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修行方法,不仅能祛除忧愁,还能使心与道合#道教知识#

“坐忘”是精神修炼的最高境界之一,其源于《庄子·大宗师》:其说颜回经过一个阶段的修炼,感觉自己有所进益,便去见自己的老师仲尼谈自己的心得。仲尼问他,他说忘掉仁义,仲尼说可以,但还不够。过了数日,又有所收获,又见仲尼,其说忘掉礼乐,仲尼给了他同样的回答。又过了些日子,他又见仲尼,说“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随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庄子浅注》)坐忘就是把肢体看作不存在,也就是不要忙于非为;把聪明才智抛弃,也就是不想非想之想,从而最终脱离形体的累赘,除掉心智的羁绊,和大道融为一体。这种与大道融为一体的思想,应是一种自然的,而不是用心的。正如《庄子·天地》中说:“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庄子浅注》)

但能够做到忘掉自我而与天道相行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如在《庄子·天运》篇中说:“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庄子浅注》)敬孝与爱孝不同,一是流于形式,一是出自本心,有心表之别;亲人与外人不同,一是至亲至近,一是非亲非故,有远近之疏;自己与父母不同,一是涉世不深,一是阅历丰富,有念与非念之间;个我与天下不同,一是部分,一是整体,有大小之异。这可以说都是矛盾对立的,也可以说因为有了区别,也就难以达到忘的境界,这要求人们回归到第一念中,而不应产生第二念,否则就难以进驻入坐忘的状态或境界中去。道书中认为,设若要使身坐,心被物遣,如此打坐,是谓坐驰,何能了朝彻。内不见外,外不见内,内外双忘,虚灵自现。忘物忘情,至道可明。意动乎外,情牵乎中,意散神乱。若能定能止,自清自静。情无所住,物岂能动?情忘意静,意静心灰,心灰灰物,物灰似痴,似痴神活,神活道居。

关于坐忘的这种思想,自东汉以来,道教修炼者对“坐忘”不断地进行阐释与发挥,对此阐述比较全面而详尽的当属唐朝司马承祯所著的《坐忘论》。司马承祯把坐忘视为养生的重要途径,并按修炼功夫的次第分为七个步骤,其依次为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敬信就是修道者要有虔诚的信仰,对修炼之事不生怀疑,只有坚定忠诚而不疑惑;断缘是断绝尘俗之缘,抛弃尘事之累;收心就是安心,不为外面的世界所诱惑而躁动不安,拴住心猿意马,以脱离尘俗之境;简事就是要求修道之人处事安闲,简单理事,不要被名缰利锁束缚自己,否则只知斗智斗勇,贪求名利,以至于无心修道;真观就是如智士的先见之明,同圣贤一般能够洞察祸福吉凶;泰定就是具有像泰山一样的安定,在修炼时,使心能够静定,即便泰山崩于后而心不惊,猛虎啸于前而心不慌;得道就是神与道合为一体,与道一样长久。这七个步骤是要求修炼者不为外念所扰,内心保持自然与安静。否则,人要是为尘世之事所劳累,为七情之欲所牵缠,想要获得宁静,除去烦邪乱想,达到坐忘的境界,是不可能的。其实,达到坐忘的境界起决定作用的是心。“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帅。静则生慧,动则成昏。”若能“收心离境,住无所有。因住无所有,不着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

在坐忘方面,道教养生家特别强调发挥精神的作用,并运用自己的意识行为去控制、调节情绪、心理和生理的变化,使自己适应各种不同的外部环境,保持清净安宁的心境,不受一切事或人的干扰,这不但能达到修炼的目的,还使人的整个机体功能的正常或超常发挥,使心境宁静,淡泊少欲。坐忘实质上也是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外在行为、思想意识、精神活动有目的、有步骤、循序渐进的调节和锻炼的方法。

坐忘需忘却当忘之忘才对健康有益。晋时郭象说:“若乃失乎忘生之主,而营生于至当之外,事不任力,动不称情,则虽垂天之翼不能无穷,决起之飞不能无困矣!”(《南华真经注疏》)坐忘需要收心。收心在于“一出便收来,既归须放下”。坐忘在于先存后忘,至于真忘。天尊言:“道者,以诚而入,以默而守,以柔为用。用诚似愚,用默似讷,用柔似拙。夫如是,则可与忘形,可与忘我,可与忘忘。入道者知止,守道者知谨,用道者知微。能知微则慧光生,能知谨则圣智全,能知止则泰安定。泰安定则圣智全,圣智全则慧光生,慧光生则与道为一,是名真忘。惟其忘而不忘,忘无可忘。无可忘者,即是至道。道在天地,天地不知。有情无情,惟一无二。”(《吕洞宾全集》)人能止,而后能去妄存诚;知谨而后能渊默自守,知微而后能妙用不忒。

在《坐忘铭》中说:一个人能“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不求,无谄无媚;不执,可圆可方;不贪,便是富贵;不苟,何惧公堂。味绝,灵泉自降;气定,真息自长。触则形弊、神逸;想则梦离、尸僵。气漏,形归厚土;念漏,神趋死乡心死方得神活;魄灭然后魂昌。转物难穷,妙理应化,不离真常。至精潜于恍惚,大象混于渺茫。造化不知规准,鬼神莫测行藏。不饮,不食,不寐,是谓真人坐忘。”

在《列子·周穆王》中说:“宋阳里华子中年病忘,朝取而夕忘,夕与而朝忘;在途则忘行,在室而忘坐;今不识先,后不识今阖室毒之。谒史而ト之,弗占;谒巫而祷之,弗禁;谒医而攻之,弗已。鲁有儒生自媒能治之,华子之妻子以居产之半请其方。儒生曰:‘此固非卦兆之所占,非祈请之所祷,非药石之所攻。吾试化其心,变其虑,庶几其瘳乎!’于是试露之,而求衣;饥之,而求食;幽之,而求明。儒生欣然告其子曰:‘疾可已也。然吾之方密,传世不以告人。试屏左右,独与居室七曰。’从之。莫知其所施为也,而积年之疾一朝都除。华子既悟,乃大怒,黜妻罚子,操戈逐儒生。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荡荡然不觉天地之有无。今顿识既往,数十年来存亡、得失、哀乐、好恶,扰扰万绪起矣。吾恐将来之存亡、得失、哀乐、好恶之乱吾心如此也,须臾之忘,可复得乎?’子贡闻而怪之,以告孔子。孔子曰:‘此非汝所及乎!’顾谓颜回纪之。本来人们很容易忘掉该忘记的,然而人们“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庄子德充符》)。

要想忘其所不忘之事也并非容易的,但只要方法得当,还是容易忘记的。在《坐忘论》中说:“以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住无所有,不着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故经云:至道之中,寂无所有,神用无方,心体亦然。源其心体,以道为本。但为心神被染,蒙蔽渐深,流浪日久,遂与道隔。今若能净除心垢,开释神本,名曰修道。无复流浪,与道冥合,安在道中,名归根。守根不离,名曰静定。静定日久,病消命复。复而又续自得知常。知则无所不明,常则永无变灭。出离生死,实由于此。是故法道安心,贵无所着。”然而,人心多着于外物而不自住。不能自住就如同一个身体为外物所牵引,而非由自己所主宰一样。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身体或精神都不由自主,反而为外物所引。若任心所起,一无收制,则与凡人不别。若唯断善恶,心无指归,肆意浮游,待自定者,徒自误耳。若遍行诸、言心无染者,于言甚美,于行甚非,真学之流。

有时,一个人本来无需坐忘而事当已忘,这是因为事讫则止,实莫多思,多思则以知害恬。若烦邪乱想,随觉则除。若闻毁誉之名、善恶等事,皆即拨去,莫将心受。若心受之即心满,心满则道无所居所有闻见,如不闻见,则是非美恶不入于心。心不受外,名日虚心心不逐外,名曰安心。心安而虚,则道自来止。故经云:人能虚心无为,非欲于道,道自归之。内心既无所著,外行亦无所为。非静非秽、故毁誉无从生;非智非愚,故利害无由至。实则顺中为常,权可与时消息,苟免诸累,是其智也。若非时非事,役思强为者,自云不著终非真觉。何邪?心法如眼也。纤毫入眼,眼则不安;小事开心,心必动乱。既有动病,难入定门。

所以坐忘的根本,急在除病。病若不除,终不得定。又如良田,荆棘未诛,虽下种子,嘉苗不成。爱见思虑,是心荆棘。若不除翦,定慧不生。或身居富贵,或学备经史,言则慈俭,行乃贪残。辩足以饰非,势足以威物,得则名己,过必尤人。此病最深,虽学无益。所以然者,为自是故。然此心由来依境,未惯独立,乍无所托,难以自安。纵得暂安,还复散乱。随起随制,务令不动,久久调熟,自得安闲。无问昼夜,行立坐卧,及应事之时,常须作意安之。若心得定,但须安养,莫有恼触。少得定分,则堪自乐。

《王重阳内修真诀》中说:“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不求无谄无媚,不执可圆可方。不贪便是富贵,不苟何惧君王。味绝灵泉自降,气定真息日长。触则形毙神游想则梦离尸僵。气漏形归垄上,念漏神趋死乡。心死方得神活,魄灭然后魂强。博物难穷妙理,应化不离真常。至精潜于恍惚,大象混于渺茫。道化有如物化,鬼神莫测行藏。不饮不食不寐,是谓真人坐忘。心忘念虑,即超欲界。心忘缘境,即超色界。心不著空,即超无色界离此三界,神居仙圣之乡,性在清虚之境矣。 https://t.cn/Evk4evd

#这种修行方法,不仅能祛除忧愁,还能使心与道合#
“坐忘”是精神修炼的最高境界之一,其源于《庄子·大宗师》:其说颜回经过一个阶段的修炼,感觉自己有所进益,便去见自己的老师仲尼谈自己的心得。仲尼问他,他说忘掉仁义,仲尼说可以,但还不够。过了数日,又有所收获,又见仲尼,其说忘掉礼乐,仲尼给了他同样的回答。又过了些日子,他又见仲尼,说“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随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庄子浅注》)坐忘就是把肢体看作不存在,也就是不要忙于非为;把聪明才智抛弃,也就是不想非想之想,从而最终脱离形体的累赘,除掉心智的羁绊,和大道融为一体。这种与大道融为一体的思想,应是一种自然的,而不是用心的。正如《庄子·天地》中说:“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庄子浅注》)

但能够做到忘掉自我而与天道相行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如在《庄子·天运》篇中说:“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庄子浅注》)敬孝与爱孝不同,一是流于形式,一是出自本心,有心表之别;亲人与外人不同,一是至亲至近,一是非亲非故,有远近之疏;自己与父母不同,一是涉世不深,一是阅历丰富,有念与非念之间;个我与天下不同,一是部分,一是整体,有大小之异。这可以说都是矛盾对立的,也可以说因为有了区别,也就难以达到忘的境界,这要求人们回归到第一念中,而不应产生第二念,否则就难以进驻入坐忘的状态或境界中去。道书中认为,设若要使身坐,心被物遣,如此打坐,是谓坐驰,何能了朝彻。内不见外,外不见内,内外双忘,虚灵自现。忘物忘情,至道可明。意动乎外,情牵乎中,意散神乱。若能定能止,自清自静。情无所住,物岂能动?情忘意静,意静心灰,心灰灰物,物灰似痴,似痴神活,神活道居。

关于坐忘的这种思想,自东汉以来,道教修炼者对“坐忘”不断地进行阐释与发挥,对此阐述比较全面而详尽的当属唐朝司马承祯所著的《坐忘论》。司马承祯把坐忘视为养生的重要途径,并按修炼功夫的次第分为七个步骤,其依次为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敬信就是修道者要有虔诚的信仰,对修炼之事不生怀疑,只有坚定忠诚而不疑惑;断缘是断绝尘俗之缘,抛弃尘事之累;收心就是安心,不为外面的世界所诱惑而躁动不安,拴住心猿意马,以脱离尘俗之境;简事就是要求修道之人处事安闲,简单理事,不要被名缰利锁束缚自己,否则只知斗智斗勇,贪求名利,以至于无心修道;真观就是如智士的先见之明,同圣贤一般能够洞察祸福吉凶;泰定就是具有像泰山一样的安定,在修炼时,使心能够静定,即便泰山崩于后而心不惊,猛虎啸于前而心不慌;得道就是神与道合为一体,与道一样长久。这七个步骤是要求修炼者不为外念所扰,内心保持自然与安静。否则,人要是为尘世之事所劳累,为七情之欲所牵缠,想要获得宁静,除去烦邪乱想,达到坐忘的境界,是不可能的。其实,达到坐忘的境界起决定作用的是心。“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帅。静则生慧,动则成昏。”若能“收心离境,住无所有。因住无所有,不着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

在坐忘方面,道教养生家特别强调发挥精神的作用,并运用自己的意识行为去控制、调节情绪、心理和生理的变化,使自己适应各种不同的外部环境,保持清净安宁的心境,不受一切事或人的干扰,这不但能达到修炼的目的,还使人的整个机体功能的正常或超常发挥,使心境宁静,淡泊少欲。坐忘实质上也是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外在行为、思想意识、精神活动有目的、有步骤、循序渐进的调节和锻炼的方法。

坐忘需忘却当忘之忘才对健康有益。晋时郭象说:“若乃失乎忘生之主,而营生于至当之外,事不任力,动不称情,则虽垂天之翼不能无穷,决起之飞不能无困矣!”(《南华真经注疏》)坐忘需要收心。收心在于“一出便收来,既归须放下”。坐忘在于先存后忘,至于真忘。天尊言:“道者,以诚而入,以默而守,以柔为用。用诚似愚,用默似讷,用柔似拙。夫如是,则可与忘形,可与忘我,可与忘忘。入道者知止,守道者知谨,用道者知微。能知微则慧光生,能知谨则圣智全,能知止则泰安定。泰安定则圣智全,圣智全则慧光生,慧光生则与道为一,是名真忘。惟其忘而不忘,忘无可忘。无可忘者,即是至道。道在天地,天地不知。有情无情,惟一无二。”(《吕洞宾全集》)人能止,而后能去妄存诚;知谨而后能渊默自守,知微而后能妙用不忒。

在《坐忘铭》中说:一个人能“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不求,无谄无媚;不执,可圆可方;不贪,便是富贵;不苟,何惧公堂。味绝,灵泉自降;气定,真息自长。触则形弊、神逸;想则梦离、尸僵。气漏,形归厚土;念漏,神趋死乡心死方得神活;魄灭然后魂昌。转物难穷,妙理应化,不离真常。至精潜于恍惚,大象混于渺茫。造化不知规准,鬼神莫测行藏。不饮,不食,不寐,是谓真人坐忘。”

在《列子·周穆王》中说:“宋阳里华子中年病忘,朝取而夕忘,夕与而朝忘;在途则忘行,在室而忘坐;今不识先,后不识今阖室毒之。谒史而ト之,弗占;谒巫而祷之,弗禁;谒医而攻之,弗已。鲁有儒生自媒能治之,华子之妻子以居产之半请其方。儒生曰:‘此固非卦兆之所占,非祈请之所祷,非药石之所攻。吾试化其心,变其虑,庶几其瘳乎!’于是试露之,而求衣;饥之,而求食;幽之,而求明。儒生欣然告其子曰:‘疾可已也。然吾之方密,传世不以告人。试屏左右,独与居室七曰。’从之。莫知其所施为也,而积年之疾一朝都除。华子既悟,乃大怒,黜妻罚子,操戈逐儒生。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荡荡然不觉天地之有无。今顿识既往,数十年来存亡、得失、哀乐、好恶,扰扰万绪起矣。吾恐将来之存亡、得失、哀乐、好恶之乱吾心如此也,须臾之忘,可复得乎?’子贡闻而怪之,以告孔子。孔子曰:‘此非汝所及乎!’顾谓颜回纪之。本来人们很容易忘掉该忘记的,然而人们“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庄子德充符》)。

要想忘其所不忘之事也并非容易的,但只要方法得当,还是容易忘记的。在《坐忘论》中说:“以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住无所有,不着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故经云:至道之中,寂无所有,神用无方,心体亦然。源其心体,以道为本。但为心神被染,蒙蔽渐深,流浪日久,遂与道隔。今若能净除心垢,开释神本,名曰修道。无复流浪,与道冥合,安在道中,名归根。守根不离,名曰静定。静定日久,病消命复。复而又续自得知常。知则无所不明,常则永无变灭。出离生死,实由于此。是故法道安心,贵无所着。”然而,人心多着于外物而不自住。不能自住就如同一个身体为外物所牵引,而非由自己所主宰一样。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身体或精神都不由自主,反而为外物所引。若任心所起,一无收制,则与凡人不别。若唯断善恶,心无指归,肆意浮游,待自定者,徒自误耳。若遍行诸、言心无染者,于言甚美,于行甚非,真学之流。

有时,一个人本来无需坐忘而事当已忘,这是因为事讫则止,实莫多思,多思则以知害恬。若烦邪乱想,随觉则除。若闻毁誉之名、善恶等事,皆即拨去,莫将心受。若心受之即心满,心满则道无所居所有闻见,如不闻见,则是非美恶不入于心。心不受外,名日虚心心不逐外,名曰安心。心安而虚,则道自来止。故经云:人能虚心无为,非欲于道,道自归之。内心既无所著,外行亦无所为。非静非秽、故毁誉无从生;非智非愚,故利害无由至。实则顺中为常,权可与时消息,苟免诸累,是其智也。若非时非事,役思强为者,自云不著终非真觉。何邪?心法如眼也。纤毫入眼,眼则不安;小事开心,心必动乱。既有动病,难入定门。

所以坐忘的根本,急在除病。病若不除,终不得定。又如良田,荆棘未诛,虽下种子,嘉苗不成。爱见思虑,是心荆棘。若不除翦,定慧不生。或身居富贵,或学备经史,言则慈俭,行乃贪残。辩足以饰非,势足以威物,得则名己,过必尤人。此病最深,虽学无益。所以然者,为自是故。然此心由来依境,未惯独立,乍无所托,难以自安。纵得暂安,还复散乱。随起随制,务令不动,久久调熟,自得安闲。无问昼夜,行立坐卧,及应事之时,常须作意安之。若心得定,但须安养,莫有恼触。少得定分,则堪自乐。

《王重阳内修真诀》中说:“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不求无谄无媚,不执可圆可方。不贪便是富贵,不苟何惧君王。味绝灵泉自降,气定真息日长。触则形毙神游想则梦离尸僵。气漏形归垄上,念漏神趋死乡。心死方得神活,魄灭然后魂强。博物难穷妙理,应化不离真常。至精潜于恍惚,大象混于渺茫。道化有如物化,鬼神莫测行藏。不饮不食不寐,是谓真人坐忘。心忘念虑,即超欲界。心忘缘境,即超色界。心不著空,即超无色界离此三界,神居仙圣之乡,性在清虚之境矣。”
文章来源:龙虎山道教

修行界最具代表性的几个“修炼门派”,很多人听都没听说过!#道教知识#

修行从理论上分析是一种技术方法,它是指如何接近、沟通、突破太极图中的太极弦的各种技术方法。按照近代理论言之,就是各种间接或直接地把三维空间同多维空间联系起来的技术方法。俗话说:"阴阳相隔,天高地远。"几千年来人们千万百计地探索未知世界,寻求一条直观的快捷方式,然而时至科学昌明的今天,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未能造出一具能直接窥视三维以上空间的万花筒,供人们直观地探索另一时空的奥秘。

外求法迄至目前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对太极弦另一侧的探索,对三维以上空间的研究,迄至目前仍然只能依靠万物之灵的人,依靠祖先流传给我们的内求法。道家、佛家以及世界各国均有通灵者,通灵的方法可以说是形形色色,方法各异,各有千秋。仅就道家的方法而言,三千六百门,各门各派都有其独特之处,难以备述。但是归纳起来,就技术方法而论,不外乎几大类。万法千术虽然令人目不暇接,难以穷通,但是其总目标都是千方百计地接近和突破太极弦,以获得洞察阴阳的效应。研究者牢记此诀,就能自握智珠,在万法干门的迷海中头脑清醒,自由翱翔,不迷方向。

通灵法既是技术方法就有层次高低之分,由低至高大约分有五种,这就是祈祭法、诵经法、奇门遁甲法、符咒法、内炼法等五个大的法门。法分五类技有三乘,在这五大类之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是祈祭法和诵经法,这两种初乘方法也是五法中最简单易学的方法,而且力量最小最弱,属于诸法之末流。在理论上讲只是接近太极弦,间接突破空间障碍来表达术者意愿的方法。这两类方法简单易学,但条件设备要求较多,纯为有为之法。

这两种方法属于科仪派的范畴,常见于民间、道家观宇、佛家寺庙之中。奇门遁甲法,是一种难学而确有效验的法门,古有研究奇门遁甲"十个九个疯"的评语,它是运用有为通达无为,从而突破太极弦的技术方法,法有三乘,进入中上乘境界者极少,有研究多年而才只具有入门水准者。

世间所传奇门之书籍颇多,都是前辈们将可记之内容记载流传,如无师父释疑破惑很难穷通,因为关键之处大都隐而不述之故。它也包含了符咒类的一些内容在其中,符咒是使研究者进入奇门遁甲真髓领域的重要技术方法。研究奇门遁甲术如果仅从有形入手,纯用"识修"万难成功。符咒法类,这一法虽具有简单易学的特点,但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入门容易进步难。符咒术有八步成就法、九步成就法、十步成就法等等系列技术方法,如果全盘掌握某一成就法,人间有师父释疑解惑,空间有恩师呵护接引修真了道,也是至简之事矣。

真正的完整的一套符箓学其实也是一部修真学,只是当今之人罕见全盘掌握者,世间流传之符咒法门都只是此法的初乘之品,一纸之隔如隔千山,如无良好的德性、德心和福缘则很难登堂入室。吾的学生之中有一位在内炼有一定基础后,并且顺利通过了几次德性的考验,一日夜间,他睡觉前焚香默祝,求师梦中传法。

入睡后恍惚之中空间恩师降临传功授法,给他一道入门之符水吞服,并授以十步成就法全套法诀,授功完毕顿然惊醒,当时记得清清楚楚,对"十步成就法"一回忆,甚为兴奋。惜乎青年人懒性末除,未及时笔录全套法诀,又鼾然睡去,天明醒后再回忆只记得前半部分,具体方法步骤忘得一乾二净,后悔不已。从而失去了识神元神同步修的机缘,单只是元神修法,较之识神元神同步而炼又差一大层次,岂不可惜。

余还遇到外地一青年人,其空间恩师在其功态下授以太极八卦门符箓大法,他收功后虽然将符号均描记下来,但仍不知各式符号名称及用法,他自己由于不能出神去拜师就教于恩师座前,人间也无明师释疑解惑,只能静等下次机缘。其实其恩师隐居于某一云雾大山之中,有一圆形接送台,登上此台即可直趋洞府,惜乎此年青人未得神修内炼之诀,只能坐等。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可见掌握一门大法的全貌是颇为不易的。尤其对德、志、行的要求颇高,也要把握好机缘。世间传流之符咒法虽可通灵,但大都只是皮毛之学,是符咒学中的下乘,一般流传稍高层次一点的也只是外源性之术,必须假手于收伏的信息体来间接突破太极弦障碍,未脱此术下品的范畴。

内炼法,内炼法门是五术中的上品之法,通灵五法中的上乘之法。概括起来此法之中又分为神道门、丹道门、气道门三种,这三门之中在古代井无明显分界,只是由于因材施教,得诀多寡而参差不齐,后来逐步形成的差别,加上各自丰富充实内容而形成数个大的门类和种种派别。这三门之中,气道门并不能直接突破太极弦的障碍,它必须与其它技术方法相结合才能完成这一突破。但是,气道门的内炼法与其它技术结合后就可以大大提高其效验,能更顺利地突破空间层次障碍。例如气道与奇门遁甲法相合,或与符咒法相结合等等,较之单纯有为法中的科仪性修炼之法,其效应就不同同日而语。

丹道门重视内修,其中又分层次,有的门派偏重于有为性内炼,费时日久而成功不易。这一种门派大都是兼修其它方法来通灵,并不是直接突破太极弦。因为其内炼方法以修命为主,没有跳出自身这一小宇宙,所以不算上乘之法。神道门实际是丹道门的上乘法门,它的方法是性命双修、道德双修

它是一种提纲挚领性的上乘法门,它囊括了形修、精修、气修、丹修诸门之法,自炼元神而神,炼内丹与培炼元神相结合,由性入命而兼修,由有为入无为至无不为。在道家千门百法之中,此法最得自然之妙谛,是万法之冠。神修之法,由于性命双修,修持者屹立于太极弦之上,元神自由驰骋于三维空间和多维空间之间。

修命则能获取两界间的大量精华物质回补于身,以利金丹早成。修性则直超仙师座前聆听教诲获取真知。修德则积玄德于无形,以利超升。修法则能获取诸法之精髓,直入佳境。在通灵诸法之中,唯有此法是精华中的上品,就山人所知,诸多方法中无出其右者。此法乃道家法门中的天人大秘密。通灵的法门虽然众多,归纳起来这五类基本可以概括。

这种分类法只是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而如此归纳,在实际情况中,各法又是互相渗透交融的,并不能断然割裂开进行实践,研究者要时时把握道家学说"最重整体性"的基本特性。例如神修法在有为阶段的过程中就包容了祈祭法、诵经法、符咒法等等方法中的一些内容和技术特性。理通法随,进行分类扼要阐述,山人认为还是有此必要的。掌握了各类通灵方法技术的理论,才能有的放矢地择法而修,不至于盲修瞎炼,故简敷此章,供诸君参详。

道门类别可以把道门中与炼神有关的方法分为三个类别,存神变化、存思丹法、丹道性功。(以上文中,我把玄门和道门混谈,读者留意。)炼神一法,在流俗中称作神修,近代略有公开。流行的神修可分为六个时期。以下是个人所见,仅供参考。

第一个时期,在气功大潮时就开始有流传,当时名气较大的是带玄字的某功,随后巫门的某些东西也流传出来了,被融在某些功法里。

第二个时期,某些丹功道功也部分公开了,其中名气较大的是本命元辰祭炼,某些法术也开始广传了,再后来港台某些信仰也进来了。

第三个时期,港台的符咒、拜神、大师都传了进来,巫门也渐渐的上了台面。气功师淡出了大仙出来了,气功热也慢慢转为宗教热了。

第四个时期,气功热的反弹,大量功法新创,良莠不齐。其中名气较大的是昆仑某功,吸纳巫门佛教内容后自成体系。密宗开始普传。

第五个时期,大量神修相关功法出现,不少是受昆仑某功影响后自编自创。丹功和法术开始乱传,瑜珈取代了气功。理论开始满天飞。

第六个时期,很多人自动的激发了精神层面。西方灵修开始流行,小孩多着迷于魔法和女巫。书店大量宗教书籍,修真小说开始热了。

第七个时期即将到来 https://t.cn/RLueDN9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每天杀一只大白马祭天,今天轮到三安光腚”、“四安变三安,三安变二安,今天二安变一安了”、“这是我认为最恶心的股票”……三安光电今日跌7.05%,成交额32.1
  • 生活有时候给了我们很多不确定,世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悲伤,无法向人诉说和解释,酒是甘冽的,即使解释,人家也不会理解体会,药是苦楚的,服了人才懂,道尽千言万语,未必
  • 征战赛场十余年的老将、第一次踏足国际舞台的新人,今天都可以带着奖牌骄傲地回家了[泪]真好 真好[泪]我太深刻地记得去年最后一场比赛的每一幕,所以我也无比清楚地明
  • #江淮警事# 【“真是太方便了,家门口就能办牌照”】12月30日17时许,家住流口镇流口村的胡大爷在流口派出所“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顺利地办理了电瓶车上牌业务,
  • ✖️此处强调一个缺点,这个面霜后续搭配dicila绿管防晒真的是迷之控油,后续不管搭配多滋润的底妆都会跟搓盘子一样干到推不动,如果再上散粉就会卡纹了所以最近一直
  • 我以为,最美的日子,当是晨起侍花,闲来煮茶,阳光下打盹,细雨中漫步,夜灯下读书,在这清浅时光里,一手烟火一手诗意,任窗外花开花落,云来云往,自是余味无尽,万般惬
  • #每日一善# [嘻嘻]#阳光信用# 日文版情话送给你:きらいなシイタケは全部君の皿へ(きらいなしいたけはぜんぶきみのさらへ) そんな小さなわがままが(そんなちい
  • ps:今天还有满月哎 李满可真会挑日子#EXO[超话]# 当初并无因你盛世而来,今后自然不回因诋毁离去 ——饭圈女孩亲爱的爱丽们,大家好啊!一查欧近几年也太坎
  • ​后期剧情有些崩坏,但为了我的楼主坚持追剧啊 May.2 [下雨] [浮云] #日常[超话]#追剧:雄狮少年每一帧的画风都很美,一个被人看不起的少年实现了自
  • 当你发现一切都熬过去,给你带了的不仅仅是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感,也是你人生路上的一次坚持,也是你努力拼搏的动力。当提及到是否能养一条狗来陪伴你孤寂的人生时,可能大多
  • 总是相遇,在每一个地方,像约好一样出现,微笑,就连回眸那一眼,都那么默契你有你的生活规律,我也有我的生活规律,只是你的规律成了我的规律从知道你,认识你到喜欢上你
  • 真的,不吹不捧,这条裤子实实在在的颜值在线还好穿好搭,更关键是版型好炸!Loe拼接直筒牛仔裤 纯原尾货,一年四季都主打,真心好看通勤,牛仔裤在时尚圈的地位 绝
  • “我要回到树林里去,”狼回头说,“你吃你的美食去吧,我宁可吃得糟糕点,也不愿意让链子拴住脖子,失去了宝贵的自由。但老狼对自己的孩子并不过分苛求,它想,如此的境况
  • 我想我的人生因为这次转店变得更加丰富了吧,也再次的感叹真的有朋友就是好啊,免费的劳动力我不管吃不管水还老被我呼唤,有时还要被我责备,真的谢谢你们宽容我了。我的哥
  • 昨天将近20年的老朋友来玩,一起吃饭,冰淇淋,吹水,聊人生困惑,中年疲乏还有一些振奋的事情,恭贺他如此艰难的疫情和经济下跳到了理想的工作。小时候的朋友是,同又不
  • 我已经杀了十年鱼了,我没有尘魈我还是破防了,让我彻夜难眠,他让我辗转反侧,每个夜晚,每个深夜,我想起我没有尘魈都会痛哭流涕,留下的泪在玻璃窗上蜿蜒,变成了四个大
  • 2、生命线弧度弯曲生命线弧度弯曲的人,个性很正直,爽朗属于有话就说的人,并且做事不喜投机取巧,愿脚踏实地做事,但是弱点也是由于没有冒险精神,所以也会错失很多机遇
  • #伊能静[超话]#伊心伊意的伊家人们早上好呀!#伊能静[超话]# 伊心伊意的伊家人们早上好啊!
  • 崽子:呼哦~下午带崽子去了海洋世界,本来以为他会很开心,结果我们错估了。2021年 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前女友 那时候太小 我才18周岁 她15 我比她大三岁 由于
  • 38. 凡事都是如许,要能顺应,风俗,对付 ——汪曾褀《江山故交》39.“也没有甚么热中的器械 感受追不上就暗暗走开了”40. 苏醒,温顺,纤尘不染。8. 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