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死近生

远死而近生

有名而无形

上句见《移精变气论》:

上帝之所贵也,先师之所传也

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

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

不离其常,变化相移

以观其妙,以知其要

欲知其要,色脉是矣

色以应日,脉以应月

常求其要,则其要也

夫色之变化

应四时之脉

上帝所贵

合于神明

远死近生

生道以长

命曰圣王

细品此文

可得“远死而近生”之旨

下句见《阴阳系日月》:

夫阴阳者,

有名无形,

数之可十,

离之可百,

散之可千,

推之可万,

此之谓也

阴阳

是对事物属性的概括

而不是专指某些事物

故曰,有名而无形

若以阴阳

概括万物

数不胜数

《阴阳离合》:

阴阳者,

数之可十,

推之可百,

数之可千,

推之可万,

万之大

不可胜数,

然其要一

《五运行大》:

天地阴阳,

不以数推,

以象之谓

从《内经》看道医:

三、诊道:

望(色/神)、

闻(声音)、

问(防止五过四失)、

切(三部九候之脉)

1.道医的持诊之道:

持诊之道

先后阴阳

(察度阴阳之气机)

而持之

诊合微之事,

追阴阳之变,

章五中之情;

其中之论,

取虚实之要,

定无度之事,

知之乃足以诊

知丑知善,知病知不病,

知高知下,知坐知起,

知行知止,用之有纪,

诊道乃具,万世不殆

起所有余,知所不足。

度事上下,脉事因格。

是以

诊有大方,坐起有常,

出入有行,以转神明

必清必净,

上观下观,

司八正邪,

别五中部,

按脉动静,

循尺滑涩

寒温之意,

视其大小,

合之病能,

逆从以得,

复知病名,

诊可十全

不失人情,

故诊之或

视息视意,



不失条理,

道甚明察,

故能长久

不知刺刀,失经绝理,

亡言妄期,此谓失道

2. 

望闻问切

要做什么?

善诊者,

察色(望)

按脉(切),

先别阴阳,

审清浊

知部分

视喘息,

听音声(闻),

而知所苦

观权衡规矩,

而知病所主

按尺寸、

观浮沉滑涩

而知病所生以治

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

候虚实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

知六腑之气街者,能治解结契绍于门户;

能知虚实之坚软者,知补泻之所在;

能知六经标本者,可以无惑于天下

色脉者,上帝之所贵也

色合五行,

脉合阴阳,

色(表/阳)之变化

以应四时之脉

(里/阴),

道在于一,

以合神明,

远死近生,

生道以长,

命曰圣王

为何看面色

可用于诊病

十二经脉、

365络

其血气

皆上于面

而走空窍:

精阳气-->目;

别气-->耳;

宗气-->鼻;

浊气-->唇舌;

气之津液-->面

面色与眼神

乃气之华也

为什么诊脉

诊寸口之脉

因寸口位

为手太阴

肺气之所

肠胃吸收消化后

营养要入肺成津液

再统一输送不同的

营养至五脏(阴脉),

即五脏气于寸口



胃气无法与脏气

同时贯注于肺经,

真脏之气(脉)独现,

病邪

已完全破坏

其脏之功能,

必死

人迎与寸口相应,

若引绳小大齐等,

命曰平

知一(问其病而知其处)命曰工,

知二(按其脉而知其病)命曰神,

知三(见其色而知其病)命曰神且明矣

善调尺(之皮肤)者

审其尺之

缓急、

大小、

滑涩、

肉之坚脆,

病形定矣,

不待于寸;

善调脉者

不待于色

能参合

而行之

可以,为上工,上工十全九;

行二,为中工,中工十全七;

行一,为下工,下工十全六

四、治道

1. 

食疗中的

五味之道:

日常生病时

食疗是人们

普遍采用的

一种治法

《黄帝内经》:

病在筋,无食酸(酸走筋);

病在气,无食辛(辛走气);

病在骨,无食咸(咸走骨);

病在血,无食苦(苦走血);

病在肉,无食甘(肝走肉);

口嗜欲食,

不可多矣,

必自裁也

这从

反的方面,告诉我们:

如何地吃,是不好的

病时还要,减少进食;

同时也提到:

辛甘发散为阳

酸苦涌泄为阴

咸味涌泄为阴

淡味渗泄为阳

以所利而行之

调其气使其平

可以如何,利用五味

进行有效的正面食疗:

风淫于内:

治以辛凉

佐以苦

以甘缓之

以辛散之;

热淫于内:

治以咸寒

佐以甘苦

以酸收之

以苦发之;

湿淫于内:

治以苦热

佐以酸淡

以苦燥之

以淡泄之;

火淫于内:

治以咸冷

佐以苦辛

以酸收之

以苦发之;

燥淫于内:

治以苦温

佐以苦辛

以苦下之;

寒淫于内:

治以甘热

佐以苦辛

以咸泻之

以辛润之

以苦坚之

2. 九针之术,针道:

黄帝为何在

具体方法上

选用针刺为主

不用其他(例如

导引、汤药等)

除人之疾苦

这是我在阅读《黄帝内经》时

一直盘绕在脑海中的一个问题

读完之后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移精变气论》:

不同时代人的

特点已经不同

上古之人

运动阴居、

淡泊名利



导引祝由即可:

安定心情

祛除病邪

针灸汤药

都是多余;

后人

患得患失

苦形伤外

名利物欲

懒惰不动

不顺应

时令节气

贼风数至

虚邪朝夕

小病必甚

大病必死

必须

针石治其外

毒药治其内

②《玉版》:

针者

上合之于天

下合之于地

中合之于人

夫治民者

亦唯针焉

九针之术与

天地、

日月、

阴阳、

四季相合

针甚骏,

以配天地,

上数天文,

下度地纪,

内别五脏,

外次六腑,

经脉二十八会

尽有周纪

能杀生人

不能起死

《九针十二原》:

小针之要,

粗守形,上守神

神乎神,客在门

刺之微在速迟

粗守关,

上守机

机之动,

不离其空

空中之机

清静而微

其来不可逢

其往不可追

知机之道者

不可挂以发;

不知机道

扣之不发

知其往来

要与之期

粗之暗乎

妙哉

工独有之

往来为逆,

来者为顺,

明知逆顺,

正行无问

迎而夺之,

恶得无虚

追而济之,

恶得无实

迎之随之,

以意和之,

针道毕矣

《宝命全角论》:

针有悬布天下者五,

一曰治神(养神之正),

二曰知养身(强本),

三曰知毒药为真(药性),

四曰制砭石小大,

五曰知腑脏血气之诊

凡刺之真,必先治其神

(医患都要凝神静气/精神专一)

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

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

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予人

人有虚实,五虚勿近,五实勿远

至其当发,间不容瞚

手动若务,针耀而匀

静意视义,观过之变

是谓冥冥(出神入化)

莫如其形(无我状态)

见其稷稷

从见其飞

不知其谁

伏如横弩

起如发机

针之理

是要把

不正常

的气血

回归正常、

荣卫复收

善用针者,

从阴引阳,

从阳引阴,

以右治左,

以左治右,

以我知彼,

以表知里

以观过与不及之理

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③《针刺论》:

只要明了

天地常理

极尽针刺

就可除障

扶助正气

补其弱势

泻其有余

拯救百姓

脱离病苦

同时

刺法有,全神养真之旨

亦法有,修真之道

非治疾也

故要

修养和神

道贵常存

补神固根

精气不散

神守不分

即神守

虽不去

亦全真

人神不守

非达至真

至真之要

在乎天玄

神守天息

复入本元

命曰归宗

3. 施针之术

刺道:

凡刺之道

气调而止

凡用针者

虚则实之

满则泄之

宛陈而除之

泻胜则虚之

大要曰:

徐而疾则实

疾而徐则虚

言实与虚,若有若无;

察后与先,若存若亡;

为虚为实,若得若失

损不足而益有余,是谓甚病

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

刺之而气至,

乃去之,

勿复针



各有所宜,

各不同形,

各任其所,

为刺之要

气至而有效,效之信,

若风之吹云

明乎若

见苍天,

刺之道毕矣

黄帝自己对

九针之术的刺法

整理集中在

《官能》

一篇之中

小小银针上

即能够看到

道医治病时

对于时机的把握、

对于本质的判断、

对于专注的素养

实际上

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又何尝不是如此

#陈庆杰讲财管[超话]#
张维迎经济学原理(4)
【鲁滨逊经济的多元化】

上面所围绕的还仅仅是一种消费品,实际上鲁滨逊所可以选择的食物不仅仅只有一种,他可以去捕鱼。

所以按照边际递减法则,如果他可以选择捕鱼,那么鱼的边际效用是比较高的,因此捕鱼是划算的。

这些不同的组合,可以使得鲁滨逊得到相同的满足。 比如说,9个椰子加两条鱼与5个椰子加1条鱼是一样的,我们称这样的组合为无差异组合,而把这样的商品组合连接为一条曲线,那么就称之为无差异曲线。

所谓无差异曲线,指的是给定相同效用水平的所有产品组合点的曲线,代表了不同产品在偏好上的可替代性。

所谓无差异曲线,如图所示。

横坐标代表消费鱼的数量,纵坐标代表消费椰子的数量,两者都是好的商品,因此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是此消彼长的。

这说明,如果要让其福利保持不变,增加一个产品的消费,就需要减少另一种产品的消费。 此外,还有一条规律是,随着鲁滨逊对于鱼的消费量增加,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增加一单位鱼的消费,可替代的椰子的消费量在递减。这个规律称之为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

欲望的无止境代表每个人的无差异曲线有无穷多条,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个人的不同无差异曲线是不能相交的,或者说同一种商品组合不能属于两条无差异曲线。其次,同一个商品组合不能属于两条不同的无差异曲线。

原因在于,按照一致性原理,当组合A和组合B无差异,又和组合C无差异,那么组合B和组合C一定是无差异的,此时没有两条线,只能是一条。

其中X和Y都代表一种商品,那么这个无差异曲线越向上,意味着这个商品越被消费者所青睐。 在这里,并非是所有的无差异曲线是向下的,也有向上的。

所谓向上的,就是存在着一种东西对消费者来说是喜欢的,一种是讨厌的,这样一来,两者的边际效用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不一样的,那么他就会出现向上。

譬如说这个,劳动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不好的东西,而收入则是好东西。那么此时如果要延长劳动时间,那么就需要更高的工资。这样一来,收入越高,实际上是为了补偿劳动时间的增加。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叫做极乐点。

即存在一个商品组合,他的福利水平最高,于是呈现出同心圆一样的状态。

还有一种无差异曲线,被称之为列昂惕夫曲线,它意味着两种商品刚好是绝对互补的,我们可以看到单纯增加一个商品的数量,并不导致其效用增加。

比如说,一个人有双腿,左右腿是互补的。那么,仅仅增加左腿并不会使得其效用增加,必须同时增加左右腿 上面的分析还是仅仅从消费端来看待,实际上从生产角度来说,椰子和鱼也有替代性。 假如说其工作时间是10个小时,那么捕鱼了,就不能摘椰子,如果多捕一条鱼就必须放弃椰子的产量。

这就是生产鱼的边际机会成本,所谓机会成本,就是通过实行某种行为,必须放弃其他行动带来的最大收益。

假如说,10个小时,他全部用来摘椰子,那么可以摘到30个,如果全部用来捕鱼,可以捕到10条,这是两个极端。 如果说他用9个小时摘椰子,1个小时捕鱼,那么椰子的产量是27,鱼的产量是1。8个小时摘椰子,2个小时捕鱼,那么就是24个椰子,2条鱼。如果我们把这样的组合也进行描绘,就会出现一条倾斜向下的直线。

在这里,横坐标代表鱼的生产,纵坐标叫做椰子的生产,这条直线称之为生产可行性边界。

这是10个单位工作时间内,实际上可能达到的生产组合,边界之外的生产组合是不可能的。

在这个图中,假定生产鱼的边际机会成本是不变,即每增加1条鱼,就需要放弃3个椰子,那么我们可以得到向下倾向的直线。 但是实际上机会成本是浮动的,他是会随着产量而递增的。

原因在于,开始的时候,他可以选择最容易的地方捕鱼,也可以放弃难摘的椰子。而未来,捕鱼和椰子都会变难。 所以他并不是纯粹的直线。

那么,鲁滨逊应该生产多少鱼和多少椰子呢?这取决于他的偏好。

假设我们把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行性边界放在同一个坐标之中,会出现一个相切点,这个点所产生的鱼和椰子,达到的效用,应该是最优选择。

而由于鲁滨逊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所以最优的生产组合,意味着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实现了自己幸福的最大化。

而如果他要增强自己的生活水平,那么,他就需要把一部分收入用于储蓄,把储蓄变成投资,改进生产工具,随着资本的积累和生产工具的改进,那么他的生产可行性边界会逐步向外移动,那么他就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和消费他,就会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当鱼和椰子的消费达到一定量之后,他还可以抽出时间来生产其他产品,比如说打猎,种菜等等。也可以做一下更为高尚的活动,比如说写自传。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❻我是唯物主义者,唯有你,我希望有来生。❷爱你的理由只一个,就是你。
  • 生活就是如此,没有一模一样的一天,抓住当下好好活就OK了 #承宁有话说##聆听安宁心理咨询##情绪# 圣诞节快乐,去年圣诞节是跟萌叨一起过的,平安夜看了电影,圣
  • 又快又乐的五一把憋了许久没空做的事都做了一遍带moka爬了山⛰️(虽然全程是它把我拉上去的)做了一直在收藏夹里的美甲和熬怪姊妹们夜里12点去吃老厂房x2纯k也恢
  • 與此同時,香港獨特的條件,包括在“一國兩制”下的制度優勢、優良的法治傳統、市場化及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加上穩健的基礎設施配套、與國際接軌的監管制度、全面的金融產品
  • 前不久华为刚刚发布的Mate20 Pro手机,目前已经正式上市开卖,在我看来,最抢眼的要就是那个3D仿生功能了,带来了很多从没见过的有趣玩法。期待华 ​​​​前
  • 〈朋友圈文案〉#榕溪文案馆# 1. ᵕ̈ ᵕ̈ ᵕ̈ ♡不管脚步有多慢都不要紧,只要你在走,总会看到进步2. ʜᴀ͟ᴘ͟ᴘ͟ʏ ᴇᴠᴇʀʏᴅᴀʏ̆̈ ♥愿
  • 3 石材防护术语解释3.1 石材防护剂有效的降低石材吸水率,提高石材的耐污性和耐蚀性的溶液,防止石材发生各类病变和污染。2.5 石材防护防止天然石材产生白华、水
  • 希望有机会见面时,你还会记得有一个新加坡粉丝说过"ENGLISH PLEASE" [笑cry][笑cry][笑cry][笑cry]哈哈哈今天
  • 东海林和马CV:バトリ勝悟《超越者》与刻和太阳的一起跨越了内心的阴影,将哥哥和己夺了回来。明日川太阳CV:桑岛法子《超越者》定下了下次大赛要以自己的队伍向刻挑战
  • #유승호 / 나의 입덕작(캐)는 무엇⁉ 입덕작은 없고 나의 입덕캐... 앓다 죽을... 여운이... 드라마는 모르는 상태에서 나에게 망상의
  • 本来我想做一个奥尔良烤翅,时间不够,解了冻的鸡翅,下午又放回到冰箱了。晚上到货一箱燕麦奶和Nowwa咖啡液,明朝又有好喝的咖啡喝了[耶]#今日贴纸打卡##今天小
  • 现实线是另一种甜,两人已经是老夫老妻模式,明里不合,暗度陈仓,走剧情报受的家仇。攻虽然还没认识到自己的心意,但是特别尊重受的想法,闹变扭也先低头,特别疼老婆。
  • 涂上以后唇色可以很长时间保持“镜面”的光泽感!如果想拍写真那种质量的,还是得多找找,价格无疑四位数啦行程定制的是吉普车洱海旅拍一日游,走的西线,去了双廊➡️喜洲
  • 就像我不喜欢烈酒的味道,喜欢茶咖啡和牛奶。就像我不喜欢酒吧和KTV的喧嚣,相比,我可能更愿意在日式酒店或者民宿的书房或茶吧坐一整天喝茶看书。
  • 现货入仓无需等待⌛️这款包本来是BBR家SA的专用包 后期经过衍生和设计成了现在这种手机包的样式 “小包当道”的时尚越发明显 类似款手机包越来越受欢迎 之前罗Y
  • 拼搏中,操场为我们扬起了自信的风帆,胜利中,同学在歌唱夜空中最闪亮的星,挥洒在升旗台前,总有一阵这么响亮的声音在耳边回响,一瞬间,班服设计图案曾有我美好的回忆,
  • 3月8日,9:00左右自驾到阜安赵家园南侧宇鑫物流,9:30自驾到三里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核酸,11:00自驾回家,14:00与其丈夫自驾到福州北路移动公司
  • 布拉格没有许愿池,布达佩斯没有大饭店,多瑙河不是蓝色的,Gelarto Rosa的玫瑰冰淇淋也没有看上去的好吃,中东欧小偷可能比西欧更猖狂…所以世界长什么样子,
  • 这次新杂SPUR负责访问的是横川良明老师,曾经带着写真去游乐场朝圣[笑cry]在魔法师的系列访谈这样评价过町田:“ 從這次的町田啓太熱潮可以看出,其實我們根本就
  • 故经云,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也。娑婆之苦,苦不可言。极乐之乐,乐莫能喻。深信佛言,了无疑惑,方名真信。切不可以凡夫外道知见,妄生猜度,谓净土种种不思议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