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大概在灵丘县文化馆十字路口处,有一座阁楼叫文昌阁。为明代建筑,是灵丘古城最后拆迁的建筑,灵丘老人多有记忆。阁楼下东西南北四面都有门,足够容一辆大车通行,南面大门侧还有一个小门,可以直通二楼。二楼据县志记载,供奉着灵丘七位乡贤,解放后,成为临时烈士纪念馆,被时人称为烈士塔。
下图为电脑复原图。

《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卷上。我們從六十二頁第六行從下面大字,「周時田百畝」這裡看起,從這一段看起。我先將這段文念一遍:

  按【周時田百畝。止當今時二十二畝。此二十二畝之所入。上農夫可食九人。夫古人每食。必至斗米。一人終歲之糧。約今時七十餘石。九人當有六百幾十石。是每畝可收米三十石也。余幼時所見聞。吾鄉尚見每畝收脫粟三四石者。自康熙癸亥年後。凡從前收三石外者。皆不及三石之數矣。非五穀歉收之驗何。】

  這段就是再給我們分析前面「五穀漸歉收」,舉出這些實際上的例子來給我們證明,證明人福報愈來愈輕、愈來愈薄,福薄。我們這個七寶漸漸隱沒,這些金銀珠寶就愈來愈少,隱沒就好像隱藏起來就沒有了。這一段給我們講這五穀歉收的一個證明,就是我們現在講糧食缺乏,在地球上,我們的確面臨缺乏糧食的危機。此地講的是康熙那個時代,康熙離我們現在三百多年了,三百多年前就很明顯糧食歉收;到我們三百多年後,那更是缺乏糧食。糧荒這個情況,此地在當時就給我們舉出很多證明。

  這裡從周朝開始給我們舉出這些糧食收成的數量,周時田百畝,就是周朝時代一百畝地,『止當今時二十二畝』,今時就是康熙那個時代,三百年多前,三百多年前二十二畝等於周朝時代一百畝,每個時代計量土地面積計算法有不同,這是一個比例。所以清朝康熙那個時候,『二十二畝之所入』,就是所收入的糧食,『上農夫可食九人』,可以讓九個人吃。為什麼?在我們現在人看起來,怎麼那麼能吃!

  下面給我們講,『夫古人每食必至斗米』,吃一餐飯要吃一斗米,我們現在人是吃不下的。為什麼?因為前面也給我們講,古時候的人身材高大,高大當然他的食量比例上講也就大。我們現代人身材矮小,食量也就少。所以古人吃一餐飯要吃一斗米。十斗米就是一石,換算現在就是一斗才六點七九五公斤,一斗大概六點七九五公斤,如果十斗就一石,就是六十七公斤九百五十公克。古時候用斗去量這個米,所以這是容量,容量器。

  我們再看下面,「必至斗米」,『一人終歲之糧,約今時七十餘石』。就是古人每餐都要吃一斗米,一個人吃一年的糧食,大概清朝那個時代是要吃七十餘石,也就是說一年要吃七百多斗。『九人當有六百幾十石』,就是七十乘以九就是六百多,「六百幾十石」。『是每畝可收米三十石也』,就是每畝田,一季可以收到的稻米有三十石這樣的數量。『余幼時所見聞,吾鄉尚見每畝收脫粟三、四石者』,就是周安士居士,他小時候所看到的,他們鄉村裡面他還看到每畝田收脫粟(就是米糠都打掉了),脫粟的這有三、四石,一畝田可以收三、四石。

  『自康熙癸亥年後』,「康熙癸亥」就是康熙二十二年,公元一六八三年,從那個時候往後。『凡從前收三石外者,皆不及三石之數矣。』他說小時候他在鄉村,看到每畝田每一季收割都有三、四石,而且脫粟的,就是說打成米的有三、四石。現在講公元大家就比較清楚,我們今年是二O一八年,那是一六八三年,康熙二十二年。從一六八三年以後,凡是從前收三石外者,就是以前收的米,每一季都超過三石那些農田,到康熙二十二年之後都收不到三石了。就同樣那個面積,收成就減少,這個減少也是很可怕的,減少相當之多。所以這裡給我們講,『非五穀歉收之驗何』,當時周安士居士說那個時候五穀已經歉收了,他小時候跟他成年的時候,收成就減少很多了。我們想一想,在大清王朝康熙、雍正、乾隆,這三朝算是太平盛世,你看太平盛世這個糧食都不斷在減少,何況遇到亂世?所以過去常常有些時期都鬧飢荒,沒得吃,真的吃樹皮、吃黃土的真的都有,這是給我們講五穀歉收一個證明。

  我們看下面的小字:

  按【隆萬間。】

  『隆萬間』是指明朝,明嘉靖甲寅三十三年,公元一五五四年,這是嘉靖那個時候,明朝嘉靖。講到嘉靖,應該我們同修這些讀過《了凡四訓》、《俞淨意公遇灶神記》,都很熟悉這個年代。嘉靖年間,甲寅三十三年,公元一五五四年。

  按【有人修崑山薦嚴禪寺。】

  有人發心去整修崑山,崑山就是在江蘇省東南部,它接近上海市,是蘇州市下面的一個縣級市,現在還是屬於蘇州,所以講蘇州崑山。崑山,我們台灣就比較熟悉一點,因為台商在那邊很多,台商在崑山非常多,它那邊有個工業區,現在是屬於蘇州。周安士居士他是崑山人,就是蘇州崑山那裡的人。他講有人發心去整修崑山薦嚴禪寺,那個也是古寺院了。

  按【出其瓦間所塞稻束。猶唐朝故物。其穗長至尺餘。計其所收。每畝必有十餘石。今之稻穗。不滿四寸矣。】

  這是講明朝那個時候,有人去整修崑山的薦嚴襌寺,整修,在屋頂上,寺廟的瓦翻起來要整修。往往那個會漏水就要重新翻過。翻那個瓦當中有發現稻束,就是一束的稻束,看起來好像唐朝那個時代的。那個稻束(稻穗)有一尺多長,一尺多長的稻穗,它那個穗長一尺多。根據穗比較長,稻米就多;穗比較短,當然就比較少,一尺多那個米就很多!照他發現那個來計算,這就是當時的一個考古學,現在都有一個考古的。當時每畝地如果照稻穗一尺多長,計算起來一畝地應該有十餘石,可以收十餘石的米,是唐朝那個時候一畝地可以收十幾石。『今之稻穗,不滿四寸矣』,「今」就是清朝康熙那個時代(三百多年前),那個稻穗都不到四寸。到我們現在可能又少一點,可能又要減少一點。這是給我們講「五穀漸歉收」,漸就是漸漸的、慢慢的減少,一段一段時間不斷的減少。

  減少到我們現在,的確整個世界,現在大家網路上查這些資料都很方便的,都可以去查的。的確你計算現在全地球有多少人口,全球現在這個農作物的收成有多少,大概不難計算出來。實在講的確有糧食短缺這個危機在,糧食短缺,而且會愈來愈減少,不會愈來愈增加,是愈來愈減少。現在農業科技發達,似乎我們還沒有很明顯感覺到糧食短缺,實際上如果你整個統計起來,的的確確不如以前。特別現在替代產品太多,實在講現在做了很多人工的食品,其實那個都不是天然的,吃了都有毒的,都是化學的,那些東西可以說太多了。所以過去李炳南老居士,早年在台中蓮社講,他說現在人都是三餐服毒,就是三餐吃的都是毒。所以現在人病很多,醫院是愈開愈多,醫院開得很多就表示病人多,供不應求。所以有些醫院都是人滿為患,主要跟飲食有關係。實在講糧食短缺,一些替代的食品一直出來,特別現在科技發達,要做一些味道很像的也不難,用化學的去做,做成跟那個味道很像的。我聽說麻辣火鍋現在都有用化學做的,現在吃得都有點怕怕的,毒吃了一肚子,你不病才怪!這個「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也是糧食短缺的一個現象。化學的替代食品愈來愈多,我們很難吃到真正健康的飲食,包括飲水、包括空氣都很難,這些我們必須要明瞭。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按【古者國無十年之蓄。曰不足。無六年之蓄。曰急。漢唐盛時。尚可比昔年之不足。今則求為急。而不可得矣。非衣食艱難之驗何。】

  這一段跟我們講衣食艱難,衣服飲食都愈來愈艱難,這個艱難舉出古時候,像夏商周那個時候,一直到漢唐盛時。最早國家的存糧要有十年之蓄,譬如說十年都鬧飢荒,都沒有收成,那全國的人還可以吃十年。如果國家存糧沒有十年的積蓄,『曰不足』,就不夠,那是存糧,預備緊急時用的存糧。『無六年之蓄,曰急』,沒有十年的存糧就叫不足,如果存糧達不到六年,就是完全沒有收成,還可以吃六年。但是達不到六年,譬如說五年或者四年,存糧只能吃四、五年,不到六年,這個國家叫急,急就是很緊急了。『漢唐盛時,尚可比昔年之不足』,漢朝、唐朝那興盛的時代,還可以比較夏商周更早古時候的不足,那個時候五、六年存糧都還有,那是盛時,那已經算不足了,因為不到十年就不足,六年叫急。

  『今則求為急,而不可得矣』,現在連急都談不上了,不到六年曰急,可能你存糧只有一二年、二三年,那都談不上急了。有六年的存糧就算急了,現在不到六年,急都談不上,而不可得,連急都談不上。可能只能維持二三年,或者只有一年、一二年、二三年。我們現在吃的米,我們一般人都沒有吃存糧的米,一般我們現在買的都是新鮮的,都是很新鮮的當季出產的米,沒有吃到存糧,所以我們對這個概念比較不清楚。這裡講這個概念,我比較有一點概念。因為我以前當兵的時候,在部隊裡面都吃那個有蟲的米,那個米就是存糧,戰備糧。戰備糧就是去年存的糧沒有吃,我們就要吃去年存糧,新的米它再存進去倉庫,要先吃舊的。所以我們永遠吃不到新米,而且我們的飯真的煮起來都有蟲。所以那個時候我們部隊裡面流行說「我們當兵的都是米蟲」,我想一想也不無道理,因為我們吃的米都有蟲,舊米它會生蟲,吃那個存糧。所以國家都必須有存糧,現在的存糧情況如何我不太清楚,但是照經典的講法,那肯定是非常不足的。

#小布说抚州# 【快来看看汤显祖写的文章啊!他代恩师撰写《与吴霁寰索诗文》尺牍有没有你熟悉的句子[太开心]】

徐朔方先生笺校《汤显祖全集》(1998版)和《汤显祖集全编》(2015版)收录了汤显祖很多的尺牍,但是近年来还陆续发现不少散失在他人文集中的未收录其中。目前,笔者发现的有近20个。对于收集到的汤显祖尺牍,有的已公开发表,有的发给好友进行考证,还有更多的正在考证之中。今天要向大家介绍汤显祖一个非常特别的尺牍《与吴霁寰索诗文》。录文如下:

夜过青阳,江潮已落。孤灯独坐,离思渺然。舟中惜乏卷耳。不经明灯染绘,当图万里江流。千章云树于方寸之缣矣。计明日抵家辞枫潭,即至昆陵,治一巨卷。待兄於舟渚之间,不知送行文、留别诗能满此否。幸早图,毋使临期索逋,成逼迫也。

夹注:

●《货殖传》云:“木千章。”

●唐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韩昌黎、柳子厚有送行文。

●杜子美、李太白有留别诗。

该尺牍出自《千古斯文》第6册《匏卷·求借汇》。《千古斯文》共7册,1—3册分为天、地、人卷,由“笔洞生徐奋鹏”选评,主要收录元代以前名人的文章;4—7册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卷(有的是两卷合一册),由“犹龙子余应虬”纂辑,“笔洞生徐奋鹏”校释,收录了数百名明代名人的尺牍。其中收录抚州临川人汤显祖、丘兆麟、吴之甲等人的尺牍若干。这些汤显祖的尺牍,在徐朔方先生笺校的文集中只查到有《复张山东惠文》1个,题名为《与张东山司马》,内容只个别字不同。其他的均未查到。汤集未收录尺牍我正在进行一一考证,可先透露的是其中有一篇疑似汤显祖的辞职信。这些我以后将有另文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对汤显祖朋友圈稍有了解的都知道,汤显祖有一好友名叫徐奋鹏,也就是《千古斯文》纂辑人之一的“笔洞生徐奋鹏”。徐奋鹏字自溟,别号“笔峒生”,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云山人,年龄比汤显祖稍小,与汤显祖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汤显祖早期的文集很多就是由徐奋鹏协助整理的。因此,《千古斯文》中的汤显祖尺牍出于汤显祖之手应该是毫无疑问。至于另一纂辑人“犹龙子余应虬”是何许人也,目前还未掌握太多的资料。《千古斯文·凡例》注明成书时间是“万历乙卯仲秋之吉书成”,落款是“临汝五车馆主人谨识”。万历乙卯即万历四十三年(1615),汤显祖还健在。至于“临汝五车馆主人”是谁,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但当是临川人无疑。

那么尺牍《与吴霁寰索诗文》中的吴霁寰是谁?经过细致查找,发现是吴维岳。吴维岳(1514—1569),字峻伯,号霁寰。明朝孝丰(今属浙江安吉)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

这下问题来了。大家都知道,汤显祖(1550—1616),隆庆四年(1570)年才中举,万历十一年(1583)才中进士。吴维岳比汤显祖年长36岁,而且吴维岳去世时,汤显祖才虚岁20,尚未中举,他们怎么会有交往?同时尺牍中更有“待兄於舟渚之间”文句,这个“兄”字明显是指尺牍的受方即吴维岳,意思是写信人和收信人是年龄相当或者是同一科举人(进士)的关系。那么,汤显祖在写信中用“兄”这个词显然有违常理。

正当笔者迷雾重重,百思不得其解时,突然盯住文中“辞枫潭”三个字,分析“枫潭”要么是个人,要么是个地方,“辞枫潭”就是辞别“枫潭”的意思。因此顺着“枫潭”这条线索查找,结果找到《枫潭集抄》,搜索后发现这是明代南昌万虞恺的文集。翻开一看,笔者顿时惊呼起来,原来《枫潭集抄》的三个序中第二个序的落款是“少初山人徐良傅谨撰”,第三个序则落款“霁寰居士吴维岳书于历下无倦堂。”

徐良傅(1505—1565),字子弼,号少初。东乡人,明代古文家,是汤显祖的尊师。龚重谟先生的《汤显祖大传》第三章“少年师友”记载:“嘉靖四十一年(1562)春节一过,汤尚贤(汤显祖的父亲)便携带十三岁的汤显祖来投这位老名师。徐良傅初看到汤显祖,上下打量一番,后觉得他气宇不凡,欣然接收为门生。”

再查徐良傅、万虞恺、吴维岳三人的关系,很快就查到他们均是嘉靖戊戌(1538)进士。徐良傅与吴维岳关系非常好,吴维岳有《天目山斋岁编》二十八卷,其中有大量与徐良傅有关的诗文。

找到了这些证据,就不难理解这篇文章是出自汤显祖之手了。因为在古代,门生代恩师,下级官员代领导,当地文士代在外地为官的乡人撰写文章是极为普遍的事情。比如罗万藻就代吴道南撰写过《乐所公墓表》;南宋崇仁李刘代人撰写过文章百篇以上,其中代临川腾桥董居谊撰写的文章多达三十篇以上;陈际泰的《故少司马大中丞毛伯丘公墓志铭》也是代人撰写的。那么《与吴霁寰索诗文》由汤显祖代老师撰写就太正常不过了。这些代人所作的文章收录到自己的文集中,也属正常。

接下来简单考证一下这篇文章的撰写时间和地点。首先,这篇文章一定是徐良傅和吴维岳在世前所撰写的,也就是说《与吴霁寰索诗文》撰写时间应该在1565年前,对应汤显祖的年龄,也就是十五岁左右。不要怀疑汤显祖这么小年纪写不出好文章,在龚重谟先生的《汤显祖大传》记载汤显祖三岁时就有“帅博汤聪两神童的称赞”。在汤显祖文集中有《乱后》诗,就是汤显祖十二岁时作的。其次,撰写地点很可能是在长江的行船中。文句中有“夜过青阳”一句。青阳是长江中下游安徽省境内的一个地方,“夜过青阳”就是指晚上船过青阳。还有“即至昆陵”。昆陵是长江边上江苏常州的古称。据查,徐良傅和吴维岳两人都在昆陵任过知县。那么徐良傅这次去昆陵一带是干什么?尺牍中有“治一巨卷”文句。分析“治一巨卷”意思是编一部大书,同时想在这套书中收录一些吴维岳的文章,因此才有《与吴霁寰索诗文》的信。“不知送行文、留别诗能满此否?”就是这个意思。在古代,编书是人生“三不朽”重大追求之一。文集可以是自己撰写的文章,也可以是辑录别人撰写的,比如徐奋鹏《千古斯文》就是纂辑别人撰写文章的文集。据资料记载,徐良傅著有《爱吾庐集》八卷、《枪榆集》和《文昌新河》,但这三本文集现都不知下落。究竟“治一巨卷”是什么文集就不得而知了。
#你见过最有寓意的名字##读书#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在几年前不知道有那种机器水军,职业水军公司的时候,看到这种:转发了各种不同的人、不同的剧……的号就觉得这是个水军。另一个就是姜思达的dv计划,目前看了采访Ri
  • 每次公演都兴奋不已,十分开心还能再饰演日葵真的很幸福饰演藤本日葵 北澤早紀#音乐剧theshowtime# 感谢大家在每场公演结束后的广播播完后依然给予我们温
  • Hoiana Hotel X Suitesby Andrew Millington Sharmaine Zuidgeest Matt Millard Ja
  • #罗渽民直拍匠人# #罗渽民0813生日快乐# 罗渽民 官方认证的门面百万直拍缔造者✨舞台魅力无限♾️厨艺满分暖心小兔热爱香菜和emoji风格百变钓系爱豆
  • 香芒鹅肝:是店里的招牌,鹅肝软糯不腥,搭配芒果更能带了鲜甜,最喜欢的最下面并不是饭团打底而是烤脆的面包。豆腐加和风芝麻酱是经典的搭配在顶端还加了木鱼花,吃起来清
  • 爱是你看透了我所有缺点坏脾气却还是包容 爱是争吵后两人都害怕失去彼此主动认错 爱是当热情渐渐退去你却还是爱我如初 爱是天凉了你让我多穿一件的关心 爱是清晨你叫我
  • 晚上10点钟的牛肉店里还有一桌6人,5个人在喝着酒,一个男人已经趴在桌子上了,嘈杂的声音也越来越小,有个女的在招呼说还要上酒,这女的酒量真好,人也漂亮,阿祥又偷
  • ❤#易烊千玺[超话]##易烊千玺朋友请听好##千玺在nova星等你# 你是春天的第一缕微风,夏天的第一块西瓜,秋天的第一颗柿子,冬天的第一朵雪花,你是山间的
  • #无锡夜宵说#【老毛手抓羊肉馆】所谓“千里黄河富宁夏,宁夏手抓数毛家”这家百年老店,始创于1888年,坐落宁夏,以极高的声誉被评为宁夏非物质遗产传承。在老毛手抓
  • #遇见你徐若晗独白好戳心# “今天,在这里,我答应过他,我不会哭”意难平才是爱情里最难忘的事,我和你经历过甜蜜,痛苦,争吵,这一切最后走向淡漠,看着你牵起其他
  • …からの、電波ジャック5.Jan.2018「SEASON IIへ」誕生日当日が初スタジオ収録でした❗美術のタツヤさんがイラストを描いてくれました✨すごい色だけど
  • .***若能以君子为师,豪侠为友,此生无憾!.你君子貌,豪侠心,以武立身,以德立人。
  • 亿点全球上网卡+亿点连接APP让你出境上网、通话超实惠! 亿点全球上网卡+亿点连接APP让你出境上网、通话超实惠!
  • ”半坡彩陶中的很多彩绘纹样既抽象又具象;战国帛画上的龙凤、人物图也是既抽象又具象,中国画自古以来就有一套自己的“意象”表现传统,是主与客、虚与实、有与无高度合一
  • 而当初那种没有任何攀比的意识,认为眼前的每一件东西都是千金难买的宝物,这种纯粹的自我,又到哪里去了呢?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流逝,人开始喜欢与周围的一切进行
  • 】珀莱雅,第①家化妆品独立上市品牌,护肤界明星-神经酰胺,增加角质屏障珀莱雅,就是海洋,魅力,源自海洋,4维修护,多重精华润养,鲜活透亮珀莱雅面膜女补水保湿男女
  • ”小汤圆气得胀鼓鼓,“别说大话了,你身上一点儿灵气都没有,怎么……嘶!小汤圆暗暗腹诽,好奇道:“这躯壳一看就是个凄惨的家伙,你这么厉害,为什么不选个更好的?
  • #TFBOYS告白TheFever六周年演唱会##和王源的音乐共情##说到街舞就想到易烊千玺##王俊凯749局[超话]#1-无论是什么颜色都是爱你们的颜色[音乐
  • 】“精彩省运 传递梦想”7月29日上午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火炬传递来到榆林高新区,本次火炬传递起点设在阳光广场,一个集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纳凉观景等功能为一体的
  • #新时代文明实践# 【普及安全用电知识 护航青少年成长】“余老师,下雨天人可以站在大树底下躲雨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社区开展科普教育知识讲座活动】“余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