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大悲咒》奉教修行【大圆满】
(第一百零八段)
【日光菩萨为受持大悲心陀罗尼者,说大神咒而拥护之:南无勃陀瞿那迷,南无达摩莫诃低,南无僧伽多夜泥,底哩部毕萨咄檐纳摩。诵此咒灭一切罪,亦能辟魔及除天灾。若诵一遍礼佛一拜,如是日别三时诵咒礼佛,未来之世所受身处,当得一一相貌端正可喜果报。月光菩萨亦复为诸行人,说陀罗尼咒而拥护之:深低帝屠苏吒,阿若蜜帝乌都吒,深耆吒,波赖帝,耶弥若吒乌都吒,拘罗帝吒耆摩吒,沙婆诃。诵此咒五遍,取五色线作咒索,痛处系,此咒乃是过去四十恒河沙诸佛所说,我今亦说,为诸行人作拥护故、除一切障难故、除一切恶病痛故、成就一切诸善法故、远离一切诸怖畏故。
佛告阿难:汝当深心清净受持此陀罗尼,广宣流布于阎浮提,莫令断绝。此陀罗尼能大利益三界众生,一切患苦萦身者,以此陀罗尼治之无有不瘥者。此大神咒咒干枯树尚得生枝柯华果,何况有情有识众生,身有病患治之不瘥者必无是处。善男子!此陀罗尼威神之力,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叹莫能尽。若不过去久远已来广种善根,乃至名字不可得闻,何况得见!汝等大众,天人龙神,闻我赞叹,皆应随喜。若有谤此咒者,即为谤彼九十九亿恒河沙诸佛。若于此陀罗尼生疑不信者,当知其人永失大利,百千万劫常沦恶趣,无有出期,常不见佛,不闻法、不睹僧。一切众会菩萨摩诃萨,金刚密迹梵释四天龙鬼神,闻佛如来赞叹此陀罗尼,皆悉欢喜,奉教修行。】
佛说:《大悲咒》讲到这里已进入尾声,参加本次法会大众中有来自药师佛琉璃光如来的左胁侍日光菩萨及右胁侍月光菩萨,这时日光菩萨听闻《大悲咒》后,非常欢喜,决定为一切受持《大悲心陀罗尼咒》的人护法,用大神咒予以拥护保卫。于是日光菩萨即说此大神咒:“南无勃陀瞿那迷,南无达摩莫诃低,南无僧伽多夜泥,底哩部毕萨咄檐纳摩。”
佛说:如果诵持《大悲咒》的人,又能诵持日光菩萨所说的这个咒语,就能灭除自己无始劫来所造下的一切罪业,同时也能驱魔辟邪及灭除一切天灾。方法是:在佛像面前,诵一遍日光菩萨教的咒语,就礼佛一拜,诵二十一遍咒,就礼佛二十一拜,如是这样,每天分早中晚三个时候,诵咒礼佛,这个人得到的福报就会很大,将在未来之世所受身处,既当得到一一相貌都非常端正漂亮的可喜果报。
佛说:月光菩萨也和日光菩萨一样,在听闻《大悲咒》后,非常欢喜,决定为一切受持《大悲心陀罗尼咒》的人护法,用大神咒予以拥护保卫。于是月光菩萨即说此大神咒:“深低帝屠苏吒,阿若蜜帝乌都吒,深耆吒,波赖帝,耶弥若吒乌都吒,拘罗帝吒耆摩吒,沙婆诃。”
诵持此咒的方法是:对着用红、黄、白、青、黑这五色线做成的绳索,诵此咒五遍,然后将此索系在病痛处,病痛自当痊愈。此咒是过去四十恒河沙那么多的诸佛所说,佛说我今天也作如此之说,主要是为诸多的修行人作拥护,为他们灭除一切障难、灭除一切恶病痛,成就一切诸多的善法、远离一切诸多的恐怖和畏惧。
佛告诉阿难:你们应当深心清净,如法受持《大悲咒》及日光菩萨、月光菩萨所说的咒语,在后末世要广泛地宣讲,大量流传分布在阎浮提即众生世界里,要让知道的人越多越好,千万不能断绝。因为这些陀罗尼神咒有大利益,能利益三界六道中的一切众生,对一切患难哀伤、忧苦萦身的人,用此等陀罗尼治之,无有不得解脱或痊愈者。
佛说:此大悲心陀罗尼神咒,能将干枯坏死了的树子咒活,使其重发新枝并开花结果,何况有情识、有生命活力的众生,他们如果身有病患,就诵《大悲咒》治之,没有一个不痊愈的,说有一个不痊愈的必无此事!
佛说:善男子!以上所说《大悲心陀罗尼咒》的威神之力,遍满虚空宇宙,三界六道,凡有所求,无不应验,真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令人赞叹,叹莫能尽!众生中如果不是过去久远劫来,广种善根,那么,此人连《大悲咒》这三个字的名字都听不到,何况得以见到陀罗尼神妙章句的内容!
佛说:你们今天参加法会的大众及天界众生、人类众生、天龙八部、一切鬼神,在听了大悲心陀罗尼神妙章句后,都应该生随喜赞叹心。如果有人诽谤《大悲咒》,就是诽谤九十九亿恒河沙那么多的诸佛,因为《大悲咒》是九十九亿恒河沙那么多的诸佛所护持。
佛说:如果有人对此《大悲心陀罗尼神咒》抱有怀疑心、或不相信,应当知道,这个人将永远失去脱离轮回的大利,百千万劫中,常常沦落在三恶道中,无有出期。即便偶尔一世出生在人道,也常常见不到佛、听不到如来正法、看不见僧人。只能随缘造业,随业流转,常居恶趣,苦不堪言。
佛讲完如何对待《大悲咒》的利害关系后,一切前来参加法会的大众及所有的菩萨摩诃萨、金刚密迹、大梵天、帝释天、四大天王、天龙八部、一切鬼神,听了佛极力赞叹此《大悲咒》陀罗尼的无量功德后,尽皆欢喜,奉教修行,作礼而退。(全经完)
《大悲咒梵文新解》到这里已全部介绍完毕,非常圆满。全经释文共分为108段,表法求证百八三昧、断108种烦恼。这108种烦恼是指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各有“苦、乐、舍”三受,合为十八种;这六根还各有“好、恶、平”三种,合为十八种,总计三十六种;再加入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合为108种烦恼。
108种烦恼表法一切烦恼,有烦恼就不能出轮回,要想出轮回,就必须要断除一切烦恼,断除一切烦恼的最好方法就是诵持《大悲咒》,诵持《大悲咒》不仅能断除一切烦恼,摆脱生死轮回,还能得百八三昧,百八三昧代表一切三昧,一切三昧是通过禅修得到的无量证境,可于十法界中,自由出入,为法自在,妙不可言!如此完美的一切,通过诵持《大悲咒》就能如愿以偿,非常殊胜!
这次《大悲咒梵文新解》已十分圆满地发表完毕,作者非常感谢《一点资讯》、《知否》、《微信公众号》、《微博》、《快传号》及全国二十个佛教群的大力支持,各大媒体促进了各领域文化的正常交流,在人文理念等方面发挥了极好的正能量作用,真是功德无量!
同时要感谢卢青松、李君、鲜淑华三位同修请法;还有随喜赞叹的卢青松、李君、鲜淑华、友友屋、蔡昌宋、严海林、谭唯物、若水太行、刘世琴、琳琳、青轶、秦琼等同修。以及网上随喜赞叹的:闾丘梦、子桑裕、永盛、紫琪、缘聚缘散、青阳、王都飞、杨昆、邵海等广大佛学爱好者及众多佛学粉丝,还有佛教、文史等各领域众多的善知识。诸位同仁精进学法,利人利己,彰显佛陀慈悲胸怀,功德无量!
感谢十方三世一切护法神!顶礼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顶礼南无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顶礼南无十方三世诸佛众菩萨!最后,让我们共同以至诚之心作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2021年5月22日脱稿于重庆华岩寺旁山野斋房
2021年7月24日至10月19日发表于一点资讯、知否等各大媒体
刘祖清居士敬上

合于神明

何怕之有

很多人

怕走夜路

怕黑房间

通俗点说

就是怕鬼

这个情况

古已有之

王阳明的

学生陆澄

问王阳明:

人怕夜鬼

夜里怕鬼

阳明是:

只是平日

不能"集义"

心有所慊

故怕

若是素行

合于神明

何怕之有

日常行为

符合神明

神明:

阳明先生

所处明朝

仍很多人

相信鬼神

一代大儒

的王阳明

对于鬼神即

“敬而远之”

而此处的神明

联系阳明先生

一贯所倡导的

“存天理灭人欲”

其实就是说

完善的道德

其实平日里所说的:

“举头三尺有神明”

也是指的这个意思

人心的道德

或者说标准

会对自己

所行恶事

有所察觉

以及厌恶

阳明认为:

怕的心理

首先就是

心术不正

的表现了

已被鬼迷:

好色,即已被,色鬼迷

贪财,即已被,财鬼迷

不该发怒而发

是已被怒鬼迷;

不该害怕而怕

是已经被鬼迷

平生不做,亏心事

半夜不怕,鬼敲门

亏心事:

不外乎

得了不该得的财,怕被人发现

受了不该受的色,怕老婆知道

害了不该害的人,怕别人谴责

其实皆是

欲望作祟

酒色财气而已

没有守住本心

阳明认为:

心外无物

凡是受到外界事物影响

皆本心不正

被欲望牵绊

外面的敌人并不可怕

最难对付的是自己

是自己的本心

不断

提升自己心灵

提升道德素质

方可抵御

外界诱惑

本心光大坦荡

自然无物可侵

炼心:君子慎独

“神”与“神明”

究竟系何物

医学界对“谁主神明”

的争论,由来已久

李时珍的“脑为元神之府”

王清任的“记性在脑不在心”

就是其例

自西方医学传入中国

思维意识活动

在脑不在心

尽人皆知

“心主神明”就成了西方医学

否定中医科学性的第一靶点

所以,求证

中医学上的

“神”与“神明”

究竟系何物

成为中医学

能否顺利“突围”西方医学

否定中医学科学性的关键

“心藏神”、

“心主神明”

源于《内经》

然《内经》

文简、

意博、

理奥

复经

斗转星移,岁月淹流,

文字语义,变化层叠

加之汉字

一字多义现象比比皆是

后人训解难免有所谬误

历代众多

医家误将

“心藏神”、

“心主神明”

之说

作为大脑

第二信号系统

思维意识活动

归属于心的著名论点

即是此种谬误之体现

此谬误

袭以成弊

使《内经》

原本井然的

大脑理论

处于混乱

即便现代

高等中医院校教材

也未摆脱此种混乱

这是中医学术上

至今未予澄清的

一大概念误区

穷本溯源

导致这一

学术性的

概念误区

原因有三:

一是

对“神”与“神明”

的概念认识失真;

二是

将《八正神明论》

所启迪的,对于神的

认识方法和认识过程

错误理解为神之本身;

三是将《灵枢·本神》

“任物者谓之心”中的

心字误释为脏象之心

由于以上三者的关联

于是“心”

就被误认为

大脑第二信号

系统功能之主体

本文

兹就上述的

概念失真和

经文误释的

问题澄清如下

还其本来面目:

(一)、

《内经》的“神”与“神明”

无一是指思维意识活动

《内经》论神

每与形联在一起

《八正神明论》:

养神知形之肥瘦

荣卫血气之盛衰

然夫子言形与神

何谓形,何谓神

《灵枢·决气篇》:

两神相搏,合而成形

《上古天真》:

古人知道

形与神俱

尽终天年

《淮南子》

对神解释云:

精神者

所以原本

人所由生

而晓悟其

形骸九窍

取象于天

合同其气血与雷霆风雨

比类其喜怒与昼宵寒暑

《广雅》:

与,如也

此古文通借字

《淮南子》

扼要点明,精神是一种

“晓悟其形骸九窍”的“象”

生动形象地描述了

血气之相从“如雷霆风雨”

喜怒之相反“如昼宵寒暑”

之“神之变”的动态特征

故中医学上的“神”

是相对于形而言

的“形神兼备”之神

生命活力通过

不同生理形态

而体现的一种

由内而外的

精神气蕴



精神、神气、

神志、神彩

等同类概念

的统称

它存在于诸如:

脉搏、色泽、声音、

视听、感知、意识、

思维、语言、动作

等系列生理形态的过程之中

但却决不是这些过程之本身

“神明”

是神的概念

的动态延伸

试比照

《灵枢》

《素问》

对心与神

心与神明

的论述

其义自明

《灵枢·邪客》:

心者

脏腑之大主

精神之所舍

《灵兰秘典论》:

心者

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

“腑腑之大主”与“君主之官”义同



一“舍”一“出”,一静一动,

“神”与“神明”,昭然各判

静者象也,“精神”也;

动者态也,“神明”也

所以“神明”者,精神之状态也

泛指生命表现之正常精神状态

“神明”与“精明”

系《内经》

表达生命状态

的两个特定用语

明者

日月之光辉

阴阳之有序

明亮清晰之谓

彰明显示之义

“神明”一词,在

《阴阳应象》和

《移精变气》中

都有精确的阐述

都与“变化”联系

在一起

《阴阳应象》:

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本

“神明”指的是

生命运动变化

(即状态)

之规律

所以强调其

“治病必求于本”

《移精变气论》更是

进一步提出

使生命运动,如何处于

正常状态的,具体治法

——“理色脉而通神明”

文章提出:

“得神者昌

失神者亡”

的科学论断

该经文

要旨是:

“理色脉” 

而使之

色脉相应

即是“合于神明”

就可“远死近生”

《内经》,

虽篇章众多,内容浩瀚,

但逻辑严谨,互为呼应

我们不妨以《内经》的其它篇章

来去印证该经文对“神明”的论述

《脉要精微》:

精明五色

气之华也;

《灵枢·本神》:

两精相搏为之神;

《六节脏象》: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

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

《易系辞》:

精义入神

以致用也

“精明”者

精的神异

活性功能

彰明显示

泛指

正常生理

功能状态

综合上述:

色为精之明

亦乃神之华;

神为精所搏

亦乃脉所舍

故色脉者

神之所凭

所以视其色脉之变

也即知其“神之变”

神之变者动态也,“神明”也

此即“理色脉而通神明”之义

反之

神失其常度

即“神明之乱”

《灵枢·天年》:

神有余,则笑不休

神不足,则悲

《脉要精微论》:

衣被不敛,言语善恶 

不避亲疏,神明之乱

“乱”者,精神状态之乱

“理色脉而通神明”治之

智虑自可

还其本来

临床常见

由此足以表明:

《内经》所论

“神”与“神明”

无一是指

第二信号系统的

思维意识活动

(二)、

《八正神明论》

“何谓神”之理解

应重在领会

其文义基点

《八正神明论》

在答复了“何谓形”之后

对“何谓神”作了

启迪性答复

原文是:

请言神,

神乎神,

耳不闻

目明心开而志先

慧然独悟,

口弗能言,

俱视独见

适若昏,昭然独明:

若风吹云,故曰神

对该经文的理解

首先要肯定其文义基点是

启迪读者如何去认识“神”

因为“神”

这东西

既听不见

又不能用

语言表达

所以

作者只能用引导的方式

启迪读者如何去认识它

“目明心开而志先”

是指导其认识方法;

“独悟”、“独见”、“独明”

是运用

这一方法对神认知的

由浅入深的必然过程

最后“独明”其旨:

神是一种

“若风吹云”

而不断变动

的精神气蕴

“神乎神”

是一种句式

并不是强调

其神的神奇

有的注释本,

就是因为,没有明确

文义基点而望文生义

误将对神的

认知方法和过程

喻其为神之功能

以至

延伸为思维意识

不谛南辕北辙

(三)、

“任物者谓之心”的“心”字

是感知力

并非脏象

脏腑之心

《灵枢·本神第八》是

《内经》

对大脑第二信号

系统功能论述

最为详尽的章节

但最易令人错误领会的是:

“任物者为之心”的“心”字

历代注家都将此字

误释为脏腑之“心”

由此导致了

思维意识活动

源自心的误区

此正是

西方医学否定其

中医大脑理论

科学性的

主要依据

评释该

“心”字涵义

从原文着手

该节原文为:

黄帝:

凡刺之法

先本于神

血、脉、营、

气、精、神,

五藏之所藏

至其淫溢离藏

则精失

魂魄飞扬,

志意恍乱,

智虑去身者,

何因而然乎?

天之罪与?

人之过乎?

何谓德气生

精、神、魂、魄、心、

意、志、思、智、虑

岐伯答曰:

天之在我者德也,

地之在我者气也,

德流气薄

而生者也

故生之来,谓之精,

两精相搏,谓之神,

随神往来,谓之魂,

并精出入,谓之魄,

所以:

任物者,谓之心,

心有所忆谓之意,

意之所存谓之志,

因志存变谓之思,

因思远慕谓之虑,

因虑处物谓之智

中国文字

一字多义是

普遍现象,

该文的

“心”字义,

我们不妨

从古文文法

和语法角度

来加以评释:

对古文理解,

必须要重视

全篇文义贯穿,

否则文义不伦

该经文

从“故生之来谓之精”

至“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这一层次

是对前问答句:

“精、神、魂、

魄、心、意、

志、思、智、虑”

概念的具体阐述

“任物者谓之心”的心字,

与前问答句中的“心”

前呼后应

一脉相承

属于同一词义

试观问答句:

何谓德气生

精、神、魂、

魄、心、意、

志、思、智、虑?

请问其故

岐伯答曰:

天之在我者德也,

地之在我者气也,

德流气薄

而生者也

前为提问句,

后为陈述句

“德流气薄

而生者也”,

是承提问句

所作的答复

“者”为指示代词,

代指人或事物,

这里是代指

提问句中的:

“精、神、魂、

魄、心、意、

志、思、智、虑”

“者”作为指示代词

必须附在形容词、动词

或动词性词组的后面

这里的“生”

不是形容词

而是动词

“生者也”是动宾结构

“也”,表示肯定语气

那么

“者”所代指的

“精、神、魂、

魄、心、意、

志、思、智、

虑 ”

是一气呵成

的并列宾语 

这种

并列宾语的内涵

必须是同一属性 

既然

“精、神、魂、

魄、意、志、

思、智、虑”

均为精神意识

范畴的抽象概念

唯独“心”是腑象脏腑

之具体概念可乎?



文义不属

文法结构,所不许也

古人不做,此等文章

再释其

“任物者谓之心”的后续经文

对精神意识活动的递进性表述:

心有所忆,谓之意

意之所存,谓之志

因志存变,谓之思

因思远慕,谓之虑

因虑处物,谓之智

其修辞特点是

前后句与句首句尾之间

内容层层相因,层层递进,

每一句的,首尾词性相同

倘独一“心”字为脏腑

则“心有所忆谓之意”

一句因首尾词性不同

而变得不伦不类矣

全篇

经文之华美

被毁之贻尽

故该节经文之“心”字

非脏象脏腑之心

当与

“精、神、魂、

魄、意、志、

思、智、虑”

为同一内涵

与现代汉语的

“心不在焉”、

“小心火车”、

“心驰神往”

等心字其义类同

是包括

感觉、知觉、

情感,注意

等在内的

对客观事物

的感知力

通过上述疑问之澄清

证明中医学上的“神”

是相对于形而言的

“形神兼备”之神

是生命活力

在生理病理

形态上

的体现

“神明”指的

是生命表现

的精神状态

它们都

不是思维意识活动

更非智力智商之谓

“心主神明”

是中医学用以

表达心的功能

与生命状态之间

生理病理关系的

经典名言

立足于

西医学者

未谙“神明”

之科学内涵

却从解剖学的

思维意识角度

提出“脑主神明”

以期取代

“心主神明”

得失大矣

【知者乐水,孔子眼中的水】在《道德经》中,老子高度赞美水,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又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还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在老子看来,水利万物而不争,善于处下守弱,故能几道为王,以柔克刚,简直就是道的化身。#每天读国学#

那么,曾经向老子问道的孔子,又是怎样看待水的呢?孔子说“知者乐水”,《孟子·离娄下》也记载有人曾对孟子说:“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似乎孔子也很喜欢水,曾经赞美过水。今日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孔子眼中的水吧。

“知者乐水”乐的是什么?

说起孔子对于水的看法,相信大家都会想起“知者乐水”这句话。《论语·雍也》中记载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阐述了他对仁者、智者的独到体悟。对于乐水乐山之别,朱熹注释说:“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所说不无道理。

孔子固然是以仁者自期的,但生前似乎不敢以仁者自许。孔子曾经对学生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不过,倘若有人称许孔子为智者,或许他不会拒绝。《中庸》中记载孔子说:“好学近乎知。”而孔子对于自己的好学,似乎是充满自信的,他曾经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又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那么如此好学的孔子,自认为近乎“知者”,应该是顺理成章之事。那么孔子这位“知者”为何“乐水”呢?

这在《论语》中似乎不易找到答案。前面提到《孟子·离娄下》中有人对孟子说孔子曾极力赞美水,并问孔子为何这样赞美水,孟子回答说:“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意思是说,真正的君子之学,就像有源之水,日积月累,循序渐进,而不能像夏天的暴雨,声势巨大,但来得快去得也快。所以,“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君子认为是耻辱之事。这是孟子对孔子“乐水”的解释。

而在《荀子》之中,我们看到一段更为直接地解释孔子“乐水”的材料。《荀子·宥坐》中记载:“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大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大意是说,有一次子贡问孔子,为什么君子见到大水要观赏一番,孔子说:“水遍生万物而无所作为,像德。水总是流向卑下之处,曲曲折折也必定遵循这个道理,像义。水浩浩荡荡而永不停息,像道。如果决口让水流走,水立即奔泻而出,如响应声,涌向百仞深渊也毫不惧怕,就像勇敢。注入量器,水面总是很平,像法度。水装满器皿就会溢出,不必用概去刮,像公正无私。水柔弱而能渗入细微之地,像是明察秋毫。什么东西放进水中一洗,出来就干干净净,好像善于教化。就算经历百转千回,也必定向东流去,好像意志坚定。所以君子见了大水一定要观赏一番。”孔子在水中发现了如此之多的美德,怎么能不“乐水”呢?

有趣的是,与《荀子·宥坐》的记载类似,《说苑·杂言》中也有一段孔子论水的记载。发问的也是子贡,孔子的回答则略有不同。孔子说:“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绰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贞;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主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与《荀子·宥坐》的记载相比,水的德性特征更为明显,增加了“仁”“智”“贞”,而去掉了偏于道家色彩的“道”,整体更具儒家色彩,显示了西汉“独尊儒术”之后的思想印迹。

我们不禁想,《孟子》书中那人所提到 “仲尼亟称于水”,或许正是指《荀子·宥坐》所记载的这段孔子赞美水的话。而孔子之所以“乐水”,乐的正是水的德性之美。

“子在川上”感悟的是什么?

不过,孔子面对水,并不仅仅是理智地思考水的德性之美,而且曾发出过深沉的人生感喟。《论语·子罕》中记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尽管朱熹注释说:“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乃道体之本然也。然其可指而易见者,莫如川流,故于此发以示人,欲学者时时省察而无毫发之间断也。”认为这里是一种哲理的领悟与表达,但正如编纂《论语集释》的程树德所说,“宋儒解经,每有过深之弊”,这里朱熹的注释就未免求之过深了。

宋儒之前,人们对这段感慨的理解没有什么歧义,认为就是指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正如皇侃《论语义疏》中说:“孔子在川水之上,见川流迅迈,未尝停止,故叹人年往去,亦复如此。向我非今我,故云‘逝者如斯夫’也。……日月不居,有如流水,故云‘不舍昼夜’也。”皇侃又引孙绰说:“川流不舍,年逝不停,时已晏矣,而道犹不兴,所以忧叹也。”认为这是孔子感慨时光飞逝,眼看自己年老,而“道犹不兴,所以忧叹”。孙绰的解读是不无道理的,孔子晚年确多有衰老之叹。如《论语·述而》中记载孔子感慨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又如《论语·子罕》中孔子也感慨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在这里,孔子更像是一位面对流水的抒情诗人,站在人生乃至历史的长河边发出浩叹。而这似乎也成为后世中国诗人的一个心结,我们在六朝时谢朓的“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在盛唐时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北宋时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名句之中,仍然可以听到这种感慨的回响。

如果将老子与孔子对水的观察对照起来看,我们发现,老子对于水的领悟是“以物观物”式的,领悟的是哲理;孔子对于水的领悟则是“以我观物”式的,既有道德的寄托,也有人生的感慨。当然,这只是老子与孔子思维异同的一端,要想更深入地老子、孔子乃至道家、儒家的思想异同,就需要更深入地研读《道德经》《论语》等经典,温故而知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萌萌的产后减脂日常# 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妈跟樱桃说,以后让妈妈给你做鱼吃啊~姥姥给你买,妈妈就给你做[允悲]……又是吹爆午饭的一天[鼓掌][鼓掌][鼓掌]
  • ⇒hyoro@ joqr.net可爱的女孩子不分年龄[兔子]先生、いいもの見せてあげるわたしの宝物 好きなものノート~回るイス、曲がってる坂道、お風呂場で出る声
  • 这个时候如果你像以前一样,用让他不舒服的处理方式处理这些“情景再现”那他可能在心底就会彻底对你打上“你就是这样的人,就是无法改变”。注:图源除p5自修图,其他见
  • ?爱的代价可能是家人的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是反目 女孩子可以承担男孩子为什么不可以?
  • PS:这就是直播鸽了的理由么,在家隔离又不用上班也不累啊,休息个毛线,就知道玩游戏(资深玩家)[挖鼻]就等周一看你怎么去挑战我们给你出的那些沙雕项目了[笑而不语
  • 参加一下朋友的邀约,也许会遇到不错的桃花哦。适当的出去玩一下,释放压力。
  • !!
  • ④过去的不开心统统忘掉吗,明天的苦恼不放到今天来发愁[微风]。4过去的不开心统统都忘掉,明天的苦恼不放到今天来发愁。
  • 6不管怎样,你都是要学会培养自己有一项业余爱好或特长[炸鸡腿]。6不管怎样,你都是要学会培养自己有一项业余爱好或特长。
  • (3)你的“流量客户”精准管理了吗?煎熬。
  •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2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今天是王老师生日 想碎碎念本来想发我们之间的合照换了手机之后却只能找到零零散散的祝福 啊 原来是我们俩太久没见了虽然很久很久没见但好像她一直都在我身边 我们不会
  • 试管促排会让我老的更快吗促排的时候,使用的只是一些促排卵的药,让本来可能要凋亡的卵子再发育起来,一起长成优势卵泡,换句话说就是变废为宝,人体内本身的卵泡储备是没
  • (图3、4)16日上午,渡边总领事参观昆明・藤泽友谊馆,并围绕“日本近况与日中关系”在友谊馆面向在昆明的近40名中日友好人士进行了演讲。(图1、2)15日下午,
  • #复工复产进行时# “命案必破”追逃锲而不舍!    2020年3月21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公安局在上级公安机关的大力支持下,多警联动、精准打击,在包
  • 他们处理事情喜欢自由发挥,有时候甚至会“放飞自我”显得没有团队精神。千万不要被它的书名误导了[嘻嘻]做产品,带团队的尤其推荐精读人生毕竟不像企业,是非成败,似乎
  • 找哥要签名却没有纸,到处找人借,居然都是涂涂画画的A4纸,哥用无辜的大眼睛看着我说这样的没法签,我嘤嘤嘤哭泣:那哥哥下次一定要给我签!#术颜日记得日常分享# 爆
  • 昨晚上做了一个梦,人醒了还在笑,梦中有个小男孩3-4岁,与我说着什么,很开心。用他的小手捧着我的脸,一直欢笑着………想到自己的儿子,小小时候也这样,圆圆的大脸,
  • #话务女兵是如何训练的#这个最有话语权了下连第一天一人发好几个本,说这就是你们接下来要背的东西瞬间头皮发麻密密麻麻的汉字和数字,据说有两千个电话然后开始暗无天日
  • 但没想到她也曾为自己的颜值焦虑过,有一天她醒来看见镜子中的自己觉得自己老了,周迅好真实啊,不过我觉得只要周公子眼睛和下巴保养得宜,不要胖或者水肿的话再战个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