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你说:道,为什么要生万物呢?

道教的根本信仰,必然是以大道为宗旨的。在道教中常讲一句话叫“道生万物”或“万物由道而生”,那么,有信士曾问笔者:道为什么要生万物呢?
这看似是一个非常荒谬的问题。因为在我们的教育和惯常认知中早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思维,认为道生万物是自然而然且无所争议的,甚至很多人从来没有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质疑的问题。《道德经》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道就是一的状态,从一种分出阴阳二气,阴阳交融而生和气,并由此衍生出了天地万物。既然是自然的演化,就不必要去追问为什么。就像是我们现在常常理解自然万物是宇宙从一个奇点大爆炸而产生的结果,那么这个点为什么要爆炸呢?这一反问,似乎可以为“道生万物”的理论提出一个源头,认为一切都是自然的演化,从先天大道到我们现在五光十色的物质世界的过程,既是“道生”的过程,也是自然变化的结果。

在这里,其实已经对“道为什么要生万物”这个命题指出了思考上的陷阱,即“道”是自然,而不是某一种具有明显生化和繁衍功能的实体。道生万物,其实是一种比拟,是把道衍化万物的过程比作是“生”。生,是生成、生化的意思,具有抽象化的表达,和我们平常理解的通过父精母血而生出新的生命的具体的“生”是不一样的。

这样一来,就涉及到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一、什么才是道;
二、道生万物是怎么生的?


要解决第一个问题,确实很有些难度。道祖传世五千言,其中心要意其实只有两个字,即“道”和“德”。在道祖的语境中认为,德是道的外在表现形式,道是德的本体,所以道教中称其二者是本与迹的关系。而我们今天说的一个人有没有道德,正是“道”与“德”在我们人间社会文明中的具体体现。如一个人日常的行为遵从仁义礼智信,符合时代的核心价值观等,我们就可以称他是一个有道的人。道,必须要通过德(具体的言语行为)来彰显,反过来讲,我们的悟道和修道,也必须从德入手。这样的理论,正是建立在“道是什么”的基础上的。
《道德经》里面说,道这个事物,恍恍惚惚,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而道祖在发现了这个事物后,又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它,所以叫“强名曰道”。意思是说,道和我们能看得见、摸得到的所有事物都不一样,它明明存在,却又不可以捉摸和表达;他明明没有实体,却又可以在万事万物中都体悟到一种杳杳冥冥的存在。

针对“道是什么”的问题,道祖其实已经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
一、道虽然称为“存在”,但道并不是一种实体,因此只能参悟,并不能占有;

二、道和万物的具象化不同,是一种抽象化的形态,因此称其为“无”,但这个“无”并不是单独存在的,是依赖于万物之“有”而存在的。因为有“有”,所以才有“无”;因为有“万物”,所以才有“道”。道在万物之中。因此,“有”是真的有、是物质性的存在;“无”是体悟上的存在,并不具有物质性。(毕竟,物质本身就是一种“有”。)

由此就可以明白,道生万物,其实就是“有生于无”的概念,是说一切事物都是从无中生出来的。但如果这样讲,又会接着问,世界本来虚无,怎么会凭空诞生出有呢?


这个问题,其实和“道为什么要生万物”的问题一样,存在一个预设陷阱。无中生有之“生”,同样是生化,而不是诞生。无,与道本同,所以无也不是与有相对的没有,而是一种状态性的表达。实则是,天下万物皆是从有中生有。
我们可以简单理解的男女和合生出小孩、一颗种子生出了一株植物、一个人在阳光的照耀下可以生出一个影子,这都是从一个“有”生出了另外一个“有”。虽然是有中生有,但第一个“有”和它所生出来的“有”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小孩和父母,植物和种子,影子和人身,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生成的关系,却又不是完全的复制和粘贴。这种内在的、无法看见、听见、捉摸和占有的关系,其实就是道,也就是与“有”相对的“无”。简单地说,道本身便是生成、变化的代表词。因此,并不是有一个叫做“道”的实体生出了万物,而是天地万物本身便是一直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演化,进而生出了更多不同的形态。这个变化本身,这个演化和生成的过程,才是“道生”。

而道,既在万物之中,又本来便是万物。将万物生万物的客观描述和哲理化思考综合起来,则是为道。脱离了万物而单独谈道,便会陷入空谈玄的谜题中。同时,不承认道的形而上,而只是纯客观地唯物、唯有地讨论,失去了客观世界与主观认知的结合点,这就等于否认了人作为认知世界本体的主观能动性。如此,修道、悟道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我们修行最基本的意义,就是要人们能够正确地认知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从而才能使短短的人生变得有所价值。这才是要提出“道生万物”这个命题的意义所在。
作者:高璟 道教之音

道长,你说:道,为什么要生万物呢?#道教知识#

道教的根本信仰,必然是以大道为宗旨的。在道教中常讲一句话叫“道生万物”或“万物由道而生”,那么,有信士曾问笔者:道为什么要生万物呢?

这看似是一个非常荒谬的问题。因为在我们的教育和惯常认知中早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思维,认为道生万物是自然而然且无所争议的,甚至很多人从来没有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质疑的问题。《道德经》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道就是一的状态,从一种分出阴阳二气,阴阳交融而生和气,并由此衍生出了天地万物。既然是自然的演化,就不必要去追问为什么。就像是我们现在常常理解自然万物是宇宙从一个奇点大爆炸而产生的结果,那么这个点为什么要爆炸呢?这一反问,似乎可以为“道生万物”的理论提出一个源头,认为一切都是自然的演化,从先天大道到我们现在五光十色的物质世界的过程,既是“道生”的过程,也是自然变化的结果。

在这里,其实已经对“道为什么要生万物”这个命题指出了思考上的陷阱,即“道”是自然,而不是某一种具有明显生化和繁衍功能的实体。道生万物,其实是一种比拟,是把道衍化万物的过程比作是“生”。生,是生成、生化的意思,具有抽象化的表达,和我们平常理解的通过父精母血而生出新的生命的具体的“生”是不一样的。

这样一来,就涉及到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一、什么才是道;

二、道生万物是怎么生的?

要解决第一个问题,确实很有些难度。道祖传世五千言,其中心要意其实只有两个字,即“道”和“德”。在道祖的语境中认为,德是道的外在表现形式,道是德的本体,所以道教中称其二者是本与迹的关系。而我们今天说的一个人有没有道德,正是“道”与“德”在我们人间社会文明中的具体体现。如一个人日常的行为遵从仁义礼智信,符合时代的核心价值观等,我们就可以称他是一个有道的人。道,必须要通过德(具体的言语行为)来彰显,反过来讲,我们的悟道和修道,也必须从德入手。这样的理论,正是建立在“道是什么”的基础上的。

《道德经》里面说,道这个事物,恍恍惚惚,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而道祖在发现了这个事物后,又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它,所以叫“强名曰道”。意思是说,道和我们能看得见、摸得到的所有事物都不一样,它明明存在,却又不可以捉摸和表达;他明明没有实体,却又可以在万事万物中都体悟到一种杳杳冥冥的存在。

针对“道是什么”的问题,道祖其实已经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

一、道虽然称为“存在”,但道并不是一种实体,因此只能参悟,并不能占有;

二、道和万物的具象化不同,是一种抽象化的形态,因此称其为“无”,但这个“无”并不是单独存在的,是依赖于万物之“有”而存在的。因为有“有”,所以才有“无”;因为有“万物”,所以才有“道”。道在万物之中。因此,“有”是真的有、是物质性的存在;“无”是体悟上的存在,并不具有物质性。(毕竟,物质本身就是一种“有”。)

由此就可以明白,道生万物,其实就是“有生于无”的概念,是说一切事物都是从无中生出来的。但如果这样讲,又会接着问,世界本来虚无,怎么会凭空诞生出有呢?

这个问题,其实和“道为什么要生万物”的问题一样,存在一个预设陷阱。无中生有之“生”,同样是生化,而不是诞生。无,与道本同,所以无也不是与有相对的没有,而是一种状态性的表达。实则是,天下万物皆是从有中生有。

我们可以简单理解的男女和合生出小孩、一颗种子生出了一株植物、一个人在阳光的照耀下可以生出一个影子,这都是从一个“有”生出了另外一个“有”。虽然是有中生有,但第一个“有”和它所生出来的“有”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小孩和父母,植物和种子,影子和人身,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生成的关系,却又不是完全的复制和粘贴。这种内在的、无法看见、听见、捉摸和占有的关系,其实就是道,也就是与“有”相对的“无”。简单地说,道本身便是生成、变化的代表词。因此,并不是有一个叫做“道”的实体生出了万物,而是天地万物本身便是一直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演化,进而生出了更多不同的形态。这个变化本身,这个演化和生成的过程,才是“道生”。

而道,既在万物之中,又本来便是万物。将万物生万物的客观描述和哲理化思考综合起来,则是为道。脱离了万物而单独谈道,便会陷入空谈玄的谜题中。同时,不承认道的形而上,而只是纯客观地唯物、唯有地讨论,失去了客观世界与主观认知的结合点,这就等于否认了人作为认知世界本体的主观能动性。如此,修道、悟道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我们修行最基本的意义,就是要人们能够正确地认知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从而才能使短短的人生变得有所价值。这才是要提出“道生万物”这个命题的意义所在。

作者:高璟 道教之音 https://t.cn/Evk4evd

#《道德经》#中的7大人生哲理,不读《道德经》,不懂人生真谛
老子说:天道无亲,唯亲善人。
一般人对这句话很难理解,现在我们用养育孩子来做比喻。
很多人去堕胎,有个原因,怕养不起孩子。养一个孩子都很累,更何况再来一个。我们潜意识中,都认为,这个人是我养的,家庭是我支撑的。其实不是的。首先要有个观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福报。孩子来投胎,是带着他的福报来的,看起来是父母在养,但其实还是孩子自己的福报在养。
一件事情最后取得成功,是大家的福报在支撑,就是共同福报的累计。恶业也一样。现在环境破坏这么严重,我们都在谴责别人,但最后发现每个人都是破坏者。使用塑料袋,衣服破了就扔,洗车,装修,洗厕所,这些都是化学用品。我们每天都在用,每天都在破坏。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学著作,其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
鲁迅先生曾言:不读《道德经》,不懂人生真谛。

今天与大家分享《道德经》其中的七大人生哲理,句句蕴含人生真谛!

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五十六章》,意思是说凡是知晓天地万物变化的人,也就知道不能描述其本质,故而不言。
言者不知,则是能描述天地间的道理,却不能知晓天地变化的本质。
只有摒弃一切感知,停止向外追求,才能求得内心的宁静清澈,所以,要平一致,不看重谁,不轻视谁,这样便可被天下人所尊贵。

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八章》,意思是说人们的善德,像水一样。
水是万物之源,可它却滋养万物而于世无争,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同时水处于众人喜欢的低处,所以接近于道。
人的成功之道与水一样,至柔至刚皆在一念之间,或许有的人此刻正面临困境,但是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具有“强者”的资本而保持“弱者”的姿态,这其实是一种人生智慧。

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二章》,意思是说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是因为有丑陋的存在,而人们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万事万物皆相对,自古便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说,每个人对于事物的看法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达摩祖师也说过,行善不能总挂在心里,你做了多少善事,感觉自己多么的伟大,其实这样的善,是虚伪的,也是没有意义的,一切随缘。

四、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六十四章》,意思是说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一步迈出来的。
做人做事,贵在坚持,万事从头难,再艰难的事情,只要持续不懈的行动,必能有所成,万事起于忽微,量变才能引起质变。

五、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十三章》,意思是说世人因为“宠”“辱”或高兴,或失落,一颗心随着外界影响而变来变去,得不多片刻安宁,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喜怒无常,悲欢不定,就像生了大病一样。
其实人们有这种心理因素还是在于太高看自己了,任何事物,如钱财、名誉、地位等,每天执着于这些,内心得不到自由,其实到头来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不值得我们过多重视。

六、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四十四章》,意思是说越是让人喜欢的东西,想得到它就必须付出代价;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越难过,所以人要知道满足,懂得适可而止,如此才可长久。

很多时候,人们喜欢的东西,珍藏的事物一旦失去,便怨天尤人,与其那样,还不如学会知足,满足眼前,知足的人不会受到屈辱,而懂得适可而止的人不会招致危险, 生活得更长久。

七、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六十四章》,意思是说在人们即将事业成功之时,却突然放弃了,功亏一篑。而如果做事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就不会失败了。

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之所以会面临失败的困境,并不是说外界因素影响多么大,而是自己是否能够遵循自然规律,是否能有始有终。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同样的情形在2019年初2440点之后出现,虽然我指出有一波突破前高(3587点)的”假牛”市出现,很多人并不相信,认为经济基本面和外部环境都不支持较大的上
  • Leave it all behind, 把一切抛在脑后,So we climb, 所以我们向上攀爬,let it go (Under into the sea
  • 感慨小学那个时候怎么那么美好,怎么那么单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那么近,玩得那么好,但现在好像陌生人一般;感慨原来好多外出读书的同学,最后还是回到了小小的招远,以前
  • 搭什么台唱什么戏,恭喜那些天选之子,也同时过好自己的生活啦,变优秀就对了~#王鹤棣##桃的月度总结#/11月-②很爱照片里的每一个人很幸运 很幸福 很开心在我1
  • 我自己平时最爱涂那只出了名干涩的兰蔻196,很多朋友问我是怎么涂抹均匀的,诀窍就是在每次涂之前薄涂一层这个唇膏,后续再叠上就无比顺滑服帖,妆效完美。推荐个达州肉
  • ”像很多城市一样,柏林的各个角落都藏着故事,但它很幸运,这些故事都没有被忘记。#白鹿[超话]##白鹿以爱为营生气踢树路透# #白鹿以爱为营# 从前有一只小鸭子去
  • 我决定把我们俩的聊天,发在帐号里,也欢迎大家来一起来撩~#正月十五#开着中欧房车去哪里#记第二个大三的寒假:12.1-12.29的网课各种摸鱼干在学校想做的事情
  • 老法师重要开示:瘟疫多半是从饮食上传染的,同修们吃素食,传染的机会就少了,同时也不造这个业了……世间人为什么放不下?这包括我们自己也是如此,总觉得生活太困难了,
  • 230205 레드북 21년 내 여름 채워준 레드북 매일 매주 혜화에서 살고 같은 그 시절 뮤지컬 끝나고 영통하고 또 뮤지컬 보러가는 그때 행
  • 只有让以往的失败和伤心随风而去,你才能过得更好. ​​​#王俊凯超话[超话]##迪奥品牌大使王俊凯##王俊凯电影断桥##王俊凯代言菲洛嘉##从开始到未来,只为王
  • 这个时候,要学会看淡,不要让鸡毛蒜皮影响自己的快乐,不要把不重要的人放在重要的位置,看淡了,心才不会累;想开了,轻松度余生!或许这对时光流逝的焦虑也算是一种生命
  • #今天元宵节#,在巴黎也可以逛灯会 图瓦里动物园 Zoo Safari de Thoiry 里的2000盏灯将点亮你的元宵佳节,其中一部分作品是由四川自贡市的艺
  • 首先本作的剧情方面,上面也说过了,本作的整体故事是一个温馨浪漫又甜蜜的恋爱故事,中途并没有出现什么生硬的转折,从头到尾都在专注于将灯与澄玲恋爱的甜蜜与温馨传递给
  • 就这样还要先给他喂零食鼓励他很乖的洗澡[允悲][允悲]最后去工作间清理……真是服气,他还知道找个塑料袋子尿里面。孩子真的是被憋了好大一泼[苦涩][苦涩][苦涩]
  • 坚持像手艺人那样去劳作像艺术家那样去创作对标识产品的美感与细节有执着的追求为更多的消费群体及设计师提供更好的标识产品而不懈努力将Made In China变成
  •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 特别是一代才子赵时春,一生中写下了许多优美华章,被明代著名文学家李开先称许为“文首南宫选,名高北斗先”开平凉诗歌创作的高峰时代。清以来,平凉涌现出一大批在甘肃有
  • 【一句佛号】知道这个念佛是最大的福报,我相信他什么都放下,一心专念了阿弥陀佛真心头一个是无我,所以话说得容易,真做起来难,几个人能做到?我搞不懂为什么一个二个都
  • 也正是因为专精装的上线,使得项羽直接成为了T1顶端的对抗路英雄,那真的是将空血反杀,医学奇迹上演了一个遍,不过个人觉得,如果你的操作不够到位,还是不推荐拿项羽来
  • 记忆犹新的是玄武湖里与鸭群走散的自在小鸭秦淮河里贪恋的那一抹月色参观完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后即将落下的太阳落日的余晖洒在这片土地上 发散着一天中最后的光亮劝导我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