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粉丝无数,却在93岁拍了一部最“心碎”的片子[心]】他出生在另一个时代。在跨越近一个世纪的人生之旅中,他历经传奇,目睹过自然世界中最壮丽的奇景和最扣人心弦的戏剧性时刻。

2019年,93岁的他拍了一部纪录片,时隔一年,又写了一本书,它们有同一个名字——《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

这段旅程,记录了这个时代的悲剧——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螺旋式下滑。因为遥远,绝大多数人并不能真切地感知到自然世界的衰退,唯有他积累了厚厚的“证据”,因为这一切就发生在他的一生当中。

“若是我明明看到了危险却一声不响,我会非常内疚。”有生之年,他剩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向世人发出一份自救倡议书。

这位现年95岁高龄的老人就是大卫·爱登堡,这颗星球上的生物最年长的挚友。

因为看见 所以悲伤

爱登堡的一生,都行走在荒野中,他几乎踏遍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除了出于从小的爱好,他还把这一切归功于自己的好运气。

26岁那年,他给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广播节目投去简历,被拒绝了。不过,有人看到他那份落选的申请信,邀他到BBC电视台工作,他选择了尝试。

那是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他幸运地搭上了全球航空业起飞的顺风车,才可能去到那些隐世之地,从此享受来自大自然生命的馈赠,60年不曾间断。

很多人知晓爱登堡的名字,是因为他拍摄了许许多多享誉世界的自然纪录片。

《生命的进化》《活力星球》《生命之源》《植物的私生活》《蓝色星球》《冰冻星球》《地球脉动》……通过这些纪录片,很多人才真正认识了大自然。

在他非同寻常的职业生涯里,他始终保持着幽默,充满活力,从未有隐退之意。

可就在《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的镜头面前,那张熟悉的脸因为衰老而“下沉”,他的眼睛不时时地离开镜头,不发一言,他陷入了一种深深的悲伤之中。

这部纪录片和同名著作与他此前所有的作品都不同,这是他经过深刻地审视,把那些“最美纪录片”背后,来自自然的哀吟,以及他所亲眼目睹的拍摄对象发生的命运变迁,说给人们听。

“现在回看我早年拍摄的影片时,我认识到,虽然当时我自觉身处荒野之中,徜徉于一个原始的自然世界,但那其实是我的幻觉。即使在那时,很多大型动物就已经非常稀少。”爱登堡在书中写道。

上世纪70年代后期,爱登堡都在环游世界,拍摄一部梦想已久的纪录片《生命的进化》。摄制组前往39个国家,拍摄了650个物种,走过了约250万公里。而他们明显地意识到,有些动物变得越来越难找了。

1978年,他去拍摄山地大猩猩,在非洲中部森林深处,这种动物只剩下300只。当时,小猩猩的市场需求量高,非法捕猎者为了捕捉一只小猩猩,会不惜杀死数十只成年大猩猩。

爱登堡第一次见识到生态灭迹的情景是在东南亚。1950年代,婆罗洲有3/4的土地是雨林,能看到很多红毛猩猩。但到了20世纪末,婆罗州雨林面积已经少了一半,另一半变成了单种栽培的油棕园地,那是个已死的生态系统。

他从60年前第一次见到红毛猩猩起,婆罗州的砍伐作业已将他们的数量缩减了2/3。

1990年代后期,爱登堡制作纪录片《蓝色星球》,海洋生态是它的主题。可自1950年代,大型商业渔船开始进入国际水域,捕捞世界各地的海产,到了20世纪末,渔船已捞走了大海中90%的大型鱼类。海洋生物多样性热点开始消失,浅水区的海洋生态也渐渐消失。

1998年,摄制组无意间发现了一件鲜为人知的事——珊瑚礁白化现象。“期初我们觉得漂亮,后来才猛然惊觉,此景是个悲剧,因为眼前所见其实是一副副白骨。”珊瑚白化的原因是个谜,后来科学家发现,在多数发生珊瑚白化事件的地点中,都是海洋迅速变暖的地方。

2011年,爱登堡制作《冰冻星球》,那一年的全球平均气温比他出生那年高出了0.8摄氏度,这一变化速度超过了地球过去1万年中任何时候的气温变化速度。

过去30年,北极夏季的海冰减少了30%,地球上的冰盖越来越少。

也是在那时候,爱登堡在沿俄罗斯的北冰洋海岸目睹了令他心碎的一幕:

海象的主要食物是生长在北冰洋海底几个特定地点的蛤蜊。在潜水觅食的间隙中,海象会爬到海冰上休息。

可是,现在供它们休息的海冰都融化了,结果它们只得游往远处的海滩。合适的休息地点寥寥可数。

于是,占太平洋海象总数2/3的数万头海象只能挤在同一片海滩上。密密麻麻的海象挤得喘不过气来,有些海象只得顺着岩坡爬到悬崖顶上。

离开海水的海象视力很弱,但悬崖下方大海的气味是清楚无误的,所以它们就试图抄近路进入大海。一头3吨重的海象从悬崖上翻滚下来摔死的景象令人难以忘怀……

从爱登堡1950年代拍摄纪录片至今,世界上野生动物数量平均减少了一半,这个世界已经失去了当初的野性。

“这就是我的证词,这是我这一生经历过的地球退化的过程,但故事还没有结束,要是我们再不停下来,下一个时代出现的环境毁坏,将比我这一生所经历的更加严重。”

如何感知人类以外的生命

虽然爱登堡在全世界有无数的粉丝,很多人甚至是看着他的纪录片长大的,但也许鲜有人能真正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爱登堡的独特,是来自他孤独和心碎的一面。”资深纪录片爱好者、青年作家邓安庆告诉《中国科学报》,“因为他比我们地球上绝大多数人都活得更久,经历得更多。”

“爱登堡开始认知的世界还没有这么大规模的生态破坏,他最初选择从事自然纪录片工作,是出于对自然界的好奇,想要去探索。然后通过镜头告诉人们,这个星球是多么的多元,多么的壮美。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亲眼见证了曾经的伊甸园一点一点崩塌,他视为珍宝的东西一点一点破碎,那种心痛是我们无法感同身受的。”

在观看、阅读爱登堡的作品过程中,邓安庆意识到他的生命已经和自然融为了一体,“他对自然理解和思考的深刻性,远非我们这些后来者能够触达的,这是有很高门槛的。”

爱登堡在他自传的结语中写道:“我之所以用这样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且不愿停下制作节目的脚步,最根本的原因只是,我不知道这世上还有比凝望自然世界并尝试去理解它,更为深刻的快乐。”

“与此同时,他发自内心地觉得,如果人类再不努力,地球真的要走向危险了。而他自己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更想争分夺秒地去工作。”邓安庆说道。

难就难在,荒野对大众来说,太遥远了。爱登堡曾在《关于自然历史电影如何激励人们》中说过:“人们不愿意去拯救他们一无所知的东西。”

所以他一辈子的事业,就是用纪录片的方式进行科普教育。把科学家研究成果中的客观数字可视化,并最大程度地去激起人们情感的波澜。

可即便如此,也未必人人都能感受得到。邓安庆的体会是,要真正与人类以外的生命产生心灵上的连接,最终要靠人们走进自然界,拉近物理距离,产生直接的接触。

不必是遥远的荒野,城郊的一片田、一座山、一条河足矣,前提是要学着观察、了解那里的一草一木,那里的动物如何觅食,如何迁徙……当人们在现实世界产生了疑问,反过来再从更多的纪录片、书本中去寻找答案,这样不断循环往复,与自然的连接才会变得牢固,并且无论走到哪里,这个世界都是不枯燥的。

给全人类的自救倡议

2018年联合国气候变化研讨会、201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春季会议、2019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近年来,年过九旬的爱登堡带着他的纪录片出现在各种国际会议上,他发表演讲,参与电视访谈,为人类挽救自己的最后机会奔走呼告。

爱登堡说,他用一辈子探索生物世界,终于确定了一件事,“重点不是拯救地球,而是拯救我们自己。”

当他站在30年前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的废墟上时,他惊奇地看到森林取代了城市,野生动植物接管了那里的一切。

“这是一个有力的证明,无论人类有过多大的失误,大自然最终都能克服一切,生物世界会顽强地活下去,人类却不能。”

那么,人类究竟应当如何自救?希望并非渺茫。爱登堡在纪录片和书的最后提出了重新野化世界、保持万物可持续性的观点,并针对国家和个人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他引用了研究地球系统的顶级科学家约翰·罗克斯特伦和威尔·斯特芬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他们探索出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内部运作和固有弱点,发现了9条“星球界限”,包括了生物多样性损失、空气污染、臭氧层浩劫、气候变化、海洋酸化、化学污染、化肥使用、淡水取水量、土地流转。如果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不超过这些界限,生存就是可持续的。

如果人类欲壑难填,突破其中任何一条界限,就可能动摇生命支持系统,给大自然造成永久性的损害。

针对这些生态界限,爱登堡提出要转向清洁能源,科学地管理渔业、设立海洋保护区网,退耕还林,发展垂直农业,倡导更节制、更平衡的生活方式等等,而能真正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人类要超越自身对“增长”的执念。

不过,爱登堡勾勒的并非是一个“生态乌托邦”世界。因为他清楚地知晓,人类社会内部,依然是一个发展极不平衡的世界。

他特别提到,最近的一次研究估计,人类对生命世界的冲击几乎有一半是由最富有的16%的人造成的。最富有的人在地球上惯常的生活方式是完全不可持续的。

“我们必须不仅学会在地球有限资源的范围内生活,还要学会如何更均衡地分享这些资源。”

他解释,具体而言,在筹划通往可持续未来的路径时,必须要考虑人类福祉的最起码要求,包括体面住房、医疗服务、清洁饮水、安全食品、能源使用、良好教育、足够收入、政治声音和公平正义。

在他看来,这些社会条件和之前的9条生态界限一样重要,只有同时满足了,人类才能真正维持一个稳定安全的地球。只讲生态界限,是没有意义的。

这是一位悲天悯人的老人给予这个时代最深切的叮嘱,让人无法不动容。#读书# https://t.cn/A6M2udpA

我身边的诗人
作者:张扬单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被说烂的句子,却只有发生在身边时,才可以切身感受到,何谓“怀若谷”,又何谓“气自华”。
“怀若谷”,即虚怀若谷。虚怀若谷说的仅仅只是自谦和心胸开阔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一般人可以这么说他是谦虚、谨慎,但真正的虚怀若谷,却是看透了生活的本质,却依旧热情地面对、热爱生活;真正的虚怀若谷,是一种让人与生俱来的沧桑感——并不是说一种饱经风霜后的老态,而是历经岁月的洗礼后,给了你一种山河般的胸怀。若说海纳百川,用其形容也不过如此了。
而我就这样遇到了一位“怀若谷”的老师——槟郎,是我最熟悉、也是距离最近的诗人。
回到刚刚所述。何谓“气自华”?其实这句话的上一句是“粗缯大布裹生涯”。“我”的衣裳是粗布织的,可“我”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即便“我”所穿的是那么朴实无华、甚至是说筚路蓝缕,但“我”内在的气质却让我变得高雅光彩。而这个“我”,便是槟郎,那个总是戴着四方眼镜、一顶红色鸭舌帽的槟郎。古人多是流连于花前月下,柳永死时,多少风尘女子为其送行。但槟郎先生的诗中,没有那些风尘烟火气息;也多有人写那些趋炎附势、充满功利的诗,而槟郎先生,只写自己,只写自己所处的社会、这个世界,只写自己对诗书、对生活的理解。正是那一首首看似平淡的诗,才支撑住了现在的槟郎先生。
先生有一天感慨着“我是乡巴佬”写下了《乡下的风景》。我只看见先生这句“乡巴佬”,不由得惊讶,便是点进去读了它。原来先生是出生在巢湖的农村,他爱那个土生土长的家乡,爱那片野山,爱野山上的树,爱生活在那里的动物。那是他心目中的自然,最原始、也最美丽的自然。自然自然,当然是天然为本,人工自然怎么可以称作是自然?那个槟郎,在田地里长大,父亲出诊在外,便陪着母亲去农田劳动。每天奔在田野,也睡在田野,这就是他的另一个家;“放鹅打猪草,挥锄岠嶂山”,那个孩子,好像这片都是他的田地,无忧无虑,那么快活。可如今,步入了社会、参加了工作的先生,却没有了儿时的快乐。大城市看着那么繁华,却是那么肮脏。不开窗不通风,打开窗却又吹入了许多灰尘。城市是多么拥挤喧嚣,那灰尘,连记忆里能在乡下看见的星星都看不见了……
这个城市太让先生失望了,于是先生每天清晨便起床去了户外,去户外采风,去户外爬山、探洞,去在有限的时间里,去拥抱自己所爱的自然,去自然里褪去那在功利名望的世界里沾染上的烟火气息。先生认为“山林之中有隐逸”,不是那些宗教徒,不是僧道,是先生欣赏的书生——隐逸的书生。而这隐逸的书生,先生最爱那三人;严子陵、陶渊明和李白。东汉刘秀即位后延聘严光,因厌倦与看透官场而退居于田野的陶潜,还有高力士脱靴后,去了白兆山桃花岩的李白。先生以他们为榜样,称赞、憧憬,甚至是向往,他也希望这种傲然的风骨、这山林间作出的篇章,能继承的自己的身上。只是谋生艰难,如今归隐山林难,先生便只可在闲暇时才能“归隐山林”,才能在山林中保养自己的本真。
“常人喜欢平原,隐士喜欢山地”。先生为何如此喜欢山林?平原是属于尘世的,山地里有隐逸的树林,先生爱古老的山林。山林放浪形骸,心在高远,肉体住底层人间。山啊,离天最近,天是先生归宿,是命定的去向。爬山越爬越高,离天也越来越近。先生只有去到了山林,才能逃逸尘世,才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先生爱好山水,更爱探洞。先生说洞中有奇景,尘世中的人只有功名利禄,只追随那所谓的荣华富贵,而先生却一边在尘世谋生,一边去洞中仙府期待一场奇遇。那洞中是不是有一番桃花源?洞是不是祖先曾经的居所?洞里是不是有那落魄在京都的书生?那书生,可是天上那仙眷,那个被掳进洞中的书生,又何曾知道洞中七日,人间却已历经千年?或者,洞里发现那尸骨,许是书生遗骸……?
到这里,不得不提及到先生的曾经。先生在考上师范后,本想回巢湖教书,却说自己“糊涂”了,有那么一刻,许是迷了一下尘世里的风花雪月?刚去先生便是悔了。这城市啊,那么多灰尘,夜晚的灯那么亮,人心也如这城市一样复杂多变,实不如那村子里,倒还有片寂静。好好的师范生,本在子弟学校教书,却被撤职去了监狱管理犯人。当年那个书生,还单纯地像一张白纸,这时却穿上了警服。那监狱里,可都是反社会的人啊!这监狱墙带着电网,犯人逃不出,先生却也是日日禁在内。电网的寒光,刺眼,电网外面,自己的故乡在等自己,他的巢湖在等自己……
回不去了,那便是在此住下吧。但“我”还是我,暂时的归宿,得到“我”的肉体,“我”的魂体怎可归于此?天地君亲师,人性对天地、对亲人、对老师都有感情。父母生养一场,老师也是自己成长路上的引导者。只是“我”老了,在这片土地上老了,却不是陪着亲人老去……
前段时间是儿童节,先生作诗一首,回忆自己的童年。他说他的三个姐姐,不幸都被饿死。先生1968年出生了,1968年,也恰巧是个不太平的一年,而先生的童年,缺米饭,因为要交公粮,啃着山芋南瓜,也还算幸运活下来了。先生自是男儿身,便多为家里承担一些,放牛放鹅,垦田除草。童年的先生,虽然生活艰辛,却是仍然对生活的满怀希望,他依旧爱着自己的土地,爱着巢湖的一山一水,是那里的乡村田埂生养了他,是那里淳朴的人陪伴着他长大。或许我该说一声,先生,您也能过儿童节,您也可以去追念曾经,您也该得到一句,节日快乐。
不如这一刻便去追忆吧。去看一看故乡的黄昏,太阳落山,白昼将尽,黑暗取代光明,宁静代替喧嚣,去感受黄昏时才独有的美好;去看一眼山里、树上的蝉,若是这乐园容不下自己,不如离开去他处鸣叫;去看一看山上的晚樱,看一看田里的油菜花,看一看,那个田野里做完农活后,玩乐的自己。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时间流逝,在城市里不断被消耗的先生还是老了。故乡的黄昏,今天过去了,到明日这时依旧还有;山里的晚樱谢了,明年这时还会再开。年年岁岁花相似,物与人终究是无尽的,宇宙永恒的规律,怎么会被打破?只是逝者如斯夫,先生难过,自己仍然有许多事情想要去做。他感慨着自己已是五十岁了,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突然有一阵心灵危机。死亡的阴影逼近,想起父母寿终未过六十,只希望能活过六十岁。这一生,写下那么多诗歌,遍看人间百态,途经尘世烟火却半星半点也不沾身。老天爷的采诗官,是否愿意等一等先生,等他完成他的愿望、他的事业,再让他同你伴着黄昏一起下山。
你会觉得先生畏惧死亡吗?
死亡,不过是生命的又一场轮回。“没有灵魂的肉身,是死去的尸体,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先生如是说。先生何曾畏惧过死亡?他曾经感慨过多次并写下了对死亡的看法,只是自己活着,仍然有许多想做的事,只有完成那些事,才是一个“有灵魂”的肉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人是拼凑的整体,肉体容易堕落,而只有灵魂才是人的一切。人啊,莫要惧怕死亡,但要拥有灵魂。
诗人总是寂寞的。风雨琳琅,一生能在世上留下的不多,漫山遍野,晚樱盛开,只这一生,与诗为伴,愿最后,可以归于山林。
2021.6.8

第十 付嘱品

有一天,大师把他的门下弟子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人叫来,对他们说:“你们和其它的徒众不同,我灭度以后, 你们都是住持一方弘法教化的禅师。我现在教你们如何说法,才能不失本宗顿教法门的宗旨。说法时,应先举述三科法门,运用三十六相对法,如有出没就会落于两边,说一切法不要背离了自性。如果忽然有人向你问法,说话都要双句相对,彼此来去相互为因,最后两边的对待全部去除,更没有其它可着之处。

所谓三科法门,就是陰、入、界。陰是五陰,就是色、受、想、行、识,入是十二入,也就是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和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门。界是十八界,也就是六尘、六门、六识,自性能含容万法,所以叫作含藏识;如果起了分别思量,就是转识。由转识生起六识,出于六根门头,对外接 触六尘,就这样,十八界都是从真如自性而起用。自性如果邪,就产生十八邪;自性如果正,就产生十八正。如果表现出恶用,就是众生用;如果表现出善用,就是佛用。用自那里来呢?由自性而来。

相互对待的诸法,外境无情方面有五对法:天和地相对,日和月相对,明和暗相对,陰和陽相对,水和火相对。这是五对相对法。

法相、语言方面有十二对法:语和法相对,有和无相对,有色和无色相对,有相和无相相对,有漏和无漏相对,色和空相对,动和静相对,清和浊相对,凡和圣相对,僧和俗相对,老和少相对,大和小相对;这是法相和语言的十二对相对法。

自性起用方面有十九对法:长和短相对,邪和正相对,痴和慧相对,愚和智相对,乱和定相对,慈悲和狠毒相对,持守净戒和为非作歹相对,直和曲相对,实和虚相,险和平相对,烦恼和菩提相对,常和无常相对,悲和害相对,喜和瞋相对,舍和悭相对,进和退相对,生和灭相对,法身和色身相对,化身和报身相对;这是 十九对相对法。”

六祖说:“三十六对法如果懂得如何运用,就能使道贯穿于一切经法,而且出入不落于两边。真如自性随缘起用,和人言谈时,对外要能即于一切相而不执着一切相,在内要能即空而不执着空。如果完全着相,就会助长邪见;如果完全着空,就会增长无明。执着空见的人,有的诽谤佛经,肯定地说‘不用文字’。既然说不 用文字,那么人也不应该有语言,因为这语言本身就是文字的相。又说‘直指之道不立文字’,就是这‘不立’两个字,也是文字。又见到别人在说法,就诽谤别人所说着在文字。你们应该知道!自己执迷还罢了,又诽谤佛经。千万不可诽谤经法,否则将造下无量无边的罪业!如果外着于相,而造作有为法来寻求真道;或者到 处建立道场,而辩论有无的过患,像这样的人,即使历经多劫也不可能明心见性。只许依照正法修行,又不可甚么都不想,这样反将造成佛道上的障碍。如果只是听人说法而不实地修行,反而会使人生起邪念。因此要依照正法修行,说法不要住相。你们如果能够悟解,并且依照这样去说、去用、去行、去作,就不会失却本宗的 宗旨了。

如果有人问你法义,问‘有’,就用‘无’来答;问‘无’,就用‘有’来答;问‘凡’,就用‘圣’来答;问‘圣’,就用‘凡’来答。就这样,二边对待法的相互为因而离却二边,就显出了中道义理。像这样一问一答,其余的问题也完全依照这样作答,就不会失却中道的理体了。

假如有人问:‘甚么叫做暗?’就回答他说:‘明就是因,暗就是缘,光明消失了就黑暗。以光明来显现黑暗,以黑暗来显现光明,一来一回相互为因,而成中道义理。’其余的问题都可以这样回答。你们今后传法,要依照这种方法转相教导传授,不要失却顿门宗旨!”

惠能大师在唐睿宗太极元年(七一二),也就是后来改元的延和七月时,命门下弟子到新州的国恩寺建塔,又派人催促早日完工。到了第二年夏末,终于落成。七月一日,六祖集合徒众,对他们说:“我到八月就要离开这个世间了,你们如果有甚么疑问,须趁早发问,我当为你们解答,消除你们心中的疑惑。一旦我去世以后,就没有人教导你们了。”

法等人听了这话,都伤心的流泪悲泣,只有神会神情如常不动,也没有流泪哭泣。

大师说:“神会小师却能懂得善与不善平等,不为毁谤或赞誉所动摇,不生悲哀或快乐的情绪。其它的人都作不到这一点,你们这几年在山中都修的甚么道?你们现在悲伤涕泣,是为谁担忧呢?如果是忧虑不知道我的去处,我自己是知道要去那里的;如果我不知道自己的去处,也就不会预先告诉你们了。你们悲伤涕泣,是 因为不知道我的去处;如果知道我要去那里,就不应该悲伤涕泣了。法性本来就没有生灭去来,你们都坐下来,我为你们说一首偈,叫作真假动静偈。你们诵得此偈,就能与我的心意相同;依照此偈去修行,就不会失却宗门的宗旨。”

所有的徒众都一齐向六祖作礼,请大师说偈。偈语是这样说的:

一切万法皆非真,不要颠倒看作真。

若是当作真实看,此见完全不是真。

若能自心识得真,离了假相即心真。

自心不能离假相,既已无真何处真。

有情本来就解动,木石无情才不动。

若是偏修不动行,则同木石顽不动。

如寻自心真不动,不动自存于动中。

不动若是顽不动,无情却是无佛种。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只要能作这样看,此见就是真如用。

告诉诸位学道人,着力必须要用意。

勿在大乘宗门下,却仍执着生死见。

彼此谈论若相契,就应共论佛法义。

所言若实不相契,也应合掌使欢喜。

宗门原本是无诤,有诤就失真道义。

固执违逆诤论者,心性便转入生死。

当时徒众听完偈语,都一起向六祖顶礼,并且都体会大师心意,人人收摄散乱的心,依照正法修行,更不敢有所诤执。大家知道六祖不能久住世间,法海上座于是再礼拜大师,请问道:“和尚灭度以后,衣法将要传给甚么人呢?”

大师说:“自从我在大梵寺说法,直到今天所说,记录流通,名为《法宝坛经》。你们守护此经,转相传授,度化一切众生。只要能依照此经说法,就叫作正法。我现在只为你们说法,不再传付祖衣。因为你们的信根都已纯熟了,决定不再存有疑虑,足以胜任弘法大事;但是根据达摩祖师传授的偈意,祖衣不应该再传。 达摩祖师的偈语是这样说的:‘我来东土的本意,是为传法度迷情。一华开展为五叶,菩提道果自然成。’”

六祖又说:“各位善知识!你们人人各自清净心意,听我说法:如果要想成就佛的一切种智,必须了达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如果能在一切处而不住一切相,并于一切相上不起怨憎或喜爱,也没有执取和舍弃的心念,不计较利益成败等事,安闲恬然平静,清虚圆融澹泊,这就叫做一相三昧。如果在一切处,无论行住坐卧, 都怀有一颗纯净正直的心,不必在道场中别有举动造作,即已真实成就净土,这叫做一行三昧。如果能够具有这二种三昧,就好像地下种子,由含藏到长养,终使果实成熟。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也是如此。我现在所说的法,譬如及时雨,普遍润泽大地上的一切生物;你们的本有佛性譬如一切种子,遇到这及时雨的滋润,都能发 芽生长。凡是承受我的旨意的人,一定能证得菩提,依照我所说去行持的人,决定能够获证妙果。听我说偈:‘心地含藏诸种子,普获法雨皆发萌。顿悟华情行持 后,菩提妙果自然成。’”

六祖说完偈语,又说:“佛法没有二法,心也是这样只有一种。佛道清净,没有甚么可以执着。你们切勿偏着‘看静’和偏落‘空心’,自心本来清净,原本无可执取和舍弃。你们要各自努力,随缘珍重!”

这时,徒众都向六祖顶礼而后退出。

六祖在七月八日那天,忽然对门下弟子说:“我要回去新州去,你们赶快去准备船只!”

大家坚决哀请挽留,六祖说:“诸佛随缘应化出世,尚且还要示现涅槃,有来必定有去,这是正常的道理。我这肉身骸骨也应该有所归宿。”

大众说:“师父!您现在去了新州,甚么时候可以再回来?”

六祖说:“叶落归根,生来本无法可说。”

大家又问:“正法眼藏传给了甚么人?”

六祖说:“有道的人得我法,无心的人自宗通。”

又问:“以后有没有事难?”

六祖说:“我灭度后约五六年时,应当会有一个人来偷取我的头。听我预记:‘取头顶戴如养亲,为了口腹代人行,遇到满字的事难,州县当官是杨柳。’”

又说:“我灭后七十年,将有二位菩萨从东方来,一位是出家人,一位是在家人,同时兴盛佛法教化,建立我的宗派,修建佛寺,昌隆法嗣。”

门人又问:“自从佛祖应现以来,不知一共传授了几代?愿请垂恩开示!”

六祖说:“应化世间的古佛,已经无数无量,无法计算了。现在只以七佛为始来说:过去庄严劫时,有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现在贤劫时,有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这就是所说的七佛。

释迦牟尼佛首传正法眼藏给摩诃迦叶尊者,二传是阿难尊者,三传是商那和修尊者,四传是优婆毱多尊者,五传是提多迦尊者,六传是弥遮迦尊者,七传是婆须蜜多尊者,八传是佛驮难提尊者,九传是伏驮蜜多尊者,十传是胁尊者,十一传是富那夜奢尊者,十二传是马鸣大士,十三传是迦毗摩罗尊者,十四传是龙树大士, 十五传是迦那提婆尊者,十六传是罗睺罗多尊者,十七传是僧伽难提尊者,十八传是伽耶舍多尊者,十九传是鸠摩罗多尊者,二十传是阇耶多尊者,二十一传是婆修盘头尊者,二十二传是摩拏罗尊者,二十三传是鹤勒那尊者,二十四传是师子尊者,二十五传是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传是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传是般若多罗尊 者,二十八传是菩提达摩尊者,二十九传是慧可大师,三十传僧璨大师,三十一传是道信大师,三十二传是弘忍大师,一直到我惠能是第三十三代祖。从上面所说的诸位祖师,都各有所禀承。你们以后也要代代相传,不可有误。”

六祖大师在唐玄宗先天二年,即开元元年癸丑岁八月初三当天,在新州国恩寺用过斋饭,告诉所有徒众说:“你们各依位次坐下,我要和你们道别。”

法海说:“和尚留下甚么教法,可使后世迷人借以得见佛性呢?”

六祖说:“你们用心听着!后代的迷人如果能够识得众生,就是佛性;如果不能识得众生,即使历经万劫,想要觅佛也是难遇难逢。我现在教你们认识自己心中的众生,见自己心中的佛性。想要求得见佛,只在能够认识众生,因为是众生迷失了佛性,不是佛要来迷惑众生。自性如果能够觉悟,众生就是佛;自性如果迷失, 佛也就是众生。自性若是平等,众生就是佛;自性若是邪险,佛也就是众生。你们心里如果陰险不正,就等于佛在众生中;如果一念平等正直,就等于众生成了佛。我们自己心中本来就有佛,这自性佛才是真佛。自己如果没有佛心,到何处去寻找真佛呢?你们自己的心性就是佛,再不要有所怀疑!心外并无一物可以建立,万法 都是从我们自心里变现出来的,所以经文里面说:‘心念一生则种种法随之而生,心念一灭则种种法随之而灭。’我现在留下一偈与你们告别,这首偈子叫作自性真佛偈。后代的人如果了解此偈的旨意,自然能够见到自己本心,自然能够成就佛道。”

这首偈是说:“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迷的时候,魔王住心房,正见的时候,真佛坐心堂。自性起邪见三毒同时生,那就是魔王住在心房。有了正见,三毒心自然去除,这时魔王就如实变成真佛。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就是出自一身。如果向自性中能自见三身,那就是成佛的菩提因。本是从化身而生 清净法性,清净法性常在化身中。清净法性使化身行于正道,将来报身圆满功德无穷。婬性本是由净性而生,除去婬欲就是净性身。性中各自远离五欲,见自清净本性刹那就是真佛。今生如能遇到顿教法门,忽然悟到自性,就是亲见世尊,如果想要修行寻求作佛,不知要向何处求真。如果能在心中自见其真,有真就是成佛的 因。不能见到自性而向外觅佛,起此心念总是大痴人。现在已经留下顿教法门,要救度世人必须先行自修。告诉你们及将来学道的人,不作这样的见解实在是太愚迷了。”

六祖说完此偈,告诉大众说:“你们要好好安住,我灭度以后,不可和世俗人一样地悲伤涕泣,接受人吊祭慰问时,若穿着孝服,就不是我的弟子,也不是如来 的正法。只要能识得自己本心,就能见自心本性原来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因为恐怕你们心里迷惑,不能领会我的意思,现在再次嘱咐你们,使你们能得见自性。我灭度以后,依我所说修行,就好像我在世时一样。如果违背我的教法,即使我在世间,对你们也是没有甚么益处。”

接着又说了一首偈语:“静止不动不修善,悠闲自在不造恶,断绝见闻心安静,心无拘束无所着。”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车顶还装配了一个可伸缩的舞台,为DJ Khaled在任何场合进行表演提供了便利。页面显示,PS Portal将 致力于提供令人难以置信的远程游戏体验,可以在任何
  • 師父只是讓軍魂去讓他們一直吵架,並且越來越討厭對方,使他們冷戰,就算雙方聯繫也會吵架,到最後不歡而散 【 師父做法事是一對一】愛情往往只有在失去的時候才懂得珍
  • 虽然我真的很喜欢小于,但是饭圈这种环境我还是不适应,因为我认为我算是一个理智的人,只要是和饭圈有关系的,就很难没有上面的那些现象,所以,我可能真的不想花时间
  • ️ 关于王家大院,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的元朝皇庆年间,那时的灵石县静升镇迎来了一位名叫王实的农民。王实建起了一间小小的豆腐坊,这个看似平凡的开始,却埋下了传奇的种
  • 上线时间:5.3-5.17运行时间:7:00-21:45我们愿 有梦的 人们 站上 舞台如此以来 热忱的星光 才永久不朽时间 与 腐朽 协商要将你的热血春日化为
  • 其实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过的人,这一切就构成了你的人生格局。找一个闲在的午后安安静静的坐下来,闭上眼睛,和自己的内心对话......我们必须花时间弄清楚自己
  • #刘宇宁官宣加盟东方风云榜# ✨#刘宇宁宝曼兰朵品牌大使# ✨#摩登兄弟[超话]# 我想变成你,见你所见,爱你所爱。✨✨谢谢碰巧有缘一聚的老同学、老朋友,
  • 在我看来,如果说自媒体有门槛,那么,网络大V的门槛就更高了,不是随便一个自媒体人都可以被称为“网络大V”的,更不能以“网络大V”自居。我经常说,做自媒体,讲究的
  • 但是,那不是我吗?—史铁生《我与地坛》、、是谁顶着大太阳买回来的火龙果呀 是我呀是我呀可是酸奶喝了 橘子吃了 已经太饱了……也不知道会不会是掉秤的一天呢[dog
  • 曾经的那些各种开业、开幕,似乎已经失去了生活的热情,绝少再能听到他们的礼炮和锣鼓声了…时代的冲刷,不论遇到盛世还是逆势,能挺过来的都是勇士。再比如;“我敬佩简单
  • #BOYNEXTDOOR组合[超话]##BOYNEXTDOOR空降超话##跨海超时光# To taesan: 태산오빠 이쪽으로 보세요⚠️1분 안에 다음
  • [举手]鸭鸭 给大家安利过很久的韓/語課又来啦!!看了下亲测不错,毕竟现在竞争压力大,学会门小语种也是很有必要。更可加入喜欢字幕组&个人产出,去留学工作
  • [举手]新乐路东正教堂典型的俄罗斯教堂,五葱头顶立体结构,拜占庭风格建筑……这座教堂,成为过研究所、证券交易所、餐厅,现在的状态则是大门紧闭闲置,令人无限唏嘘。
  • 那就是面对一切现实给予的困惑与痛苦,因为你面前除了面对你还是面对,只有不断的痛苦之中才会有你多彩而丰富的人生。那就是面对一切现实给予的困惑与痛苦,因为你面前除了
  • 2021年9月申请检察院立案监督,2022年3月检察院对诈骗证据“平房”及诈骗私房事实仍回避不答复。2023年5月依法起诉西安房管《退还房屋收支结算表》无效合同
  • ˗ˋˏˎˊ˗:「8月27生日祝福文案|朋友圈分享」          ˗ˋˏˎˊ˗ ²⁰²³/₀₈.₂₇ ‮ ‬ 一生一日‮快 ‬且樂之‮ ‬ ‮
  • 【最新@财新周刊|室温超导“乌龙”再现】 美国东部时间7月22日早晨,两篇科研论文悄然上线预印本平台arXiv,随后在科学界、大众舆论乃至资本市场掀起长达一个月
  • ✨#刘宇宁官宣加盟东方风云榜# ✨#刘宇宁宝曼兰朵品牌大使# ✨#摩登兄弟[超话]#我扬一把散沙粒粒想念漫天纷飞带给我对你的祝福,我洒下一瓢涟水滴滴飘洋流到你的
  • 因为吵架 所以给他的信也让他提前看了 只不过另外一个惊喜是今天早上才让他看到的哈哈哈 在他以为没有惊喜的时候给他制造了惊喜今天一天还是挺开心挺顺利的 油柑苦瓜冰
  • 不要过多关注与自己无关的事,把精力都放在雕琢自身上,做自己喜欢的事,愿意自己待着,就对外界的纷纷扰扰选择性耳聋,少言寡语。人和人的气数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