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尽快亲证初果六种快乐”之后,整天都在努力思惟“五阴无我、五蕴非我”,甚至在喝水、吃饭和沐浴的时候,也在用心思惟如何才能“照见五蕴皆空”。可是一段时间过去之后,三个人都能清晰地觉察到:从教理法义和佛学知识上面,确实是已经知道“自己的身心五阴无我、五蕴非我”的“佛教”了,但是那种“斩断有身见的感知自觉”和“初果圣者的六种快乐”,还是没有亲身体验到。于是三个人结伴前来问我:“斩断有身见结缚,有没有一些闻思修证上面的闻思关键和修行重点?”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色无我,无我者则无常,无常者则是苦。若苦者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当作是观。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无常是人生常态,世间唯一不变的是总在变化。坦然面对变化不是消极,是我们人生的过程。
意外被困高原,窗外阳光依然好,焚柱香,放点音乐,沏壶茶,读些书。想想敦煌的菩萨… https://t.cn/R2Wx1c8

#如实的解脱道# (45)
(续 第八章)
杂阿含第305经(佛说世间空)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有比丘名三弥离提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所谓世间空,云何名为世间空?」

有比丘名三弥离提去问佛:世尊!所谓世间空,云何名为世间空?

我们先来了解什么谓世间,世间不是指外在的山河大地、城市、世界,而是指我们当下的身心。参见经文:

「谓眼,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耳…。鼻…。舌…。身…。意,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是名世间」。(杂301经)

那么什么是世间空呢?我们看经文:

佛告三弥离提:「眼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尔。苦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尔;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空世间。」

佛直截了当地说:眼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尔。

眼是色法,四大及四大所造故眼是缘起;因四大本性空故决定眼本性空,即是此性自尔;眼基于四大新陈代谢相续不断地维系而显现存在;四大因无常、缘也无常,故眼无常、苦、是变易法,是故眼非我非我所。常恒不变易法空(是指我空),我空故我所空。

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尔;

因为有眼故,所以若眼见色、生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于这些悉知皆是缘起,是故如实知这些也是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指我空),我空故我所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其本性空所决定的。

不是佛决定让它空的,是佛发见缘起的世间本性空。如果把前面那一经与这一经联系起来思维,前面经文是在讲六根触对六尘因缘,有这样的功能启用,不是不要用,只是你不要执著它为实有。这一经就更直截了当、从究竟意义上告诉我们,眼空,眼的功能也空,眼功能作用所生的心理反应(受、想、行)也是空,为什么?一切法因缘生故,如果于这些理解了、明白了算不算见法呢?还不算见法吗?那要怎么样才算见法?透过现象了知它本性是空,是不是见法?是啊!

佛说此经已,三弥离提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我觉得佛在这一经讲的很爽,感觉太爽了!一点都不保留,直接告诉你真相就是这样子的。

杂阿含第456经(佛说第一义空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为汝等说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所谓第一义空经,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如我听到这样,有一次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那时,世尊对比丘们讲:我今天当为你们说法。开始是善法,中间是善法,后面也是善法。善义:意义正确;善味:词句正确;纯一满净:没有一点瑕疵;梵行清白:梵行清净无染;所谓第一义空经:即是第一义空经。仔细听,好好思维,现在即为你们说。

云何为第一义空经?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除俗数法。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缘识……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起。

什么是第一义空经呢?这里是以眼为例,其实就是眼等六根。

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了:

眼是色法,四大及四大所造故眼是缘起;因四大本性空故决定眼本性空,即是此性自尔;眼基于四大新陈代谢相续不断地维系而显现存在;四大因无常、缘也无常,故眼无常、苦、是变易法。所以,因缘和合则眼生,因缘消散则眼灭,因缘集灭决定了眼的生灭,没有一个实有的眼在生灭,是故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没有去处。我们所见到的眼、包括耳、鼻、舌、身等表象,其实是刹那生灭不住的相续相。

如是,眼不实而生,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

如是:真相如是;眼不实而生:眼是因缘生,故非真实生。

生已尽灭:因缘生因缘灭、刹那不住啊!(每秒死亡细胞80万)。

我们所见的眼,只是因缘刹那集灭不住的相续相尔。

有业报:眼集起的因是业报(缘有生)。

无作者:无有造作者(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和合作)。

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阴即蕴的异译,蕴即积聚义,眼由细胞积聚而成,除眼角膜外,细胞就如一堆积聚的泡沫,刹那生灭相续。

除俗数法:所谓眼,除了缘起的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的因果事相外,没有什么别的了。

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缘识……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起。

佛在此,已经诠释了俗数法,其实就是缘起法。缘起法就是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乃至纯大苦聚集起,所以它只是因缘的环环相扣,里面没有我。

除俗数法就是,思维分析眼等六根生灭相续,观察六根触对六境缘生六识、缘生六受、缘生六想、缘生六思,在此故彼的因果关系,不实而生,生已尽灭,因缘相续,刹那不住。只是业因所感得的果报,无有造作者,除了这此有故彼有因果的缘起外,无我我所。

又复,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如是广说,……乃至纯大苦聚灭。比丘!是名第一义空法经。」

佛前面说的是缘起的流转,缘起的流转也就是生、老、死、没,受生之法。想解脱的人,一定要如实知缘起的流转,知法住。知道这个流转过程的因果必然性,唯有先知法住,才能得涅槃智。知道解脱从哪里下手。

第一义空法经:佛以眼为例,阐述:因为六根是因缘和合生,故生时,无有来处,因缘消散灭,故灭时,无有去处,就像天上的浮云,积聚时没有来处,消散时没有去处。所以六根是不实而生,生已尽灭。六入处是业报所感得,无有造作者。因六根刹那生灭不住故,所以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因缘集、因缘散、因缘相续外,没有实有的六根,所以空六根,是名第一义空经。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世尊时代,为什么有那么多弟子见法证果,原因只有一个,诸比丘闻佛说已,欢喜奉行。我们现在为什么稀有难见?原因你懂的!

附录:(这些是从导师论著中摘录的)

《杂含》卷一三的《第一义空经》说:

「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生已尽灭……除俗数法。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佛从缘起世俗谛的生灭非实中,说明第一义空,极为明白。在第一义空中,即遣离有无、断常等二边。

缘起就是中道,缘起不否定这个现象的存在,如实知现象因缘生,因缘灭,不会是实有的生,实有的灭。执有、无,常、断二见。

如迦旃延说真实禅(体悟第一义的禅观)说:「观彼悉皆虚伪,(彼指五蕴六处这个身心)都不见真实……(为什么不见真实?因为这个身心一直在无常变易)但以假号因缘和合而有种种名,(如说眼、耳、鼻、知、身、意,这个就是假号)观斯空寂,(斯:即眼、耳、鼻、舌、身、意本性空寂)不见有法(有见)及与非法(无见)」。就是不落实有、实无二边见。

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的假名法——世俗的,圣弟子就在这因缘中,名相世俗法中,体观空寂,离「有法」「非法」二边见,(就是实有,实无)就证得第一义谛。(第一义谛就是性空)所以说:「诸佛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诸见:有见、无见、常见、断见,都是邪见。

佛陀又说:「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如实正观世间集,世间的定义,在前面已有解释。现在举烦恼为例,烦恼是受,烦恼生起,即是世间集起,如果我们如实正观,就是对烦恼的集起作正确的分析、观察烦恼集起的因,烦恼是怎么生起的?不离根尘触对因缘所生的,所以烦恼是缘起有。这样就不生世间无见,不否定烦恼生起。

如实正观世间灭,烦恼因缘和合生,因缘消散灭。不是实有它一定会灭,所以它灭去的时候,如果我们如实知烦恼是因缘灭而灭,就不会生起烦恼是实有见,因为实有的它不会灭。如来离于实有实无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这个是中道观,也是正见。

世俗的人,看见生,就以为有实在的法生起,看见灭,就以为有实在的法毁灭了。有是实实在在的有,无是实实在在的取消,这是落于二边见的。圣弟子不然,看见法生起,遣离了无见,但并不执着以为是实有;看见法消灭了,遣除了有见,但并不执着以为是断灭实无。

因为依着缘起法的因生果生,因灭果灭,一切法是活泼泼的可有可无,可生可灭。

就是我们生命的功能可以用啊,但是你不要认为它是实有的生、实有的灭,它是因缘生,因缘灭,本性是空。假若是实在性的,实有,就不该灭而无;实无,就不该生而有。所以对什么叫实有、实无,我们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概念。

所以在法法的可生可灭、可有可无中,深入事物的根本核心,体见到一切是关系的,没有实性的有、无、生、灭,一切是不实的假名,都是假名安立的,本性是毕竟空寂的。所以毕竟空寂,不是抹煞了一切生、灭、有、无的现象而破坏诸法;

所以就有说「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佛法就在我们五蕴、六处,佛法是在讲空性,空性不离五蕴、六处去体悟,但也不会破坏五蕴、六处,五蕴、六处是因缘生因缘灭,你破坏它干什么。

反之,空寂(本性空寂)正是掘发了诸法生、灭、有、无的真实相。因为本性空,才显发出因缘生,因缘灭,非实如幻的真实相。

这是如来教授的真实意趣,否则单见到流转还灭、一正一反的两面,很容易误解而割截为二体的。这从流转、还灭二门,两门的有无生灭关涉的现象中,直接体现到法法本性的空寂,可以叫他做中道的空寂律。(中道的空寂律也是假名安立)这是第一义的中道教说,也为佛法特质——缘起性空的真义所在。大乘学者常说的「当体即空」,就是如此。——摘自印顺导师《佛法是救世之光》

导师的这一段论述对我们修学缘起法,体悟性空,启发意义很大!没事的时候可以多阅读、多思维。
(全部完结,感恩阅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明明还剩两只,那个老太婆非要两只都抱走,说什么一只猫在家会叫,叫个鬼啊我朋友家一人一只都好好的怎么就不叫!
  • (她那边公司分总多次暗示都装宝不接坨[哈哈][哈哈])虽然流程还没开始走,但是已经值得我开心发一条微博了[哈哈][哈哈]一个一直很喜欢的美少女UP主因为被评论网
  • #经典的影视剧#《庆余年》范思辙王启年一个个都贼有梗还有玩不完的谐音梗《武林外传》经典了,忘不了那句“湘玉给你溜肥肠”《从前有座灵剑山》小铁人,小银人,小金人,
  • 翻了翻以前的微博,有好几条是仅自己可见的,咦,我现在看完,咋体会不到当时写微博时的那种心情呢[吃瓜]全是难过的事,啧啧,我觉得这个过程就好像是戒掉一个嗜好一样,
  • ”的感觉[偷笑]~那一天我第一次认真思考了什么是“无常”思考了什么是“诸行无常,诸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真的是受用良多[可爱]~因为其实一切痛苦的根源都在
  • ”——聂明玦“萍水相逢,垂手相助而已......”——明月清风晓星尘“负霜华,行世路,一同星尘,除魔歼邪。今天我也惹他生气了,我以为没什么事,但是她差一点说出了
  • 有没有一个人在你失眠的夜晚为你挂着QQ,等你安然入睡后,轻轻地说一句:晚安,傻瓜[好喜欢]!!
  • 各专业的人才都是在以年龄来界定,30~45是优质劳动力,不管体力还是脑力。现在的胃已经有所改变,想吃健康的食物,吃了油腻或垃圾食品一点就不想吃了,不运动也感觉到
  • 走过一场人间路,生离死别是自然,看青山绿水依然在,是梦生梦醒在自觉。走过一场人间路,生离死别是自然,看青山绿水依然在,是梦生梦醒在自觉。
  • 中国的京剧、法国的埃菲尔铁塔、非洲的古埃及文明、大洋洲的毛利舞蹈、南美风情的桑巴足球 ……200 余件来自 60 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展品,充分展示了古今中外在各个
  • 他们三个同时更博真的是想都不敢想的,今天上午官博换头像我都已经感动的要死,四叶草终于不卑微啦!看到后台有听友说:“最讨厌这样安静的失眠的夜晚,那些不开心的东西一
  • 经评定通过专业初审的考生,将于高考后两周内参加学校组织的现场考试。公告称,设计学类和美术学类以省美术学和设计学类统考成绩为依据进行初选,各省设计学类和美术学类分
  • 人间最美四月天我们想念的学校现在是怎么样的景色呢? 这次,我们邀请到传梦的爱心支持者,同时还是优秀的中国青年舞蹈家——李静老师,和孔老师一起直播,共同感受七彩课
  • 【禅语】人若顺我:念人恩德,愈加感恩人若逆我:思维因果,用心忏悔让人欢喜:布施受施,皆大欢喜改变自己:心善万善,天下太平如果我们珍惜万物:万物必将珍惜与我,这就
  •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600万美元哦 [嘻嘻][嘻嘻]#戒掉甜食[超话]##郑州·糖樱甜品[地点]##甜品台培训##the long song## 《长歌》改编自安
  • 其实,不是说天天在一起的恋人才是爱情,异地恋只要我们懂得去相守,认准这个人其实真的可以战胜那些现实的不确定,所以,鼓励每个想爱的人去学会爱。毕竟我们一生不是每个
  • 故事剧情在叙述Sydney是一名正值青春叛逆期的女高中生,百般聊赖的厌世生活,正处于青春期的她,充满了各种负面能量,对周遭的大小事物烦躁,对学校的一切感到厌恶,
  • #刘宇宁没那么难# [米奇比心]#没那么难# [米奇比心]#摩登兄弟[超话]# 感谢你来到我们生命中,成为奇迹的未来有风有浪有阳光有追逐梦想的勇气也有我们一路相
  • 雲中漫步诗集 无论走多远 无论在哪里 心中总有份牵挂 似一根无形的线线 那是一份浓浓的乡情 总是能闻到它的味道 一条路从心里通往故乡的路 一条乡
  • 连续吃四天火锅和老佛爷眉心长了一颗巨大的痘 呵本月再也不想吃火锅了椰子鸡那种除外[喵喵][喵喵][喵喵]久违下厨的第一天 把手给切了 呵有意思#姐妹们的聚会好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