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新解》卷六:楞严咒全文解析,护佑众生脱离爱别离苦等
楞严咒经文极其殊胜,文殊师利菩萨在阿难遇难的时候,如来令他执持楞严咒去救渡阿难,降魔摩登伽女和她的母亲。
修行人越往上修行,可能遇见的阻力越大,各种心魔会干扰拉扯,不让你往上成就。
会考验修行人的种种弱点,进行诱惑。如果修行人好美色,这时就会安排种种美色前来诱惑,如果沉迷于美色,就如同女儿国那样,唐僧就无法去西天取经了,就无法有什么成就了。
楞严咒能够除去各种苦,比如爱别离苦,子女父母分离的苦。比如甄嬛与自己子女分离的苦;与十七王爷之间的情劫分离之苦。
比如怨恨憎恨之苦,比如本来不喜欢的人非得安排在一起,造成的那种痛苦。比如甄嬛传中,十七王爷根本就不喜欢浣碧,也不喜欢孟静娴,可是却一娶就娶了两个,心爱的甄嬛却娶不到,那种苦只有经过的人方可以体会。当然了,怨憎会之苦,因为往昔很多世所造的业,吸引过来的。往往也是对修行人的考验,历劫过去了就可以提升一大步了。
以下是具体的经文,细细品味吧:

【原文】阿难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自我出家,恃佛憍爱。求多闻故,未证无为。遭彼梵天邪术所禁心虽明了,力不自由。赖遇文殊,令我解脱。虽蒙如来佛顶神咒,冥获其力,尚未亲闻。惟愿大慈重为宣说,悲救此会诸修行辈,末及当来在轮回者,承佛密音,身意解脱。
于时会中一切大众,普皆作礼,伫闻如来秘密章句。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华中。顶放十道百宝光明。一一光明。皆遍示现十恒河沙金刚密迹,擎山持杵,遍虚空界。大众仰观,畏爱兼抱,求佛哀祐。一心听佛无见顶相放光如来宣说神咒。
【解释】阿难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自我出家,恃佛憍爱。求多闻故,未证无为。遭彼梵天邪术所禁心虽明了,力不自由。赖遇文殊,令我解脱。阿难恭敬地跪拜定力佛的脚(头是至尊,而脚是至卑,以至尊顶礼佛至卑的脚,可见对佛的恭敬),而对佛说道:“自从我出家以来,自恃我是佛的堂弟,而得到佛的宠爱。只是在那里求多闻多记,并未证得无为果位。因为定力不够,遭受梵天邪术所禁锢,虽然心明了,可是力不从心,不能得自由。幸好遇见文殊菩萨出手相救,令我得到解脱。”
虽蒙如来佛顶神咒,冥获其力,尚未亲闻。惟愿大慈重为宣说,悲救此会诸修行辈,末及当来在轮回者,承佛密音,身意解脱。阿难又说道:“虽然承蒙如来佛顶无上楞严神咒,冥冥之中获得其护持神力,但是那也是听文殊菩萨念无上神咒救我,但是尚未能亲自听闻如来佛宣说。但愿我佛大慈大悲,重新为众生宣说一遍,以大悲心救渡此法会中同修的修行人,不仅仅救渡法会中的同修,还要救渡末法时期将来在轮回苦海当中的众生。众生能够秉承佛的密音密法,身体和心里都能得到解脱。”无上楞严神咒,这是如来的密音密法,只要一心不乱地持诵就好了,也不用特意弄明白什么意思。
于时会中一切大众,普皆作礼,伫闻如来秘密章句。此时在法会当中的一切大众,一起恭敬地给佛顶礼,伫立翘首以待,巴望着听闻如来秘密章句,听闻如来传授密法。
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华中。顶放十道百宝光明。此时世尊从头顶的肉髻中,涌现出百宝那样的光。在光中涌现出千叶的宝莲花。有化身的如来佛,坐在宝莲花中。化身的如来佛头顶上,放十道百宝光明。
一一光明,皆遍示现十恒河沙金刚密迹,擎山持杵,遍虚空界。每一道光明都遍示现十条恒河那么多沙子数量的金刚之迹。为什么含有百宝之光呢?这是表示如来藏自性本心当中,圆融含有万法,其本体清净,周遍所有法界。
为什么说是金刚密迹呢?是不是有十条恒河沙数量那么多的金刚,在手擎举起山,手里拿着降魔杵呢?有这么多无数无量的金刚呢?实际上并非如此,只是个比方罢了。如来佛自性本心之光芒万丈,无可阻挡,如同化身金刚,遇见什么障碍就清除什么障碍。遇见山,就会如同大力金刚那样把山擎举起来,为修行人开路;遇见魔,就如同金刚手持降魔杵那样,为修行人开路。
佛光所照之处,周遍十方虚空法界。
大众仰观,畏爱兼抱,求佛哀祐。一心听佛无见顶相放光如来宣说神咒。在法会现场的大众,见到佛从顶上放光,放光之中化身佛坐在莲花上,在光中示现金刚迷迹,感觉很稀有,只有在仰慕观望。
众生看到都抱有敬畏和敬爱的心,敬畏佛光的威严,敬爱佛的大德大慈悲大爱。一心巴望求着佛哀怜护佑在法会现场和未来的众生。
法会现场的大众一心听佛宣说,佛从无见顶(看不见极其尊贵的佛顶,极其隐秘的佛顶)放光,宣说神咒。
什么是咒呢?所谓咒,就是咒愿。佛所宣说的此无上楞严神咒,正是咒愿众生,令众生能够断掉迷惑,证得宇宙和人生的真相,出凡入圣;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大彻大悟,令众生获得解脱,脱离苦海轮回。
此无上楞严神咒是如来藏心所成,所以说是心咒;而全咒是如来藏心,又称之为咒心。整个神咒分为五会,共计二千六百二十字。
至一百三十七句止,是毗卢真法会;
至一百七十八句止,是释尊应化会;
至二百七十二句止,是观音合同会;
至三百三十二句止,是刚藏折摄会;
至四百十八句止,是文殊弘传会;
哆侄他起至咒终,共四百二十七句。
一般诸经书中的神咒,照例皆可以不进行翻译。

虚云老和尚: 勤学经律论,持戒莫放逸

云居山方便开示 五月二十三日(1955年7月12日)

世上军令严肃,令行如山倒,谁也不能违他。佛所说法,亦如军令一般。为佛弟子,只有依教奉行,决不能丝毫违犯。前几天说的布萨时上座对沙弥说:“汝等各净身口意,勤学经律论,谨慎莫放逸。”既已出家,就要痛念生死,如救头燃,怎敢放逸呢?

勤学经律论、三藏圣教,寻求了生脱死的途径和方法。经律论名为三藏者,因此三者皆包藏文义也。经说定学,律说戒学,论说慧学,故三藏亦即三学。梵语“素旦缆藏”,或曰“修多罗藏”,译曰綖,谓佛之言说,能贯穿诸法,如綖之贯花缦也。又译曰“经”,经者具常、法二义,且经之持纬,恰具綖义。梵语“毗奈耶藏”,或曰“毗尼藏”,译曰“灭”,谓灭三业过非也。梵语“阿毗达摩藏”,旧作“阿毗昙藏”,译曰“对法”,以对观真理之胜智而名。又译无比法,谓胜智无比也。别名优婆提舍,译曰“论”,论诸法之性相而生胜智,故别名为论。

既受三坛大戒者,便是大丈夫和菩萨,又发了菩提心,就要做大丈夫和菩萨的事。梵语菩提,此译为道,道者是心是理。心之妙理,体同虚空,遍三界十方,包罗万象。发如是菩提心,就是菩萨大丈夫,诸佛慈悲说三乘法,重重指明。就戒律言,佛制比丘,五夏以前,专精戒律,五夏以后,方许听教参禅,可见学戒守戒是佛弟子最重要的事。

《梵网》律有十重四十八轻,犯十重是波罗夷罪。波罗夷此译为弃,或曰退没,或曰不共住,或曰堕不如意处,或曰断头、无余、他胜等,是戒律中最严重之罪也。律中有开有遮,小乘与大乘不同。开者许之义,遮者止之义,许作曰开,禁作曰遮。开要看时节因缘,是额外方便,没有因缘是不开的。遮则一遮永遮。小乘与大乘有很多相反的,小乘持即大乘犯,大乘持即小乘犯。其详细条章,可看《毗尼止持作持》等书。

具足戒中,比丘有二百五十戒,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戒,分为五篇。一曰波罗夷罪,译曰断头,其罪最重,如断头不能复生,不复得为比丘也。此篇比丘有四戒,比丘尼有八戒;二曰僧残罪,梵名僧伽婆尸沙。僧者僧伽之略,残为婆尸沙之译,谓比丘犯此戒,殆濒于死,仅有残余之命,因此而向于僧众忏悔此罪,以全残命,故名僧残。此篇比丘有十三戒,比丘尼有十七戒;三曰波逸提罪,译曰堕,谓堕地狱也。此篇比丘有一百二十四戒,比丘尼有二百零八戒;四曰提舍尼罪,具云波罗提舍,译曰向彼悔,向他比丘忏悔罪便得灭也。此篇比丘有四戒,比丘尼有八戒;五曰突吉罗罪,译曰恶作,其罪轻。此篇比丘有百众学法,另有二不定法、七灭诤法,共一百九戒。比丘尼有百众学法,七灭诤法。比丘除在三际四威仪中严守二百五十戒,成三千威仪外,还要在二六时中遵照毗尼日用,持诵五十三咒,如是降伏其心,制身不行。

又有三聚圆戒之说,每一戒皆具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之三聚也。如不杀生一戒,即具三聚者,谓离杀生之恶,是摄律仪,为长慈悲心是摄善法,为保护众生是摄众生。《楞严经》云:“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是真脱,不酬还宿债,不游三界。”小乘有因缘可吃牛奶,菩萨吃不得,丝绵救毳等亦然。这是小乘大乘开遮持犯的不同,又比丘不拿银钱,不存一米,不吃隔宿饮食,当天化饭吃不完的不留,菩萨开了拿银钱不犯。酒是五根本戒之遮重戒,大乘小乘不准开,惟大病非酒不治者,白众后可用。戒律开遮因缘微细,要深入研究才能明白。

佛门兴衰,由于有戒无戒,犯戒比丘,如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所以佛将入灭说《涅槃经》,叫末世比丘以戒为师,则佛法久住。佛又说四依法,一、粪扫衣;二、常乞食;三、树下坐;四、腐烂药。此四种法是入道之缘,为上根利器所依止,故名行四依,又名四圣种。此法能入圣道,为圣之种。粪扫衣又名衲衣,凡火烧、牛嚼、鼠咬、死人衣、月水衣,为人所弃,与拾粪之秽物同者。比丘拾之,浣洗缝治为衣曰粪扫衣。又补衲粪扫之衣片而着用之,故曰衲衣。比丘着此粪扫衣,不更用檀越布施之衣,在于离贪着也。乞食,梵语分卫。《十二头陀经》曰:“食有三种,一受请食,二众僧食,三常乞食。若前二食,起诸漏因缘,所以者何?受请食者,若得请,便言我有福德好人;若不请,则嫌恨彼,或自鄙薄,是贪忧法,则能障道。若僧食者,当随众法,请主事人,料理僧事,心则散乱,如废行道,有如是恼乱因缘,应受乞食法。”树下坐,不住房屋,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也。腐烂药者,比丘有病不请医,不吃新药,人拾别人所弃之腐烂来吃,病医得好不好,听其自然。今世比丘,谁能守之?一有疾病,中医西医,特效药、滋补品都来了,四依法久无人行了。

梵语比丘,此云除饿,又云乞士、破恶、怖魔。比丘为世福田,人若供一饭、闻一法,能除一切饥饿之灾,故曰除馑。云乞士者,上从如来乞法以长慧,下就俗人乞食以滋身,故名乞士。乞法谓乞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等三十七道品之法也。破恶是把身口意所造十恶业破除之,转为十善业也。怖魔谓比丘出家,脱离魔眷,魔震动惊剧也。我们既成了比丘,谁能名符其实为真比丘呢?既出家为了生死,就要依法行持,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不要留恋世上的贪嗔痴爱,不要人我是非,好吃懒做。

八识规矩颂讲录 | 太虚法师: 顺转杂染分--第六识(下)
太虚法师 唯识学

【释 颂】

一、顺转杂染分

甲、第六识

四、烦恼二十六,可分四类

1、根本烦恼六

贪、瞋、痴、慢、疑、恶见。这六种自性就是烦恼法,为一切烦恼的根本,所以名根本烦恼。贪、是于三界有、有具,不了是苦而生贪着。贪与别境中的欲心所不同,欲只是希望,通于三性,但贪欲就成有覆或不善了。瞋、是于有情苦、苦具,正现起时,生违反心,生忿恚心──欲界众生所作所为,都是从贪、瞋发动的,所以贪、瞋遍于欲界。到色、无色界,就只有贪无瞋了。痴、又名无明,就是不明因果,不知性相,由痴为依而生贪等烦恼心所。慢、有七种或说九种,总言之,就是自高凌人的意义。一切众生,既有我见,就要将我提高,驾于人之上,而以他人为提高自己的工具。这慢心所是任何人都不能免的,就是极低心下服的人,表面看似乎没有慢,其实他只是没有遇着机会,有相当的机会,他也要起慢的。疑、就是于因果性相犹预不决,由疑能障生善慧,能断疑的,就是慧心所。

恶见、又名不正见,包含有五种:就是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身见、就是个体见,执个体是我而成我见,由我见而有我所。边见、是于我见上,执断、执常,我身死后是断灭了呢?还是永久不灭的呢?邪见、除身、边二见外,其余的都是邪见;但最大的邪见,就是拨无一切的虚无见,或名恶取空,或名豁达空。见取见、是于种种见中,随取一种执为最胜、最上。戒禁取见、是执取所持的牛戒、狗戒等,以为能得解脱──信这种不正戒,以为能得解脱的,这正是迷信,是恶见,与前面善心所中所说的信不同。

2、小随烦恼十

忿、恨、覆、恼、嫉、悭、诳、谄、憍、害,这十种烦恼,是自类各别起的,范围狭小,如忿起恨不起,所以名小。随根本烦恼而起,所以名随烦恼。忿、恨、恼、害、嫉,都是随根本烦恼中的瞋心所起的。忿、是于现前不饶益境所起的。恨、是于过去忿境上怀怨不舍。恼、是由忿恨以后所起的瞋心所。害、是无悲愍心,常损恼有情。嫉、是耽著名利恭敬,见他人有荣利事,不能忍耐。覆、诳、谄,都是随根本烦恼贪、痴、所发动的。覆、就是覆藏己过,不肯发露忏悔。诳、就是耽著名利恭敬,虽无实德,假现不实功德,欺骗他人。谄、就是谄曲,矫饰惑世。憍、悭,都随贪所起的。憍、是于自己的一点有漏荣利事,贪着在心,醉心于中。悭、是悭吝,将自己所有的身命财产保守,不肯施舍。

3、中随烦恼二

就是无惭、无愧。这两种烦恼,遍于不善,范围较宽,所以名中。也是随根本烦恼而起,所以名中随烦恼。无惭、是惭所对治的,不尊重自己的人格,名无惭。无愧、是愧所对治的,不顾他人讥嫌毁谤,名无愧。

四、大随烦恼八

不信、懈怠、放逸、惛沈、掉举、忘念、不正知、散乱。这八种通于一切染心,范围最宽,所以名大。也是随根本烦恼而起的,所以名随烦恼。不信、为信所对治的,就是于实事真理不能把握,令心成流荡无归,一切烦恼心所都从不信生起的。懈怠、是不精进,不策励心。放逸、为不放逸所对治,就是不修善法,不防护恶法。惛沈、是无痴所对治的,就是蒙昧无知,能障观不生。掉举、是轻安所对治的,就是令心不寂静,能障止不生。忘念、是念所对治的,就是忽略心。不正知、与恶见不同,不正知但于事理不能正确明知,恶见是执见确定。散乱、就是不定心,令心流散。

五、不定四

悔、眠、寻、伺。这四种不定是善、是不善、是无记,所以名不定。悔、又名恶作,就是于已作不作的事,心中生起追悔。若于已作的恶、生起追悔,这就是善;但常时恶作,令心不安,这也是不善。睡眠、也通三性,若适当睡眠就是善,若耽着睡眠,就为不善。寻、就是寻求。伺、就是伺察。寻求相粗,伺察相细,言说分别,就是从这两种心所建立的。通常心理学所说的思想,不是佛法中所说的想心所,只可算是寻、伺。
  意识心王若与这五十一位中的善心所相应,就成善意识,若与不善心所相应,就成不善意识,没有拘定的,所以说:善恶临时别配之。

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

性、就是善、恶、无记三性。在第六识作业通三性,或善、或不善、或无记。界、就是三界,由意识作业通三性,所以受报也不定,或欲界、或色界、或无色界。受、就是五受;意识或时苦受,或时乐受,或时忧受,或时喜受,或时舍受。因为意识于性、界、受这三种中都不拘定,所以说:性界受三恒转易。根、是根本烦恼,随、是随烦恼,信、是信等十一,等、等取遍行,别境。第六识起时,或与根本烦恼相应,或与随烦恼相应,或与信等心所相应。这些心所与意识总是相连而起的,所以说:根随信等总相连。

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

凡造成业,要经三种阶段:一、审虑,二、决定,三、发动。前两阶段,都是意识的功能,到了发动,才有身语业的发现。所以、身识虽能动身,舌等语具虽能发语,但动身、发语的主动力,还是在意识。唯意识有这种功能,所以说:独为最。引、是引业,就是由第六识所造的强有力的善恶引业,熏成业种,含藏在阿赖耶识中,成熟时能招当来总报。满、是满业,就是由第六识所造的劣的善恶满业,熏成业种,含藏在阿赖耶识中,成熟时能招填满总报的别报。引业力强,满业力劣;引业如画师画大概的模形,满业如弟子加功填彩,圆满所作。

所以、虽由第八识受报,但都由第六识的造业所牵引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包括很多时候,我并不清楚自己选的路,要走多久才能到自己想要的那个点,但是接受了真实的道路预设就是充满不确定因素,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情况下,还有同频的家人和朋友,生
  •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 #电影留学作品集培训# #留学# #电影#婚庆人迎十月最旺季:甜蜜且忙碌 对于很多人来说,“十一”是难得的假期,可以休息、出游或者办婚礼
  • 超用88-10,1⃣️伊利 新食机酸奶果粒块40g 好丽友 土豆零食薯片543g礼盒各拍1件vip+金币+5福袋【39.52】 返25卡 ​ ​​​2⃣️豆本豆
  • 阿言她似乎是在上学,又似乎是已经在工作了,平时借宿在姨妈家,姨妈家有个儿子,阿言话少,也和他没什么交流,姨妈家像个大通铺,阿言和姨妈家的几个人住在一个屋里,阿言
  • 福州鼻修复哪个医生做的好/哪家医院做的好?##福州鼻综合哪个医生做的好/哪个医院做的好?
  • 在当今的时代,修性的师父,遍地都是,因为他们不懂得生命,宇宙法则。意思是,认为在“三界”和“五行”这个范围里虽然也可以超脱生死,但是有约束,不如意的,跳出三界五
  • 10、最好的处世观念: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心11、最惹人敬佩的傲骨: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10、最好的处世观念: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心11、最惹人敬佩
  • 现在我将案件办理情况向广大听众朋友们做一个反馈:一、关于田家庵区国庆路玉龙家私城东侧巷口早点摊占道经营,影响行人通行问题群众反映的摊点位于我市的老城区,该处摊点
  • 4·孩子的教养,拼的是父母的功底当我们不再逃避,勇敢面对问题,也意味着离开心理舒适区,进入不确定的状态。那么,为什么许多父母没有确信与笃定呢?许多家长,结束了读
  • 终于碰上了一个全世界都觉得好用但针对我而言很鸡肋的产品 是的就是下图这款自然哲理洗面奶 号称什么全美销量第一草本精油可卸轻微彩妆的氨基酸类 因为是低泡型我还特意
  • 诚然,缺乏高水平热身、远赴西亚作战、长时间封闭这些客观因素不可被忽视,但李铁在技战术层面一直没有寻求一套稳定的战术打法成为了最大的短板,国足似乎一直在利用12强
  • 面对成堆的诉讼材料和频繁的电话,执行人员们没有怨声载道,他们知道,选择了这个行业,就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当申请执行人的困难被解开,权益得到了保护,那一刻,他们的
  • #王小卤虎皮凤爪#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超级购物节清单# 连皮带骨头一起嚼个粉碎,嘎吱嘎吱太爽了[舔屏][舔屏][舔屏][舔屏]
  • 未来不迎:未来还没到来,却又一定会到来,不是你我能控制的,不必过分担忧,既然来了,那就欢迎。这四句话现在读来,也会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
  • 同样是边境反特故事片,1963年的中国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杨排长和乌兹别克族战士阿米尔的关系就更加平等。影片中设置了这样一对人物关系:俄罗斯族的上校同志,是一位
  • 好嫁风冬天的毛茸茸马姐都给你配齐了,并且就是小白鹅子这样的一配,差一点都不行,差一分差一毫挪一点点,其实小老板一整年都在思考小白鹅,经常寄送一些样品给我看,但是
  • 盘念珠的功德   在密教行法之中,依三部五部之差别,所用数珠亦有不同。#佛教微博#盘念珠的功德[蜡烛]  在密教行法之中,依三部五部之差别,所用数珠亦有不同。
  • 况且市场风格是轮动的,比如今年的涨价概念,只有找到强势股并把握它的主升浪,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炒股的收益率,我认为把握强势股主要有6个要领,今天分享给有缘的你
  • 本来,我打算把你哥送人的,但你爸心善,说一只羊子是放一群羊子也是放,而且你大哥跟我们也有感情了,于是我们就把你大哥留了下来。”这时,许大娘把许二、许三叫到病床前
  • #情感##情感语录##晚安##晚安心语#常因同好争高下,不与S瓜论短长总有自以为是的“小可爱”爱对别人的事说三道四、指手画脚的贬低他人,彰显自己的优越感日常听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