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慧长老:生死就存在于生活中,把握当下就能在生活中了生死。

佛教讲两个问题,一个是生活,一个是生死。简单地来说,生活问题如果不包括精神生活在内的话,主要靠物质来解决;而生死问题主要靠精神来解决。实际上佛教有时候是把两个问题糅合在一起,生死问题也包括了生活问题,生活问题也包括了生死问题。佛教是把两者放在同一个位置、同一个点上来思考和处理的。

我觉得,这两个问题在分析的时候作两点来分析是可以的,但是解决的时候就要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解决,不能分成两次来解决,要一次性解决。解决生死问题就是解决生活问题,解决生活问题也就是解决生死问题。为什么呢?我们众生或者我们人类的一切活动就是生活,就是身口意三业的活动,它既包括生活问题,也包括生死问题,因为生死问题就存在于生活之中。

我们一般人在讨论生死问题的时候,总是截然地把生和死放在一个固定的时间点上,认为我们从娘肚子里出生的那一刻就是生,到临终咽气的那一刻就是死。实际上这种看法是带有片面性的,生和死实际上是贯穿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念当中,所谓念念生死。

没有生活当中每一念的生死,也就不可能有那种阶段性的生死,如果把生死仅仅看作是生的那一刻、死的那一刻,就没有因果的相续。因为生死是一个因果念念相续的过程,所以佛教在处理生活问题和生死问题时,把它们摆在一个点上作一个统一的思考、统一的处理。

这一个点在什么地方呢?这一个点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也是历代祖师所说的当下一念。当下一念既有生活问题也有生死问题, 把当下这一念处理好了,生活问题解决了,生死问题也解决了。

这样讲是不是有些玄呢?我们大家仔细思考一下,实际上问题就是这么直接。我们每天晚课都要念的“蒙山施食”仪规,一开头有四句话:“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什么是法界性呢?这就包括生死问题和生活问题,生死问题的本来、生活问题的本来就是法界性。法界性在哪个地方呢?一切唯心造。心有凡心、圣心,有生死心、菩提心,区别何在?一念迷悟之别。一念迷就是生死心,一念悟就是圣贤心。

所以,佛陀教导我们修行不要绕圈子,而是直截了当地从当下这一念来修。当下这一念把握好了,就能够了生死于生活中;当下这一念把握好了,就能在生活中了生死,在了生死中生活。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生活可以说就是生死问题,修行也可以说就是生活问题。为什么呢?修行就是觉悟,生死是迷或者说生活是迷。我们面对的这个世界千头万绪,我们面对自己的心灵也是千头万绪,种种的问题,把它概括起来,很简单, 就是一个生死问题、一个生活问题,或者说一个迷的问题、一个觉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的存在和表现不受时空的限制,不受一切条件的限制。任何东西可能都是有条件的存在,要说无条件存在的东西,恐怕就是烦恼。当然,烦恼也是有条件的,但在好多情况下,它可以不受条件的限制。我说的这个条件,比如职位高低、钱财多少、年龄大小、文化程度高低等等,烦恼可以不受这些东西的限制。

它唯一可以让步的地方,那就是在觉者面前,在觉者面前烦恼转化了。烦恼在觉者面前还有没有呢?还是有,觉者也要面对我们人类所面对的这些问题, 但是对觉者来说,他不把烦恼当作烦恼,他在烦恼当中把烦恼转化了,所谓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槃,在有些地方叫灭除烦恼、断烦恼。断也好,灭也好,实际上都是转化。他不以烦恼为烦恼,就是断了烦恼。

不以烦恼为烦恼,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有人欺负你,你生气不生气?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古代有一位祖师,皇帝叫他到京城去,他不去,他说他有病。叫了一次他不去,第二次又来叫,又来催,他还是不去。到了第三次,皇帝派来的京官就对老和尚说:你老人家可要识抬举呀,皇帝三次召你都不去,你知道后果是什么?你人不去,就要把你的头拿去见皇帝。

他说那很好,于是说了四句话,我只记得后两句,“将头临白刃,犹如斩春风”。杀头好像刀子割风,风不知道痛,也不知道痒, 他已经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那就是将烦恼转化了, 将生死转化了。生死就成了菩提了,生死就成了涅槃了。烦恼成为菩提了,彻底地觉醒了,历史上像这样的事情很多。

我们天天在诵《金刚经》,《金刚经》上面讲佛陀在因地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节节肢解,他在那个时候没有嗔恨心,更没有烦恼,他彻底地了了生死。在什么地方了生死呢?就是在生活中了生死,将刀子来割他的头,那就是生活,他不起烦恼,不动念头,这个就是真空。

不是说修行的人就没有烦恼了,烦恼都躲开他了。可以说越修行的人烦恼越多,他躲避不了的,怎么会躲避得了呢?烦恼可以说是不择手段的,不论任何情况,就是看你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以什么样的方法来处理。你处理得好,烦恼就是菩提;处理得不好,烦恼就成了生死了。

所以,烦恼随时会遇到,烦恼在我们生命的每一念当中,我们每一念都有生死,所谓“念念相续,无有间断”。烦恼是“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修行也同样要如此,要“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而且还要不能有疲厌,不能有满足感。

这个很现实啊!我们不管是年老的人也好,年轻的人也好,是出家修行也好,在家修行也好,一定要把生死问题和生活问题同时来解决。要在生活中解决生死问题,在解决生死问题的同时来生活。这样才是我们修道者、求道者的生活。能如此,我们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没有空过的时候。如果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观照自己,我们一天二十四小时都能生活在圆满、幸福、安祥之中。

实际上不是因为这样的推理才有这个问题存在,你当下去体会这个问题也是存在的。因为没有一念一念的迁流,哪有生死啊?这个念念迁流是从我们有这一期生命、从你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如果把这个念念迁流往前延伸,那就可以延伸到过去生中,一直可以延伸到过去的无量劫中;而把它往后延伸、往未来延伸,也是一直可以延伸到未来的无量劫中,这就是我们这一念心。

我们这一念心就叫法界性,法界性就是法身,法身是无始终、无内外的。我们人人具足此法身。虽然在迷失当中你不能确知,但是这一点灵明不昧的觉知觉照,永远没有离开你,永远是你最亲密的朋友,也可以说永远都是你的本来面目。

当我们还没有觉知的时候,它是我们的朋友;当我们一念回光返照的时候,啊!原来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本来面目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自己。所以学佛的人要从根本上来学,要立足在根本。既得本,何愁末?本是体,末是用,得了体,自然就能起用。

人类的这个问题,科学家也存在,农民也存在,做大官的也存在,而且他的这个问题更突出,因为凡是做大官的人应该说都是世间最有智慧的人。所以,人们经常看到那些伟人面对茫茫苦海也会发出长叹。什么是茫茫的苦海?就是我们这一念的迷失,我们不要以为在我们心之外有个苦海,苦海就在我们方寸之间,把方寸之间的问题解决好了,那就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回头是很快的,一步也不用走动,就到了彼岸。学佛要学到这样的地步了,那么对佛法可以说有些了解了,那就可以修行了。如果没有学到这个地步,认为从苦海到极乐世界有很远很远的路,要搭飞机轮船,可以说你永远到不了,你要知道回头是岸。

所以,再建议大家认真地读《六祖坛经》,读《金刚经》,读《普贤行愿品》。我们在家教徒时间宝贵,不可能读很多的经典,读这三本经,就能够真正体会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修行要经常看经典,经常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能够经常得到善知识的启发,修行就可以少走弯路,就能够沿着一条捷径来修。不过,这虽然是个捷径,不离寸步就从苦海到达了极乐世界,但又是难度最大的一种修行方法。如果把这个方法比作革命的话,它是要革自己当下的命,不是等待很久,不是革别人的命,而是革自己的命。

你当下的烦恼怎么解决?一事当前你是怎么面对的?人家打了你一个嘴巴,你是跟人家没完没了, 还是问问自己他为什么会打我?如果你能反问自己,你就不会去想对方怎么样怎么样,你就会想到你自己有什么不对。

我们很多的事情往往总不知道要求自己,总是要求别人;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总是希望别人做得事事都满你的意,怎么可能呢?我们每个人回想一下,有家庭生活的人,希望家庭所有的人都听你的话,家里人所想的一切问题,都跟你想的一样。我们出家人,没有家庭,住在寺院,住在佛学院,也希望常住的所有的事情都满我的意,老师教书满我的意,管事的人满我的意,一切的事情都不要违背我的意愿。

怎么可能呢?一百个人就有一百条心,满了你的意就不大可能满第二个人的意,张三这么想,李四那么想,王五又是一个想法,怎么办呢?大家总要取得一些妥协,取得一些谅解,能做到大体上过得去就可以了。

在生活中了生死,这一法门就是我提倡的生活禅。修生活禅这一法,大家一听起来好像有些庸俗,但是你仔细思考一下,生活当中要有禅,要在禅悦当中生活, 并不是容易的事情,而是最难最难的法门。但是,你如果真正实行起来,那是最有味道的、最活的法门,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都用得上,都有力量。

今天我讲的就是我们人类面对的两大问题—生死问题和生活问题。佛教的根本出发点是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来考虑,因为解决好了生活问题也就解决了生死问题,解决了生死问题也解决好了生活问题。

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就是时时觉照,念念觉照。因为生死在念念中,所以需要念念觉照,一念相应就最容易,一念相应就能念念相应,如果你一念不相应,你念念都不相应,那就成了最难的法门。

希望大家能够很好地去思考,很好地去体会,真正做到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了生死,在了生死中生活。

内容来源:净慧长老浅释“妙法莲华经”

觉性科学,基于科学的认知,将传统佛学〈其他宗教同样〉“通俗化”、简化、人情化、生活化。比如说对“一念不生”的看法,并非要修炼到不起杂念,那唯有死亡方能做到。而是要带有觉知地感受并观察念头的存在与变化,正如观风云变化,潮涨潮落。自自然然,自然而然,允许它,不理它,才会消散。禅的奥秘正在于此,放松,带有觉知的放松。这样,灵感与智慧随之涌来。一一陈宇廷

当你完全地温柔,没有骄慢,没有激进侵略性的时候,你看到了宇宙的光明灿烂。你发展出一种宇宙的眞实觉知。你可以欣赏绿色的、叶片形状美好的青草,你可以欣赏一只带有淡淡的红铜色、有著黑色触须的斑纹蚱蜢。它是如此美丽地坐在一株植物上。当你走向它时,它从植物上一跃而下。如同那样的小事物,不是无聊的景象;它们是新发现。每一天,你看见不同的事物。
——节选自邱阳创巴仁波切著作《觉悟勇士——香巴拉的智慧傳承》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时间已经正确,你们却害怕了,初恋,对於处女座来说,是一个充满勇气而无所畏惧的年代,那时,天空蓝蓝的,花儿香香的。爱情最美丽的时候,从来都是只存在回忆之中,初恋中
  • ”我笑的停不下来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彩虹屁]小电车被粑粑修好了,我给麻麻买了一个头盔,这样她就能骑着去伊洛河玩了。粑粑摸到你在麻麻肚子里动来动去的时候,粑
  • (其实以前跟钦云就很想整活铜钱了,只是当时自己没有大师号也不会编辑器)玄悯的衣服先这样,找到合适的我再换。天气也晚点(理直气壮得准备鸽了)先存档,因为还有好几张
  • 看了这么多期节目,孙怡每一期都很美,我以前对她没什么印象,觉得她长得虽然好看但是没什么记忆点,作品也不多,所以很少关注她,这次因为《再见爱人》这个节目重新认
  • 在这件事情中,顾客买车时花钱加装了配件,最后配件没有安装,这一点店家是完全清楚的,因为店家明确回复,是因为厂家减配才没有安装。家里有一台燃油车,出于对多方面的考
  • #读书##第489天##脂砚斋评石头记##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宝钗生日,宝玉来寻黛玉一起去看戏,黛玉言何必蹭人借光,宝玉立马许诺
  • 毕竟他可是在袁弘的婚礼上,和胡哥、刘昊然、马天宇打出了伴郎团天花板之名的男人;他可是《仙剑奇侠传1》里面最深情呆萌又忠义两全的唐钰小宝,他更是《风中奇缘》里的霸
  • 厨子的表情也好绝,两次都偷偷瞥开眼角,嘴上傲娇地说什么“很简单、你才没火腿高级”结果脸上又分明是一副无奈的表情,这里真是太有夫夫那味了……这次虽然也很担心,但也
  • 话赶话都说到这了,那么下一个,直白双11四娃本娃,你的水光自助餐,来了!除非一张真吉卡不够你使的,光电囤多了要更多水光来配的,看这边!
  • 很感激你陪伴我的日子,我很开心,可惜没有珍惜,再来一次我还是会对你说那些话做那些事,毕竟当时的我还很幼稚。感恩我们相遇,感恩你温暖了我,深夜放歌想起了故人,虽有
  • 宝可梦朱紫repo day2 游戏时长 累计10.5小时-打到第二个道馆(水)的时候一直很艰难 我等级最高的宝可梦跟野怪差不多一个等级我还以为是我越过了太多路人
  •   那么这一路上的爱恨欢愁也就有了归宿,以后的日子,既便是山长水远,也都会坦然面对,给尘世以最初的温柔。  看多了花开花谢,聚散离合,便逐渐明白,我们最终想拥有
  • 5988的起售价,加之精巧折叠形态、高雅浪漫配色,让华为Pocket S成为年轻时尚消费者优选的小折叠。华为Pocket S还提供更多丰富有趣的外屏主题,不仅预
  • 近年来,金口河区各乡镇抓住"生态"和"宜居"两个关键点,充分挖掘本土历史文化底蕴,将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等与本地特色元素相
  • 文旅部等多部门:探索支持在转型退出的高尔夫球场、乡村民宿等项目基础上发展露营旅游休闲服务,引导露营营地规模化、连锁化经营 孵化优质营地品牌培育龙头企业11月21
  • 那依旧在秋雨中含苞待放的青青小荷,似乎忘了季节的变换,忘了岁月的匆匆、时光的无情,她兀自在风中摇曳,在雨中起舞,孤芳不自赏的美丽身影,让人觉得她越发旖旎可爱,高
  • 最后两句充满禅意,有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意境,受到大雁的启发,抬头看着头顶的月亮,认为该回去了,而且他还想象了在月夜下敲松门时的情形。秋去冬来,秋风
  • 我还记起来,弟弟他们还有在城市广场的合照,那是很久很久之前的事情啦。(也许是有一次被有心之人划伤车痕的心有余悸)在一个小学生的眼里,巨无霸的个头着实硕大,以至于
  • ”当灯光暗下、音乐响起,一部《时间的力量》纪录片为见面会深情启幕,一改发布会开场寒暄的套路,所有人的情绪在15年的时光中穿梭,将重逢的气氛拉满。近百家主流媒体和
  • 7.大概没有一个民族向中国人这样爱泥土,在她文明微露的曙光中,即以大量绚烂动人的土质陶器表白了她的特性。9.人,在死亡以后,统统归回到一个共同的图腾符号上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