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祖师破相论(上)
○ 达摩大师破相论
达摩祖师著
渝州华岩寺沙门释宗镜校刻

问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者,当修何法最为省要?
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

问曰:何一法能摄诸法?
答曰: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栽树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树者,去根而必死。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问曰:云何观心称之为了?

答曰: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了四大五阴本空无我;了见自心起用,有二种差别。云何为二?一者净心,二者染心。此二种心法,亦自然本来俱有;虽假缘合,互相因待。净心恒乐善因,染体常思恶业。若不受所染,则称之为圣。遂能远离诸苦,证涅槃乐。若堕染心,造业受其缠覆,则名之为凡,沉沦三界,受种种苦。何以故?由彼染心,障真如体故。
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所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又涅槃经云: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无明覆故,不得解脱。佛性者,即觉性也。但自觉觉他,觉知明了,则名解脱。故知一切诸善,以觉为根;因其觉根,遂能显现诸功德树。涅槃之果德,因此而成。如是观心,可名为了。

问:上说真如佛性,一切功德,因觉为根,未审无明之心,以何为根?

答:无明之心,虽有八万四千烦恼情欲,及恒河沙众恶,皆因三毒以为根本。其三毒者,贪嗔痴是也。此三毒心,自能具足一切诸恶。犹如大树,根虽是一,所生枝叶其数无边。彼三毒根,一一根中,生诸恶业百千万亿,倍过于前,不可为喻。如是三毒心,于本体中,应现六根,亦名六贼,即六识也。由此六识,出入诸根,贪著万境,能成恶业,障真如体,故名六贼。一切众生,由此三毒六贼,惑乱身心,沉没生死,轮回六趣,受诸苦恼;犹如江河,因小泉源,洎流不绝,乃能弥漫,波涛万里。若复有人断其本源,即众流皆息。求解脱者,能转三毒为三聚净戒,转六贼为六波罗蜜,自然永离一切诸苦。

问:六趣三界广大无边,若唯观心,何由免无穷之苦?
答:三界业报,唯心所生;本若无心,于三界中,即出三界。其三界者,即三毒也;贪为欲界,嗔为色界,痴为无色界,故名三界。由此三毒,造业轻重,受报不同,分归六处,故名六趣。

问:云何轻重分之为六?
答曰:众生不了正因,迷心修善,未免三界,生三轻趣。云何三轻趣?所谓迷修十善,妄求快乐,未免贪界,生于天趣。迷持五戒,妄起爱憎,未免嗔界,生于人趣。迷执有为,信邪求福,未免痴界,生阿修罗趣。如是三类,名三轻趣。云何三重?所谓纵三毒心,唯造恶业,堕三重趣。若贪业重者,堕恶鬼趣;嗔业重者,堕地狱趣;痴业重者,堕畜生趣。如是三重,通前三轻,遂成六趣。故知一切苦业由自心生,但能摄心,离诸邪恶,三界六趣轮回之苦,自然消灭离苦,即得解脱。

问曰:如佛所说,我于三大阿僧祇劫,无量勤苦,方成佛道。云何今说,唯只观心,制三毒,即名解脱?

答:佛所说言,无虚妄也。阿僧祇劫者,即三毒心也;胡言阿僧祇,汉名不可数。此三毒心,于中有恒沙恶念,于一一念中,皆为一劫;如是恒沙不可数也,故言三大阿僧祇。真如之性,既被三毒之所覆盖,若不超彼三大恒沙毒恶之心,云何名为解脱?今若能转贪嗔痴等三毒心,为三解脱,是则名为得度三大阿僧祇劫。末世众生愚痴钝根,不解如来三大阿僧祇秘密之说,遂言成佛尘劫未期,岂不疑误行人退菩提道。
问:菩萨摩诃萨由持三聚净戒,行六波罗蜜,方成佛道;今令学者唯只观心,不修戒行,云何成佛?答:三聚净戒者,即制三毒心也。制三毒成无量善聚。聚者会也,无量善法普会于心,故名三聚净戒。六波罗蜜者,即净六根也。胡名波罗蜜,汉名达彼岸,以六根清净,不染六尘,即是度烦恼河,至菩提岸。故名六波罗蜜。
问:如经所说;三聚净戒者,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今者唯言制三毒心,岂不文义有乖也?答:佛所说是真实语。菩萨摩诃萨,于过去因中修行时,为对三毒,发三誓愿,持一切净戒。对于贪毒,誓断一切恶常修一切善;对于嗔毒,誓度一切众生;故常修慧;对于痴毒,由持如是戒定慧等三种净法,故能超彼三毒成佛道也。诸恶消灭,名为断。以能持三聚净戒,则诸善具足,名之为修。以能断恶修善,则万行成就,自它俱利,普济群生,故名解脱。则知所修戒行不离于心,若自心清净,则一切佛土皆悉清净。故经云:心垢则众生垢,心净则众生净;欲得佛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也。三聚净戒自然成就。

问曰:如经所说,六波罗蜜者,亦名六度;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今言六根清净,名波罗蜜者,若为通会。又六度者,其义如何?

答:欲修六度,当净六根,先降六贼。能舍眼贼,离诸色境,名为布施;能禁耳贼,于彼声尘,不令纵逸,名为持戒;能伏鼻贼,等诸香臭,自在调柔,名为忍辱;能制口贼,不贪诸味,赞咏讲说,名为精进;能降身贼,于诸触欲,湛然不动,名为禅定;能调意贼,不顺无明,常修觉慧,名为智慧。六度者运也,六波罗蜜喻若船筏,能运众生,达于彼岸,故名六度。
问:经云:释迦如来,为菩萨时,曾饮三斗六升乳糜,方成佛道。先因饮乳,后证佛果,岂唯观心得解脱也?
答:成佛如此,言无虚妄也;必因食乳,然使成佛。言食乳者,有二种,佛所食者,非是世间不净之乳,乃是清净法乳;三斗者,三聚净戒,六升者,六波罗蜜;成佛道时,由食如是清净法乳,方证佛果。若言如来食于世间和合不净牛膻腥乳,岂不谤误之甚。真如者,自是金刚不坏,无漏法身,永离世间一切诸苦;岂须如是不净之乳,以充饥渴。经其说,其牛不在高原,不在下湿,不食谷麦糠麸,不与挬牛同群;其牛身作紫磨金色,言牛者,毗卢舍那佛也。以大慈悲,怜愍一切,故于清净法体中,出如是三聚净戒六波罗蜜微妙法乳,养育一切求解脱者。如是真净之牛,清净之乳,非但如来饮之成道,一切众生若能饮者,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问:经中所说,佛令众生修造伽蓝,铸写形像,烧香散花燃灯,昼夜六时绕塔行道,持斋礼拜,种种功德皆成佛道;若唯观心,总摄诸行,说如是事,应虚空也。
答:佛所说经,有无量方便,以一切众生钝根狭劣,不悟甚深之义,所以假有为,喻无为;若复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言伽蓝者:西国梵语,此土翻为清净地也;若永除三毒,常净六根,身心湛然,内外清净,是名修伽蓝。

铸写形像者:即是一切众生求佛道也;所为修诸觉行,彷像如来真容妙相,岂遣铸写金铜之所作也?是故求解脱者,以身为炉,以法为火,以智慧为巧匠,三聚净戒、六波罗蜜以为模样;镕炼身中真如佛性,遍入一切戒律模中,如教奉行,一无漏缺,自然成就真容之像。所谓究竟常住微妙色身,非是有为败坏之法。
若人求道,不解如是铸写真容,凭何辄言功德?烧香者:亦非世间有相之香,乃是无为正法之香也;薰诸臭秽无明恶业,悉令消灭。其正法香者,有其五种:一者戒香,所谓能断诸恶,能修诸善。二者定香,所谓深信大乘,心无退转。三者慧香,所谓常于身心,内自观察。
四者解脱香,所谓能断一切无明结缚。五者解脱知见香,所谓观照常明,通达无碍。如是五种香,名为最上之香,世间无比。佛在世日,令诸弟子以智慧火,烧如是无价珍香,供养十方诸佛。今时众生不解如来真实之义,唯将外火烧世间沉檀薰陆质碍之香,希望福报,云何得?散花者,义亦如是;所谓常说正法,诸功德花,饶益有情,散沾一切;于真如性,普施庄严。此功德花,佛所赞叹,究竟常住,无雕落期。若复有人散如是花,获福无量。若言如来令众生,剪截缯彩,伤损草木,以为散花,无有是处。所以者何?

持净戒者,于诸天地森罗万像,不令触犯;误犯者,犹获大罪,况复今者故毁净戒,伤万物求于福报,欲益返损,岂有是乎?又长明灯者:即正觉心也,以觉明了,喻之为灯;是故一切求解脱者,以身为灯台,心为灯炷,增诸戒行,以为添油;智慧明达,喻如灯火。当燃如是真正觉灯,照破一切无明痴暗,能以此法,转相开示,即是一灯燃百千灯,以灯续然,然灯无尽,故号长明。过去有佛,名曰然灯,义亦如是。

愚痴众生,不会如来方便之说,专行虚妄,执著有为,遂燃世间苏油之灯,以照空室,乃称依教,岂不谬乎!所以者何?佛放眉间一毫相光,上能照万八千世界,岂假如是苏油之灯,以为利益。审察斯理,应不然乎!又六时行道者:所谓六根之中,于一切时,常行佛道,修诸觉行,调伏六根,长时不舍,名为六时。绕塔行道者:塔是身心也,当令觉慧巡绕身心,念念不停,名为绕塔。过去诸圣,皆行此道,得至涅槃。今时世人,不会此理,曾不内行,唯执外求;将质碍身,绕世间塔,日夜走骤,徒自疲劳,而于真性,一无利益。
又持斋者:当须会意,不达斯理,徒尔虚切。斋者齐也,所谓斋正身心,不令散乱。持者护也,所谓于诸戒行,如法护持。必须外禁六情,内制三毒,勤觉察、净身心。了如是义,名为持斋。又持斋者,食有五种:一者法喜食,所谓依持正法,欢喜奉行。二者禅悦食,所谓内外澄寂,身心悦乐。三者念食,所谓常念诸佛,心口相应。四者愿食,所谓行住坐卧,常求善愿。五者解脱食,所谓心常清净,不染俗尘。此五种食,名为斋食。若复有人,不食如是五种净食,自言持斋,无有是处。唯断于无明之食。若辄触者,名为破斋。若有破,云何获福?世有迷人,不悟斯理,身心放逸,诸恶皆为;贪欲恣情,不生惭愧,唯断外食,自为持斋,必无是事。又礼拜者:当如是法也,必须理体内明,事随权变,理有行藏,会如是义,乃名依法。夫礼者敬也,拜者伏也;所谓恭敬真性,屈伏无明,名为礼拜。若能恶情永灭,善念恒存,虽不现相,名为礼拜。其相即法相也。世尊欲令世俗表谦下心,亦为礼拜;故须屈伏外身,示内恭敬。举外明内,性相相应。若复不行理法,唯执外求,内则放纵嗔痴,常为恶业,外即空劳身相,诈现威仪,无惭于圣,徒诳于凡,不免轮回,岂成功德。

阿姜查尊者:重要的是,观照自己

阿姜查尊者在答修行是否须研读很多经论时说:“看着你自己的心,检视身体、感觉和念头是怎么地生起和消失。不要去执着任何事物,只要清醒地观照着。这是直探佛法真相的方法。修行要自然,生活中每一件事都是修行的机会,都是佛法。当你做生活中的琐碎事情时,试着保持清醒。”从这段开示来看,就不难明白大乘小乘的下手处之同异。当然,当你用功到极至,体悟通透了,明白了佛法是怎么一回,也就没有大小乘之分了。

问∶我很用功修行,但似乎尚无一点消息。

阿姜查尊者答∶修行不能有所求,凡有求解脱或求开悟之心即成解脱之障碍,这一点非常重要。你可以日夜精进不懈,但若仍有企求心,则永远不能获得涅盘,此求解脱之欲会导至疑惑和掉悔。无论你修行多么长久多么卖力,智慧决不会从欲望中产生。因此,只须很单纯地放下,警醒地观照身心,不可有有所得之心,甚至不可执着修行或要开悟。

问∶关于睡眠,该睡多久?

阿姜查尊者答∶别问我这个问题,我无法告诉你。对某些人而言,平均每晚睡四个小时就好了。不过,重要的是,你要观,并且了解自己。若故意少睡一些,会感到全身不舒服,也很难保持正念。睡太多会令人昏沈或掉举。因此,要发现自己原本的步调。这必须仔细观照身心,弄清楚真正需要的睡眠时间,才能把自己调整在最佳的状态。醒来以后又翻身小睡片刻是有害修行的;当眼睛一睁开就要保持清醒了。

问∶关于用餐,该吃多少?

阿姜查尊者答∶这个问题跟睡觉一样,你必须了解自己。食物应适合身体所需,当视之为医药。你会不会在餐后感到昏沈?或者日益增胖?若有的话,当停下来,观察自己的身心。毋需吃得太快,要检查自己吃的份量,然后找出生理自然的需求。遵照头陀行(苦行),把所有的食物盛于缽内,这样就可以容易的看出自己取量的多寡。用餐时当保持清醒、要了解自己。修行就是这么一回事,毋需别出心裁,只是观照。观照自己,观照内心,自然会了解自己修行最适当的步调。

问∶修行是否须研读很多经论?

阿姜查尊者答∶佛法不从书中求。你若想要亲证佛陀所说,不须埋首书堆中。看着你自己的心,检视身体、感觉和念头是怎么地生起和消失。不要去执着任何事物,只要清醒地观照着。这是直探佛法真相的方法。修行要自然,生活中每一件事都是修行的机会,都是佛法。当你做生活中的琐碎事情时,试着保持清醒。像在倒痰盂或打扫厕所时,不要觉得这样做是在利益任何人。倒痰盂里也有佛法,不要以为两腿一盘,端坐不动才是修行。有些人抱怨他没有足够的时间打坐,请问∶你有没有足够的时间呼吸?修行是自己的事,无论做什么事,要保持清醒和自然。

问∶我们为什么不能每天跟老师面谈?

阿姜查尊者答∶你若有疑问,欢迎随时来问他们,但毋需天天面谈。你的大大小小问题,我若逐一不漏地解答,则永远无法弄清自己内心的疑团。你必须自我检证,自我谘询,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每隔几天的开示要仔细聆听,然后拿它跟自己的修行对照。两者为同?为异?我为何有疑问?起疑情的是谁?唯有透过自我检证才能了解自己。

问∶有怀疑时该怎么办?前些日子我怀疑自己的修行,或者怀疑是否有进步,不然就是怀疑指导我的老师,使自己陷入烦恼当中。

阿姜查尊者答∶怀疑是自然的现象,每个人修行都从怀疑开始,你可从中学到很多。重要的是,不要与它认同而陷入其中。怀疑会使你的心在原地打转,相反地,要观察整个怀疑的过程,看是谁在怀疑,看它怎么来又怎么去的。这样你就不会被疑心牵着鼻子走,你可以跳出它,内心趋于平静,并且看清一切现象的来去。只要把你所执着的放下,放下怀疑,单纯地观察。这是对治怀疑的方法。

问∶关于其他的修行方法,应如何看待它们?这几天见到了很多的老师,听到了这么多不同的禅修方法,令人感到眼花撩乱。

阿姜查尊者答∶这好比进城,有人从北方,有人从东方,还有其他人从很多条道路皆可抵达。这些方法通常只是表象的不同,无论你走那一条道路,走得快或慢,假使你是清醒分明的话,那么它们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重要的是,所有好的修行方法都指向去掉执着。最后,连所有修行的方法都要舍掉,对教导你的师父也不可执着。若有一种方法能导致烦恼的止息,去掉执着,那它就是正确的方法。你也许想云游参访其他的老师,修学其他的法门,而且有的人已如此经历一番了。这是一种自然的需求。你将会发现,即使问过一千个问题,知道很多不同的法门,也不能带你到达真理的岸边,然后,你会厌倦的。你将会发现,唯有停下来,观照自己的内心,才能发现佛陀所讲的,毋需往身外去追求。你势必回过头来面对你自己真实的本性,在此你才能了解佛法。

问∶很多次我看到这里的出家人都没有在修行,他们看起来既邋遢又不保持正念,让我感到不舒服。

阿姜查尊者答∶光注意到人是不恰当的,这无益于你的修行。你若起烦恼,要看的是自己的烦恼,假使别人没修行,不是个好比丘,也毋需你来批评论断。智慧不会从注意别人的过失中产生。出家戒是个人修行的工具,不是要拿来当作批评挑剔的利器。无人能代你修行,你也不能替他人用功。重要的是,观照自己,这才是修行之道。

问∶我一直非常仔细地练**(观照)收摄六根,眼睛时常保持低视,每个微细的动作都做到警醒分明。譬如说,用餐时,从咀嚼、品尝到吞咽,都花**(很多)的时间去观察每一动作的触受。每走一步也都小心翼翼、慎重其事。这样做是否如法?

阿姜查尊者答∶收摄六根是适宜的修行法,我们应整天都保持警醒,但不可做得太过火。吃饭、走路以及任何动作都要保持自然,这样才能从当下的状态中培养自发的觉察力。不必刻意造作,把自己逼成怪模怪样的,否则,这也是另一种贪。修行要不缓不急、细水长流,你若做得自然而清醒,智慧也会自然产生。

问∶打坐有必要坐很久吗?

阿姜查尊者答∶不必要。坐上好几个小时是没有必要的。有些人认为坐得愈久一定愈有智慧,我曾看见鸡在鸡窝里坐上好几天呢!智慧来自于,无论你的身体做什么动作,你都是警醒而清楚。修行应该从清晨醒来那一刻开始,持续到你晚上睡觉之前。不要在意你能坐多久,重要的是能否保持清醒分明。每个人都有他自己自然的寿命,有的人六十岁会死,而有的人到九十岁才死。所以,你们每个人修行步调也不必一致,不要去想或担心这一点。试着保持清醒,让事物依它自然的法则进行,这时无论你处在怎样的境界,内心都会愈来愈宁静。它好比森林里一泓清澈的池塘,所有美丽和稀有的动物都跑来喝水,你清醒地看见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看到美丽稀奇的动物来了又走了,但你仍寂然不动。烦恼会产生,但你能立刻透视它们。这是佛陀获致的安详和幸福。

问∶如何克服嗔恚?当它生起时,如何对治?

阿姜查尊者答∶你必须有慈悲心,打坐时若嗔恚心生起,当修慈悲观。若别人行持不好或发脾气,不要因此而生气,否则,你比他更无明。要心怀慈悲和智慧,因为对方正在受烦恼的煎熬。要内心充满慈悲,把他当作你亲爱的兄弟,在打坐时,专注在慈悲的感受上。要散发慈悲心于整个世界,唯有慈悲才能化解嗔恨。有时候,当你看到其他的出家人举止粗暴,可能会心生懊恼,是自讨苦吃的,这样不是佛法。你可能这么想∶「他们不像我这么严谨在修行,不是好的出家人。」这就是自己的大错了。不要做比较、批判,放下想法,观照自己。修学佛法是自己的事,你不能叫别人的作为合你的意或像你一样。这种期待只会为自己带来烦恼,修行人常有此通病,但是看别人的缺点不会产生智慧。不要自寻苦恼,只是单纯地观察自己及内心的感觉。这样做,你将会明白的。

问∶为什么要礼佛?

阿姜查尊者答∶礼佛很重要,这个外在的形式是修行的一部分。姿势要正确,前额完全着地,手肘靠近膝盖,两膝打开约八英。要慢慢地拜,观察身体,这是对治我慢的良方,因此要常礼佛。拜三拜时,内心忆念佛、法、僧三种德行,也就是内心纯净、光明、安详。我们藉外在形式训练自己,使身心和谐。不要看别人怎么拜,这是错误的,若年轻的沙弥或年老的比丘漫不经心,也不用你来评断。人是很难调教的,有的学得快,有的根器钝,评判别人祇会增加我慢,相反地,要观察自己。常礼拜可祛除我慢。已经与法融为一体的人是超越外相的,不论他们做什么──走路、吃饭、大小便,都是在礼拜,因为他们已经超越自私我相了。

切须辨取!

来源:《指月录》原集述者:那罗延窟学人瞿汝稷

汾州太子院善昭禅师。上堂:谓众曰:夫说法者,须具十智同真,若不具十智同真,邪正不辨,缁素不分,不能与人天为眼目,决断是非,如鸟飞空而折翼,如箭射的而断弦,弦断故射的不中,翼折故空不可飞。弦壮翼牢,空的俱彻,作么生是十智同真?与诸上座点出:一同一质;二同大事;三总同参;四同真智;五同遍普;六同具足;七同得失;八同生杀;九同音吼;十同得入。

又曰:“与甚么人同得入?与阿谁同音吼?作么生是同生杀?甚么物同得失?阿那个同具足?是甚么同遍普?何人同真智?孰能总同参?那个同大事?何物同一质?有点得出底么?点得出者,不吝慈悲,点不出来,未有参学眼在,切须辨取!要识是非,面目见在,不可久立,珍重!



妙喜曰:“汾阳老子,末后若无个面目现在,一场败阙。虽然如是,未免丧我儿孙。”喝一喝,颂云:“兔角龟毛眼里栽,铁山当面势崔嵬。东西南北无门入,旷劫无明当下灰。”

寂音颂:“十智同真面目全,于中一智是根源。若人欲见汾阳老,擘破三玄作两边。”

《人天眼目》载师与僧问答语,僧问:“如何是一同一质?”师云:“绵州附子汉州姜。”如何是二同大事?师云:“火官头上风车子。”如何是三总同参?师云:“万象森罗齐稽首。”如何是四同真智?师云:“鬼家活计。”如何是五同遍普?师云:“石头土块。”如何是六同具足?师云:“乞儿箩易满。”如何是七同得失?师云:“披毛戴角衔铁负鞍。”如何是八同生杀?师云:“放汝命通汝气。”如何是九同音吼?师云:“驴鸣犬吠启圆通。”如何是十同得入?师云:“且居门外。”与甚么人同得入?师云:“鬼争漆桶。”与谁同音吼?师云:“风吹石臼念摩诃。”作么生同生杀?师云:“猛虎入羊群。”甚么物同得失?师云:“牛头没马头回。”阿那个同具足?师云:“上座更欠个甚么?”是甚么同遍普?师云:“狸奴白,牯放毫光。”何人同真智?师云:“认著依然还不是。”孰与总同参?师云:“识得木上座也未?”那个同大事?师云:“穿过髑髅。”何物同一质?师云:“含元殿里问长安。”

幻寄曰:“梵音和雅,令人乐闻。”

《人天眼目》载师十八问,汾阳云:大意除实问默问难辨,须识来意,余者总有时节言说浅深相度,只应不得妄生穿凿,彼此无益,虽是善因,而招恶果,切须子细。

请益问:“僧问马祖,如何是佛?”祖云:“即心即佛。”赵州云:“殿里底。”

呈解问:僧问龙牙:“天不能盖,地不能载时如何?”牙云:“道者合如是。”

察辨问:僧问临济:“学人有一问,在和尚处时如何?”济云:“速道速道。”僧拟议,济便打。

投机问:僧问天皇:“疑情未息时如何?”皇云:“守一非真。”

偏辟问:僧问芭蕉:“尽大地是个眼睛,乞师指示。”蕉云:“贫儿遇馊饭。”

心行问:僧问兴化:“学人皂白未分,乞师方便?”化随声便打!

探拔问:僧问风穴:“不会底人,为甚么不疑?”穴云:“灵龟行陆地,争免拽泥踪。”

不会问:僧问玄沙:“学人乍入丛林,乞师指示?”沙云:“汝闻偃溪水声么?”僧云:“闻。”沙云:“从者里入。”

擎担问:僧问老宿:“世智辩聪总不要拈出,还我话头来?”宿便打!

置问问:僧问云门:“瞪目不见边际时如何?”门曰:“鉴。”

故问问:僧问首山:“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为甚么不识?”山云:“识。”

借问问:僧问风穴:“大海有珠,如何取得?”穴云:“象罔到时光璨烂,离娄行处浪滔天。”

实问问:僧问二祖:“学人只见和尚是僧,如何是佛是法?”祖云:“是佛是法,汝知之乎?”

假问问:僧问径山:“者个是殿里底,那个是佛?”山云:“者个是殿里底。”

审问问:僧问老宿:“一切诸法本来是有,那个是无?”老宿云:“汝问甚分明,何劳更问吾。”

征问问:僧问睦州:“祖师西来当为何事?”州云:“你道为何事?”僧无语,州便打。

明问问:外道问佛:“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世尊良久。”道云:“世尊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令我得入。”

默问问:“外道到佛处,无言而立。”世尊云:“甚多外道。”道云:“世尊大慈大悲,令我得入。”

师复云:“凡有学者偏僻之问,或盖覆将来,辨师家眼目,或呈知见,擎头戴角,一一识之,尽皆打得,只为当面识破,或贬或剥,明镜当台,是何精魅之敢现,何有妖狐能隐本形者也。”

幻寄曰:“汾阳老人,抽儱侗刺,拔颟预楔,一时间画彩虚空,设当时有闻其说,便出来问,如何是佛。且道是擎担问、不会问,十八问中,那一问不该,莫是不可唤作借问问么,方便呼为佛聻!莫是不可唤作偏辟问么?你道佛外有甚么?聻!一大藏教诠不出,西天四七,唐土二三说不到,乃拈以问师家,岂特皂白未分,乞师方便是心行问,若道不是无言而立之默问,试道如何是佛说,了个甚么?不可世尊良久,答外道不问无言不得也。学者须是自悟始得,不见汾阳老人道,莫只恁么记言记语,以当平生,有甚么利益!”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不是进攻,因为我们得到了126分,这样的情况可以让你赢很多比赛了。如果你在交易中还在考虑决定,那你还没有理解这里机器人的意义。
  • ps:他今天拍我的时候笑死,我说感觉自己的脸上镜有黑眼圈、脸显得有点短,不够好看balabala的,结果他说“姐,你对自己要求太高了,你要知道这是苹果原相机还l
  • 俭唯一搞笑轻松的表情也是很他喝咖啡买甜品的时候,如果后期人设不崩,应该是我最喜欢的角色(白毛虽然帅但是他必须be)甚至觉得俭跟他在一起也挺好的(没有拆cp的意思
  • 从二产三产的机会来看,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因为没有建设用地,想发展二产、三产就面临着用地、建房这个“紧箍咒”剩下的路就是打工经商了,除非了家里有门路和学到一技之长的
  • 今年的春节因为严寒,因为过后人民对自由的期盼,初一到初五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过得比往年多了些年味。#全国唯一带兔字火车站#了解一下】在中国,有三千多个铁路客运站,
  • 1、人,只要落魄一次,身边的人和鬼就都会现身,这不是瞎掰,而是事实。4、伤害你的不是对方的绝情,而是你心存幻想的坚持。
  • #曼谷小zz##收藏饰品# 瓦‮弄雅‬龙婆玛喇‮森和‬林派‮僧高‬龙婆核2565“派堪雅”坤平,“堪雅”是泰语คำหยาด的音译,意‮滴为‬下来的黄金。(滴‮
  • 12.找个情商高的男友,你会发现少很多事!1.不要谈太长的恋爱,除非你输得起!
  • 所以痛定思痛整个家族的人只能拼命给紫金灌酒以泄这么多年都不找老婆的心头之恨紫金对此说了缘分这个东西不能强求人家女孩子这个是紫金的原则!怎么挽回婚姻家庭出轨老公
  • 每一年有364天都是你在制造浪漫、准备惊喜、诉说爱意,你说,你不善言辞、苛责自己,但于我们而言,浪漫是你,真诚是你,纯善是你,美好是你,柔软亦是你。愿你未来的日
  •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配合强大的动力系统以及21英寸轮圈,新车还将标配前后碳陶制动系统。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配合强大的动力系统以及21英寸轮圈,新车还将标配前后碳陶制
  • 您的情况使用抗菌药物(头孢菌素)对抗炎症,利用布地奈德(糖皮质激素)抗炎、抗过敏、止痒和对抗渗出的作用,是临床上规范的治疗行为,且布地奈德的剂量如在正常范围之
  • 信長が実はうつけを“演じていた”という説については「本当のところは、正直わからないですよね」と話し、「もし、うつけを演じていたとしたら、そこまで自分をプロデュー
  • 正在走神时,铁路工人说快,20分钟以后火车就要来了~于是我们兴奋的聚拢在手电筒的微光下,走过265米黑漆漆的隧道。今天见到这首诗竟然有谱曲版,第一时间却陡然注意
  • #TREASURE1004回归大发# #宝藏少年TREASURE# @YG_TREASURE_CHINA 【图片】221020 PD Note 更新 [ph
  • 说明汉朝取名初衷就有天汉银河之意,所以汉族也可以理解为“银河族”大汉王朝,也就是“银河帝国”~[doge]而且称“汉”是古人对星空的向往与崇敬,这是专属古代中国
  • 我家里养我就容易,现在又不是说像古代不能随便回娘家,双方都是平等的,我们两个人结婚是两朋友的事,如果结婚后你和你父母脱离关系,你的要求我全答应,现在什么钱都我家
  • ”李广明提醒道:“尤其是老年人,60岁以上都建议去打第四针疫苗,这样感染以后症状也会相对比较轻,对于老年人来说,第四针疫苗安全性很高。止泻药必须在医生的专业指导
  • 新年快乐!大发七圣财! 原创 ShamusChang 快乐人生99 在佛法中说的七圣财是信、戒、惭、愧、闻、舍、慧。 佛陀在经中说能有这七圣财,就是圣人。如《
  • 10.在这个夏天和更好的自己见面。 4.没有销声匿迹,我在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