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与寂寞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原因值得修道者耗上毕生精力去做呢?
在一般人眼里,修道者总是孤独与寂寞的。他们总是过着晨钟暮鼓,清灯伴黄卷,形单影孤的清淡生活,与世无争,常表现为孤独与寂寞的样子。
但是为何多少年来,都有不少修道者,愿意过着这种生活方式呢?这 孤独与寂寞的生活方式里面,有什么原因值得这些修道者耗上毕生精力去做呢?
是注定他们的生活方式就得这样呢?还是另有什么原因让他们有理由过上这种生活?下面就谈谈贫道自己的看法。
一、圣人孤独与寂寞是为了什么
孤独与寂寞,不但是一般常人有之,一般修道人有之,其实连圣人也有。但是圣人他们为何愿意过着孤独与寂寞的生活呢?他们应该有自己的追求吧。追求的是什么呢?
《道德经》二十章说:“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兮其若晦,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二、孤独与寂寞的快乐
有些修行者,在外面看来显得非常孤独与寂寞,他们内心没有太多的贪念,所以内心就清静。当人们内心清静时,就不会有太多的贪求,所以他们就表现安静而显得默默无闻。一般不了解的人,就认为他们生活得孤独与寂寞。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说“清静为天下正”。在修道方面,内心清静可以说是天下修行的规范。当内心清静时,自己的心灵就会安静下来,七情六欲也就减少,就不会有太多的非分之念,从而不会去追求一些无用而痛苦的事情。所以一些修行高深的道长,平时内心严格遵守戒律,专心致志地修行,达到虚静状态,可以体会更深远玄妙的内容。

《南华经》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修养达到一定高度时,可以将自己身体忘掉,进入一种物我两忘境界,即《南华经》所说的“坐忘”,从而体会生命的另一状态。另一种状态下,反而能体会到生命的高速运行,《南华经》称之为“坐驰”。

即当身体安静,而精神层面反应则更灵活而快速,从而达到内在的一种通达明亮。故内心清静而无所求的修行者,表现出的样子则好像孤独与寂寞一样。但其实,他们只是形体孤独而内心并不寂寞。

众人因迷醉于名利而欢乐,像享受丰盛的美味,又像在春天登上高台而欣赏美景。圣人却唯独一人过着淡泊的生活,没有一点欲望萌动的征兆,像刚出生的婴儿那样还不知道发笑。颓废啊,好像无所归依。众人都有多余之物,而作为一位圣人,却唯独像有所遗失。
圣人表现出愚人的心态,好像非常愚蠢的样子!世俗的人都精明,圣人却显示唯独像昏昧;世俗的人都分析明辨,圣人却表现得唯独沉默。恍惚啊,像走到昏暗的地方,冷落啊,像无处栖息。众人都有所作为,圣人唯独表现出愚蠢而鄙陋的样子,圣人虽然独自和众人不同,然而却重视生养万物之本“道”。

圣人之所以与众人不一样,愿意过着孤独与寂寞的生活,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追求这个作为万物之母的“道”。

三、忍耐孤独寂寞才能更好地悟道
《道德经》第十六章中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当我们内心达到空虚已极的境界,保持清静得深厚的状态,这样更能认识到事物的变化。万物竞相生长,我们就可以观察它们的循环归复。万物众多,都要复归到它们的根源。复归到根源,我们称之为进入一种静态,进入这种“静态”时,我们就称之为是一种归复本性方式。当归复到本性时,就能发现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保持常态而不变的法则,懂得这种常态不变的法则的道理后,才能明白事物及生命的本质。

如果不懂得这种常态不变的法则的道理而轻举妄动,那就会遭到凶兆。懂得这种稳定法则的道理,才能包容一切。能包容一切才会做到公正无私;能公正无私才会使人们归向;能使人们归向才符合自然;能符合自然才会符合“道”,能遵循“道”才会长久,从而终身不遭受危险。

《易经》里说“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因此,当我们处于寂静的状态中,才能更好地体悟道的玄妙,才能让我们在生活中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从而变得安全。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说:“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圣人内心的专一,是天下修行的一种共同法则,也是排除内心孤独与寂寞的最好良方。一般不理解庙观生活的人,认为庙上的生活皆是孤独而寂寞的。一般人都害怕出家而承受这种孤独与寂寞的痛苦。人们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他们不懂修行者的内心世界或是修行的快乐。其实出家人内心更充实而幸福。

因为他们有圣贤们的智慧作为指导。所以,内在精神上,反而非常富有。因为他们的精神是专一的,一心一意的、非常虔诚地做着自己信仰的事情。内心里有颗坚定的信心,他们时时感觉与太上道祖同在。有了这颗坚定的道心,从此不再感觉到孤独与寂寞。不论什么人,当内心达到专一的状态时,是不会再感觉到孤独与寂寞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王子去看一个修行者。王子看到修行者说,你一人在山里修行,是不是很孤独与寂寞?修行者说,我本来很快乐,但是你来了,我就不快乐,就变得孤独与寂寞了。王子非常不解地问:为什么?修行者说,你没来,我与“造化”同在,你来了,我就要与你说话,而暂时与“造化”分开了,在内心不能做到专一的状态,所以感到孤独与寂寞。

一些艺术家,当他沉浸于自己的艺术境界里时,也会显得如痴如醉,一个人也不会感觉到孤独与寂寞。所以,一般世人认为修行者皆是痛苦的寂寞与孤独,而实际上,得到修行内在快乐的人,他内心世界是非常幸福的。所以,他们甘愿一生守过着表面上很寂寞而孤独的样子。这好比一个雕塑家,看着自己的雕像作品,几个小时都不会感到自己孤独与寂寞一样。

因此,耐得住孤独与寂寞的人,才能得到内在的智慧与快乐。好多事情,都是慢慢成功的,如果太急于求成,有时反而不好。所以,《道德经》中说“大器晚成”。往往有大成就者的人,都不是一下成功的,常常要耐得住孤独与寂寞。如姜太公耐得住孤独与寂寞,终于等来文王的赏识与重用。越王勾践,耐得住孤独与寂寞,卧薪尝胆最后终于取得胜利。同样我们龙门丘祖师,“磻溪六年,龙门七载”(《玄门功课经》),共十三年时间,忍耐了孤独与寂寞,修道方能大功告成。

孤独与寂寞在不理解或是没有很好运用它的朋友,也许是一种痛苦。如果能耐得住孤独与寂寞,有时却可以从另一方面得到更多的智慧与快乐。很多大器晚成者,其实也是经历过孤独或寂寞才达到成功的地步。

所以,孤独与寂寞,对于世人来说,也许是一种无助的、痛苦的处境,而对于一个修道者来说,却是一件必不可少的、幸福的事情!
#道教#

孤独与寂寞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原因值得修道者耗上毕生精力去做呢?#道看世间#

在一般人眼里,修道者总是孤独与寂寞的。他们总是过着晨钟暮鼓,清灯伴黄卷,形单影孤的清淡生活,与世无争,常表现为孤独与寂寞的样子。

但是为何多少年来,都有不少修道者,愿意过着这种生活方式呢?这种孤独与寂寞的生活方式里面,有什么原因值得这些修道者耗上毕生精力去做呢?

是注定他们的生活方式就得这样呢?还是另有什么原因让他们有理由过上这种生活?下面就谈谈贫道自己的看法。

圣人孤独与寂寞是为了什么

孤独与寂寞,不但是一般常人有之,一般修道人有之,其实连圣人也有。但是圣人他们为何愿意过着孤独与寂寞的生活呢?他们应该有自己的追求吧。追求的是什么呢?

《道德经》二十章说:“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兮其若晦,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众人因迷醉于名利而欢乐,像享受丰盛的美味,又像在春天登上高台而欣赏美景。圣人却唯独一人过着淡泊的生活,没有一点欲望萌动的征兆,像刚出生的婴儿那样还不知道发笑。颓废啊,好像无所归依。众人都有多余之物,而作为一位圣人,却唯独像有所遗失。

圣人表现出愚人的心态,好像非常愚蠢的样子!世俗的人都精明,圣人却显示唯独像昏昧;世俗的人都分析明辨,圣人却表现得唯独沉默。恍惚啊,像走到昏暗的地方,冷落啊,像无处栖息。众人都有所作为,圣人唯独表现出愚蠢而鄙陋的样子,圣人虽然独自和众人不同,然而却重视生养万物之本“道”。

圣人之所以与众人不一样,愿意过着孤独与寂寞的生活,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追求这个作为万物之母的“道”。

孤独与寂寞的快乐

有些修行者,在外面看来显得非常孤独与寂寞,他们内心没有太多的贪念,所以内心就清静。当人们内心清静时,就不会有太多的贪求,所以他们就表现安静而显得默默无闻。一般不了解的人,就认为他们生活得孤独与寂寞。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说“清静为天下正”。在修道方面,内心清静可以说是天下修行的规范。当内心清静时,自己的心灵就会安静下来,七情六欲也就减少,就不会有太多的非分之念,从而不会去追求一些无用而痛苦的事情。所以一些修行高深的道长,平时内心严格遵守戒律,专心致志地修行,达到虚静状态,可以体会更深远玄妙的内容。

《南华经》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修养达到一定高度时,可以将自己身体忘掉,进入一种物我两忘境界,即《南华经》所说的“坐忘”,从而体会生命的另一状态。另一种状态下,反而能体会到生命的高速运行,《南华经》称之为“坐驰”。

即当身体安静,而精神层面反应则更灵活而快速,从而达到内在的一种通达明亮。故内心清静而无所求的修行者,表现出的样子则好像孤独与寂寞一样。但其实,他们只是形体孤独而内心并不寂寞。

忍耐孤独寂寞才能更好地悟道

《道德经》第十六章中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当我们内心达到空虚已极的境界,保持清静得深厚的状态,这样更能认识到事物的变化。万物竞相生长,我们就可以观察它们的循环归复。万物众多,都要复归到它们的根源。复归到根源,我们称之为进入一种静态,进入这种“静态”时,我们就称之为是一种归复本性方式。当归复到本性时,就能发现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保持常态而不变的法则,懂得这种常态不变的法则的道理后,才能明白事物及生命的本质。

如果不懂得这种常态不变的法则的道理而轻举妄动,那就会遭到凶兆。懂得这种稳定法则的道理,才能包容一切。能包容一切才会做到公正无私;能公正无私才会使人们归向;能使人们归向才符合自然;能符合自然才会符合“道”,能遵循“道”才会长久,从而终身不遭受危险。

《易经》里说“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因此,当我们处于寂静的状态中,才能更好地体悟道的玄妙,才能让我们在生活中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从而变得安全。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说:“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圣人内心的专一,是天下修行的一种共同法则,也是排除内心孤独与寂寞的最好良方。一般不理解庙观生活的人,认为庙上的生活皆是孤独而寂寞的。一般人都害怕出家而承受这种孤独与寂寞的痛苦。人们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他们不懂修行者的内心世界或是修行的快乐。其实出家人内心更充实而幸福。

因为他们有圣贤们的智慧作为指导。所以,内在精神上,反而非常富有。因为他们的精神是专一的,一心一意的、非常虔诚地做着自己信仰的事情。内心里有颗坚定的信心,他们时时感觉与太上道祖同在。有了这颗坚定的道心,从此不再感觉到孤独与寂寞。不论什么人,当内心达到专一的状态时,是不会再感觉到孤独与寂寞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王子去看一个修行者。王子看到修行者说,你一人在山里修行,是不是很孤独与寂寞?修行者说,我本来很快乐,但是你来了,我就不快乐,就变得孤独与寂寞了。王子非常不解地问:为什么?修行者说,你没来,我与“造化”同在,你来了,我就要与你说话,而暂时与“造化”分开了,在内心不能做到专一的状态,所以感到孤独与寂寞。

一些艺术家,当他沉浸于自己的艺术境界里时,也会显得如痴如醉,一个人也不会感觉到孤独与寂寞。所以,一般世人认为修行者皆是痛苦的寂寞与孤独,而实际上,得到修行内在快乐的人,他内心世界是非常幸福的。所以,他们甘愿一生守过着表面上很寂寞而孤独的样子。这好比一个雕塑家,看着自己的雕像作品,几个小时都不会感到自己孤独与寂寞一样。

因此,耐得住孤独与寂寞的人,才能得到内在的智慧与快乐。好多事情,都是慢慢成功的,如果太急于求成,有时反而不好。所以,《道德经》中说“大器晚成”。往往有大成就者的人,都不是一下成功的,常常要耐得住孤独与寂寞。如姜太公耐得住孤独与寂寞,终于等来文王的赏识与重用。越王勾践,耐得住孤独与寂寞,卧薪尝胆最后终于取得胜利。同样我们龙门丘祖师,“磻溪六年,龙门七载”(《玄门功课经》),共十三年时间,忍耐了孤独与寂寞,修道方能大功告成。

孤独与寂寞在不理解或是没有很好运用它的朋友,也许是一种痛苦。如果能耐得住孤独与寂寞,有时却可以从另一方面得到更多的智慧与快乐。很多大器晚成者,其实也是经历过孤独或寂寞才达到成功的地步。

所以,孤独与寂寞,对于世人来说,也许是一种无助的、痛苦的处境,而对于一个修道者来说,却是一件必不可少的、幸福的事情!

快速准确的找准用神

确定八字格局与取用总纲领:八字用神,专求月令,以日干配月令地支,而生克不同,格局分焉。财官印食,此用神之善而顺用之者也;煞伤劫刃,用神之不善而逆用之者也。当顺而顺,当逆而逆,配合得宜,皆为贵格。

第一原则:先以月令主气定格,以月令主气取用。

第二原则:对于杂气月令(寅申巳亥辰戌丑未),如果月令主气不及它气能量大,则按月令透干与会支(透干于月令,或与月支有合也),从其重者定格取用。

清乾隆进士沈孝瞻所著《子平真诠》是格局用神之集大成者。该书有几个最重要的概念:格局、用神、相神。(注意:此处的用神概念是子平术一贯的概念,与张楠《神峰通考〉提出的病药论以及到任铁樵注《滴天髓》提出的用神理论完全是两回事!)格局与用神是一回事,有八大格局也就是八大用神,它们是财、官、印、食、煞、伤、劫、刃。所以用神有善也有不善。

格局论命,格局用神容易确定,而相神难取!(注意:此处的相神与任铁樵注《滴天髓》提出的用神很相似)但沈孝瞻有时也犯逻辑错误,他有时把用神和相神也给混淆了!

请看《子平真诠:论相神紧要》原文:“月令既得用神,则别位亦必有相,若君之有相辅者是也。如官逢财生,则官为用,财为相;财旺生官,则财为用,官为相;煞逢食制,则煞为用,食为相。然此乃一定之法,非通变之妙。要而言之,凡全局之格,赖此一字而成者,均谓之相也。伤用神甚于伤身,伤相甚于伤用。”

其逻辑错误有二:

一、用神和相神用君臣关系表达不恰当。“煞逢食制,则煞为用,食为相”,宰相如何能制约皇帝呢?用神和相神用民主国家政府与国会的关系表达似乎更合适。

二、“伤用神甚于伤身,伤相甚于伤用。”,对于不善之用神理应制约之,此时伤用神对命局反而是有利的。相神受伤,总是对命局不利也。(实际上相神也是相对的,总之成全命局者即是相神)

还是总纲说的好:“财官印食,此用神之善而顺用之者也;煞伤劫刃,用神之不善而逆用之者也。当顺而顺,当逆而逆,配合得宜,皆为贵格。”(《子平真诠:论用神》)

《子平真诠:论建禄月劫格》:“建禄者,月建逢禄堂也,禄即是劫。或以禄堂透出,即可依以用者,非也。故建禄与月劫,可同一格,不必加分,皆以透干支,别取财官煞食为用。”——这里的“别取财官煞食为用”的用字实际应该是相神,而不是用神。因为格局者用神也,此建禄月劫格,用神即劫也。

时下命理界在定格取用中几种容易犯的错误有四:

一、定格取用以官煞为主的错误。

该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有官先论官,无官方论用”、“有官莫寻格局”、“格格推详,以杀为重”,依此先不论何格,只看八字中有没有官杀,不管是在天干或是在地支,只要一见官杀,就得先看这官杀是否成格。

这是误读了经典!

1、第一句话根本是“有杀只论杀,无杀方论用”的讹传,《五言独步》“有杀只论杀,无杀方论用,只要去杀星,不怕提纲重”是指“煞伤劫刃,用神之不善而逆用之者也”。

2、“有官莫寻格局”出自《玄机赋》,开头说:

“太极判为天地,一气分有阴阳。日干为主,专论财官,月支取格,乃分贵贱。有格不正者败,无格有用者成。有官莫寻格局,有格局不喜官星。”

歌诀首先提出“月支取格”,“有官莫寻格局”指无格局情况下用官,后边“有格局不喜官星”,如果有了格局就不一定喜欢官星了!

3、“格格推详,以杀为重”出自《四言独步》:

格格推详 以杀为重 化杀为权何愁损用

杀不离印 印不离杀 杀印相生 功名显达

官杀重逢 制伏有功 如行帝旺 遇之不凶

时杀无根 杀旺取贵 时杀多根 杀旺不利

八月官星 大忌卯丁 卯丁克破 有情无情

《四言独步》开端说:

先天何处 后天何处 要知来处 便知去处

四柱排定 三才次分 年根为本 配合元辰

神煞相绊 轻重较量 先观月令 论格推详

二、在定格取用当中喜欢以透干为主来定格的错误。

三、在定格取用中以月令地支逢三合为主来定格的错误。

四、定格取用中喜欢以月令“人元值日司令”为主来定格的错误。

取用定格的原则与方法(雨中行)

核心提示:本人通过对《子平真诠》《渊海子平》《三命通会》《神峰通考》等经典命理书籍中所列举的命例的取用定格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后,概括、总结了出八字取用定格的原则与方法。依据这些原则和方法对古书命例进行分析验证,未有不符者。在后续博文中,将用这些原则与方法对经典命书的命例作示例分析。

取用定格的原则与方法:

1、月令本气透干,则以月令本气取用定格;

2、月令本气不透,所藏它干或透或不透,只要月令本气为官煞或月令藏官煞,则以官煞为用定格;

条件:属月令藏官煞时,须月令本气非正财。若月令本气为正财,则取正财格。

3、月令本气不透,月令本藏皆无官煞,而月令所藏它干透干,则以透者为用;若所藏两者皆透,择其善者、重者用以定格,格成变格;

条件与变化:

(1)所透之干有用,地支会合成局;若透干逢刑冲克合,休囚败绝,虽透无用;或两者皆透,一有用,一无用,有用者为用;否则仍以月令本气取用定格;

(2)变格须变后更善,如由煞伤劫刃而变为财官印食,或原局不成格,而变后成格;若变之不善,则仍以月令本气取格,并作坏格论;

(3)若原格本美,而变格亦善,即以兼格论。

4、月令本藏之气皆无所透,亦无官煞,则以月令本气取用定格。

说明:

1、第2条原则与方法的命理依据是:

(1)日干为主,专论财官(《天机赋》);

(2)四柱专一论财官(《搜髓歌》);

(3)有煞只论煞,无煞方论用(《五言独步》);

(4)如月有正官及偏官,而时又入他格,只以月中取,他格无用(《三命通会》之《看命口诀》);

(5)甲日生酉月,乙生申巳,丙生子,丁生亥,戊生卯,己生寅,庚生午,辛生寅巳,壬生午未丑,癸生辰巳戌月,皆为正气(正官)(《三命通会》之《论正官》)。如丁生申月,亦藏壬官,为何不予罗列?盖丁生申月,自可取正财格,既“专论财官”,有财即可,不须求官矣,己生亥月同论。甲生丑戌,两生辰丑,庚生戌未皆有藏官而未列,何也?曰:杂气也。而壬生丑未,癸生辰戌为何又列?盖丑未、辰戌本气为壬、癸正官耳。

2、第3条原则与方法的命理依据是:

(1)用神既主月令矣,然月令所藏不一,而用神遂有变化。如十二支中,除子午卯酉外,余皆有藏,不必四库也。即以寅论,甲为本主,如郡之有府,丙其长生,如郡之有同知,戊亦长生,如郡之有通判;假使寅月为提,不透甲而透丙,则如知府不临郡,而同知得以作主。此变化之由也。

(2)故若丁生亥月,本为正官,支全卯未,则化为印。己生申月,本属伤官。藏庚透壬,则化为财。凡此之类皆用神之变化也。

(3)变之而善,其格愈美,变之不善,其格遂坏(《子平真诠》之论用神变化)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其他】个人出租,没有中介,诚意出租 有意联系:15201902269 #长沙岳麓区租房[超话]##长沙租房客[超话]##长沙租房[超话]##长沙租房##长
  • 对不起,没有了,因为我家柚子哥经过时,以为我自己在独食什么好东西呢,抢走了一口,他竟然没有说不好吃,那就说明还阔以啊[允悲]!男人买的咖啡 笑死了 男人只会考虑
  • 尽管70年代就开业了,但在很多香港市民的印象中,珍宝海鲜坊名气最大的时候其实是90年代。前几天珍宝海鲜舫被拖走的视频中,弹幕里有网友觉得“这装修配色好土”。
  • 在这里你可以观看澳大利亚野狗表演、毒蛇大汇演、超级大鳄鱼秀等,也可以喂袋鼠,抱考拉照相。在这里你可以观看澳大利亚野狗表演、毒蛇大汇演、超级大鳄鱼秀等,也可以喂袋
  • 好喜欢《二十不惑2》女孩们的友情太美好了,25岁,可能谈了恋爱,可能还在单身,但唯独不能没有姐妹,那个心烦可以拉出来逛街吐槽的好姐妹,是每个人人生中都不能少的一
  • 蚂蚁金服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标杆企业,2017年《胡润女富豪榜》显示,彭蕾的身家达到400亿,排在榜单的第6位。吴亚军1964年出生于重庆合川,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
  • 以前,我也曾迷恋过写诗,那时我身边总是带着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乱七八糟地抄录着脑海中偶尔闪现出的自认为精彩的句子。闲暇的时候,我就会抱着那个小破本子,静静
  • Đau lòng không??? _Có chứ. Người mà mình luôn quan tâm... ngay cả MXH cũng khôn
  • 明天,我们又要进行新一轮的核酸检测了,因为孩子在这个时候“不争气”的生病,检测组的伙伴们贴心地提醒到加入物资保障组的我不用参与核酸组的工作了,而他们将从凌晨5点
  • #赞多出道一周年快乐#[给你小心心]#赞多了不起舞社#✨赞多出道周年企划✨ : 限定狼人杀卡牌福利派送来玩一场游戏吧在钢筋森林里棋子都在你眼前天黑以后的预言说结
  • 2021年年末,朱桧还曾出席港龙中国&明源云成本数字化升级项目启动会,对集团业务数字化进行了相关解释说明。#房地产##如何防止青少年刷屏成瘾##大规模核
  • 当我看着大自然的时候,心情真的会变很好,这也是我很喜欢旅游的原因,看看山,看看水,看看天,看看花,看看草,看看树……都是对心灵的一次次洗涤。看到解解不厌其烦的传
  • 劝她报警算了,但是目前朋友也有些举棋不定不知怎么做的感觉只能跟她说警惕附近,以及嘱咐父母注意不要给人开门,买点防身的小东西之类[苦涩]好恐怖,已经有偏执跟踪狂那
  • 这车子真的是好开,而且灵巧,续航又强,只要老婆不开,我一般都抢过来开。充满表显是330km+,这么多年开下来,实际不开空调情况下280km以上是可以开的,夏天开
  • ✅✅强烈推荐! 秋风起,没它不行了吧,即使你有一抽屉的口红,没有一个水嘟嘟的嘴唇那也是白搭,没有哪个大干唇涂口红会好看喔!这个兰芝唇膜真的要推荐❗️经常使用千年
  • 这几天有宝让我推荐低卡食物,看到的时候仔细想了半天发现减肥前和减肥成功后我好像都没刻意Mai过低卡零食,我觉得低卡食物可以偶尔改改口味尝尝鲜~总想吃零食的原因看
  • 不想说累挺了没有结束语 不回复的下次就别说话得了 别想着给人上课吧 我们不一样 多了少了又能咋 你多了能给我花还是我多了能给你花 有些东西真的是虚的 忙忙叨叨累
  • 很多时候,如果你是一个健康成人,我认为吃可以简单到像天凉了需要加衣服那么简单,只是要注意饿了再吃东西。#空气炸锅##空气炸锅炸鸡腿##我的美食日记##厨艺教程#
  • 我真的急得团团转我靠,一家一家医院打电话,有没有紧急核酸,感谢小,感谢武汉中西医结合医院,可以做紧急核酸,2小时内出结果[泪]之后我想那就不着急了,怎么的最后一
  • 周六友好的满月将从你的希望和梦想宫闪耀,所以这应该是一个理想的时间,去和朋友外出。在周日,迷人的金星会优雅地进入你星盘的浪漫宫,如果你在寻找爱情,这是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