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七处征心之五:心是随所合处、心则随的有吗? |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全集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57
阿难言:我尝闻佛开示四众: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我今思惟,即思惟体,实我心性。随所合处,心则随有,亦非内外中间三处。
阿难言:阿难又启白佛,说,我尝闻佛开示四众:以前阿难都是用自己的意思,来想这个“心”和“见”在什么地方,被佛都破了;所以现在他不说他自己说的了,他说是佛说的。
他说了,我阿难常常在过去听见佛开示四众──就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比丘、比丘尼是出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是在家二众,就是在家受过五戒的,这叫“居士”,男的就叫“优婆塞”,女的就叫“优婆夷”。
由心生故,种种法生:因为你有这个心──阿难所说这个“心”,还是识心──生了,所以就有种种境界生起;这种种法,就是在“识”里边所现的这一切境界。
法没有自性,法因缘起;因为这个缘,才有这个法。由法生故,种种心生:因为有这个因缘法生出来了,就种种的心也生出来了。这是以前佛你讲的啊!世尊讲的这个道理,大约不会错的;我现在是根据世尊这个道理,有一个见解。
我今思惟:他现在又想了!想什么呢?我因为听见世尊所说的这个法──“因心生而法生,因法生而心生”;我现在又往深了一层想。即思惟体,实我心性:就是我“思想”的体,这就是我的觉了能知之心,这就是我那个心性。阿难讲的这个“性”,也不是“自性”,这还是一种“识性”。
随所合处,心则随有:这个心,它遇着什么因缘,随着这个因缘合起来,就有了心了;若无所合呢?就没有心了。
亦非内外中间三处:这也不是内,也不是外,也不是中间这三个地方。就是在任何地方,它遇着因缘能合起来,就有心了;若没有缘,大约就没有心了!阿难这个讲的,还是似是而非,还是没认清楚!
佛告阿难:汝今说言,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心随有者。是心无体,则无所合;若无有体,而能合者,则十九界,因七尘合。是义不然!
佛听阿难这样讲:随所合处,他就有心了。所以佛告阿难:佛告诉阿难说,汝今说言,由法生故,种种心生:你现在说,因为由这个法生的缘故,而种种心也就生出来了。随所合处,心随有者:因为你这有所合了,心就跟着有了。若无所合呢,心当然就没有了。你是这样子讲的。
是心无体,则无所合:可是你所说这个心,究竟有体、没有体啊?你这个心若没有一个体相、形相,你和谁合?
若无有体,而能合者:你硬拿不是当理讲,假设这个心没有体,你说它也可以合;则十九界,因七尘合:那这个“十八界”会变成十九界的,多出来你“心”这一界;本来是“六尘”你现在又有一个“心随所合处”,这就应该又有一个尘,也会变成“七尘”。这多出来的一尘和一界,是怎么样生出来的?是义不然:你所说这个道理,又是不对的。
怎么叫“十八界”?在后边文里头会讲。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是“六根”;色、声、香、味、触、法,这就叫“六尘”;六根对着六尘,中间就生出来一种分别心,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就叫“六识”。六根、六尘、六识,合起来叫“十八界”。单单六根和对着的六尘,这叫“十二处”,又叫“十二入”。
若有体者,如汝以手自挃其体,汝所知心,为复内出?为从外入?若复内出,还见身中;若从外来,先合见面。
佛又对阿难说了,为什么我说你说的这个道理不对呢,若有体者,如汝以手自挃其体,汝所知心,为复内出?为从外入:“挃”,就是捏。
假设你这个心,有个心的身体,比方说,你自己用手来捏你自己的身体;你捏,它知道痛啦!你知道怎么样捏痛的,这是用你的心知道的。那这个心是从里边出来的啊?还是从外边进来的呢?
若复内出,还见身中:假设你说它又是从里边出来的,它应该先看见你身里边的东西。因为以前你说你那个心在里边,现在你说里边也不在,外边也不在,中间也不在,三处都不在了;是随所合处而有你这个心。
现在我叫你捏你的身体,这是合了!那么合,你说,究竟你这个知道的心,是从里边出来?是从外边出来的?假如你说,喔,我一捏它就知道了,它是从里边出来的!那既然从里边出来的,就应该先见身里边的东西。
若从外来,先合见面:若从外边来的,它就应该先看见你自己的脸面。那你这个心,有没有看见你自己的脸面呢?
阿难言:见是其眼,心知非眼,为见非义。
阿难这回也有一点发火了──对佛发火了!这回想:“啊,佛说得太没有道理了!”所以他即刻就驳嘴,和佛正式辩论起来了。
阿难言:见是其眼,心知非眼,为见非义:“见”,是用眼睛看见的;“心”,是知道。您说这个“见”,是“心”见到,这就不对了,这也不合道理的!佛说阿难前边讲的是“是义不然”;他现在也说,佛说的是“为见非义”。
说:“佛您说这个心若从外边来的,就见到面;心只是知道,它看不见的,能看见的是眼睛。”他越跑越远了!他的意思是这样,他说能看见的是眼睛,能知道的才是心,所以他说佛说的这个道理不对。
佛言:若眼能见,汝在室中,门能见不?则诸已死,尚有眼存,应皆见物;若见物者,云何名死?
佛言:佛听他这样讲,就说了,若眼能见,汝在室中,门能见不:假设你说你的眼睛能看见的话,那你在这个房子里边,这房子的门,能不能看见东西呢?
则诸已死,尚有眼存,应皆见物:你说眼睛能见,那么人死了,眼睛还存在着,也还应该能看见物;你这眼睛怎么不能看东西了呢?若见物者,云何名死:假设你说,死了眼睛还能看见东西的话,怎么叫一个“死”呢?
所以经典上现在讲的这个道理,就是“眼睛不能见”。我们现在人死了,有把眼睛存到眼库里,还可以用的,说这证明眼睛可以见的。不过眼睛可以见是可以见,还要藉着你自性那种灵性才能见。
如果单单眼睛,它是没有知觉的,也不能见的。它必须要假借人这种的灵明觉性,才能看见的。眼睛就好像窗门似的,它是透明体,是做为一个窗户在那儿,才能看见东西。
所以你若说眼睛能见,那人死了,眼睛它怎么又不能见了呢?又假如你说,人死了还能看见东西,那就不叫“死”了。
阿难!又汝觉了能知之心,若必有体,为复一体?为有多体?今在汝身,为复遍体?为不遍体?
佛讲前面的道理讲完了,又叫了一声阿难!又汝觉了能知之心,若必有体:你这个能觉察到、了知一切的心,你若一定说它有体的话。
为复一体?为有多体:你这个心是一个身体?还是有多个身体呢?今在汝身,为复遍体?为不遍体:现在在你身上这个心,是周遍你这个身体上啊?还是不周遍你这个身体上呢?你讲啊!
若一体者,则汝以手挃一支时,四支应觉,若咸觉者,挃应无在;若挃有所,则汝一体,自不能成。若多体者,则成多人,何体为汝?若遍体者,同前所挃;若不遍者,当汝触头,亦触其足,头有所觉,足应无知。今汝不然!
若一体者:假设你说这个心是一个体的话,则汝以手挃一支时,四支应觉:那么你用手捏你四肢哪一肢的时候,你那四肢都应该有所感觉。四肢,就是两条腿、两条胳臂。
为什么?它是一个体嘛!那你捏一肢的时候,为什么只有一肢这地方痛,其余的那三肢就没有觉察得到痛?
若咸觉者,挃应无在:你若捏一个地方,就等于捏四肢一样──也就是说,你捏一条腿,那两条胳臂和另一条腿也都有所感觉,都知道;那你这个捏的地方,就不存在了,就不应该是一个地方。若挃有所,则汝一体,自不能成:假如这捏的有一个所在,你这个“一体”,自然也就不能成立了!
若多体者,则成多人,何体为汝:你若是说这个心有多体,所以这四肢捏一肢,其余那三肢都不知道;那这个心有多体,就应该成多人,不是一个人,那么哪一个心的体是你心的体呢?
若遍体者,同前所挃:假如你说这个心是一体,但是周遍的;那你和前面所说的,捏一个地方,周身都应该痛的。
若不遍者,当汝触头,亦触其足,头有所觉,足应无知:假设你说这个心的体不是周遍的,在你碰头的时候,也同时去碰脚,那么你头有所觉时,你足就不应该知道有所触。
今汝不然:可是现在你也知道,你头上触碰到任何的境界,足也有所感觉,所以你若说它是不遍的,你这个道理也是不对的。
是故应知,随所合处,心则随有,无有是处。
是故应知:因为这个,你应该知道,随所合处,心则随有,无有是处:你说:“随所合处,就有你的心”,也是不对的!
【编按】以下节自一九八八年九月“主观智能推动力”讲座
阿难用招架之功,所以想一想,就用佛所说的道理,来证明自己的见解。佛所说的道理,是要显露真心和见性。
而阿难以妄想心、分别心来找真心和见性,所以之前说过很多次,都没有说对。现在就越跑越远,跑到所有处去──这“所有处”,就是哪一个地方都可以。
“随所合处”,他就说这是他的心和他的见。这未免越跑越远,越说越不合理!他自己还解释说,不是内、外、中间三处,是随所合处。那么“随所合处”这个“所合处”,也包括内、外、中间;这个“所”,就是“所有”。
他以前指出一个内、外、中间来,佛批评说不对;现在他把所有的处都包括了,这还是和那个三处是一样的,这是没有明心见性,没有悟彻本来面目。
讲这个“心”、“见”和这个“法”,都是“借它”来做一种比喻,并不是指定有一个什么实体,所以阿难用缘虑心,来找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他是永远也找不着的。
──“主观智能推动力”讲座至此

西藏地区第一个统一政权是吐蕃王朝,其中的“蕃”字为藏语“人”之意,而“吐”字的解读则众说纷纭,大致有以下两种说法:

一、源于西羌“秃发”部落之名。《旧唐书·吐蕃传》记载:“吐蕃,在长安之西八千里,其种落莫知所出也,或云南凉秃发利鹿孤之后也。以秃发为国号,语讹谓之吐蕃。”很显然,这种说法属于穿凿附会。历史上明确记载,秃发部与拓跋部同源,二者皆为鲜卑部落,其语言为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而藏族先民吐蕃人的语言则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况且,西藏的历史传说、文化风俗皆与鲜卑有明显差异,这种说法简直是无稽之谈。

二、“吐”为“大”之意,乃国号之尊称,“吐蕃”即为“大蕃”。这种说法似有道理,但也存在一些于理不合之处。比如唐蕃大非川之战后,唐高宗在仪凤四年曾颁布敕书,广求猛士征讨吐蕃,其中便有“蕞尔吐蕃,僻居遐裔”之言。“蕞尔”为“小”之意,如果吐蕃是“大蕃”之意,此句岂不成了“小小大蕃”,读来也讲不通啊。

【金粟如来•维摩诘居士】

维摩诘居士是东方无垢妙喜世界的金粟如来,化身为维摩诘居士来到娑婆世界。

维摩诘居士住在中印度毗耶离城中。他以智慧卓越,辩材无碍的神通,协助释迦牟尼佛度化众生。他出入于酒楼闹市而能方便弘法,入污泥而不染地接引众生。佛界称他是火中金莲,智者的化身。

作为寺院的方丈这一尊称,也源于《维摩经》中维摩居士的居室。身为菩萨的维摩诘居士所住的卧室虽仅仅一丈见方,却能容纳二千师子之座,有不可思议之妙,因维摩居士的石室四方均有一丈,后百丈怀海禅师制定清规时定下道眼有可尊之德者为方丈。

無盡燈法門~ 魔王波旬与维摩诘居士
       有一个持世菩萨,因为他“执持佛法,教化世间”故名持世。他在为世间讲佛法时,义正言辞,显得严正隆重,凛凛不可犯。在不讲法时,持世菩萨比较好静,常住于静室禅坐。他在禅坐中能了知一切。但是出了定,就比凡人高不了多少。不知怎么魔王波旬知道他这个弱点,想乘机害他慧命。‘波旬’汉译‘杀’。因为他常总想断别人的慧命,又叫恶中恶。恶分三种:如果有人以恶的言行对待某甲,某甲便以恶的言行报复,这叫做以恶制恶,属于小恶;如果别人并无伤害某甲,而某甲无故加害别人叫做“大恶”;如果有人来供养恭敬某甲,他不思如何报答,反而伤害其身命,叫做“恶中之恶”。魔王波旬便是恶中之恶。他的存在就是专门破坏佛法。
       话说魔王波旬知道持世是佛的忠实弟子,为了使其不怀疑自己的身份,他变化成帝释天王的形象,带领一万二千天女,他趁持世没入定时来到持世的静室。对他表示关心的说:“你既然厌闹求静,心有所离,你必须离群而居,方能持心不乱。”接着又说:“我想供养给你持世菩萨一万二千天女,供洒扫勤杂之用,让你能净心清修。” 波旬想以此坏持世的道行。持世果然不识“帝释”的本来面目是波旬,也没有识破魔的用意,反以出家人应行持戒开示说:“帝释,你不要用这些不合佛制的东西,供给我出家人,这对我们来说是不适宜的!”正在相互推让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只见维摩诘居士从远方飘然而至。他以“火眼金睛”识破了波旬的西洋镜,大声喝斥:“持世!他不是帝释,是魔来骚扰你的!”魔王回头一看,惊怕得汗流浃背。
        魔王为什么怕维摩诘居士呢?原来维摩诘居士是东方无垢妙喜世界的金粟如来,化身为身材高大伟岸的维摩诘居士,来到娑婆世界,住在中印度毗耶离城中。他以智慧卓越,辩材无碍的神通,协助释迦牟尼佛度化众生。他出入于酒楼闹市而能方便弘法,入污泥而不染地接引众生。佛界称他是火中金莲,智者的化身。
        波旬知道自己的道行,力敌不住维摩诘。在此情景下,波旬想一走了之,但他此时像被定住一样,无法脱身。又听维摩诘说:“你要想将天女送人,那就送给我好了。我是可以接受的。”          波旬本想以天女扰乱持世菩萨的心志,并非真愿舍弃天女。只好向维摩诘求饶:“你不要恼害我。”然后又使尽浑身神通之力,也不能逃走。正在波旬感到无奈时,空中有声音耳语波旬:“你想脱身,只有将天女给他了。”  魔无计可施,只有将这些天女留下,他才得以脱身。持世见到刚才一幕,恍惚从睡梦中惊醒,想到自己道行不深,差点受骗,心中惭愧不已。
         这时维摩诘就以持世的静室为道场,为众天女宣讲佛法:“魔将你们给与我,我今天要告诉你们一种世间最大的快乐,就是禅法乐。你们都应当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先要乐于信佛听法,亲近善知识。你们原来所以为的五种欲乐,其实是如怨贼,如毒蛇。享受到头来都是空的。还要轮回于恶处。” 诸位天女昔日在魔宫以五欲为乐,今天听了维摩诘大居士的度化,心中充满法喜。齐声表示要发菩提心,修炼佛法,以佛法的乐为乐。
       魔王波旬边走边想:今天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於心实在不甘。走着走着,魔王想到用佛法来对付维摩诘。魔有了主意,顿时眼前一亮。他返回对维摩居士说:“你不是大菩萨吗?能够将自己的一切所有施於别人,才是菩萨所为。我现在要你施舍这些天女给我,你能不能做到呢?”
        维摩居士已讲完法,见波旬这样苦费心机索取天女,便顺水推舟的成就他说:“我已经将天女们放走了,你现在就可以去领她们回天宫去。”魔王追上天女,要天女们随他回天宫去,天女们不乐意了,她们再不愿像昔日那样,在魔宫以五欲为乐,又担心自己道力浅溥,无法全心学修佛法。就派几个作代表返回向维摩诘讨主意。
  维摩居士即时为这几个天女们宣讲‘无尽灯法门’。他说因为魔宫有着无尽的幽暗,为对治这没有光明的魔宫,唯有无尽灯法门最为有效。维摩居士告诉天女们‘持一切善法,就是无尽灯’。要她们以佛法照亮自己无始劫以来心中的暗昧,再传点其他人,互相传点,光光不绝,将大佛法之明,以照魔宫痴冥之室。开示引导成百上千的众生,能使他们发起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这样做即报佛恩,亦大饶益一切众生。并能使自己增益一切善法。天女们听了欢喜而去。 
(待續) https://t.cn/z8xkdJM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不要感觉害怕,不要感觉孤单,这只不过是成长的代价。人生的旅途中,总有那么一段时间,需要你自己走,自己扛。
  • 其实“铺路石”也毫不逊色,它以路为责,以通为任,迎着风雨,迈过坎坷,用一生无怨无悔的追求向社会表达了奉献、忠诚、无私、坚守的精神,组成了阡陌纵横的交通,在方便人
  • 西布罗姆维奇 迎战 普雷斯顿 两队过往交手中,普雷斯顿主场迎战,西布罗姆维奇客场出证,两队最终以1-1的比分握手言和;本场比赛两队再次交手,由西布罗姆维奇坐阵
  • 主要原因可能是奶奶在带宝宝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卫生,给小宝宝的一次不经意的亲吻,结果让囡囡传染上了疱疹病毒。妈妈如果本身有疱疹病毒感染,在亲吻孩子的时候,不论是脸上
  • 可以看到人群里有小孩有孕妇有坐轮椅的人;他们对于谁来为此负责、要向谁求助也很混乱,背后的大柱子上贴着毛爷爷,拉的横幅控诉方有集体也有个人;连英语横幅都拉上了,我
  • 热爱品质生活,我们逐帧享受~#苍兰诀##苍兰诀大结局# 一点心里话最大的感受大概就是苍兰诀真的好真诚好用心啊[赞][泪][赞]我永远爱一些真情实感[打call]
  • 春晚小品《还不还》绝了一出场拄着滴液架,打着点滴的形象让人一下子乍回《卖拐》的场景,这个小品也是反应社会现实的。”整个小品表演的过程中有很多包袱和谐音梗,恰到好
  • 我们都是无奈的乘客 ≋≋ ☁云朵说:暖暖的阳光,我帮你存好了•͈ᴗ•͈ ☀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不为过去纠结,不为将来担忧,活在当下最好,有计划也会有变化,要努力也
  • 灵魂必须接纳自己身体里的另一个自己:不断成长的自己——一个肉体的,充满着血淋淋的,有血有肉的生命,也就是社会上、现实生活中的自己,一旦不接受(接纳)这个“社
  • 喧嚷纷杂的日子里,最好的活法是定期将心门关上,学会倾听自己,与自己和谐相处,那样,就永远不会孤单。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同身受,终究我们每个人都只能独自面对生活的真相
  • 真是逃不过某某某的魅力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变成了这样,发给你的话你从来不看,大部分时间也不会回答,你只会在你想和我分享某件事的时候和我说话,我好像一直在自言自
  • #正一上清道教[超话]#盗教清微徐逼王(徐林涛)专业骗大千女网友的逼,河南少林寺释永信好吃懒做骗尽天下老百姓的钱,一个用宗教骗老百姓钱做房地产老板,一个冒充盗教
  • 我吃的不是豆腐花,而是YQ下劳动者风吹雨淋的耕耘。这时,一个阿姨在窗外披着雨衣推着自行车叫卖豆腐花,透过窗户,她一直用一种暗淡的眼神看着我,我们对视了几秒后,我
  • ”热力公司:该小区去年室温达标,遵循相关条例供暖随后,记者联系了该小区业主王先生,他说:“往年我们小区供暖效果很好,暖气费也都交上了。2020年我弟弟回来后发现
  • 手术做了之后 应该说做手术之前 丰哥上班需要时间 我就让她赶紧下去了 跟我说醒了后告诉她 她再来扶我 我说问问安琪 看看她能不能来接我 安琪说她叫她老公一起来
  • 亲爱哒,其实那年虽有难过和不开心,但是我也知道很多事当中都有误会,那时候的我们都不懂理解与沟通,但开心的是那天你挥手了,那天你特意见了一面。好像有些心里话我从未
  • 为满足大家去年没能参与生贺活动的遗憾,今年构思了五个活动,大家可以选择参加,也可以自己原创哦,无论哪一种方式,都非常感谢你们对小杜的支持和喜爱。向各位小飞槃征集
  • 虽说这季《脱口秀大会》豆瓣评分只有5分,没及格,但它最大的贡献是让网友们认识了毛豆,一个当过海军炊事兵、在索马里卤过大肠的脱口秀演员。虽说这季《脱口秀大会》豆瓣
  • 就这个场景搞得我快把持不住了,我也不知道她是故意的还是真的对我有想法。就这个场景搞得我快把持不住了,我也不知道她是故意的还是真的对我有想法。
  • 7位已经身故的周星驰电影配角:第二位是天才,第三位只有29岁要说到无厘头电影,那就不提周星驰,可以说是他成就这些经典,如果没有他,电影界将会少了很多佳作,他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