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祖亲自白话批注《道德经》

反复章 第四十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四十讲无有生

万物皆在生生化化反复的运转着,但是它无论怎样的运转变化也是从道的本体中而发。可是它虽然反复的运行,到最后还是要归于柔弱与宁静。就好像一阵风吧,它虽然很强劲,但是不久便要归于平静,又好比一阵雨,它虽然下得很大,但是下不了多久,还是要归于平静。所以说,天下万物皆从有之中而生,可是这个有,还是从无之中生化而来的。

四十、反动弱用:道的动力就是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不断的回归;事物最薄弱的部分恰恰就是道发挥作用的地方。天下万事万物都生于混沌之体,混沌之体生于无形、无象、无体的物质。
诗诠:循环往复生不息,反向运动道之力;暖瓶空处为薄弱,无空水往哪里寄?

万物生于无形体,混沌成形出道炁;正反强弱自然道,勿推勿助天之秘。

闻道章 第四一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直)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第四一讲 道的尊贵


上等的贤人因为根基深厚,见识超群,志量广大所以一听到道就志同道合,努力的去行实践。中等根智的人因为见识不足,对道的认识不清,所以虽然有缘听到道,也有慕道之心,但是道心总是不能持续长久。下等愚顽的人因为见识浅薄,不知道为何物,而且本性迷昧,贪享欲乐,所以一听到道就哈哈大笑。哈哈,如果这些愚昧的下等人不笑的话,还不知道的尊贵在于何处。所以在古时候,有些先见之明的人立下了一些含有哲理的言词如下:

一、明白大道的人,他的作为必是机智全无,意念清净。这种人因为大智若愚,所以从外表看来,好像很愚昧的样子。
二、行道的人因为不作有为之事,不逞劳力之能,事事让人三分,不敢先进于人。
三、有道德的人因为心与道合,不作矜异之举,不说矜奇之言,不分富贵贫贱,很平实感。
四、上等道德的人心量广大,涵受一切,如空谷一般。
五、心里洁净的人像明月当空,莲花出污泥一样,虽然他们纯真贞洁,可是他们仍不计较得失是非,好像受辱的样子。
六、有广大德行的人常常不自以为有德,所以仍很谦虚。
七、建立广大功德的人他常常不向人夸耀他的功德,就好小偷一样,偷偷摸摸的去做,不想让别人知道,所以是建德若偷。
八、圣人品性之质最为纯真,但仍然不执着于事物分别之中,悠于他的本然天性,所以圣人的心好像是变的。
九、广大的空间如宇宙之大,浩瀚无垠,所以没有角落可立,好像圣人之心,心量广大无边际,无角落一般。
十、世上要完成一件大器物必须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要成为一个伟人也是一样,必经时间与人格的考验才能得到真正的成就,所以是大器晚成。
十一、汽车跑的时候有声音,飞机飞的时候有声音,可是宇宙的律动,天体超音速的运转能够响澈整个宇宙的大声音。但是人住在宇宙之中,就好像人坐在飞机之内,却听不到他的声音,所以是大音希声。
十二、有形体的东西一定是有限大,只有无形的东西才能无限大,就像无极的虚空一样,所以是大象无形。道虽是一切万物的大根源,可是至玄至微,无形迹可寻,因为它很隐微,好像连名字都没有,所以是道隐无名。所以说,道这个大生命力的本体经常把祂的力量----炁借给万物,资助万物,成就天下的万物。等到他们生成之后,不用了才将借用的炁还给道,所以是善贷且成。

四十一、大器晚成:上士听见道后就会立即付诸行动,勤修苦练;中士听见道后会将信将疑、犹豫不定;下士听见道后马上会哈哈大笑,以为是奇谈怪论、一派胡言,殊不知他们不笑才算不上是真正的道呢。所以古人在《建言》这本书中写道:“真正明白道的人反而觉得胡涂了,悟道明明有了进步反而觉得像倒退,明明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反而觉得颇费周折,大德之人反而好像没有什么德行,东西太白了反而好像是黑色的,一个人的德太博大了反而好像有许多缺点,一个对德坚定不移的人反而好像不厚道,东西的质量太纯真了反而好像赝品,一个方形的物体太大了反而没有棱角,最有才能的人成熟得都很晚,声音太大了反而没有声音,物体的形状太大了反而没有形状。”道衍化为万物后就寄居于万事万物之中而失去了自己的名姓,虽然道无名无姓但只有道才善于无私奉献,才善于孕育万物而无所不成。

诗诠:上中下士人三种,闻道反应各不同;精进疑惑哈哈笑,不笑不道前缘迥;

前进反像在倒退,明明懂道似非懂;路太平坦反崎岖,虚怀若谷似虚伪;

东西太白污易显,德太博大不足见;方形太大无棱角,大器之人晚年成;

声音太大听不见,东西太大反无形;道居万物没有名,无私奉献助成功。

冲和章 第四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第四二讲 道的造化

道的造化总原理是这样的。道为万物之本,但是道本无名,强名为一。由一而分为二,则是有了阴阳,自然天地定位,就是二的数。有了二数之后,就开始有了对待,有对待必有两端,如善恶分别;有两端必有中心处,所以一就开始成为三数。因此易经的数理就以三为生数而演变的。一切飞潜动植,一切有形有色之物就成为万物了。阴的一面居于幽暗,而且是柔弱的,所以往往是万物所持的正明面,因此阴以无形而身负其内,阳以有形身抱其外。冲气就是阴阳一气的中心------虚中之气。虚中之气是含有万物造化之机的,所以万物得其冲便有生生化化之妙。此中之理若以人身比喻如下:(目有)虚灵而能视,耳有虚洞而能听,鼻有虚孔而能嗅,口有虚空而能吃,意有虚魂而能思,心有虚窍而能应,因此万物皆以冲虚为本。因此刚才所讲的皆以柔弱冲虚为本,就是因为祂实在太伟大了。你看人都最讨厌听到孤、寡、不谷(无食者)这些话,但是高高在上的王却喜欢以它自称,这岂不是以柔弱来自损吗?如果侯王不自损,天下便不自归了,所以以虚下为用,实在太妙了。因此表面上看来是受损的,实际上是得益的。在表面上看来是得到利益的,实际上是受损的。如国君以孤王寡人自称是损的。反而得到天下人民的归心;如果国君以骄傲自满来夸示天下的话,反而会受到众叛亲离。如桀纣将天下视为己有,骄满自大,虽有天下而天下反叛之,就是一个借镜。这是右代圣人所教导的遗训,我也就拿这个来教导别人。也就是人生在世应体悟大道而行,不可仗恃自己的力量称强霸道,或是向人夸耀,否则会得不到善终的。所以我将以上这些巧妙的道理当成父亲教导我一样永远的记住它。



四十二、道生万物:道(无形无体)产生出最原始的混沌体(有形无体),最原始的混沌体产生出阴炁和阳炁两种物质(有形无体),根据阴阳互根、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之理,只有阴阳谐调才能化生万物,道体(道)又衍生出一种物质——朴——和炁来调和阴阳二炁的矛盾与对立,这就是二生三(朴、和炁也是无形无体的)。(因为道本来是自足的,阴炁、阳炁、和炁这三种炁的产生并无先后和轻重之分,化生万物需要什么道就可以提供什么。)阴炁、阳炁得到了和炁的调和,三种炁溶为了一体,这样就产生出了万物(注:道、混沌体、朴、阴炁、阳炁、和炁都是用肉眼和仪器看不见的,即使万物中都包含这三种物质,我们也只能看见万物的外表和外表所发生的变化而看不见促成这些变化的内在因素)。天地万物都包含阴炁和阳炁这两种物质,由于和炁无形、无体它可以自由穿梭于阴阳二炁之间,随时地、自动地调和阴阳二炁的对抗与冲突,这才使得万物能够恒久保持自身的稳定与和谐。老百姓最讨厌的正是那些孤儿、寡妇、和缺吃少穿之人,然而诸侯君王却反过来用孤、寡、不谷来称呼他们自己以示谦卑。所以说一切事物:有的是贬低了它反而对它有好处,有的是抬高了它反而会使它受到伤害。这些道理都是前人所教的,现在我用来教给你们:“强横、霸道的人是不会得善终的!” 我将把它当作父亲教训儿子谕一样的话而永远记住。

诗诠:道生万物含阴阳,朴调对立和谐昌;喜欢厌恶因人异,一事一物不同方;

贬低有时会受益,抬高反而会受伤;强横之人无善终,不信你去查端详。

从《老子》到《道德经》
汉代对《老子》的改造
汉代曾对先秦典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改造,其中,对《老子》一书的改造就很典型。《老子》因为既有一些传世的“古本”,又有新出土的帛书本和竹简本,材料相当丰富。#国学实录# 从各种本子的比较看,文字的不同是多方面的,而且不止一次地变来变去。其篇章、结构的变化也很明显,可以断言的是,传世本《老子》的基本面貌,是在汉代定型的,《老子》书名变成《道德经》,也应该是在汉代。

《老子》文本究竟多少字,许多本子都不相同,有5000多的,也有4999的,除去“也”、“之”、“其”、“夫”等字有无之外,也有整句增减不同的,还有一些佚文,因而很难得出一个具体统一的数字。文句的不同,以帛书本和传世本相比较,二者差异的文句达140多句(参见尹振环《帛书老子释析》)。其中的确有一字之差导致文义迥异的情况,很难说哪些是《老子》本义,哪些经过了后人的篡改。这些不同可以比较出来,而不同的原因却很值得研究。从帛书本到传世本的比较看,文句的变化应该主要在汉代,因为汉代的《老子河上公章句》与王弼的《老子注》基本一致(当然这两个本子本身在流传过程中也多少有些变化)。汉代人对《老子》文句的改造,有无意的,也有有意而为的。当时的传诵和抄写并非那么“规范”,多或者少个把“也”、“之”等虚词、助词本属平常,#读书# 错误或者增减一两个字也在所难免,而有意改字或者增删的情况则涉及到更改人的思想意图,甚至与当时的时代思潮有一定关系,这在《河上注》与《想尔注》中有不少事例(许多研究均有指出,此不列举)。

再说篇章结构,帛书本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与传世本的顺序刚好颠倒。西汉末年《老子指归论》的顺序与帛书相同,而东汉(至少是中后期)的《老子河上公章句》与传世本相同,说明这个变化是在汉代完成的,其主要篇幅结构是在汉代定型的。至于《韩非子》的《解老》、《喻老》,新出土的郭店竹简本的篇章,无论怎样理解,都不但不会影响这个结论,相反却更能证明汉代定型之说。

《老子》书名《道德经》,也是从汉代开始逐渐形成的。《老子》在汉代以前已经成书,帛书本、竹简本《老子》的出土便是证明,汉初人称之为《老子》,所以《史记》、《汉书》中普遍用的是“读《老子》”、“问《老子》”、“好《老子》”、“通《老子》”等说法。从《汉书·艺文志》著录《老子邻氏经传》、《老子傅氏经说》、《老子徐氏经说》、《刘向说老子》四部书的情况来看,已有《老子》传人尊之为经典。#传统文化# 至于《太平御览》卷191引扬雄《蜀王本纪》所说“老子为关尹喜著《道德经》”一句,其可靠性有多大且不说,在时间上也已是西汉末年的事情了。到了东汉时期,分别有《道经》、《德经》之说,《想尔注》中已有记载,所以颜师古注《汉书》时广泛使用了“《老子道经》之言”及其注文。从东汉到魏晋,随着道教的形成和发展,《老子道德经》之书名也就形成了,这一变化无疑是汉代人所为。

汉代人对《老子》的创造性诠释

对《老子》的诠释,现在能见到的最明显最早的是韩非子的《解老》、《喻老》。他是用讲道理、引述事实的方法来进行诠释和解说《老子》的,当然更主要的是为了表达他自己的思想。这种根据《老子》中某些文字来表达自己思想的方法在汉代得到广泛运用,《淮南子》就是其中突出的例子。据统计,81章《老子》有70章的文字被其明确引用过(参考蒙文通《老子徵文》),而其中的《道应训》,完全是另一篇《解老》、《喻老》,全篇56段文字有53段的结语都是引用《老子》的文句,实际上也应该是一种形式的《老子》注。当然和儒家注解《五经》一样,经、传分开和章句形式的《老子》注都有,其诠释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有很大的创造性,可以择其要者举证一二。

先看对“道论”的发挥。“道”是《老子》一书根本性的内容,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确实是一种宇宙生成的思想。而究竟什么是“道”,它如何创造天地万物?《老子》虽有几句高度概括的文字,却是“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所以人们就可以、也需要“多为之辞,博为之说”。《淮南子》首篇《原道训》就试图给道作一番描述性的说明,同时指出其性质、作用及其对人世的意义等(文字较长,可参见该文)。严遵讲《老子》之“指归”,也作了较具体的解说。例如讲道如何生万物:“故诸有形之徒皆属于物类。物有所宗,类有所祖。天地,物之大者,人次之矣。夫天人之生也,形因于气,气因于和,和因于神明,神明因于道德,道德因于自然:万物以存。”把虚无之道如何生出实有之物,作了比“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略为具体的表述,加入了“神明”、“太和”、“气”这样一些概念,并且在各个地方反复加以说明。《河上注》解释《老子》“冲气以为和”一句时说:“万物中皆有元气,得以和柔,若胸中有藏,骨中有髓,草木中有空虚与气通,故得久生也。”这些都成为后人理解“道化万物”的依据。在汉代人的注释中,对道的虚无、清静、自然等基本特性,进行了很多阐述,并且都紧密联系社会、政治、人生,其中既有理论性的阐释,如《老子指归》中对“道化万物”之反复论述,又有具体的解说,如《河上注》之处处提醒。

再看汉代人的《老子注》,虽然都是围绕“道论”展开的,但也有一些比较具体的内容,例如关于对仁义礼乐的态度、关于“无为”的理解等等,人们对《老子》本义的发挥,也是有所不同的。《老子》中是否反对“仁义”,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从《老子》本文较难看出其反对仁义,而通行本的“绝仁弃义”,在竹简本中恰恰没有,因此,这个问题众说纷纭,长期未能取得定论。

汉代人作注,依据的本子不同,往往会引出不同的理解和发挥。例如,通行本57章有一句“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河上公本、帛书本以及竹简本,均为“法物滋彰”,严遵就按照“罚峻刑严”的“法令”来发挥,而河上公则解释说:“珍好之物滋生彰著,则农事废,饥寒并至,故盗贼多有也。”再如,“无以为”和“无不为”的不同,“有静”与“不争”的区别等等(参考《帛书老子释析》),这些问题既关系到文本,也关系到如何理解和阐释。而汉以后的人大多是按汉代人的定本和解释来进行阐释和发挥的。

汉代人“注老”和“解老”的意义

第一,汉代人“注老”、“解老”形成了“汉《老子》”,后世所见到的主要是“汉《老子》”,和其他先秦典籍一样,传世本是经过汉代人整理和改造的。其改造的痕迹比其他典籍更为清晰,除了有先秦的《韩非子》、《文子》以及其他黄老著作可作比较之外,新出土的帛书和竹简《老子》以及其他道家文献也是有力的实证。

第二,汉代人“注老”、“解老”,既有传统思想作为依据,又受到时代思潮发展的影响。当时的道家传统思想主要有两个大的系统:一个是可以称为“黄老之学”的系统;一个是以《庄子》为代表的庄学系统。汉注《老子》中保留了这两种思想的痕迹,甚至有时明显表现出双方的某些矛盾,例如对待“仁义”的态度就是如此。个中情况十分明显是受到当时的时代思潮的影响。汉初实行黄老政治,汉初《老子》实际上就是“黄老”的同义语;东汉普遍注重养生,《老子》的“长生久视”之道就得到大力的敷陈;道教产生之后,五千文成为其主要经典,《想尔注》便应运而生,在汉代人一般“道论”的基础上,把“道”人格化和神格化,“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老子成了“道”的化身。

第三,汉代人所注《老子》及其阐释,直接影响了后世各种思想理论的发展。此后的各种发挥,都是在汉代人阐释的基础上进行的。例如,魏晋玄学倡导虚无,王弼之注《老子》是其突出表现,他倡导“以无为本”,正是得到汉代人论述的启发和影响。正如宋儒晁说之所说:“王弼《老子道德经二卷》真得老子之学欤,盖严君平《指归》之流也。”从中也可看出,汉代人对《老子》的阐释,的确有较大的创造性,从而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熊铁基)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国学实录

知乎搜索国学实录

收听语音文字视频

从《老子》到《道德经》
汉代对《老子》的改造
汉代曾对先秦典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改造,其中,对《老子》一书的改造就很典型。《老子》因为既有一些传世的“古本”,又有新出土的帛书本和竹简本,材料相当丰富。从各种本子的比较看,文字的不同是多方面的,而且不止一次地变来变去。其篇章、结构的变化也很明显,可以断言的是,传世本《老子》的基本面貌,是在汉代定型的,《老子》书名变成《道德经》,也应该是在汉代。

《老子》文本究竟多少字,许多本子都不相同,有5000多的,也有4999的,除去“也”、“之”、“其”、“夫”等字有无之外,也有整句增减不同的,还有一些佚文,因而很难得出一个具体统一的数字。文句的不同,以帛书本和传世本相比较,二者差异的文句达140多句(参见尹振环《帛书老子释析》)。其中的确有一字之差导致文义迥异的情况,很难说哪些是《老子》本义,哪些经过了后人的篡改。这些不同可以比较出来,而不同的原因却很值得研究。从帛书本到传世本的比较看,文句的变化应该主要在汉代,因为汉代的《老子河上公章句》与王弼的《老子注》基本一致(当然这两个本子本身在流传过程中也多少有些变化)。汉代人对《老子》文句的改造,有无意的,也有有意而为的。当时的传诵和抄写并非那么“规范”,多或者少个把“也”、“之”等虚词、助词本属平常,错误或者增减一两个字也在所难免,而有意改字或者增删的情况则涉及到更改人的思想意图,甚至与当时的时代思潮有一定关系,这在《河上注》与《想尔注》中有不少事例(许多研究均有指出,此不列举)。

再说篇章结构,帛书本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与传世本的顺序刚好颠倒。西汉末年《老子指归论》的顺序与帛书相同,而东汉(至少是中后期)的《老子河上公章句》与传世本相同,说明这个变化是在汉代完成的,其主要篇幅结构是在汉代定型的。至于《韩非子》的《解老》、《喻老》,新出土的郭店竹简本的篇章,无论怎样理解,都不但不会影响这个结论,相反却更能证明汉代定型之说。

《老子》书名《道德经》,也是从汉代开始逐渐形成的。《老子》在汉代以前已经成书,帛书本、竹简本《老子》的出土便是证明,汉初人称之为《老子》,所以《史记》、《汉书》中普遍用的是“读《老子》”、“问《老子》”、“好《老子》”、“通《老子》”等说法。从《汉书·艺文志》著录《老子邻氏经传》、《老子傅氏经说》、《老子徐氏经说》、《刘向说老子》四部书的情况来看,已有《老子》传人尊之为经典。至于《太平御览》卷191引扬雄《蜀王本纪》所说“老子为关尹喜著《道德经》”一句,其可靠性有多大且不说,在时间上也已是西汉末年的事情了。到了东汉时期,分别有《道经》、《德经》之说,《想尔注》中已有记载,所以颜师古注《汉书》时广泛使用了“《老子道经》之言”及其注文。从东汉到魏晋,随着道教的形成和发展,《老子道德经》之书名也就形成了,这一变化无疑是汉代人所为。

汉代人对《老子》的创造性诠释

对《老子》的诠释,现在能见到的最明显最早的是韩非子的《解老》、《喻老》。他是用讲道理、引述事实的方法来进行诠释和解说《老子》的,当然更主要的是为了表达他自己的思想。这种根据《老子》中某些文字来表达自己思想的方法在汉代得到广泛运用,《淮南子》就是其中突出的例子。据统计,81章《老子》有70章的文字被其明确引用过(参考蒙文通《老子徵文》),而其中的《道应训》,完全是另一篇《解老》、《喻老》,全篇56段文字有53段的结语都是引用《老子》的文句,实际上也应该是一种形式的《老子》注。当然和儒家注解《五经》一样,经、传分开和章句形式的《老子》注都有,其诠释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有很大的创造性,可以择其要者举证一二。

先看对“道论”的发挥。“道”是《老子》一书根本性的内容,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确实是一种宇宙生成的思想。而究竟什么是“道”,它如何创造天地万物?《老子》虽有几句高度概括的文字,却是“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所以人们就可以、也需要“多为之辞,博为之说”。《淮南子》首篇《原道训》就试图给道作一番描述性的说明,同时指出其性质、作用及其对人世的意义等(文字较长,可参见该文)。严遵讲《老子》之“指归”,也作了较具体的解说。例如讲道如何生万物:“故诸有形之徒皆属于物类。物有所宗,类有所祖。天地,物之大者,人次之矣。夫天人之生也,形因于气,气因于和,和因于神明,神明因于道德,道德因于自然:万物以存。”把虚无之道如何生出实有之物,作了比“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略为具体的表述,加入了“神明”、“太和”、“气”这样一些概念,并且在各个地方反复加以说明。《河上注》解释《老子》“冲气以为和”一句时说:“万物中皆有元气,得以和柔,若胸中有藏,骨中有髓,草木中有空虚与气通,故得久生也。”这些都成为后人理解“道化万物”的依据。在汉代人的注释中,对道的虚无、清静、自然等基本特性,进行了很多阐述,并且都紧密联系社会、政治、人生,其中既有理论性的阐释,如《老子指归》中对“道化万物”之反复论述,又有具体的解说,如《河上注》之处处提醒。

再看汉代人的《老子注》,虽然都是围绕“道论”展开的,但也有一些比较具体的内容,例如关于对仁义礼乐的态度、关于“无为”的理解等等,人们对《老子》本义的发挥,也是有所不同的。《老子》中是否反对“仁义”,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从《老子》本文较难看出其反对仁义,而通行本的“绝仁弃义”,在竹简本中恰恰没有,因此,这个问题众说纷纭,长期未能取得定论。

汉代人作注,依据的本子不同,往往会引出不同的理解和发挥。例如,通行本57章有一句“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河上公本、帛书本以及竹简本,均为“法物滋彰”,严遵就按照“罚峻刑严”的“法令”来发挥,而河上公则解释说:“珍好之物滋生彰著,则农事废,饥寒并至,故盗贼多有也。”再如,“无以为”和“无不为”的不同,“有静”与“不争”的区别等等(参考《帛书老子释析》),这些问题既关系到文本,也关系到如何理解和阐释。而汉以后的人大多是按汉代人的定本和解释来进行阐释和发挥的。

汉代人“注老”和“解老”的意义

第一,汉代人“注老”、“解老”形成了“汉《老子》”,后世所见到的主要是“汉《老子》”,和其他先秦典籍一样,传世本是经过汉代人整理和改造的。其改造的痕迹比其他典籍更为清晰,除了有先秦的《韩非子》、《文子》以及其他黄老著作可作比较之外,新出土的帛书和竹简《老子》以及其他道家文献也是有力的实证。

第二,汉代人“注老”、“解老”,既有传统思想作为依据,又受到时代思潮发展的影响。当时的道家传统思想主要有两个大的系统:一个是可以称为“黄老之学”的系统;一个是以《庄子》为代表的庄学系统。汉注《老子》中保留了这两种思想的痕迹,甚至有时明显表现出双方的某些矛盾,例如对待“仁义”的态度就是如此。个中情况十分明显是受到当时的时代思潮的影响。汉初实行黄老政治,汉初《老子》实际上就是“黄老”的同义语;东汉普遍注重养生,《老子》的“长生久视”之道就得到大力的敷陈;道教产生之后,五千文成为其主要经典,《想尔注》便应运而生,在汉代人一般“道论”的基础上,把“道”人格化和神格化,“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老子成了“道”的化身。

第三,汉代人所注《老子》及其阐释,直接影响了后世各种思想理论的发展。此后的各种发挥,都是在汉代人阐释的基础上进行的。例如,魏晋玄学倡导虚无,王弼之注《老子》是其突出表现,他倡导“以无为本”,正是得到汉代人论述的启发和影响。正如宋儒晁说之所说:“王弼《老子道德经二卷》真得老子之学欤,盖严君平《指归》之流也。”从中也可看出,汉代人对《老子》的阐释,的确有较大的创造性,从而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熊铁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二、老子之“朴”与心灵的自由这种属于“朴”的,老子所追求的自由,具有以下几种特征:1、之于自我而言他解体了自己,他心中没有“我”他的“我”和道在一起,他像一个婴
  • 】中国和美国的经济数据已经公布了,现在全球三大经济中心只剩下欧盟了,那么欧盟GDP能否达到17万亿美元呢?而一季度德国GDP1.01万亿美元,法国GDP0.72
  • 医美中童颜针的有效成分就是PLLA,进入人体8-12个月内被完全分解,在体内也会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分解成期间还会刺激成纤维细胞,分泌大量的皮下胶原蛋白,所以童
  • 中标重载铁路牵引供电能耗监测与应用项目,合同金额3645万元。中标重载铁路牵引供电能耗监测与应用项目,合同金额3645万元。
  • 在目标面前,你的唯一的选择就是战斗到底。他谈及哈尔科夫政府大楼遭到轰炸,称这是“自由的代价”“尽管乌克兰的主要城市都已经被封锁了,但我们是在为土地和自由战斗。
  • 2、金牛座金牛座喜欢交朋友,但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成为他的朋友。他喜欢恩怨分明的人,喜欢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的人,不喜欢态度模棱两可的人,对于那种心思动摇的人他真
  • 尧让天下于许由89,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90;其于光也,不亦难乎?12.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译:鹏鸟从高空往下看的时候,也不过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 然而3号他翻了我抖音,今天早上我有一个匿名提问[苦涩]我们是初中同学,高中同校,准备考研胖了十几斤,现在好丑,原计划用这三个月时间瘦下来,今年暑假去找他表白的[
  • 曾经有不少小伙伴跟我说在梦里梦到了某位神明,神明说了什么甚至教导了什么……并不是说神明不会入梦,只是梦中所见纷乱,哪怕是修行人,也不能把梦中神佛当做真的神佛。所
  • 真我V25史上最短发布会,我也来一个比较短的总结:真我V25 搭载骁龙 695 5G 处理器、续航使用的33W智慧闪充,拥有5000mAh电池,6档120Hz可
  • (下方图片来源:图片来源:©千库网)【每日一幅(法)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186
  • 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失意,学业的压力,爱的惶惶不可终日,挺过来的,人生就会豁然开朗,挺不过来的,时间也会教你,怎么与它们握手言和,
  • 说实话:雪梅长的真的除了胖以外,真的也挺漂亮的,如果减肥成功的话,也是美女,但是雪梅经常管不住自己的嘴,前段时间去减肥中心减肥,不但没有减肥成功居然还胖了10斤
  • 今天的日出时间是8:51 我8点出门 我一个人 穿着滑雪服 赶往日出观景平台 可能是因为昨晚下了雪 基本没人在这个点去看日出 除了我这个傻子 路上一个其他人的
  • 内地38名援港屠宰员,因港方原因未如期抵港 香港猪肉行总商会理事长许伟坚表示,据他了解,原定今日可以抵港协助的约38名内地屠宰员,未必会如期抵港,原因是香港运输
  • 小宇,生日快乐呀!#刘宇0824生日快乐# [蛋糕][羞嗒嗒]@INTO1-刘宇 不知不觉我已经喜欢你178天了,时间真的过的好快。记得第一次看见你是在创造营
  • 武汉市25日本土病例零新增,截至24日24时,武汉市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本土确诊21例、无症状感染者6例,均为某公司举办的培训班成员和其密接者。江苏省苏州市25日新
  • 希望前方的路别太坎坷,希望你可以义无反顾做你想做的事唱你想唱的歌。 啊啊啊他俩真的分手了 最近几天看微博评论还不相信 年前在成都一起合租一起开店那么甜5555那
  • 现在变得坦然了好多,我开始从内心接受那个不完美的自己,有很多缺陷与不足、幼稚和无礼。面对这个忙碌碌的世界,我们不要让让自己负荷太太多、太重重,对待不公时态平衡一
  • 可惜国际足联没有那样做,在这个问题上他们赤裸裸地采用了双重标准。#OOTD##春季出街look##换季实用穿搭#【前埃及队长谈俄被禁赛:为何不处罚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