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要“顺势而为”01.南华祖师在《南华经·秋水》中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每个人看世界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东西就不一样。但是从整体来看,万事万物并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只是我们的观察和思考角度不同罢了。祖师说,之前尧帝、舜帝用禅让的方式来传承帝位,受人尊敬,被誉为圣王;但燕王哙、子之却因为禅让而导致亡国,这里说的是燕王哙让位于子之,三年就发生了内乱而亡国了。同样是“禅让”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还得了不同人评价。祖师还举例说,商汤、周武王靠争夺而称王,楚国白公去因为争夺而死亡。从这些例子看,争夺和禅让,有的受人尊敬,有的遭人唾弃,高低贵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杀一人是罪犯,而杀千万人,则是将军,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世界的不同,只是每个人的主观感受不同而已,但从“道”的角度来说,万物没什么不一样的。道祖在《道德经》中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没有所谓的仁慈,天地对待任何事物都是一视同仁,圣人也是一样,对待所有人都是平等的。02.南华祖师在《南华经·山木》中也说了类似的道理。“材与不材”并没有不变的法则和标注。祖师在山林中行走,看到一棵大树,枝繁叶茂,而祖师看到一个伐木工人在旁边歇息,并没有要去砍伐这棵树的意思。祖师就上前去问什么原因,伐木的人说“这棵树没有什么用处”。于是,祖师对弟子说“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意思是说,你看看,这棵树就是因为没啥用,所以才能长寿。祖师和弟子们又到了一个朋友家中,朋友很开心就准备杀一只鹅来款待祖师他们,朋友的仆从说“我们有两只鹅,一只会叫,一只不会叫,请问杀哪一只呢?”。祖师的朋友回答说“那就杀不会叫的那一只吧”。第二天,弟子请教祖师:“您看,昨天在山林中的大树,因为没有用而长寿,而昨天的鹅,却因为没有用被杀掉了,我们该怎么看待这两件事呢?”祖师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大概意思是说,“材与不材”其实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标准,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你能够顺应自然,不在乎赞美,也不在乎诋毁,可以成龙也可以成蛇,随着时势变化,不做任何坚持就可以了,你就算领悟道了。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被自己的主观思想所影响和左右,才是一位真正的智者。03.这里南华祖师讲了一个著名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的故事。有一天,孔子请教桑雽说:“我两次在鲁国被驱逐出境;在宋国树下讲学,连树都被砍了;在卫国的行迹也被人消除了;在商、周之地穷愁潦倒;在陈国和蔡国间受到围困。我遭逢这么多的灾祸,亲朋故交越来越疏远,弟子友人都离开我了。这是为什么呢?”桑雽说,你听过假国人逃亡的故事吗,林回舍弃了价值千金的碧玉,背着婴儿逃走。婴儿会拖累他,也没有碧玉值钱,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林回说“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也就是说,带走碧玉对他来说是意味着利益,而保护婴儿这是他的天赋自然本性。因为利益相结合的,碰到贫穷和灾难就会相互抛弃,而因为自然本性相连的,即便碰到贫穷和灾难也不会分离。这就是所谓“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有一天,桑雽又说“舜在临死的时候,对禹说,你要警惕啊,行事最好是顺应自然,情感最好是真诚。顺应自然就不会遭遇背离,真诚就不会被拖累;不背离也不拖累,就不必去找礼仪来安排行事的作为;不必找礼仪来安排行事的作为,当然也就用不着外物了。”04.这里通过孔子和桑雽的故事,讲述了要尊重本性,顺应自然的道德。你可能会问,我们为什么要顺应自然呢?因为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化,也没有终点,也没有开始。所以我们不能以任何结果来论英雄,也并没有起跑线的差别。南华祖师说“无始而非卒也,人与天一也”。万物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从永恒的眼光看,开始也就是结束,结束也就是开始。所以,顺应自然才是最重要的,这就好比一次没有终点的比赛,你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所以你就不能评价任何一件事情,一个人的对错,也许现在是对的,后来证明是错的,相反也是。因此,道祖和南华祖师的道家思想将“顺势而为”看成一种大智慧。因为没有最终的评判标准,也没有最终的结果,因此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就像有人说的,如果一个人的生命可以无限延伸,那么任何成功或者失败都变得没有意义。所有的成功和失败,只是时间先后的问题而已。在《南华经》这本书中,包括道祖的《道德经》中,也都多次讲到了要顺应自然,道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所以“自然之道”才是大道,而所有的“人为之道”都是相对的,短暂的,片面的。文章来源:武汉长春观

老子道德经 第三十八章
[原文]
上德不德①,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②,是以无德③。上德无为而无以为④;下德无为而有以为⑤。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⑥。故失道而后德,失德面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⑦,而乱之首⑧。前识者⑨,道之华⑩,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⑾,不居其薄⑿;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译文]
具备“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外在的有德,因此实际上是有“德”;具备“下德”的人表现为外在的不离失“道”,因此实际是没有“德”的。“上德”之人顺应自然无心作为,“下德”之人顺应自然而有心作为。上仁之人要有所作为却没有回应他,于是就扬着胳膊强引别人。所以,失去了“道”而后才有“德”,失去了“德”而后才有“仁”,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礼”这个东西,是忠信不足的产物,而且是祸乱的开端。所谓“先知”,不过是“道”的虚华,由此愚昧开始产生。所以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浇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所以要舍弃浇薄虚华而采取朴实敦厚。
 
[注释]
1、上德不德:不德,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此句意为,具备上德的人,因任自然,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
2、下德不失德:下德的人恪守形式上的“德”,不失德即形式上不离开德。
3、无德:无法体现真正的德。
4、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以,心、故意。无以为,即无心作为。此句意为:上德之人顺应自然而无心作为。
5、下德无为而有以为:此句与上句相对应,即下德之人顺任自然而有意作为。
6、攘臂而扔之:攘臂,伸出手臂;扔,意为强力牵引。
7、薄:不足、衰薄。
8、首:开始、开端。
9、前识者:先知先觉者,有先见之明者。
10、华:虚华。
11、处其愿:立身敦厚、朴实。
12、薄:指礼之衰薄。
 
王弼《道德经注》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德者,得也。常得而无丧,利而无害,故以德为名焉。何以得德?由乎道也。何以尽德?以无为用,以无为用则莫不载也。故物无焉则无物不经,有为则不足以免其生。是以天地虽广,以无为心;圣王虽大,以虚为主。故曰以复而视,则天地之心见;至日而思之,则先王之至睹也。故灭其私而无其身,则四海莫不瞻,远近莫不至;殊其己而有其心,则一体不能自全,肌骨不能相容。是以上德之人,唯道是用,不德其德,无执无用,故能有德而无不为。不求而得,不为而成,故虽有德而无德名也。下德求而得之,为而成之,则立善以治物,故德名有焉。求而得之,必有失焉。为而成之,必有败焉。善名生,则有不善应焉。故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也。无以为者,无所偏为也。凡不能无为而为之者,皆下德也,仁义礼节是也。将明德之上下,辄举下德以对上德。至于无以为极下德下之量,上仁是也。足及於无以为而犹为之焉,为之而无以为,故有为为之患矣。本在无为,母在无名,弃本舍母而适其子,功虽大焉,叉有不济。名虽美焉,伪亦必生。不能不为而成,不兴而治,则乃为之,故有弘普博施仁爱之者,而爱之无所偏私。故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爱不能兼,则有抑抗正真而义理之者,忿枉佑直,助彼攻此,物事而有以心为矣。故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直不能笃,则有游饰修文礼敬之者,尚好修敬,校责往来,则不对之间忿怒生焉。故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夫大之极也,其唯道乎。自此已往,岂足尊哉。故虽德盛业大,富而有万物,犹各得其德,而未能自周也。故天不能为载,地不能为覆,人不能为赡万物。虽贵以无为用,不能舍无以为体也。不能舍无以为体,则失其为大矣,所谓失道而后德也。以无为用,德其母,故能己不劳焉,而物无不理。下此已往,则失用之母。不能无为而贵博施,不能博施而贵正直,不能正直而贵饰敬,所谓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也。夫礼也所始,首於忠信不笃,通简不阳。责备於表,机微争制。夫仁义发於内,为之犹伪,况务外饰而可久乎?故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前识者,前人而识也。
即下德之伦也,竭其聪明以为前识,役其智力以营庶事。虽德其情,奸巧弥密;虽丰其誉,愈丧笃实。劳而事昏,务而治秽,虽竭圣智而民愈害。舍己任物,则无为而泰。守夫素朴,则不顺典制。听彼所获,弃此所守,识道之华而愚之首。故苟得其为功之母,则万物作焉而不辞也,万事存焉而不劳也。用不以形,御不以名,故仁义可显,礼敬可彰也。夫载之以大道,镇之以无名,则物无所尚,志无所营,各任其贞,事用其诚,则仁德厚焉,行义正焉,礼敬清焉。弃其所载,舍其所生,用其成形,役其聪明,仁则诚焉,义其竞焉,礼其争焉。故仁德之厚,非用仁之所能也。行义之正,非用义之所成也。礼敬之清,非用礼之所济也。载之以道,统之以母,故显之而无所尚,彰之而无所竞。用夫无名,故名以笃焉。用夫无形,故形以成焉。守母以存其子,崇本以举其末,则形名俱有而邪不生,大美配天而华不作。故母不可远,本不可失。仁义,母之所生,非可以为母;形器,匠之所成,非可以为匠也。舍其母而用其子,弃其本而适其末,名则有所分,形则有所止。虽极其大,必有不周;虽盛其美,秘有患忧。功在为之,岂足处也。
 
苏辙《老子解》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聖人縱心所欲不逾矩,非有意於德而德自足。其下知德之貴,勉強以求不失,蓋僅自完耳,而何德之有?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無為而有以為之,則猶有為也。唯無為而無以為之者,可謂無為矣。其下非為不成,然猶有以為之,非徒作而無衛者也。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仁義皆不免於為之矣,其所以異者,仁以無以為為勝,義以有以為為功耳。德有上下,而仁義有上無下,何也?下德在仁義之間,而仁義之下者,不足復言故也。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仍之。
自德以降而至於禮,聖人之所以齊民者,極矣。故為之而不應,則至於攘臂而強之;強之而又不應,於是刑罰興而甲兵起,則徒作而無衍矣。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1,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忠信而無禮,則忠信不見,禮立而忠信之美發越於外。君臣父子之間,夫婦朋友之際,其外桌然,而其中無餘矣。故順之則治,違之則亂,治亂之相去,其間不能以髮,故日亂之首也。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聖人玄覽萬物,是非得失,畢陳於前,如鑑之照形,無所不見,而孰為前後?世人視止於目,聽止於耳,思止於心,冥行於萬物之間,役智以求識,而偶有見焉,雖自以為明,而不知至愚之自是始也。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世之鄙夫,樂其有得於下而忘其上,故喜薄而遺厚,采華而棄實,非大丈夫,孰能去彼取此?
河上公【名家注解】
上德,谓太古无名号之君,德大无上,故言上德也。不德者,言其不以德教民,因循自然,养人性命,其德不见,故言不德也。言其德合于天地,和气流行,民德以全也。下德,谓号谥之君,德不及上德,故言下德也。不失德者,其德可见,其功可称也。以有名号及其身,故无德也。
谓法道安静,无所施为也。言无以名号为也。言为教令,施政事也。言以为己取名号也。
上仁谓行仁之君,其仁无上,故言上仁也。为之者,为人恩也。功成事立,无以执为。为义以断割也。动作以为己,杀人以成威,贼下以自奉也。
谓上礼之君,其礼无上,故言上礼。为之者,言为礼制度,序威仪也。言礼华盛实衰,饰伪烦多,动则离道,不可应也。言礼烦多不可应,上下忿争,故攘臂相仍引。
言道衰而德化生也。言德衰而仁爱见也。言仁衰而分义明也。言义衰则施礼聘、行玉帛也。言礼废本治末,忠信日以衰薄。礼者贱质而贵文,故正直日以少,邪乱日以生。
不知而言知为前识,此人失道之实,得道之华。言
前识之人,愚暗之倡始也。大丈夫谓得道之君也。处其
厚者,谓处身于敦朴。不处身违道,为世烦乱也。处忠
信,不尚华言也。去彼华薄,取此厚实。
[引语]
这一章是《德经》的开头。有人认为,上篇以“道”开始,所以叫做《道经》;下篇以“德”字开始,所以叫《德经》。本章在《道德经》里比较难于理解。老子认为,“道”的属性表现为“德”,凡是符合于“道”的行为就是“有德”,反之,则是“失德”。“道”与“德”不可分离,但又有区别。因为“德”有上下之分,“上德”完全合乎“道”的精神。“德”是“道”在人世间的体现,“道”是客观规律,而“德”是指人类认识并按客观规律办事。人们把“道”运用于人类社会产生的功能,就是“德”。
 
[评析]
《道德经》一方面是谈“道”,一方面是论“德”。老子认为“上德”是完全合乎“道”的精神。二十一章曾写道:“孔德之客,唯道是从”;二十八章说:“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五十一章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以上所讲的“孔德”、“常德”、“玄德”都是指这里所讲的“上德”。从政治角度去分析和理解所谓“上德”,我们认为它不同于儒家所讲的“德政”。老子批评儒家“德政”不顾客观实际情况,仅凭人的主观意志加以推行,这不是“上德”,而是“不德”;而老子的“上德”则是“无以为”、“无为”,它不脱离客观的自然规律,施政者没有功利的意图,不单凭主观意愿办事,这样做的结果当然是无为而无不为,即把“道”的精神充分体现在人间,所以又是“有德”。但是“下德”是“有以为”的“无为”,但却抱着功利的目的,任着主观意志办事。在本章里,老子把政治分成了两个类型、五个层次。两个类型即“无为”和“有为”。“道”和“德”属于“无为”的类型;仁、义、礼属“有为”的类型。五个层次是道、德、仁、义、礼。这五个层次中,德和仁是最高标准,但“德”只是指“上德”,不是“下德”。失道而后德,这是在无为的类型内部说的,失道则沦为下德,那就与上仁相差无几了。失德而后仁,这是指离开了“无为”的类型才有了仁。仁已经是“有为”、“为之”了,所以“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就是在“有为”范围内所显示出来的不同层次。在本章里,老子用了“大丈夫”一词,是全书唯一使用的名词,过去有人将此解释为“智慧很高的人”,原意大约相同于此,但其中也包含有豪爽、果敢、刚毅的内容。老子感受到人际关系愈来愈难以相处,所以在十分激动的情绪下使用了“大丈夫”这个词,并说“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本章使用了一些具体的规范把人的思想行为定着在固定的形式中,即按忠信行事,不执行浇薄的礼。所以老子对政治的最低要求是摒去“薄”和“华”,恢复“厚”和“实”。 https://t.cn/RJq0nK3

鬼谷子(小名)大名王禅.老子李耳学生!随母姓,其父当年战死沙场葬于他的出生地中原河南鹤壁淇县北阳镇王庄至今!

鬼谷子王禅寿终80岁,生前创办中华古代第一军校《战国军校》培养学生近500人!

鬼谷子王禅37句名言:
1、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
2、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3、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
4、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5、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
6、己反往,彼复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袭之、反之、复之,万事不失其辞。
7、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
8、见其谋事,知其志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合而不结者,阳亲而阴疏。事有不合者,圣人不为谋也。
9、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10、戏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戏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戏之理也。
11、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戏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圣人者,天地之使也。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可以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12、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
13、将欲用之于天下,必度权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阻险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心意之虑怀。
14、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财力、料气势,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箝和之,以意宣之,此飞箝之缀也。
15、用之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可箝可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虽覆能复,不失其度。
16、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覆相求,因事为制。
17、非至圣达奥,不能御世;非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材质不惠,不能用兵;忠实无实,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知,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
18、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19、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
20、故计国事者,则当审权量;说人主,则当审揣情;谋虑情欲,必出于此。乃可贵,乃可贱;乃可重,乃可轻;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败;其数一也。
21、摩者,揣之术也。内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隐。
22、微摩之以其索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其索应也,必有为之。
23、摩之在此,符之在彼,从而用之,事无不可。
24、摩之以其类,焉有不相应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听者。
25、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应对者,利辞也;利辞者,轻论也。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也。
26、佞言者,谄而干忠;谀言者,博而干智;平言者,决而干勇;戚言者,权而干信;静言者,反而干胜。先意承欲者,谄也;繁称文辞者,博也;纵舍不疑者,决也;策选进谋者,权也;他分不足以窒非者,反也。
27、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
28、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审得其情,乃立三仪。
29、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
30、天地之化,在高在深;圣人之制道,在隐于匿。
31、凡决物,必托于疑者。善其用福,恶其用患;善至于诱也,终无惑偏。
32、有利焉,去其利,则不受也;奇之所托。
33、安徐正静,其被节先肉。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
34、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思虑者,则无不知;辐辏并进,则明不可塞。
35、德之术曰勿坚而拒之,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
36、用赏贵信,用刑贵正。赏赐贵信,必验而目之所闻见,其所不闻见者,莫不谙化矣。诚畅于天下神明,而况奸者干君。
37、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之处安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可是我无法否认曾经有一阵风,那么生动地掠过我的世界。人莫能念,若一日见人,或时命穷,人有所贪,鱼在目中,无厌之财,资于目内,摇钱树;有人捕鱼,有取蚌壳者,壳中不
  • 年轻可能需要冲劲去拼搏,去争取吧~1. 超爱我王哥拍的这张[太开心]2. 今天抓到了星黛露,是拥有两位顶流的人啦!上次看到这么爱的建筑还是悉尼歌剧院不过为了看歌
  • 中医把脉歌 一、浮脉 【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
  • #沃资讯#【青岛平度联通开展“助力文明交通,共创文明城市”志愿服务活动】5月22号,青岛平度联通四名志愿者身穿红色马甲,手持交通安全警示旗,来到红旗路与杭州路路
  • #十八# 十八岁好像总意味着长大 它好像一个不得不翻开的新篇章十七岁的我曾为了这一天打了一遍又一遍腹稿 我想十八岁是灿烂而又热烈的 有一本华丽的写真 有一件喜爱
  • @天猫 你好呀[送花花]来参与啦[太开心]写了首藏头文,希望你喜欢[心]#千玺唱出你的理想生活# [鲜花]#天猫618主题曲# 我甜瓜儿的理想生活没有固定答案爱
  • 从来没有觉得时间会过得这么慢 原来真的有度日如年 明天10点手术 我的宝贝 一定没有问题的 疫情期间 只能有我一个人陪床 孩子睡着后我一次次爆哭 每一次抽血每一
  • ”李清峰说,人体暴露部位如果接触了花粉,引发皮肤过敏时,首先会出现的症状就是瘙痒。”王峰说,虽然花粉过敏导致的呼吸道疾病难以根治,但可以在易过敏的季节里注意一些
  • “刑侦工作是我最大的梦想,当警察不干刑侦会遗憾一辈子”。确实如此,从事刑侦工作以来,他经受了一次次严峻的考验,打赢了一场场艰苦的硬仗,用无私奉献和硬核担当,全力
  • 图11-13:初中就激发了我成为一名写手的梦,每天上课都在“创作”之中,有多少小伙伴也是这样的呢?最初梦想当一名写手后来才发现背诗文都是个问题默默的承受着家庭朋
  • #马斯克称特斯拉将接受狗狗币付款##微博新知博主#在洞娘那里看到这条投稿,我说怎么这风格怎么似曾相识,一搜,果然跟他那件集齐各种颜色的外套一个牌子。说完,狗狗币
  •   “中国制造”出海势头强劲  11月26日,星期五,来自晋江的嘉利童车在美国多个卖场取得了亮眼销售成绩,五六个小时内,800多万美元的商品销售一空。”陈艺娟说
  • ”蔡旭哲在见面会上称,经过12年的准备,即将出征太空,既高兴又自豪,但更多的是责任和使命,太空出差半年,最期待的是两个实验舱与核心舱对接以后,太空家园建成的那一
  • 这套真丝套装、 自从去年十月穿了后就一直防尘袋套着放衣柜里 要不是再不穿太对不起我辛苦赚的珍贵人民币 我真是一点都不想碰它(矫情又难搞) 超超超容易皱 敲键盘想
  • 柴琼妍却爆料她还是音乐学院学生期间,就在与迪图瓦合作的时候,在后台被他强吻,当时很多男学生在场,只是大笑。最近,青年钢琴家李云迪被抓的事情,惹来不少人的讨论,觉
  • 都说儿子随妈,视频中的黄磊的小儿子,跟母亲孙莉长得真是有些神似!都说儿子随妈,视频中的黄磊的小儿子,跟母亲孙莉长得真是有些神似!
  • ”5月11日,记者联系到得物平台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作为第三方平台仅为顾客提供售卖服务,且一物一码,平台无调包动机。在搭配规则随性而为的当下,正装配运动鞋早已
  • 我认为这是非常实至名归的,因为人们不懂其中人性的元素,不明白其中发生的变化,不理解当年做出的牺牲,一个替补出场的球员被扔进首发阵容(总决赛G4)人们认为你可能无
  • #任嘉伦2022寄爱于书#rjl#书香云南# 《欢乐的学校》欢乐村庄有个欢乐的学校,里面有欢乐的动物们,一天乖乖熊和笨笨猪看见狐狸姐姐闷闷不乐,就上前询问为什么
  • 在一系列的政策下,全球光伏装机量大概率是增长的,这就需要新增光伏逆变器,而且在已有的装机里,逆变器里IGBT也容易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使用寿命到期,需要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