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金宇澄:众生喧哗下的“不响”才是真实的】做小说编辑,做梦都想着明天上班收到一篇语言特别的小说——不是说语言“好”,而是“非常特殊”,有非常独特和个人的气息,小说最要紧的是语言、语感。拿到稿子、拿到书,看第一个十行,就能感受到这是一般还是特别的语境,不是等看完整个作品,了解全部内涵才下结论。第一个打动你的就是文字和语感,这一块儿一直是我特别看重的。

文|李菁

【“潜伏者”】

三联生活周刊:从某种意义上说,您有点“大器晚成”的意思,其实您很早就写小说,也发表了不少作品。但是自从1991年发表了小说《轻寒》之后,除了零星的几篇作品外,后来几乎停笔,直到《繁花》问世,所以有人称您为“潜伏者”。您潜伏的这些年发生了什么?

金宇澄:我1988年到《上海文学》,一直做编辑。发现做了编辑再写小说,就会打架——白天认认真真挑别人小说的毛病,晚上有冲动自个儿写东西,第二天一早,编辑眼光回来了,看自己昨天写的,都什么呀?因此不写了。

三联生活周刊:当时的想法是永远弃笔吗?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契机重新开始“写作者金宇澄”的身份?

金宇澄:当时就是随波逐流,假如没有后来这个很偶然的契机,我可能结束写作了。有一天,一位朋友说,某某人在“弄堂网”写真名真姓别人的八卦了,我好奇去看。这是一个上海本地的网站,基本是上海话写作,此人书写的对象,都是我们认识的人,我想,有名有姓写他人的私事——北方话说是“埋汰人”了,不大合适,内容也没多大意思,我知道的市民生活更有趣,所以开帖子写写普通民生。这网站现在没了,但没这小插曲,不会有写《繁花》的冲动,这事情非常有可能刺激到我了。

三联生活周刊:做文学编辑好多年,暂时告别了写作。而看《繁花》的感觉是一股气贯通写下来,好像之前各种各样的积累在瞬间爆发,突然就酿成了酒。您在下笔之前就把文体或风格已经想好了吗?

金宇澄:这是一个全世界上海人用沪语发声、唱歌,晒上海旧照的论坛,我也就用上海话试着写,重要的是我用了假名“独上阁楼”,这也是《繁花》开篇第一句话,我忽然就变成了一个最自由的陌生人,没有任何负担,全新的写作体验,周围也都是陌生人,相互都那么新奇、好奇。我这个懒散的人突然警觉了,充满“我要打起精神来”的感觉。
小网站很稳定,每天100来个人看,心态都很放松。如果换成大网,每天无数人灌水,我可能早就歇菜了。当天贴了开场白,人人上来打招呼“爷叔侬好”等等,写了几天,就有人上来问:“侬到底啥人?你是什么人?到底谁的马甲?”坛主也悄悄问我,是不是某某人的马甲?

意思就是我写得好,获得这样的重视,对自己就不再怀疑了,写得很顺,每天更新一节,底下立马是各种评论,极为热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天天直播。兴奋的焦虑是,打个比方,等于人突然“怀孕”了,“不正常”,成天想“下一步该怎么办?”,今天发出一节,立刻就想明天的故事。

说起来我特别佩服“鸳鸯蝴蝶派”那些老作家,包天笑时代的那些传奇,以《广陵潮》出名的李涵秋,《江湖奇侠传》的平江不肖生,真名向恺然,都可以每天三家报纸连载三个长篇——当然每天文字只有豆腐干大,一般是下午躺在一烟馆里,门外三家报社小伙计等着,一筒烟抽完,“拿纸过来”,小伙计拿来一纸,立刻就在纸上写完,小伙计跑去排字,第二个伙计送纸上来⋯⋯脑子里都想好了。

三联生活周刊:当时您的工作节奏是怎么样的?

金宇澄:记得是那年5月11号开的帖,早晨8点贴上去,状态很兴奋。为什么?5月份是上海最好的季节,天蒙蒙亮就可以起来写,气候不冷不热。写完天已经亮了,然后吃早饭,去上班。我的猫都知道了这节奏,有一天没起床它就过来不断地叫唤。上午10点打开“弄堂网”,看好多人七嘴八舌地议论,很好,几秒钟的快乐,立刻想明天的内容⋯⋯

每天写2000字、5000字、6000字。写完读者即看,完全投入,是没有什么难度的,因此特别理解年轻的网络写作,跟传统的面壁写作不一样,不再是等全部完稿,最终只是给一个编辑看,听这个读者的结论的写作。每天每一节,我都面对真正的读者,完全看得到他们的意见。因此这是“极豪华奢侈”的写作,这状态当然考验人,我经常会获得超常的发挥,内心也相当急迫,其他活动一概拒绝,这样一直写到10月底,统计字数二十几万,吓了我一跳——希望尽快结束吧。后有评论说,《繁花》推进得越来越快,现想想蛮后悔,实际是可以再放缓一些的。

单行本从头到尾,完整保持了连载时期每天每一个自然段突然结束的特点,预留“且听下回分解”的余味,这是面壁写作难以达到的节奏效果。

三联生活周刊:我还好奇一个技术性问题:书里这么多的人物您怎么记得住?作为读者阅读的时候,可能还经常都忘了这个人物是谁,要重新回头再找线索。您在写作上是怎么解决的?比如列一个提纲,还是这些人都活在您的脑子里,他的身份、他的腔调⋯⋯不需要这些提醒?

金宇澄:网上写一个礼拜觉得不对了,不是“开无轨电车”,是小说,这就要人物表、提纲,要安排结构——开帖是随便聊大天,张三怎么样、李四怎么样,然后提到了上海男人陶陶卖大闸蟹——就是《繁花》开头一节。“大闸蟹”这节是上帝给的礼物,门忽然开了,进入到过去的上海,联系到记忆和许多熟人,一切突然打通了。

像一副牌一下子理顺,人全罩在里边,可以一眼望到头,因此停了两天,结构是用两种颜色的笔,红字算一章,蓝字一章。比如红字大闸蟹,是一种提示,几个字就知道是写谁,包括其他关键字,都可以一看就知,就这样提示,红字蓝字,完成就划去,其中如果有不能预想的变化,我在一旁列出,或另贴一纸,但到了结尾,竟然完全按照了预设。读者稍微用心一下,会发现《繁花》里的人其实并不多,一眼就知道哪几个人最要紧,其他很多人也就是风景,环境、气候是风景,周围的人群,其实就是各种的景色。

【沪语写作与被标签化的上海】

三联生活周刊:您是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自己要写一部非常独特的小说,还是说一直是无意识的,但这个念头根植于您脑中可能二三十年了?

金宇澄:我这年龄的作者都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文本实验热潮。可以说当时的写作者们,特注意实验、摹写各种文本,特在乎个性,因此创作呈现的样式千奇百怪,什么表达都有。

这种文学趣味环境,与“80后”“90后”作家不一样,是一个恶补和照搬的时代,突然出现大量仿西方流派的作品,法国新小说、“垮掉的一代”时期⋯⋯强化“个性化表达”、写作辨识度⋯⋯然后,我暂别了小说,是休眠状态,也有那种不甘心、“没有完成任务”的心情,这次一旦触碰到了立刻就回头了。

另一原因是,受论坛沪语的启发,心里知道,很少有作者用所谓“上海官话”写小说,在北方语系方言的大背景下,上海话一直是小众、边缘的。《上海文学》的作者们,最多点缀几句上海对白,以示特色——编辑还得十二分注意它们是否通文。我的工作,就是修订到让所有华文读者都能懂,因此我对于沪语,一直有潜移默化的敏感,知道沪方言很有魅力,也容易“隔”。其实文学并不承担传播方言的任务,方言就是好看,标准普通话,客观上是“人造”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的解释就是“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它进入了词典,就没变化了,而任何地域自然生成的方言,原汁原味,活泼接地气,也随时间一直活泼地变更,它们从不固定,因此小说和影视都喜欢方言对白,因为它们更生动。普通话对于国计民生来说,功不可没,多少也切断了地域水土的显著特征,包括人耳听觉的敏感度——比如我爱去广州,一听见出租车里的电台,就知道广州到了。城市之味,通过语言声音,露出了地域的特征,普通话,等于千城一律的城市高楼,而我最想看的却是属于本土的房舍,比如看到了上海的石库门,就知道到上海了。对上海话,我没有自恋,我在北方生活了多年,我在小说里慢慢改良和修订它,目的就是尽量让非上海读者了解这地域。

现今回想,上海这个本地网站,启发了我的沪语写作兴趣,网站里以上海话写作、倚老卖老的各种能人,对我也产生很大影响。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虽然我是上海人,母语是上海话,但数十年写作,一直是用普通话思维,所以初用上海话写,磕磕巴巴,经常文不达意,心里坚持用上海话,知道有些可用上海话表达,有些就要改换,比如不用“侬”,我改为直呼其名等等,读者看不出来35万字的小说,没有“侬”——就是“你”——这第二人称词,因为这是常用字,如果每一页满满的“侬”,读者肯定受不了的,如果改用“你”,也就不是上海话了,这就是转换。

做小说编辑,做梦都想着明天上班收到一篇语言特别的小说——不是说语言“好”,而是“非常特殊”,有非常独特和个人的气息,小说最要紧的是语言、语感。拿到稿子、拿到书,看第一个十行,就能感受到这是一般还是特别的语境,不是等看完整个作品,了解全部内涵才下结论。第一个打动你的就是文字和语感,这一块儿一直是我特别看重的。

(录音整理 杜昶德)

全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21年第7/8期

感谢朋友关心[熊猫]
我还在总部工作,做一些基层的事情,暂时不会很忙,之后会有需要自己牵引项目的机会,会努力去干,只是现在有点缺乏活力的亚子。招聘网上也在看,如果可以的话会进入感兴趣的行业,做感兴趣的事。
附这几天没更新的动态,前天找hx,他只说我在逃避,累了就想跑,也说了一句话:当你离职时,应该是你最巅峰的时候。有了成绩才有资格提出不想干了。听听是很潇洒的,想想又何尝不是,如今总部未尝不是一个等待我去提升自己的平台?最初的不适感,都来源于对未知的胆怯。累就累点。
今年进行到3/4了,斗志满满的开始,突然杀出“调岗”的程咬金,确实是不在计划中的。今年也发现了自己两种状态:情绪不再外露,自信心也变得更弱,继续追崇内心的表达。有的人在这个年龄觉得需要在自己的岗位上深造进阶,而我却想退出,全身心地去做生活的感受者:去开餐饮店,去做自由写作者,去旅行,只不过口袋里的钱还不足以支撑彻头彻尾的自由,罢了。

【第五届柳青文学奖评奖工作启动】第五届柳青文学奖评奖工作日前启动。根据新修订的评奖条例,参评作品为2015年至2017年在大陆出版或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参评作者为评选年度内陕西作家。奖项共设置长篇、中篇、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儿童文学、文学评论、网络文学9个门类,总奖金为100余万元。参评作品须由作者所在市及行业协会推荐;省直单位、大专院校、自由写作者及网络作者作品,须由出版社、文学网站等推荐;推荐截止时间为8月31日。(记者:苏龙)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饭局上最招人烦的一种人,这位大哥说的真到位!
  • 战哥你已经放下了过去,那我也会选择学着和去年的一切和解,一起往前看吧.关于我:30岁,未婚,离职,考研,负债……从一个敏感细腻的青年到一个为了赚钱还债什么都可以
  • Asia and the Global Economy 发表经济学、政治科学和国际关系方面的研究论文,尤其强调政策对亚洲地区带来的显著影响以及亚洲在全球经济中的
  • 关于茅台的故事还不止这些,近日,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人民法院审结了用茅台迎宾酒调换飞天茅台酒从中获利的案件……#守护我的消费权益#(转自:人民法院报)#案件播报#
  • 一个人的婚姻生活是好是坏 往往与自身想要的婚姻生活有关 这个想法就暗藏在八字的婚姻宫和婚里 在一段婚姻感情里 两个人都要做到洁身自好 任何一段感情相识本身就是缘
  • 西法大熟人学姐反复建议我选择985或者更好的院校,我知道它学科评估在B➕)现在这个专业课出题形式,是不是报西法大更稳妥一些?从来都是努力才有结果了呀[微风]二建
  • 可能这不是你想要的爱吧 所以羊毛衫不能再温暖你了 你开始羡慕燕子的自由你给我讲辣椒的故事时我想起一句电影台词“我很爱你 我只是不再喜欢你了”希望下次有机会 可以
  • 人间有味皆是清欢,我不甘平凡,却又无病呻吟Later, I found out that you are an angel coming from hell.
  • 你能看到她的美并不是因为她有多美,而是因为你有运气。” 而我只希望你,爱意东升西落, 浪漫至死不渝。
  • 有“梵山净土”之称的梵净山。都说好看的皮囊都是相似的,贵州与云南风景半点不相似。
  • 蛰伏了一个冬季后,最美的春天渐渐苏醒,每一个不曾看花踏春的日子都是对春光的怠慢。#读书[超话]##早安##三月你好##春暖花开# 三月的风轻柔地吹着,阳光暖暖的
  • 此一己清修之筑基炼己之含义也。3第三层,炼目观心目乃心之先机也,以在外而论,目初见物,先觉而后动,心方随之而动,此自外而入内也,此皆因目在头部,中含有元神之妙用
  • 冬天寂寞如雪期待某任新剧开播,春天还是寂寞如雨期待某任新剧开播,可别再等到夏天了,等得花儿都要谢了@任嘉伦Allen(《乌鸦小姐与蜥蜴先生》同人文,与剧情无关,
  • 肖战真诚随性!肖战真诚随性!
  • 点击图片,了解详细攻略吧~欢迎关注收藏本微博,还有更多最新#旅游攻略##带着微博去旅行##小众宝藏旅行地#[星星]亚洲电影消息[星星]曾执导多部口碑佳作包括《亲
  • ✨少年与爱永不老去,即使披荆斩棘,丢失鲜衣怒马。☘️每个人都很孤独,在人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 虽然我们不在一个城市,但是当我的团队缺培训师的时候,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她——即使她在厦门也没有关系。小蓝不但做得很好,她用她的坚持和用心获得了之前的客户的认可(
  • ♡⃝½゜ ▹想不到 什么好的文案 想你吧 ​​​ ​​​ ​​​ ​​​ ​​​ ​​​ ​​​ ​​​ ​ ​​​ ​​​ ​​​ ​
  • ——网易云热评《自动弃权》 ​​​​5.纵使生活没那么容易我还是想把你放在未来里一生欢喜 不为世俗所及—— 网易云热评 《有可能的夜晚》 6.也许世间最好的默
  • — 乐队阵容 —剃刀边缘 @DressedToKill_DTK 焚葬@焚葬乐队 冻结的月亮@冻结的月亮Frozen_moon_Official 暗渡 @暗渡乐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