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教师节,你想起行医路上的指路明灯了吗?今天为大家推荐一段医界师生情,他们一个是教授,一个是院长;一个循循善诱,一个孜孜以求。他们的组合,不仅圆满了各自的人生,更推动了中国医学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灾难医学的创建。


                  凡授我艺者

                  敬之如父母

                  作为终身同业伴侣

                  彼有急需

                  我接济之

                  ——希波克拉底

他们不仅仅是师徒,还是战友,是父子。


从前——

攻读硕士期间,刘中民跟随导师王一镗认真做实验


现在——

2011年4月,在灾难医学创建研讨会上,刘中民与导师王一镗合影


2017年6月,中华医学会传出消息:上海市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入选2016年中华医学科普十大新闻人物,南京医科大学终身教授王一镗入选2016年度中国心肺复苏十大新闻人物。


王一镗与刘中民是一对师徒。


1983年,27岁的刘中民考入南京医科大学外科学系,师从54岁的导师王一镗攻读硕士。如今年近耄耋的王老早已有意识淡出学术圈,但这份延续了30多年的师生情谊却成为圈内人的佳话。


起步
大专家看中了初出茅庐的小伙子


作为78年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又在医院普外科一线摸爬滚打了三年,即将入学的硕士生刘中民,令导师王一镗印象深刻。


王一镗出身无锡大家,早年毕业于江苏医学院,工作后师从心外科泰斗吴英恺等教授。早在50年代末期,他就独立开展各类疑难复杂性心脏直视手术,并研制首个国产化心脏起搏器成功抢救患者。1965年,他被卫生部内定为黄家驷先生的助手,却因文革爆发而“暂时”搁浅。作为“白专”道路的典型,他经历了那个时代无情的社会巨变,但始终坚信中国的发展在任何时候都需要“知识”和“人才”。


1947年,王一镗大一第一个暑假,在家乡无锡留影


在王一镗的印象里,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聪明实在、干起活来不怕苦肯钻研。但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如何把刘中民培养成一名真正的好医生,还得下番工夫。面试之后,刘中民被录取为当年王一镗老师的唯一硕士。


攻读硕士期间,刘中民跟随导师王一镗做动物实验,关注每个操作环节。


1995年,王一镗在外地医院协助抢救手术


1983年9月,刚刚入学的刘中民跟随导师到黄山市开会。会议刚结束,师徒俩便饶有兴趣地奔向黄山。


50年代末出生的刘中民,少年时期遭遇文革,曾在7·7事变中镇守泸沟桥并参加中国远征军的父亲被打成走资派。他在上山下乡的颠沛中渡过青年时代,凭自学考入大学,已算年轻人中的凤毛麟角。平生第一次登黄山,师徒俩与那些喊着号子、光着脊背、负重前行的挑山夫们并肩前行,乱峰列岫、悬流飞瀑的黄山奇景与导师的殷殷期待、谆谆教诲融合在一起,刘中民感到自己崭新的医学生涯开始了:“优秀的医生不能只是开刀匠,应该是社会精英,应该具有系统性思维、济世情怀和创新意识”。


1987年,刚刚入学的硕士生刘中民跟随导师王一镗爬黄山


从研二开始,刘中民跟着王一镗在南京市胸科医院做临床。作为外科系统最复杂最前沿的专业,心胸外科医生的工作时间必须不计代价:查房、手术、值夜班、抢救病人、做实验、写论文,年轻而又拼命的刘中民因此成为导师家“蹭饭”的常客和师母眼中的“大儿子”。每逢周末,师母便给他们改善生活:几碗蛋蒸饭、几个小菜,“一家人”围坐在小小客厅,或说说笑笑、或追看《上海滩》,一切都成为刘中民生命中抹不去的美好记忆……时至今日,王老师的一双儿女早已移居海外,依旧将刘中民看作兄长。



攻读硕士期间,刘中民跟随导师王一镗认真做实验


2016年,刘中民邀请导师王一镗来上海开会,忙里偷闲悄悄把老师从会场“转移”到自己家中,得意洋洋展示刚刚出生的宝贝孙子,四代同堂的温馨场景一时竟让师徒二人感慨万千。


三年的硕士生涯转瞬即逝。按照合约,委培生刘中民必须返回原单位。为了把他留在自己身边,王一镗全南京挨个机关疏通关系,却处处碰壁。不得已,王一镗闯进南京市委书记办公室。时任市委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接见过大名鼎鼎的“王一刀”,对他甚是尊敬,当即在文件上批复:“把专家的助手去掉了,专家怎么工作啊?”刘中民因此顺利留任南京市胸科医院,正式开始他心胸外科的主刀生涯。


1989年,多位导师应南京医学院(现南京医科大学)之邀,参加刘中民的硕士论文答辩会


纵览刘中民其后的人生经历,既便他当年返回原籍单位,也绝非“池中之物”,但导师在人生节点上舔犊般的鼎力帮助,无疑加快了他的人生步伐。


传承
把徒弟送去大上海创业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思维方式。上辈人若能对下辈产生正面影响,即可被称为思想的传承。


急诊科因其忙、累、夜班多、业务广、晋升难等诸多原因,今天依旧是各大医院里最难招人的临床科室。而上世纪80年代,王一镗从心外科转行做急诊,却是主动之选。每日下班经过院内急诊室,“爱管闲事”的王一镗要么搭把手抢救病人,要么听听急诊医生吐槽。相较于内外妇儿四大主流学科,彼时包括南京市胸科医院在内的几乎所有中国医院,“急诊室”甚至不能称为正规学科。急诊医学的制度性薄弱与急诊病人的巨大需求,让王一镗感到:急诊比心外更需要医生。


伴随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80年代,人工心肺复苏技能由国外传入中国。作为对人体心脏结构无比熟悉的心外科医生,这种不用开刀,仅靠徒手心外按压,就能令猝死病人起死回生的技能令王一镗大为赞赏。凭借过硬的英文功底,他从该技能入手,翻译介绍了多本国外急诊专著,慢慢将学术重心转向急诊。


理论之外,他带着爱徒刘中民、拖着借钱买来的模拟假人、“除颤仪”等“高端设备”,在医务系统内普及心肺复苏。从南京到江苏、从长三角到西部老区,几年时间脚步遍及全国,师徒俩“乌兰木骑”式的培训班竟成为推动中国急救现场复苏技术的第一批先锋队。接受培训的医院只需提供师资的交通食宿,王一镗对讲课费的推辞诚恳而又具有时代特色:“有工资要钱干嘛”!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博施济众的金钱观也深深植在了学生的心里。


镜头回到2017年9月的东方医院,近300名新入职员工,无论医护、医技、行政、后勤,在入职培训期间全部接受CPR培训考核,这一传统已坚持了10余年。院长刘中民无暇亲自培训,却建立了院内通过国际认证的AHA培训中心,并牵头编写各类科普书籍向市民普及急救知识。多年后,王一镗被称为“中国心肺复苏第一人”。私下里,他的院长学生得意地向新员工“炫耀”:“我的CPR技术,那可是‘童子功’”。


1989年,在王一镗的推荐下,刘中民考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心胸外科博士研究生,毕业后顺利留任仁济医院。那时的仁济心胸外科,高密度聚集兰锡纯、王一山、冯卓荣、叶椿秀、朱洪生等一大批熠熠生辉的“大师”,刘中民的心胸外科学术、技能功底得到深厚加持,被提拔为心胸外科常务副主任,从此开始了在大上海的创业生涯。


沪宁两地虽不遥远,师生二人见面的机会却大大减少了。



不假思索的结论来自王一镗对学生的深刻了解。在老师的心中,多年的外科生涯,打磨出刘中民胆大心细、敢担当的性格,再加上他精力旺盛、不怕吃苦、为人大气不贪钱财,这些都是创业者的必要品质。王一镗深信,对这样一员闯将,只要给他机会,总能闯出一片天地来。


支持归支持,当老师的还是不放心。没过几天王一镗便找了个机会去上海出差,专程摆渡过江来到浦东,看望他的“院长”学生。尽管早就知道东方是二级医院,院区实貌依旧令他吃惊不小:院外还是一片大工地,医院大门又小又破、所有的车子都塞在一起。二楼那间小破屋,竟然就是院长办公室,连访客坐的地方都没有。别说仁济了,跟南京市胸科医院比,差距也太大了些!


王一镗回头望望自己的学生,正兴奋不已谈论着他白手起家的学科建设方案:在交通事故、生产事故多发的浦东开发开放初期,必须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集院前院中、急外急内无缝链接的一体化抢救模式,从夯实急诊入手,实现浦东人“看病不过江”的梦想……


2007年,王一镗参加由上海市东方医院承办的创伤救治一体化模式学术论坛

   

开拓
“帮我一个忙,发展中国灾难医学吧!”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突发,已经79岁的王一镗天天盯着电视看直播。接到刘中民断断续续的卫星电话时,他刚刚乘军用直升飞机空降汶川最后的孤岛灾区映秀相邻的草坡乡。王一镗对牢电话大声叮嘱:“中民,救灾重要,保护好自己更重要!”“州里的领导把自己的钢盔给我戴了,你就放心吧!”报喜不报忧、称你不称您,是刘中民对自己老师多年的习惯。


2008年5月,刘中民带领上海市第二批抗震医疗队,空降汶川最后的孤岛灾区映秀相邻的草坡乡实施救援


抗震救灾归来的刘中民得到时任上海市市委书记俞正声等领导的亲自接见,退休多年的王一镗老教授却始终感到还有事情没做完。终于按捺不住,王一镗拔通了上海的电话。“中民,我有事想找你帮忙。”那话那头传来四个字:“你说、我办”。


老师交待的事情既简单也难办。80年创立国内第一个急诊医学分会、94年担任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委、02年以70岁高龄创办国内首个急诊医学本科的南京医科大学王一镗教授,在深刻认识急诊医学的基础上,愈发感到:灾难来临时,以院内救治为主的急诊科很难弥补灾难医学的空缺,发展中国的灾难医学势在必行。


这一想法,与刚刚从灾区现场归来的刘中民不谋而合。亲身经历灾区现场断水断电、医院塌陷、缺医少药的极端条件,面对惨不忍睹的内外妇儿批量多发伤伤员,先救谁、如何救治,如何后送,是否该截肢、如何保证不被感染,这些平时在院内根本不用考虑的问题,都成了灾区现场的大难题。只有尽快向所有医护人员普及培训灾难现场救援技能,才能填补中国灾难医学的空白。


2008年9月,中国高校系统内首个灾难医学系在同济大学正式成立,附属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担任系主任,此时距他抗震归来仅四个月。王一镗亲自出席学生简朴的系主任就职仪式,同时请来王正国院士、王声涌教授、沈洪教授等三位中国急诊与创伤学界的资深导师,作为开学厚礼。


三年后,灾难医学分会作为中华医学会第83个分会在上海浦东成立,来自全国医务界800多位医务人员出席,上海市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担任首任主委,中国灾难医学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学会陆续建立常委会、青委会及年会制度,陆续组建地震、火灾、水灾、爆炸、科普等多个学组及二十余个省市的二级分会,为中国灾难医学的起步打下坚实人才储备基础。


2008年9月,裴钢院士、王正国院士、王一镗教授等出席灾难医学学科体系建设研讨会,中国高校系统内首个灾难医学系在同济大学正式成立


2011年11月,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在上海浦东成立,分会常委合影留念


创新
“去了解世界水平,去交朋友!”


2016年5月的一个下午,王一镗正在莫愁湖畔的家中最后一遍修改《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灾难医学卷》:50万字的教材,由王老亲自主编,包括刘中民在内的多位国内外灾难医学学者担任副主编。


突然,他的手机微信收到一张照片:刘中民手持证书与时任who总干事陈冯富珍、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等人在瑞士日内瓦驻中国大使馆合影。一行文字随之呈现:“王老师,我在日内瓦参加第69届世界卫生大会,刚刚我们医院的救援队获批为全球第一支经who认证的国际应急医疗队!”


2016年5月22日,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总队长刘中民在中国驻瑞士大使馆接受时任WHO总干事的陈冯富珍与中国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颁发的认证证书


每逢生命中有要事喜事,第一时间欲与分享之人,一定在你生命中很重要。王一镗戴上花镜,仔细端详学生发来的照片,陷入了深深的回忆……


90年代中期,时任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委的王一镗利用儿子移居海外的机会,开始“假私济公”多方考察发达国家的急诊体系。王一镗行为举止颇具古风,性格却时尚乐观,喜欢喝咖啡、看画展、听歌剧,扎实的英文功底令他不惧交流,很快便在国际急诊学界展露头角:参加国际会议进行学术演讲,继而担任国际急诊医学联合会理事、美国急诊医师学会荣誉会员,获得“为国际急诊医学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成就奖”……


只要有机会,他便将爱徒刘中民带在身边。每遇学生以工作忙等各种原因推拖,他便训斥:“你在中国代表一个学科,能不去了解世界水平吗?能不去交朋友吗?”


从不断老师被要求“open your mouth”、只知埋头苦干的学术骨干,到担任亚太灾害医学会副主席、世界灾难与急诊医学学会理事等职,二十年间,刘中民不仅自己放眼世界,也始终致力于打造医院的国际化品牌,先后在东方医院聚集四十余位“海归”科主任、建立“中德心脏中心”“中法泌尿中心”“中美联合医院”“中德病理中心”等高水平学科,年外籍病人就诊量超过3万人次,出色完成各类国际会议、赛事及萨马兰奇、李光耀、奥朗德等国际政要的高端医疗保障,“公益性、学术型、国际化”的立院目标,不仅契合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也与导师的思想一脉相承。


70岁的王一镗教授在南京医科大学急诊医学系带教学生


在心脏学科之外,东方医院急诊医学部获批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与心脏医学部等多个临床学科密切协作,致力于降低心衰、呼衰、肾衰的终末期患者死亡率。他一手创建的“上海市首支卫生应急医疗队”早在2012年就晋升为国内首批“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多次完成国内历次灾难事故的医疗救援,代表中国奔赴俄罗斯完成中俄联合灾难医学救援演练,并获批为世界首支“国际卫生应急医疗队”,成为中国政府加强与WHO深入合作的成果例证,展现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


2016年11月22日,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期间,时任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等相关领导来到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视察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


88岁的王一镗已被后辈称作“王老”很多年,外出开会的机会能推的也都推掉了。“空巢”老人的家里却毫无冷清之感:刘中民或其夫人隔三差五,只要有时间就回老师家“扫荡”一次,或帮助老师和师母检查身体,或打理下生活、买点喜欢的吃的用的。30多年了,无论在哪个城市、哪个场合师徒二人相遇,学生总归要提前三四分钟去车前等着老师。待车停稳,打开车门,一把接过老师的包,一言不发转身引路。服务人员搞不明白:这人咋回事?只有王老,望着学生的背影,发自内心地微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是我陪你度过的第一个生日,但往后余生所有的生日我都会陪你一起度过~生日快乐呀崽崽#杨紫三十岁生日海报##angelababy[超话]##angelababy#
  • 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
  • ——《野草.序》12.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碰”能打这墙的,能碰而不感到痛苦的,是胜利者。——《南腔北调集•世故三昧》7.中国人
  • 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
  • 我是非常感同身受的,创业者一定要有自己的魄力和判断力,如果你踌躇看不清前路,就别怪代/理一个个流失。我是非常感同身受的,创业者一定要有自己的魄力和判断力,如果你
  • #熊猫守护者[超话]# [微风]#熊猫守护者# [微风]#阳光信用# [微风]#每日一善# [微风]#森林驿站# 心存梦想,机遇就会笼罩着你;心存希望,幸福就会
  • #阳光信用[超话]##每日一善# [抱抱]#阳光信用[超话]# 没有什么选择是可以两全的,否则,你永远做不出什么决定。#阳光信用[超话]##每日一善# 没有什么
  • 回家称了一下又瘦了2斤 其实9月到现在 在外面吃的东西都乱七八糟 其实明白自己很挑食 如果难吃连饿肚子也不会碰 但如果去饭堂吃饭没人陪我会宁愿饿肚子 矫情得恶心
  • 在北方麦区迈出产业化第一步自“十五”以来,在科技部、农业部、北京市政府的持续支持下,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陆续审定了京麦9号、京麦179、京麦21等一批丰产稳产性好、
  • 陈冠希和秦舒培虽然没有领结婚证,但是两人已经跟夫妻没有什么区别,有了女儿后,之前爱玩的陈冠希也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名宠爱女儿的好爸爸、疼爱孩子妈的好丈夫。 不像微
  • 美军两艘巡洋舰“胆战心惊”地穿越中线时,察觉到了深海里的中国潜艇贴得很近,非常慌张地升起了“海鹰”反潜直升机,他们知道这个举动很挑衅,但被迫无奈,假如不作出反应
  • 因为昨日的爆拉,实际上是一种情绪上的发泄,也是A股大盘技术面的需求,叠加了主力自救的意愿,这是反弹的主题,所以,明天大盘仍将延续这个趋势。A股:明天(10月14
  • 友友们,这个双11屈臣氏、调色师、奥利奥、潘婷、奥妙,鲜丰水果,高洁丝 #双11万店狂省# 快上饿了么买这些大牌,让你的双11快人一等~❤️ 美好生活的方方面
  •   村民们头一回见识了用激光仪种地,大地平整得赛过家里的装修,这样过水才能均衡。人们用土填,用水洗,用沙压,但最根本的,是靠植物生生不息,种地就是“养”地,养地
  • 说风月、青山如是,故人还梦,了了无期。#青青学写词[超话]#(1)【江月晃重山·秋色】窗锁三分月色,我邀几许清闲。
  • 儘管,在技法上還不很成熟,而每個畫家都有其要表現的方法,但終究奠定了其終生追尋的拙樸、渾厚華滋的主體風格,同時也開啟了其一生難以割捨的山水情結!從而獲取為自己傳
  •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2022.01.12【姫路店】春の新作や人気のベスト明日
  • (安阳融媒记者 张武杰 郭新星)#满眼尽是金黄殷韵揽尽芳华#【油菜花海】#打卡老家安阳的春天# 我在安阳,春风十里,不如油菜花香陪你。连日来,郑州市的疫情牵动着
  • ”真的房价压死人啊,如果李成儒不破产,他的嚣张气焰更加火爆,后来上了年纪,就告诉儿子:“回家来住吧,我给你买宝马。“北京人大多都是好人,十分包容,不是玩虫子就是
  • 朋友说能看到人的气场,说我的气场是绿色的。刚拿到驾照的时候,朋友说“马上就会厌倦的”但我却越来越喜欢(笑)也不是每次都会出远门,但是出去买东西的时候会开车会绕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