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粉丝无数,却在93岁拍了一部最“心碎”的片子[心]】他出生在另一个时代。在跨越近一个世纪的人生之旅中,他历经传奇,目睹过自然世界中最壮丽的奇景和最扣人心弦的戏剧性时刻。

2019年,93岁的他拍了一部纪录片,时隔一年,又写了一本书,它们有同一个名字——《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

这段旅程,记录了这个时代的悲剧——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螺旋式下滑。因为遥远,绝大多数人并不能真切地感知到自然世界的衰退,唯有他积累了厚厚的“证据”,因为这一切就发生在他的一生当中。

“若是我明明看到了危险却一声不响,我会非常内疚。”有生之年,他剩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向世人发出一份自救倡议书。

这位现年95岁高龄的老人就是大卫·爱登堡,这颗星球上的生物最年长的挚友。

因为看见 所以悲伤

爱登堡的一生,都行走在荒野中,他几乎踏遍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除了出于从小的爱好,他还把这一切归功于自己的好运气。

26岁那年,他给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广播节目投去简历,被拒绝了。不过,有人看到他那份落选的申请信,邀他到BBC电视台工作,他选择了尝试。

那是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他幸运地搭上了全球航空业起飞的顺风车,才可能去到那些隐世之地,从此享受来自大自然生命的馈赠,60年不曾间断。

很多人知晓爱登堡的名字,是因为他拍摄了许许多多享誉世界的自然纪录片。

《生命的进化》《活力星球》《生命之源》《植物的私生活》《蓝色星球》《冰冻星球》《地球脉动》……通过这些纪录片,很多人才真正认识了大自然。

在他非同寻常的职业生涯里,他始终保持着幽默,充满活力,从未有隐退之意。

可就在《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的镜头面前,那张熟悉的脸因为衰老而“下沉”,他的眼睛不时时地离开镜头,不发一言,他陷入了一种深深的悲伤之中。

这部纪录片和同名著作与他此前所有的作品都不同,这是他经过深刻地审视,把那些“最美纪录片”背后,来自自然的哀吟,以及他所亲眼目睹的拍摄对象发生的命运变迁,说给人们听。

“现在回看我早年拍摄的影片时,我认识到,虽然当时我自觉身处荒野之中,徜徉于一个原始的自然世界,但那其实是我的幻觉。即使在那时,很多大型动物就已经非常稀少。”爱登堡在书中写道。

上世纪70年代后期,爱登堡都在环游世界,拍摄一部梦想已久的纪录片《生命的进化》。摄制组前往39个国家,拍摄了650个物种,走过了约250万公里。而他们明显地意识到,有些动物变得越来越难找了。

1978年,他去拍摄山地大猩猩,在非洲中部森林深处,这种动物只剩下300只。当时,小猩猩的市场需求量高,非法捕猎者为了捕捉一只小猩猩,会不惜杀死数十只成年大猩猩。

爱登堡第一次见识到生态灭迹的情景是在东南亚。1950年代,婆罗洲有3/4的土地是雨林,能看到很多红毛猩猩。但到了20世纪末,婆罗州雨林面积已经少了一半,另一半变成了单种栽培的油棕园地,那是个已死的生态系统。

他从60年前第一次见到红毛猩猩起,婆罗州的砍伐作业已将他们的数量缩减了2/3。

1990年代后期,爱登堡制作纪录片《蓝色星球》,海洋生态是它的主题。可自1950年代,大型商业渔船开始进入国际水域,捕捞世界各地的海产,到了20世纪末,渔船已捞走了大海中90%的大型鱼类。海洋生物多样性热点开始消失,浅水区的海洋生态也渐渐消失。

1998年,摄制组无意间发现了一件鲜为人知的事——珊瑚礁白化现象。“期初我们觉得漂亮,后来才猛然惊觉,此景是个悲剧,因为眼前所见其实是一副副白骨。”珊瑚白化的原因是个谜,后来科学家发现,在多数发生珊瑚白化事件的地点中,都是海洋迅速变暖的地方。

2011年,爱登堡制作《冰冻星球》,那一年的全球平均气温比他出生那年高出了0.8摄氏度,这一变化速度超过了地球过去1万年中任何时候的气温变化速度。

过去30年,北极夏季的海冰减少了30%,地球上的冰盖越来越少。

也是在那时候,爱登堡在沿俄罗斯的北冰洋海岸目睹了令他心碎的一幕:

海象的主要食物是生长在北冰洋海底几个特定地点的蛤蜊。在潜水觅食的间隙中,海象会爬到海冰上休息。

可是,现在供它们休息的海冰都融化了,结果它们只得游往远处的海滩。合适的休息地点寥寥可数。

于是,占太平洋海象总数2/3的数万头海象只能挤在同一片海滩上。密密麻麻的海象挤得喘不过气来,有些海象只得顺着岩坡爬到悬崖顶上。

离开海水的海象视力很弱,但悬崖下方大海的气味是清楚无误的,所以它们就试图抄近路进入大海。一头3吨重的海象从悬崖上翻滚下来摔死的景象令人难以忘怀……

从爱登堡1950年代拍摄纪录片至今,世界上野生动物数量平均减少了一半,这个世界已经失去了当初的野性。

“这就是我的证词,这是我这一生经历过的地球退化的过程,但故事还没有结束,要是我们再不停下来,下一个时代出现的环境毁坏,将比我这一生所经历的更加严重。”

如何感知人类以外的生命

虽然爱登堡在全世界有无数的粉丝,很多人甚至是看着他的纪录片长大的,但也许鲜有人能真正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爱登堡的独特,是来自他孤独和心碎的一面。”资深纪录片爱好者、青年作家邓安庆告诉《中国科学报》,“因为他比我们地球上绝大多数人都活得更久,经历得更多。”

“爱登堡开始认知的世界还没有这么大规模的生态破坏,他最初选择从事自然纪录片工作,是出于对自然界的好奇,想要去探索。然后通过镜头告诉人们,这个星球是多么的多元,多么的壮美。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亲眼见证了曾经的伊甸园一点一点崩塌,他视为珍宝的东西一点一点破碎,那种心痛是我们无法感同身受的。”

在观看、阅读爱登堡的作品过程中,邓安庆意识到他的生命已经和自然融为了一体,“他对自然理解和思考的深刻性,远非我们这些后来者能够触达的,这是有很高门槛的。”

爱登堡在他自传的结语中写道:“我之所以用这样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且不愿停下制作节目的脚步,最根本的原因只是,我不知道这世上还有比凝望自然世界并尝试去理解它,更为深刻的快乐。”

“与此同时,他发自内心地觉得,如果人类再不努力,地球真的要走向危险了。而他自己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更想争分夺秒地去工作。”邓安庆说道。

难就难在,荒野对大众来说,太遥远了。爱登堡曾在《关于自然历史电影如何激励人们》中说过:“人们不愿意去拯救他们一无所知的东西。”

所以他一辈子的事业,就是用纪录片的方式进行科普教育。把科学家研究成果中的客观数字可视化,并最大程度地去激起人们情感的波澜。

可即便如此,也未必人人都能感受得到。邓安庆的体会是,要真正与人类以外的生命产生心灵上的连接,最终要靠人们走进自然界,拉近物理距离,产生直接的接触。

不必是遥远的荒野,城郊的一片田、一座山、一条河足矣,前提是要学着观察、了解那里的一草一木,那里的动物如何觅食,如何迁徙……当人们在现实世界产生了疑问,反过来再从更多的纪录片、书本中去寻找答案,这样不断循环往复,与自然的连接才会变得牢固,并且无论走到哪里,这个世界都是不枯燥的。

给全人类的自救倡议

2018年联合国气候变化研讨会、201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春季会议、2019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近年来,年过九旬的爱登堡带着他的纪录片出现在各种国际会议上,他发表演讲,参与电视访谈,为人类挽救自己的最后机会奔走呼告。

爱登堡说,他用一辈子探索生物世界,终于确定了一件事,“重点不是拯救地球,而是拯救我们自己。”

当他站在30年前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的废墟上时,他惊奇地看到森林取代了城市,野生动植物接管了那里的一切。

“这是一个有力的证明,无论人类有过多大的失误,大自然最终都能克服一切,生物世界会顽强地活下去,人类却不能。”

那么,人类究竟应当如何自救?希望并非渺茫。爱登堡在纪录片和书的最后提出了重新野化世界、保持万物可持续性的观点,并针对国家和个人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他引用了研究地球系统的顶级科学家约翰·罗克斯特伦和威尔·斯特芬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他们探索出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内部运作和固有弱点,发现了9条“星球界限”,包括了生物多样性损失、空气污染、臭氧层浩劫、气候变化、海洋酸化、化学污染、化肥使用、淡水取水量、土地流转。如果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不超过这些界限,生存就是可持续的。

如果人类欲壑难填,突破其中任何一条界限,就可能动摇生命支持系统,给大自然造成永久性的损害。

针对这些生态界限,爱登堡提出要转向清洁能源,科学地管理渔业、设立海洋保护区网,退耕还林,发展垂直农业,倡导更节制、更平衡的生活方式等等,而能真正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人类要超越自身对“增长”的执念。

不过,爱登堡勾勒的并非是一个“生态乌托邦”世界。因为他清楚地知晓,人类社会内部,依然是一个发展极不平衡的世界。

他特别提到,最近的一次研究估计,人类对生命世界的冲击几乎有一半是由最富有的16%的人造成的。最富有的人在地球上惯常的生活方式是完全不可持续的。

“我们必须不仅学会在地球有限资源的范围内生活,还要学会如何更均衡地分享这些资源。”

他解释,具体而言,在筹划通往可持续未来的路径时,必须要考虑人类福祉的最起码要求,包括体面住房、医疗服务、清洁饮水、安全食品、能源使用、良好教育、足够收入、政治声音和公平正义。

在他看来,这些社会条件和之前的9条生态界限一样重要,只有同时满足了,人类才能真正维持一个稳定安全的地球。只讲生态界限,是没有意义的。

这是一位悲天悯人的老人给予这个时代最深切的叮嘱,让人无法不动容。#读书# https://t.cn/A6M2udpA

还在“死磕”类地行星? 氢海行星或许也是外星生命“摇篮”

  在超级地球和超小海王星之间,还可能存在另外一种行星,即氢海行星。这种行星的氢气包层很薄,使得海洋表面压强不是特别大,能够支撑生命存在。对K2-18b的观测发现,也证明了符合上述构想的系外行星是存在的。

  邹远川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教授

  探索宇宙,寻找外星生命,人类又迈出了一小步。

  近日,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天文学家认为,氢海系外行星或是孕育外星生命的“摇篮”。研究团队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一类新的宜居行星,这种系外行星的质量是地球的几倍,拥有巨大的液态水海洋和富含氢气的大气层,被称为氢海行星。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就能够在一颗意想不到的星球上,发现地外生命。

  宜居星球不只是类地行星

  “目前比较可信的氢海行星只有K2-18b一个。”邹远川直言,氢海行星是一个拥有主要由氢气所构成的薄大气层,以及由液态水(海洋)作为行星表层的系外行星。

  这种行星质量范围比较广,大致在1个到10个地球质量之间,邹远川说,以目前的观测来看,氢海行星的质量,正好处在人类能观测到的地外行星主要质量范围内。但其大气只占总质量的百万分之一左右,“氢海行星大气层很薄,要发现并确定它们并不容易。”邹远川说。

  自20世纪90年代初,人类首次发现太阳系之外的行星以来,我们已经发现了数千颗系外行星。在已知的数千颗系外行星中,绝大多数行星质量在地球和海王星之间,它们通常被称为超级地球或超小海王星,大多为大气富含氢的岩质行星和冰质巨行星,或介于两者之间的行星。氢海行星此前就被归属于超小海王星。

  目前,地球是人类唯一知晓存在生命的天体。在系外行星搜索中,我们始终把寻找生命迹象视为重头戏。为此,天文学家主要关注与地球体积、质量、温度和大气成分相似的行星,即类地行星。

  而在剑桥大学的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认为或许不只有类地行星才宜居,此前曾被认定为非宜居行星的氢海行星,也有可能孕育生命。研究小组成员表示,氢海行星在整个银河系中似乎极其常见,它们可能拥有“极端生物”,如同能在地球上最恶劣环境中繁衍生息的生物一般。

  研究人员认为,氢海行星通常比地球更炎热,其大气温度或高达200摄氏度,具体情况取决于它们的宿主恒星及其与宿主恒星的距离。

  尽管氢海行星与地球有着不同的特性,但仍具有容纳大型海洋的特征,在富含氢的大气层下,或存在着行星尺度的巨大海洋。

  邹远川介绍,与类地行星相比,氢海行星可能存在于恒星周围更广的空间范围。这就意味着,即使位于宜居带范围之外,仍有机会找到能够孕育生命的行星。这个发现或可改写我们对于“宜居带”的一般性认识。

  氢海行星上的海洋或能孕育生命

  邹远川介绍,氢海行星的质量在地球和海王星之间。同样在此质量区间,大多数超小海王星则没有支撑生命存在的条件。大多数超小海王星的质量超过地球的1.6倍。虽然这一质量要比海王星小,但还是太大了,无法像地球一样拥有岩质的内部结构。“生命不能在气体中诞生,只能在岩石核上,如果气体太厚,岩石所处的气压太高,生命就无法存在。”他说。

  早期对这类行星的研究认为,它们富含氢的大气之下,压力和温度过高,无法支持生命存在。而剑桥大学研究团队最近对K2-18b的研究发现,在某些条件下,这类行星仍有机会支持生命繁衍。

  这一发现让该团队开始对相关行星和恒星性质开展了更加全面、详细的调查,寻找已知或未知的系外行星中哪些可能满足这些条件,以及是否有机会观测到它们的生物信号。

  邹远川说,这类行星还包含潮汐锁定的暗氢海行星,它们可能只有在永久背阴面具有宜居条件;还包括只能接收到来自恒星少量辐射的冷氢海行星。

  也有研究认为,氢海行星有条件支持地外生命存在的观点,更重要的是这类行星的数量和可观测性均高于类地行星,这将大大加速人类对太阳系之外的生命搜索工作。

  “最新的研究成果并没有推翻之前的行星研究结论。”邹远川坦言,新研究只是说在超级地球和超小海王星之间,还可能存在另外一种行星,即氢海行星。这种行星的氢气包层很薄,使得海洋表面压强不是特别大,能够支撑生命存在。对K2-18b的观测发现,也证明了符合上述构想的系外行星是存在的。

  生命形态极可能是微生物

  可以肯定的是,氢海行星为人类在寻找地外生命的道路上开辟了一条全新途径。

  剑桥大学研究人员认为,氢海行星大气中可能存在一些微量的生物标记物。不久的将来,人类或许可以通过光谱观测发现这些标记物。

  目前,该研究团队确定了一个相当大的潜在氢海行星样本库,这些样本可以成为下一代望远镜详细研究的候选对象。

  同时,仅仅依靠质量大小不足以确认一颗行星的具体情况,还需从温度和大气性质等其他方面进行更详细地研究。

  邹远川说,氢海行星比类地行星尺寸更大、温度更高,其大气富含氢,使得它们的大气特征更容易被探测到。

  他介绍,类似氢海行星这样的行星,在已知的系外行星中占了大多数。从光谱上探测氢海行星大气中的生物标记,需要更加强大的望远镜,即将发射的詹姆斯·韦伯望远镜正是一个适合用于此项研究的望远镜。

  从过程上看,对氢海行星的探测与探测类地行星是相同的,即先利用专用的行星探测望远镜找到地外行星,再在其中搜寻可能的候选体,然后利用超大望远镜进行详细观测。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氢海行星是一种可能孕育生命的行星,但一方面,可以成为氢海行星的限制条件仍比较多,目前比较可信的候选体也只有一个;另一方面,即便该类行星能够孕育生命,也极有可能是微生物,因为氢海行星的大气中没有氧气, 无法支撑需进行有氧呼吸的大型动植物存活。

  邹远川介绍,对于寻找地外生命,目前的主流还是搜寻类地行星。如2009年至2013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使用的开普勒空间望远镜;2018年发射、设计寿命到2020年但目前依然在服役的TESS小型空间望远镜;欧洲航天局在2015年发射、设计使用到2025年的PLATO空间望远镜,都是主要的地外行星发现者,但目前还没有探测到一颗真正意义上的另一个地球。

  邹远川说,目前我国上海天文台研究员葛健提出了地球2.0计划,经过长时间的观测,有望找到质量、体积、轨道周期等各项参数都和地球一致的“姐妹星”,再利用大型望远镜对该行星进行有针对性的长时间观测(包括成像和光谱观测),在邹远川看来,这将是最有可能找到地外生命的方式。

  来源:科技日报

前几年养的昙花除了拆迁之前在家里的小院里开过一回,以后搬到楼房就没开过了,也许是现在住的地方阳光不足的原故,毕竟昙花是喜阳植物,朋友在我家分枝剪插的年年开花,因他家光照充足,前不久他家又盛开了许多朵,让我羡慕不已,晚上都不顾路远去她家看盛开的昙花,让人心颤,不仅想起……
记得那个夏天都过了,邻居来我家,在小院里闲刮,他没事东瞅瞅西望望我家养的花,突然惊叫到这是什么花打苞了,我跑去一看,没想到是昙花,打了几个深红色和桔黄色的花骨朵,因是不同品种,花骨朵颜色也各异,这以后就天天盼星星盼月亮,盼着它开花,随着时间推移,那花骨朵也一天天长大了,因为只在电视上看过昙花开放时那种极致的美,那是一种让人惊心动魄为之倾倒的美,现实中却没有看过昙花开时究竟是啥样子,盼望着盼望着……
昙花是在夜深人静时才开放的,而且花开的时间很短,多的只有四、五个小时,少的二、三个小时,且盛花期只有五分钟的时间...短暂的很,且悄无声息的,如不注意,很少有人欣赏到它那如幻如梦的美妙身姿,由于我不知道它何时绽放,因而就错过了第一朵花开,才在有天清晨发现花不知头天晚上何时开过了,只剩下瘪瘪的空壳,一朵凋垂的花,冷冷地挂在枝头,好遗憾,心里空落落的,失望极了,没能欣赏到它真实的花容。
这以后为了能够目睹它尊容,欣赏它那宝贵的瞬间,每天回家都跑花前望望花骨朵,看看能不能晚上开,有时晚上看电视时都惦记着,一会跑去看看,可又失望而归,来回折腾,结果一晚上看电视睡觉都不安生,总惦记着那花儿…
终于在一个近满月的夜晚,白天看那花骨朵有茶杯那样大了,估计晚上可能要开了,吃过晚饭,搬个櫈子,坐在青飘飘的月光下,静静地等待着……终于第二朵花开了,首先它那紫红色的像灯笼的花苞慢慢翘起,紫色的外衣慢慢打开,一瓣一瓣,慢悠悠的,那里面嫩黄的花瓣就挣开外面红的牢笼,脱茧而出,很轻,很柔,仿佛破茧化蝶的蝴蝶一样,展翅欲飞,瞬间,一朵清新脱俗的鹅黄色的跃然眼前,渐渐地鹅黄的花瓣又变成了乳白色,一会又幻变成了洁白如雪的白花瓣,那如雪的花瓣圆润如玉,无瑕,里面的丝丝黄色花蕊看上去很纤细,弱弱的。整个花儿在月光的照耀下,轻柔,娇媚,纯净,清丽,高贵,卓而不凡,如皓玉般圣洁,清纯光滑,如同晶莹的羊脂玉,既玲珑剔透又素雅清淡,显示出别样的风情,既可爱诱人,又雍容华贵,既妩媚俏丽,又冰清玉洁,因花有碗那么大,因而显得头重脚轻,像贵妃醉酒似的,一颤一颤的,微风过处,幽香飘溢,令人陶醉,花儿也随风飘逸,轻轻的摇摆着,飘飘然,如仙女下凡,月下美人现,隽隽倩影寒,月光下它透着一股彻骨的冷艳,飘然出尘,蕊寒香冷,真是轻纱掀起看娇容,阵阵幽香自院中,夜静群芳皆睡去,昙花一现醉诗翁,又如昙花庭院夜深开,疑是仙姬结伴来。玉洁冰清尘不染,风流诗客独徘徊。可是,美丽总是那么的短暂,只有短短的几小时,盛开的花瓣耷拉下来,静静的,安详的闭上它那美丽的娇容。时间好短好短,昙花一现,免不了小小的遗憾,如果能开得长一点该多好,夜晚开花的花儿不多,无人欣赏的美丽是孤独的,昙花夜晚绽放,诠释了生命中最美的寂寞,昙花一现,芳华只在一霎那间绽放,我的心都化了……
有人常用昙花一现来形容稀有的事物出现不久就消逝,殊不知人也如昙花。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短暂的,一生只有一次,不会再来,对于永恒的大千世界,不过是短短的一瞬。虽然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也不能浪费一点一滴,应该在有限的生命里,让生命里的美好不留遗憾,面对困难应一次次的无畏,应有独上高楼的一次次超然洒脱,即使无人欣赏,昙花一现,也要绽放出自己最漂亮的色彩。
我叹息它,我也羡慕它,因为它是辉煌地来,辉煌地去,如同焰花一样,一瞬间的美丽,一瞬间的光彩,生命也是如此,那些心灵深处的美好,许多灿烂的时光,犹如昙花一现。浮华褪尽,灼灼其华很快归于平淡。美丽是道风景,懂得欣赏它就是美景,美丽是种心境,心明净了,所有的阴雨霏霏都会云开雾散……
花开的一瞬间,短暂的美,大千世界中,真正能让人动心、深入骨髓里的美丽,莫过如昙花一现般的瞬间,极短,却定格在人们心中……
有人说昙花开花的时候预兆家里有好事要发生了,它开花寓意着吉祥、好运,好兆头,也有人讲昙花一现,预示着好景不长,究竟好坏如何,没人知道,霓虹跨日,昙花一现,人世间的美景大都如此,都是希望美好来临,愿望总是美好的,尽管昙花开放短暂,有匆匆过隙的感觉,但昙花开花时的那种绚丽瞬间,美好与珍贵,刹那与永恒,却给人意外惊喜,做人即使不能绚烂绽放,即使外表看来平平淡淡,但只要默默等待,蓄势待发,也能尽情怒放,予人芬芳,即使暂时不行,但只要目标坚定,不畏艰难,努力拼搏,积蓄力量,总有一天也能等待到那惊心动魄的绽放……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关于新疆更多旅游景点线路攻略登录俱乐部网站:www.xingjiangzhe.com 今天喀什送飞机✈️,下午打道回府。
  • ——孔子《论语·子罕》 我想看一场盛大的流行陨落的过程 我要一直不停许愿 云渺渺,水茫茫。摄影: 发掘每一个平凡人的美好 贴近生活的细腻光影 SEEB
  • #线下分离##婚外情##婚外恋##小三上位##小三转正##第三者##情感##情感语录##爱上已婚男##爱情##线下拆散#线下分离#不必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
  • 上游基础资源品价格畸高对行业整体发展不利,因此从更大的格局来看,这种涨价是不可持续的,逢高减持或是更好选择。总体而言,当前市场对黄金资产并不太感冒,单就银泰黄金
  • 佟丽娅也在台上说出自己接受代言是因为FINELYCUP梵妳卡波的内衣穿着太舒服,无钢圈的设计能很好的保护胸部,满足你的不同需求,贴心贴身像是女性的好闺蜜一样。想
  • 著名双鱼幻想家修航高 既然大家都这么喜欢我的嘟嘟噜噜那我就又来了…这次是聊结婚 很久很久很久之前我和我的青梅竹马(目前是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讨论过这个东西
  • 太上老君白话批注《道德经》连载 抱一章 第二二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弊(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
  • 多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心 终于求婚了哈哈哈哈哈哈 其实幻想过很多次觉得自己肯定会感动得稀里哗啦,事实上我的快乐大过感动真的特别开心,是他从一开口就哭得什么也说不出
  • 倒不是他对前妻还有多深感情,毕竟她是自己孩子的妈,毕竟,曾经一起度过青春岁月。”为了钱,为了自己的生活,她也要小心照应好他的饮食与冷暖,希望他多活两年。
  • 我们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成就自己的过程。他会让我自己仔细看卷宗,思考如果没有他,我独立执业会怎么做,搜集什么资料,让我去翻看过往相似案例,以
  • 你会成为很好的大人。!
  • 【创文攻坚】临渭大队党委组织召开专题创文动员大会 为进一步做好创文迎检工作,8月3日,临渭交警大队党委组织召开专题创文动员大会,向全体民警发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
  • 相信孩子们通过活动后脑海里已浮现出了一把“安全伞”并能陪伴自己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的暑假!#夏之校园#【绿色生活 低碳先行】为了提高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倡导
  • 这几处打卡地都分布在奥莱的各个方向眼尖的小伙伴快去集齐打卡照呀|除了来奥莱 吃吃喝喝逛街购物还可以坐一下国外进口的纯手工打造旋转木马楼上楼下两层各种造型精美的座
  • #小拜的科普时刻# 你知道挠老鼠也是一个工作么?我们执着于自己的程度,让我们几乎从来不去想他人的福祗──事实上,我们对他人的兴趣不比老虎对吃草的兴趣大。
  • #天水的传统风味小吃#【天水呱呱!尤其是带回秋分限定和小壁虎小蚂蚁喝苋菜汤的明信片让我印象深刻!
  • #爱生活# 生活虽然有不尽如意的时候,但也有温暖人心的美好,活的怎么样全靠自己的眼睛看到的什么…如果看到的全是世间纷纷扰扰的琐碎,日久天长了就是我现在疲劳+自卑
  • 尤其是在小姐姐的花店,小橘双商都极高,他所呈现出来的那种感觉就是很舒服和安心稳重的感觉,有他在你可以很放心,感觉他心里年龄完全超过23岁该有的,且很惊讶于他对美
  • 不太宽敞的巷子两侧都是摆摊的,鱼虾、鸡鸭、生活用品以及菜和水果,空气虽然不新鲜,但很热闹,上一次这样还是小时候在常乐年前的最后一个集市。晚上大家骑蹦蹦到东门的海
  • 今次小編特意訪問了曾在無數國際大型花展及競賽獲獎的本地花藝設計師梁靈剛博士(Solomon)教大家如何揀選最合適的求婚花,更會分享保存求婚花束的貼士!今次小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