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第五十七句
(第六十八段)
57、【悉陀喻艺xī tuó yù yì】观世音菩萨法显极乐世界诸天菩萨相:极乐世界是指阿弥陀佛之净土,又称极乐净土、极乐国土、西方净土、西方、西天、安养净土、安养世界、安乐国。其距离从人类居住的娑婆世界向西而去,途中经过十万亿个诸佛国土,然后有一佛国,即是极乐净土。
据《大乘佛经》记载:阿弥陀佛在过去久远劫时曾立大愿,建立西方净土,广度无边众生,成就无量庄严功德,为大乘佛教所广为崇敬和弘扬。在大乘佛教初期发展时,阿弥陀佛与东方妙喜国土的阿閦佛有同等地位。
那么,阿弥陀佛是怎样建立的极乐世界呢?据《无量寿经》卷上记载:过去久远劫世自在王佛住世时,有一国王发无上道心,这个国王就是阿弥陀佛的前身,他舍王位出家,得法号名为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佛处修行,熟知诸佛之净土后,历经五劫之思虑而发殊胜之四十八愿。此后,不断积聚功德,于距今十劫之前,愿行圆满,成佛后名阿弥陀佛,在离此十万亿佛土之西方,报得极乐净土。
迄今为止,阿弥陀佛仍在极乐世界说法,为西方净土门之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净土,故又称接引佛。阿弥陀三尊像通常以观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为其胁侍,而与此二尊并称为西方三圣。
关于阿弥陀佛,阿字之读音若依据中国辞典则为e音,若纯系依据梵文原音则为a音。据般舟三昧经卷上所说:阿弥陀佛有三十二相,光明彻照,端正无比。一切众生,往生于该佛土者,身受诸多各种各样的快乐,例如:身有如佛之三十二相,同时具有五眼六神通,五官之对境非常微妙,心中舒畅清凉,在心中闻法,供养佛菩萨,即得开悟。
然而在该净土中,有所谓边地、疑城、胎宫等处,是对根性不同决定九品差别的救度者之往生地。“边地”是八难中暂时听闻不到佛法的地方,称为边地。“疑城”是指往生者夹杂疑心求生到极乐净土,住在由识心所变现的城中,不能见佛法僧三宝,不能听闻佛法。生到边地疑城者 是疑根所致。在疑城最迟五百年便可出来,这是属于修中辈与下辈之净业因行而夹杂疑心所致。所以,凡是发愿求生弥陀佛国者,千万不要有一丝怀疑,免得在疑城中多住五百年才能花开见佛。
观世音菩萨在这里法显极乐世界诸天菩萨相,可能有人会说:极乐世界是菩萨纯法性土,怎么会有诸天呢?其实这个问题在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里就有回答,其中就谈到极乐世界有诸天,比如第二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我国土中诸天、人民,寿命终结之后,仍然堕落经历三恶道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比如第三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我国土中诸天、人民,不全部具足金色身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比如第四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我国土中诸天、人民,形貌颜色有所不同,而有美丑差别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比如第五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我国土中诸天、人民,不能了知宿世因缘,其最下者乃至不能得知百千亿那由他时劫以来一切事相因缘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比如第六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我国土中诸天、人民,不能获得天眼神通,其最下者乃至不能看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世界之状况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比如第七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我国土中诸天、人民,不得天耳通,其最下者乃至不能听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妙法音声,不能全部信解受持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比如第八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我国土中诸天、人民不能得知他人心意思想,其最下者乃至不能得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世界众生心念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从这些大愿里可以看出,极乐世界有诸天,诸天在我们这大千世界里共有二十八重,住满了天王、天神和天人们,不过这些天除了天王及部分天神外,所有的天人都没有逃出轮回,都有堕落三恶道的可能;而极乐世界的诸天则不然,从第二愿中就可以得知,“设使我当得成佛时,我国土中诸天、人民,寿命终结之后,仍然堕落经历三恶道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所以,极乐世界的诸天、人民与生于极乐净土的人一样,不会再有退堕三恶道之苦。
十方世界有无量多的众生,这些众生只要能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并发愿求生西方净土,命终后即可蒙佛接引,如愿往生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的人,都是菩萨了,不过还得认真修行,虽然是菩萨了,但不一定都证果了,大多数都得从初果至四果、至辟支佛果、至菩萨果,一级一级地往上修证,直至证得佛果方为圆满。
观世音菩萨法显诸天菩萨相现的就是极乐世界中的诸天、人民,已证果的菩萨及未证果的菩萨。这是什么意思呢?是菩萨告诉一切众生,要想一生成就,不愿再受生死轮回之苦的人,就应依信愿行,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就能如愿以偿,得大自在解脱。
这篇咒语中的“悉陀”译为“成就的利益”、“喻艺”译为“无为虚空”。此句的意思是:佛法广大无边,不仅能广度众生,即使天神地祗亦受恩泽。观世音菩萨在珞迦山道场说本咒时,曾密用神通,使光明照耀十方净土,遍及三千大千世界,一时诸佛众菩萨皆受震动,使未得果者而得果证。众生若能潜修此无上妙道,专心致志于方寸之间,使自性清净,天理流行,一切顺其自然,则必能离却人世诸般烦恼,自可灭除魔障,步入极乐世界庄严佛土。

《大悲咒》第五十三句
(第六十四段)
53、【悉陀夜xī tuó yè】观世音菩萨现舍利弗尊者相:舍利弗意译鹙鹭子、梵汉并译则称舍利子。其母为摩伽陀国王舍城婆罗门论师之女,出生时以眼似舍利鸟,而命名为舍利,所以舍利弗之名意为舍利之子。
舍利弗是佛陀十大弟子中,享有“智慧第一”的美誉。他父亲是当时很有名的论师,母亲的弟弟拘稀罗,也很善于议论,但每当他和怀孕的姐姐议论时,总是辞穷力拙,不支而退。拘稀罗因此惭愧得离家出走,他知道姐姐所怀的胎儿,一定是一位有大智能的人,自己若再不求进步,将来不如外甥,岂不给人笑话!因此他就到处参访明师,研究学问,连指甲都没有时间剪,当时的人都叫他长爪梵志,后来因舍利弗皈依佛陀,他也皈依佛门做了比丘。
舍利弗八岁的时候,就能通解一切书籍,当时的摩揭陀国,有长者兄弟二人,兄名吉利,弟名阿伽罗,设宴招待国王太子,大臣论师,作乐歌舞,谈古论今。宴会中规定什么身分的人坐什么位置,但八岁的舍利弗,却坐上论师的宝座,旁若无人,一点都不畏惧。很多的大臣论师起初都觉得他年少无知,不屑与语。他们都派年少的弟子和他酬答,但舍利弗言词清晰,义理周详,语惊四座,诸大论师此时才都佩服赞叹,国王也很欢喜,当即将一个村庄赏赐给了舍利弗。
舍利弗最初师从六师外道删阇那毗罗胝子,在其门下出家,与目犍连是同学,因老师的教法不能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于是与目犍连脱离其师,独立创教,收受弟子。后因偶然间遇到佛陀弟子阿舍婆誓,阿舍婆誓是最初在鹿野苑皈依佛陀的五比丘之一,他经过多年的苦行,直到听闻佛陀四圣谛法,才证得圣果。
阿舍婆誓有庄严的身相,威仪的行止,舍利弗一见,就很喜欢,主动与其交谈,得知阿舍婆誓的老师是释迦牟尼佛,住在舍卫城外不远的竹林精舍,常对弟子们讲“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又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等道理,使弟子们受益无穷。
舍利弗从阿舍婆誓的口中,听到佛陀别具一格的真理教法,闻所未闻,犹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眼前顿时一片光明,心中对宇宙人生积聚的疑云,也一扫而空,他和阿舍婆誓边走边谈,像百年的知交,最后约定,一定要去拜访佛陀。
舍利弗回到自己的住处,非常欢喜地将这个事情告诉了目犍连,对目犍连说:我真欢喜,这是我今生最高兴的事,我告诉你,我找到了能够带领我们求证真理的老师。目犍连听后也很高兴,于是二人相约,各率领二百五十名弟子,一同到竹林精舍皈投在佛陀座下。
舍利弗是最受佛陀信任的首座弟子,佛陀成道后第一次回到祖国迦毘罗卫城的时候,罗睺罗要出家,佛陀就叫他拜舍利弗为亲教师,受沙弥戒。舍利弗并受佛陀的嘱托,经常关照僧团中年少的比丘和沙弥。舍利弗更负起僧团和合的重责大任,有一次,僧团弟子中有少数信仰不坚定的人,因为受提婆达多的威胁利诱而动摇心志,变节离开僧团。舍利弗挺身而出,教诫这些变节的人,令他们心生忏悔,重新回到僧团中。因此,舍利弗在僧团中很有威望,备受尊敬。
佛陀在祗园精舍的时候,因怜悯众生漂泊生死大海之苦,轮回在六道中没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归宿,虽然有救度的法门,又怕小根小机的人不能信受,最后决定以大智舍利弗一定会相信极乐国土的庄严和清净,一定能接受阿弥陀佛的信仰,于是以舍利弗为当机众,促成了佛陀下决心宣讲极乐佛国《佛说阿弥陀经》的讲经因缘。
佛陀在毘舍离城附近竹芳村的森林中说法后,告诉大家一个惊人的消息,就是佛陀三个月后要进入涅槃。当舍利弗听说佛陀即将入灭,特地来到毘舍离,向佛陀请求先佛进入涅槃,并得到允许,向大众做最后的赠言,随后回到自己的故乡迦罗臂拏迦村庄,告别老母,安住禅定,右胁而卧,进入涅槃。
舍利弗的真身舍利,完整的牙齿舍利,由鉴真法师带去日本最著名的镰仓寺供养,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舍利佛尊者舍利不知去向,现在仅存当年的一张素描图。
舍利弗是修观心法门证得阿罗汉果的,在《楞严经》中,舍利弗对世尊说:我得大无畏智,成就了阿罗汉果,继承如来法脉,为佛长子,可代佛宣言,犹如从佛的口里所生、又犹如从佛法中所化生,安住于空性境界,心得自在。
佛问圆通,我的体会是:“心见发光,光极知见。”这两句的大概意思是:用智慧心观看自性本心,观久了就会有大光明,在这极亮的大光明中显现出的知见本体就是如来藏,像这样去体悟即是圆通第一的法门。从这里可以看出,舍利弗尊者是悟破因缘、修心地法而开悟证果的。
观世音菩萨在这里现舍利弗尊者相是什么意思呢?是菩萨告诉众生,凡是有大学问的人,都要有智慧,要像舍利弗尊者那样,虽然博得了世间名利,又聪明过人,有大学问,但为了追求真理,敢于放下自尊,谦虚谨慎,以真诚之心皈依佛门,一心向道,常随佛学,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如果学佛之人能这样做,就能取得与舍利弗尊者一样的大成就。
这篇咒语中的“悉陀夜”译为“法无边、摆脱名利得大成就。”此句的意思是:菩萨要众生摆脱名利、力行修道。世人执迷不悟,以假为真,只知争名夺利,贪图眼前享受,不知珍惜本性,任其污染,实为不幸。
名利是造成一切苦果的根源,菩萨为救众生免于沦入苦海,广施佛法度化众生了悟名利之害,劝其速回头修积功德,否则,无常一到,万事皆休,名利越大,痛苦越多,何不先求清净,去除贪欲,须知贪欲一去,则本性即明,本性明,则道心生,一切众苦,自然消失,终而还归净土,得享极乐。

达摩祖师破相论(上)
○ 达摩大师破相论
达摩祖师著
渝州华岩寺沙门释宗镜校刻

问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者,当修何法最为省要?
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

问曰:何一法能摄诸法?
答曰: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栽树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树者,去根而必死。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问曰:云何观心称之为了?

答曰: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了四大五阴本空无我;了见自心起用,有二种差别。云何为二?一者净心,二者染心。此二种心法,亦自然本来俱有;虽假缘合,互相因待。净心恒乐善因,染体常思恶业。若不受所染,则称之为圣。遂能远离诸苦,证涅槃乐。若堕染心,造业受其缠覆,则名之为凡,沉沦三界,受种种苦。何以故?由彼染心,障真如体故。
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所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又涅槃经云: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无明覆故,不得解脱。佛性者,即觉性也。但自觉觉他,觉知明了,则名解脱。故知一切诸善,以觉为根;因其觉根,遂能显现诸功德树。涅槃之果德,因此而成。如是观心,可名为了。

问:上说真如佛性,一切功德,因觉为根,未审无明之心,以何为根?

答:无明之心,虽有八万四千烦恼情欲,及恒河沙众恶,皆因三毒以为根本。其三毒者,贪嗔痴是也。此三毒心,自能具足一切诸恶。犹如大树,根虽是一,所生枝叶其数无边。彼三毒根,一一根中,生诸恶业百千万亿,倍过于前,不可为喻。如是三毒心,于本体中,应现六根,亦名六贼,即六识也。由此六识,出入诸根,贪著万境,能成恶业,障真如体,故名六贼。一切众生,由此三毒六贼,惑乱身心,沉没生死,轮回六趣,受诸苦恼;犹如江河,因小泉源,洎流不绝,乃能弥漫,波涛万里。若复有人断其本源,即众流皆息。求解脱者,能转三毒为三聚净戒,转六贼为六波罗蜜,自然永离一切诸苦。

问:六趣三界广大无边,若唯观心,何由免无穷之苦?
答:三界业报,唯心所生;本若无心,于三界中,即出三界。其三界者,即三毒也;贪为欲界,嗔为色界,痴为无色界,故名三界。由此三毒,造业轻重,受报不同,分归六处,故名六趣。

问:云何轻重分之为六?
答曰:众生不了正因,迷心修善,未免三界,生三轻趣。云何三轻趣?所谓迷修十善,妄求快乐,未免贪界,生于天趣。迷持五戒,妄起爱憎,未免嗔界,生于人趣。迷执有为,信邪求福,未免痴界,生阿修罗趣。如是三类,名三轻趣。云何三重?所谓纵三毒心,唯造恶业,堕三重趣。若贪业重者,堕恶鬼趣;嗔业重者,堕地狱趣;痴业重者,堕畜生趣。如是三重,通前三轻,遂成六趣。故知一切苦业由自心生,但能摄心,离诸邪恶,三界六趣轮回之苦,自然消灭离苦,即得解脱。

问曰:如佛所说,我于三大阿僧祇劫,无量勤苦,方成佛道。云何今说,唯只观心,制三毒,即名解脱?

答:佛所说言,无虚妄也。阿僧祇劫者,即三毒心也;胡言阿僧祇,汉名不可数。此三毒心,于中有恒沙恶念,于一一念中,皆为一劫;如是恒沙不可数也,故言三大阿僧祇。真如之性,既被三毒之所覆盖,若不超彼三大恒沙毒恶之心,云何名为解脱?今若能转贪嗔痴等三毒心,为三解脱,是则名为得度三大阿僧祇劫。末世众生愚痴钝根,不解如来三大阿僧祇秘密之说,遂言成佛尘劫未期,岂不疑误行人退菩提道。
问:菩萨摩诃萨由持三聚净戒,行六波罗蜜,方成佛道;今令学者唯只观心,不修戒行,云何成佛?答:三聚净戒者,即制三毒心也。制三毒成无量善聚。聚者会也,无量善法普会于心,故名三聚净戒。六波罗蜜者,即净六根也。胡名波罗蜜,汉名达彼岸,以六根清净,不染六尘,即是度烦恼河,至菩提岸。故名六波罗蜜。
问:如经所说;三聚净戒者,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今者唯言制三毒心,岂不文义有乖也?答:佛所说是真实语。菩萨摩诃萨,于过去因中修行时,为对三毒,发三誓愿,持一切净戒。对于贪毒,誓断一切恶常修一切善;对于嗔毒,誓度一切众生;故常修慧;对于痴毒,由持如是戒定慧等三种净法,故能超彼三毒成佛道也。诸恶消灭,名为断。以能持三聚净戒,则诸善具足,名之为修。以能断恶修善,则万行成就,自它俱利,普济群生,故名解脱。则知所修戒行不离于心,若自心清净,则一切佛土皆悉清净。故经云:心垢则众生垢,心净则众生净;欲得佛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也。三聚净戒自然成就。

问曰:如经所说,六波罗蜜者,亦名六度;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今言六根清净,名波罗蜜者,若为通会。又六度者,其义如何?

答:欲修六度,当净六根,先降六贼。能舍眼贼,离诸色境,名为布施;能禁耳贼,于彼声尘,不令纵逸,名为持戒;能伏鼻贼,等诸香臭,自在调柔,名为忍辱;能制口贼,不贪诸味,赞咏讲说,名为精进;能降身贼,于诸触欲,湛然不动,名为禅定;能调意贼,不顺无明,常修觉慧,名为智慧。六度者运也,六波罗蜜喻若船筏,能运众生,达于彼岸,故名六度。
问:经云:释迦如来,为菩萨时,曾饮三斗六升乳糜,方成佛道。先因饮乳,后证佛果,岂唯观心得解脱也?
答:成佛如此,言无虚妄也;必因食乳,然使成佛。言食乳者,有二种,佛所食者,非是世间不净之乳,乃是清净法乳;三斗者,三聚净戒,六升者,六波罗蜜;成佛道时,由食如是清净法乳,方证佛果。若言如来食于世间和合不净牛膻腥乳,岂不谤误之甚。真如者,自是金刚不坏,无漏法身,永离世间一切诸苦;岂须如是不净之乳,以充饥渴。经其说,其牛不在高原,不在下湿,不食谷麦糠麸,不与挬牛同群;其牛身作紫磨金色,言牛者,毗卢舍那佛也。以大慈悲,怜愍一切,故于清净法体中,出如是三聚净戒六波罗蜜微妙法乳,养育一切求解脱者。如是真净之牛,清净之乳,非但如来饮之成道,一切众生若能饮者,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问:经中所说,佛令众生修造伽蓝,铸写形像,烧香散花燃灯,昼夜六时绕塔行道,持斋礼拜,种种功德皆成佛道;若唯观心,总摄诸行,说如是事,应虚空也。
答:佛所说经,有无量方便,以一切众生钝根狭劣,不悟甚深之义,所以假有为,喻无为;若复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言伽蓝者:西国梵语,此土翻为清净地也;若永除三毒,常净六根,身心湛然,内外清净,是名修伽蓝。

铸写形像者:即是一切众生求佛道也;所为修诸觉行,彷像如来真容妙相,岂遣铸写金铜之所作也?是故求解脱者,以身为炉,以法为火,以智慧为巧匠,三聚净戒、六波罗蜜以为模样;镕炼身中真如佛性,遍入一切戒律模中,如教奉行,一无漏缺,自然成就真容之像。所谓究竟常住微妙色身,非是有为败坏之法。
若人求道,不解如是铸写真容,凭何辄言功德?烧香者:亦非世间有相之香,乃是无为正法之香也;薰诸臭秽无明恶业,悉令消灭。其正法香者,有其五种:一者戒香,所谓能断诸恶,能修诸善。二者定香,所谓深信大乘,心无退转。三者慧香,所谓常于身心,内自观察。
四者解脱香,所谓能断一切无明结缚。五者解脱知见香,所谓观照常明,通达无碍。如是五种香,名为最上之香,世间无比。佛在世日,令诸弟子以智慧火,烧如是无价珍香,供养十方诸佛。今时众生不解如来真实之义,唯将外火烧世间沉檀薰陆质碍之香,希望福报,云何得?散花者,义亦如是;所谓常说正法,诸功德花,饶益有情,散沾一切;于真如性,普施庄严。此功德花,佛所赞叹,究竟常住,无雕落期。若复有人散如是花,获福无量。若言如来令众生,剪截缯彩,伤损草木,以为散花,无有是处。所以者何?

持净戒者,于诸天地森罗万像,不令触犯;误犯者,犹获大罪,况复今者故毁净戒,伤万物求于福报,欲益返损,岂有是乎?又长明灯者:即正觉心也,以觉明了,喻之为灯;是故一切求解脱者,以身为灯台,心为灯炷,增诸戒行,以为添油;智慧明达,喻如灯火。当燃如是真正觉灯,照破一切无明痴暗,能以此法,转相开示,即是一灯燃百千灯,以灯续然,然灯无尽,故号长明。过去有佛,名曰然灯,义亦如是。

愚痴众生,不会如来方便之说,专行虚妄,执著有为,遂燃世间苏油之灯,以照空室,乃称依教,岂不谬乎!所以者何?佛放眉间一毫相光,上能照万八千世界,岂假如是苏油之灯,以为利益。审察斯理,应不然乎!又六时行道者:所谓六根之中,于一切时,常行佛道,修诸觉行,调伏六根,长时不舍,名为六时。绕塔行道者:塔是身心也,当令觉慧巡绕身心,念念不停,名为绕塔。过去诸圣,皆行此道,得至涅槃。今时世人,不会此理,曾不内行,唯执外求;将质碍身,绕世间塔,日夜走骤,徒自疲劳,而于真性,一无利益。
又持斋者:当须会意,不达斯理,徒尔虚切。斋者齐也,所谓斋正身心,不令散乱。持者护也,所谓于诸戒行,如法护持。必须外禁六情,内制三毒,勤觉察、净身心。了如是义,名为持斋。又持斋者,食有五种:一者法喜食,所谓依持正法,欢喜奉行。二者禅悦食,所谓内外澄寂,身心悦乐。三者念食,所谓常念诸佛,心口相应。四者愿食,所谓行住坐卧,常求善愿。五者解脱食,所谓心常清净,不染俗尘。此五种食,名为斋食。若复有人,不食如是五种净食,自言持斋,无有是处。唯断于无明之食。若辄触者,名为破斋。若有破,云何获福?世有迷人,不悟斯理,身心放逸,诸恶皆为;贪欲恣情,不生惭愧,唯断外食,自为持斋,必无是事。又礼拜者:当如是法也,必须理体内明,事随权变,理有行藏,会如是义,乃名依法。夫礼者敬也,拜者伏也;所谓恭敬真性,屈伏无明,名为礼拜。若能恶情永灭,善念恒存,虽不现相,名为礼拜。其相即法相也。世尊欲令世俗表谦下心,亦为礼拜;故须屈伏外身,示内恭敬。举外明内,性相相应。若复不行理法,唯执外求,内则放纵嗔痴,常为恶业,外即空劳身相,诈现威仪,无惭于圣,徒诳于凡,不免轮回,岂成功德。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营销开支增长或是毛利降低的一大原因。如果从技术角度而言,B站激增的用户数对服务器承载力也有较高要求;为了不走A站“老路”其势必加大服务器迭代投入。
  • #张桐[超话]#第一次看张桐的话剧是直播开国大典。张桐3号演完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4号回北京,5号演直播开国大典,6号演两场,从时间上看,在短时间里完成两部话剧
  • 不过,鲁伊-科斯塔参加主席选举也引发了一定的争议,部分球迷认为他担任副主席只有1年的时间,还没有做好担任主席的准备。有趣的是,前主席维埃拉承认把票投给了科斯塔,
  • ·一开始看着字幕 嘴里哼着日语 中英结合令我疑惑?卡扣一!
  • 2. 评论转发禁止带吴谨言任何话题与图频,禁止艾特吴谨言本人。3. 禁止带吴谨言相关话题娱乐安利。
  • 等孩子稍大后,姜黎黎再复出拍戏时,已经接不到太满意的戏,但她并没有失望,而是把时间更多地用在了家庭上,做汪宝生背后的女人,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当时,姜黎黎演的电影
  • /. 这吹不出褶的平静日子/也在闪光 ,. 我爱大风和烈酒/也爱孤独和自由。#情感八卦# //. 世界很暗/然后你来了/带着星星和月亮
  •   海淀区教委还表示:区教委、区民政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建立“同审联批”机制,进一步明确非营利机构设置标准和审批流程,提前召开政策宣讲会,发放《申请成立登
  • 中间也没有展现她发现了有人跟踪她的一些镜头该给的镜头不给,就变成了一个走流程的这样一种表达。有人说,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父母,好像总有挖掘不完的潜能。
  • 这件事情在你没去实践之前,你脑子里所想的每一个事情都是你的意淫,都是你没有去经历现实生活中所幻想出来的。很多现在找了女朋友、结了婚的同学应该都经历过他这个阶段。
  • 如果在人少的时候漫步山头,领略风景,会更显得清净,因为山上给人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可惜今天是九九重阳,来登高的人不少,还是很热闹的。在此处,人可以完全安静下来,
  • 找了一家可以接送洗澡的宠物店,洗的非常好,还给剪了jio上毛毛 掏了耳朵,香喷喷呢,重点还不贵,白白净净的糖宝瞬间颜值都提升了[喵喵]#布偶猫##画画# 我是野
  • 其实和他没有关系的,但是有在很真挚的为我们着想可能因为南方人的缘故,说话软软糯糯文文气气,特别细致,啊,怎么这么好啊[泪][泪][泪],虽然不太礼貌但是真的很想
  •   TRPV1是第一个在脊椎动物身上被确认生理功能的TRP通道,可以说是理解触觉和痛觉的分子基础的一个里程碑,让我们认识到物理力激活神经元的机制。  朱利叶斯的
  • 人身体里的细胞每天都在新陈代谢,你,我和他之间的关系也在无时无刻发生变幻(杨梅都红了,酸死你[二哈]。。
  • 在后来的三个月中,我每天都在窗台上放些米饭,希望它回家能有吃的。可是,当我回到家中,鸟窝空空如也,此刻脑子炸开了,完了,到处寻找,最后在窗台边的小树枝丫上发现那
  • 你是你的全世界,在瓜瓜的世界,我们能看到的绝不仅仅是忧郁的负面情绪,那些困在自我世界中的时刻,也是另一种思考:Become The World。在瓜瓜的世界里,
  •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
  • 今天开始,校团委领导的“校学生会、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社团联合会、校大学生艺团、国旗护卫队、青年传媒中心、铺路石合唱团、军乐团”八大组织开始招新啦!报名时间:
  • 1:这肯定是小恶魔或者别的什么做的,我的兄弟不可能这么孩子气5:即使是我也不会做这种事情6:2你不是中午在画什么东西吗?笑死我了7:Mammon这种时候也挺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