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佛陀或耶稣,山顶与莲花座
约翰的情况就是这样,我可以滔滔不绝地讲解摩托车维修的实际价值,一直说到喉咙沙哑,但是约翰仍然无动于衷,只要一谈到这方面,他就一脸茫然,不是改变话题就是看向别处。他不想听我说下去。
在这方面,思薇雅倒是和他意见一致。事实上,她的反应甚至更激烈。在她比较体贴的时候,她会说:“这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脾气来的时候就说:“简直是胡说八道。”他们根本不想了解,连听都不想听。我越想深入了解为什么我如此被技术工作所吸引,而他们却如此憎恨,原因就变得越模糊不清。结果原本只是小小的歧见,最后却演变成一道鸿沟。
很明显,他们并不是能力不足,夫妻俩都属于聪明之辈,只要他们肯花心思,在一个半钟头内就学得会如何靠听发动机的声音维修车子,这样不但能省下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更不必时时刻刻担心车子会出状况。他们应该知道这一点,也可能不知道,我不清楚。我们从来没有讨论过这个问题,最好还是顺其自然吧。
但是我记得有一次在明州的沙维奇,当时天气差点把我热昏,我们在酒吧里待了大约一个钟头,出来的时候摩托车晒得几乎没法骑上去。我先发动好准备上路,而约翰仍然在用脚踩启动器,我闻到一股汽油味,就像炼油厂传出来的一样,便告诉了他,以为足以提醒他是发动机溢油了,所以无法发动。
“对,我也闻到了。”他边说边继续踩,不停地用力踩,有时还跳起来踩,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一直到他踩得气喘如牛,汗流浃背,再也踩不动时,我才建议他不妨把火花塞拿出来晾干,让汽缸通通风,然后我们可以回去喝杯啤酒再出来。
噢,我的天,真糟糕,他根本不想沾手那些东西。
“什么东西?”
“噢,别提什么工具和什么那些东西了。它没有理由发动不起来。这是一台全新的摩托,而且我完全是照手册上说的去做的。你看,我照他们说的把阻风门拉到底。”
“阻风门拉到底?”
“手册上是这么说的。”
“发动机冷的时候才这么做!”
“我们至少进去了半个钟头。”他说。
我听了暗吃一惊。“但是约翰,你知道今天天气有多热。”我说,“即使是大冷天也得半个多钟头才能冷却下来。”
他抓抓头,“那为什么不在手册里说明呢?”他打开阻风门,再一踩就发动了。“这就对了。”他高兴地说。
就在第二天,仍在附近地区,同样的情况又发生了一次。这回我决定什么也不说,我太太催我过去助他一臂之力,但是我摇摇头,我告诉她,除非他真正感觉需要别人的帮助,否则别人的介入只会引起他的厌烦。所以我们就走到一旁,坐在阴凉的地方等。
发动不了的时候,他对思薇雅特别客气,这表示他已经愤怒到极点了,而思薇雅在一旁露出“天啊,又来了”的表情。其实只要他问我一句,我一定会立刻上前帮他,但是他并没有那么做。大约花了十五分钟,他才把车子发动。
后来我们在明尼通卡湖畔喝啤酒,大伙儿都围着桌子喝酒的时候,只有他一言不发。我看得出来,他是为刚才的事耿耿于怀。过了好一阵子,他的心情稍微放松了,才说:“你知道……刚才发动不了的时候还真是……让我火冒三丈,心想非把它发动起来不可。”开口说话似乎让他轻松了一些。他又说:“他们店里只剩下这一台破车。他们也不知道该拿它怎么办,是退回工厂,还是随便卖掉,结果看到我进店,正巧身上又带了一千八百美元,就这样做了他们的替死鬼。”
我几乎是半请求地让他试着去听发动机的声音,他试得很努力,但问题还是一样,于是他干脆回去和大伙儿再喝一杯,话题就到此为止。
他并不是固执的人,心胸也不狭窄,既不懒惰也不愚蠢,所以这件事要解释起来还挺不容易的,就当成一个“未解之谜”随它去吧,对于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穷追不舍又有什么好处呢?
我曾经想过,是不是我在这方面比较特别,但是这个说法并不成立,大部分骑摩托车旅行的人都知道如何调试发动机。开汽车的人通常不会去碰发动机,不论多小的城镇都会有一间修理店,提供车主昂贵的、专门的工具和诊断用的设备,这些都是一般车主不会购买的。同时汽车的发动机比摩托车复杂多了,一般人也不易了解,所以不自备修理工具情有可原,但是约翰骑的是宝马R60,我敢打赌,由这里至盐湖城不会有任何修理店,假如他的触点或是火花塞烧坏了,他就完了。我知道他没有多备一套,他根本连它是什么都不知道,万一在南达科他州或蒙大拿州坏了,我真不晓得他该怎么办,或许把车子卖给印第安人吧。现在我知道他在做什么,他在小心地避免谈起这方面的问题,他想宝马的车子最有名的就是很少在路上发生机械方面的故障,这就是他的如意算盘。
起初我认为,这只是他们在对待摩托车时特有的态度,但是后来才发现情形并非如此……有一天我在他家等着一起上路,注意到水龙头在滴水,我记得上次就在滴,事实上已经滴了很久。我提醒他这件事,约翰告诉我,他换过新的皮圈,但还是滴水,他说了这些就不再提了,也就是说事情到此为止。如果你试过修理水龙头,但是情况依旧,那就表示你命中注定有个会滴水的水龙头。
我很惊讶,水龙头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滴滴答答地响,他们难道不会神经衰弱吗?然而我发现他们一点都不担心,也不去注意这件事。所以我的结论是他们不怕被水龙头打扰。有些人的确如此。
我不记得是什么改变了这个判断……好像是思薇雅正要说话,而滴水声又特别大,无意中引起她情绪上的变化。她的声音一向很轻柔,而有一天她想大声说话压过滴水声,这时候孩子们走进来打断了她,她不禁发起脾气来,仿佛是滴水声引起的。事实上是这两件事引起的,而让我惊讶的是她并没有怪罪到水龙头上,她甚至有意不去怪罪它。其实她早已注意到水龙头的问题,只是刻意压制自己的怒气,那个该死的水龙头几乎要把她逼疯了!但是她仿佛有隐情,不肯承认这个问题有多严重。
我很奇怪,为什么要对水龙头压抑自己的怒火?
想起摩托车的问题,我一下子开了窍,啊,事情清楚了!
问题不在于摩托车,也不在于水龙头,问题在于他们无法应对科技的产物。这样一来,发生的各种状况便明朗起来了,我知道,就是科技的关系。思薇雅曾经很不喜欢一个朋友,因为对方认为电脑程序设计很有创意。而他们夫妻的绘画和相片里则完全没有跟科技有关的景物。这就不难理解,她为何不会对水龙头大发脾气,因为人们总是在长年累月都深深厌恶的对象面前一再压抑自己的怒气。这就不难理解,约翰为何只要一碰到维修车子的问题就会打退堂鼓,即使他已经很明显地在为此受苦。你只要稍加注意就会明白,这些都是科技惹的祸。这就是为何他们要骑着摩托车到乡野去享受阳光和新鲜空气。而我总是把他们不愿意去面对的问题搬到台面上来,因此使他们二人十分尴尬。这就是为何只要我们一谈到这方面的问题,谈话就会中断。
还有其他的事情也解释得通了。提到痛苦的字眼时,他们偶尔会用“它”或“它们”来代替,比如说:“避不开它的。”如果我问:“避开什么?”他们就会回答我“整个环境”或是“整个组织结构”,甚至是“整个系统”。思薇雅有一次带着保护自己的口吻说:“当然,你知道如何驾驭它。”她这么说让我得意了一下,使我有些不好意思问她什么是“它”,结果心里留下一个困惑。我当时以为“它”是比科技更神秘的东西。但是现在我知道,她所指的“它”虽不是全部,但也主要是指科技。然而这么说也不完全对,它应该是指来自于科技的一股力量,没有明确的定义,而且缺乏人性、机械化、了无生气,是一头瞎了眼的怪兽,一股死气沉沉的力量。他们夫妻俩觉得它很恐怖,因而试图尽量避开它,却又明知那是不可能的。我的用词严重了些,但是实际情况的确如此。虽然总会有人了解它驾驭它,但那些人是工程师。他们在描述自己的工作时用的是非人性的语言,不论你听过多少回,也无法了解其中的意义。而和科技有关的怪物已吞噬了大片的土地,污染了空气和湖泊,人类既无法打击它们,也无法逃避它们。
这种态度不难理解,经过大城市的工业区时,你会看到整片所谓的科技区。门前围了高高的铁丝网,大门紧锁,告示牌上写着“禁止跨越”。在一片污浊的空气之后,你看到的是奇形怪状而又丑陋的金属物和砖块,不知用途为何。它的主人你永远见不着,它为什么在那儿也没人知道,所以你感受到的只是一股莫名的疏离感,仿佛你并不属于那儿。它的主人和知其来由的人可不希望你在附近闲逛,这些工厂让你在自己的土地上竟有陌生的感觉。它特殊的形状、外观,还有神秘感,一切都在叫你“滚开”。你知道这一切总有解释,而且它们毫无疑问对人类间接地有些益处,但是这些益处你没看见,你只看见“禁止跨越”和“保持距离”的牌子,你只看见人们像蝼蚁一样为这些庞然大物做工。于是你想,即使我是他们的一分子,也不过是另一只做苦役的蝼蚁罢了。这种感觉十分可怕,我想这就和他们夫妻俩无以名状的态度有关。任何和阀门、轴心、扳手沾上边的东西,都属于非人的世界,所以他们宁可不去想它,甚至不愿和它有任何关联。
如果情形真是如此,那么他们并不孤独。毫无疑问,他们只是忠于自己的感觉,而没有刻意模仿别人。但其他的人也是忠于自己的感觉,没有模仿别人。而在这件事情上,这些人产生的感觉是相似的。所以如果你以记者的角度来看此事,就会发现有一场不知来源的群众运动正在逐渐成形。人们打着反科技的旗号,高喊:“科技滚蛋,搬到别处去。”然而在他们的脑海里仍然残存着一丝理智,没有工厂就没有工作,就没有相当的生活水准。但是,人们头脑中有太多的力量胜过了理智,只要憎恨科技的情绪足够强大,那么残存的一丝理智便会瓦解。
这些反抗科技、反抗系统的人被不断地扣上诸如“垮掉的一代”或者“嬉皮士”一类的帽子,然而单靠给他们打上一个群体的标签,并不能就此把一群独立的个体变为群体。约翰和思薇雅不是群体,与他们同路的人大部分都不是。正是因为拒绝成为群体,才让他们看起来充满反叛。在他们看来,科技背后的力量正在试图将他们变为群体,所以他们厌恶科技。一直以来,他们基本只能消极地抵抗,一有机会就逃进乡野,诸如此类,然而,他们没有必要总是这么消极。
在摩托车维修方面我并不同意他们的看法,并不是我不能理解他们对科技的感受,而是我认为他们的逃避和厌恶只是一种自欺的行为。佛陀或是耶稣坐在电脑和变速器的齿轮旁修行,会像坐在山顶和莲花座上一样自在。如果你认为不是如此,那无异于亵渎了佛陀——也就是亵渎了你自己。这就是我想在这次肖陶扩当中讨论的主题。

论诗的形象

罗伯特·弗洛斯特

对哲学家而言,“抽象”早已是老生常谈了。然而,在我们今天的艺术家手里,它倒还像是个新鲜玩意。诗歌的特质,难道我们(诗人)就不能自己定义一个吗?我们头脑里也许有,可是,如果不拿出来实践的话,想法就会在脑子里僵死。所以说,实际的创作才应该是我们毕生的志业。

假设只有人文主义者才重视:一首诗的关键只在于它传达的声音。声音是矿石碓里的金子。现在,我们要把声音单独提炼出来,扬弃那些剩下的渣滓。经过这样不断的提炼,我们最终会发现:原来,写诗的目的是要让所有的诗都呈现出它们各自独特的声音;而光有元音、辅音、句读、句式、词句、格律这些资源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借助语境-意义-主题。这才是丰富诗歌声音的利器。在辞章上能做的工夫也就这些了。格律也一样——特别是我们的英语,其实就两种格律,谨严的抑扬格和宽松的抑扬格。古人虽有多种可供遣用,但倘若谐调音韵全都靠格律,那还是于事无补。我们的某些格律家,有时为了让一句诗听起来不单调,竟然会把好好的一个短母音从整个音步中拿掉。如此死拽硬拗,看了实在叫人痛心。其实,要让声音和谐,活泼泼、有意义的语调倒是能打破一般的僵硬格律,因为前者的运用范围可以说广阔无限,而后者可变化的余地却并不太多。话又说回来了,诗歌不过是另一种表达的艺术,可以有声,也可以无声。但有声的或许比较好,因为更为深刻,经验的基础也更为宽广。

接下来,就有一个声音表达的自由度问题。让我们再假设:表达的自由度跟声音旗鼓相当,同样有资格构成诗的主要部分。如果音调是自由的,那就算诗了。接下来,我们现代抽象主义者面对的问题就是,要让这种自由变得纯粹,要自由自在,但不要杂乱无章。(在这个问题上,)平常不守成规的我们反而会变得很乖,会任由散乱的各种丝绪牵着我们走,又会像炎热午后的蚱蜢一样,东窜西跳,漫无目标。这时候,只有诗的主题才能让我们安定下来。格律这么机械的东西怎么会产生丰富的音调,这是一个谜。同样,既要保持诗的自由度,又要完成主题的表达,这也是一个谜。

诗本身应该很乐意为我们来揭开谜底。诗歌创造形象。这形象始于愉悦,终于智慧。就像爱情一样,没人会真的以为那欣喜的感觉会是静止不动的。开始,它是一种愉悦的情愫,偏向于冲动。写下第一行以后,诗就有了方向。然后,便是水到渠成的一行接着一行。最后,在对生命的一点澄清中结束——倒未必是什么大不了的觉悟,像教派赖以建立的那种,而只是对混沌一点暂时的遏制。它有收场,有一个结局,虽然无法预见,但从最初的情绪和用来表现它的意象那里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没错,诗就是源自那最初的情绪。倘若意在笔先,把诗里面最精彩的部分留到最后,那它就只不过是一首炫技的诗,完全丧失了诗味。诗一路走,一路找寻它自己的名字。最终,它会发现有绝妙的东西在等待着它,在某个伤感却又包含智慧的语句里——就像饮酒歌那种悲欢交集的感觉。

作者不含着泪写,读者就不会含着泪读。写的人既然没有惊喜,读的人也绝不会觉得有趣。对我而言,那最初的愉悦就是突然间回忆起似曾相识的东西而感到的惊喜。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好像我是从云端落下来,从地里冒出来的。先是一种久别重逢的欣喜,接着便是往事的逐一浮现。一步一步,那惊喜不断地增大。而其中最能为我所用的印象,好像总是那些我以前不曾意识到,也因此未加注目的。结果,我们总是像巨人一样,把过往的经历奋力扔到自己的面前,作为迈向未来的铺垫。有一天,我们去别的地方,也许正好会途经此处。路线要不是笔直笔直的,才更有意思。我们都喜欢手杖曲中有直、直中带曲。现在,用精密仪器把直的东西弄弯,在过去则是靠手和眼睛。

我知道为什么合乎逻辑的自由会比紊乱的自由来得好。然而,逻辑是向后看的,它出现在事情发生之后。但诗却要像预言一样,必须是预先感知的,而不是事先就看到的。必须是一个照见,或一系列的发现,这在读者如此,在写诗的人那里也应该如此。如果诗的材料能够在诗里面活动起来,并且能够超越时空、先前的联系,超越除内在联系以外的一切因素,建立起新的关系,那么这些材料就是极大自由的。我们总喜欢空谈什么自由。不到十六岁就不许离开学校,我们管这叫自由(免费)教育。以前的那些民主观念我现在已经不坚持了,我同意给下层阶级自由,把他们完全交给上层阶级来照应。对我来说,政治自由什么也不是。反正我左右消受不起。我想要给自己保留的只是我个人运用材料的自由——即当我生活中历经的一切大混乱发出召唤的时候,希望我的身心都能随时地响应。

学者和艺术家在一块儿,常常因为搞不清分歧究竟何在而懊恼。两者都运用知识进行工作。可是我怀疑,他们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获取知识的方式。学者沿着一连串的逻辑推理,得到严谨而全面的知识。诗人的方式则要 “潇洒”得多。书里书外都是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他们并不执著在哪一点上, 而是会像穿过草丛时那样,任由四周的刺果子往自己身上粘。其实这第二类的知识,在自由不拘的机智与艺术里面更派得上用场。学童可以把他从学堂里学到的东西,跟你一五一十、按部就班地说出来。艺术家则是抓取时空里某一已有的因素,然后干净利落地把它放到一个全新的序列里去。

我的这些想法,一般新青年会误以为有多大的创意。其实,倘若果真如此,恐怕我早就跟着死心塌地地鼓吹什么激进主义了。不过,我倒真盼望咱们这个国家能再多些创意和闯劲。对我个人而言,一首诗,像我说的,能够“始于愉悦,终于智慧”,这种清新的气质就算是创意了。诗的形质是跟恋爱一样的。好比火炉上放块冰,它自会逐渐消融。诗一旦写成可以修修改改,但写不出来却不能滥捶、强扭。一首诗最可贵的特质就在于:它有自己的运行轨迹,而且会带着诗人一起跑。把下面这句话读个一百遍:金属永远保有它的气味,诗也永保它的清新。惊喜中发现的意义,一旦展开就决不会消失。

Tommyleea 译

#书摘#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佛陀或耶稣,山顶与莲花座
约翰的情况就是这样,我可以滔滔不绝地讲解摩托车维修的实际价值,一直说到喉咙沙哑,但是约翰仍然无动于衷,只要一谈到这方面,他就一脸茫然,不是改变话题就是看向别处。他不想听我说下去。
在这方面,思薇雅倒是和他意见一致。事实上,她的反应甚至更激烈。在她比较体贴的时候,她会说:“这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脾气来的时候就说:“简直是胡说八道。”他们根本不想了解,连听都不想听。我越想深入了解为什么我如此被技术工作所吸引,而他们却如此憎恨,原因就变得越模糊不清。结果原本只是小小的歧见,最后却演变成一道鸿沟。
很明显,他们并不是能力不足,夫妻俩都属于聪明之辈,只要他们肯花心思,在一个半钟头内就学得会如何靠听发动机的声音维修车子,这样不但能省下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更不必时时刻刻担心车子会出状况。他们应该知道这一点,也可能不知道,我不清楚。我们从来没有讨论过这个问题,最好还是顺其自然吧。
但是我记得有一次在明州的沙维奇,当时天气差点把我热昏,我们在酒吧里待了大约一个钟头,出来的时候摩托车晒得几乎没法骑上去。我先发动好准备上路,而约翰仍然在用脚踩启动器,我闻到一股汽油味,就像炼油厂传出来的一样,便告诉了他,以为足以提醒他是发动机溢油了,所以无法发动。
“对,我也闻到了。”他边说边继续踩,不停地用力踩,有时还跳起来踩,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一直到他踩得气喘如牛,汗流浃背,再也踩不动时,我才建议他不妨把火花塞拿出来晾干,让汽缸通通风,然后我们可以回去喝杯啤酒再出来。
噢,我的天,真糟糕,他根本不想沾手那些东西。
“什么东西?”
“噢,别提什么工具和什么那些东西了。它没有理由发动不起来。这是一台全新的摩托,而且我完全是照手册上说的去做的。你看,我照他们说的把阻风门拉到底。”
“阻风门拉到底?”
“手册上是这么说的。”
“发动机冷的时候才这么做!”
“我们至少进去了半个钟头。”他说。
我听了暗吃一惊。“但是约翰,你知道今天天气有多热。”我说,“即使是大冷天也得半个多钟头才能冷却下来。”
他抓抓头,“那为什么不在手册里说明呢?”他打开阻风门,再一踩就发动了。“这就对了。”他高兴地说。
就在第二天,仍在附近地区,同样的情况又发生了一次。这回我决定什么也不说,我太太催我过去助他一臂之力,但是我摇摇头,我告诉她,除非他真正感觉需要别人的帮助,否则别人的介入只会引起他的厌烦。所以我们就走到一旁,坐在阴凉的地方等。
发动不了的时候,他对思薇雅特别客气,这表示他已经愤怒到极点了,而思薇雅在一旁露出“天啊,又来了”的表情。其实只要他问我一句,我一定会立刻上前帮他,但是他并没有那么做。大约花了十五分钟,他才把车子发动。
后来我们在明尼通卡湖畔喝啤酒,大伙儿都围着桌子喝酒的时候,只有他一言不发。我看得出来,他是为刚才的事耿耿于怀。过了好一阵子,他的心情稍微放松了,才说:“你知道……刚才发动不了的时候还真是……让我火冒三丈,心想非把它发动起来不可。”开口说话似乎让他轻松了一些。他又说:“他们店里只剩下这一台破车。他们也不知道该拿它怎么办,是退回工厂,还是随便卖掉,结果看到我进店,正巧身上又带了一千八百美元,就这样做了他们的替死鬼。”
我几乎是半请求地让他试着去听发动机的声音,他试得很努力,但问题还是一样,于是他干脆回去和大伙儿再喝一杯,话题就到此为止。
他并不是固执的人,心胸也不狭窄,既不懒惰也不愚蠢,所以这件事要解释起来还挺不容易的,就当成一个“未解之谜”随它去吧,对于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穷追不舍又有什么好处呢?
我曾经想过,是不是我在这方面比较特别,但是这个说法并不成立,大部分骑摩托车旅行的人都知道如何调试发动机。开汽车的人通常不会去碰发动机,不论多小的城镇都会有一间修理店,提供车主昂贵的、专门的工具和诊断用的设备,这些都是一般车主不会购买的。同时汽车的发动机比摩托车复杂多了,一般人也不易了解,所以不自备修理工具情有可原,但是约翰骑的是宝马R60,我敢打赌,由这里至盐湖城不会有任何修理店,假如他的触点或是火花塞烧坏了,他就完了。我知道他没有多备一套,他根本连它是什么都不知道,万一在南达科他州或蒙大拿州坏了,我真不晓得他该怎么办,或许把车子卖给印第安人吧。现在我知道他在做什么,他在小心地避免谈起这方面的问题,他想宝马的车子最有名的就是很少在路上发生机械方面的故障,这就是他的如意算盘。
起初我认为,这只是他们在对待摩托车时特有的态度,但是后来才发现情形并非如此……有一天我在他家等着一起上路,注意到水龙头在滴水,我记得上次就在滴,事实上已经滴了很久。我提醒他这件事,约翰告诉我,他换过新的皮圈,但还是滴水,他说了这些就不再提了,也就是说事情到此为止。如果你试过修理水龙头,但是情况依旧,那就表示你命中注定有个会滴水的水龙头。
我很惊讶,水龙头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滴滴答答地响,他们难道不会神经衰弱吗?然而我发现他们一点都不担心,也不去注意这件事。所以我的结论是他们不怕被水龙头打扰。有些人的确如此。
我不记得是什么改变了这个判断……好像是思薇雅正要说话,而滴水声又特别大,无意中引起她情绪上的变化。她的声音一向很轻柔,而有一天她想大声说话压过滴水声,这时候孩子们走进来打断了她,她不禁发起脾气来,仿佛是滴水声引起的。事实上是这两件事引起的,而让我惊讶的是她并没有怪罪到水龙头上,她甚至有意不去怪罪它。其实她早已注意到水龙头的问题,只是刻意压制自己的怒气,那个该死的水龙头几乎要把她逼疯了!但是她仿佛有隐情,不肯承认这个问题有多严重。
我很奇怪,为什么要对水龙头压抑自己的怒火?
想起摩托车的问题,我一下子开了窍,啊,事情清楚了!
问题不在于摩托车,也不在于水龙头,问题在于他们无法应对科技的产物。这样一来,发生的各种状况便明朗起来了,我知道,就是科技的关系。思薇雅曾经很不喜欢一个朋友,因为对方认为电脑程序设计很有创意。而他们夫妻的绘画和相片里则完全没有跟科技有关的景物。这就不难理解,她为何不会对水龙头大发脾气,因为人们总是在长年累月都深深厌恶的对象面前一再压抑自己的怒气。这就不难理解,约翰为何只要一碰到维修车子的问题就会打退堂鼓,即使他已经很明显地在为此受苦。你只要稍加注意就会明白,这些都是科技惹的祸。这就是为何他们要骑着摩托车到乡野去享受阳光和新鲜空气。而我总是把他们不愿意去面对的问题搬到台面上来,因此使他们二人十分尴尬。这就是为何只要我们一谈到这方面的问题,谈话就会中断。
还有其他的事情也解释得通了。提到痛苦的字眼时,他们偶尔会用“它”或“它们”来代替,比如说:“避不开它的。”如果我问:“避开什么?”他们就会回答我“整个环境”或是“整个组织结构”,甚至是“整个系统”。思薇雅有一次带着保护自己的口吻说:“当然,你知道如何驾驭它。”她这么说让我得意了一下,使我有些不好意思问她什么是“它”,结果心里留下一个困惑。我当时以为“它”是比科技更神秘的东西。但是现在我知道,她所指的“它”虽不是全部,但也主要是指科技。然而这么说也不完全对,它应该是指来自于科技的一股力量,没有明确的定义,而且缺乏人性、机械化、了无生气,是一头瞎了眼的怪兽,一股死气沉沉的力量。他们夫妻俩觉得它很恐怖,因而试图尽量避开它,却又明知那是不可能的。我的用词严重了些,但是实际情况的确如此。虽然总会有人了解它驾驭它,但那些人是工程师。他们在描述自己的工作时用的是非人性的语言,不论你听过多少回,也无法了解其中的意义。而和科技有关的怪物已吞噬了大片的土地,污染了空气和湖泊,人类既无法打击它们,也无法逃避它们。
这种态度不难理解,经过大城市的工业区时,你会看到整片所谓的科技区。门前围了高高的铁丝网,大门紧锁,告示牌上写着“禁止跨越”。在一片污浊的空气之后,你看到的是奇形怪状而又丑陋的金属物和砖块,不知用途为何。它的主人你永远见不着,它为什么在那儿也没人知道,所以你感受到的只是一股莫名的疏离感,仿佛你并不属于那儿。它的主人和知其来由的人可不希望你在附近闲逛,这些工厂让你在自己的土地上竟有陌生的感觉。它特殊的形状、外观,还有神秘感,一切都在叫你“滚开”。你知道这一切总有解释,而且它们毫无疑问对人类间接地有些益处,但是这些益处你没看见,你只看见“禁止跨越”和“保持距离”的牌子,你只看见人们像蝼蚁一样为这些庞然大物做工。于是你想,即使我是他们的一分子,也不过是另一只做苦役的蝼蚁罢了。这种感觉十分可怕,我想这就和他们夫妻俩无以名状的态度有关。任何和阀门、轴心、扳手沾上边的东西,都属于非人的世界,所以他们宁可不去想它,甚至不愿和它有任何关联。
如果情形真是如此,那么他们并不孤独。毫无疑问,他们只是忠于自己的感觉,而没有刻意模仿别人。但其他的人也是忠于自己的感觉,没有模仿别人。而在这件事情上,这些人产生的感觉是相似的。所以如果你以记者的角度来看此事,就会发现有一场不知来源的群众运动正在逐渐成形。人们打着反科技的旗号,高喊:“科技滚蛋,搬到别处去。”然而在他们的脑海里仍然残存着一丝理智,没有工厂就没有工作,就没有相当的生活水准。但是,人们头脑中有太多的力量胜过了理智,只要憎恨科技的情绪足够强大,那么残存的一丝理智便会瓦解。
这些反抗科技、反抗系统的人被不断地扣上诸如“垮掉的一代”或者“嬉皮士”一类的帽子,然而单靠给他们打上一个群体的标签,并不能就此把一群独立的个体变为群体。约翰和思薇雅不是群体,与他们同路的人大部分都不是。正是因为拒绝成为群体,才让他们看起来充满反叛。在他们看来,科技背后的力量正在试图将他们变为群体,所以他们厌恶科技。一直以来,他们基本只能消极地抵抗,一有机会就逃进乡野,诸如此类,然而,他们没有必要总是这么消极。
在摩托车维修方面我并不同意他们的看法,并不是我不能理解他们对科技的感受,而是我认为他们的逃避和厌恶只是一种自欺的行为。佛陀或是耶稣坐在电脑和变速器的齿轮旁修行,会像坐在山顶和莲花座上一样自在。如果你认为不是如此,那无异于亵渎了佛陀——也就是亵渎了你自己。这就是我想在这次肖陶扩当中讨论的主题。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昆仑山雪山寻源之旅# 今天来到了距离格尔木市区约60多公里的察尔汗盐湖。[允悲]相信现在成绩已经都知道了吧,一般这个时候每个人都有这不同的打算,不管走还是再来一
  • 我觉得一个男孩,再优秀,再值得我仰望,如果他不能在此时,与我分享共同的愿景,不能在我需要的时候,投入时间和精力,陪伴在我的身边,我觉得,也许就是不合适的耶。我尽
  •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4月26日凌晨,乐视网公布了2018年年度报告,去年全年,乐视网营业收入为15.58亿元,同比减少77.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40.96亿元,
  • 我本来满身是光我喜欢以前的自己积极,乐观,自信,阳光,开朗,爱笑后来我遇到了你我发现你满身是光我飞奔而来向你靠近我以为我们两个人一起会盛发更加灿烂的光芒但是我越
  • #奶哥早睡早起计划#[傻眼][月亮]如果有一群人和你一起每天打卡制定计划,分享成果,看着别人收获满满,拥着一天带给自己的惊喜喜悦入睡,你是不是更有动力,去让自己
  • 祝愿我的家庭和和美美,越来越好。今日有感眼观当下的生活已不是一个可以随时说走就走能到处浪的自由人了因为我结婚有家庭有小孩了更多的是考虑他们希望他们每天都能平平安
  • 斯坦福大学第128届毕业典礼上,苹果首席执行官 Tim Cook发表演讲,他敦促2019年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们学会为自己的荣誉承担责任,过一种以谦卑为标志的有目
  • 医院的虽然白的快,但是价格也是要几千不等的碧缇福298 和医院的冷光美白原理是一样的,虽然见效没有医院快,但是安全无痛苦啊~越来越多人关注牙齿美白所以牙齿美白也
  • #嘲羊区bot#只会嘲是因为拿不出黑料,只会拿他说话的空子去尬黑,说话不够漂亮什么反正都是他错???那些用户有没有犯法自有法律判,用得着你们瞎替人家操心,没出事
  • 熙华是我入坑不久但却极其喜欢的两位老师就像我喜欢祥林、龄龙几位老师一样熙华老师也超级拎的清九熙老师希望我们最关注的是他的作品而不是他和其他演员的关系或者其他什么
  • 可你不懂她,她亦不愿解你,顾二叔那样的人才适合她,给了她新的骄傲,给了她生活的勇气。我无时不在感慨李栋旭这个男人快40的人了 怎么还这么可爱这么有少年感而且不仅
  • 今天看到一个比我小3岁读医学的女生的励志故事,4年前由一个140斤,减到现在90多斤,由此到终都是那个乐观自信积极向上,不管140多斤时的她还是现在的她那个笑容
  • 最开始就说,不定时不定期更新,不定时不定期更新,但是兜兜从最开始到现在每周六没有断过一次,不满足的嘛。最近完成了太多太多 心理学的理论分析和体育艺术赏析的设计作
  • 【青跑团越野跑将】青跑团[心]小鱼儿[心]我们的鱼哥闲来无事就刷一组崂山九水50公里越野新路线[赞]住在岛城坐拥一湾(胶州湾)一山(崂山)一海(黄海)一城(青岛
  • 这样天天看珠珠,补她的过去,感触太深太深,现实生活中却没能有一个共鸣的人。看到珠珠演这种有些悲情的角色,总会想到她自身的经历,便更加难过了……心里五味杂陈,很想
  • 决不藕断丝连的。在爱你的每一天里,我们都无比的幸福,看着你一天天的长大,一点点的变化就是我人生中最大的成就,想给你太阳月亮和星星,想看你笑如林间清风深谷白云。
  • 就去搜了这个乐队,三个成员都是柳州人,后来听他们说话时候都有点柳普 主唱孔一蝉还有点像黄觉!后来看好几个博主都推,这两天终于把出的五期补完了,本乐队白痴认识好多
  • 而我现在能做的就是承担起心理健康医生,安抚好二老的情绪,今天还送去了经书,鼓励老爸抄经,净化心灵,勇敢面对,家人很重要,但自己的坚强才是真正的成功动力!虽然姐妹
  • ”其实大家也是关心我的,在让我加班加点的干活的时候也会说心疼我说对不住我,大家有这个意识就够了,谁也不是真的跟我有仇非要往死了用我。我也知道有很多人一怀孕就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