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肇大师《般若无知论》

夫般若虚玄者,盖是三乘之宗极也,诚真一之无差。然异端之论,纷然久矣。有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者,少践大方,研机斯趣,独拔于言象之表,妙契于希夷之境,齐异学于迦夷,扬淳风于东扇,将爰烛殊方而匿耀凉土者,所以道不虚应,应必有由矣。弘始三年,岁次星纪,秦乘入国之谋,举师以来之,意也;北天之运,数其然也。大秦天王者,道契百王之端,德洽千载之下,游刃万机,弘道终日,信季俗苍生之所天,释迦遗法之所仗也。时乃集义学沙门五百余人于逍遥观,躬执秦文,与什公参定《方等》。其所开拓者,岂谓当时之益,乃累劫之津梁矣。余以短乏,曾侧嘉会,以为上闻异要,始于时也。然则圣智幽微,深隐难测,无相无名,乃非言象之所得。为试罔象其怀,寄之狂言耳,岂曰圣心而可辨哉!

试论之曰:《放光》云:般若无所有相,无生灭相。《道行》云:般若无所知,无所见。此辨智照之用,而曰无相无知者,何耶?果有无相之知,不知之照,明矣。何者?夫有所知,则有所不知。以圣心无知,故无所不知。不知之知,乃曰一切知。故经云:圣心无所知,无所不知。信矣。是以圣人虚其心而实其照,终日知而未尝知也。故能默耀韬光,虚心玄鉴,闭智塞聪,而独觉冥冥者矣。然则智有穷幽之鉴,而无知焉;神有应会之用,而无虑焉。神无虑,故能独王于世表;智无知,故能玄照于事外。智虽事外,未始无事;神虽世表,终日域中。所以俯仰顺化,应接无穷,无幽不察,而无照功。斯则无知之所知,圣神之所会也。然其为物也,实而不有,虚而不无,存而不可论者,其唯圣智乎!何者?欲言其有,无状无名;欲言其无,圣以之灵。圣以之灵,故虚不失照;无状无名,故照不失虚。照不失虚,故混而不渝;虚不失照,故动以接粗。是以圣智之用,未始暂废;求之形相,未暂可得。故宝积 曰:以无心意而现行。《放光》云:不动等觉而建立诸法。所以圣迹万端,其致一而已矣。是以般若可虚而照,真谛可亡而知,万动可即而静,圣应可无而为。斯则不知而自知,不为而自为矣。复何知哉!复何为哉!

难曰:夫圣人真心独朗,物物斯照,应接无方,动与事会。物物斯照,故知无所遗;动与事会,故会不失机。会不失机,故必有会于可会;知无所遗,故必有知于可知。必有知于可知,故圣不虚知;必有会于可会,故圣不虚会。 既知既会,而曰无知无会者,何耶?若夫忘知遗会者,则是圣人无私于知会,以成其私耳。斯可谓不自有其知,安得无知哉?

答曰:夫圣人功高二仪而不仁,明逾日月而弥昏,岂曰木石瞽其怀,其于无知而已哉?诚以异于人者神明,故不可以事相求之耳。子意欲令圣人不自有其知,而圣人未尝不有知。无乃乖于圣心,失于文旨者乎?何者?经云:真般若者,清净如虚空,无知无见,无作无缘。斯则知自无知矣,岂待返照然后无知哉?若有知性空而称净者,则不辨于惑智。三毒四倒亦皆清净。有何独尊于般若?若以所知美般若,所知非般若。所知自常净,故般若未尝净,亦无缘致净,叹于般若。然经云:般若清净者,将无以般若体性真净,本无惑取之知;本无惑取之知,不可以知名哉?岂唯无知名无知,知自无知矣。是以圣人以无知之般若,照彼无相之真谛。真谛无兔马之遗,般若无不穷之鉴。所以会而不差, 当而无是,寂泊无知,而无不知者矣。

难曰:夫物无以自通,故立名以通物。物虽非名,果有可名之物当于此名矣。是以即名求物,物不能隐。而论云:圣心无知,又云无所不知。意谓无知未尝知,知未尝无知,斯则名教之所通,立言之本意也。然论者欲一于圣心,异于文旨,寻文求实,未见其当。何者?若知得于圣心,无知无所辨;若无知得于圣心,知亦无所辨。若二都无得,无所复论哉?

答曰:经云:般若义者,无名无说,非有非无,非实非虚。虚不失照,照不失虚,斯则无名之法, 故非言所能言也。言虽不能言,然非言无以传。是以圣人终日言,而未尝言也。今试为子狂言辨之。夫圣心者,微妙无相,不可为有;用之弥勤,不可为无。不可为无,故圣智存焉;不可为有,故名教绝焉。是以言知不为知,欲以通其鉴;不知非不知,欲以辨其相。辨相不为无,通鉴不为有。非有,故知而无知;非无,故无知而知。是以知即无知,无知即知。无以言异,而异于圣心也。

难曰:夫真谛深玄,非智不测。圣智之能,在兹而显。故经云:不得般若,不见真谛。真谛则般若之缘也。 以缘求智,智则知矣。

答曰:以缘求智,智非知也。何者?《放光》云:不缘色生识,是名不见色。又云:五阴清净,故般若清净。般若即能知也,五阴即所知也,所知即缘也。夫知与所知,相与而有,相与而无。相与而无,故物莫之有;相与而有,故物莫之无。物莫之无,故为缘之所起;物莫之有,故则缘所不能生。缘所不能生,故照缘而非知;为缘之所起,故知缘相因而生。是以知与无知,生于所知矣。何者?夫智以知所知,取相故名知。真谛自无相,真智何由知?所以然者,夫所知非所知,所知生于知。所知既生知,知亦生所知。所知既相生,相生即缘法。缘法故非真,非真,故非真谛也。故《中观》云:物从因缘有,故不真;不从因缘有,故即真。今真谛曰真,真则非缘。真非缘,故无物从缘而生也。故经云:不见有法无缘而生。是以真智观真谛,未尝取所知。智不取所知,此智何由知?然智非无知,但真谛非所知,故真智亦非知。而子欲以缘求智,故以智为知。缘自非缘,于何而求知?

难曰:论云不取者,为无知故不取?为知然后不取耶?若无知故不取,圣人则冥若夜游,不辨缁素之异耶?若知然后不取,知则异于不取矣。

答曰:非无知故不取,又非知然后不取。知即不取,故能不取而知。

难曰:论云不取者,诚以圣心不物于物,故无惑取也。无取则无是,无是则无当。谁当圣心,而云圣心无所不知耶?

答曰:然,无是无当者。夫无当则物无不当,无是则物无不是。物无不是,故是而无是;物无不当,故当而无当。故经云:尽见诸法而无所见。

难曰:圣心非不能是,诚以无是可是,虽无是可是,故当是于无是矣。是以经云:真谛无相,故般若无知者, 诚以般若无有有相之知。若以无相为无相,有何累于真谛耶?

答曰:圣人无无相也。何者?若以无相为无相,无相即为相。舍有而之无,譬犹逃峰而赴壑,俱不免于患矣。是以至人处有而不有,居无而不无,虽不取于有无,然亦不舍于有无。所以和光尘劳,周旋五趣,寂然而往,泊尔而来,恬淡无为而无不为。

难曰:圣心虽无知,然其应会之道不差。是以可应者应之,不可应者存之。然则圣心有时而生,有时而灭,可得然乎?

答曰:生灭者,生灭心也。圣人无心,生灭焉起?然非无心,但是无心心耳。又非不应,但是不应应耳。是以圣人应会之道,则信若四时之质。直以虚无为体,斯不可得而生,不可得而灭也。

难曰:圣智之无,惑智之无,俱无生灭,何以异之?

答曰:圣智之无者,无知;惑智之无者,知无。其无虽同,所以无者异也。何者?夫圣心虚静,无知可无, 可曰无知,非谓知无;惑智有知,故有知可无,可谓知无,非曰无知也。无知,即般若之无也;知无,即真谛之无也。是以般若之与真谛,言用即同而异,言寂即异而同。同故无心于彼此,异故不失于照功。是以辨同者同于异,辨异者异于同,斯则不可得而异,不可得而同也。何者?内有独鉴之明,外有万法之实。万法虽实, 然非照不得。内外相与以成其照功,此则圣所不能同,用也。内虽照而无知,外虽实而无相,内外寂然,相与俱无,此则圣所不能异,寂也。是以经云:诸法不异者, 岂曰续凫截鹤,夷岳盈壑,然后无异哉?诚以不异于异,故虽异而不异也。故经云:甚奇世尊,于无异法中,而说诸法异。又云: 般若与诸法,亦不一相,亦不异相。信矣。

难曰:论云:言用则异,言寂则同,未详般若之内,则有用寂之异乎?

答曰:用即寂,寂即用。用寂体一,同出而异名,更无无用之寂,而主于用也。是以智弥昧,照逾明;神弥静,应逾动,岂曰明昧动静之异哉?故《成具》云:不为而过为。宝积曰:无心无识,无不觉知。斯则穷神尽智,极象外之谈也。即之明文,圣心可知矣。

老子只是教人,要以“道”为依归,效法于“道”,时刻守“道”,勤奋行“道”,老实修“道”: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一句话,唯有与“道”合一,才是最高的境界,才能解决一切问题: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那么,这个神秘的“道”究竟长啥样,有些什么特点呢?老子也描述得很清楚: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既然如此,请问:一个真心向道的人,是不是应该保持心绪的宁静、空明,而不是欲念纷起,永无止息(寂兮寥兮)?是不是应该选择一个目标和方向,然后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不是这山望着那山高,首鼠两端,不知所往(独立而不改)?是不是应该朝着选定的方向,努力不辍,日夜无休(周行而不殆)?

《道德经》第十章可为此作印证: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形体负载着灵魂,合二为一,能永不分离吗:一个人要时刻记得,自己的使命和目标,才不至于身心失去主宰;养气专一无间断,达到柔之极处,能像婴儿一样吗:“气”是连接身体和灵魂的纽带。“气”专一了,身体和灵魂就不会分离;清除心头杂念,能够一尘不染,毫无瑕疵吗:吕坤《呻吟语》有一段话,可为注解:“凡动天感物,皆纯气也。至刚至柔与中和之气,皆有所感动,纯故也。十分纯里才有一毫杂,便不能感动。无论佳气戾气,只纯了,其应便捷于影响。”

第十章共有六个问句,前三句讲修身,后三句讲治国,这里截取的是前三句。大家不难看出,这三句话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老子要求的是极致。——致虚极,守静笃。人能虚到极处,静到笃实,就是庄子所称的“至人”。至人无己,与道同于虚明,虚明则能烛照万物,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物极必反,做不到极致,就不会发生质变, 这是道家一向的风格。

现在题主明白了吧?老子虽然明着没有说“努力”,但暗地里已经交待得够清楚了。

《道德经》这本书里,什么话都说了,但要看出老子到底说了什么,要做到像鲁迅先生说的,“从字缝里看出字来”,这是读《道德经》需要掌握的本事。

透露一个秘密:真正的修道者的确是周行不殆,24小时都在用功的。我说的修道,泛指一切世间和出世间自我精进的行为。修仙是修道,一个人念兹在兹、殚精竭虑地追求事业,也是修道——事业就是他的道。也许有人会问:难道有谁可以不睡觉吗?睡觉时又怎么用功?秘诀是五个字:睡身不睡神。《阴符经》所谓“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即指此意。

有些人总以为,道家尚清静,尚无为,所以就不会努力,不提倡努力,真是荒唐。如果道家真是这样的,那道家思想对于社会还能有啥积极意义?

《庄子》、《列子》皆道家书。《庄子》中庖丁解牛,出神入化;《列子》中愚公移山,感动神仙,若是不努力,怎么能做到?

下面分享《文子·精诚》中的一段话,看看道家是怎么具体讲努力的:

名可强立,功可强成。昔南荣趎(chú,古人名用字。南荣趎,庚桑楚弟子)耻圣道而独亡于己,南见老子,受教一言,精神晓灵,屯闵(túnmǐn,迟钝愚鲁,一本作“钝闻”)条达(条理通达),若十日不食而享太牢。是以明照海内,名立后世,智络天地,察分秋毫,称誉华语(好话;汉语),至今不休,此谓名可强立也。故田者不强,囷(qūn,圆形的仓)仓不满;官御(犹官吏)不励,诚心不精;将相不强,功烈(犹功业,亦作“功列”)不成;王侯懈怠,后世无名。至人潜行,譬犹雷霆之藏也,随时而举事,因资而立功,进退无难,无所不通。夫至人精诚内形,德流四方。见天下有利也,喜而不忘;天下有害也,怵若有丧。夫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故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圣人之法,始于不可见,终于不可及,处于不倾之地,积于不尽之仓,载于不竭之府。出令如流水之源,使民于不争之官,开必得之门,不为不可成(不做做不到的事情),不求不可得(不希求得不到的东西),不处不可久(不安身于不能久留的环境),不行不可复(不从事欺民的行为)。大人行可说[悦]之政,而人莫不顺其命。命顺则从小而致大,命逆则以善为害,以成为败。夫所谓大丈夫者,内强而外明。内强如天地,外明如日月,天地无不覆载,日月无不照明。大人以善示人,不变其故,不易其常,天下听令,如草从风。政失于春,岁星盈缩,不居其常;政失于夏,荧惑逆行;政失于秋,太白不当,出入无常;政失于冬,辰星不效其乡。四时失政,镇星摇荡,日月见谪,五星悖乱,彗星出。春政不失,禾黍滋;夏政不失,雨降时;秋政不失,民殷昌;冬政不失,国家宁康。

【张迁碑】

又名《张迁表颂》, 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是东汉晚期佚名书法家书丹,东汉碑刻家孙兴刻石而成的一件隶书书法作品。此碑于东汉中平三年(186年)刻立,明代初年出土,现收藏于山东泰山岱庙碑廊。

《张迁碑》篆额题“汉故毂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12字,额字独呈扁形,书意在篆隶之间;碑阳正文15行,行42字;碑阴3列,上2列19行,下列3行碑文。此碑是谷城故吏韦萌等为追念张迁之功德而立,铭文着重宣扬张迁及其祖先张仲、张良、张释之和张骞的功绩,并涉及到黄巾起义军的有关情节,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张迁碑》是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作品,书法造诣高。此碑自出土以来,为历代金石、书法家所推崇。在众多的汉代碑刻中,此碑以古朴、厚重、典雅取胜,字里行间流露出率真之意,具有民间朴质之风,格调峻实稳重,堪称神品。它起笔方折宽厚,转角方圆兼备,运笔遒劲而曲折有力,落笔稳健,可谓是汉隶方笔系统的代表作。

「译文」
君讳迁,字公方,陈留己吾人也。君之先出自有周,周宣王中兴,有张仲,以孝友为行,披览《诗·雅》,焕知其祖。高帝龙兴,有张良,善用筹策,在帷幕之内,决胜负千里之外,析珪于留。文景之间,有张释之,建忠弼之谟。帝游上林,问禽狩所有。苑令不对,更问啬夫,啬夫事对。于是进啬夫为令,令退为啬夫。释之议为不可:苑令有公卿之才,啬夫喋喋小吏,非社稷之重。上从言。孝武时,有张骞,广通风俗,开定畿寓,南苞八蛮,西羁六戎,北震五秋,东勤九夷。荒远既殡,各贡所有。张是辅汉,世载其德。爰既且于君,盖其繵縺。缵戎鸿绪,牧守相系,不殒高问。孝弟于家,中謇于朝。治京氏易,聪丽权略,艺于从政。少为郡吏,隐练职位,常在股肱。数为从事,声无细闻。征拜郎中,除谷城长。蚕月之务,不闭四门。腊正之祭,休囚归贺。八月筭民,不烦于乡。随就虚落,存恤高年。路无拾遗,犁种宿野。黄巾初起,烧平城市,斯县独全。子贱孔蔑,其道区别。《尚书》五教,君崇其宽;诗云恺悌,君隆其恩;东里润色,君垂其仁。邵伯分陕,君懿子棠。晋阳佩玮,西门带弦。君之体素,能双其勋。流化八基,迁荡阴令。吏民颉颃,随送如云。周公东征,西人怨思。奚斯赞鲁。考父颂殷。前喆遗芳,有功不书,后无述焉。于是刊石竖表,铭勒万载。三代以来,虽远犹近,《诗》云旧国,其命惟新。
于穆我君,既敦既纯。雪白之性,孝友之仁。纪行来本,兰生有芬,克岐有兆,绥御有勋。利器不觌,鱼不出渊。国之良干,垂爱在民。蔽沛棠树,温温恭人。干道不缪,唯淑是亲。既多受祉,永享南山。干禄无疆,子子孙孙。
惟中平三年,岁在摄提,二月震节,纪日上旬。阳气厥析,感思旧君。故吏韦萌等,佥然同声,赁师孙兴,刊石立表,以示后昆。共享天祚,亿载万年。

「创作背景」

此碑石于东汉灵帝中平三年(186年)立碑于山东东平县,是颂扬张迁执政谷城时多施惠政的政绩;碑阴刻有立碑官吏姓名及捐资钱数。[6]
碑主张迁,字公方,陈留己吾(今河南宁陵境内)人。曾任谷城(今河南洛阳市西北)长,迁荡阴(今河南汤阴县)令。碑文系故吏韦萌等为追念其功德而立。碑文书法多别体,未署书者姓名,刻石人为孙兴。清初顾炎武《金石文字记》疑此碑为后人摹刻,但多数考古学家和金石学家则认为,其书风通篇方笔,古朴拙茂,非汉代人不能为之,碑面剥落的痕迹,也非人为所能做到,因此,当是汉代原碑无疑。

「用笔」

《张迁碑》运笔以方笔为主,用笔逆锋坚实,万毫齐力,方圆兼备,沉着饱满。横画两端都见方,粗重浑厚,有万钧不屈之力,如“言”、“善”等字。书写时万毫齐力,行笔似有反力相阻,右端回锋上提收笔,欲左先右,无往不收。“蚕头雁尾”的横画写法也一样,起笔处重顿后,渐提行笔,正锋而行,笔壮墨饱,收笔时顿笔后迅速上提,挺直凝重而有力。竖画的用笔方法是落笔逆锋向上,提笔调锋起笔处方厚饱满,再调笔锋向下,竖锋运笔,收笔时或轻或重顿后,提笔向上回收笔锋,如“之”、“中”、“尚”等字。折画是在横画收笔处将笔锋上提,换向后在原处入纸行笔,转折处方整斩截又自然,略呈外方内圆,或内外皆方,如“月”、“巾”等字的折画。
特别是此碑的撇画比绝大多数知名的汉碑隶书都要丰富些,如“更”、“令”等字,其写法下笔如同竖画,藏锋逆入,中锋行笔顺势顿驻后逐渐上提后回收。撇画是隶书中具有特色的笔画,由于是向左方运笔,行时阻力大,力量强劲,圆转道健,笔力畅达,如“命”字,部分字的竖钩也可看作撇画的一种,如“孝”字。撇画的妙处在于收笔的变化,因轻重、长短、斜度的不同作相应处理,因此变化多姿。有的收笔回锋圆浑,有的收笔方截,每一撇画皆根据字形差异处理得恰到好处。
捺画也是此碑极为突出的笔画,主要是平捺和斜捺。此碑捺画写得厚重而雄健,落笔取逆势,调锋后提笔行笔,用力匀称至捺脚稍顿后提锋,然后顺势宛转而出,笔锋在空中作收势,给人一种朴拙但不刻板的感觉。如“吏”字的捺逆锋起笔,在行笔过程中,逐渐用力渐行渐按,铺毫向右下行笔,行至捺端,提笔右上轻出,捺脚似方似圆,力含其中“敦”字之捺虽不粗壮,但笔画含力在内,雄强刚劲,深沉有力。捺画落笔常作蚕头状,捺脚作雁尾状,与他碑横画“蚕头雁尾”之状相合。

「结字」

《张迁碑》结字巧中有拙,拙中寓巧,大巧若拙。它完全去掉了雕饰的成分,一任天然,真可谓道法自然,浑然天成。字的各部分关系处理得非常生动,挪让呼应,顾盼有情,憨态可掬。
在整体上虽扁方,整饬划一,又因字立形,顺其自然,险中求正,字体端庄朴茂,笔短意长,有些字突出主笔横画和捺画,以尽其势。全碑各字稳而不呆,动感强烈,动中求稳,稳中求变。神采奕然的体态特征在形体、笔画的避让、空间布白的处理、平正与险绝的错落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看似简单,实则妙趣横生,有“险绝”后“复归平正”之感。

「章法」

《张迁碑》章法不拘一格,生动活泼。汉代碑刻多有边框方格,排列整齐,所以大部分汉碑字形大小一致,平均摆放,给人中规中矩的感觉。而《张迁碑》却独树一帜,通篇取茂密之势,但字间和行间都无严格的固定距离,疏与密适当,“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既严谨又空灵,疏处阔绰而不散漫,达到了疏与密的对立统一。同时,字形大小参差,正斜互用,疏密随意,但整体上又相互呼应,左右顾盼,一派天真烂漫的景象。

「名家点评」

明·王世贞《州山人题跋》:“其书不能工,而典雅饶古意,终非永嘉以后所可及也。”[1]
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书法方整尔雅,汉石中不多见者。”[1]
清·郭尚先《芳坚馆题跋》:“汉碑严重平硬,是碑为冠。”[1]
清·杨守敬《平碑记》:“(此碑)用笔已开魏晋风气,此源始于《西狭颂》,流为黄初三碑《上尊号奏》《受禅表》《孔羡碑》之折刀头,再变为北魏真书《始平公》等碑。”[1]
现代碑帖鉴定家蒋文光:“《张迁碑》是汉碑中艺术水平很高的一件作品。书法浑厚方折,朴茂端严为汉碑中方整类的主要代表。书法用笔以方为主,兼用圆笔。笔画端正,结体取势平直,饱满严密,笔致朴质古拙遒劲灵动,多有变化。同时,用笔与结体是相互为用的,不同书体,其用笔亦有所侧重。笔致变化多端,往往在均衡的横直线条和方折之中掺以一笔极其熟练而有力的弧线。看去既笔笔挺劲,气势雄浑,却又在拙朴中见秀美,在端重中显生动。全碑字字生动,变化生新,朴实自然,从而达到全局皆活的奇妙效果。”

「后世影响」

《张迁碑》对清代隶书影响极大,直至近代仍有着独特的地位。与东汉时期其他名碑相比,它是对东汉桓灵时期讲究规则整饬的流行汉隶的一种创新,为汉碑带来活泼的意态,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该碑不仅为汉人分书之代表,而且其用笔结体之奇肆跌宕已开魏晋风气,对清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起了承启的作用。

「历史传承」

《张迁碑》于汉灵帝中平三年(186年)立碑山东东平县。明代初年被掘地发现,最早著录见于明代都穆《金薤琳琅》。明初出土时立于东平儒学明伦堂前,当时铭文尚完好可读。至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东里润色”四字尚完好,仅残缺五字。清乾隆间(1711—1799年),“东里润色”的“东”字泐半,“润”字的“水”旁仅存中点,“色”字与下“君”字皆泐大半。光绪十八年(1892年)碑毁于火,常熟翁氏就原碑重新剔刻,但神气全非,幸碑阴文尚完好如旧。解放后,在东平县府院内建亭,将碑置于亭内。1965年移岱庙炳灵门内,外置玻璃罩保护。1983年9月移于山东泰山岱庙碑廊,后一直陈列收藏于此。现残泐六十八字,其中二十二字全泐。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中华支教与助学信息中心[超话]##长期支教##贵州# 西部志愿者支教招募(五)报名截止时间:2024-04-31服务时间:2023-06-01---2024-
  • 其实我觉得很多内娱糊糊可以学一下一个小明星的操作,应该是叫田嘉瑞吧去年有好多奶茶联动,就是冲着联名去买的,然后有段时间刚好所有IP联动都结束,只有他一个人的联动
  • 话没说完,就被闻时堵住了嘴——用刚在旁边摘的一片花瓣,并给了他一个再说今晚晚饭吃花吧的眼神。八十二岁的外婆老年痴呆也快十年了,前几年她还能和我们斗智斗勇,我们每
  •   两个都是曾经宠我爱我入骨,仅仅为了送我一个合心意的礼物,差点把整个宜城都翻了过来。  两个都是曾经宠我爱我入骨,仅仅为了送我一个合心意的礼物,差点把整个宜城
  • 随后的2019年、2021年,《Nature》以及其子刊都佐证了17型胶原蛋白在的作用,比如:维持毛囊干细胞活性,维持黑素干细胞稳态等等,所以也渐渐打开了毛发防
  • 就那样一直拖着,实在拖不下去了再说,到时候再认命,或者说,等自己有一天有了更好的遇见,再选择和你结束,自己也会有一个更想要的开始。因为特别的认定,是真的想要赶紧
  • NO.12 丑牛属牛人今天比较低迷,困难重重,并且处理事情的能力下降,如果谦虚请教他人或者与人合作,有望顺利度过。NO.5 酉鸡属鸡人果断勇敢的一天,责任心增强
  • 只可惜不巧,今天被我注意到了———谁叫我是爱吃瓜的魏谦我这么想着,一边又觉得很有趣,还是好事儿的默默转眼球偷看。余光瞅着前面讲台上的女孩好像在偷偷回头看,我感觉
  • 所以说众生随业转,各人业障不同;不能转业,就得轮回,烦恼无尽了。儿子、媳妇对你越好,你越离不开,贪恋世间,不知脱离苦海,仍在六道中轮回,这都是业障重。
  • ✅安胎益气鲈鱼还可治胎动不安、产生少乳等症,准妈妈和产生妇女吃鲈鱼是一种既补身、又不会造成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的营养食物,是健身补血、健脾益气和益体安康的佳品,鲈
  • 可以说,无论是自带大少爷风范的傲娇霸总,还是经历车祸后自卑的傅云深,都拉满了观众对成毅演技的期待值。曹翠芬曹翠芬是一位老戏骨了,尤其是在《知否》中,她饰演心思通
  • 其实是一套(西装+西装阔腿) 缎面西装 上身撑得起大身的版型 不会软塌 里衬复合了150d更挺括✧‧₊˚ ˎˊ˗家人们晚上好哇~来交作业喽! 做了烫钻 又美又飒
  • 颜楚虞宋折意颜楚虞宋折意(今日热推小说全章节无弹窗)全文阅读颜楚虞宋折意%Qu*3jo, ‼请搜索公/仲/号【岁月书摘】回个颜楚虞即可! ‼书名:《颜楚虞宋折意
  • 市政协委员吴艳建议,银发经济兼具民生内涵和产业属性,要一手抓急难愁盼,一手抓潜力产业,聚焦老年人吃饭、购物、就医、养老、文化等身边的关键小事,覆盖居家、社区、机
  •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 那么,余生,就让我们尽人事,听天命,找到自己的位置,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需要我们珍惜拥有,活好余生的每一刻。在我们短暂的人生中,人过五十天过午,也是知天
  • [允悲][允悲]都不好意思回答了~自己都觉得简直是鬼子进村打劫了[笑cry][笑cry]生怕再遇到邻居坐电梯了,还好回来得晚了没啥人出来溜达了,不然真的是有点怪
  • 因为机构收到风声比散户快并且拥有让股价呼风唤雨的庞大资金!在T+0交易制度下,机构更容易在当天兴风作浪,玩死散户!若当天股价来两个‘W’型波动,而某些散户却卖在
  • 02 折扣零售的写法“(近两年)国内几乎所有的折扣店都是在做穷人的折扣,只是做下沉市场的折扣,这是毫无希望的。此前以早期好特卖为代表的、通过销售临期产品、尾货实
  • ※3月27日より順次店頭販売開始ぜひお買い求めください!見た目も気持ちも底上げし“なりたい自分”を楽しむことで、自信に満ちあふれたポジティブな未来を創造するメ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