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磨浆能耗、减少环境污染 生物酶或洗刷造纸业“原罪”

  编者按 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需大力促进纺织、造纸、制药等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而生物技术的应用,无疑会加快这些行业绿色转型的脚步。为此,本报推出“绿色生物制造”系列报道,聚焦生物技术如何助力传统产业走出高能耗、高污染之困。

  如果将现在的纸张与过去进行对比,不难发现这些年来纸质变得越来越好,也越来越白。

  然而,光鲜亮丽的纸张背后,却隐藏着造纸工业难以摆脱的高污染、高能耗的“原罪”。

  与此同时,我国人多树少,木质原料纸浆极度短缺,造纸原料长期依靠进口原生纸浆和废纸。根据生态环境部和其他部委联合发布的公告要求,我国已于2020年底基本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依靠进口废纸造纸已行不通。

  近年来,在环保和成本的双重压力之下,秸秆等非木质原料,以生物酶辅助处理的高得率机械浆正在使造纸行业的原料结构发生微妙变化,为该产业尤其是包装纸产业带来一场变革。

  纸张背后的行业之痛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中国造纸行业常年产销量均位居全球首位,约占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阅读大行其道。但在短时间内,纸张在许多领域依然不可替代,比如教材、广告印刷、生活用纸等。

  不论什么类型的纸张,都要从一根木质纤维做起。“造纸原料主要是用植物材料中的木质纤维。”南京林业大学教授戴红旗介绍说,为了获得木质纤维,需要先将植物原料削片或切短;经碱水高温蒸煮或机械研磨,分离出纤维得到纸浆;纸浆经机械磨浆,并以一定浓度在造纸机上脱水形成湿纸页,再通过压榨进一步脱水,烘干成纸。

  人类为了获取制造纸浆的木质纤维,必须投入大量的水、电、碱等要素,同时会产生大量黑、臭、毒的废水,以至于许多造纸企业屡屡登上环保黑榜。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森林资源十分匮乏,人均森林面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为了减少国内木材资源消耗、减轻废水排放带来的环保压力,近年来我国大量进口国外木浆和废纸,以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进口木浆可以直接用于造纸,生产白卡纸、生活用纸、特种纸等;而进口废纸主要用于生产纸板、包装纸和新闻纸等,比如电商快递行业大量使用的包装盒、瓦楞纸、牛皮纸等。”戴红旗说。

  目前,我国造纸用浆进口比例高达40%。为了缓解造纸纤维原料不足,降低生产成本,造纸企业开始转向合理应用性价比高的非木质原料。

  “制浆的原料分为木质和非木质两大类,除了林木以外,秸秆、竹子、芦苇、芒秆、棉秆都属于非木质原材料。”戴红旗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过去受技术和工艺限制,非木质原料生产化学浆黑液提取率和碱回收率低,纸浆使用元素氯漂白,产生的废水不仅难处理,而且可吸附有机卤化物(AOX)含量极高,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对人体健康也有威胁。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及污染控制力度增强,1990年以后,几乎所有的非木材纤维制浆造纸企业都被关停。到目前为止,仅有四川等少数地区竹浆造纸企业还在运行。

  非木质纤维制浆迎来新机遇

  尽管非木质原料制浆生产已完全禁止,但非木质纤维利用技术的研究没有因此而止步。近年来,生物质精炼技术、高得率化学机械浆技术等成为热点,并受到业界的重视,让非木质浆重回造纸行业舞台。

  “生物精炼可以将非木质纤维原料的各种组分分别资源化利用,特别是对半纤维素、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戴红旗告诉记者。

  木质素大约占到非木质纤维原料组成的20%—40%,传统制浆就是脱除木质素,获得用作造纸原料的纸浆纤维。木质素是苯丙烷单元通过醚键、碳—碳键连接的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视植物纤维原料类型,木质素基本构成的芳香族单体有得失电子功能,能吸收紫外线,也是有应用潜力的储能材料。

  过去,木质素的价值一直没有被很好开发与利用,制浆厂传统做法是把它通过燃烧回收热能利用。戴红旗介绍说,近年来,基于木质素酚羟基芳香族单体特殊功能,科研人员将木质素替代苯酚作为绿色胶黏剂、储能电解质/储能电极材料、抗紫外膜材料等。

  另一个目前被看好的技术方向,是高得率化学机械浆技术。该技术不仅可以缓解我国造纸纤维原料短缺的瓶颈,而且具有在废水处理方面难度小、成本低等优点。

  “这项技术抛弃了过去提取纤维素剩下半纤维素、木质素的思路,而是将木质纤维组分全利用,共同作为纸浆用于造纸。”戴红旗介绍说,高得率化学机械浆以机械方法为主,辅以少量生物酶、化学添加剂,这样一来,使制浆废水处理的工艺大大简化、成本降低,不仅可以大量替代进口商品木浆和废纸原料,而且将消除农作物秸秆焚烧所产生的巨大空气污染问题。

  戴红旗透露,造纸行业已经实施了许多科研项目,并在个别企业进行试点,用麦草生物制浆做生活用纸、包装纸等。

  生物酶或将促进造纸业绿色转型

  实际上,在成本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下,造纸业亦渴求能从污染大户转型为节能减排典范。

  在使高污染、高耗能的造纸业“改邪归正”方面,生物酶制剂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戴红旗表示,生物酶具有专一、高效的特点。目前,生物酶应用在造纸行业的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磨浆、脱墨、漂白以及去除造纸过程胶黏物等方面。

  比如,可以利用生物酶对浆料纤维的细胞壁进行改性处理,使纤维加速润涨、松软,促进磨浆的作用效果,降低磨浆能耗、提高成纸强度等。研究表明,生物酶可使磨得每吨纸浆的能耗降低41.4%。

  此外,造纸工业大量回收利用废纸时,需要对其进行脱墨处理。

  传统的脱墨方法是使用化学品,在适当的温度及机械作用下,将油墨粒子从纤维上分离下来,然后采用浮选、洗涤或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将剥离下来的油墨粒子从纸浆中去除。生物酶法脱墨则是利用酶处理废纸,并辅助以浮选或洗涤,以及两者并用的工艺,从而除去油墨。

  漂白也是造纸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利用酶制剂,可起到“生物助漂”的效果,减少含氯漂白化学品用量,从而减少漂白废水中可吸附有机卤化物的排放量,降低环境污染。

  然而,生物酶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也并非一帆风顺。

  戴红旗表示,关于生物酶技术的研发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应用仍存在瓶颈。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制浆厂。原因是,生物酶应用于复杂且大规模的制浆生产还存在一系列技术难题。

  “此外,生物酶对原料进行预处理所消耗的时间较长,而厂家需要效率保证连续生产,所以更倾向于采用效率更高的物理或者化学预处理方式。”戴红旗说,某些酶制剂本身也存在成本较高、种类有限、受温度和酸碱性环境影响较大、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因此,现阶段生物酶技术的应用还是辅助性的,起不到主导作用。

  同时,他对生物酶在造纸行业的应用前景表示乐观:“总体而言,生物酶专一性较强、效率较高,尤其对高污染、高能耗的造纸工业而言,环保效果明显,和化学品相比具有独特优势。随着技术进步,未来必将在造纸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来源:科技日报

三次电荒:为什么电不够用了

其实,拉闸限电从2020年12月份就开始了,只不过之前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直到沈阳把红绿灯的电停掉,居民生活用电也突然停掉,才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到今年10月初,至少有20个省份都有拉闸限电的措施。

比如,宁夏要求高能耗企业限停产1个月;江苏、广东、浙江从2021年夏季前就纷纷实施“开3停4、开2停5”等措施,也就是,在白天大部分时间不允许生产用电,要等夜间才能开工,这样的天数一周有4-5天。开几停几的措施虽然非常不方便,但好在企业还能调度时间来配合,南方各省市之间通过电网把剩余电力拆借,还能勉勉强强维持着,没有严重干扰到人们的生活。

但是,东北的情况不一样。因为在那里,居民用电比例占全社会用电的比例更高,而且所处区域的电网就算有剩余电力,也都输送给北京、天津了,轮不上从周边把电力输送给东北,此外,再叠加管理的落后这些影响,于是东三省的拉闸限电终于大面积地直接影响到了居民生活。

如果我们梳理最近20年来中国的几次电荒,你就发现有不少相同之处——

第一次电荒发生在2003年,持续了一年多时间。

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对外出口大幅下降,制造业开工率很低,电力剩余很多。但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国内发电站的建设一直保持着10%的高速增长,于是过剩继续加剧。

鉴于这个情况,在2000年时,国家计划委员会已经不再批准新建电厂了。就这样,供电就不再增加了。但这样持续了几年,到了2003年,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中国制造业、基建都在以每年超过15%的速度增长,于是20世纪90年代末还算过剩的发电能力到了2003年就已经不够用了。但是,新建电厂依然延续此前几年的政策很难获批,于是电就不够用了。

直到问题比较严重了,才开始放开审批。一年多后,新建电厂开始正常运转了,电荒得到缓解。你看,用电需求和供电能力此消彼长,不能在对方稍有改变时做出调整,而是要等审批,延迟造成的波动被放大了。

第二次电荒发生在2010年,持续了2年的时间,分成两波:

第一波主要是为了追求考核目标造成的。中国在“十一五计划”中,第一次提出“双控”目标,“双控”说的是,总能耗和能耗强度都要下降。总能耗下降好理解,能耗强度下降是什么呢?就是创造单位GDP所耗费的能量下降的意思,也就是提高能量利用率。而2010年是双控目标考核的最后一年,当时提出的及格线是,在那个五年计划中下降至少20%。于是不少省份为了完成考核,从当年的5月份开始拉闸限电。

第一波拉闸限电给很多制造业企业都造成了损失,所以大家都等着考核年过去后加量生产,补偿损失。于是,转过年来的2011年1月份,电力需求猛增,于是发电厂就要跟着响应,库存的煤见底儿了,只能大量采购,造成了动力煤价格的暴涨,涨到了发电都亏钱的地步,于是电厂又不愿意发电了。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既然煤价涨了,发电成本上涨了,那把电价也提高,发电厂不就可以不用亏钱、继续发电了嘛!其实是不行的。中国的电价不是发电厂根据市场情况定的,而是发改委依照“煤电联动”的政策,一年变更一次。这次电荒在经历了2次电价上调后,才让发电成本略低于电价,此后煤炭价格回落,拉闸限电也消失了。

你看,第二次电荒和第一次电荒相比,有一些不同。这次不是用电需求和发电能力不能及时响应的问题了,而是煤炭价格和电价之间不能及时响应导致的。煤炭价格随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动,而电价却被卡得比较死。发电厂如果继续大量发电,亏损就会扩大,大到资金链完全断掉的时候,连一度电都发不出来,这时候影响只会更恶劣,所以,只能一边拿着补贴维持,一边减少发电量,把自己的运营控制在不崩溃的边缘。

而第三次电荒就是这次了,到现在也已经持续了快一年时间。

这次的机制和2010年那次的后半截比较像,也是煤价上涨,电价却无法及时变化。但这次的问题比第二次要严重,因为这次还叠加了全球疫情和碳中和目标这两个因素。

我们先说煤炭价格。

往年5500大卡动力煤的价格在400-600元每吨左右浮动。而2020年疫情以后,由于各国无限量地发债,几乎所有的大宗商品都在涨价,那些不受保质期影响的东西都在涨价,比如,一些从前只卖几块钱的芯片,现在需要三四百块钱还得通过黄牛才能买到。

煤炭也是,从400-600块钱每吨涨到了1300-1500块钱。而在一个火电厂的发电成本中,从前煤炭价格正常的时候,煤价都要占发电成本的60%以上,现在价格增了好几倍,按说电价也要相应的提高几倍才能覆盖掉成本。但电价卡得到很死,基本不能变。

之所以说“基本不能变”,是因为其实也能变,但那种变动的幅度实在不够用。

我国因为电价不能变造成电荒的问题由来已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2004年,曾经颁布过一个“煤电联动”的策略,也就是电价以煤价为基础,电力企业再自行消化30%的煤价上涨因素,然后再报发改委审批修改电价。但这个电价变动是以“年”为单位的,在实施的16年间,电价一共只改变过12次。而且,就算变也不可能像煤价那样大幅变动。

尤其是在2015年提出了“能耗双控”的目标后,2018年度和2019年度,本来按原规则,电价是应该上调的,但在“降低火电比例”的大政策下,却强行把电价下调了,于是本来效果就不太明显的“煤电联动”可能连杯水车薪的作用都没有起到。

这个问题大家也注意到了。于是在2020年,“煤电联动”政策被取消了,替代的是另一个叫做“浮动电价”的政策,希望能更切实地促使电价变动。相比从前,新政策虽然好得多,但也应付不了全球疫情下煤炭价格200%以上的增长,因为电价浮动的规则并不是自由浮动的,而是设定了上限,一次上浮不能超过10%,一次下浮不能超过15%,半年一次。

是什么造成了这次的供需不平衡

为什么说这次的电荒更严重呢?因为之前两次电荒,就算审批和调价存在滞后,也还是可以靠市场机制,经过几次供需的博弈,回到平衡。但这次,有很多可以让供需重回平衡的因素消失了。我们挨个说说:

这第一个因素就是,搞不到更多的煤炭。

既然煤炭不够,我国又是煤炭大国,提高产能行不行?不行,因为我国的碳中和目标中就是要淘汰火电站。你说,那就多投资、多建清洁能源的火电厂啊。是,现在已经在开足马力这样做了,但还是远远不够。

全局的数据是这样的: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清退煤矿5500多处,退出落后煤炭产能10亿吨/年,而与此同时,每年新增的煤炭产能(清洁产能)是2亿吨/年,相当于清退了5份,但只能补充上1份。你说,那加大进口啊,但实际上,我国每年进口的煤只占消耗总量的大约8%,所以加大进口也还是无法改变大局的。

而且就算想进口,疫情导致了一个谁都没想到的情况,就是海运价格大幅提高,从前中国从印尼、澳大利亚进口煤,算上运费也还是很划算的,但现在运费几倍到十几倍的涨价,于是大量进口只会进一步提高发电成本。

自己和外部都不能提供更多的煤,煤炭价格也看不到回落的迹象,所以“搞到更多煤炭”这个方法困难重重。

第二个因素就是,能源更新换代。

既然指望不上煤了,那么其他能源呢?比如风电、水电、太阳能发电,还有核电。这当然行,而且也是碳中和计划的终极目标,但问题是,这些新形式电力的发展不是几年可以完成的,最快也要四五十年。在今天中国的电力结构中,火电占比依然高达68%,其次是水电占比18%,风电6%、核电5%、光伏3%。就算用建设周期最短的风电和光伏,想暂时替代今天火电比重的1/4,也需要至少十几年时间,根本解不了燃眉之急。

所以,只要煤价还没有因为其他因素迅速下降,拉闸限电的问题会一直存在。

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影响

那它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是生活上,虽然政策在全力确保生活用电不受影响,但我们也只能理解为“优先限制耗电的企业”,如果已经给它们限电了电力还不够用,那生活用电也一样会被限制,这个现实在东北就已经出现了。供需的问题最终还是要靠市场解决。

电价随煤价暴涨后,虽然很多人会抱怨用不起电,但与此同时,每个终端用户也会在力所能及的强度上实施节电的措施,有实力的终端用户说不定还会开始着手建造自己的清洁能源发电装置。电厂也会因为电价暴涨,不愿意错过大赚一笔的机会,从而想方设法开工发电。抱怨“电价太高”的声音会在短时间消失。

而死死的卡住电价不变,拉闸限电的措施可能会带来更多后续问题。比如我们知道,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基础设施建设,所以全球制造业才会来中国落户。现在,如果连保障制造业开工最基本的电都时有时无的话,最大的优势就在慢慢消散。

当然,既然煤价是国际化的,所以用电问题不只限于中国,很多国家的电价都会因为煤价、天然气价的飞涨而飞涨,与此同时,全球各国也都在碳中和的进程中,于是全球各国也都受困于能源更新换代过程中来不及换的现状。所以,这个问题在中国更多就是以拉闸限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而在国外更多就是以电价飞涨的形式表现的。$中国神华(SH601088)$ $山西焦化(SH600740)$ $国电电力(SH600795)$ #电力煤炭化工等热门板块全线重挫#

#东北拉闸限电是否会波及冬季供暖#【东北多地限电三大焦点:民用电缺口有多大,会否波及冬季供暖】#东北居民谈拉闸限电#道路红绿灯“失灵”、居民买蜡烛应急……突然拉闸限电,沈阳市民小陈和家人在过去的几天内经历了这些罕见情况。近期“多地拉闸限电”引发广泛关注,其中对民生的影响是最大焦点之一。连日来,从国家电网到地方政府,已对拉闸限电作出表态,要求尽最大可能保障民生。

有专家向南都记者表示,电力短缺的现状会持续一段时间。那么,居民用电缺口有多大、会否波及冬季取暖、有哪些办法能应对……沈阳、大连等地市民在接受采访时向南都记者提出了这些担忧。

焦点一:居民用电缺口多大

突如其来的“拉闸限电”令不少东北地区的居民有些措手不及,官方解释提到,受全国性煤炭紧缺、煤价高企、煤电价格倒挂影响,绝大多数省份出现供电紧张局面。

目前东北地区用电缺口有多大?

来自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对电力的需求在快速增长。今年1月至8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3.8%。分产业看,今年前8个月,第一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9.3%;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3.1%;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1.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7.5%。

南都记者注意到,早在9月上旬,教师节刚过,辽宁和黑龙江两省已开始实施有序用电措施。

9月10日至22日,两省启动多轮III级(负荷缺口5%-10%)和IV级(负荷缺口5%及以下)有序用电。9月23日开始,两省启动II级(负荷缺口10-20%)有序用电措施。

到了9月28日,据辽宁日报报道,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缺电橙色预警,根据东北网调预测,9月28日全省最大电力缺口达到530万千瓦,达到严重缺电II级橙色预警信号。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潘家华告诉南都记者,“输入型通胀,加上一些发达国家因为疫情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大,用电缺口还会加剧一段时间。”

为何产生这么大的电力缺口?煤炭价格上涨和发电成本增加,或许能解释供给侧的压力。

南都记者注意到,7月20日,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正确看待煤炭价格上涨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报告》提到,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行影响,近期以煤炭为代表的矿产资源价格持续上行,创近十年来的新高。数据显示,2020年7月以来煤炭价格逐步上行,需求明显呈现淡季不淡的特点,全国动力煤、焦煤价格从2020年7月至今年5月,涨幅分别达到65.6%和71.7%。

报告指出,受全球货币宽松政策趋势不减,后疫情时代全球资源需求复苏强劲,国内部分煤矿主产区限产和碳达峰、碳中和预期等因素影响,煤炭期(现)货价格持续走高,辽宁省煤炭价格随之快速上涨。

报告提到煤价上涨对电力的影响。据介绍,电力行业按照现在煤炭价格核算,发电企业不仅增加生产成本,且每度电将亏损0.03-0.07元。这导致电力、供暖、供热企业淡季补库意愿下降。

焦点二:会否波及冬季供暖

9月27日,家住沈阳铁西区与市郊交界的小陈告诉南都记者,从9月24日起,从他家望去,“桥对面的道路已停了三天电。”

“过了桥就没路灯照明了。”小陈说,这几天晚上主要靠车灯照明,出行有点危险,24日,他在路上不慎摔了一跤。他表示,在沈北新区、浑南新区,有街道红绿灯也因为停电“失灵”。

情况在9月26日晚上得到缓解。小陈说,为了应对突发情况,他购置了蜡烛及饮用水应急。他说,眼下最担心的是过冬取暖问题。他表示,目前沈阳市区夜晚气温已经降至约15摄氏度。

相较之下,多名受访者向南都记者表示,大连市区供电未受影响,但部分区域也已通知即将停电。住在大连市的刘小姐向南都记者透露,“昨天(26日)公司仓库停电到下午5点,这种情况就啥活也不能干了,只能等着来电。”她表示,家里的电热水器也无法使用。

在拉闸限电影响路面交通、小区电梯等等民生相关问题后,东北限电是否会影响冬季供暖,成为关注焦点。

对于这一点,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杨富强告诉南都记者,他认为东北地区的居民接下来的冬季供暖不会受到波及。

“通常黑龙江从10月上旬开始供暖,辽宁从11月开始,目前有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他说,针对煤炭短缺,从俄罗斯或蒙古国调煤炭是来得及的。他提到,另一个办法是电网统一合理调度,“整个东北电网可以进行调度。”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潘家华认为,“一刀切”拉闸限电的做法有问题,“在政府介入后,不会波及冬季的供暖,电网企业也要承担起社会责任。”

南都记者注意到,对于冬季采暖,国家发改委官网此前已作出部署。

据其官网9月21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相关省区经济运行部门、面向东北区域主要煤炭生产企业、保供煤矿和东北地区重点发电供热企业,集中补签采暖季煤炭中长期合同,使东北地区冬季采暖和供电用煤得到全额落实。

另据黑龙江日报消息,9月24日,黑龙江省住建厅组织召开全省城镇供热重点工作集中调度约谈视频会议时提到,要求各市县政府要协调帮助供热企业,确保10月中旬集中供热企业储煤率达到50%以上,加大政府应急燃煤储备力度。

焦点三:各方如何应对解决

进入9月份,受多种因素叠加影响,电力供需形势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挑战。9月27日和28日,国家电网接连表态,“最大可能避免拉闸限电,守住民生底线。”

如何解决电力短缺?多地也列出了应对措施。27日,黑龙江省表示将尽快组织发电企业增加电力供应,努力化解电力紧张局面。辽宁省召开的电力保障工作会议要求,电网公司要延长有序用电负荷缺口预测时间和预警等级发布时间,扩大告知范围,便于用户提前安排用电计划。

据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公众号消息,9月27日,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韩俊到部分供热发电企业和电力公司就煤炭保供、电力稳供工作调研时提到了多项措施,其中包括要多路并进保煤炭供应:派专人到内蒙古驻煤矿,逐一落实煤炭购销运输合同,把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对该省的各项支持措施尽快落到位;争取更多的进口指标,抓紧推进俄煤、印尼煤、蒙古煤等外采计划;自产煤企业要专班驻矿,开足马力,释放产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扩大市场采购范围;加快储煤基地建设,推动储备煤保质保量尽快达标。

韩俊提出,要加强电网科学调度,细化优化用电方案,按照优先级安排企业避峰让电,关减景观照明和亮化工程,带头压减行政单位用电。强化有序用电秩序监管,坚决防止对城乡群众生活用电和基本民生基本公共服务用电拉闸限电,确保重点工业企业用电。

另一方面,吉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吴靖平在9月26日会议上还提到,要统筹风光新能源顶峰出力。

南都记者注意到,据国家能源局官网数据显示,在新能源发电项目之一的光伏发电建设上,今年一季度,辽宁、吉林和黑龙江新增光伏发电的数据在国内各省份排名靠后。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杨富强建议,从气候来看,今年北方阴雨天比往年多很多,这对太阳能风能这些新能源发电有一定影响,今年极端天气也有增多,比如河南暴雨,这种情况也对新能源发电提出了新的挑战。“以新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是否能很好地应对极端气候?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要考虑到这一点。”

近年来,对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实行双控,被纳入地方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绩效评价体系,这也被部分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是这次东北多地拉闸限电的直接原因之一。

“过去我们高耗能的产业对经济贡献不小,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部分也得益于此。与此同时,电力的增长也达到13%。双控是政府调节经济特别是高耗能产业的手段。过去东北的发展思维还是靠重工业、高能耗。”杨富强分析称。

潘家华表示支持对高能耗产业限电,但也建议双控有弹性空间,考虑经济、运营情况,分阶段推进。

“长远来看,只有达成调控的真正目标,能耗双控才会停。未来,东北的经济发展也需要注入新的活力。”杨富强对南都记者说。https://t.cn/A6Mc1Rmo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真的!这首歌值得听一辈子!
  • 秋天这样用丝巾 真的很优雅!(收藏)
  • 女儿偷偷回家探望母亲,亲眼看到一幕……
  • ● 微 笑 (送给朋友圈)
  • 全世界最美菊花 ,终于找齐了, 太娇艳太珍贵了!
  • 这6个字,好难猜,求答案!发挥你们聪明才智时候到了!
  • 哪个村的妇女?八辈子没坐过席,太丢人!
  • 文章写的太好啦,愿与大家分享!
  • 天呐!和男朋友的大量开房照被曝光了
  • 分享一组丧心病狂的情侣问答,反应慢的分分钟变成前任
  • 男生和女生敏感点的5个区别
  • 我想当你故事的女主角
  • 你睡觉的样子也那么好看
  • 女生找男朋友最看重的5个标准
  • 毕竟,这是你的第一次…
  • 撩妹力负分的男生是真的没有未来吗?
  • 如何把冷淡期的男友撩回热恋期
  • 想给你一个婚礼风风光光的娶你
  • 人生,就是一边拥有,一边失去
  • 泥泞识马,患难识人!(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