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我的主页看看我的精选照《文昌帝君阴骘(zhì)文》简称《阴骘文》,是中国古代道教重要典籍。作者不详。成书年代也难下定论。清代朱珪校定的《阴骘文注》认为:“《阴骘文》有宋郊之事,当作于宋代。”清代还有些学者也持这种见解。书成于《太上感应篇》之后,至迟不会晚于元代。《阴骘文》有各种手抄本、刊刻本,清代将其收入《道藏辑要》星集,为一卷。另外《昭代丛书别集》有《阴骘文颂》一卷,《三益集》有《阴骘文像》四卷。
在闽南古厝的碑刻中,认识了不少古代故事人物和教训。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知识财富。随着乡村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很多老房子都被拆迁了,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文昌帝君阴骘文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人能如我(帝)存心,天必赐汝以福。 于是训于人曰:昔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蚁,中状元之选;埋蛇,享宰相之荣。欲广福田,须凭心地。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存平等心,扩宽大量。忠主孝亲,敬兄信友。各睦夫妇,教训子孙。毋慢师长,毋侮圣言。或奉真朝斗,或拜佛念经。报答四恩,广行三教。谈道义而化奸顽,讲经史而晓愚昧。济急如济涸辙之鱼,救危如救密罗之雀。矜孤恤寡,敬老怜贫,举善荐贤,饶人责己。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施棺椁,免尸骸之暴露。家富,提携亲戚;岁饥,赈济邻朋。斗秤须要公平,不可轻出重入;奴仆待之宽恕,岂宜备责苛求。印造经文,创修道观。舍药材以拯疾苦;施茶水以解渴烦;点夜灯以照人行;造河船以济人渡。或买物而放生,或持斋而戒杀。举步常看虫蚁,禁火莫烧山林。勿登山而网禽鸟,勿临水而毒鱼虾。勿宰耕牛,勿弃字纸。勿谋人之财产;勿妒人之技能;勿淫人之妻女;勿唆人之争讼;勿坏人之名利;勿破人之婚姻。勿因私雠,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勿倚权势而辱善良,勿恃富豪而欺穷困。依本分而致谦恭,守规矩而遵法度。谐和宗族,解释冤怨。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于眉睫。常须隐恶扬善,不可口是心非。恒记有益之语,罔谈非礼之言。剪碍道之荆榛,除当途之瓦石。修数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垂训以格人非,捐资以成人美。作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见先哲于羹墙,慎独知于衾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百福骈臻,千祥云集,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3]

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于公是西汉东海郯人,系汉相于定国之父,曾任县狱吏、郡决曹。他精通法律,治狱勤谨,以善于决狱而成名,无论大小案件,他都详细查访,认真审理,因之“每决而无恨”。于公治狱于公以德治狱,千古称颂。于定国的父亲于公的时候,他们的闾巷门坏了,父老乡亲一起来重修。于公对大家说:“把闾门稍微修得高大一些,让它可以容下驷马高盖的车。我审理狱讼积了不少阴德,还不曾冤枉过什么人,我的子孙一定会有发达起来的。”到于定国做丞相,于永做御史大夫,(留下了)封侯传世(的佳话)

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五代时期,有一个人叫窦禹钧,是燕山人,他到三十开外了还没有儿子。有一次他就梦到他的祖父,祖父在梦中就骂他:你不孝,不能行善积德,你不但无子,而且短寿,你现在必须要早点修德行善,能够希望把这个命运挽回来。这个梦很真实,窦禹钧就知道这不是假的,这是真的。古人都有孝道的根基,都有这个光耀门楣的思想,这祖父都来梦中批评他了,那不能不行动,所以窦禹钧从此以后力行善事,凡是遇到善事就拼命做。譬如说,有一个家里的佣人,把两百千文,两百千就是二十万,二十万钱偷走了,而且走之前把自己的女童,就他的这个女孩留到家里,这个女孩的背上贴一张纸,就是一个债券一样,写上「我要把这个女孩卖给你,来偿还我所负的债」。这是古人他偷钱,还想到要留一个女儿,这就是盗亦有道。结果窦禹钧看到了这封信,非常的怜悯这个偷钱的人,确确实实如果人不是贫穷到极点,他也不可能要把自己的女儿都卖了,走这麼一条路。所以并没有责怪,更没有追究,而且把这个字据给烧掉,就把这个女孩养大,养大之后给她择了配偶嫁出去了,并没有私心要这个女子给他做佣人。

他同宗的有个亲戚,因为家里穷,所以办不了丧事,窦禹钧就出钱为他办丧事。有的女儿嫁不出去,没钱嫁,窦禹钧於是就自己省下钱来补给他,使他能够把这个女孩嫁出去。家里窦禹钧都是非常的俭朴,所有家人都不允许带金银首饰,穿的都是很粗糙、一般的衣服。而省下很多钱来,就在自己的房屋的南面建了一个书院,购买了很多的书,几千卷的书,还请了老师,给那些读不起书的人、那些年轻人上课,就是办私学,所以做了好事是不计其数。不久之后,这窦禹钧连生了五子,都非常聪明,而且还梦到他的祖父跟他讲,说你这几年来功德浩大,名挂天曹,上帝都给你记了功,所以你的寿命延长三纪,一纪是十二年,也就是三纪是三十六年,延长了很多,而且是说你五子俱荣,这五个儿子都会很显贵。然后他祖父就在梦中劝勉他:你要继续努力,再接再厉不要退惰,继续努力行善。果然窦禹钧他的五个儿子都做了大官,像长子做了礼部尚书,次子做礼部侍郎。尚书就是现在讲的部长,侍郎就是副部长。这个三子、四子、五子,那都是当了大官。他还有八个孙子,而且全都是贵盛。窦禹钧自己本人活到了八十二岁,而且是无病谈笑而终。

救蚁,中状元之选-----宋朝有两兄弟,兄长叫宋郊,弟弟叫宋祁,兄弟两人都去准备赶考,他们都很有才华,学业非常好,都一起到太学读书,太学就是我们现在称大学。有一次有一位出家人会看人的面相,看到这两兄弟,就赞叹他们,说你们将来都有科名,都能考中,而且说弟弟小宋(就是宋祁)他会大魁天下,就是拿状元,这个当哥哥的(宋郊)也不失科甲,就是两兄弟都能考上进士,弟弟是第一名,状元。后来到了春天考试,在考试之前这位出家人又遇到了这个兄长宋郊,看到他的面相变了,就很欢喜的告诉他,说您是不是最近曾经救过百万生命,怎么你的面相改得这么好?宋郊就笑了,他说我一介寒士,穷书生一个,哪有能力救百万生命。这出家人就说了,这个生命也不一定是指人的生命,哪怕是蠢动含灵小动物它们也算。宋郊想一想,那大概是有一次,他说有一次下了大暴雨,他在房屋旁边看到有一窝蚂蚁,蚂蚁很多,蚂蚁洞被大水浸泡,於是宋郊就编了一个小竹桥给它架上,渡这些蚂蚁到干的地方去,难道这也算是救了这么多生命吗?那个出家人就说正是。生命,人是生命,小动物也一样是一条生命,你这个阴德看来,虽然你的弟弟会大魁天下,我看你不会在他下面,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埋蛇,享宰相之荣-----孙叔敖是春秋时代的楚国期思(今河南淮滨县)人,出身贫寒,凭借自己的努力,官至令尹(楚国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孙叔敖小的时候,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长有两个头的蛇,就杀了蛇并把蛇埋了。他哭着回家。他的母亲问他哭的原因。叔敖回答说:“我听说见了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刚才我见到了它,害怕离开母亲死去。”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回答说:“我害怕别人又见到这条蛇,已经把它杀了并埋了。”他的母亲说:“我听说暗中做好事的人,上天会给他福气的,你不会死的。”等到孙叔敖大了以后,做到了楚国的国相,他还没开始治国,但是国人就已经相信他是一个仁义的人了。

整部《阴骘文》不长,只有五百四十五个字,总共七十八句《阴骘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排除了空洞的理论说教,结合历史上的真人真事,进行教化规劝,如:“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蚁中状元之选”、“埋蛇享宰相之荣”、“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施棺椁免尸骸之暴露”、“施茶水以解渴烦”等,这些词句所代表的窦禹钧、范纯仁、郭元振、孙叔、程一德等皆是被载入史册的人物。这些人物为什么能够科场中意,仕途无限呢? 《阴骘文》是这样解释的,就是凡人不见得通过轰轰烈烈的场面来表现自己,只要心地善良,从一点一滴的善事做起,便可以得到报应,当然这种报应是上天的答复,善良的结果。近一点报在自身,远一点报在儿孙身上,只是时间早迟的问题。

(戊辰年是1928年)片吧

#好诗好词好文章[超话]#

《心斋随笔》第34章

文 / 乐樵山人
——————————————————————————

【1】菩提无树,明镜非台

紫菩提老师禅律《参》一诗中,有句云:“拈花微笑心传印”。前几天,山人以此为题,写了一则随笔。柳堂先生读罢之后,评曰:“由此拈花一笑公案,联想到六祖慧能大师的《菩提偈》公案。神秀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慧能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大约即是渐悟、顿悟之别吧。其实,这本来是参悟的法门,只是两者路径不同而已。但是,俗人却往往分出境界之高下。顿悟入道,恐限天才;凡夫俗子若欲入道,走渐悟之途,比较可靠一些。”

对于柳堂先生此评,山人乃谓其曰:顿悟成佛,是禅宗的核心教义。在禅宗史上,世人之所以共推六祖慧能,为禅宗的实际创始人,而非早期的其他祖师,就是因其开创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所谓“南能北秀”或“南顿北渐”,反映的正是以慧能为代表的南宗“顿悟禅”,和以神秀为代表的北宗“渐悟禅”之差异。而南宗的“顿悟”禅,真正体现了禅的精髓,是以谈禅宗,必及“顿悟”。然而,到底什么才是顿悟,并非一个可以随意回答的问题。

六祖慧能大师,俗家姓卢,因此古人的一些诗词里,又称其为“卢能”。比如宋徽宗有诗曰:

有情身不是无情,彼此人人定里身。
会得菩提本无树,何须辛苦问卢能?

《六祖坛经·行由品》记载:慧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慧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慧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慧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慧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

慧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慧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堪作佛?”慧能曰:“人虽有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五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慧能曰:“慧能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作何务?”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厂去。”慧能退至后院,有一行者,差慧能破柴踏碓。

经八月余,祖一日忽见慧能,曰:“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慧能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觉。”

从五祖弘忍与慧能的对答中,就可以看出,慧能之悟性极高。他虽不识字,但却是上根、利根之人。是以慧能大师得法之后,曾有言曰:“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又曰:汝师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可见他度众生的对象,是上上根人。换句话说,上根以下的人,都不是他的对象。也就是说,这个门你进不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是六祖慧能得以传承衣法、一鸣惊人的《菩提偈》,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典故中,可以知道六祖与神秀大师争衣法之传,最后是慧能获得了五祖的传承。《六祖坛经·行由品》记载曰:

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迟滞。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众得处分,退而递相谓曰:“我等众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将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我辈谩作偈颂,枉用心力。”诸人闻语,总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后,依止秀师,何烦作偈?”

神秀思惟:“诸人不呈偈者,为我与他为教授师,我须作偈将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见解深浅。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若不呈偈,终不得法,大难大难。”

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间,拟请供奉卢珍画《楞枷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流传供养。神秀作偈成已,数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拟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书著,从他和尚看见,忽若道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数年,受人礼拜,更修何道?”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执灯,书偈于南廊壁间,呈心所见。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

秀书偈了,便却归房,人总不知。秀复思惟:“五祖明日,见偈欢喜,即我与法有缘。若言不堪,自是我述,宿业障重,不合得法,圣意难测。”房中思想,坐卧不安,直至五更。

祖已知神秀入门未得,不见自性。天明,祖唤卢供奉来,向南廊壁间绘画图相,忽见其偈。报言:“供奉却不用画,劳尔远来。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留此偈,与人诵持。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即得见性。门人诵偈,皆叹善哉!

祖三更唤秀入堂,问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实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汝且去一两日思惟,更作一偈,将来吾看。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神秀作礼而出,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乐。

复两日,有一童子,于碓坊过,唱诵其偈。慧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遂问童子曰:“诵者何偈?”童子曰:“尔这獦獠不知,大师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祖。神秀上座于南廊壁上书无相偈,大师令人皆诵,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慧能曰:“我亦要诵此,结来生缘。上人!我此踏碓,八个余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童子引至偈前礼拜。

慧能曰:“慧能不识字,请上人为读。”时有江州别驾,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慧能闻已,遂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别驾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慧能向别驾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可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别驾言:“汝但诵偈,吾为汝书。汝若得法,先须度吾,勿忘此言。”慧能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书此偈已,徒众总惊,无不嗟讶!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祖见众人惊怪,恐人损害,遂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众以为然。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乃问曰:“米熟也未?”慧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慧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慧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此后,迨至明代吴承恩写《西游记》之时,书中须菩提祖师,半夜三更传法给孙悟空的一段文字,便是将五祖传法给六祖慧能的这个故事,照搬了过去。

因此,“南顿北渐”的顿悟之法,对于一般人而言,并非适合,以其对于根器的要求,太高了。是故六祖慧能有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无论是南顿还是北渐,其实都是一种法,修的也是同一个佛,但是每个人的资质大不相同,开悟的速度亦是有快有慢,所以才有了佛法的渐、顿之分。

【2】禅净双修

《法华经》把佛之知见的证得,分成两方面的四阶,称为“开、示、悟、入”。开与示,是由佛陀担任的、对众生做的,将众生本有的佛性之宝藏打开来,指示给众生,称为开示;悟与入,则是由众生自己来做的,众生明白了自性本来可以成佛,这就是悟。悟后如法修持,才能进入佛的知见之门。

若以阶位来衡量,悟佛知见,是在未登初地的凡位菩萨;入佛知见,是在登了初地以上的圣位菩萨。因为唯有初地以上,才能一分一分地断无明,一分一分地证觉性。初地以前,都是准备工夫。可见,顿悟是悟的理体法性或佛性,顿悟并不就等于成佛;渐修是修的事相功德,唯有积于渐修,才能真的成佛。

虽说“理以顿悟,事以渐修”,然而世上之人,不估量自己的根性,就动辄笑其他修行法门为“着相”,境界太低,而自己却又做不到。正如慧能大师所言:“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著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

比如百丈怀海禅师,虽然建立了丛林制度,但是其亦曰:“修行以念佛为稳当,万修万人去。”又如净土宗六祖、禅宗法眼宗第三代祖师永明禅师,亦有云: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
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
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
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这位永明寿禅师,史上可谓是鼎鼎大名。他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师。他禅净双修,更身兼两宗祖师,既被尊奉为净土宗六祖,同时又是禅宗的法眼宗三祖。世人都公认他是古佛再来之人,并被认为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感应篇汇编》里,记载了一则关于他的放生故事。其文曰:

唐末五代延寿禅师者,丹阳人。初为余姚县吏,亏欠库钱几十万。有司鞫之,止是买物放生用过,不意亏耗如许也。罪当死,临刑颜色不变,言曰:“我放活万万生命,今虽死,径往西方矣,岂不乐哉!”钱王闻而怜之,释其罪,为僧。梦观音以甘露灌口,慧性日开,著《万善同归集》六卷。住永明寺。九十八岁,合掌坐化,起塔寺侧。有僧每日绕塔礼拜,人问故,答曰:“我,抚州僧也。因病至冥,见殿角有画像一轴,阎王自来顶礼。余问主吏,答曰:“此寿禅师也。凡死者皆经此处,唯禅师径往西方极乐世界,上品上生,王故敬礼耳。”可见往生之时,若径生西方,为阴府所重如此。

这则故事,亦另有版本,说的是唐末五代的永明大师,讳名延寿,平常喜欢买鱼虾等水族放生。在未出家之前,于吴越王钱文穆镇宁杭州时,当余杭县的库吏。有一年,适逢灾荒,由于灾情急迫,他便先动用了库钱来救济灾民,因而犯了监守自盗的罪名,依法应处死刑。

吴越王信仰佛教,深知他盗用库钱,全在救济灾民。因此命执行刑罚的人,在临刑之际,注意观察其言词面色,前来禀报。大师身临刑场,脸上殊无忧戚之色,反而神色怡然自在,毫无惊惧,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大师说:“我对库钱毫无私用,全都用来救济灾民。如今死了,直生西方极乐世界,岂不是一大乐事?”吴越王听了他的话,就赦免了他的罪。永明大师从此出家为僧,勤修禅定,礼佛拜忏,获得无碍辩才。

据说大师圆寂之后,江西抚州有某僧生病,神识被摄入冥间,看见阎王大殿左边,供有一尊僧像,阎罗王时常出座恭敬礼拜。某僧感觉奇怪,便问主吏。主吏答曰:“阎罗王礼拜的是永明延寿大师。永明大师在世修持精进,如今已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证得上品上生。阎罗王特别尊敬大师之德行,因而设供,每日经常礼拜。”

永明寿禅师,虽然出身于五宗之一的法眼宗,但却不限于一门一派,他提倡禅净双修,并提出了在后世脍炙人口的禅净《四料简》。此《四料简》,道尽了禅、净两种法门的奥妙和利益:禅宗明心见性,直指人心,立地成佛,但是对于根器的要求很高;而净土宗,则是利钝兼收,不过效果会慢一些。要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先往生极乐,开悟之后,再乘愿回到红尘,随缘化度众生。因此,很多不是上根、利根之人,还是以老实念佛为好。

——————————————————————————
【乐樵注】参与评论师友:@柳堂666 [作揖][鲜花]

【《文钞入门读本》142 临终三大要02】
原文

今为一一条陈,庶不至临时无所适从耳。

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者。切劝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应交代事,速令交代。交代后,便置之度外,即作我今将随佛往生佛国,世间所有富乐眷属种种尘境,皆为障碍,致受祸害,以故不应生一念系恋之心。须知自己一念真性,本无有死。所言死者,乃舍此身而又受别种之身耳。若不念佛,则随善恶业力,复受生于善恶道中。(善道,即人,天。恶道,即畜生,饿鬼,地狱。修罗,则亦名善道,亦名恶道,以彼修因感果,均皆善恶夹杂故也。)若当临命终时,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此志诚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发慈悲,亲垂接引,令得往生。且莫疑我系业力凡夫,何能以少时念佛,便可出离生死,往生西方。当知佛大慈悲,即十恶五逆之极重罪人,临终地狱之相已现,若有善知识教以念佛,或念十声,或止一声,亦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此种人念此几句,尚得往生,又何得以业力重,念佛数少,而生疑乎。须知吾人本具真性,与佛无二,但以惑业深重,不得受用。今既归命于佛,如子就父,乃是还我本有家乡,岂是分外之事。又佛昔发愿,若有众生,闻我名号,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故一切众生,临终发志诚心,念佛求生西方者,无一不垂慈接引也。千万不可怀疑,怀疑即是自误,其祸非小。况离此苦世界,生彼乐世界,是至极快意之事,当生欢喜心。千万不可怕死,怕死则仍不能不死,反致了无生西之分矣。以自心与佛相违反故,佛虽具大慈悲,亦无奈不依佛教之众生何。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如大冶洪炉。吾人多生罪业,如空中片雪。业力凡夫,由念佛故,业便消灭。如片雪近于洪炉,即便了不可得。又况业力既消,所有善根,自然增长殊胜,又何可疑其不得生,与佛不来接引乎。如此委曲宛转开导安慰,病人自可生正信心,此系为病人所开导者。至于自己所应尽孝致诚者,亦唯在此,切不可随顺俗情,求神问医。大命将尽,鬼神医药,岂能令其不死乎。既役情于此种无益之事,则于念佛一事,便纷其诚恳,而莫由感通矣。许多人于父母临终,不惜资财,请许多医生来看,此名卖孝,欲世人称我于父母为能尽孝。不知其天地鬼神,实鉴其心。故凡于父母丧葬等事,过于张罗者,不有天灾,必有人祸。为人子者,宜注重于亲之神识得所,彼世俗所称颂,固不值明眼人一哂,况极意邀求,以实罹不孝之大咎乎。

•摘自《印光法师文钞入门读本》142
•临终三大要02

参考今译

现今为这三要,一条一条陈述,才不至于到了临时,无所适从。

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努力劝导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果有应该交代的事,赶快让他交代清楚。交代之后,就置之度外,立即作:我今将随佛,往生佛国,世间所有富乐眷属,种种尘境,都是障碍,使自己受到祸害,所以不应该生起一念系恋的心。必须知道自己的一念真性,本来没有死。所说的死,是舍弃这个色身,而又去受另外的一种色身罢了。如果不念佛,就随着善恶业力,又再受生到善恶道之中。(善道:就是人道,天道。恶道:就是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阿修罗,既名善道,也名恶道,因为这一道的众生,修因感果,都是善恶夹杂的缘故。)如果正当临命终时,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以这个志诚念佛的心,必定感应佛陀大发慈悲,亲垂接引,令得往生。暂且不要怀疑我是业力凡夫,怎么能以这么少一点时间念佛,就可以出离生死,往生西方。应当知道佛陀大慈悲,即使是十恶五逆的极重罪人,临终地狱相已经现前,如果有善知识教导他念佛,或者念十声,或者只念一声,也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这种人念这么几句,还可以往生,又怎么可以因为自己的业力重,念佛的数目少,而生起怀疑呢?必须知道我们本具的真性,与佛没有二样,但因为惑业深重,不能得到受用。现今既然归命于佛陀,如同儿子依随父亲,是回到我本有的家乡,哪里是分外的事。又者,阿弥陀佛过去曾经发愿:“若有众生,闻我名号,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所以,一切众生,临终发起志诚心,念佛求生西方,没有一个不垂慈接引的。千万不可以怀疑,怀疑就是自己耽误自己,这个祸害不小。何况出离这个痛苦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是最最快乐悦意的事,应当生起欢喜心。千万不可怕死,怕死也不能不死,反而导致没有往生西方的分了。因为自心与佛相违反的缘故,佛陀虽然具大慈悲,对于不依佛陀教导的众生,也无可奈何。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如大冶洪炉。我们多生的罪业,如空中一片雪花。业力凡夫,由于念佛的缘故,罪业便得消灭。如同一片雪花靠近燃烧的火炉,马上就融化,不可得了。又何况业力既然消除,所有善根,自然增长殊胜,又怎么可以怀疑,不能往生,与佛陀不来接引呢?如此委曲宛转,开导安慰,病人自然可以生起正确信心,这是为病人所开导的一番话。至于自己所应尽的孝道诚心,也只有这样才能尽到,千万不可以随顺世俗人情,求神鬼,问医生。大命将尽,鬼神医药,哪能令他不死呢?既然令心偏重在这些无益的事情上,那么对于念佛这件事,就扰乱分散了诚恳之心,而无法感通了。许多人在父母临终时,不惜资财,请许多医生来看,这名为卖孝,想要世人称赞我对于父母,能够尽孝道。不知道天地鬼神,实际已经鉴察我的心。所以凡对于父母丧葬等事,过份张罗的,没有天灾,必有人祸。为人子者,应该注重于父母亲的神识,能得到好的去所,那些世俗人所称颂的,不值明眼人一笑,何况极力邀求体面风光,而实际遭受不孝的大罪过呢?

——如诚法师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你们说我可以观望却不可接近的,你们也是NINE'S的光,我跟着光的脚步,朝更远的方向前走,你们照耀着我青春点点滴滴的时光。我也问过自己可是不能更不想放下你们
  • 3.今天晚上晚饭是弟弟做的,明天姐姐回来给我做饭,弟弟还给我花钱,姐姐也是,哦,感叹,我是不是太爽了一点。我:那个,我是想说,我作为顾客可以买么?
  • ”女孩擦了擦鼻子,哭泣着说,“再给你加钱还不行吗?” 女孩赶紧上了车,感激地说:“师傅,能遇上你,真是太好了!
  • #猫咪[超话]#这叫做猫仙颜值咩#萌宠猫萌宠集中营猫咪喵星人宠物卖萌中心萌宠的日常##布偶猫日常吸猫家有萌宠猫咪领养英短小奶猫铲屎官##英国短毛猫动物奇遇记蓝猫
  • 师傅说:你一定要明白,偏缘是不可能走到终点的,真正的正缘在一起是精神上的伴侣,灵魂上的共鸣,却对不是物质上的优越,双方都奔向着自己,生活再苦也会感到幸福..#
  • 此次大会特别邀请了“蜜蜂的家”创始人张丹老师和吾乐公益杜正厅等,也有幸邀请到了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21个高校组织。2015年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 #人生感悟# 柳青可以说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其父柳传志,也就是现在陷入风波之中的联想前总裁。#走访# 1st day接待的第一家企业负责人是联合创始人,清华本硕
  • 两人和主任肖兰青、医生刘亚东等人一起,陆续接待了无法生育的范小欢、癌症妈妈宋华年、子宫发育不全的宁夏和著名主持人罗欣等患者,解除身体痛苦的同时还给了她们心灵上的
  • 金牛座大道理都懂,但是却不会听,想要让他们心悦诚服更是难上加难 ,他们的固执是出了名的,你身边的大金牛是这样的表现吗?其实天秤骨子里有一种倔劲,很多的道理都懂,
  • 小巧玲珑放桌面还是包包都能丸美融合,怕社死的姐妹,救星来了~~肤若凝脂美玉无瑕大概就是这般模样吧~最戳我心的莫过于它是带盖子的小登西!还可以随心所欲切换玩~还可
  • 当初因为司凤在我心里是很特别的所以我是拒绝看琉璃的,然后前几天追剧买了vip才看琉璃,我真香了[太开心]。李小冉:这个问题好多人问过我,但其实我真的没有,就是有
  • VR和AR通过运行模拟分析产品的每个角落,有时甚至是整个制造过程,帮助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营和制造成本。在传播过程之中,品牌不仅要完成信息的展示和宣传,还要重塑品牌
  • 期间,10月28日16时左右骑电动车到深泽县医院做核酸检测,后返回家中无外出。17时58分返回其姐姐家,18时07分步行到王家庄新村附近家优生活超市购物,19时
  • 日子过得舒心, 不在于你拥有一切,而在于一切都简单干净。日子过得舒心, 不在于你拥有一切,而在于一切都简单干净。
  • ”福报往往来自于积善的行为,善就是福报的种子,如果能经常播种善念善行,福报就会越来越多。第一条:灾祸源于恶业灾祸并不是无缘无故找到每一个人的,佛教认为,种瓜得瓜
  • 生活不会按你想要的方式进行,它会给你一段时间,让你孤独、迷茫又沉默忧郁,但如果靠这段时间跟自己独处,多看一本书,去做可以做的事,放下过去的人,等你度过低潮,那些
  • 林英雄与鱼公司的申正勋代表关系非常特别,因此几乎没有可能打破与鱼公司的专属合约,转会到其他演艺企划公司。 TV朝鲜委托Mr.Trot TOP6的经纪公司New
  • 老人言虽然看似守旧落后,其实是他们走过的路多,经历的事多,接受的历练多,对这个世界认识的更深刻。你们两最开心的时候,也是我最享受的时刻……[笑而不语][爱你][
  • 今日,决定写日记。牵丝攀藤,千言万语,屏不牢。我住浦西,苏州河畔,据“鸳鸯锅”原则:4月1日凌晨起封控。因浦东未解封,全上海封控自此时算起。 3月31日,深夜
  • 听着片尾曲《这世界那么多人》多少有些心酸了! 永远有人更好,眼下便是更好,心动可能不是爱情,心定才是。十年的爱情长跑,最终逃不过现实的重锤,现实真的会打败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