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姐妹情”,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过程,这是比恋爱和社交更需要“脑子”的一项情商考验,其实真的把姐妹情处好的女孩,情商一般都不低,能力一般也都不差。抖音时常宣传“风尘女子姐妹多”,其实以偏概全了,对我来说,真正的姐妹情,其实是很难很难的,至少是要有一定的脑子和情商,还要有一定的觉悟和境界的…

我身边各式各样的姐妹都有,各式各样的局也都有。有许多女孩不出去吃喝应酬,她就喜欢和你安静的呆在一起,哪怕你不说话…有很多姐妹就喜欢很热闹,叽叽喳喳听你眉飞色舞,她觉得你就是她眼里的“神向往之”,有很多姐妹,她们就喜欢带你出去应酬,因为在各种人面前,你可盐可甜可爱,又有气场又有气质,讲话不失礼,举止很得体,你可以轻松向下兼容,又可以体面的向上并驱,你不嫌弃穷的Low的,也不做贪念和欲望的奴隶…

有很多女孩跟我说“你为什么和什么样的女人都能成为朋友?而且是好朋友!”却很少有女孩问我“你这么玩得起,有没有女孩真的心疼过你?”不熟悉的人嫌弃我粗糙、劣质、甚至是“上不了台面”,认识我的人,在每一个我不想收敛的时候疯狂的包容和理解我…

其实,斗胆吐槽一下,我也有很不喜欢交往的女孩!第一就是真正一点脑子也没有,而且对你压根儿不在意也不“忠诚”的女孩,其实任何感情最首要也最牢靠的第一条件真的是“忠诚”,你就算再没脑子,但你认定一个人以后,请你对她忠诚!比如你和她的朋友在一起,请你不要试图跨过她去跟她的朋友“玩的很好”,请你有真正的心里话和苦恼,也记得先跟她分享,或者只跟她分享,请你也多听听她的唠叨和啰嗦,女孩之间的感情,就是靠这些忠诚的小秘密累积起来的,你如果真的觉得她重要,她可靠,你是有分享欲的,无论开心难过,你是想和她分享的,或者只和她分享的,对吗?她要带你去认识另一个闺蜜,你也应该先依赖她、依靠她、尊重她,熟了以后才是真正的“你们”之间,而不是你和别人私下聊、私下约、私下打着她的幌子和名号成为好朋友,其实这样做的姑娘,大部分都是塑料,没有真闺蜜…

第二,我真的很不喜欢那种很自私、很会“权衡”的女孩,虽然并不影响我和她们交往,虽然我对她们没有任何期待和期许,虽然我从不在背后贬低和指摘她们,但我最多只能说一声,她是我朋友,而不会认她们是所谓的“闺蜜”。那种常年只有你邀请她出来吃喝玩乐,她从不回请你,只有你找她聊天,她从不主动搭理你,只有你给她送礼物,她从来也不关心你的喜好,只有你带她“混圈”,你不认识她身边任何一个人的姑娘,我们都知道她没脑子也没本事,不会做人也不会社交,但更多的其实是,她真的不觉得你很重要!她宁愿躺家里也不会为了你一句话飞奔起来化个妆,她嘴里常年挂着“下雨啊、太热啊、太冷啊、今天没洗头啊、今天太累了”这些话,宁愿躺在床上刷抖音,也不愿意出来陪你,你次次叫,她次次不痛快,难得出来几次,也是为了蹭吃蹭喝,她有心事你也不知道,她有快乐也不会和你分享,平常都不怎么聊天,就见面时说几句多余的话,你今天去高端的场所她可能会来,你明天要去吃臭豆腐她说她已经躺在床上准备睡觉了…其实真的关系好不好,就看这个女的愿不愿意为了你“自律”,为了你“熬夜”,为了你“硬撑”,为了你“风雨无阻”,我从不喝酒,但我能一直安静安稳的陪所有朋友把酒局喝到最后,其实我也不是爱蹦哒的人,但是去了KTV迪吧什么的,我永远不会跟朋友说“一点也不好玩,我想回家”,所以一个女人把你看的重不重,细节会告诉你…你只要自己有脑子就什么都能看的明白…

第三,我不喜欢不分场合,很情绪化的姑娘。动不动就不好玩!动不动就这人怎么样!动不动就嫌弃这嫌弃那!动不动就看不起这个看不上那个!记住了,跟朋友既然出来了,不要说!千万不要说这些!更不要挂在脸上!这是你失礼,并不是这个场合和这些朋友失礼,你要知道人在社交场上如果分层次,那我认为的最高层次,就是“喜怒不形于色”,你只有咽的下饭菜,你才能填的饱肚子,在朋友需要你撑场面、一路陪到底的情况下,你这样说、这样做,无疑是得罪了所有人,你次次和朋友出去,都得次次想清楚,她为什么叫你?或者,这个场合她需要你为她做什么?如果真的什么都不需要,你完全可以和我一样,翘二郎腿、破口大骂、看不惯这个看不惯那个,因为自己人,无所谓,可你不能把这些任性和情绪带到“场合”上,要知礼数、懂世故…

真正的闺蜜,不是不会利用你,而是你要明白,你假如没有“利用价值”,其实你们很难跨过“塑料”阶段,人性的修炼在于“自律”,女性之间的交往,更是一种不断的挑战和攻克自我,是让你提升情商和素质,让你修炼出良好情绪和心态的最佳方式,是让你减肥、让你变美、让你从床上爬起来、让你洗头、让你化妆、让你风雨无阻的去感受世界的乐趣,是让你发现同性对你的温柔和善意,也是让你看清楚,你为什么不要成为那样“失败”的女孩的最佳案例… https://t.cn/z8UTL4N

这种修行方法,不仅能祛除忧愁,还能使心与道合#道教知识#

“坐忘”是精神修炼的最高境界之一,其源于《庄子·大宗师》:其说颜回经过一个阶段的修炼,感觉自己有所进益,便去见自己的老师仲尼谈自己的心得。仲尼问他,他说忘掉仁义,仲尼说可以,但还不够。过了数日,又有所收获,又见仲尼,其说忘掉礼乐,仲尼给了他同样的回答。又过了些日子,他又见仲尼,说“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随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庄子浅注》)坐忘就是把肢体看作不存在,也就是不要忙于非为;把聪明才智抛弃,也就是不想非想之想,从而最终脱离形体的累赘,除掉心智的羁绊,和大道融为一体。这种与大道融为一体的思想,应是一种自然的,而不是用心的。正如《庄子·天地》中说:“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庄子浅注》)

但能够做到忘掉自我而与天道相行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如在《庄子·天运》篇中说:“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庄子浅注》)敬孝与爱孝不同,一是流于形式,一是出自本心,有心表之别;亲人与外人不同,一是至亲至近,一是非亲非故,有远近之疏;自己与父母不同,一是涉世不深,一是阅历丰富,有念与非念之间;个我与天下不同,一是部分,一是整体,有大小之异。这可以说都是矛盾对立的,也可以说因为有了区别,也就难以达到忘的境界,这要求人们回归到第一念中,而不应产生第二念,否则就难以进驻入坐忘的状态或境界中去。道书中认为,设若要使身坐,心被物遣,如此打坐,是谓坐驰,何能了朝彻。内不见外,外不见内,内外双忘,虚灵自现。忘物忘情,至道可明。意动乎外,情牵乎中,意散神乱。若能定能止,自清自静。情无所住,物岂能动?情忘意静,意静心灰,心灰灰物,物灰似痴,似痴神活,神活道居。

关于坐忘的这种思想,自东汉以来,道教修炼者对“坐忘”不断地进行阐释与发挥,对此阐述比较全面而详尽的当属唐朝司马承祯所著的《坐忘论》。司马承祯把坐忘视为养生的重要途径,并按修炼功夫的次第分为七个步骤,其依次为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敬信就是修道者要有虔诚的信仰,对修炼之事不生怀疑,只有坚定忠诚而不疑惑;断缘是断绝尘俗之缘,抛弃尘事之累;收心就是安心,不为外面的世界所诱惑而躁动不安,拴住心猿意马,以脱离尘俗之境;简事就是要求修道之人处事安闲,简单理事,不要被名缰利锁束缚自己,否则只知斗智斗勇,贪求名利,以至于无心修道;真观就是如智士的先见之明,同圣贤一般能够洞察祸福吉凶;泰定就是具有像泰山一样的安定,在修炼时,使心能够静定,即便泰山崩于后而心不惊,猛虎啸于前而心不慌;得道就是神与道合为一体,与道一样长久。这七个步骤是要求修炼者不为外念所扰,内心保持自然与安静。否则,人要是为尘世之事所劳累,为七情之欲所牵缠,想要获得宁静,除去烦邪乱想,达到坐忘的境界,是不可能的。其实,达到坐忘的境界起决定作用的是心。“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帅。静则生慧,动则成昏。”若能“收心离境,住无所有。因住无所有,不着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

在坐忘方面,道教养生家特别强调发挥精神的作用,并运用自己的意识行为去控制、调节情绪、心理和生理的变化,使自己适应各种不同的外部环境,保持清净安宁的心境,不受一切事或人的干扰,这不但能达到修炼的目的,还使人的整个机体功能的正常或超常发挥,使心境宁静,淡泊少欲。坐忘实质上也是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外在行为、思想意识、精神活动有目的、有步骤、循序渐进的调节和锻炼的方法。

坐忘需忘却当忘之忘才对健康有益。晋时郭象说:“若乃失乎忘生之主,而营生于至当之外,事不任力,动不称情,则虽垂天之翼不能无穷,决起之飞不能无困矣!”(《南华真经注疏》)坐忘需要收心。收心在于“一出便收来,既归须放下”。坐忘在于先存后忘,至于真忘。天尊言:“道者,以诚而入,以默而守,以柔为用。用诚似愚,用默似讷,用柔似拙。夫如是,则可与忘形,可与忘我,可与忘忘。入道者知止,守道者知谨,用道者知微。能知微则慧光生,能知谨则圣智全,能知止则泰安定。泰安定则圣智全,圣智全则慧光生,慧光生则与道为一,是名真忘。惟其忘而不忘,忘无可忘。无可忘者,即是至道。道在天地,天地不知。有情无情,惟一无二。”(《吕洞宾全集》)人能止,而后能去妄存诚;知谨而后能渊默自守,知微而后能妙用不忒。

在《坐忘铭》中说:一个人能“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不求,无谄无媚;不执,可圆可方;不贪,便是富贵;不苟,何惧公堂。味绝,灵泉自降;气定,真息自长。触则形弊、神逸;想则梦离、尸僵。气漏,形归厚土;念漏,神趋死乡心死方得神活;魄灭然后魂昌。转物难穷,妙理应化,不离真常。至精潜于恍惚,大象混于渺茫。造化不知规准,鬼神莫测行藏。不饮,不食,不寐,是谓真人坐忘。”

在《列子·周穆王》中说:“宋阳里华子中年病忘,朝取而夕忘,夕与而朝忘;在途则忘行,在室而忘坐;今不识先,后不识今阖室毒之。谒史而ト之,弗占;谒巫而祷之,弗禁;谒医而攻之,弗已。鲁有儒生自媒能治之,华子之妻子以居产之半请其方。儒生曰:‘此固非卦兆之所占,非祈请之所祷,非药石之所攻。吾试化其心,变其虑,庶几其瘳乎!’于是试露之,而求衣;饥之,而求食;幽之,而求明。儒生欣然告其子曰:‘疾可已也。然吾之方密,传世不以告人。试屏左右,独与居室七曰。’从之。莫知其所施为也,而积年之疾一朝都除。华子既悟,乃大怒,黜妻罚子,操戈逐儒生。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荡荡然不觉天地之有无。今顿识既往,数十年来存亡、得失、哀乐、好恶,扰扰万绪起矣。吾恐将来之存亡、得失、哀乐、好恶之乱吾心如此也,须臾之忘,可复得乎?’子贡闻而怪之,以告孔子。孔子曰:‘此非汝所及乎!’顾谓颜回纪之。本来人们很容易忘掉该忘记的,然而人们“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庄子德充符》)。

要想忘其所不忘之事也并非容易的,但只要方法得当,还是容易忘记的。在《坐忘论》中说:“以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住无所有,不着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故经云:至道之中,寂无所有,神用无方,心体亦然。源其心体,以道为本。但为心神被染,蒙蔽渐深,流浪日久,遂与道隔。今若能净除心垢,开释神本,名曰修道。无复流浪,与道冥合,安在道中,名归根。守根不离,名曰静定。静定日久,病消命复。复而又续自得知常。知则无所不明,常则永无变灭。出离生死,实由于此。是故法道安心,贵无所着。”然而,人心多着于外物而不自住。不能自住就如同一个身体为外物所牵引,而非由自己所主宰一样。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身体或精神都不由自主,反而为外物所引。若任心所起,一无收制,则与凡人不别。若唯断善恶,心无指归,肆意浮游,待自定者,徒自误耳。若遍行诸、言心无染者,于言甚美,于行甚非,真学之流。

有时,一个人本来无需坐忘而事当已忘,这是因为事讫则止,实莫多思,多思则以知害恬。若烦邪乱想,随觉则除。若闻毁誉之名、善恶等事,皆即拨去,莫将心受。若心受之即心满,心满则道无所居所有闻见,如不闻见,则是非美恶不入于心。心不受外,名日虚心心不逐外,名曰安心。心安而虚,则道自来止。故经云:人能虚心无为,非欲于道,道自归之。内心既无所著,外行亦无所为。非静非秽、故毁誉无从生;非智非愚,故利害无由至。实则顺中为常,权可与时消息,苟免诸累,是其智也。若非时非事,役思强为者,自云不著终非真觉。何邪?心法如眼也。纤毫入眼,眼则不安;小事开心,心必动乱。既有动病,难入定门。

所以坐忘的根本,急在除病。病若不除,终不得定。又如良田,荆棘未诛,虽下种子,嘉苗不成。爱见思虑,是心荆棘。若不除翦,定慧不生。或身居富贵,或学备经史,言则慈俭,行乃贪残。辩足以饰非,势足以威物,得则名己,过必尤人。此病最深,虽学无益。所以然者,为自是故。然此心由来依境,未惯独立,乍无所托,难以自安。纵得暂安,还复散乱。随起随制,务令不动,久久调熟,自得安闲。无问昼夜,行立坐卧,及应事之时,常须作意安之。若心得定,但须安养,莫有恼触。少得定分,则堪自乐。

《王重阳内修真诀》中说:“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不求无谄无媚,不执可圆可方。不贪便是富贵,不苟何惧君王。味绝灵泉自降,气定真息日长。触则形毙神游想则梦离尸僵。气漏形归垄上,念漏神趋死乡。心死方得神活,魄灭然后魂强。博物难穷妙理,应化不离真常。至精潜于恍惚,大象混于渺茫。道化有如物化,鬼神莫测行藏。不饮不食不寐,是谓真人坐忘。心忘念虑,即超欲界。心忘缘境,即超色界。心不著空,即超无色界离此三界,神居仙圣之乡,性在清虚之境矣。 https://t.cn/Evk4evd

达摩禅与般舟三昧
徐孙铭

一 、达摩禅之贡献

达摩禅对于早期中国禅宗建立的贡献,大体有三:

第一 ,以《楞伽经》和
“ 二人四行 ” 论为立宗之旨。 

《楞伽经》
以 “ 佛语心晶 ” 为篇名,
即以直指如来心地为宗旨。

苏轼《楞伽经后记》说: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先佛所说微妙第一真实了义,
故谓之佛语心晶。”

蒋之奇为苏拭书
《楞伽经》作序说: 
“ 昔达摩西来,
既已传心印于二祖,
且云吾有《楞伽经》四卷,

亦用付汝,
即是如来心地要门,
令诸众生开示悟人。

此亦佛与禅并传,
而玄与义俱付也。”

“ 佛与禅并传,
玄与义俱付 ”,

正是以
《楞伽》传宗的达摩禅之宗旨。

第二 ,以 “ 壁观 ” 为独特的修持法门。 

《景德传灯录》说:
达摩 “ 初居少林寺九年,为二祖说法,

只教曰:
外息诸缘,
内心无喘,
心如墙壁,
可以人道。”

这种
“ 面壁而坐,
终日默然,
人莫之测,
谓之壁观 ”,

即是达摩禅法之一大特色。

第三 ,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师徒口耳相传为传授方祛。 

“ 慧可种种说心性理道未契,
师只遮其非,
不为说无念心体。

慧可曰: 
‘ 我已息诸缘。’

师曰: 
‘ 莫不成断灭去否 ?’

曰: 
‘ 不成断灭。’

师曰: 
‘ 何以验之,
云不断灭 ?’

可曰: 
‘ 了了常知,
故言之不可及。’

师曰: 
‘ 此是诸佛所传心印,
更无疑也。’”
( 同上 )

这种师徒授受,
不依靠文字语言,
只凭自心 “ 了了常知 ” 的证悟,

就是达摩传宗的主要方法。

嵩山少林寺正以达摩祖师禅的诞生地为主要特色,

在中国禅宗史上写下最早、
且又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光辉一页。

二 、达摩禅与般舟三昧之异

达摩禅究竟

《般舟三昧经》的禅法有无联系?

笔者认为,
二者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且多相近、
相通之处。

《般舟三昧经》
又称
《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

异译为
《跋陂菩萨经》。

是阿弥陀经典中的最早文献, 
“ 净土三经 ” 的最早先驱。 

“ 般舟三昧 ”
作为禅定的一个法门,
主要讲在特定的时间内
( 七天七夜

九十天 )

经行不息,
除用食外,

步步声声念念唯在阿弥陀佛,
念佛而见十方现在佛站立面前。

这种以
《般舟三昧经》
为主要经典,

以口念阿弥陀佛而修禅定的法门,
即叫般舟三昧,
也可以叫念佛禅。

此经大约在公元1世纪前后左右编纂,
流行中土者,

前后有七个译本,
以支娄迦谶于后汉灵帝光和二年
( 179 )
10月8日于洛阳译出的
《般舟三昧经》
最有价值。

般舟三昧法门

达摩禅主要区别有三点:

第一 ,般舟三昧强调念佛而修禅定,

达摩禅则主张 “ 壁观 ” 而修定 

《般舟三昧经》说:
“ 是菩萨用是念佛故,
当得生阿弥陀佛国

…… 用念佛故得空三昧,
如是为念佛。”

以念佛作为
“ 得空三昧 ” 的助缘,
达到 “ 生阿弥陀佛国 ” 之目的。

而达摩禅则以 “ 壁观 ” 而修定,

即《景德传灯录》所载
“ 心如墙壁,
可以人道 ”。

达摩人嵩山少林寺,
终日面壁。

时人不解其意,
称其禅法为面壁婆罗门。

他通过 “ 凝住壁观 ”,
而悟凡圣等一、

与理冥符、
寂然无为,
证悟此心即佛。

虽然念佛三昧以念佛人定而见佛,

达摩禅以
‘‘ 壁观 ”
而悟自心是佛,

在根本目的上是一致的,

而悟人之途径则有区别。

第二 ,般舟三昧主张有相观想,

达摩禅主张 “ 四念处 ” 的无相观想   

《般舟三昧经》说:
“ 菩萨当作是念:
诸佛悉在前立,
当具足念诸佛端正,
悉欲逮见一一想

…… 复更作念:
佛亦不用心得,
亦不用身得,
亦不用心得佛,
亦不用色得佛。

何以故?

心者佛无心,
色者佛无色,
不用是心色,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念佛三昧必须从有相观想人手,
通过念佛观想诸佛立在面前,

见到诸佛妙相庄严,
同时又不执着于有相;

还说:
“ 一者自观身、
观他人身。

自观身、
观他人身者,
本无身;

二者自观痛痒,
观他人痛痒。

自观痛痒、
观他人痛痒者,
本无痛痒;

三者自观意、
观他人意。

自观意、
观他人意者,
本无意;

四者自观法、
观他人法。

自观法、
观他人法者,
本无法。”

这四种观法
( 观自身他人身、
自他痛痒、
自意他人意、
自法他人法 ),

即 “ 四念处 ”;

观身不净,
观受是苦,
观心无常,
观法无我,

是以慧观的力量,
使心安住于道法上,
使正而不邪。

而达摩禅则注重
“ 四念处 ” 的无相观想,

尤其是通过会心、
悟心而求安心,

也就是 “ 觅心不可得 ”,

而悟无常、苦、无我、不净,
从而得到解脱。

第三 ,般舟三昧以见佛为最高境界,

达摩禅则以 “ 无所见 ” 为其精髓 

《般舟三昧经》说:

“ 菩萨如是持佛威神力,于三昧中立,

在所欲见何方佛,欲见即见。”

修此定而见佛是最高境界。

当然, 
《经》中也反复叮咛,
见佛也不应执着, 

“ 菩萨见佛不当着 ”。

而达摩禅更以
“ 无所见 ”
为见作为最高境界。 

《景德传灯录》载:
达摩 “ 欲西返天竺,

乃命门人曰: 
‘ 时将至矣,
汝等盍各言所得乎 ?’

时门人道副对曰: 
‘ 如我所见,
不执文字,
不离文字,
而为道用。’

师曰:
‘ 汝得吾皮。’

尼总持曰: 
‘ 我今所解,
如庆喜见阿佛国,
一见更不再见。’

师曰: 
‘ 汝得吾肉。’

道育曰: 
‘ 四大本空,
五阴非有,
而我见处,
无一法可得。’

师曰: 
‘ 汝得吾骨。’

最后慧可礼拜后依位而立。

师曰: 
‘ 汝得吾髓。’

乃顾慧可而告之曰: 
‘ 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
展转嘱累而至于我,

我今付汝,
汝当护持。’”

这个关于修禅境界对话的传说,

实际上把修祖师禅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对于文字不离不执;

第二层次,突破禅关而顿悟;

第三层次,无一法可得;

第四层次,会心微笑。

这显然是以
无所见、
无所得、
无所悟为顿悟的最高境界。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
在修禅定的途径和方法、

观想是否有相、

修定以什么境界为高这三个方面,

般舟三昧与达摩禅是有一定区别的。

正因为如此,

传为达摩所作的
《少室六门集》

第二《破相论》

即排斥称名念佛说: 
“ 诵之与念,
义理悬殊,
在口曰诵,
在心曰念。

…… 诵在口中,
即是音声之相,
执相求理,
终无是处。”

达摩之时念佛禅尚处于胚胎之中,

这不可能是达摩的思想,

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达摩禅与般舟三昧的差异,

它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三 、达摩禅与般舟三昧之同

然而,
从根本上讲达摩禅与般舟三昧
( 念佛禅 )
是一致的。

二者有不少相同、相通之处。

第一 ,达摩禅的 “ 理人 ”

念佛三昧的 “ 无所着 ” 之一致  “ 二人四行 ”,

被教内外公认为是达摩的正统思想。

其中二人的 “ 理人 ” 说:
“ 藉教悟宗,
深信众生同一真性,
客尘障故。

令舍伪归真,
凝住壁观,
无自无他,
凡圣等一,
坚住不移,
不随他教,
与道冥符,
寂然无为,
名理人也。”

达摩禅虽然不主张有相观想,
但也不排斥经教。

它借助经教,
通过一心专注地观想的
“ 凝住壁观 ”,

达到
“ 与道冥符,
寂然无为 ” 的境界,

这与般舟三昧
( 念佛禅 )
是殊途同归的。

般舟三昧虽然作 “ 有相观想 ”,
但经中反复强调不着于相: 

“ 菩萨见佛、
不当着,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不当着。

何以故?

着者为烧身。

见佛但当念其功德,
当索摩诃衍。” 

“ 菩萨于三昧中不当有所着,
不着者疾得是三昧。”

之所以不应当执着于相,
是因为 “ 缘起性空 ” 之故:

“ 一切法本无所有,念有,因着;

无有,反言有,亦着。”

《佛印品》
第十六还连续以19个 “ 无 ” 的 “ 佛印 ” 来否定对于有相、有求的执着。 

“ 何等为佛印?

所识不当行,
无所念、
无所求、
无所想、
无所着、
无所愿、
无所向生、
无所适、
无所生、
无所有、
无所取、
无所顾、
无所往、
无所得、
无所有、
无所结、

所有尽、
所欲尽、

无所从生、
无所灭、
无所坏、
无所败,
道要道本是印中。”

可见,
达摩禅之
“ 寂然无为 ”

“ 理人 ”

与般舟三昧的
“ 无所着 ”
精神完全一致,

都是对观想的主体以及作为观想对象的客体之否定。

第二 ,达摩禅的“ 行人 ” 与般舟三昧 “ 修四事 ” 的一致性 

达摩 “ 二人四行 ” 论,
其中 “ 行人 ” 即 “ 四行 ”:

报冤行、
随缘行、
无所求行、
称法行。

报冤行,
又作报怨行,

即对于苦、穷、冤、害都能甘心忍受,无怨无悔。

随缘行,对于顺境、逆境、喜乐、得失,不喜不忧,随缘而行。

无所求行,
即舍弃一切,
无所执着,
包括舍弃自身,安心无为。

称法行,
即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自利利他。

这都是针对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苦等八苦而提出的修定解脱法门。

般舟三昧主张: 
“ 用念佛故得空三昧 ”, 

“ 持是行法故,
致三昧便得三昧,
现在诸佛悉在前立。”

又主张持 “ 四事 ” 疾得三昧: 
“ 菩萨有四事疾得是三昧。

何等为四?

一者不信余道;
二者断爱欲;
三者如法行;
四者无所贪生,
是为四。

菩萨疾得是三昧。”

这 “ 四事 ” 中, 
“ 如法行 ”
相当于达摩禅的 “ 称法行 ”;

“ 无所贪生 ”,
相当于
“ 无所求行 ”; 

“ 断爱欲 ”
相当于
“ 随缘行 ”; 

“ 不信余道 ” 以及 “
不自说身善,
亦不说他人恶,

若有骂者,
若有刑者,

亦不得恚,
亦不得恨,
亦不得懈 ”,

则与 “ 报怨行 ” 相近。

可见,
达摩
“ 四行 ”
与般舟三昧
“ 四事 ”
是大体一致,
非常相近的。

第三 ,达摩 “ 觅心了不可得 ”

般舟三昧
“ 是法无所有,本无 ” 相通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3.止まらない動かし屋一度動き出したらとまんねぇ。2.静かなるコンピューターこいつがチームの頭脳さ。
  • 万万没想到今年最关心的主播是文超老师哈哈哈哈哈 榴莲树和苗苗今年依旧是我的爱 另外今年文飞老师对我真的很重要,靠着他我才学完了公基 总之明年也会继续看视频,不过
  • 慈善是有同情心的人们之间的互助行为, 慈善是高尚人格的真实标记, 滴水穿坚石,爱心美天下, 礼发于诚,声发于心,行出于义。正所谓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
  • 应星舒了口气,还好小猫不是认真的,不然这个告白岂不是太草率了他想等一个更正式的时机,在一个更庄重的场合,向小猫提出更长情的邀请不过很可惜,直到应星死去,他也没等
  • ”伊能静听完愣住了,原来,秦昊和家人一直把她的身体看得比什么都重要。Tbc.八个玄学知识一、到了一个地方觉得不舒服,或者看到一个人觉得不舒服,请早点远离,我们要
  • 龙年大吉之衣锦还乡、厉总,你找错夫人了、去有你的地方、裴总每天都想父凭子贵、恰似寒冰遇骄阳、王妃今天休夫了吗、罪妻难逃爹地这个才是我妈咪、云遮月短剧、闪婚老公藏
  • 再给恋与深空花一毛钱我都要打自己嘴巴买了自抽号用钻抽出来黎深我还特意换了捏脸去过剧情除了pv剧情外全程站桩最让我恶心的是女方模型形象焕新你焕到哪里去了我请问好我
  • 司法鉴定一般为诉讼所需,它的价格也相对会比较高一些,在三千元左右,而非司法鉴定,也就是平常的亲子鉴定,它的价格在两千二百元左右。1、向中山当地亲子鉴定中心咨询,
  • 得知真相的何超雄坚持与姐姐争夺财产,这一举动不全是为了自己,也是想让两个侄女日后的生活有一份保障。 在豪门内部的争夺中,何超雄选择了淡定自守,她不参与任何争斗
  • 3.管理是件麻烦事“一人公司”越来越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管理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很多人不喜欢管理人。比如你在微信、抖音、美团、拼多多上,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很多
  • 昨夜、東湖路にあるお店で妻と友だち夫婦とフランス料理を堪能しました。付け合わせのシイタケが牛肉のうまみを最大限に引き出してくれた~水菜サラダもさっぱりしてておい
  • 第六句话插上“两个翅膀”:理想和毅力小时候,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有理想——当警察、医生、科学家……但随着社会变革,许多人的理想慢慢丢了。第六句话插上“两个翅膀”:理
  • 脱下鞋子走路, 才知地面温度, 摘下面具做人, 方知人间冷暖, 一个人的通透,是不寻常经历换来的, 一个人的格局,是被各种委屈撑大的, 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
  • 做供应链的老板可以了解一下,大麦云仓开始招商,欢迎咨询选择入驻大麦云仓的理由1、你的商品100%不加价,让你的商品价格保持竞争力,我们承诺,如果加价,按加价部分
  • 我们的传统观念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但是这句老话已经不适宜当今的社会环境,孩子们需要在更宽松的环境中长大成人,才会在自己的人生里大展拳脚,成为父母乃至家族的左膀
  • 我在黎明前将月光还给你,在日光照满桃红柳绿的树梢中凝视着一片广袤开阔的空间#阳光信用[超话]##今年二月二真有龙抬头#内心有花,眼里有光,心里有暖,这样的人生,
  • 虽然之前已看过影片,但对be梦境结局后知后觉的我依然在影院里哭的稀里哗啦。作为一名普通的电影观众,一整个周末我心绪难平,唯愿银幕里的晓宇可以早日梦醒找到珍视自
  • 但自从萤(黑毛女主)对她做了瑟瑟的事情后,她在和男一约会的时候总是会分神,想到为什么萤会对我做那些事,而我自己却没有不情愿,也没有反抗,反而乐在其中?  我妈轻
  • [心](你低个头都要亲到她了[笑cry])有些硫酸童说杀生丸只是也想利用神乐,nonono[NO]还是不要让原作粉看到这些没趣的解读[NO]因为杀生丸自己说的“
  • ^ ^(图2)收到了很多人说“很适合你哦”的赞美,我很开心!我很开心ー♡还有很多人告诉我他们会参加下一次的握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