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姜查尊者:重要的是,观照自己

阿姜查尊者在答修行是否须研读很多经论时说:“看着你自己的心,检视身体、感觉和念头是怎么地生起和消失。不要去执着任何事物,只要清醒地观照着。这是直探佛法真相的方法。修行要自然,生活中每一件事都是修行的机会,都是佛法。当你做生活中的琐碎事情时,试着保持清醒。”从这段开示来看,就不难明白大乘小乘的下手处之同异。当然,当你用功到极至,体悟通透了,明白了佛法是怎么一回,也就没有大小乘之分了。

问∶我很用功修行,但似乎尚无一点消息。

阿姜查尊者答∶修行不能有所求,凡有求解脱或求开悟之心即成解脱之障碍,这一点非常重要。你可以日夜精进不懈,但若仍有企求心,则永远不能获得涅盘,此求解脱之欲会导至疑惑和掉悔。无论你修行多么长久多么卖力,智慧决不会从欲望中产生。因此,只须很单纯地放下,警醒地观照身心,不可有有所得之心,甚至不可执着修行或要开悟。

问∶关于睡眠,该睡多久?

阿姜查尊者答∶别问我这个问题,我无法告诉你。对某些人而言,平均每晚睡四个小时就好了。不过,重要的是,你要观,并且了解自己。若故意少睡一些,会感到全身不舒服,也很难保持正念。睡太多会令人昏沈或掉举。因此,要发现自己原本的步调。这必须仔细观照身心,弄清楚真正需要的睡眠时间,才能把自己调整在最佳的状态。醒来以后又翻身小睡片刻是有害修行的;当眼睛一睁开就要保持清醒了。

问∶关于用餐,该吃多少?

阿姜查尊者答∶这个问题跟睡觉一样,你必须了解自己。食物应适合身体所需,当视之为医药。你会不会在餐后感到昏沈?或者日益增胖?若有的话,当停下来,观察自己的身心。毋需吃得太快,要检查自己吃的份量,然后找出生理自然的需求。遵照头陀行(苦行),把所有的食物盛于缽内,这样就可以容易的看出自己取量的多寡。用餐时当保持清醒、要了解自己。修行就是这么一回事,毋需别出心裁,只是观照。观照自己,观照内心,自然会了解自己修行最适当的步调。

问∶修行是否须研读很多经论?

阿姜查尊者答∶佛法不从书中求。你若想要亲证佛陀所说,不须埋首书堆中。看着你自己的心,检视身体、感觉和念头是怎么地生起和消失。不要去执着任何事物,只要清醒地观照着。这是直探佛法真相的方法。修行要自然,生活中每一件事都是修行的机会,都是佛法。当你做生活中的琐碎事情时,试着保持清醒。像在倒痰盂或打扫厕所时,不要觉得这样做是在利益任何人。倒痰盂里也有佛法,不要以为两腿一盘,端坐不动才是修行。有些人抱怨他没有足够的时间打坐,请问∶你有没有足够的时间呼吸?修行是自己的事,无论做什么事,要保持清醒和自然。

问∶我们为什么不能每天跟老师面谈?

阿姜查尊者答∶你若有疑问,欢迎随时来问他们,但毋需天天面谈。你的大大小小问题,我若逐一不漏地解答,则永远无法弄清自己内心的疑团。你必须自我检证,自我谘询,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每隔几天的开示要仔细聆听,然后拿它跟自己的修行对照。两者为同?为异?我为何有疑问?起疑情的是谁?唯有透过自我检证才能了解自己。

问∶有怀疑时该怎么办?前些日子我怀疑自己的修行,或者怀疑是否有进步,不然就是怀疑指导我的老师,使自己陷入烦恼当中。

阿姜查尊者答∶怀疑是自然的现象,每个人修行都从怀疑开始,你可从中学到很多。重要的是,不要与它认同而陷入其中。怀疑会使你的心在原地打转,相反地,要观察整个怀疑的过程,看是谁在怀疑,看它怎么来又怎么去的。这样你就不会被疑心牵着鼻子走,你可以跳出它,内心趋于平静,并且看清一切现象的来去。只要把你所执着的放下,放下怀疑,单纯地观察。这是对治怀疑的方法。

问∶关于其他的修行方法,应如何看待它们?这几天见到了很多的老师,听到了这么多不同的禅修方法,令人感到眼花撩乱。

阿姜查尊者答∶这好比进城,有人从北方,有人从东方,还有其他人从很多条道路皆可抵达。这些方法通常只是表象的不同,无论你走那一条道路,走得快或慢,假使你是清醒分明的话,那么它们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重要的是,所有好的修行方法都指向去掉执着。最后,连所有修行的方法都要舍掉,对教导你的师父也不可执着。若有一种方法能导致烦恼的止息,去掉执着,那它就是正确的方法。你也许想云游参访其他的老师,修学其他的法门,而且有的人已如此经历一番了。这是一种自然的需求。你将会发现,即使问过一千个问题,知道很多不同的法门,也不能带你到达真理的岸边,然后,你会厌倦的。你将会发现,唯有停下来,观照自己的内心,才能发现佛陀所讲的,毋需往身外去追求。你势必回过头来面对你自己真实的本性,在此你才能了解佛法。

问∶很多次我看到这里的出家人都没有在修行,他们看起来既邋遢又不保持正念,让我感到不舒服。

阿姜查尊者答∶光注意到人是不恰当的,这无益于你的修行。你若起烦恼,要看的是自己的烦恼,假使别人没修行,不是个好比丘,也毋需你来批评论断。智慧不会从注意别人的过失中产生。出家戒是个人修行的工具,不是要拿来当作批评挑剔的利器。无人能代你修行,你也不能替他人用功。重要的是,观照自己,这才是修行之道。

问∶我一直非常仔细地练**(观照)收摄六根,眼睛时常保持低视,每个微细的动作都做到警醒分明。譬如说,用餐时,从咀嚼、品尝到吞咽,都花**(很多)的时间去观察每一动作的触受。每走一步也都小心翼翼、慎重其事。这样做是否如法?

阿姜查尊者答∶收摄六根是适宜的修行法,我们应整天都保持警醒,但不可做得太过火。吃饭、走路以及任何动作都要保持自然,这样才能从当下的状态中培养自发的觉察力。不必刻意造作,把自己逼成怪模怪样的,否则,这也是另一种贪。修行要不缓不急、细水长流,你若做得自然而清醒,智慧也会自然产生。

问∶打坐有必要坐很久吗?

阿姜查尊者答∶不必要。坐上好几个小时是没有必要的。有些人认为坐得愈久一定愈有智慧,我曾看见鸡在鸡窝里坐上好几天呢!智慧来自于,无论你的身体做什么动作,你都是警醒而清楚。修行应该从清晨醒来那一刻开始,持续到你晚上睡觉之前。不要在意你能坐多久,重要的是能否保持清醒分明。每个人都有他自己自然的寿命,有的人六十岁会死,而有的人到九十岁才死。所以,你们每个人修行步调也不必一致,不要去想或担心这一点。试着保持清醒,让事物依它自然的法则进行,这时无论你处在怎样的境界,内心都会愈来愈宁静。它好比森林里一泓清澈的池塘,所有美丽和稀有的动物都跑来喝水,你清醒地看见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看到美丽稀奇的动物来了又走了,但你仍寂然不动。烦恼会产生,但你能立刻透视它们。这是佛陀获致的安详和幸福。

问∶如何克服嗔恚?当它生起时,如何对治?

阿姜查尊者答∶你必须有慈悲心,打坐时若嗔恚心生起,当修慈悲观。若别人行持不好或发脾气,不要因此而生气,否则,你比他更无明。要心怀慈悲和智慧,因为对方正在受烦恼的煎熬。要内心充满慈悲,把他当作你亲爱的兄弟,在打坐时,专注在慈悲的感受上。要散发慈悲心于整个世界,唯有慈悲才能化解嗔恨。有时候,当你看到其他的出家人举止粗暴,可能会心生懊恼,是自讨苦吃的,这样不是佛法。你可能这么想∶「他们不像我这么严谨在修行,不是好的出家人。」这就是自己的大错了。不要做比较、批判,放下想法,观照自己。修学佛法是自己的事,你不能叫别人的作为合你的意或像你一样。这种期待只会为自己带来烦恼,修行人常有此通病,但是看别人的缺点不会产生智慧。不要自寻苦恼,只是单纯地观察自己及内心的感觉。这样做,你将会明白的。

问∶为什么要礼佛?

阿姜查尊者答∶礼佛很重要,这个外在的形式是修行的一部分。姿势要正确,前额完全着地,手肘靠近膝盖,两膝打开约八英。要慢慢地拜,观察身体,这是对治我慢的良方,因此要常礼佛。拜三拜时,内心忆念佛、法、僧三种德行,也就是内心纯净、光明、安详。我们藉外在形式训练自己,使身心和谐。不要看别人怎么拜,这是错误的,若年轻的沙弥或年老的比丘漫不经心,也不用你来评断。人是很难调教的,有的学得快,有的根器钝,评判别人祇会增加我慢,相反地,要观察自己。常礼拜可祛除我慢。已经与法融为一体的人是超越外相的,不论他们做什么──走路、吃饭、大小便,都是在礼拜,因为他们已经超越自私我相了。

《金刚经》离相修善得佛菩提
第二十七段(第二十三品)#净心行善分#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佛又重复依次而说:须菩提!以上所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此法是什么相状呢?此法无有高下、无有多少;无男女之分、无老幼之别;无尊卑贵贱、无凡圣智愚,其性一如,绝对平等,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么怎样才能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呢?用四无法,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可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无我”呢?我为阿赖耶识缘地水火风借父精母血所成之五蕴身,依因而起、依缘而聚;因缘相合、聚而有我。一旦因缘离散,阿赖耶识,随业流转,地水火风,各归其位,我即烟飞灰灭,从此不再有我。所以这个我,不是真实之我,真实之我,是永生不灭的,为了寻求永生不灭的真实之我,只需识破非真实之我,放下一切虚妄执着,即可见诸法实相,见诸法实相,就能做到“无我”。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无人”呢?人与我一样,都是依因感果,因缘所生,五蕴所成,为我之妄心显现,既是妄心显现,显现之相,即是妄相,识得妄相,即见真相,真相无相,即是涅槃妙心,见涅槃妙心,即可做到“无人”。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无众生”呢?天地间的生命形态总计有十二类,称名十二类众生、即: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色、非无色、非有想、非无想。具体如下:
1、卵生:指从壳而生,如鱼鸟龟蛇之类。2、胎生:指从胞胎而出生,即人畜龙仙之类。3、湿生:指从湿处而受生,即含蠢蠕动之类。5、化生:指从无而忽有,又离此旧形、易彼新质为化生,即转蜕飞行之类,如蚕蜕形为蛾。3、有色:指有形碍明显之色,即休咎精明之类。星辰吉者为休,凶者为咎,萤火蚌珠皆精明之类。6、无色:指无有形色,即空散销沉之类,如无色界之外道。
7、有想:指从忆想所生,即神鬼精灵之类。8、无想:指想心昏迷,无所觉了,即精神化为土木金石之类,如黄头外道化为石。9、非有色:指虽有形色而假他所成,即水母以虾为目之类。10、非无色:指因声呼召而能成形,即咒诅厌生之类。11、非有想:指借他之身,以成自类,即蒲卢等异质相成之类。12、非无想:指虽亲而成怨害,即土枭等附块为儿,及破镜鸟以毒树果抱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之类。
关于十二类众生的次序,据《首楞严义疏注经》卷七所说:“有情世界不出十二,动念初起,迷本圆常,影明遂现,故卵生居首,情爱后起;次有胎生,异爱不同;次分湿化,想心纷扰,取舍多端,成后诸类有色、无色等。”
可见这十二类众生都是迷失了自己本有的妙圆真常,心生无明,随业流转在六道中所出现的轮回相,这些轮回相皆是妄相,识得妄相,即见真相,真相无相,既是涅槃妙心,见涅槃妙心,就能做到“无众生”。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无寿者”呢?寿者在世间为长寿之人、在出世间即是涅槃。涅槃又译为“泥洹”“泥畔”等,意译为“灭度”、“寂灭”、“安乐”、“解脱”、“不生”、“无为”等。所谓“灭度”:意为灭除生死因果,度脱生死瀑流。“寂灭”:意为灭生死之大患,寂静安稳。“安乐”:意为安稳快乐。“解脱”:意为远离一切业果。“不生”:意为生死苦果不再续生。“无为”:意为不再造作因缘惑业。“涅槃”:原指火的熄灭或风的吹散,指通过修行所达到常乐我净的最高境界。
小乘佛教将涅槃分成两种,即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有余涅槃是指众生烦恼已断,欲望全无,精神已经进入涅槃的境界之中,但仍有形体存在,肉体尚未死亡;无余涅槃则指众生的六识精神与肉体皆已死亡,彻底跳出了生死轮回的世间。
大乘以“诸法性空”为理念,认为涅槃只是一个假名,进而指明生死涅槃等空花的道理,若执着涅槃、涅槃即是生死,不能得大自在。小乘人执着涅槃,名寿者相,不能得究竟菩提。若能明白涅槃者,即非涅槃,是名涅槃的道理,就能做到“无寿者”。
佛说:在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的基础上,再修行一切善法,就可以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么什么是一切善法呢?又该怎样修一切善法呢?一切善法可分为两大类,即世间善法和出世间善法。世间善法是以十善法为核心,十善又称为十戒,即: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绮语;六、不恶口;七、不两舌;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这十善是从身、口、意表现出来的语言行为、身体行为、思想行为。此“十戒”源于“五戒”,而又与“五戒”侧重不同。“五戒”侧重于止恶、而“十戒”侧重于行善,故称十善法。
由“十戒”而来的“十善”是以不净观离贪欲;以慈悲观离嗔恚;以因缘观离愚痴;以诚实语离妄语;以和合语离两舌;以爱语离恶口;以质直语离绮语;以救生离杀生;以布施离偷盗;以净行离邪淫。守“五戒十善”可确保投生人天善趣,免堕三途,即使今生不能解脱,来生仍可继续修持。五戒十善虽属世间善得有漏之果,却是出世间善得无漏果的基础,非常重要。
出世间善法依次是四谛法:“四谛”是指“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其中的“灭谛”,是灭除三苦、八苦、三灾八难等人生的一切苦及其造成这一切苦的原因,最终证得出生死、脱轮回的阿罗汉道。
十二因缘法:是释迦牟尼佛自修自证得到的真理,指从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这一过程的十二个环节,因果相随,三世相续而无间断,使人流转于生死轮回中。若能观此十二因缘,破除无明,即可证得出生死、脱轮回的辟支佛道。
六波罗蜜法:是通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个法门的修行,即可证得生死涅槃两自在的无上菩提道果。以上从十善法到六波罗蜜法,总括一切善法。
佛说: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为基础,再修以上所说的一切善法,就可以证入佛的一切种智,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是,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也就是说:一切善法从根本上来讲,都不是善法,为什么不是善法呢?因为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一切善法恶法都是空,既然都是空,也就没有善法,没有善法而说善法,那么所说善法就不是善法,世间人不明此理,执于一端,认为有善法,其实这个善法就是一个名称而已,是名善法。只有放下一切执着,远离四相四见,在三轮体空中修一切善法,才是真善法,才能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守培法师驳印光法师批评一心念佛即得往生论(下)

光:凡修行人,无不持戒修善,尽纲常伦理之道。故大小乘律中,皆有一切恶莫作,当奉行于众善之略文。

一心念佛者,虽不持戒,亦不犯戒;虽不行善,亦不作恶;虽不事纲常,亦不悖逆人伦。请看此人,为修行人耶?为非修行人耶?为善人耶?为恶人耶?

培:今谓一心念佛者,皆无其德与道,则此一心念佛者,为泥塑木雕耶?为仍着衣吃饭,与世人无异矣?

一心念佛,万行具足,无道,则道满三千,无德,则德周沙界。一心念佛,非违背一切,乃无暇于一切也。禅宗祖师说:不作善,不作恶,不除妄,不求真。说他泥塑木雕可,非泥塑木雕也可。此人虽穿衣吃饭,但不同常人。何以故?终日吃饭,未曾嚼着一粒米;终日穿衣,未曾挂着一缕丝;一心念佛者,亦复如是。

若着衣吃饭,何可无戒善纲常乎?

一心不乱,万象皆空,觅自身尚不可得,戒善纲常,将何安寄?若以戒善为戒善,纲常为纲常,则不异世人见色作色想,闻声作声想。想色则被色缚,想声则被声缚,终朝随境迁流,千变万化,安得名为一心不乱者哉?

又既着衣吃饭,不碍一心。然则,生信发愿,何为便夹杂而不一心耶?

一心念佛之人,着衣不作着衣想,吃饭不作吃饭想,生信不作生信想,发愿不作发愿想。然则如何呢?着衣即是念佛,吃饭亦是念佛,生信亦是念佛,发愿亦是念佛,行坐住卧,头头是道,处处念佛,除佛而外,更无别事,是以谓之一心念佛。倘若穿衣吃饭是穿衣吃饭,生信发愿是生信发愿,则眼前万事万心,交乱如麻,如何能不夹杂耶?否则,一心、乱心,如何分别耶?

一言以蔽之曰:只知说大话,未曾实行故。

“说大话,不实行”,真是金石之言,针得末世人之通病。近时善知识,口谈佛祖,却不知如何为佛,如何为祖;口说一心,而不知如何为一心;口谈念佛,而不知如何为念佛;口谈修行,而不知道在何处;言之至此,不觉令人愧煞!然而说大话者,有不得不如此者,如逢山说山,遇水说水。余见一心不乱之文,而作一心念佛之论,岂知什么大话小话也?至于不实行者,亦有二故:一不明道理者,虽行而不实也;二明道理者,知道不可行,所行者非道也。如培出家,三十年来,觅个真实行处,了不可得。若有,大善知识示我个真实行处,我当如佛供养。

光:祈发大慈悲心,破我之邪见谬执,俾守培法师之论遍布中外,则是光之所馨香祷祝也!以此宏法,则非光之恶劣所能领会,故不得不为一上呈白其愚诚。如有妙谛,请为的实指示。印光之所说不合道理,请为辟驳,以开茅塞。但须将光原文随函寄下,庶可对领座下妙义也。顺颂禅安!常惭愧僧印光顿首。

培:我知印老此函,从慈悲心出,非攻讦之可比也。我所以辨驳者,欲明一心念佛之真理也。印老若明一心之真理,对于一心念佛之论,必无所批评矣。一心不乱,不但为净土法门之关要,亦为一切法门之关要,学佛者误认此理,即错乱佛法,是以不得不一申辨驳也。谨将常人所认之一心,略为说之。常人所言一心者,念佛时,工夫纯笃,妄念不起,念后仍同常人,即以一时不起妄念,名为一心不乱。不知此非一心耶。若以此为一心,世间之人无一非一心者。何以故?世人无二心,念此必忘彼,念彼必忘此,念此是一心,念彼亦是一心,岂非处处是一心乎?虽欲二心并起,岂可得乎?如是人人本来一心,何须念佛而成一心乎?又以念佛功力强逼他念不起,禅门谓之搬石压草,纵经百劫,终有生时,不名一心。若真一心者,万念俱消,亦名无念,无念之念,方是真念故。消诸念者,无须逼迫诸念不起。当知念从境生,空念者,必先空境,境空念自空。境空心寂,名为一心。如是一心,即是弥陀;如是一心,即是净土;非一心外别有弥陀、净土也。心外有弥陀,有净土,即非真一心,亦非真弥陀、净土。为彼一心不生净土,净土与一心各别,故论之耳。

#佛教##佛法看世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8.28152/42kg 食欲爆好的一天早:黑咖啡+紫薯蛋黄芋泥欧包+玫瑰黑芝麻丸+杨桃 李子午:肉贵蔓越莓贝果+胡萝卜香菇炒鸡蛋晚:蓝莓黑巧欧包+李子-今日
  • #梦想动起来,旅行在路上# #摄影分享##猫咪公寓2[超话]# #猫岛档案馆#为了寻找制作药水的材料你和点点走入森林深处,爬上山丘高处守护着魔女森林的精灵蘑菇头
  • )我猜测 耀的爸戏份不会很多 他回来没多久又会离开 腾叔咖位在这 貌似又有投资 所以三番颂的哥 估计出事了 可能是飞珠江没了 so耀要替他完成这个梦想(纯猜)那
  • #车主投诉#【昂科拉GX发动机故障灯亮 三元催化器故障】车主谢先生向汽车门网投诉称,其在乌鲁木齐市亿峰神驰4s店于2021年2月19日购买了新款昂科拉GX,后续
  • 4、沈遵是知道欧阳修写了《醉翁亭记》“僧智山作亭其上,公刻石为记”“ 沈遵闻之往游”的,是《醉翁引》曲产生的起源,这么重要的事情在世本中却只字未提,世本该写的不
  • 毛舜筠曾回忆起最后一次见张国荣时的情景,当时被问了几个奇怪的问题后,毛舜筠心里就很清楚,哥哥已经很严重了,因为那时张国荣的状态很奇怪,看着毛舜筠还不断的问着同一
  • 足坛史上只有6大神做到 C罗有望下赛季成第一人职业足坛,进球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许多前锋球员终其职业生涯都未必能够打进100粒进球,更别说打进超过700粒进球
  • 大家看了OKX的预告和ETH的合并机制更应该知道接下来我们要怎么样来布局吧‍以太坊合并在即,但这并非就等于以太坊2.0,根据以太坊的发现路线图,合并仅仅是2.0
  • 全程变成孩子爸爸一个人找孩子,孩子爸爸第一时间报了警,打了物业电话,疯了一样在两幢楼中找孩子,直到25分钟后爸爸才在3幢2楼平台找到孩子,看到孩子的那一刻犹如雷
  • 四年前有那么一个人出现了陪我走了一段颇为漫长的路直到他最近下车离开了我缓了八个月才承认了这个事实人生常态 可是当真实面临的时候确实很难以接受的结果该醒了 他在上
  • 假期就要结束了,昨天两个孩子去看了两场电影,临走的时候说让他们自己带钱,中场在五楼吃饭,但是阿姨打电话回来说,他们没有带水杯,我就担心他们有没有带钱,3:00多
  • 人不要随便给自己设立任何边界,边界的东西都是有限的框框架架。就像生病的人一样,说自己好不了啦,那就是真的好不了,因为自己给自己定了一个好不了的边界,这个边界就是
  • 1.晚晚用橘色的水彩笔给自己画了胡子,我一回家,马上了解到她的美滋滋,就放大了一下,晚晚喵喵,请问,我的女儿是小猫么?天天忘事儿 昨天又忘了发微博昨天中午吃的烤
  •   可是遗忘的时候,上一段感情也清空,几个还没有破灭的水泡在水中慢慢浮起,那是自己因为快乐还是忧伤吹出的呢?于是,它在短暂的记忆里,更多的是为了铭记,而不是遗忘
  • ”[允悲]不过,不少网友看后,却纷纷表示:过儿,当然是救姑姑[允悲]不用你救,我们宣萱会游泳[允悲](这下,过儿和姑姑都有救了[允悲])不会游泳反而解决了这个世
  • 一次次失去又重来,我没离开,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一次次失去又重来,我没离开,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 #地产看世界##窝家网##地产看澳洲##窝家网海外置业##带您地产看世界# 致敬最无私的爱!也希望你们在今后的交通事故处理、交通疏导方面、发扬罚款速度执法之精神
  • 尽观古城的历史文化,更使万千的植物充满了高贵的典雅,任何一片小叶或是一朵小花,它们都可以无比神奇地在古城之中去把情怀抒发。#遇见美好##作家岳钊# 枝头绚丽金
  • 童心我心 .有意思的是,那些我们站在道德高地批评的人或事,若换作自己或发生在自己身上,其实我们也好不到哪里去。绝对的好、绝对的坏其实都不存在,善恶在一念间,我们
  • 。一席之地cypher个人听感最好的两个part,一个是艾热一个是苏早对唱,艾师傅,真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