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道祖洋洋洒洒五千言,到底在讲什么呢?

提起道教经典,以三洞四辅十二类作为分类方法的整部《道藏》卷帙浩繁,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难以入手。如果并非是教内人士,而又仅仅只是想对道教的思想做个兴趣了解,那么笔者在推荐人们阅读的时候,必然会告知其应该先去阅读道祖的五千真文《道德经》。
作为道教的首要圣典,《道德经》不论是在教内,还是在传统哲学流派中,亦或者是在中华文化的整体概念中,都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道祖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破天荒地将“道”这个字赋予了一种形而上的思辨意味,并由此开创了中华文化几千年来学道、修道、悟道的先河。

然而,与之相对的一个事实是,老子生活的年代太过于久远,以至于他的话语体系和用词方式和现代人所理解的内容大相径庭,因此很多人在读《道德经》的时候,第一感觉便是读不懂。尽管知道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但若问《道德经》究竟在讲什么,仿佛可以用成千上万的话语去阐述,却又总是很难简洁明要地概括出思想主旨,从而又使道教之“玄”变得“玄之又玄”。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状,一方面有着古今言语思维不同的客观现实,另一方面又因为道祖所言之“道”本身就是介于可说与不可说之间的状态。所谓“道可道,非常道”,明明人人都能理解和体悟到道的一些特性,但又都无法准确描述“道”的究极状态是什么。这就容易使人陷入对道的迷思中,从而错失了《道德经》整篇文章的一体性。

其实,《道德经》这篇经典在讲什么,这本身是一个不需要去回答的问题。既然整篇经文分为“道篇”和“德篇”,那么,其中心点必然落在“道”与“德”两个字上:
首先说“道”。什么是道?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甚至连道祖也没有办法解释清楚“道”究竟是什么。而其实,我们要回答的问题并不是道是什么,而是道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道祖在经文中讲,道是先天地而生的,它在天地生成之前就已经存在,并且还无限地、广泛地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以我们有限的生命时长来衡量,道的存在几乎可以看做是无生无死的。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事物可以比天地还要长久呢?答案只有一个,未知,或者叫不可知。因为长于所有人对极限的认知,所以此事物便可近乎于无极限、无生死。
作为注解老子的另一部经典《文始真经》(即《关尹子》)中提到一个概念,叫“天天地地者”,意思是说,苍天与大地不可能自己成为天、地,而需要有一个使其为天地、命名其为天地的事物存在。这个命名者,毫无疑问便是人类自己。因后者的命名,天地才会从一个无知、无情的自然事物转变成和我们自身息息相关事物。而在人类出现之前,或者是人类尚未对自然万物产生探知的意识,亦即我们的社会文明没有诞生之前,天地早已经存在并一直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着。万物得以运行的背后的规律性,即是我们强命为名的“道”。


这便是《道德经》要讲述的第一个要素,“道”。道生化并运行着万事万物,其方式是主宰万物的生死和转化。这个“主宰”,只能作拟人化解。因为万物的生长和消亡,本来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而这份自然而然,正是道之效法的根本,即是万物的自然与本然。万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等于万物法自然。万物因为能保持自己的规律性,所以万物便有了道,道也永远在万物之中。祖师说,道不离物,并且道寓于物。离开了万物而谈道,那么道也将不复存在。

于是,也就引出了《道德经》论述的第二个要素,“德”。
与上面的问题一样,首先要追问的一点是,究竟什么是“德”。在道祖的语境中,德是道的表现形式。虽然道是杳杳冥冥、恍恍惚惚的存在,但其表现出来的德性却是真实具体的、是可以触碰的真实。更加直接地说,德便是我们通过人体的多种感官途径可以接触到的物质世界(宗教中称之为“有”和“色”的世界)。借助于万物之有与形形色色,我们才得以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理性的思考。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常说“道德”或者在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有道德的时候,通常要借助于这个人日常的言语行为和为人处事。我们所借助的这些作为价值判断的东西,其实应该称为“德”,这是我们用来衡量这个人是不是有“道”的工具。当某人言行合一、内外合真的时候,这就说明此人是有道德的。如果言行不一,嘴上仁义礼智,背后行为苟且,这就可以判断其是没有道德的。这是反之则反之的逻辑。外在的“德”,是内在的“道”的表现。
再如,当太阳光照射在石头上,我们发觉石头变热了,太阳光和石头的温度变化是我们可以感知到的事物。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进而可以推断出通过照射阳光而可以加热物体,这就是通过事物外在的表现和变化(德)而参悟到了内在的规律性(道)。


道祖所说的道与德,是针对天地万物的普遍规律而言的;我们所讲的道德是针对当今社会文明的适用范围而言的。这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道祖讲道和德,其实根本上是在讲包括我们人类文明在内的世间一切万物的规律和表现。因此,读《道德经》,所要达到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我们要去研究道祖五千言中字词的用法、典故的来源等内容,更是要让我们通过对主旨大意的理解,进而升华自身看待他人与他物的方式。

道在你我之中,也在天地万物之中,先天地之名而存在的道,与天地之名之后的道,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方式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所认知并体悟到的道,在形式上仿佛也产生了变化。而真正变化的不是道,乃是“我”。南华真人在注解“道”的时候,提出了“齐物”的概念,指出万事万物在根本上是一样的,又何必纠结于小小的区分与不同呢?只见了小我,而错失了大道,这才是修行中最不该出现的结果。

后人曾写过一首诗,曰:“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这仿佛很有道理的一个反问,却终究是没有理解了道祖著下五千文的原本意图。德是用来感知的,道是用来体悟的,《道德经》是用来参玄的。如果我们能从《道德经》中读明白了自己修行要走的“道”是什么,哪怕只是一个章句或者某个字词,也足以堪称一生之幸了。
作者:高璟 道教之音

#《道德经》#:道祖洋洋洒洒五千言,到底在讲什么呢?

提起道教经典,以三洞四辅十二类作为分类方法的整部《道藏》卷帙浩繁,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难以入手。如果并非是教内人士,而又仅仅只是想对道教的思想做个兴趣了解,那么笔者在推荐人们阅读的时候,必然会告知其应该先去阅读道祖的五千真文《道德经》。
作为道教的首要圣典,《道德经》不论是在教内,还是在传统哲学流派中,亦或者是在中华文化的整体概念中,都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道祖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破天荒地将“道”这个字赋予了一种形而上的思辨意味,并由此开创了中华文化几千年来学道、修道、悟道的先河。

然而,与之相对的一个事实是,老子生活的年代太过于久远,以至于他的话语体系和用词方式和现代人所理解的内容大相径庭,因此很多人在读《道德经》的时候,第一感觉便是读不懂。尽管知道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但若问《道德经》究竟在讲什么,仿佛可以用成千上万的话语去阐述,却又总是很难简洁明要地概括出思想主旨,从而又使道教之“玄”变得“玄之又玄”。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状,一方面有着古今言语思维不同的客观现实,另一方面又因为道祖所言之“道”本身就是介于可说与不可说之间的状态。所谓“道可道,非常道”,明明人人都能理解和体悟到道的一些特性,但又都无法准确描述“道”的究极状态是什么。这就容易使人陷入对道的迷思中,从而错失了《道德经》整篇文章的一体性。

其实,《道德经》这篇经典在讲什么,这本身是一个不需要去回答的问题。既然整篇经文分为“道篇”和“德篇”,那么,其中心点必然落在“道”与“德”两个字上:
首先说“道”。什么是道?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甚至连道祖也没有办法解释清楚“道”究竟是什么。而其实,我们要回答的问题并不是道是什么,而是道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道祖在经文中讲,道是先天地而生的,它在天地生成之前就已经存在,并且还无限地、广泛地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以我们有限的生命时长来衡量,道的存在几乎可以看做是无生无死的。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事物可以比天地还要长久呢?答案只有一个,未知,或者叫不可知。因为长于所有人对极限的认知,所以此事物便可近乎于无极限、无生死。
作为注解老子的另一部经典《文始真经》(即《关尹子》)中提到一个概念,叫“天天地地者”,意思是说,苍天与大地不可能自己成为天、地,而需要有一个使其为天地、命名其为天地的事物存在。这个命名者,毫无疑问便是人类自己。因后者的命名,天地才会从一个无知、无情的自然事物转变成和我们自身息息相关事物。而在人类出现之前,或者是人类尚未对自然万物产生探知的意识,亦即我们的社会文明没有诞生之前,天地早已经存在并一直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着。万物得以运行的背后的规律性,即是我们强命为名的“道”。


这便是《道德经》要讲述的第一个要素,“道”。道生化并运行着万事万物,其方式是主宰万物的生死和转化。这个“主宰”,只能作拟人化解。因为万物的生长和消亡,本来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而这份自然而然,正是道之效法的根本,即是万物的自然与本然。万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等于万物法自然。万物因为能保持自己的规律性,所以万物便有了道,道也永远在万物之中。祖师说,道不离物,并且道寓于物。离开了万物而谈道,那么道也将不复存在。

于是,也就引出了《道德经》论述的第二个要素,“德”。
与上面的问题一样,首先要追问的一点是,究竟什么是“德”。在道祖的语境中,德是道的表现形式。虽然道是杳杳冥冥、恍恍惚惚的存在,但其表现出来的德性却是真实具体的、是可以触碰的真实。更加直接地说,德便是我们通过人体的多种感官途径可以接触到的物质世界(宗教中称之为“有”和“色”的世界)。借助于万物之有与形形色色,我们才得以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理性的思考。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常说“道德”或者在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有道德的时候,通常要借助于这个人日常的言语行为和为人处事。我们所借助的这些作为价值判断的东西,其实应该称为“德”,这是我们用来衡量这个人是不是有“道”的工具。当某人言行合一、内外合真的时候,这就说明此人是有道德的。如果言行不一,嘴上仁义礼智,背后行为苟且,这就可以判断其是没有道德的。这是反之则反之的逻辑。外在的“德”,是内在的“道”的表现。
再如,当太阳光照射在石头上,我们发觉石头变热了,太阳光和石头的温度变化是我们可以感知到的事物。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进而可以推断出通过照射阳光而可以加热物体,这就是通过事物外在的表现和变化(德)而参悟到了内在的规律性(道)。


道祖所说的道与德,是针对天地万物的普遍规律而言的;我们所讲的道德是针对当今社会文明的适用范围而言的。这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道祖讲道和德,其实根本上是在讲包括我们人类文明在内的世间一切万物的规律和表现。因此,读《道德经》,所要达到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我们要去研究道祖五千言中字词的用法、典故的来源等内容,更是要让我们通过对主旨大意的理解,进而升华自身看待他人与他物的方式。

道在你我之中,也在天地万物之中,先天地之名而存在的道,与天地之名之后的道,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方式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所认知并体悟到的道,在形式上仿佛也产生了变化。而真正变化的不是道,乃是“我”。南华真人在注解“道”的时候,提出了“齐物”的概念,指出万事万物在根本上是一样的,又何必纠结于小小的区分与不同呢?只见了小我,而错失了大道,这才是修行中最不该出现的结果。

后人曾写过一首诗,曰:“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这仿佛很有道理的一个反问,却终究是没有理解了道祖著下五千文的原本意图。德是用来感知的,道是用来体悟的,《道德经》是用来参玄的。如果我们能从《道德经》中读明白了自己修行要走的“道”是什么,哪怕只是一个章句或者某个字词,也足以堪称一生之幸了。
作者:高璟 道教之音

#阳光信用# [太阳]#每日一善#
删除一些难过,才能容纳更多快乐做个知趣的人比有趣的人更容易清醒,知趣,明得失,知进退低调是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是为了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太阳]
生命里最好的一种状态,是该看书时看书,该玩时尽情玩,看见优秀的人欣赏,看到落魄的人也不轻视,有自己的小生活和小情趣,不用去想改变世界,努力去活出自己。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它们中,有些来自数千里外的西双版纳......”近日,在不少网络平台流传的这则活动消息引起不少网友“围观”。对于这项活动,有网友认为这是“不科学、不合理、不
  • 在2016年的时候,就有网友曝料,何承熹的五官其实都是模仿范冰冰,通过整形手术改造而来的。在2016年的时候,就有网友曝料,何承熹的五官其实都是模仿范冰冰,通过
  • 虽然经文所述症状尚不全面,但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对咳证的分类、名称、辨治等有了发展。初始于商朝中期,盛于西周,记录的内容与当时社会,尤其是王公贵族的活动息息相关
  • 信息显示,这款手机将会采用双平台SoC策略,大概率会有搭载骁龙8+移动平台和天玑9000+两种版本,但在镜头模组以及屏幕等配置方面基本保持一致。谷歌在影片中先谈
  • 只是4月6日和4月7日看到言午哥在张某律直播间炒作,而不是真正打官司及真的找言午要的“真相”(因为真起诉,律师会默不作声的暗里先公证保全证据,到现在,大家也知道
  • ) 意琦行写给绮罗生的祭文:吾弟绮罗生,生于麓花春漫的日午。而今为吾伤体,豁命取药,一身血染,倒卧黄沙,秋瑟落叶葬英灵,吾弟卒,江湖浊浪没白衣,天涯何处不过客。
  • 《隐入尘烟》真的太好了又燃起了我对国产电影的一些希望 这两年实在是被电影院的牛鬼蛇神吓怕了这男主是个地道的农民 拉来演戏也太自然了吧 这是天赋吧 面对对手的明星
  • #中国诗词大会[超话]##中国诗词大会[超话]##魔道祖师[超话]##EDG[超话]# 唐宋八大家 之首文鉴赏3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 当执着于某事某物时,就会患得患失,烦恼也接踵而至;若心无挂碍,看开一切,就会无所畏惧。见相不生妄想,遇境不起烦恼;内不被烦恼所惑,外不被尘境所牵;内外一如,如如
  • 白天涂口红前可以当润唇膏薄薄的涂上一层,晚上睡觉前涂抹一层,跟睡眠面膜一样不用清洗,第二天起来擦掉即可(注意⚠️:这个时候嘴角质已经软化,需要去掉嘴唇上的死皮)
  • 更有那耀眼的橙色一片在亮着世人的眼睛……靓丽的橙夹杂着清脆的绿动与静,恬静与驿动那是怎样一美景:健康的橙与大自然的美在初夏的季节绽放着无限魅力喜欢泰戈尔的《生如
  • 天蝎座:遇到公众场合大手笔的真情告白就会怦然心动天蝎座对自己另一半要求并不是特别的明确,但是天蝎座却特别希望自己的另一半,可以让自己特别的有面子,这种需要只要得
  • 嗯感谢ye集帮我完成人生第一个编制考试(这边公共文化设施什么的确实比我们县好啊) 嗯过于自信没有好好看区情 所以我都没做对 但是我觉得自己对考试时间把握的
  • 4. 由于打开电脑,就出现“U盘格式化”的提示,点别的按键都不管事,姥姥实在无招了,等晚上苗妈回来帮忙弄好的,感恩苗妈的大爱帮助。易经上经,最后一卦是离卦,
  • 你们倒是不追逐名利,挺好[心][爱你]#811绣春刀修罗战场##运动范#【超度婴灵】我们知道,怀着鱼卵的鳝鱼,被人抓去煮的时候,在火烧的锅子里,它会把肚子挺得高
  • 老天做证!他是在2014年参加《我为喜剧狂》的时候认识郭德纲的。老天做证!他是在2014年参加《我为喜剧狂》的时候认识郭德纲的。
  • 虽然很多人在说,我也还要说,这些出来洗地的粉丝是不是都是没有经历过社会毒打的人啊……感觉这件事又要不了了之,对社会的绝望又多一分。小说描写在金钱欲望驱使下得了“
  • #设计美学[超话]#【阿李咩不止分享设计】#灵感的诞生##超级植物#这是一家贩卖绿色的超级植物公司,它不是单纯意义上贩卖绿色的品牌,它的整体形象设计多用大黑体、
  • !!
  • 晒斑是由黑色素产生的,其实黑色素是一直保护我们皮肤的存在!皮肤在面对过多日光照射时,表皮就会产生很多的黑素颗粒,保护人体免受伤害,然后黑色素一旦没有代谢出去,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