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中经典的七个比喻,你知道几个?

一、火宅喻
在《法华经》第三品《譬喻品》中,佛陀讲到长者从火宅中救出众多孩子的故事。佛陀在经中告诉舍利弗说,诸佛经常以各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说法,让所有佛子都能得到解脱。
接着,佛陀便以国中有大长者,因为年老体衰,拥有无量财富和田宅,以及僮仆。他的家庭广大,只有一个门,家中人数众多。一天突然大火从家宅四面燃起,长者见大火起来,很是惊恐,自己虽能出逃,但顾及长者诸子。他知道诸子都贪图嬉戏,没有出逃的意思。为了让诸子逃到安全地带,长者采用下面的技巧令诸子得出:

经云:“尔时长者即作是念:‘此舍已为大火所烧,我及诸子若不时出,必为所焚,我今当设方便,令诸子等得免斯害。’父知诸子、先心各有所好,种种珍玩奇异之物,情必乐著。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稀有难得,汝若不取,后必忧悔。如此种种羊车、鹿车、牛车,今在门外,可以游戏。汝等于此火宅、宜速出来,随汝所欲,皆当与汝。’
尔时诸子闻父所说珍玩之物,适其愿故,心各勇锐,互相推排,竞共驰走,争出火宅。是时长者见诸子等安稳得出,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无复障碍,其心泰然,欢喜踊跃。”
长者就是通过允诺给予诸子各种娱乐设施的方法,让诸子都逃离出火宅,来到安全的地带。长者喻我佛如来,诸子喻苦难的众生;火喻世间之苦,宅子喻众生轮回的三界。火宅喻告诉我们:三界如火宅,众生却贪图世间虚幻的快乐而不愿出离。

二、穷子喻
穷子喻出自第四品《信解品》。讲走失在外的穷孩子,面对所乞讨的长者的富裕之家却不知是自己的家。穷子见到长者身上真珠璎珞充满,价值千万,庄严其身。他身旁还有很多僮仆手执白拂侍立左右。穷子见到长者如是威德庄严,心生恐怖,便快速离去。
长者见到穷子,知道是自己的儿子,便派人追赶,将穷子追回。穷子非常恐怖,担心被处死,长者令人以冷水洒面,促其醒悟。但穷子仍不醒悟,长者便放其外出乞讨。接着,长者巧设方便,使人请穷子来家里打杂做事,逐渐使其渐悟自己就是长者儿子并最终继承了家产。经中的穷子喻二乘之人,长者喻佛陀,佛陀巧设方便,让穷子从小乘修起,渐入大乘法门,最后将佛子带入大乘境界。

三、药草喻
药草喻出自第五品《药草喻品》。
经云:“迦叶,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山川溪谷土地,所生卉木丛林、及诸药草,种类若干,名色各异。密云弥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一时等澍,其泽普洽。卉木丛林、及诸药草,小根小茎、小枝小叶,中根中茎、中枝中叶,大根大茎、大枝大叶,诸树大小,随上中下、各有所受,一云所雨,称其种性而得生长,花果敷实。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而诸草木、各有差别。”
本品中的众生喻药草(小药草、中等药草、大药草)或树木(小树、大树),但是法雨无差别,雨落在地上,药草和树木各取所需,都能开花结果。在下面经文中还多次提到草木、云雨。其中的三草二木喻受如来教化的众生,下雨之云喻我佛如来,大雨喻如来所说的一乘大法。

四、化城喻
化城喻出自第七品《化城喻品》,经中以比喻的方式,以众生经过险难之道为喻,说明小乘贪图涅槃之境。经中说众生经过五百由旬的险难之道,路上没有人烟,非常恐怖。有一个聪明的导师,为了让大众能够顺利走过险道,于是对众人说,你们不要害怕,更不要后退,前面有座大城,可到里面休息,如果能够进入这座城,就能够安稳快乐。这时众多疲劳之人,心生欢喜,感叹说:“我们马上就可以远离恶道,得到安稳快乐。”这些人于是便进入化城,想象着自己将得到安稳快乐,感到无比喜悦。
导师知道众人已经得到止息,不会疲倦,就去除化城,对众生说:“你们今来,宝处不远,前面的化城,是我变化而成,为让你们休息一会儿。”这段比喻主要针对小乘圣者而说。小乘圣者贪图进入涅槃境界,一旦进入后就不想离开。岂知真正的宝藏还在遥远的地方,而这座让休息者暂时歇脚的“化城”只是幻像,休息完后还要继续赶路(指达到真正的涅槃)。

五、衣珠喻
衣珠喻出自第八品《五百弟子受记品》。经中说,就好像有人来到亲友家中,因喝酒而醉倒。这时亲友便以无价宝珠系在其衣服里面,送给其人。这人醉卧在地竟然一点都不知道。他后来游行到其他国家,为了衣食之需,到处求索,过得很是艰难,若是得到少许财物,便感到十分满足。
后来,亲友见到他便说:“你怎么为了衣食竟然如此窘迫。我过去为了让你安乐,以无价宝珠,系在你的衣服里面,现在还在,你竟然不知道,还勤苦如此,以求自活,太愚痴了。你现在可用这个宝珠,换取所需之物,你就会过得如意,不会缺少东西了。”
这段经文讲穷困的愚夫被富有的朋友赠送宝珠,而愚夫因醉酒不知,仍到处奔波谋生。愚夫喻声闻和缘觉,朋友喻我佛如来,愚夫的醉酒好比被种种烦恼困扰。众生为小乘小果,甚至世俗事务的“衣食忙碌奔波,却不知心里早有佛陀赠与的宝珠——一乘佛法。”

六、髻珠喻
髻珠喻出自第十四品《安乐行品》。经中说,比如转轮圣王,想以威力降伏众国,而众小国王并不顺从,这时转轮王便起兵前往讨伐。王见到兵士中有战功之人,心生欢喜,论功行赏,或给予田宅、或城邑、或衣服、或严身之具,或种种金银珠宝。但是,只有发髻中有一明珠,大王起初舍不得送人,怕送人别人会吃惊。
但是,转轮圣王见到众兵士立如此大功,于是毫无吝啬地将发髻中的明珠赏赐将士。经文中的轮王比喻如来,髺喻二乘权教,珠喻一乘实理。珠在髺中,就如实理为权所隐。这就是说如来于法华会上开权显实,授记二乘而得作佛,就像轮王解髺中之珠以与功臣,所以,以此为喻也。

七、医子喻
医子喻出自第十六品《如来寿量品》。经中说,比如一个良医,聪明智慧,善于配制药方,治疗众生之病。这个良医有很多子女。一次,他因为有事到其他国家,他的孩子因为不慎饮用了父亲配制的毒药而中毒。
不久,医生回来,众子见到心大欢喜,请求父亲医治。父亲见到孩子如此苦恼,便按照药方,以好医药,色相美味,捣筛和合,让孩子服用。孩子服用之后,病即痊愈。经文中的医生比喻如来,众子比喻三乘人。
因为诸子无知,饮用毒药,心即狂乱,父亲设方便,让他们服用好药得以治愈。这比喻三乘人,信受权教,不得正道。如来施设各种方便,让他们服用大乘法药,迅速除去他们的苦恼,不让他们有各种祸患,所以,以医生之子作为比喻。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唐中天竺三藏法师地婆诃罗奉敕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是大智精进善巧,证无言法获妙辩才,是处非处不相违反,善调身心具诸解脱,常游三昧不舍大悲,惭愧为身智慧为首,多所饶益如大宝洲,了知诸法善不善相,不著文字而有言说,于真俗门洞达无碍,深明实际不住其中,善能分别而无所受,虽厌生死常护世间,周遍十方有大名称,于真妙藏寂然宴息,虽现受身永出三界,而行诸有勉济众生,平等教诲志常贤善,平等怜愍心无染著,能令自他莫不清净,成就如是无量功德。其名曰胜思惟菩萨、法震音菩萨、妙身菩萨、法辋菩萨、辩积菩萨、持地菩萨、持世菩萨、大名称菩萨、具诸辩菩萨、千容相菩萨、功德山菩萨、莲华眼菩萨、莲华面菩萨、珠髻菩萨、妙音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皆如童子色相端严,于此众中而为上首。
尔时观自在菩萨与恒河沙等绍尊位者诸菩萨俱。殊胜见菩萨与无央数天帝释俱。虚空藏菩萨与无量菩萨及无量四天王众俱。大势至菩萨与无量亿梵天众俱。遍吉祥菩萨与无量婇女俱。普贤菩萨、不空见菩萨、星宿王菩萨、离疑菩萨、息诸盖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各与无量菩萨众俱。其中亦有无量诸佛,自变其身作菩萨像。尊者舍利弗、摩诃目揵连、摩诃迦叶,如是等大阿罗汉,各与无量声闻众俱。那罗延等无量天众,乃至恒沙国土日月诸天,威光照耀悉来佛所。至佛所已。彼天威光不能复现,犹如聚墨对阎浮金。婆楼那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美音乾闼婆王、无扰浊迦楼罗王、各与无量诸眷属俱,来入此会。十方世界如恒河沙所有菩萨,咸于本土启请如来,与诸四众同时到此,各持种种出过世间殊好供事,奉上于佛诸菩萨已。即于会中坐莲华座。
尔时胜思惟菩萨摩诃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今欲请二字之义,惟愿如来垂哀见许。”
佛告胜思惟菩萨言:“善男子,欲有问者随汝意问,如来不为一众生故出现世间。为欲利益无量众生而出现耳。于是胜思惟菩萨即白佛言:“世尊,何者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何者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以如来威神之力,乃能问我如是深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善男子,有一种法菩萨应离,所谓欲贪。善男子,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瞋怒。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愚痴。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我取。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疑惑。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憍慢。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懈怠。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惛眠。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爱著。善男子,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
“善男子,汝复问我,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善男子,谓诸菩萨非己所安不加于物。若诸菩萨守护此法,即是能持诸佛如来一切禁戒。何以故?自爱身命不应杀生。自重资财不应偷盗。自护妻室不应侵他。如是等行皆名一法。善男子。若有敬顺如来语者,于此一法常当忆念。何以故?无有众生爱乐于苦,凡有所作悉求安乐。乃至菩萨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为自他皆得乐故。善男子,以如是义我说此言。非己所安不加于物,如是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
“善男子,如汝所问何者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善男子,无有少法是如来觉。何以故?如来觉者无所觉故。善男子,一切法无生是如来觉。一切法无灭是如来觉。一切法离二边是如来觉。一切法不实是如来觉。善男子,诸业自性是如来觉。一切法从因缘生,是如来觉。因缘之法犹如电光,是如来觉。以因缘故而有诸业,是如来觉。善男子,一切法性普光明藏,是如来觉。善男子,何故法性名普光明藏?善男子,世出世智依之以生,如母怀子故名为藏。若智生时反照其本,如是法性为般若波罗蜜之所摄藏,是故名为普光明藏。善男子,一切法如幻如焰,是如来觉。善男子,诸法实性一味解脱,是如来觉。一味解脱是即名为普光明藏。善男子,一相法是如来觉。云何一相?所谓诸法不来不去、非因非缘、不生不灭、无取无舍、不增不减。善男子,诸法自性本无所有不可为喻,非是文辞之所辩说。如是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
当佛说此庄严王离文字普光明藏法门之时,有十地菩萨所见微尘数众生,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如是微尘数众生,皆发声闻辟支佛心。复有如是微尘数众生,在地狱者皆得离苦生人天中。无量菩萨得入初地。无量菩萨得百千三昧。无量众生悉蒙利益无空过者。
尔时佛告罗睺罗言:“善男子,我此法要汝当受持。”说是语时,会中有九十亿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即皆避座,白佛言:“世尊,我等誓当受持如来所说法要,于此娑婆国土最后时中,见有其人流通为说。”
尔时四天王白佛言:“世尊,若有能持此经典者我当拥护,令其志愿皆得满足。所以者何?能持此经是法器故。”尔时世尊,普观众会而作是言:“诸仁者,我此所说甚深方广希有法门,非诸众生有少善根而能听受。能听受者即为承事供养于我,亦为荷担无上菩提。是人当得辩才无碍。决定生于清净佛土。是人临终定得亲见阿弥陀佛菩萨大众而现在前。我今在此耆阇崛山诸菩萨众所共围绕。彼临终时亦如是见。当知是人即为已得无尽法藏。当知是人得宿命智。当知是人不堕恶道。善男子,我今说此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设有众生作五逆罪,闻是经已书持读诵为人解说,所有业障咸得消除,终不受于恶趣之苦。斯人即为诸佛菩萨之所护念,在在所生诸根具足,蒙佛灌顶五眼清净。善男子,取要言之,我见是人已成佛道。”
佛说此经已,胜思惟等一切菩萨,及诸声闻天龙八部,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中秋节 • 思归 | 故乡风月有谁争?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譬如有人”,这个“有人”就是指佛和众生,这两个人就像亲友。“一专为忆”,有一个亲友专门忆念另外一个人,但另外一个人专门忘记。
这个“一专为忆”,是说佛专门忆念众生。阿弥陀佛十劫以来都在忆念我们,没有一刻的间断。但是我们这些众生专忘:我们却没有去念佛,没有念这个亲友。我们念念都是五欲六尘,念念都违背了这个本觉,去驰向于起惑造业,不具有信、愿、行。这就是“专忘”。

这个“专忘”是我们凡夫众生很多人的情况。他没有信心,你说有一尊佛在关心我们,他会很茫然:“谁会关心我呀?哪里有佛呀?佛在什么地方啊?”他不信。他连信心都没有,怎么去转而忆念那个亲友呢?
这就是众生迷惑颠倒,整个的就被贪、瞋、痴、慢、疑的烦恼所控制,然后身口意三业都是造作着种种的恶业。

尤其到了五浊恶世末法的时候,众生迷惑的程度到了他的价值观念非常颠倒。他认为在这个竞争的社会当中:“我就要不择手段获得财富,获得权力,这是我成功的标准。还有什么其它的东西啊?”在这个过程当中他连儒家的文化都不看在眼里,你让他去孝、悌、忠、信、礼、仪、廉、耻、仁、义、礼、智、信,他都觉得这个太吃亏了。
连人天的善因善果他都不去修,怎么可能生起“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心?要把这个轮回生死的问题解决,要把自性本具的佛性显发出来,这些都太难了。

相忆

这就是这个时代众生相的普遍形态,他真的是忘得一干二净!佛为什么讲我们众生是可怜者?忘得太死了,所以佛跟众生这样的亲友,“若逢不逢,或见非见”。阿弥陀佛专念我们这些轮回的众生,无时无刻不在我们众生的面前!佛对我们是“若逢”、“或见”。
但我们这些众生“专忘”——专门不念佛。专念的都是五欲六尘。都是人我是非,都是恩恩怨怨,天天念这些。所以阿弥陀佛虽然在我们众生面前,但我们见不到——“不逢”、“非见”,感知不到。

这是一方单独的忆念,这两人还是分离的。如果双方都在忆念,那情况就出来了:就能感应道交。佛忆念众生,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无论我们多么迷惑、颠倒,佛都在忆念我们。
所以古德常常讲一句话:烦恼障眼虽不见,大悲无倦常照我。我们烦恼深重,虽然障碍了自己眼睛,见不到佛菩萨,但是佛菩萨圣贤身在这个世间示现种种身份,他具有大悲心,他是不疲不厌的,不会由于我们迷惑颠倒而抛弃我们。

明月夜

你不断的念念念,就更有深切感,更有趋向感。你只要念得深切,那么我们就能够当生见到佛,我们下一辈子就跟阿弥陀佛住在一起了。
这两个“亲友”相互忆念的感应道交,使得我们这些凡夫好像影子——跟阿弥陀佛形体就如影随形,永不相离了。不再去乖违,不再是两样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上次说买的荧光笔四块钱一支用了一个星期画了没几下没水了(虽然但是,好像是我没盖盖干巴的)翔翔说她呢很多笔但是她封住了没发给我拿,我懒得出去后来静静给我买了两支送
  • 当然做到这些的前提是,双方必须能够认可并接受这种方式,从主观上具备对婚姻对家庭的正念#招财运##财运# 【孕期必看】保胎的生活处方!建议,一家人不要一起测核酸,
  • ​​​#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 #阳光信用# 一个善良的人,就象一盏明灯,既照亮了周围的人,也温暖了自己,善良无须灌输和强迫,只会相互传播。你施人温暖
  •   ⾏亦禅,坐亦禅, 语默动静体安然,   纵遇锋⼑常坦坦, 假饶毒药也闲闲,   我师得见燃灯佛, 多劫曾为忍辱仙。   ⼏回⽣,⼏回死, ⽣死悠悠⽆定⽌,
  • 此前的饮食更是遑论了:“周八珍”中没有蔬菜;楚辞里,汉代典籍里津津乐道的美食,少有论述蔬菜;至三国时代,也是以肉食为美:“置酒高殿上,亲朋从我游。与苏轼齐名的黄
  • 这一地无主的婴儿,代表着这个国家遍地的罪孽,这些代孕妈妈的悲惨遭遇不是今天才有的,而是从苏联解体后一直悲惨到了现在。 维吉尔引导但丁游历了惩罚罪孽灵魂的地狱,穿
  • 不摆烂打卡 | DAY ⑦ 重要三件事: ❶ 练字✔️ ❷ 听课笔记✔️ ❸ 运动1h✔️ -散步60m "向上生活"组成清单: ✔️韩剧《黑话律师第三集》
  • 老恐怖了[汗][汗] 十二点让我妈手抄知情书hh,让我哥想办法去借车,过来接我[苦涩]七点多就把快递放在门口了,做第一个寄快递的人儿,成功[收到]本来悠哉悠哉的
  • 你只需要承受我生气过后的情绪反扑,你只需要花时间哄我,买东西写写道歉信,甚至有时候你因为不想面对我,就可以选择逃避,但从我们谈恋爱到现在,我可以问心无愧的说我没
  • ✅二、想一想,我们的身上,还有哪些像手一样,是一左一右的一对好朋友。小朋友们,举起你的左手,说说左手一般做哪些事情?小结:我们吃饭的时候左手可以扶碗,我们刷牙的
  • 깨어난 순간..온 침실이 마치 빛이 나고 있는 것 같았네. 오해하지 마.. 햇살이 너무 강렬했기 때문에~~ㅎㅎㅎ... 하지만 나도 한순간 정신
  • #扎心学长[超话]# 不夹枪来不夹棒,引领评论新风尚! 疲惫生活温柔梦,有爱地方就天堂! 踏实过终极浪漫,天空宽广任翱翔! 真心诚意宠爱惜,人生轨迹相扶持! 理
  • 人生就是一场醒悟,用一颗淡然的心去看待事物,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和生活,只有胸怀坦荡,才有坦然人生。虽然拥有过的东西会失去,得到过的友谊会离开,想追求的感情还
  • 2022年投产产能按品种划分,投产最多的种类为HDPE,涉及产能在245万吨/年,其次是全密度,涉及产能110万吨/年,最后为LDPE,涉及产能在40万吨/年;
  • 【美前检察官:#特朗普可能已卖掉白宫机密文件# 应立即被逮捕】#美前检察官建议立即逮捕特朗普#据美国《商业内幕》网站4日报道,美国司法部早前公布的从海湖庄园查获
  • 胜率10%的生计型律师一夜之间成为稀世天才骗子“大老鼠”揭露特权阶层真面目的故事#big mouth# 2022年7月首播#李钟硕的盛世美颜# [打call][
  • 最贴心的是它的音量低于40分贝,和耳边的悄悄话差不多,完全不用担心会被听到什么声音~手机连接蓝牙后用app操控,界面简洁又好看,有种赛博朋克的迷离美感。#麻烦请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日行一善# 平淡是天空的一片云,自然地飘着,轻松无牵绊;平淡是大海深处的一块礁石,默默地藏着,经历海水冲蚀却宠辱不惊;平淡是
  • 核酸检测异常人员211月23日 6:45,邗江区杨庙镇双颉村昌吉组;6:51,揽月河体育公园核酸采样点;7:10-13:30,国展路66号;13:30,邗江区
  • 24岁赵露思25岁关晓彤24岁杨超越二十多岁的,只能说是青春洋溢吧,那种从眼神和体态散发出来的“红毯女王”范儿,还是需要沉淀一番的。24岁赵露思25岁关晓彤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