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窗随笔》白话】(64)物不迁论驳

有人对僧肇(zhào)大师所著的《物不迁论》提出争辩,认为肇公不应该以一切诸法本来任运安住法位,来解释诸法不迁不变;应当以一切诸法自性本空,皆从因缘和合而生,缘散则灭,无有实体,故诸法自性不可得,所以不迁不变。但是,不认同这说法的人又反驳它。

有人对此争辩感到疑惑,不知谁是谁非?便来问我。

我认为:反驳《物不迁论》的人,固然不是全无根据而妄谈;而反对这种驳斥论点的人,也不是故意要贬斥今人而称颂古人,他们只是各有所见而已。

我现在用公正客观的态度来剖析此事:不知你是否读过肇公所著的《不真空论》、《般若无知论》、《涅槃无名论》这三论,以及论初的《宗本义》?假使您没读过以上几篇论著,则现今对《物不迁论》的争辩,我想即使肇公在这里,也只好将口挂壁上,无言可对、无理可伸了。

肇公所著的这三篇论文,阐明性空的奥旨,极为周到详尽;而《宗本义》中也明白说出“缘会”与“性空”等名相虽异,义理实一,难道他会不晓得“性空”指的是什么吗?

肇公作《物不迁论》的本意,是因为世人总以为从前的事物不能延续到现在,就认定从前的事物已经消逝了,这就称为物迁(事物是生灭迁流的)。

所以肇公为了破除世人对“物迁”观念的执着,反讲“物不迁”。

换言之,你所说的“迁”,正是我所说的“不迁”。

这就叫就路还家、以贼攻贼,位置没变而易南成北(因觉悟故不迷方向),本质未改而变鍮石为金(因觉悟故识真金),真是巧妙的心思、绝妙之手段,能随众生根机,对佛法纵辩宣扬,悉使通达,皆无疑碍啊!

所以《物不迁论》并不是在论述物性不迁而已,而是针对“过去事物已灭、现在事物有生”这两句而作的。

若肇公不是为了破除世人对“物迁”观念的执着而作,《物不迁论》全篇必以性空立论,就像《不真空论》、《般若无知论》、《涅槃无名论》这三论一样。有人竟以肇公不晓得性空之理来驳斥他,肇公岂能心服啊!

所以《物不迁论》里的这几句话:“求向物于昔,于昔未尝无;责向物于今,于今未尝有。”乍看之下,似乎与性空的义旨相背离;但是其中的道理,其实很简单:昔以缘合故不无(过去,因缘具足和合故不无),今以缘散故不有(现在,因缘离散故不有)。既然晓得缘会、性空的义理是相同的,又何必多费言词来辨斥肇公论著的缺失呢?

有人问:“为何《物不迁论》全篇中都没有把‘缘会不异性空’这个意思说出来?”

我认为:因为《宗本义》中已将“缘会不异性空”的意思非常详细说明了,读者自能领会吧!

若知道会有今日对此论的争辩,肇公一定会于论文末后增加几句话来说明此意,就不会产生任何争辩了!

吁!我这么解释,想必肇公定会同意,就不知反驳此论的人能否相信我的分析?

【简介】
当生大欢喜,切勿怀忧恼,
万缘具放下,但一心念佛。

——莲池大师

莲池大师俗姓沈,名讳袾宏,字佛慧,别号莲池,因久居杭州云栖寺,又称云栖大师。与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蕅益智旭并称为“明代四大高僧”。

莲池大师出生于世代望族之家。二十七岁丧父,三十一岁母亦永诀。三十二岁投西山无门性天禅师落发,并于昭庆无尘玉禅师座下受具足戒。大师通宗通教,力倡净土,主持云栖道场四十余年,言传身教,接引无数佛子同归净土。临终前半月预知时至,安详念佛而逝,世寿八十一,僧腊五十。

《竹窗随笔》是大师晚年的随笔文集,内容包含大师的求道过程、见闻,以及详辨禅、教、净之正知见,乃至对佛儒融合也有一番精辟论述,对于念佛、参禅、学佛、学儒、学道都有很大的启示。

【一日禅】

六祖惠能大师涅槃前 对门下弟子说了什么?

原文

大师先天二年癸丑岁,八月初三日,于国恩寺斋罢,谓诸徒众曰:“汝等各依位坐,吾与汝别。”

法海白言:“和尚留何教法,令后代迷人得见佛性?”

师言:“汝等谛听!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弧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吾今留一偈,与汝等别,名‘自性真佛偈’。后代之人,识此偈意,自见本心,自成佛道。”

偈 曰: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
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

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
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

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

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
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顿教门,忽悟自性见世尊。
若欲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

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

顿教法门今已留,教度世人须自修,
报汝当来学道者,不作此见大悠悠。

师说已,告曰:“汝等好住,吾灭度后,莫作世情悲泣雨泪,受人吊问,身著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汝等心迷,不会吾意,今再嘱汝,令汝见性。吾灭度后,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违吾教,纵吾在世亦无有益。”

复说偈曰:“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师说偈 已,端坐至三更,忽谓门人曰:“吾行矣!”奄然迁化。于时异香满室,白虹属地,林木变白,禽兽哀鸣。

译 文

六祖,于唐玄宗先天二年,即开元元年癸丑八月初三日那天,在新州国恩寺斋饭吃罢后,对徒众说:“你们各依位次坐下,我要和你们道别。”

法海说:“和尚留下什么教法,使后代迷人藉以得见佛性呢?”

六祖说:“你们用心听著!后代的迷人,假如能够清楚地认识得众生,就是佛性;假如不能清楚地认识得众生,那就万劫长期觅佛也是难遇难逢。我现在教你们认识自己心中的众生,并见自己心中的佛性。想要求得见佛,只在能够认识众生;因为只是众生迷了自性佛,不是佛来迷了众生。自己的心性如果了悟,众生亦就是佛;自己的心性如果迷失,佛亦就是众生。自性若是平等,众生就是佛;自性若是邪险,佛就是众生。你们心里如果险曲不正,就等于佛在众生中;如果一念平等正直,就等于众生成了佛。我们自己心中本来就有佛,这自性佛才是真佛。自己倘若没有佛心,更到何处去觅真佛呢?你们自己的心性就是佛,再不要有所怀疑!心外并无一物能够建立,万法都是从我们自己心里变生出来的。所以经中说:心中起念则种种法随之而生,心中念灭则种种法随之而灭。我现在留下一偈,与你们告别,此偈叫作‘自性真佛偈’。后代的人如果了解此偈的旨意,自然能够见自本心,自然能够成就佛道了。”

偈说:“真如自性是固有的真佛,邪见三毒是来扰的魔王;邪迷时魔王以我心为舍,正见时真佛自坐在心堂。性中起邪见三毒同生时,就是魔王到来住在心房;有正见自能除去三毒心,那魔王亦即成佛并不假。不论是法身报身或化身,三身本来是出自一性身;若向自性中能自见三身,就是即心成佛的智慧因。本是从化身而生净性身,清净法性身常在化身中;净性能使化身行于正道,将来报身圆满功德无穷。淫欲邪乱本以净性为因,除去淫欲就是净性法身;性中无染各自远离五欲,见无染性瞬间见佛是真。今生如能遇到顿教法门,忽悟自性亲见真佛世尊。若想修行造作觅求成佛,不知要向何处打算求真?如能在自心中自见其真,有此真即便是成佛之因;倘不见自性而向外觅佛,起此心念者总是大痴人。顿教法门现在已经留下,要度世人必须先行自修;告诉你们及将来学道人,不作顿见悟蹉跎空悠悠。”

六祖说完了偈以后,告诉大众说:“你们以后要好好地安住。我灭度以后,不可和世情一样悲伤涕泣,堕泪如雨!如受人吊祭慰问,披著孝服,不是我的弟子!也不是如来的正法!只要能识自己的本心,能见自己的本性,是没有动没有静,没有生没有灭,没有去也没有来,没有是也没有非,没有住业没有往。唯恐你们仍有心迷,不能领会我的旨意,现在再叮嘱你们,使你们能见自性。我灭度以后,依嘱修行,就好像我在世之日一样。倘若违背我的教法,纵使我在这世间,也是没有益处。”

六祖又说一首偈说:“不动连善也不修,任运自在不造恶,安静之中断见闻,坦荡荡必无所著。”

六祖说完了后,就正坐到三更时分,忽然对门下弟子说:“我去了!”忽然间就迁化了。当是时,奇异之香充满室内,天空白虹连属地面,树木变白色犹如鹤林,飞禽走兽都发哀鸣。

文字 | 来源于《六祖坛经原文与注释》• 随喜分享 • https://t.cn/RDUT2ZD

净慧长老:
排除妄想分别

这次七日禅修今天是第四天,还有三天时间。

也有一些人腿子疼、腰疼、身体不舒服,中途打了退堂鼓。

每一支香坐的时间,只有四十五分钟,都坚持不下来,

可见修行用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需要有毅力。
  
苦以分别的形式存在
  
在行香、坐香的时候,面对的是各种环境、各种境界。

这些境界,大部分是平常在生活中积累的一些概念,概念在佛典中称为名言。

概念是怎么产生的呢?

概念是从分别产生的,

分别又是从感受产生的。

有了不同的感受,才有不同的分别。

感受一般而言有三种受:

苦受、乐受、不苦不乐的舍受。

在打坐时,苦受、乐受都有,不苦不乐的舍受也有。

从实际的感受来说,可能苦受最多。

腿疼,苦;
腰疼,苦;

坐在那里打妄想,静不下来,还是苦。

一支香虽然只坐四十五分钟,腿疼的时候好像就有几天几夜那么长。

种种的苦。

苦是不是存在呢?

因为它是一种感受,实际上是存在的。

它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存在的呢?

是以分别的形式存在的。

分别者,妄想。

如果没有分别,不起心动念,那种感受可能就没有那样明显。

有一些用功夫稍微上路的人,虽然腿子同样是疼,

但是他的心念集中在功夫上,集中在方法上,

妄想少一点,苦的感受也就少一点。

有妄想,有分别,这是一种很自然的心理活动。

在这个活动当中,如果不起执著,问题就会小一点。

分别了以后,打了妄想,又起执著,

有执著就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对待所感受的环境。 
  
一般而言,像腿子疼,是执著什么呢?

想要逃避。

意思就是说,本来我是很自由的,我可以不要受这种痛苦。

我明天不来不就没有痛苦了吗?

这就是一种执著。

在这种执著的指使下,道心就退了。

这种执著在修道中就起了扯后腿的作用,起了消极的作用。

有打退堂鼓的妄想,就不利于修行。
  
所有的妄想,仅仅是一种思维活动,它的后果就会小一点;

如果这种思维活动变成了执著,后果就很严重,所以要破执。

我们一般所面对的,以我执为主。

谁在疼?

我在疼;

谁在受苦?

我在受苦。

我字当头,处处以我为中心。

如果在这个时候,我字淡化一点,反问一句:

我是谁?

我在什么地方?

可能疼就会减轻一点,甚至可以战胜疼的感受、苦的感受。

以精进心、以克服困难的心来面对,就可以战胜懈怠心、放逸心。 
  
在修行的过程中,翻来覆去的拉锯战,

就是精进与懈怠在战斗,

就是道心与偷心在战斗。

什么叫偷心呢?

苟懒偷安之心就是偷心,

一切贪图便宜的心就是偷心。

所以古人说,不死尽偷心,想要修行成功,无有是处。

苟懒偷安的心人皆有之,因为我们不是圣贤。

怎么样以善根的力量、

以信仰的力量、以智慧的力量,

克服偷心、战胜偷心?

要克服偷心,就要在不起分别上下功夫。

因为一切的心念如何取、如何舍、如何不取不舍,都是由分别所造成的。
  
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

从初用功的人来说,还谈不上有无分别的智。

我们能够坚持正念,以正念善念代替妄念、代替分别,

或者说以善分别代替不善的分别,是初用功的人最现实的选择。

功夫还没有上路,谈不上有智慧,

只能说有正念,有善念,有信根的力量,有精进的力量,那就很好了。
  
随念安住当下
  
分别有三种:
随念分别、
计度分别、
自性分别。
  
所谓随念分别,就是我们一起心、一动念,后念续于前念,念念相续,念念分别。

如果我们每一念都是善念,

心心念念一心不乱地持佛名号,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就是以正念代替了妄念。

随念就是佛号,
随念就是话头,

随念安住当下,就是禅定功夫。
  
有了随念分别,接下来就是计度分别。

所谓计度,就是对三受进行选择。

所面对的环境是苦、是乐、是不苦不乐,周遍计度。

是苦,就采取排拒的心态;

是乐,就采取坚执不放的心态;

是不苦不乐,就不会去贪或者放弃。

舍就是放弃。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

从早上到现在,究竟打了多少妄想?

谁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心念就像流水一般,有时缓缓流淌,有时波浪汹涌。

心念如流水、如洪水。

一天究竟有多少次起灭,由于观照力不够,我们不能清楚地觉知。

这种计度分别,是一切分别中最显著的思维活动。 
  
所谓自性分别,就是在面对客观环境和内心种种善恶种子的现行时,心识只是任运缘境,不带名言。

所谓不带名言,就是不做判断。

自性分别,就是对所感受的环境不加任何判断,没有形成妄想。

所说排除妄想分别,是以第二种计度分别作为排除的主要对象。

随念分别不起执著,其负面作用很小。

人不可能没有思维活动,但是周遍计度的分别,会引起取舍的行为;

有了取舍,就会由惑造业。

由于自性分别任运缘境,不带名言,它会一直延续到开悟以后,转化为智慧。

所谓转识成智,就是使自性分别转变为智慧。

自性分别一切不著意,对一切都不是有意地起心动念,所以叫做任运。
  
佛法中所说的无分别,并不是成为木头瓦块。

人、众生,毕竟是有情,

有情就有思维活动,

有思维活动就有善恶邪正的区别。

在修行用功的初步,正思维、善心善念,都是需要加以培养的善法。

当功夫用到纯熟的时候,真正做到一念不生,那就万法皆空。

面对万法,心念不动,万法都不是我们需要攀缘的对象。

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在一切善恶境界上不起分别,不等于没有分别。

自性分别还是有的,只是不执著。

没有执著,任运缘境,所有境界就成为实相。

以正智缘境之时,一切境界都是实相,都是事物的本质,不会在现象上起分别执著。

转识成智了,以智照境,智如境亦如。

所谓 “ 以如如智,照如如境 ”,

如如智就是正智,
如如境就是真如。
  
修行用功用到这步田地,才能说是入门;

不到这步田地,还在门外。

在门外修行有没有作用呢?

有作用。

所谓修加行,
所谓培植善根,
所谓广种福田,

结未来缘,都是为修行成就打基础的功夫。

基础功夫越扎实,未来的成就越大。

所以尽管还没入门,修行也不能放松,要培植善根。

善的根扎得越牢,出生的功德就越大越多。

有了功德,就会有成就。
  
修行不能望难生畏,而要知难而进,要克服种种困难,勇往直前。

不要被腿子疼吓退了,不要被路途遥远吓退了。

我们无量劫以来流浪生死已经够苦了,

今天得遇佛法,有了了生脱死的希望,

找到了这条路,就应该坚持走下去,不要生退悔心。

要以精进的心,战胜懈怠懒惰之心。       
  
—— 注:本文选自《真际禅话》,

( 来源:邢台大开元寺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谁能拒绝小烤串呢‍♀️老六看起来又胖了好多但是还是很可爱的又是想小黑狗‍⬛的一天,今天小黑狗‍⬛也跟我说去哪里了耶好好,就很有参与感耶,为什么大恋爱脑觉得小黑狗
  •  1971年3月20日,当执行第四次任务的D-21飞到云南地区后,突然从美军的监视屏幕上永远消失了。 而搜集到的情报数据,会储存在机上的一个暗舱里,在D-21自
  • 淡雅诗意新中式 #Home设计#生活无需那么拥挤,把平淡琐碎的日子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一半烟火,一半诗意。蓝色代表深邃当各种颜色溶合在一起时,感情才有了生活的厚
  • 下午,风爽,天蓝,空气的湿度仍在,茂盛的树叶在阳光下发着光,和着急促的蝉鸣声,似要留住夏日的热烈, 但毕竟有凉风了,毕竟立秋啦!天还是那个天,然而四季轮回,人来
  • 唯有待到夕阳西下、黑夜来临,才能感觉到一丝丝凉风吹过、沁人心脾❤️朋友圈诸君切忌冷饮凉浴❄️温水温浴养生健体,利用伏天把体内的凉气湿毒逼出体外【我是大卫,为自己
  • 翻到自己以前写的一些东西 很遗憾 也很美好我也曾为了他 把他的学校填在了前几个志愿他说 等开学了我去接你 请你吃饭他说 学校离西安很近 我们可以经常去那里玩他说
  • #南京租房头条[超话]##南京租房酱[超话]##南京租房大全[超话]# 坐落徐矿明星国际[good]附近上班超方便[鲜花]走路2分钟可上地铁十号线中胜站,去哪都
  • 海还不日本吗,不谈作品内核,海从诞生到作品的构建再到它在本土的成功都和日本的海岛文化是分不开的,因为是岛屿国家所以对海洋具有矛盾的心态,一方面想征服另一方面又敬
  • #法考[超话]##法考客观题##商经干货# 专利法的考点—专利权的主体 一、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三、发明人或设计人的权利: (
  • 工寡言温柔男神,开始没理清对授什么感情,但也舍不得授吃一点苦,想清楚后就考虑安顿好了和授未来的一切,表白追妻。《初.恋.症》作者:夜.很.贫.瘠娇生惯养小少爷农
  • 【紫荆花的诗情画意】 穿过雨巷的风,能够亲闻到一股淡雅清芬的丁香味,岁月的脚步与我的思绪,惬意轻松地漫步在十字路口顺着大“s”形的休闲步道,一阵得意的春风拂过
  • 其实081最让我难受的一场戏是大殿上对着萧元漪说:“程夫人,莫打断我说话”因为这句话只有纯粹又浓重的地位压迫,没有别的萧元漪有错在先,地位低也是事实,放在古代说
  • “看那女生又和傻子走在一起,该不会在交往吧”他是人人嫌弃的傻子,却夜夜陪她走过一段回家的路。“看那女生又和傻子走在一起,该不会在交往吧”他是人人嫌弃的傻子,却夜
  • 食客端走坐下,挑一箸饸烙入口,筋、柔、光、滑、鲜、香几种口感混合在一起,在舌尖上翻江倒海,而浓香的汤底上厚厚一层牛油又给食客带来“敷嘴”的感觉,寡淡的杂粮饸烙在
  • Save me.Darling save me.最近有些emoemo闷热的天气 emo糟糕的身体没激情的生活 没自信的工作生命力感觉一点一点流逝了我想这几年我想
  • 需要提前6-7个月准备,今年的考研党如果考完试马上准备,明年3月份提交申请和材料,就可以申请明年9月份入学,虽然时间紧凑一点,但是完全可行。#韩国留学#考完研还
  • 養生保健食品:從時令養生的角度來說,豌豆其實更適合發成豌豆苗食用。我國古代一直將豌豆苗視為珍稀之蔬,尋常人只有在酒席上才能偶爾吃到。
  • 相反,你们是出借人,你们接受这样的损失吗?铜板街给位高层领导,你们会做这样的买卖吗?
  • #时代少年团[超话]##时代少年团 星芒初现# 希望你们一切都好,一直都能快乐,过自己想过的生活,目光所及之处都是美好的事物,马嘉祺,时代少年团队长,绝美歌担,
  • 【问】在澳洲求职面试和国内有什么不同?【答】楼主你好,我是澳洲打工一姐,很高兴可以回答你的问题~在我看来,澳洲的工作和国内至大的不同的是,很多时候,国内的面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