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要从凡夫成佛,必须要有智慧的庄严,福德的庄严。有真正的福德,才能得真正的智慧。有时候,我们自己觉得很不聪明,读书没有记忆力,领悟力也不行;这是因为福德不够!大家都是妈妈生的,为什么我的脑筋不行?难道投胎的时候把仓库里发霉的脑筋带来了吗?其实功能都是一样,只因为自己福德不够,真正的福德,心理的健康,头脑的健康,是要自己修持来的。

真正得一个大福报,得到什么?大福报是你证到了空性,悟道而成佛,这才是大福报,大成就。但是要想悟道成佛的话,就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一切福德,来培养这个智慧。智慧不是光靠读书,或靠两个腿子在那里咬紧牙根熬得出来的!那个持戒修定,咬紧牙关熬腿子,不过是修福德,修有为福德的一种而已。无为福德,处处都是,而你自己智慧不能到达,修不成。所以学佛果然是真智慧,这个培养智慧的福德,又是一切善行的功德所完成的。这一点千万要注意!不要听到佛法是智慧之学,然后嘛,好事不做一件,那就不是真的智慧;换句话说,如果有真的智慧,自然要做好事了,智慧与善法是不二而一的。

******

我们晓得做生意要有三种资本,一种是开设的资金,二是货卖出去货款未收回时,还要占一笔资金,第三笔是周转金。学佛只要两笔资本就够了,比做生意划得来。哪两笔资本呢?就是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资粮就是资本,所以我们中国传统给朋友写匾额,写一个──福慧双修。慧就是智慧,所以福慧双修就是佛境界。有些人有福报,又有钱又有富贵功名,但却没有智慧;有些人智慧很高,穷得要死,世间福报不好,也没得办法。佛境界就是福德与智慧都圆满,这叫做福慧双修,智慧资粮圆满了,福德资粮圆满了,就成佛。所以大家念经的时候,念到皈依佛两足尊,就是这个两足——智慧具足,福德具足。《金刚经》告诉你,真正的福德要怎样修呢?就是不住相布施。要点告诉我们,真修到无所住,就是福德成就。
*****

要怎么样才能成道呢?要依循行为上的善行成就,福德成就,自然可以成道。所以学佛只有两种要事,一个是智慧资粮,一个是福德资粮。譬如我们现在研究《金刚经》,以及所有的佛经,都是找智慧,就是储备智慧的资粮。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找福德的资粮,智慧不够不能成道,虽有智慧,福报不够也不能成道。

但是在这个有缺陷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圆满的,假使圆满他就早死掉了,因为佛称的娑婆世界,是一个缺陷的世界;所以要保留一点缺陷才好。曾国藩到晚年,也很了解这个道理,他自己的书房叫做求缺斋,一切太满足了是很可怕的,希望求到一点缺陷。因此在这个有缺陷的世界,有福报的人没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没有福报。书读得好的,多半是福报差一点;命运好一点的人,多半在知识上少一点,有了这一面就少掉那一面。要想什么都归了你,那只有成佛才行。可是成佛求的不是这个福报,而是无为之福,无为之福是很难的。

要想证到这个道果,就要超越人世间的福德,要有真正大福报的人,才能了解《金刚经》的经义,有智慧成就的人,才能成佛。真正的福德,是智慧的福德,大智慧就是大福德,这个智慧的福德不是钱可以买的。

《金刚经说什么》(东方出版社)

-----------

“功德智慧,以修其心”,这八个字看起来容易,想想看可真难了。这里要注意了!《维摩诘经》讲学佛修菩萨道的重心,由这八个字点出来了。修行就是修功德修智慧,也就是修心。功德是一点一点累积而来的,所以说积功累德,要身口意随时都在行一切善。功德包括一切,要有功才有德。再说,即使做了功,若因而心生一丝骄慢,这个功也没有了。这积功累德太难了,更不见有人能一贯到底做下去。

我们学佛讲功德和福德成就,没有功德哪有福报?智慧更难修了,智慧不够,头脑就不清。要怎样修呢?靠定慧止观,不是靠打坐,愈打坐愈胡涂的人很多。止是止一切妄念杂想,止于至善,一念在净念上,然后要起观,参究一切的佛,这才是打坐静修的道理,不是在那里玩弄气感!要多研究《瑜伽师地论》的止观,智慧是要学来的、修来的。我们学佛就两条大路,一条修福德,行一切善,去一切恶;另一边修智慧。福德圆满、智慧圆满,才能成功。

*****

“无量功德皆成就,无量佛土皆严净”,这里都是打雷的声音,有如雷震,但众生听不见。学佛想证道千万要抓住这两句话!没有修福德资粮就不要妄想成就,怎么样开始修福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也就是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没有功德成就的话处处是障碍,身心都会是魔障,内外环境都是障碍。无量功德成就是修福报,无量佛土皆严净是修智慧的成就。怎么会无量佛土皆严净呢?心净国土净,要念念清净。一呼一吸是一念,众生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个烦恼,所以念念清净才能够证到无量佛土皆严净。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东方出版社)

-----------

佛家讲要“福德资粮”,看你有没有这个福分,有没有这个善根。福德功德圆满的话,障碍就少,不然处处障碍。所以真正修道,佛家道家都一样,到了这一步工夫,你才看出来功德、善根、福报之重要。有善根、福报的话,是一路顺利成就。譬如释迦牟尼佛,六年雪山苦行,连五个基本弟子都离开了。他雪山下来,一个人孤零零地谁招呼他啊!七天菩提树下成道,是有福报而成就了,不需要人招呼,否则的话就是困难重重。

如何成就智慧?《金刚经》告诉我们,必定要福德够了,智慧才得以开发,也是自求多福,自我解脱的道理。学佛是靠自己,不是靠别人帮忙,也不是靠佛菩萨保佑。世界上最大的福报就是智慧,纵然当上皇帝,或是财福多足以买下整个地球,仍然买不到智慧;智慧不是权力金钱所能换取得来的。成佛是福德够了,智慧到了,不是工夫问题。

《我说参同契》《圆觉经略说》(东方出版社)
-----------

修定做工夫是要资本的,佛法叫资粮。学佛要具备两种资粮:智慧资粮、福德资粮。尤其学密宗,资粮特别重要。菩萨五十五位、十信十住十回向等,都属资粮。资本粮食不具备,你拿什么去修啊!

没有智慧,教理没有搞通,智慧资粮就不够。福德资粮就是福报,福报不够,等你刚刚要打坐,电话来了,家里什么人病了,你连打坐休息的福报都没有。刚刚想上轨道,空下时间来用功,东边冒火,西边冒烟,屡试屡验。不做工夫,什么事都没有;一做工夫,什么事都来,修行是要大福报的。

世间功名富贵是很难得的,可是另有个福报更难求,就是清福,非多生累劫好好修行是不能得来的。我一天能享有一秒钟的清福,心里就觉得无限的恭敬,也有无限的恐惧,因为这是诸佛菩萨的保佑。修定先要求得资粮,在座中就有几个人,学佛修道也很多年,讲理论都是第一等;讲工夫,有一点点;讲福德资粮嘛!一点都没有,没有时间打坐,自己想想看,是不是福德资粮不够?

弥勒菩萨说定的资粮——福德与智慧,学佛第一步先求圆满这个,这个不具备,你别想修道成功,连打坐都没资格。为什么说没有资格呢?第一个,想修清净于乱不乱,自己很清楚,可是福报不够,你不扰乱人,人家可来扰乱你修行。
*****

修证的三部曲是见、修、行。要见道须有般若大智慧。见道是大智慧,大福报。真正的大福德,也是大智慧,有大智慧的人是大福德。智慧没有开发是因为福德不够。大智慧福德如何来?是“行”来的。所以见、修、行是三位一体,缺一不可。禅宗里头的行愿、见地、修证功夫,三者不可缺一。拿教理来讲:行愿是功德,功德不圆满,智慧不会成就。换句话说:智慧不成功,就是功德不圆满。

《如何修证佛法》(东方出版社)
------------

第一步是要累积修行资本,多做好事,六度万行戒定慧,积累福德资粮,如果福德不够,就不要谈了。另外是智慧资粮,要求得智慧,不是在那里等,更不是在那里打妄想,而是要修智慧才能得,所以福德与智慧两种资粮都要聚积。

第二步除障,身体不健康则靠医药或做工夫,把身体障碍除掉,外缘的障碍也要除。有了福德资粮、智慧资粮,没有障碍了,所谓法、财、侣、地都具备了,再开始修生起次第。比如念咒子,准提咒十万遍或五十万遍、一百万遍,如果根本都没有念满的话,这个最初步的集资都没有做到,怎么可能得到生起次第的成就!何况还想悟道成佛,那是开玩笑!要知道,佛法是多劫勤修,劳苦功高来的啊。

所以说到福德资粮,去恶为善最为重要。你们大家学佛,为什么智慧不开呢?因为福报不够。福报是做什么得来的?是要舍己为人,利他而来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起心动念随时注意身口意三业,不造恶业,这还是消极的,积极的就是利他之行。所以大家没有成就,不能开悟,就是因为功德不够。如果自己福德不修,光想求开悟,刚有一点善行,做一点点好事,人我是非就来了,福德怎么会成就呢?不可能!如果福德资粮够了,你所想的没有不成的,你的智慧也就成就了。

《大圆满禅定休息简说》(东方出版社)

合于神明

何怕之有

很多人

怕走夜路

怕黑房间

通俗点说

就是怕鬼

这个情况

古已有之

王阳明的

学生陆澄

问王阳明:

人怕夜鬼

夜里怕鬼

阳明是:

只是平日

不能"集义"

心有所慊

故怕

若是素行

合于神明

何怕之有

日常行为

符合神明

神明:

阳明先生

所处明朝

仍很多人

相信鬼神

一代大儒

的王阳明

对于鬼神即

“敬而远之”

而此处的神明

联系阳明先生

一贯所倡导的

“存天理灭人欲”

其实就是说

完善的道德

其实平日里所说的:

“举头三尺有神明”

也是指的这个意思

人心的道德

或者说标准

会对自己

所行恶事

有所察觉

以及厌恶

阳明认为:

怕的心理

首先就是

心术不正

的表现了

已被鬼迷:

好色,即已被,色鬼迷

贪财,即已被,财鬼迷

不该发怒而发

是已被怒鬼迷;

不该害怕而怕

是已经被鬼迷

平生不做,亏心事

半夜不怕,鬼敲门

亏心事:

不外乎

得了不该得的财,怕被人发现

受了不该受的色,怕老婆知道

害了不该害的人,怕别人谴责

其实皆是

欲望作祟

酒色财气而已

没有守住本心

阳明认为:

心外无物

凡是受到外界事物影响

皆本心不正

被欲望牵绊

外面的敌人并不可怕

最难对付的是自己

是自己的本心

不断

提升自己心灵

提升道德素质

方可抵御

外界诱惑

本心光大坦荡

自然无物可侵

炼心:君子慎独

“神”与“神明”

究竟系何物

医学界对“谁主神明”

的争论,由来已久

李时珍的“脑为元神之府”

王清任的“记性在脑不在心”

就是其例

自西方医学传入中国

思维意识活动

在脑不在心

尽人皆知

“心主神明”就成了西方医学

否定中医科学性的第一靶点

所以,求证

中医学上的

“神”与“神明”

究竟系何物

成为中医学

能否顺利“突围”西方医学

否定中医学科学性的关键

“心藏神”、

“心主神明”

源于《内经》

然《内经》

文简、

意博、

理奥

复经

斗转星移,岁月淹流,

文字语义,变化层叠

加之汉字

一字多义现象比比皆是

后人训解难免有所谬误

历代众多

医家误将

“心藏神”、

“心主神明”

之说

作为大脑

第二信号系统

思维意识活动

归属于心的著名论点

即是此种谬误之体现

此谬误

袭以成弊

使《内经》

原本井然的

大脑理论

处于混乱

即便现代

高等中医院校教材

也未摆脱此种混乱

这是中医学术上

至今未予澄清的

一大概念误区

穷本溯源

导致这一

学术性的

概念误区

原因有三:

一是

对“神”与“神明”

的概念认识失真;

二是

将《八正神明论》

所启迪的,对于神的

认识方法和认识过程

错误理解为神之本身;

三是将《灵枢·本神》

“任物者谓之心”中的

心字误释为脏象之心

由于以上三者的关联

于是“心”

就被误认为

大脑第二信号

系统功能之主体

本文

兹就上述的

概念失真和

经文误释的

问题澄清如下

还其本来面目:

(一)、

《内经》的“神”与“神明”

无一是指思维意识活动

《内经》论神

每与形联在一起

《八正神明论》:

养神知形之肥瘦

荣卫血气之盛衰

然夫子言形与神

何谓形,何谓神

《灵枢·决气篇》:

两神相搏,合而成形

《上古天真》:

古人知道

形与神俱

尽终天年

《淮南子》

对神解释云:

精神者

所以原本

人所由生

而晓悟其

形骸九窍

取象于天

合同其气血与雷霆风雨

比类其喜怒与昼宵寒暑

《广雅》:

与,如也

此古文通借字

《淮南子》

扼要点明,精神是一种

“晓悟其形骸九窍”的“象”

生动形象地描述了

血气之相从“如雷霆风雨”

喜怒之相反“如昼宵寒暑”

之“神之变”的动态特征

故中医学上的“神”

是相对于形而言

的“形神兼备”之神

生命活力通过

不同生理形态

而体现的一种

由内而外的

精神气蕴



精神、神气、

神志、神彩

等同类概念

的统称

它存在于诸如:

脉搏、色泽、声音、

视听、感知、意识、

思维、语言、动作

等系列生理形态的过程之中

但却决不是这些过程之本身

“神明”

是神的概念

的动态延伸

试比照

《灵枢》

《素问》

对心与神

心与神明

的论述

其义自明

《灵枢·邪客》:

心者

脏腑之大主

精神之所舍

《灵兰秘典论》:

心者

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

“腑腑之大主”与“君主之官”义同



一“舍”一“出”,一静一动,

“神”与“神明”,昭然各判

静者象也,“精神”也;

动者态也,“神明”也

所以“神明”者,精神之状态也

泛指生命表现之正常精神状态

“神明”与“精明”

系《内经》

表达生命状态

的两个特定用语

明者

日月之光辉

阴阳之有序

明亮清晰之谓

彰明显示之义

“神明”一词,在

《阴阳应象》和

《移精变气》中

都有精确的阐述

都与“变化”联系

在一起

《阴阳应象》:

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本

“神明”指的是

生命运动变化

(即状态)

之规律

所以强调其

“治病必求于本”

《移精变气论》更是

进一步提出

使生命运动,如何处于

正常状态的,具体治法

——“理色脉而通神明”

文章提出:

“得神者昌

失神者亡”

的科学论断

该经文

要旨是:

“理色脉” 

而使之

色脉相应

即是“合于神明”

就可“远死近生”

《内经》,

虽篇章众多,内容浩瀚,

但逻辑严谨,互为呼应

我们不妨以《内经》的其它篇章

来去印证该经文对“神明”的论述

《脉要精微》:

精明五色

气之华也;

《灵枢·本神》:

两精相搏为之神;

《六节脏象》: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

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

《易系辞》:

精义入神

以致用也

“精明”者

精的神异

活性功能

彰明显示

泛指

正常生理

功能状态

综合上述:

色为精之明

亦乃神之华;

神为精所搏

亦乃脉所舍

故色脉者

神之所凭

所以视其色脉之变

也即知其“神之变”

神之变者动态也,“神明”也

此即“理色脉而通神明”之义

反之

神失其常度

即“神明之乱”

《灵枢·天年》:

神有余,则笑不休

神不足,则悲

《脉要精微论》:

衣被不敛,言语善恶 

不避亲疏,神明之乱

“乱”者,精神状态之乱

“理色脉而通神明”治之

智虑自可

还其本来

临床常见

由此足以表明:

《内经》所论

“神”与“神明”

无一是指

第二信号系统的

思维意识活动

(二)、

《八正神明论》

“何谓神”之理解

应重在领会

其文义基点

《八正神明论》

在答复了“何谓形”之后

对“何谓神”作了

启迪性答复

原文是:

请言神,

神乎神,

耳不闻

目明心开而志先

慧然独悟,

口弗能言,

俱视独见

适若昏,昭然独明:

若风吹云,故曰神

对该经文的理解

首先要肯定其文义基点是

启迪读者如何去认识“神”

因为“神”

这东西

既听不见

又不能用

语言表达

所以

作者只能用引导的方式

启迪读者如何去认识它

“目明心开而志先”

是指导其认识方法;

“独悟”、“独见”、“独明”

是运用

这一方法对神认知的

由浅入深的必然过程

最后“独明”其旨:

神是一种

“若风吹云”

而不断变动

的精神气蕴

“神乎神”

是一种句式

并不是强调

其神的神奇

有的注释本,

就是因为,没有明确

文义基点而望文生义

误将对神的

认知方法和过程

喻其为神之功能

以至

延伸为思维意识

不谛南辕北辙

(三)、

“任物者谓之心”的“心”字

是感知力

并非脏象

脏腑之心

《灵枢·本神第八》是

《内经》

对大脑第二信号

系统功能论述

最为详尽的章节

但最易令人错误领会的是:

“任物者为之心”的“心”字

历代注家都将此字

误释为脏腑之“心”

由此导致了

思维意识活动

源自心的误区

此正是

西方医学否定其

中医大脑理论

科学性的

主要依据

评释该

“心”字涵义

从原文着手

该节原文为:

黄帝:

凡刺之法

先本于神

血、脉、营、

气、精、神,

五藏之所藏

至其淫溢离藏

则精失

魂魄飞扬,

志意恍乱,

智虑去身者,

何因而然乎?

天之罪与?

人之过乎?

何谓德气生

精、神、魂、魄、心、

意、志、思、智、虑

岐伯答曰:

天之在我者德也,

地之在我者气也,

德流气薄

而生者也

故生之来,谓之精,

两精相搏,谓之神,

随神往来,谓之魂,

并精出入,谓之魄,

所以:

任物者,谓之心,

心有所忆谓之意,

意之所存谓之志,

因志存变谓之思,

因思远慕谓之虑,

因虑处物谓之智

中国文字

一字多义是

普遍现象,

该文的

“心”字义,

我们不妨

从古文文法

和语法角度

来加以评释:

对古文理解,

必须要重视

全篇文义贯穿,

否则文义不伦

该经文

从“故生之来谓之精”

至“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这一层次

是对前问答句:

“精、神、魂、

魄、心、意、

志、思、智、虑”

概念的具体阐述

“任物者谓之心”的心字,

与前问答句中的“心”

前呼后应

一脉相承

属于同一词义

试观问答句:

何谓德气生

精、神、魂、

魄、心、意、

志、思、智、虑?

请问其故

岐伯答曰:

天之在我者德也,

地之在我者气也,

德流气薄

而生者也

前为提问句,

后为陈述句

“德流气薄

而生者也”,

是承提问句

所作的答复

“者”为指示代词,

代指人或事物,

这里是代指

提问句中的:

“精、神、魂、

魄、心、意、

志、思、智、虑”

“者”作为指示代词

必须附在形容词、动词

或动词性词组的后面

这里的“生”

不是形容词

而是动词

“生者也”是动宾结构

“也”,表示肯定语气

那么

“者”所代指的

“精、神、魂、

魄、心、意、

志、思、智、

虑 ”

是一气呵成

的并列宾语 

这种

并列宾语的内涵

必须是同一属性 

既然

“精、神、魂、

魄、意、志、

思、智、虑”

均为精神意识

范畴的抽象概念

唯独“心”是腑象脏腑

之具体概念可乎?



文义不属

文法结构,所不许也

古人不做,此等文章

再释其

“任物者谓之心”的后续经文

对精神意识活动的递进性表述:

心有所忆,谓之意

意之所存,谓之志

因志存变,谓之思

因思远慕,谓之虑

因虑处物,谓之智

其修辞特点是

前后句与句首句尾之间

内容层层相因,层层递进,

每一句的,首尾词性相同

倘独一“心”字为脏腑

则“心有所忆谓之意”

一句因首尾词性不同

而变得不伦不类矣

全篇

经文之华美

被毁之贻尽

故该节经文之“心”字

非脏象脏腑之心

当与

“精、神、魂、

魄、意、志、

思、智、虑”

为同一内涵

与现代汉语的

“心不在焉”、

“小心火车”、

“心驰神往”

等心字其义类同

是包括

感觉、知觉、

情感,注意

等在内的

对客观事物

的感知力

通过上述疑问之澄清

证明中医学上的“神”

是相对于形而言的

“形神兼备”之神

是生命活力

在生理病理

形态上

的体现

“神明”指的

是生命表现

的精神状态

它们都

不是思维意识活动

更非智力智商之谓

“心主神明”

是中医学用以

表达心的功能

与生命状态之间

生理病理关系的

经典名言

立足于

西医学者

未谙“神明”

之科学内涵

却从解剖学的

思维意识角度

提出“脑主神明”

以期取代

“心主神明”

得失大矣

地藏!地藏!
汝之神力不可思议,
汝之慈悲不可思议,
汝之智慧不可思议,
汝之辩才不可思议。
正使十方诸佛赞叹,
宣说汝之不思议事,
千万劫中不能得尽。

——《地藏菩萨本愿经》

地藏菩萨,因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所以得名。佛典载,地藏菩萨在过去世中,曾经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并在久远劫以来就不断发愿要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尤其是地狱众生,“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所以地藏菩萨同时以“大孝”和“大愿”的德业被广为弘传,也因此被普遍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

地即土地,具有七义:

1.能生义。土地能生一切生物、植物,喻菩萨能生一切善法。

2.能摄义。土地能摄一切生物,令安住自然界中。喻菩萨能摄取一切善法于大觉心中。

3.能载义。土地能负载一切矿、植、动物、令其安住世界之中,喻菩萨能负载一切众生,由众苦交煎的此岸,运载到清凉的彼岸。

4.能藏义。土地能含藏一切矿、植等物,喻菩萨能含藏一切妙法。

5.能持义。土地能持一切万物,令其生长,喻菩萨能总持一切妙善,使其增长。

6.能依义。土地为一切万物所依,喻菩萨能为一切众生所依。

7.坚牢不动义。土地坚实不动,喻菩萨的菩提妙心,坚如金刚,不可破坏。

地藏之“藏”,具有三义:

秘密、包容、含育,指地藏菩萨处于甚深静虑中,能够含育化导一切众生、止于至善。世有秘密库藏,蕴藏金银财宝,则能济诸贫乏、利益人寰。比喻菩萨具有如来三德秘藏、无量妙法,则能救脱无数众生、咸登觉岸。

本愿功德:

1.地狱未空不成佛:《占察善恶业报经》说,地藏菩萨在无量无边劫以来修行,早已达到佛的智慧海,功德已圆满具足,早就应该成就佛的果位了。但地藏菩萨发愿要度尽一切众生,所以隐其真实功德,以本愿力和自在神通,到处现身说法救度众生。故《楞伽经》说,有大悲菩萨,永不成佛。并非因为程度不够或者懈怠修行,而是以大悲愿力度化众生。所以功德虽然与佛齐等,却不现佛身,始终以菩萨身度脱罪苦众生。“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2.求诸所愿皆满足:地藏菩萨功德与佛平等,敬信菩萨的功德也不可思议。《地藏十轮经》说:如果在一百劫中至诚皈依文殊、弥勒等诸大菩萨,称其名号礼拜供养,所求如求康寿财富或断烦恼等。还不如有人在一顿饭这么短的时间至心皈依地藏菩萨,称念菩萨名号,虔诚敬礼地藏菩萨的大功德,若有所求皆能圆满达成。这是弘扬地藏菩萨法门,所以特地赞叹地藏菩萨功德的超胜。又《地藏十轮经》说,地藏菩萨如观世音菩萨一样,在十方世界现种种身,说种种法,令众生离种种困苦,所求皆得满足。

信仰地藏菩萨功德:

《地藏菩萨本愿经》上讲:阎浮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娑婆世界众生皆苦,所幸值遇悲智具足的佛陀。地藏菩萨受佛嘱托,于无佛时代,关照度化末法时代的众生。因为这样特殊的缘起,我们末法时代的众生修地藏法门,非常容易得到地藏菩萨的加持,历代祖师大德皆劝大众持诵《地藏菩萨本愿经》。经上说:每日念地藏菩萨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溢,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经又云:若有善男子男女人,见地藏菩萨形象,及闻此经,乃至读诵,香华饮食,衣服珍宝,布施供养,赞叹瞻礼,得二十八种利益:

一者天龙护念 ,二者善果日增,
三者集圣上因 ,四者菩提不退,
五者衣食丰足,六者疾疫不临,
七者离水火灾,八者无盗贼厄,
九者人见钦敬,十者神鬼助持,
十一者女转男身,十二者为王臣女,
十三者端正相好,十四者多生天上,
十五者或为帝王,十六者宿智命通,
十七者有求皆从,十八者眷属欢乐,
十九者诸横消灭,二十者业道永除,
二十一者去处尽通,二十二者夜梦安乐,
二十三者先亡离苦,二十四者宿福受生,
二十五者诸圣赞叹,二十六者聪明利根,
二十七者饶慈愍心, 二十八者毕竟成佛。

“汝当忆念吾在忉利天宫殷勤付嘱,
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已来众生,
悉使解脱,永离诸苦,遇佛授记。”

—— 佛嘱地藏菩萨

慈因积善,誓救众生。手中金锡,振开地狱之门。掌上明珠,光摄大千世界。智慧音里,吉祥云中。为阎浮提苦众生,作大证明功德主。

地藏菩萨像赞

猗欤大士,誓愿宏深。
愍念众生,长劫沉沦。
悲运同体,慈起无缘。
常处地狱,冀解倒悬。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地狱未空,成佛无期。
由此因缘,诸佛赞叹。
况彼六道,能不悲恋。
虚空有尽,誓愿无穷。
欲报深恩,特印尊经。
愿见闻者,同生净信。
展转流通,利益无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原来自从他离去之后,胡员外按照他留下的位置迁移了祖坟,没想到第二年就生了大胖小子,之后一年一个全是带把的,胡家人丁兴旺,财源滚滚,逢人就说这是高人的功劳。 经
  •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LPA连衣裙#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和姐妹蹦了一个养生迪—— 音乐节的 主要是为了
  • 挺神奇的,昨晚梦见那位了,我真是放不下他,可能就是因为太喜欢了吧,没有办法,可是我们很久没见面了,我总是会想起他那么温柔,这世界上恐怕没有人会对我比他更温柔了,
  • 之前瑞希教的」RIN「哼……所以瑞希也能绑好看的蝴蝶结啊……我说MIKU,教教我」MIKU「嗯,好」158.LUKA×MEIKO 无人世界LUKA「MEIKO,
  • #唐山 打人# 在这个事件里我们更能看到现在女孩子的生存环境被压缩的有多么窒息,我针对这条所说的“最优解”给出我的看法,在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前提下,不与对方起正
  • 度假性酒店要求有较完善的娱乐设备。四川主题酒店设计   5、观光型酒店:主要为观光旅游者服务,多建造在旅游点,经营特点不仅要满足旅游者食住的需要,还要求有公共
  • 现在我也明白了我以后要如何去爱一个人。是我不好让你失望。
  • 既然不能留住朋友又怎么会想要和另一个陌生人组成契约的关系婚姻对我来说是一桩买卖结婚和离婚都是分险投资如此便连一眼也不愿意给它故事中的两对夫妇都让人厌烦第一次分离
  • 談到林作抽水一事,他笑答:「冇破壞我哋心情,當事人(指Grace兩姐弟)同屋企人心情好正常。」由於要湊仔關係,Grace今晚未有陪老公出席首映,但嘉穎透露稍後會
  • ”上市就上市吧,这郭家富也是个性情中人,自己有钱了不算啥,得让跟自己一起打拼的兄弟们尝到好处。短短一年,他们就拥有了50家分店,家里面的几兄弟都参与进来,不过当
  • 无社团,不青春!无社团,不青春!
  • 观察家详细看了陈赫老师写的每一个字,说明中,陈赫表示会始终保持品牌创始人的身份和所有门店的加盟商携手共进,永远跟大家在一起。#杨紫方发律师函维权#这里没有饭
  • 你若与我相许,一世浮华又何惧? 若是不爱,就算在身边又有何用?  3.生命真的很沉重,也很脆弱,不是一个乐观的态度和几句自嘲的笑话能交代得过去的。  13.正因
  • 本来每天都要犯一次半次的,轻重而已,因为他脑部里头啊,刮风下雨,淋水受风寒的,长期里面有淤血,血府逐瘀汤就把它化掉了。“胸中不能够放东西”有病人这个胸部,只要放
  • 做个善善良的的人儿,世界也会温柔待你。你施人温暖,人才会予你阳光,你施人真,人才会每日一一善::一个善良良的人,就象一盏明灯,既照亮了周围的人,也温暖了自己。
  • 他咂嘛着嘴真的喝了两勺就放下了,等我菜足饭饱后满意地端起碗,他还贴心地帮我往前送了送,轻轻吹走上面的辣油,kuai了大勺看上去美味十足的汤汁儿M:啊好咸H:不行
  • 新认定标准与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条件相比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新认定标准设置了“专、精、特、新、链、品”即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产业链配套
  • ” 刘舟表示,路易威登国金店输在了举证不能,并不能直接说明其出售的涉案包就是假包。根据质量监督领域专业媒体“中国市场监管报”微信公众号随后的跟进报道,长沙国金中
  • 感脚我都算个洁癖了,没想到还碰到一个比我更洁癖的家伙,呐,就是这个独造扫地机啦!眼光挑得我都嫌我自己。
  • 1️⃣虽然大哥最近惹我生气了但是人家自己闯的祸自己平自己惹的女朋友自己哄hhhhh2️⃣本来说好的帮他收拾屋子结果我困的不行 睡着了他自己忙忙叨叨地干活还得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