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思想#|长生久视的仙道观
道教的宗教理想是修道成仙,长生不老。李约瑟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曾精辟地指出:“道家思想从一开始就迷恋于这样一个观念,即认为达到长生不老是可能的。我们不知道在世界上任何其他一个地方有与之近似的观念。这对科学的重要性是无法估量的。”从先秦开始,中国的文化就显现出一种重人性而非神性的思想特征。
这种人文的观念,最早反映在《尚书·洪范》中:“五福,一日寿,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早就把追求人生的幸福同长寿、健康、安宁、道德紧密相联。在他们看来,人生的幸福并非仅仅是财富与地位的占有,幸福是意味着生命的完善与圆满。而健康、安宁、长寿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是第一位。正是基于这种思想文化背景,孕育了道教的仙学。

《汉书·艺文志》说:“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在《楚辞》、《庄子》中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仙人的生活,说他们肌肤如同冰功雪,风采神韵如同处女,不食五谷,吸风饮露,驾驶飞龙,行走云中,逍遥四海,与世无争;他们具备超常的功能,不惧危险,水淹不死,火烧不死,无忧无虑,其息深深,心忘容寂。当“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三患莫至,身常无殃。”(《庄子·天地》)这里所说的“三患”,即指人生的疾病、衰老、死亡。成仙之后,就能脱离病患,跃出生死,永远逍遥在天地之间,这就是神仙。

神仙思想即由“不死”的观念发展而来。《释名》曰:“老而不死曰仙。”人生自古皆有生有死,唯成仙之人长生不死,变化莫测,故谓之神仙。在道教看来,要想做到长生不死,肉体成仙,首先应从爱护、保养自己的躯体和生命着手。《太平经》认为,人生最可贵的是生命,它属于每一个人仅仅一次。书中说:“凡天下人死亡,非小事也。一死,终古不得复见天地日月也,脉骨成涂土。死命,重事也。人居天地之间,人人得壹生,不得重生也。”因此,人应该热爱自己的生命,“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汲汲若渴,乃后可也”。基于这种认识,炼养身心、健康长寿便成为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

与《太平经》同时的其他几部道经,也都贯穿着这种信念。《老子河上公章句》说:“修道于身,爱气养神,益寿延年,其法如是,乃为真人。”《周易参同契》说:“引内养性,黄老自然,含德之厚,归根返元,近在我心,不离己身,抱一毋舍,可以长存。”以上这些论述,都以修身养性、延年益寿为修道的第一要旨。正是在这一思想基础上,产生了中国道教史上振聋发聩的宣言——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至唐宋时期道教内丹派的形成,进一步弘扬了这种思想。钟离权指出,人能穷万物之理,尽一己之性,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故体天地之道,为万物之最灵最贵者。但人的本性却阴阳相杂,故可以为鬼,亦可以为仙。不事修炼,恣情纵意,病死而为鬼。知之修炼,超凡入圣,脱质而为仙。仙者全命保生,以合于道,“当与天地齐其坚固,同得长久”。这些思想突出了道教教义的一个鲜明特征,即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主动进取的精神去探索和追求人类的健康、长寿,取得把握自身生命自由的途径。

炼形住世故曰地仙图在道教看来,天地万物与人类,同为大自然的产物,本为相互依赖的关系,故人类的所作所为必然影响天地万物的生存;反之,天地万物的运化生存,亦必然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两者可谓唇与齿的关系。另一方面,人类生存的环境可以分为人体内环境和人体外环境,这是两个内外有别但又息息相通的空间。因此,在我们对任何一个环境采取行动的时候,都应该充分考虑到它对另一个环境的影响。对这两个环境而言,社会与文化的因素都早已成为它们的重要构成。这一点实际上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人们就已经老子在讲述社会环境与文化环境对人意识到了。

体内环境的影响时说:缤纷的五彩,使人目盲;动听的音乐,使人耳聋;丰美的食品,使人口伤;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稀有的商品,使人偷和抢。显然,老子看到了社会与文化因素对人体的内环境即生理与心理方面的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站在现代社会的视野来看,他们的这种认识的重要性比以往更加突出,因为我们早已不再生活在一种自然的环境之中,而是别无选择地生活在一种文化环境之中。

文化,不仅决定了我们的思想和感情,也决定了我们的健康状态,甚至决定了我们青春期的长短和衰老死亡降临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医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已注定要归根结底成为文化的一个部分。大自然将会通过我们自身,重新获得它早已被剥夺的发言权。除倡导追求至善至美的外部生存环境外,道教仙学中还包含另一层深意,即不断追求人性的完善,以扬善抑恶的形式,高扬人类伦理的理想,力求人类自我的内部环境的净化与完善。

在道教看来,修仙道必须修人道,人道不修,焉能成其仙道。成仙得道的前提在修德,实现生命之转化的关键是人的德行。从人们好生恶死的天性出发,道教论证了修身养德同长生不死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而使道德修养成为长生不死的实践前提。

《赤松子中诫经》以天人感应学说为基础,精辟地阐述了道教仙学思想的道德决定论,即个人行为是决定了生死祸害的根本。书中认为,营营万民,在天各有一星主之,其盛衰贫富死生,皆随其人的善恶而表彰。为善者,善气覆之,福德随之,众邪去之,神灵卫之,人皆敬之,远其祸矣;为恶之人,凶气覆之,灾祸随之,吉祥避之,恶星照之,人皆恶之,衰患之事并集其身矣。

即赋予天上神灵以人间道德之神圣捍卫者的性质,从而把人的命运同他的行为直接相联系,以死亡衰患相威胁,以长生富贵相诱导,希望人们体天地之仁义,弃恶从善,修道积德。

葛洪亦倡其说,提出修道者当先立功德,以救危难,护人疾病,令不枉死为上功。欲求仙者,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只务方术而保命,皆不得长生。如积善事未满,虽服仙药,亦无益于成仙。在他看来,一个人要想修成神仙,除了外服仙药,内炼神气之外,还必须积大功德,功夫、功德双双圆满,方可成为天仙。

道教把道德修养在生命中的意义如此强调,有其深刻的理论根据,更有其不可否认的合理性。从必然的生死转换,到永恒长生的神仙境界,这是一个由凡入圣的过程,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迈进。为了完成从人到仙的历史转折,各种各样的修仙途径、内炼手段应运而生,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包含一个先决条件道德。

在这里,无论是富有万国的天子,还是凡庶之士,都是一律平等的。如汉武帝汲汲于成仙不死,而求之于李少君,少君回答说,帝虽然求仙之心急切,但却不能绝奢侈,喜怒不除,万里有不归之鬼,市朝有流血之刑,神丹大道,未可得成。可见即使是作为天下至尊的汉武帝,亦未获得宽免的资格。相反,许多忠贞慈善之士却以贫寒之身得升仙界。

如《列仙传》记载的负局先生以紫丸救人,“活者万计,不取一钱”。《续仙传》记载的王老好道,“务行阴德为善”;马自然为人治疗百病而不收分文,有强送财帛,“留之复散与贫人”;药王孙思邈“凡所举动,务行阴德,用心自固,济物为功”。

此外尚有许宣平、叶干韶、曹德休、殷七七、杜升、丰去奢等成仙典型,普遍具备符合时代特征的高尚德行。当然,道教中道德高洁的人何止百千,这在各种神仙传记中层出不穷。而这些神迹的反复出现,其目的只有一个,即强调崇高的道德乃是得道成仙的关键,缺此断无所成。

生命过程的道德化,生命价值的神圣化,在道教追求健康长寿、得道成仙的漫长路途中,一一得到了展现。《道德经》说:“死而不亡者寿。”这里“死”、“不亡”、“寿”的概念,已经超越了普通意义上的思想内涵,渗透着一种以德治命的精神。

死尽管是不可避免的,而“不亡”则意味着肉体之身可以死去,但内在的真我即永恒不坏之神,则将从此脱躯而出,故曰“寿”。

在这种理念中,人类可能性的最高潜力达到了它的极致,得到了最终的实现。道教正是在面对死亡的阴影之前,以高度的责任感去探索生命的奥妙,力图去创造一个统一的自我,使之依从人类的愿望,让生命进入永恒的状态,达到既死即生。这就是修道的目的,道教仙学思想的核心。

--节选自李远国《中国道教读本》

接昨日分享:

把以上讲解联系起来,“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讲的是什么,就昭然若揭了。这一段话,是《阴符经》第一章的主脑。给它定性之后,前面所说的一段话(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就不难理解了。因此,《阴符经》最早的版本,把第一章命名为“神仙抱一演道章”,分明揭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

再看看中篇,富国安民演法章,实际上提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命题——道者,盗也。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古人已经深刻意识到,人之所以有生死,是因为从出生开始,就在时时刻刻被万物盗取元炁。

人的元炁有多少?在先天它是圆满的,道学语言里面用重量描述,称之为“一斤”,为圆满数 。一斤16两,一两24铢,合为384铢。这是理论值,但是,因为每个现实世界的凡人,在“大道家园”里面大都是处于功德不圆满的状态,尤其是现在所谓的“下古时代”。因此,很多人还不一定有一斤。所以,我们在现实世界里面观察到的现象,活到天年的人少,达到、超过天年的人不多。

元炁为命炁。一定的元炁,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点,通过特定的一对父母,从大道这个母体——就是大道家园——投生到现实生命界,命炁会凝聚成形形色色的不同的后天元神。所以,我们观测到,现实生命界,每个生命的智慧、性格、命运都参差不齐——有时这种区别是致命的——比如说物种的区别(比如说,人和动物的区别)。

即使生而为人,并且这个人先天元炁特别饱满,但是,人自从一生下来,都在消耗,通过耳目口,通过后天识神之火(包括识神主导下的各种行为),都在熊熊燃烧生命的本源——先天元炁。只进不出,完全是个赔本的买卖。那么,迟早都避免不了油尽灯枯的一天。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事实,是一切生命都无可避免地要生老病死的根本原因。

《阴符经》很厉害,不啰嗦,简明扼要地浓缩为一句话,“万物,人之盗”,把刚才所述的意思全部表达出来了。

人时时刻刻被万事万物盗取先天元炁,这是顺行的客观规律。

“天地,万物之盗”说的又是什么呢?

这里的“万物”,即是指有生命的一切物种,也包括无生命的一切物质。

有生命的个体,被盗取元炁,其情形与人差不多,那么无生命的物质怎么也会被盗取元炁呢?这个不好理解。其实,说的就是能量转换及守恒定律,还有物理学里面的“熵”增规律。“熵”是一个独立物理个体的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

一个独立的物理个体,在科学的定律里,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因而“熵”增是永恒的。这就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推演出来的“熵”增定律。

孤立物体必然会走向混乱和无序——这个过程,就是天地从万物盗取元炁的过程。所谓“天地,万物之盗”意即在此。

从这里可以看出,道学很简要,没有科学那么啰嗦。道学有它独有的象数理语言。

道学以384铢代表物质原有元炁(能量),人体内的坎离二卦为演化杠杆,顺行回归坤卦,逆行回归乾卦——这是可以直观感知的“象”。

“象”的背后有一套独有的博大精深的数学系统,数学背后的规律——就是“理”。象数理合一,是描述大道规律的精确化语言。

道学的定律的宽度与广度比科学定律更深厚,道学定律可以置换并且指导科学定律(点击参考阅读“道学破解前沿量子物理学”)——这也是“道学为体、科学为用”的一个明证。

回归经文,它讲了“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马上讲到了“人,万物之盗”,这实际上是逆转物理学所谓熵增规律的一种手段,这个手段做的好,可以“夺神功、改天命”。
“人,万物之盗”的大意是说,人,也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大自然里面盗取虚无元气,为自身有限的、破损的元炁源源不断地补充源头活水,达到人体小天地的和谐——在这个就叫:三盗既宜,三才即安。

至道的三大主流:丹道里面的内丹,通过心息相依等方法,招摄先天一气;外丹在无漏之后,通过外界金石精华补充属于后天之先天的精气并且炼化;老庄的顿法更直接,以自身为空器——坤卦,直接就可以感召乾卦——先天一炁;大道家园提倡的大成净土法(群里听课的学员还记得吧?)最后也要走天人混化、感召太乙的路子。都是在“盗”。

要想借助“盗”的规律,必须把握最佳的天时,调动最佳的火候。火候,就是时机——合起来,就是经文讲的 “食其时”、“动其机”;

可以达到什么境界呢?经文也说了, “百骸理”,“万化安” ,这是人体小宇宙精满气足之后的高度和谐的内景。

当然,这里说的盗的主体,是人。人之所以有这个主观能动性,就是因为人具有元神系统,而且是同时具备不生不灭的先天元神,和有相当智慧高度的后天元神这两大系统。

先天元神,就是经文下面所讲的“不神之所以神”,后天元神,就是“其神之神”;将元神化为真意、真火来运用——就是“炼”的本义。

日为离卦,月为坎卦,离卦先天3数,后天9数,日月对人的影响有大小之分,因此说“日月有数、大小有定”。

将坎离二卦颠倒升华,坎卦为外,指身外藏于万物(特别是人)之中的元炁;离卦为内,指破缺了的后天元神;这是大范畴的取坎填离;

当然体内也有坎离,先天元炁之中的纯阳至精为坎中真阳。采取过来,点化性阴而易飞扬发散的后天元神,这也是取坎填离——不管哪种取坎填离,他们共同的目标,都是返还为先天乾元本来面目。

这个过程,就是“人,万物之盗”的过程,是可以改天命的“圣功”。阳神从这里可以生出——合起来,就是“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经过“穷理尽性”而悟道的君子们,得此返还之资助,会谨慎收藏,固精不用,而小人精满气足之后,又旋得旋散。因此,学道、悟道、得道、成道四大流程不可颠倒。不悟道,则难以持盈固精。所以,我们的修真的课程是讲生精、固精、养精、化精四位一体的(点击了解详情)。如果做不到悟道和固精,即使盗取了先天一炁归于鼎炉也无益。

历史上很多帝王外求外丹,又没有悟道、固精、炼炁等的基础,驾驭不了这样的能量,所以即使得到了(外丹)也不行。经文说的清楚:“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反而把自己的命搞丢了。

说到这个,还得讲讲道学意义上的“无漏”。

大道平等,法有差异。与其他文化体系不同的是,至道修炼的无漏,只是过程,是手段,还不是终极目标。无漏是取坎填离、盗取虚空元炁的前提和基础,这一点是其他任何体系所没有的。真正的无漏,必须和取坎填离相结合。无漏只是“节流”,取坎填离、盗取先天元气是“开源”。至道修炼,是“节流”与“开源”并重的。无漏只能减少消耗,不能长生久视。

讲到这里,还要讲讲下篇说的“机在目”。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这是至道修炼的名言。
机在目,隐喻调动眼睛的内光用来“回光返照”。这里蕴藏着将元神及识神转化为真意来运用的秘诀;双目蕴藏的目光是性光,并非有形肉眼的所能形成的。调动性光内观,是性命双修乃至顿悟顿成的正确途径。

这里(心生于物)的心,指识神,因外界的知识、物欲的诱惑而生起,并且消耗体内的精气,这样迟早会死于物,会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识神外用可以呈现出以种种科技为代表的“奇技异术”,人皆“期”(盼望)之。但掌握了至道秘密的人,追求的却是平平无奇的“不奇”(人以其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这个“不奇”,就是先天元神。它真朴无华,是自然赋予一切有灵生命的根本特征,是自然对人类的至高无上的“私爱”。但是,先天元神起用的规律,却是大公无私到极点(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其实,穷究到底,元神识神皆是一体。是一体两用。

将识神擒缚制服的关键,是“炁”(禽之制在气)。

元神属阴,元炁属阳,阴之根在于阳,阳之根在于阴;以阳制阴,以阴亦可制阳;

恩为阳,害为阴,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不异阳,阳不异阴,阴生于阳,阳生于阴。

“至道”是超越阴阳的最高存在。大道无形无像,非阴阳无以显像,离阴阳无以运化,阴阳妙用大矣。明了阴阳之妙义,则经文所说“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就可豁然贯通。

自然大道,清静无为,一切有形的天地万物皆从此而出。余喻为大道家园;而当有形的后天的天地万物形成之后,时间就是最精妙的雕刻师,逐渐地浸润、改变一切有形之物。

在后天的世界,阴阳不会始终平衡。不是阴胜于阳,就是阳胜于阴。就在阴阳相胜的过程,时间的无形之手悄然发挥作用。一切万物,就在阴阳消长、相互推移的过程,各自顺着自身的规律,完成生、长、消、亡的变化。

自然之道不可违背,只有从“因”着手,才可以制约、掌握它。这个“因”,就是通往大道本体的“玄关”。

一切圣人,皆以玄关而悟道,以玄关而得道,并以玄关而证道,并最终以玄关而成道。
如此,再联系《阴符经》最后所说的“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就会明白,至静之道,实际上就是老子说的“致虚极,守静笃”,就可以盗取虚空元炁,实现生命的逆转,回归太极之中、无极之野——就是大道家园的中央——“神州”。因此,它是超越律历的限制的,因为律历都是建立在对天地阴阳推移规律的观测之上,其范畴无法超越阴阳之最高本体。

大道才是我们最终极的本体。不论你来与不来,“大道家园”就在这里,不生不灭,生生不息。
至静之道也好,“道”“盗”的理念也好,实际上,都是至道修炼的最核心理论。

以上篇章,是《阴符经》的主体部分。明白这点,就可以理解,《阴符经》必然也只能是以至道修炼为唯一核心。

三、为什么说阴符经以《奇门遁甲》为应用?

这个命题首先要从奇门遁甲之含义说起。

奇,是乙丙丁三奇;
门,是指“八门”:开休生伤杜景死惊;
遁,有隐遁、隐藏之义;
甲,是“六甲”,就是值符。

六甲的旬首即是地盘值符,其对应的天上值班星球就是天上值符;这里说的值符,就是“阴符”之符。

奇门遁甲源自黄帝时期排兵布阵的军事经验,将值符(尤其是值符里面的代表元帅的甲子戊)暗暗地、阴暗地隐遁在代表仪仗队的六仪底下,在行军打仗时可以有效保护主帅。这就是“阴符”的原始含义。所谓甲遁六仪,其意如此。

《阴符经》的标题,就很好的把它自己的原始含义表达出来了。实际上,我们可以说,《阴符经》是原始的《遁甲经》。

当然,“符”也含有契合的意思,“阴符”也就有了暗暗的契合大道的双重含义。所以,真解《阴符经》,还是要明了大道之体用,二者缺一不可。
https://t.cn/A6Un4EnW

#禅海蠡测#《增一阿含经》有“十念”法门。什么叫念呢?就是对于心灵的一种训练方法,训练自己的心灵,采用“念”的方法。……

第一位法门是“念佛”。不是后世的念佛啊!后世的念佛法门,是由慧远法师所创,根据大乘经典的《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等净土三经而来的。而这个十念中的“念佛”,可不是念阿弥陀佛啊!留给你们自己去研究。

第二个法门是“念法”。小乘的基础,告诉我们人生“无常”、“苦”、“空”、“无我”。这就是法,先要了解清楚。小乘经典告诉我们:“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最乐。”这是法。人生八苦、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这些都是法。

什么叫“念法”?就是你专心用这些道理来体会人生,以及身心变化的种种。但我们尽管研究佛学,打起坐来,并没有把佛学的道理,跟打坐用功合在一起,我说得对不对?看经时,唔!很有领悟,打起坐来还是坐在那里哼啊哈的,这里气动,那里气不动的。佛法并没有叫你搞气脉,佛法是叫你穷理,正思惟,不是不可以思想啊!绝对可以思想,佛法的理,就是正思惟,正思惟就可得禅定。

第三个“念僧”。别以为是念和尚啊,那怎么能算是念僧呢?念僧是至心皈依圣贤僧众,一切圣贤僧,就是沙门,证道的果位上人。

第四个“念施”。什么是念布施?禅宗所讲:“放下!”就是内布施,什么都放下了,把心中杂念妄想都布施掉,这样也可以到家,可以得神通啊!这是佛告诉你的,是修法的大原则。更扩而充之,心心念念反省自己的过错,把不好的心行通通去掉,起心动念一点错误都没有,这就是念施。

第五个“念天”。天有什么可念的?释迦牟尼佛承认有天主的,甚至介绍了欲界、色界、无色界等二十八天。你们不要小看了天道,功夫、善行不到,还不容易升天呢!佛也承认有神仙,可以活到几万岁。怎么炼成的?《楞严经》也告诉你了。佛并没有说他们不对,只是说他们还没有得正觉。因为他们没有悟到本体,如果他们得了菩提正觉,就不叫外道了。人没有善行的话,随便你有什么功夫也进不了天堂。佛对天道说得很详细,譬如欲界天有多少天——当然并不在地球上,而是在另外一个星球。人死后想往生这个天道,还真不容易呢!至于人如何升到色界天道中去,除积善累德之外,还要靠禅定的功夫。四禅八定做不到,是升不了天道的。我们修行了半天,初禅都没有到达,来生能再得一个人身都不容易。《楞严经》里已经告诉你,如何修定升到六欲天。

第六个“念休息”。这可不是光睡觉,而是万缘放下。实际上真得休息就是禅定。真得休息,可以证果,为什么?《楞严经》也告诉你八个字:“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中国话“歇”就是休息。大休息就可以证菩提。我们睡觉是假休息,身心皆空,万缘放下,才是真休息。身也休息,心也休息,空也休息,把空的境界都休息掉了,那才叫大休息。所谓“念休息”,是要你行、住、坐、卧,随时随地,念念放下。

第七个“念戒”。这节另外专题再讲。

第八个“念安般”。安般也叫安般守意。这个要注意了!非常重要。念安般就是念出息、入息、修持气息。后来天台宗的止观,讲究出入息的方法,也就是从安般守意来的。安般守意不是释迦牟尼佛创的,印度的婆罗门教、瑜珈术里早都有了,只不过佛用佛学的方法,将它与般若观行融会在一起。传到中国以后,又跟道家打成一片,守窍、炼气都与它有关系。中国的高僧,有神通证果位的那么多,都同这个念安那般那有关系。修气是非常重要的,你们生在这个时代,物质文明那么发达,未来的时代更忙碌了,最好是采用这个方法,不走这条路子,修行想得果位很难,真的很难啊!……

第九个是“念身”。这里的念身法门,是就显教而言,不讲密教。后世的中国道家及密宗,走的是密教路线,偏重于修身的法门。但在最后,往往不知道把这个法门解脱,而过于执著了修身,就是外道。如果知道把这个法门解开,就不是外道。

这里所讲的念身,是小乘的方法,譬如“四念住”中,“念身不净、念受是苦、念心无常、念法无我”。小乘所讲的无我,是就现有的生命现象而言,在于提示人们超越这个层面,取得涅槃。……

念身,观身不净,主要在于去欲。大乘戒律第一条是戒杀;小乘戒律第一条是戒淫,为什么不同呢?

要得罗汉极果,必须先戒欲念。但是,白骨观也罢,不净观也罢,数息观也罢,百千无量法门,差不多都拿淫欲没办法。淫欲之断,就有如此的困难。能先转化了欲念,才能谈修证、禅定。

第十个是“念死”。人生都要死,尤其是老年人,真看通了生死,才能放下,同时鞭策自己,赶快努力修持。近代净土宗印光大师,特别注重修念死法门。

现在再把十念重新讨论。与本题“融会显密圆通修证次第”,加以融会贯通。

第一“念佛”:这个念佛,并不是净土宗的念佛法门,虽与净土宗同一原则,但修法不同。据《阿含经》所述,这是心心念念仰慕、追随、信奉、追求佛的成就,以佛来警策自己的一种法门。……

第二“念法”,也可以成就。现在一般人不能把学佛、佛学、佛教三者合一,真能合一,就是念法。譬如我们都知道“无常”、“苦”、“空”、“无我”、“十二因缘”,“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最乐”。这些学理就是法。我们只晓得这些学理,而没有把这些学理,用到自己身心上,没有和修证配合起来,这就没有“念法”。

孔子所讲“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也就是念法。把佛学的理,应用到身心上来,这是“念法”的法门。

第三“念僧”,念圣贤僧。如马祖、百丈禅师如何出家?如何参禅?如何成道?或憨山大师的修持经过,我们佩服他们,模仿他们,就是念僧法门,先辈的圣贤们,走什么路子,有什么成就,我们依法修行,就是“念僧”。

——南怀瑾先生《如何修证佛法》 https://t.cn/8FiHlCB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山清水秀大阪池田 高级设施的新筑一户建​ 约275万元人民币(参考汇率100=5.3)​ 高性能新筑太阳光发电住宅,使用高级隔热保温材料,2级耐震等级。#日本
  • 第二不可能是邻居,出了什么事就是头号嫌疑人,阿姨没有那么笨,而且老人一看也不会操作那么多智能电器。[挤眼] 首先我们用排除法,第一不可能是快递小哥,首先他没钥匙
  • ★G1812沧榆高速忻保段:1、保德收费站出口车辆通行缓慢,车辆排队至主线约500米。★S5503晋城绕城高速:巴公收费站出口车流量大,车辆缓慢通行至主线大车道
  • 确实被影酷的造型吓到,没想到传祺能弄出这么潮设计,传祺也开始转变[666]影酷有几点值得分享1、新车有三种动力总成,1️⃣钜浪1.5T+7速湿式双离合;2⃣️2
  • 更容易被身材火辣的女生所吸引,当然不是随便一个女生都能引起白羊的注意,那种与生俱来神秘气息的美女才是他们的最爱。但是他们不会轻易地处女,性格独立、态度坚定、保守
  • 我不甘心的是,你明明不比任何一个人差,凭什么没有那些二三流的等闲之辈流量大,我就是为了一个很世俗的东西比来比去,怒来怒去,所以我热衷于游走于对你的各种安利,我觉
  • #每日一善[超话]# 踮起脚会缩短爱的距离,这样会不稳定;弯下腰获取平和,这样会很累;平视周围的景色吧,寻找美好,制造快乐,这,就是你的世界。 踮起脚会缩短爱的
  • ”“如果伊万-托尼可以离开,那么有多少俱乐部会追逐他?本赛季他代表布伦特福德出战33场比赛,打进14球送出5次助攻,他与俱乐部的合同要到2025年6月。
  •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不断强化医疗机构的入口管理,持续做好预检、分诊工作,认真细致开展病例排查,提高对各种类型肺炎的识别和鉴别诊断能力。要坚决克服麻痹大意思想,严格
  • #谁能夺得PEL本周周冠# #2022PEL#恭喜以下6位特种兵:@TarjeiBaby  、@卖萌青年今年也要lucky  、@二月红418 、@幸运星nu
  • (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 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都咽不下的。而且燕赵两国正处
  • #每日一善[超话]#[微风]#每日一善# [心]#阳光信用# 不要吝啬你的笑容,不要隐藏你的善良,记住卡耐基这一段话,你将尽享完美丰富的人生——“人的生命只有
  • 这里说的情况是上一篇的延伸,中心意思就是要因时因地制宜,要随机应变,要能洞察几微,以至于推理未来的趋势,所谓落叶知秋,还有之后我们要学的坤卦中的“履霜坚冰至”踩
  • 出租车按照“一车一码”的模式进行安全管理,乘车时扫描车内二维码获取健康状况和车辆信息,并向司机出示。出租车按照“一车一码”的模式进行安全管理,乘车时扫描车内二维
  • 喜欢你,喜欢你们,真的过了好久好久,久到可以让我想起,小心翼翼在书本上偷偷写下你们的名字,放学跑到楼道,只是为了听你们的歌,而高兴一整天的小孩,我们都互相陪伴着
  • 化成一个罗刹鬼,在释迦牟尼闭关的那个洞口,然后饿得就跌倒了,释迦牟尼那时候正在打坐就没有理他,然后他说两句话:“诸行无常,为生灭法。释迦牟尼没有因为他是一个罗刹
  • #取名字# 01. 阳德 志诚 英哲 天瑞 鸿德 02. 德本 修洁 文翰 和豫 飞星 2020年取名字 03. 永长 康盛 咏志 高杰 高阳 女孩取名字 04
  • 大家看一看叭……如果她一模一样有两份 我属实不理解 为什么还不回我信息…… 没有金钱损失 就是等待与期盼透过橱窗,一个又一个品种小狗分别呆在一个小格子里,他们好
  • 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资深房产律师有话说所有的烂尾项目,都是人祸,100%都是开发商原因导致。而资金监管措施,就是从制度上,阻止无良的开发商将购房款挪为他用,保障
  • 抖音上发的那些电话都是坑人的吗,我租车,在手机上租的车,要上门送车,现在还是没解决,为什么哈啰上面租车出了问题,就是找不到解决问题办法,有那位能解决问题亮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