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导说:招博士有点像在古玩市场淘文物,稍有不慎,就有看走眼的时候
来源:学术志(ID:xueshuzhi001)

作者:弓长新论    编辑:学妹

这年头,招博士有点像在古玩市场淘文物,稍有不慎,就有看走眼的时候。 譬如,前些年我招了一个博士,入学前各种述志向、表忠心,发誓一定要“以学术为业”,毕业后却风风火火地干起了考研培训,“以学术为业”的“初心”便被抛到九霄云外了。有几年,我见了他都得退避三舍,生怕他把考研的生意做到我头上。 该生读博之时在学术圈也很活跃,以至于毕业之后,也常有圈内人向我问起他的情况,开始我还含糊其辞,后来便照实说了。不管怎样,自己收学生时看走眼了,得认,也得允许人家笑话。只不过后来招的学生多了,经历的事情也多了,脸皮厚了,这些事也就不放在心上了。 早几年,自己的博士生不做学术,反而一身“铜臭气”,当导师的还是感觉有些尴尬的。 近几年一想,学生也不容易,明明没想好要“以学术为业”,还得在三四年的时间里说着“以学术为业”的话,做着“以学术为业”的事情,看书、写论文、做课题,千方百计想着让自己顺利毕业,也不简单。 而且,学生若真在考博之前说了实话,告诉博导自己的志向是毕业之后办个辅导班,还有哪个导师能收他呢?

辛辛苦苦培养的学生不做学术,想来总感觉有点窝火,但想到学生每个月能挣几万块钱,小日子过的幸福美满,当导师的也就可以“瞑目”了。有个青年才俊继承学术衣钵固然有面子,但学生能够自力更生、丰衣足食也不算什么坏事,干哪行不都是为社会做贡献嘛。

毕竟不做学术的那几位逢年过节还总往我这里跑跑,送点小礼物也比其他几位做学术的师兄弟“丰厚”,而且不用我操心出书、发论文、报课题和评职称,我想,以往纠结许久的心结或许可以放下了。
更何况现代师生关系早就不是旧社会那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时代,读博期间,合法的师生关系只有三四年,三四年以后,师徒能否继续相认便完全看情分了。因此,学生毕业以后不做学术,我也无法将其逐出师门,因为本不该有一个非得做学术的师门存在。

原来很多导师都在球场上、餐桌上甚至地头上教学,现在很多导师却只“规规矩矩”地回到课堂上教学,如此一来,那种掺杂了亲情的师生关系便成了奢侈品,收一个博士不像是在收一个徒弟,而像被分配了一个任务,读博也像进入了工业化时代,学生按部就班地上课、开题、答辩,导师按部就班地上课、指导论文,学生一毕业就万事大吉了。

原来我经常批判招博士像民间二人转那样收徒弟,从一开始就带着人身依附的味道,而现在我倒有些怀念那种师徒关系,毕竟在教与学之外,还有一定的人情存在。
导师对学生总有些学术上的期待,而一些学生则把读博士当成一种人生经历或者跳板,因此自然和导师的想法有了一定的距离。对于文科的博士来说,毕业以后进高校、当老师、做学术则大抵要经过一段寂寞且清贫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诱惑太多,能坚守初心极为不易。

例如,我认识的一个学生读博时专门研究批判的社会学理论,进入大学之后找了一个给企业做内训的兼职,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拾,据说也赚的盆满钵满了。只不过他的论文做的是“规训”及其背后的批判意识,给企业中层讲的却是如何规训,如此分裂和异化,真不知道他是如何调和的。
或许,在知识分工极其细化的今天,一些博士只是把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当成了谋生的工具,而不管其价值向度如何,更遑论知识背后的社会关怀了。若是想到这里,便觉得有些感慨,年轻人需要买房买车,养家糊口,做学术很不容易,可一位博士若只把精力和眼光放在这些事情上,没有点社会担当和使命,大概也是做不出像样的学术的。

因此,一位老友戏称,招博士得招那些安了家、结了婚且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博士,因为只有这些博士才有条件静下心来做学问。只是,符合这些条件的人常有,但是真正想做学术的又没有几个。

这些年招生时,我更多地听面试小组给出的意见,生怕因为自己眼拙而淘汰了真正想做学术的学生。
也有(少数)导师喜欢招那些毕业之后有很大概率不做学术的学生,并美其名曰这是自己的“人才布局”,招些官员,再招些企业家,有项目,有资金,几年之后,就能实现产学研结合了。只是这种状况对于一些考博的学生就残酷了点,他们若不能给导师带来什么资源,做出什么贡献,学术还不行,那么基本就与博士绝缘了。

而且,母以子贵,导师也以学生贵,学生现在就贵了,当导师的混的再差也差不到哪里。我想,若立一项课题,研究研究一些导师历年来招的博士生的家庭背景,也是一件挺好玩的事情。

当然,坊间也有一些商人出资百万“捐个横向课题”而成为博士的传闻,我并没有亲眼见到,不敢瞎说,况且现在博士招生愈趋严谨,希望也只是传闻罢了。

毕竟,招博士是一个考验眼力的活儿,也是一个考验良心的活儿。

【从“弹鸟迷”到“红馆长”——霍邱李林忠自费创办红色文化博物馆小记】“这个馆主要分为‘农耕沧桑’、‘红色记忆’、‘翰墨飘香’三大版块,其中以讲好家乡霍邱红色故事的‘红色记忆’版块是本馆的特色所在。”近段时间以来,在霍邱县马店镇李西圩村,李林忠一手创办的安阳山红色文化博物馆成了村里的新景点。而曾被村民们称为“弹鸟迷”(地方方言)的他也因此有了一个新的称呼——“馆长”。
  位于安阳山脚下的安阳山红色文化博物馆,于今年7月1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目前已小有名气,迎来了周边乃至湖北、河南等外地众多参观者,在“十一”小长假期间更是热闹。“你们想预约下午到馆参观?可以的。”10月13日上午,记者走进该馆时,“馆长”李林忠正和另一波游客约定参观时间。
馆藏丰富追忆峥嵘岁月
  “村民们喊我‘馆长’,其实我也是讲解员、管理员、保洁员。”李林忠笑着介绍道,三层楼的红色文化博物馆展陈藏品3000余件,每一件藏品背后历史、个中故事,他都了然于心。“你们看,我在二楼入口处特意放大了小说《破晓记》、《追穷寇》的封面。这两本小说都是作者以霍邱和固始、金寨等地在建国前后的敌我斗争为生活背景创作的。”
  李林忠介绍,李西圩村附近安阳山一带曾是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所建立的霍固县重要的主战场,红色文化史料丰富,希望每位来访参观者都能阅读了解霍邱县的红色文化。
  为了凭吊革命先烈、发扬革命精神,霍邱县在安阳山修建了烈士纪念碑。“红色资源是最生动的素材”。在李林忠看来,多重温、了解、铭记红色历史,可以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这也是该馆取名“安阳山红色文化博物馆”的由来。安阳山游击战争、三打“李家圩”、文明薪火九临中以及其他霍邱革命大事记在馆里都有着详细呈述,一些宝贵的革命文物资料更是深化了革命历史文化的传播效果。开馆的第三天,六安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党总支组织全体教师党员,到此参观了解霍邱红色历史文化,留下了深刻印象。
  红色影片对革命历史呈现更加丰满立体。多年来,李林忠收藏了红色老电影近300部5000多卷,这些胶片保存完好可放映。他将收藏的老电影胶片分类整理,在一楼按照当年影院的布局,设置了可容纳百人观影的马店电影院。
  “虽然不是古董,也不是名贵艺术品,却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李林忠认为,农耕文化需要传承,就要做好民俗老物件的收藏,在一楼还设置了“农耕沧桑”版块,收藏陈列着犁、耙、镰,杆称、升、斗……以及瓷器、陶器、石器。“我们常会用‘不是省油的灯’形容一个人精明,其实‘省油的灯’是有的,主要运用物理原理,通过注水降低灯盏热度从而减少油的过热挥发,以达到省油的目的,这个便是明朝的‘省油的灯’”“在春秋战国时期釜是炊具,我再和你们说说成语‘釜底抽薪’的典故。”在一件件展品面前,李林忠娓娓道来,让大家感受到农耕文化进步和生活美好发展。
免费开放弘扬红色文化
  说起创建红色文化博物馆,还要从李林忠的爱好收藏说起。今年44岁的李林忠,20岁出头时开始做建材生意,常年在外奔波,而每到一地他总要抽空打听搜寻老物件。“我父亲是木匠,耳濡目染,我从小就会做一些农活和农具修补,感兴趣也有情感。”李林忠说道,开始是捡一些破损农具进行修补,有了一些积蓄后就花钱购买。“听说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山东水落坡古家具市场是收藏爱好者‘淘宝’的好地方,我去过多次也花费不少。”  
  多年来,李林忠足迹遍布湖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多地,为了用有限的资金购买到更多老物件,他经常起早贪黑,带着干粮出门,或坐绿皮火车或骑摩托车,跑上几百公里,只为寻到一件件“心头好”。后来旧货市场跑得多了,作为党员的他又开始把目光投向红色文物收藏。
  “花费的钱越来越多,家里也堆满了物件,家人有怨言,村民们也不理解。”李林忠坦言,妻子曾多次嚷嚷着要把他在各地求购的“破烂”扔出家外,村民们也因此称他为“弹鸟迷”,嘲笑他不务正业。不过看到他的痴迷和用心,妻子和家人总是一次次给予了包容。提及痴迷,李林忠在2008年听说叶集一位翟姓人家中有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的“借粮证”,便一路打听寻址上门拜访,虽然被拒多次,但李林忠却不言放弃。后来,只要去叶集或路过,他总会带着小礼物绕道上门拜访。“跑了不下20趟,翟先生见我痴迷用心,便送予我保管,他说相信我会比他保存的更加完整。”因这张“借粮证”,李林忠和翟先生也结下了深厚友谊。
  “要让藏品‘活起来’发挥价值。”随着收藏物品越来越多,李林忠萌发了办馆让更多人感受红色文化藏品魅力的想法。2018年,李林忠将建材生意交由妻子打理,买下了村里一处三层小楼开始装修,花费三年多时间和一大笔装修费用,创办了安阳山红色文化博物馆。只要有参观者预约前来,他总会赶到馆里。为了提高讲解水平,李林忠阅读了大量党史资料,还就相关问题多次找专家学者请教探讨,以便更好地挖掘家乡红色历史、讲述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安阳山红色文化博物馆开放以来,李西圩村的游客明显增多,尤其节假日给镇上好几个饭店增加了客流量。”马店镇党委宣传委员杨静介绍道,也有村民看到红色文化新景点发展前景,开始办起了农家乐。目前,在李西圩村,已有四五家乡村农家乐正忙着装修。(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静 黄雪彦)

【每日荐书】爱问问题好像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小的时候,我们就喜欢缠着父母或者长辈,向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小草为什么是绿色的?鱼为什么一直生活在水里?等等,并对这些问题感到乐此不疲。等到上学的时候,老师们也喜欢鼓励学生问问题,而且经常会对大家说:“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提问。”

不过,当我们参加工作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不愿意提问,甚至是不敢提问。

比如,在某个会议中,同事提出了一个新概念,讲了一个自己没有听说过的英文缩写。虽然当时你很想问一下那是什么意思,但是碍于面子,只好不懂装懂地听到会议结束。

再比如,我们入职了一家公司,刚开始的时候,部门领导和公司的老同事会对你说,以后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来找他们。你听到之后,心里也会很高兴,觉得自己初来乍到,其他人对自己很照顾。

但是,当我们在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再去找其他同事问问题时,你就会感觉到一些不一样的变化。此时,对方的回答可能会表现出没有耐心,甚至还会用鄙夷的眼神看着你,仿佛在说:“你连这个都不懂吗?”所以,当我们再遇到其他问题的时候,也就不愿意或者说不敢提问了。

那么,现在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上面的例子,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人们变得害怕提问了呢?答案其实很容易发现,不论是自己碍于面子,还是不愿意面对同事不友好的态度,都是因为我们害怕自己看起来很愚蠢。于是,我们会竭力隐藏自己,即使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不敢轻易发问。

而且这样做我们的内心会处在一种舒适区,虽然我们不知道某些问题的答案,但是只要自己不提问,别人就不会知道我们不知道,所以我们也就不必去承受外界那些质疑的眼光。但这正是我们这一讲所要强调的重点。

我们中国有句大家很熟悉的老话,叫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翻译过来的意识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如果你明明知道自己不知道,但是害怕自己的提问会显得很愚蠢,故意自欺欺人,隐藏自己的问题,最后我们可能会成为一个真正愚蠢无知的人。

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克服这种害怕提问的心理呢?

首先,我们需要走出心理的舒适区。在书中,作者列举了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在一次商业培训中,培训老师是一名非常专业的商业教练,讲了很多最新的商业概念。这让小企业出身的作者倍感压力,因为自己完全迷失在了这些新的概念中。但是看着一旁的同学们,大家仿佛都听得津津有味。

当时她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安静的坐在那里,逐字逐句的记下来,寄希望于回家后在网上查找相关解释,弄明白它们的含义。二是举手提问,克服自己的羞愧心理,得到自己需要的答案。

最终作者选择了后者。虽然作者注意到有些人很鄙夷地看着她,但是她知道这样做是完全正确的。而且培训老师给她做出了详细的解答,她从这次提问中搞清了很多自己没听懂的问题。

有趣的是,作者感觉到在自己完成提问后,很多人突然表现得如释重负,像是也解决了他们的困惑一样。而在课间的时候,同学们的行动验证了作者的感受。许多同学来感谢作者,说作者帮助他们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所以说,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是帮助我们克服畏惧心理,获得新知的重要手段之一。

不过,许多人由于种种原因很难走出自己的舒适区。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你需要先重构一下自己对舒适区的看法,然后再尝试走出舒适区。具体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想一想,你在做哪些事情时怕自己看起来很傻。请你把它看作一个不需要做出改变的舒适区。

第二步,把自己的舒适区想象成一床羽绒被,在冬天的夜里你躺在里面,你会觉得温暖舒适。但是已经到了夏天,羽绒被包裹着你身体,把你热得大汗淋漓。你越是扭动,羽绒被就裹得越紧。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舒适区成为了一种阻碍。

第三步,请拿出一个便利贴,把每一个觉得自己愚蠢的想法都写出来,比如,我找领导去帮忙,他会不会觉得我能力不行?我连这个概念都没听说过,是不是显得很无知等等,将它们如实地写在便利贴上,然后再把这些便利贴撕碎、丢掉,从物质方面来摆脱它们。

最后结合前面三步,重新思考一下自己的做事方式,然后带着这些思考进入那些看起来很傻并在阻碍你成功的场景。比如,之前你遇到一个问题会对自己说,如果自己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别人一定会嘲笑自己愚蠢。但是知道舒适区的存在之后,自己想要在人生中有所突破,不想因为舒适区而停滞不前,所以即使别人觉得自己愚蠢,也要将问题彻底搞明白。

当我们完成对舒适区看法的重构之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也就变成一种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好了,今天这一讲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要点。

1.害怕提问也是一种不自信的畏惧心理,而且会非常影响我们的自我提升。

2.人在不敢提问的时候是处在自己的舒适区中,通过重构对舒适区的看法,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恐惧心理,成功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县委书记马同和带队在上海招商考察】 2月23日至24日,县委书记马同和带队到新加坡宝路集团旗下的上海星露阁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东隆集团总部招商考察,县委常委
  • 【#中国羽绒服全球领先# 45年成果发布会圆满落幕】波司登再次颠覆传统,携手国家话剧院首创舞台剧式发布会,赢得各界人士肯定,现场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长@
  • 2月23日#立思辰留学#国际留学快讯,您关心关注的这里都有 1、#美国职业移民绿卡#今年将大放水,多发14万张绿卡! 2、英国首相鲍里斯宣布,英格兰要取消英国所
  • 0点预告合集8 0点开始 19.9元 福润家台湾正宗早餐手抓饼20片*80g 0点开始 54.9元 【香飘飘食品】香飘飘美味升级奶茶礼盒20杯
  • #考研复试[超话]#北京延迟开学在家赋闲的研一老生 接经管类复试文书辅导 范围涵盖简历、联系导师邮件和自我介绍 (⚠️只接经管专业 别的专业由于跨度性问题不接哦
  • 寒冬热情不减,做个随时随地的赛车迷 赛车迷狂热起来,不仅局限于赛季。对于真正的车迷而言,信仰无处不在,四季皆可狂热——Gruppo Pritelli的MotoG
  • 1、生活总有值得为之一再坚持的。 2、那些想得通想不通的过去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在过往的经历中,你我没有白白地受过伤害,吃过苦头,重要的是你我的现在,依然勇
  • 打开房间的门,阳光洒落了一地,正好照耀在她的脸上,黑色浓密的头发闪着点点日光,她坐在我粉色的床上,手里捧着一本淡蓝色封皮的书,单手轻轻的在翻页,时不时传来一页页
  • # 每日一善# [福气虎]#阳光信用# 都说人生如梦,但我们都活在梦中,难以自拔。梦境里有青山绿水,有鸟语花香,当然也免不了面临深渊恶谷、险象环生,认真的人
  • #塞尔维亚到底有多美# 塞尔维亚的马蒂察·斯尔普斯卡画廊,主要馆藏了16-21世纪众多塞尔维亚艺术家的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我非常喜欢塞尔维亚本土艺术家的一些反
  • 【两组数字见证中国冰雪荣耀背后的黑龙江力量】 冰雪交织,激情飞扬,圣火熄灭,璀璨依旧。   2月20日,国家体育馆,一场被誉为“无与伦比”的冬奥盛会落下帷幕
  • ”林晟渊也难得的笑了,尤其是在看到太子妃头上那朵妖艳的牡丹花之后,衬托的她肤如凝脂,闭月羞花,他记得她好像从来没有簪过花,仔细看来真的不错,以前他怎么没发现太子
  • “乌空军和海军已被摧毁”24日凌晨,俄罗斯国家电视台播放了总统普京对全国人民的特别讲话。他呼吁“每个有能力的人”参军,说正在向军队发放武器,进行反击,并宣布中断
  • cm终于全通[赞]目前好感度 冴木>契>柳>尊>白石>峰雄①冴木真的一出场我就好喜欢他,作为男闺蜜出场的时候就完全能get到他,后期以为是普通npc还觉得可惜[
  • 她16岁被赵本山力捧,为证清白离开师傅,今嫁富豪老公很恩爱说到赵本山我相信大家应该都非常的熟悉吧,赵本山也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收过的徒弟都不在少数,他之所以让很
  • 所有以前的一切都成了一生的追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多情总被无情伤,离别恨意衷断肠。人生的迷茫,是前进路上最大的敌人。
  • 而王能能本人的直接回应反而圈了不少好感,不逃避,不沉默,直接解决,这也是男人应该有的最基本的担当。罗拉在直播中,就用爽朗的态度表明了对王能能的谅解和支持,而赵小
  • 五十八、初学道忌讳只说在嘴上却不刻苦练,学道多年偶然小得忌讳故弄玄虚,小成后忌讳无功德障道五十九、是大修行人自然有大德行,是真修行自然得大妙行,这是天地自然安排
  • 四海孔子书院的礼乐祭孔典礼,以古代祭祀孔子的释奠礼流程为参考,并在此基础上对细节进行斟酌损益,以不失传统底蕴又富有现代气息的诗歌舞乐为主题,通过礼乐来诠释伟大的
  • 其中女主角的表演风格、台词口条,和这几位就不太是一个路数,乍看会隐隐有些割裂。随想随写,无脑无逻辑,不喜划走在b站刷到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选手的后续采访,忽然发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