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历史悠久。据县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物鉴证,至少在4000年前,就有人类活动。蒲江地域,古代属蜀国地。秦灭蜀后,隶蒲阳县。汉属临邛县。南北朝西魏恭帝元年(554年)正式建县,名广定。隋仁寿元年(601年)改名蒲江。 蒲江县古名广定,始置于西魏恭帝元年(554年)。同时置蒲原郡,郡、县治同地,址在今县城北1里地(原东岳庙一带)。恭帝二年(555年)析临邛县置临溪县,治地在今西崃乡残城址村。是时,广定、临溪县属邛州蒲原郡。 北周(557至581年)时,在州郡之上置总管府。蒲原郡仍领广定、临溪两县,郡仍属邛州。 隋开皇三年(583年)悉罢全国诸郡,以州统县,广定、临溪县属邛州。隋仁寿元年(601年),改广定曰蒲江(“以南枕蒲水故”)。隋大业三年(607年)罢总管府,改州为郡,以郡统县。同年合邛、雅、登3州为临邛郡,蒲江、临溪县属临邛郡(郡治与严道县治同地,今雅安县多营坪)。 合并图册(3张)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临邛郡为雅州(州治置严道县),蒲江、临溪等16县属雅州。同年,割雅州之蒲江、临溪、临邛等5县,置邛州(州治置依政县)。唐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十道,蒲江、临邛等县属剑南道邛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郡,邛州改为临邛郡。唐至德二年(757年)分剑南道为东、西两川,各置节度使,蒲江、临溪县属剑南道西川临邛郡。唐乾元元年(758年),悉罢全国诸郡,改郡为州。临邛郡改曰邛州,蒲江、临溪属剑南道西川邛州。唐大历四年(769年)临溪县设删华就嶲州,辖临溪、蒲江2县。唐大和四年(830年)分蒲江、临溪两县隶属嶲州(州治今西昌)。唐乾符元年(874年)还蒲江、临溪两县仍属邛州。唐文德元年(888年)划邛、蜀、黎、雅4州置永平军,蒲江、临溪县属永平军邛州。唐大顺二年(891年)废永平军,蒲江、临溪县属剑南道西川邛州。 五代十国时期,蒲江、临溪随邛州先后归属前蜀、后唐、后蜀政权。 蒲江县城 北宋改“道”为“路”,推行路,府(州、军、监)、县三级建制。宋乾德三年(965年)蒲江、临溪属西川路邛州临邛郡。宋淳化五年至至道元年(994至995年),李顺起兵攻占成都建立“大蜀”政权,蒲江、临溪随邛州临邛郡属之。宋咸平四年(1001年),今四川地区划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蒲江、临溪属益州路邛州临邛郡。同年,置惠民监(铸铁钱,直属州郡领)于蒲江西部。宋嘉祐四年(1059年)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蒲江、惠民监属成都府路邛州临邛郡。宋熙宁五年(1072年)省临溪县为镇,入临邛县;其领地并入蒲江、火井、依政3县。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罢惠民监,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复置惠民监,铸铁钱,直至宋末。 元至元十二年(南宋德祐元年、即1275年),元军攻占嘉定(今乐山),在川南建立地方政权。元至元十四年(南宋景炎二年、即1277年)蒲江属嘉定府路邛州。至元十八年(1281年),置四川行省,蒲江属四川行省嘉定府路邛州。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省蒲江县入邛州。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明玉珍于重庆建立“大夏国”,蒲江境域随邛州归属明玉珍大夏政权。 明洪武六年(1373年)十二月十八日复置蒲江县,隶嘉定府。明洪武九年(1376年),嘉定府降为州,蒲江县仍属之。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二月,蒲江县属四川省邛州。 清顺治元年(1644年)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部据成都,建立大西政权,蒲江属之。清顺治三年(1646年)十二月,张献忠牺牲,大西政权亡。顺治九年(1652年),蒲江属四川省邛州(直隶州)。清嘉庆七年(1802年)于府、州、厅、县之上增置“道”一级建制,全川增设五道,蒲江属建昌道(道治雅州)邛州。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建昌道为上川南道,领邛州,州领蒲江、大邑两县。 蒲江县(33张) 民国元年(1912年),废“道”制,改为省、府(厅、州)、县三级建制,蒲江属四川省邛州。民国2年(1913年),又改为省、道、县三级建制,划四川为7道,以道领县,蒲江属四川省上川南道。民国3年(1914年),划四川为5道,蒲江属四川省建昌道。民国7年(1918年),四川军阀开始各据一方,互不相属,形成防区制局面。民国17年(1928年)撤销“道”制,省直辖县。民国24年(1935年)军阀割据防区制结束,四川划为18个行政督察区和西康行政督察区。第四行政督察区(治眉山县城)领眉山、邛崃、蒲江等10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蒲江县于1949年12月19日解放。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将四川划为川西、川东、川南、川北4个行署区,行署区下分置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蒲江县属川西行署眉山分区(通称专区)。1952年9月1日撤销全川4个行署区,恢复四川省建制;同年10月,改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区专员公署,蒲江县属四川省眉山专区。 1953年3月10日,撤销眉山专区,邛崃、蒲江、新津、名山4县划归温江专区。 1960年4月29日撤销蒲江县,所属行政区划归邛崃县。 1962年10月20日国务院批准,复置蒲江县,蒲江县仍属温江专区。 1968年9月,“专区”改为“地区”,蒲江县随之改属。 1983年,撤销温江地区,蒲江县划归成都市管辖。 [7]

【横渠四句再解读】
张载(1020-1077)是北宋理学的创立者之一,也是关学宗师。在长期的学术和为政生涯中,他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表达自己的志向。学者多称这四句话为“横渠四句”。由于四句的每一句都以“为”字开头,故也可称作“四为”句。横渠四句代表了北宋理学的根本精神,近千年来传诵不绝。由于前两句比较费解,学者的解读一直存在分歧,因而有必要回顾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笔者的专题旧文,重新思考,进行再解读。

在逐句解读之前,先对横渠四句的版本和宗旨略加澄清。关于横渠四句的版本。横渠四句常见的版本有两个系统。第一个系统包括:南宋朱熹、吕祖谦合编的《近思录》,南宋《诸儒鸣道》之《横渠语录》,南宋末吴坚刻本《张子语录》,明版《张子全书》之《语录抄》。第二个系统包括:晚明冯从吾所撰《关学编·自序》,清代《宋元学案》卷十七《横渠学案上》黄百家案语。在这两个系统中,第一句“为天地立心”,未出现异文。重要的异文发生在第二句:第一个版本系统作“为生民立道”,第二个版本系统则作“为生民立命”。诚如张岱年先生所说,宋、明各本所传当为原文,《宋元学案》所引则经过后人润色,但流传较广。综合相关版本信息,本文将以《关学编》和《宋元学案》所引的横渠四句作为解读对象。关于横渠四句的宗旨。有些学者把此四句视作张载的为学宗旨,这不确切。横渠四句是张载走上学术道路后对自己志抱和理想的抒发,而并非对为学宗旨的概括。朱熹的评价很中肯,他说:“此皆先生(指张载)以道自任之意。”黄百家同样认为,这表现的是张载“自任之重如此”。

第一句“为天地立心”。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天地没有心,但人有心;“为天地立心”就是把人的思维能力发展到最高限度,使物质世界的规律得到最多和最高理解。这是一种误解。首先,“天地”一词并不专指物质世界或自然界。《易传》提出了天、地、人“三才”的世界模式,认为人是生存于天地之间的。“天地”,既可以指物质世界或自然界,也可以指人间社会,其确切含义要根据前后文研判。在横渠四句的语境中,“天地”应当指人间社会,而不是指自然界。其次,张载并不否认天地有“心”,他援用《周易·复卦》的《彖辞》,称此“心”为“天地之心”。张载认为,“天地之心惟是生物”,这意味着天地的功能是创生万物,这一功能似乎是蕴含于天地之内的心意。“天地之心”的说法,使“天地”创生万物具有了“目的”特征。牟宗三、金春峰等学者早就指出包括张载在内的儒家哲学属于“目的论”系统。最后,“天地之心”的“心”与“为天地立心”的“心”,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显然,生物之心是“天地”亦即宇宙自然亘古以来所固有的,无须人来“立”,否则必将夸大人的力量。其实,“为天地立心”的“心”,指的是人的精神价值,进而“为天地立心”就是要为社会建立一套以仁、孝、礼、乐等为核心的道德价值系统。张载在其著作中对“立心”有不少论述,后人的解释不应当脱离他本人的言说脉络。例如,张载主张“只将尊德性而道问学为心”。这里所谓“心”,其含义包括尊崇德性并探究服务于德性的知识,这当然属于人的精神价值。“为天地立心”,其实质是“立天理”之心。张载说:“古之学者便立天理,孔孟而后,其心不传。”他所谓“天理”,指道德价值的道理,能够发挥“悦诸心”“通天下之志”的社会作用。这种作用,是以道德精神打动人心,让天下人乐于接受。二程兄弟指出,《西铭》“立心,便达得天德”。这从一个侧面肯定张载所谓“立心”是要为社会确立道德价值,而“天德”是其最高表现。总之,“为天地立心”之“心”,既不是指“天地生物之心”,也不是指“人的思维能力”,而是指圣人具有领悟“天地之仁”的能力,并以“天地之仁”的价值意蕴作为宇宙论根据,从而立教垂世,为天下确立以仁、孝、礼、乐为核心的道德价值系统。“为天地立心”的理论依据是价值论的,而不是自然观或认识论的。

第二句“为生民立命”。“生民”,语见《尚书》,是人民的意思。有学者认为,这句话源于孟子所谓“正命”,意思是要让人民过正常的生活。说这句话与“正命”有关是正确的,但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让人民过正常的生活,则未能揭示其实质。其实,这句话并不是泛泛地讲人民的生活,而是讲要为民众的生活确立道德价值方向。历史上长期流行命定论,认为人生只能消极地听凭命运的摆布。针对这一倾向,孟子提出“立命”论。他所谓“命”,不再像孔子那样指天的命令,而是指人的命运。孟子提出的“立命”,则指为人确立命运的方向。与此相关,孟子还把人的命运分为“正命”与“非正命”。这深刻地影响了张载。“为生民立命”的“命”,与孟子一样,也指人的命运。但二者的命运论是有区别的:孟子讲“立命”,专对士人而言;而张载讲“立命”,则着眼于民众这一更大群体。在理学史上,张载第一次把人的命运分为“德命”与“气命”。他提出:“德不胜气,性命于气;德胜其气,性命于德。”(《正蒙·诚明》)张载所谓“德命”,相当于后来朱子学派所谓“理命”。“德命”,指人生境遇中受道德理性支配的确定性力量。“气命”,则指在人生遭遇中受生理意欲及恶俗支配的不确定性力量。张载视“德命”为“正”,视“气命”为“非正”,特别强调人们在面对自己的命运时一定要“顺性命之理,则得性命之正”(《正蒙·诚明》)。他主张对“德命”与“气命”这两种不同的命运,都予以安立;但格外强调要以“德命”驾驭“气命”,而决不是相反。结合第一句话看,“为生民立命”是有前提的,就是首先需要“为天地立心”,把源于“天地”的“生生之德”向下转化为人类社会的仁、孝、礼、乐等道德价值系统,使民众能够据以做出正确的抉择,从而掌握自己的命运,赋予生活以意义。

第三句“为往圣继绝学”。“往圣”,指历史上的圣人。儒家所谓圣人,指世所公认的人格典范和精神文化领袖。“绝学”,指中断了的学统。宋代理学家普遍认为,儒家的学统自孟子之后便“学绝道丧”,所以需要继承孔孟“绝学”。学统的实质关乎道统。道统论是关于“道”的思想内涵和“道”的传授谱系的理论。张载不同意“语道断自仲尼”,认为,“仲尼以前更有古可稽,虽文字不能传,然义理不灭,则须有此言语,不到得绝”(《经学理窟·义理》)。据此,他在梳理道统时提出:“‘作者七人’,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制法兴王之道。”(《正蒙·作者篇》)“作者七人”,语出《论语·宪问》。张载认定,伏羲、神农、黄帝也属于“制法兴王之道”的开创者,同样尊奉他们为圣人。可见,他眼中的道统,不仅包括儒家文化传统,还包括其他优秀文化传统。因而,张载所欲继承的“绝学”,在包括儒家之学的同时,还包括整个中华学术文化传统。此外,他还宣称,“某唱此绝学亦辄欲成一次第”。张载继承“绝学”,其著书立说的内容“有六经之所未载,圣人之所不言”(范育《正蒙序》),表现出很强的创新意识;他系统探讨“大道精微之理”(范育《正蒙序》),为儒家建构了一套极富创意的天人哲学体系。张载对“为往圣继绝学”的践行,堪称楷模。

第四句“为万世开太平”。实现天下“太平”,是周、孔以来儒者所追求的社会政治理想,这对北宋产生了深刻影响。当时,“太平”一语很流行,朝野关注度最高的议题是天下太平。为此,以欧阳修、范仲淹、李觏等人为代表的政治家或思想家都向朝廷提出过“致太平”的方略。为了实现“太平”理想,张载付出了多方面的努力。首先,是其文化方面的努力。面对佛老的挑战,张载与其他以复兴儒学为己任的士人挺身而出,“排邪说,归至理”(范育《正蒙序》),努力为社会的太平秩序奠定思想文化基础。其次,是其政治方面的努力。在《横渠先生行状》中,吕大临称自己的老师张载“慨然有意三代之治,望道而欲见”。张载自己解释说,“望道”即是“望太平也”(《张子语录中》)。这里的“道”,就是以“王道”为宗旨的“治道”原理。把对“太平”秩序的渴望,与对“治道”的渴望联系起来,主张“道学”应当成为天下太平秩序的哲理基础。可见,张载对“太平”的思考并不囿限于当代的太平秩序,而是以更深邃的视野关注可持续的“万世”太平问题,这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

综上所述,对横渠四句的理解,不能脱离北宋的建立背景和理学家的问题关切。赵宋统治者总结前朝长期分裂的经验教训,亟须重建政治秩序,而张载等理学家的最大关怀则是为社会秩序奠定永恒的精神基础。横渠四句不仅是张载对自己一生抱负和理想的概括,还对当时、后世乃至现代的很多哲人志士都发挥过并继续发挥着极大的精神激励作用。
  (作者 林乐昌 系陕西师范大学关学研究院首席专家)

《小刘知特产》之汝瓷
嗨,大家好啊,这里是中国特产品牌公众评选活动组委会,我是集美丽与智慧于一身的冥王星星主小刘,关于特产,只有不知道小刘的,没有小刘不知道的。特产是某些地方特有或特别著名的产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或历史,在这里小刘给介绍一下特产的文化历史传说,这期我们的主角是汝瓷。

悠久的历史   丰厚的物华
中国名瓷“汝、钧、官、哥、定”,河南有其三。汝瓷出自平顶山。就目前的考证看,陶瓷古窑址在现今平顶山所辖的汝州、鲁山、宝丰、郏县及洛阳的汝阳南北150多公里内广有分布,大致分为两个自然区和6个生产区。
汝河东南区包括“严和店汝窑区”、“大营清凉寺汝窑区”和“段店、梁洼汝窑区”。其中严和店区目前已发现26个古汝窑场,产品以汝瓷豆绿釉刻印花为主,也有大量的天蓝釉、天青釉、月白釉、黑釉、花釉、棕红釉、挂彩和白釉等。遗物丰厚,器皿多样,为宋代汝窑早期遗址。
段店、梁洼遗址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主要产品有缸、罐、壶、瓶、腰鼓等民用瓷。花釉具多,胎如坚石,釉质细润,蓝如宝石,云絮飘动,观之赏心悦目,史称花瓷,又曰“唐钧”,是集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身的工艺品。唐代烧造花瓷的窑址迄今只发现五处,四处在河南,其中两处在平顶山。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件黑釉蓝斑腰鼓和一件黑釉斑点壶,已被有关专家根据唐代《羯鼓录》中有关记载和对段店窑址出土物的调查,证实为“鲁山花瓷”。这一区域以鲁山段店为中心,接连白象店和桃花店,与梁洼明清时期兴起的汝窑相呼应,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各朝代,集生产工艺、产品开发、烧成技术、经营管理之大成,鼎盛时商贾云集,对后期汝窑的兴起和我国陶瓷技术的开发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促进作用。
汝河东南区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宝丰大营清凉寺汝窑遗址(宝丰曾为汝州地域)。该窑址北距汝州25公里,总面积1万平方米,瓷片和窑具堆积如丘,窑址毗邻交错,遗物丰厚,既有汝瓷,又有钧瓷、唐三彩、河南黑釉天目瓷、白地黑花瓷等。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87年考古试掘,就发现了窑炉、作坊、灰坑等遗迹。在一个小窑藏坑内,一次出土较完整的各类瓷器20余件,其中汝窑天青釉盘口折肩瓶、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天青釉汝瓷盘,粉青釉刻莲花茶盏等,均为汝瓷传世佳品。其色青翠如脂,润泽似玉,细碎的冰裂纹薄如蝉翼,晶莹剔透,被认定为汝瓷传世珍品。此次开掘揭开了汝官窑口之谜研究的序幕,被国内外专家称为陶瓷考古史上的重大突破。
为进一步探寻汝官窑所在地,1988年秋和1989年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清凉寺窑址又进行了两次发掘,共出土各类完整可复原的瓷器和窑具两千余件,其中的窑藏品与传世汝官瓷对照,胎釉完全一致。1999年,该所在清凉寺居民住宅便道上再次进行试掘,收获汝官瓷片上千片。2000年6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该所对这一遗址进行了第六次发掘,在475平方米的区域内,清理出汝官窑炉15座,作坊2处,大型澄泥池2个,釉料坑2个,灰坑22个,还有一眼水井和大批形状比较完整、品种比较丰富的汝官窑瓷器和匣钵、垫饼、垫圈、支烧等烧具。同时出土的一枚“元丰通宝”,为汝官瓷的历史上限提供了重要依据。同年10月18日,省文物管理局、宝丰县人民政府在清凉寺召开了汝官窑遗址考古新发现“专家研讨会”和“新闻发布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物局、中国考古学会、中国古陶瓷研究会近20名专家出席了这次会议,专家们高度赞扬了清凉寺汝官窑遗址的发掘成果,认为该成果对于进一步研究中国陶瓷史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神秘的土地    稀世的珍藏
1978年冬季的一天,汝州市纸坊乡阎村的几个村民无意中挖出几件陶器。其中一件就是如今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彩陶缸——《鹳鱼石斧图》。经碳十四测定,这件国宝为原始社会仰韶文化时期的产物,距今已有6000年之遥。
位于郏县西北10公里的黄道汝窑生产区,早在唐代中叶,就盛产瓷器。窑址分布于黄道村东的马蹄河畔,总面积10500平方米,文化层厚达3米。产品主要有白、黑、青、月白、天蓝、紫红等釉色。有的碗、罐上还绘有花草图案,写着“风花雪月”、“春夏秋冬”等字样,釉色浑厚质朴,光彩夺目,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都有黄道窑的花釉白斑罐。黄道窑的产品常以白斑花釉、黑釉、黄褐釉、天蓝釉、及茶沫釉上饰以天蓝或月白斑点,窑变出多种色彩,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窑工艺开辟了先河。而位于郏县西北15公里处的谒主沟汝窑遗址,是一处宋、金、元时期的古窑址,总面积约18000平方米,产品多为民间用品,釉色有天青、天蓝、月白等,同时兼烧钧瓷釉色,如玫瑰红、葛花紫、龙肝、马肺、雨后红霞等。这里的山岭上到处都是优质的制瓷原料高岭土和釉料,至今禹州钧窑还来此购料。全国著名陶瓷专家叶喆先生有诗曰:“漫道汝钧不可分,神前神垕地昆邻,天青釉色虽相近,各有千秋自超群。”
汝河东北自然区另外两个生产区,一处位于大峪乡嵩箕山脉西侧。东侧便是禹州神镇,是生产钧瓷的重要基地。此地有72座汝瓷窑之称,已被文物部门发掘的窑场就有14个。产品主要是生活用瓷、文具、工艺品等。造型精致,光素无纹较多,釉色天蓝、天青为主,清雅庄重,汁水莹泽,釉面呈细碎冰裂纹,产品曾在开封宋宫遗址多次被发现。另一处位于汝州市内及郊区,这一带发现遗址8处,出土的古瓷片,有豆绿刻印花和天青、天蓝、月白等釉色。2000年5月,省文物局在汝州市中大街和张公巷的交汇处开沟发掘,出土了大量匣体钵片,其中两件保存完好。同时出土了大量独特的青釉瓷片,和清凉寺的天青釉汝官瓷完全一样。其色清雅莹润,釉呈冰裂纹薄如蝉翼,多为餐具、茶具、酒具、文具、工艺品。工艺考究,薄釉薄胎。一起出土的还有古钱币和粉碎的玛瑙釉料、刻花用的玻璃棒、雕塑用的骨器,素烧过的坯片等。
2001年6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张公巷进行第二次挖掘,掘面40平方米,发现大量素烧胎片,除个别胎片能看出底部形状为传世水仙盆外,其他多不能辨别器型。出品胎片厚薄均匀,制作精细,不但继承了清凉寺汝窑的卷足支烧工艺,且有所发展,足部直、窄、矮和宋代其他瓷都不一样,匣钵种类繁多,桶式、碗式、盘式等应有尽有,底部和口沿儿涂有碱土。经过对出土釉料的试烧,成色和发掘出的瓷片一致,烧成温度在1250摄氏度,和史书记载汝官瓷烧造工艺相符。
2001年7月,一户居民在汝州市望嵩路与中大街交汇处建房挖地基时,发现一层独特的物质,面积约40平方米,经汝瓷专家朱文立试烧,认定为宋代天青釉。该址出土的瓷片与张公巷的瓷片样品,从釉色和冰裂纹及器皿制作的精美程度看,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的碗奁极相似。同年10月,中国古陶瓷研究会2001年汝州年会暨汝瓷国际学术研究会在汝州召开,专家根据对宝丰清凉寺和汝州文庙、张公巷出土瓷片的科学测试,断定汝州可作为汝官瓷新窑器目标考查发掘地。
由以上尚不完全的发掘可以得出结论:汝窑工匠代代传承前人智慧,创造出国宝花瓷和风格独具的刻、印花卉青瓷。到了北宋晚期,因皇宫认为定州“白瓷有芒”,改命汝州建青瓷窑,专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从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绝妙工艺:胎坚细密,釉层匀净,色泽丰润,造型典雅。品类齐全的汝官瓷为宫庭珍藏,民瓷更为众多百姓所喜爱,曾在宋代百花瓷艺苑中获“青瓷之首,汝窑为魁”的美誉。
关于汝瓷,大家是不是了解的差不多呢?喜欢特产传说的朋友们,请多多关注支持我们,每期给您带来不一样的特产故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时光似一曲无言的歌,不紧不慢的沿着生命的脉搏静静地流淌在岁月的长河,那些或喜或忧的曾经,温润而深沉的穿过一个又一个年轮,随着花开花落,给余生留下了一曲又一曲或伤
  •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需要把自己变成自律、心中充满爱的人.⛰️ 这本书告诉我:自律的人,他们的内心一定是充满爱的,至少他们,是真的爱自己,爱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包括
  • ♊️双子座双子谈恋爱时都属于比较弱的那一方,其实这是因为双子太包容了,宁可牺牲自己的地位。♎️天秤座和天秤谈恋爱总有一种:天秤可能随时随地会被别人勾搭走的错觉。
  • #佛光普照[超话]#修行20多年一无所获,皈依佛门便证得罗汉果   质多长者有位亲戚,名叫阿耆毗迦。这位阿耆毗迦自幼就慕恋修道,后来不顾家人的反对,一个人偷偷
  • 说到‮手徒‬整形,我圈里不‮朋少‬友都不陌生,而且我圈‮,里‬做徒‮整手‬形生意和做过‮手徒‬整形项目‮人的‬好像也不少。最近几天,推特上数以十万计的网友被一则
  • 【每日一典】满面春风亦作“春风满面”。春风:比喻笑容。
  • 当我选择离开的时候,不一定是因为我不爱你了,而是因为,我想让自己过的更好。清醒的去爱一个人,先要很爱很爱自己,再去爱别人。
  • “下沉剧场”中央草地的北侧原是泳池,考虑到重新开放和填平处理的成本都较高,建筑师决定在现状基础上仅处理泳池边缘,将其变废为宝,改造成室外下沉式音乐剧场,为青年人
  • 中国是大国,而且必定要成为对人类作出伟大贡献的国家,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为自己找到解决各种问题的答案,还要为人类拿出解决人类面临的危机和难题的答案。不仅是电竞,传
  • 说起来连我自己也不太敢相信,作为一个过于喜新厌旧的人,我的耐性实在不算好,甚至可以说很差,对于失去兴趣的人事物,总能放弃的无比果断,“你”属于特例,第一次让我产
  • #1月看文记录# 1️⃣ 6️⃣ 满天星/by睡芒小甜饼,破镜重圆攻是个鼓手,玩音乐的,整个人傲娇多金,自以为自己直,结果特别可爱的把自己掰弯了哈哈哈受可真是太
  • 广珐琅是广州的金属胎珐琅工艺的一种,其主要作法是在金属胎上錾花,贴饰金银片花纹,再罩涂透明的珐琅釉料烧制而成。从文本上看,“样”代表了设计,而“匠”代表工艺生产
  • 辛苦了,谢谢[心][心][心]小海会继续把这份爱,尽力的传递下去❤我们是彼此的光与荣耀@李现ing @李现全国粉丝后援会#李现粉丝的公益故事# #爱豆v力量#
  • #香雪海#的蜡梅开的正盛,在寒冬中娇羞绽放的蜡梅,成了冬季万物凋零中的一片美景。徜徉在吴中的冬日里,小小的蜡梅花,成为冬日里一枝独秀。
  • 当自己起痘的时候就会开始观察别人的皮肤,发现香港男生其实很多也有这样的问题,爱出油,毛孔粗大而且会有黑头和暗疮。这个阶段的话就是拖了好久都不去医院的下场(比如我
  • 请大嘉积极响应特工的超话团建活动,多养耗子,多加群踢贴,尽量每个号都拿满分,每周的超话排名还是要保证的!你提别人的全名和角色名就是给别人做数据!
  • 我其实想告诉做这种比较的人,我们的生活不止买吃的,食品价格在CPI里只占三成。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你们在日本绝对买不到中国这么便宜的日用品,也买不到这么便宜的服务
  • !#肖战[超话]##肖战余生请多指教#[给你小心心]#肖战顾魏##肖战斗罗大陆#[给你小心心] #肖战唐三##肖战我喜欢你# 只愿 肖战顺顺利利平安幸福[心][
  • 看,确乎没有。白云原本少,又被河边的草丛遮住身影。
  • 释迦牟尼没有因为他是一个罗刹鬼的形象,而去鄙视这个人,仅仅因为这个人能说出来四句偈,哪怕他是个鬼,他也愿意以身去供养他,这个叫求道者。弹幕:不解风情[哼] 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