以助力中国经济、社会的建设,同时我们要规范资本的市场行为,以确保中国经济、社会建设的有序。

所以,我们要反复强调,并正在大力推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比如,我们在深圳画了一个圈,吸引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大陆。这就表明了我们对资本,特别是国际资本的投资行为的态度。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今,这些改革的动作,并不是资本给我们定规矩的结果,而是我们自己定规矩的产物。我们主动选择了扩大开放,以吸引国际资本进入,因为我们明白,这将会助力中国国力再上一步。

如今,中美之间的博弈尚在持续过程中,而二战后建立的旧国际秩序面临深度盘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给资本定下规矩,其实也是我们对未来将出现的新国际秩序给出了一丝提示。关于这点,当然不是本文所可以阐释的清楚的,让我们留待后文再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冷热风交替头皮像做SPA一样舒服,操作简单,全家老小都能用~~ 性价比很高,放心推荐给大家了[haha]到手价359元,实实在在的说,在五百元内吹风机里做的相当
  • (NBTV新闻中心) 【一声声赞扬印证了山东机场的抗疫责任与担当】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在省机场管理集团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济南机场全面实行进出港旅客体温检测,
  • 집에 막 도착했다. 부모님과 함께 어릴 때 살던 옛집으로 갔어. 전체 내장 공사가 95% 완성되었는데.. p1.음..돌봐주는 사람 없는 꽃..
  • 简单来说,就是邀请1000位体验官连续20天服用燕窝肽,并就其成分、口感、体感、功效、服用方式等进行多维度测评,征集回来的意见,将作为市场声音的一部分纳入行业标
  • )花渡同学走向了实用性造景的不归路[doge],稍后还会有B站上阿笙拼贴思路的解说,敬请期待再来聊一聊花渡这款胶带,定位是能体现出近大远小的景物关系的镇•海景房
  • #棉花美娃娃[超话]# 我所观察到的一些娃妈的烦恼:“Oh my goodness! 这个蹲我娃娃的人不小心(划重点)把我的娃娃的名字叫错了!我还想问,知不知道
  • ❽ 双休的工作就像180+的男人,不用你去问,他自己会主动告诉你。❹ 有好多朋友问我,为什么天天发癫,是这样的,因为我在上班。
  • (为什么我们这不下雪)“古镇下雪 好浪漫啊” 我也觉得T^Tp1今天好热 于是去吃了麦旋风 还买一送一[女孩儿]p2双十一只买了数学教辅[泪]本来想着今天放假来
  • “因为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的将来”——《莎士比亚的记忆》刘宇宁的 《黑夜一束光》陪伴了我好几个夜晚,第一次发现宝藏男孩#刘宇宁# ,然后查看他的作品后发现的这
  • 安于笨拙,以勤补之,我开始摸索出了自己的养生之道现在的我,离完美还差很远,但相比18年,我现在脸色红润润,发量充足,睡眠质量高,每天笑语盈盈的,谁不爱甜姐儿呢,
  • 在他妈妈面前,意志也不坚定,他妈说什么,他也没办法,没当我跟他聊这个问题,他就不当回事,这样的家庭真的快让我窒息了~11月14日,有媒体爆料称李小璐的绯闻男友是
  • 希望能找到真正的这种好朋友 不止追星 我不会介意对方有多少朋友,但是我希望对方在彼此的朋友中都是很重要的一个 永远不会忘记的那种 因为有时候感觉经常被遗忘真的很
  • ……”又想起宫二,黑色的貂配着白色氤氲的烟,看着她煞白的脸上红酒唇色,艳鬼一样的眼波流转之中慢慢吐词,“叶先生,说句真心话,我心里有过你,我把这话告诉你也没什么
  • 此诗一、二两句既用倒装句法,“烟笼寒水月笼沙”又连用两个“笼”字,将秦淮河畔烟、水、月、沙四者,一笔笼罩,囊括无遗,描绘出一幅凄清迷离的水边夜色,虽笔墨轻淡,而
  • ”子明叔儿子今日接受传媒访问,表示子明叔这个星期的情况愈来愈差,很多痰,没什麽气力,连将痰咳出来也有点困难,由于担心他愈积愈多痰会呛亲,加上星期一早上见他连打烂
  • #网球王子舞台剧[超话]#可能大家都有这样的心理吧,入坑以后,对入坑之前的历代都是比较宽容的,对之后的便不太容易接受了,毕竟取代和被取代是不一样的呢。"
  • #小布话防疫# 【关于有序开放我市部分公共场所的通告(2022年第24号)】为科学精准有序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现就部分公共场所恢复
  • 原因就是在一份月,郑嘉颖的表姨、“30亿阔太”胡丽明因病去世,并在18日举办追悼会,作为外甥的郑嘉颖还专门带着母亲一起现身祭奠,表情悲痛,显然还没有从痛失亲人的
  • 到了一定年纪才懂得,爱情看的不是海誓山盟,而是细节,是行动,是清晨的粥,是半夜的水。音响效果还可以,噪音就是轻微风扇声,其实玩游戏玩到后面就不介意什么噪音和音响
  • 谈论那会儿,我是没太在意这“近50岁”的刻度提醒,因为我感觉自己心态还是很年轻:不被情爱所困、对世界抱有好奇之心,喜欢和新进来员工交往,还有很多书和风景想看,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