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茶须慢品,岁月似歌要静听。学生毕业的时候,白岩松会送给他们一套《传家》,在扉页写下了这两行字。这不仅是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悟,更是对学生的美好期待。人生总要做一些看似无用的事情,听一首安静的音乐,看一部格外抒情的老电影,和三五知己喝喝茶,或者晒晒太阳,在太阳下看一本书。这些看似无用的事情,恰恰最能充实我们的生命。人生难得清闲,越是清闲,离自己的灵魂就越近。

这周是怎么了 …
都工作两年多的我 被考研机构的老师安排写一千字考研感想 还要自己切身经历 不能抄袭 被工作洗礼的我哪还有考研感想 只有考研无用论[裂开]
还有前领导让我给它孩子剪辑视频参加比赛 原视频拍的手哆哆嗦嗦 孩子说话也磕巴 再怎么剪也拿不了名次吧…
自身工作又那么忙 烂好人也不能这么当
可是又学不会拒绝 只能在这里吐槽 实惨[跪了][跪了] ​​​
美好的周末又要奉献出去了[跪了][跪了]

#小子说老子#
《小子说老子》第十一章•胡适的解读与问题

这里,小子要引入提倡过“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治学方法的民国大师胡适先生对此一章节的理解,来看看民国时期公认的思想家、哲学家对这一章节是怎样理解的。

《胡适留学日记·卷四》记录如下:

【五三、读《老子》“三十辐共一毂”:

(七月七日)(小子注:此处为“民国三年七月七日”,即1914年,此时胡适23岁)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十一章)。

此章王辅嗣注不甚明晓。陆德明《音义》“当(丁浪反)无有车(音居)”,则以当字作抵字解,而“当其无有车之用”作一气读,言抵其无车时之用也。此解亦不甚明晓。

吾以为“当(平声)其无(一读),有车之用(句)。”谓辐辏于而成车,而用车之时,每一辐皆成之一部分,即皆成车之一部分,用车者但知是车,不复知有单独之辐矣,故当其无辐之时,乃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句),当其无(读),有器之用(句)。”成器之后,已无复有埴,即埴在器之中矣。室成之后,户牖但为室之一部分,不复成——之户牖矣。譬之积民而成国,国立之日,其民都成某国之民,已非复前此自由独立无所统辖之个人矣。故国有外患,其民不惜捐生命财产以捍御之,知有国不复知有己身也。故多民之无身,乃始有国(此为近世黑格尔(Hegelian)一派之社会说国家说,所以救十八世纪之极端个人主义也)。此说似较明显,故记之。

王荆公有《老子论》 (《临川集》六十八卷) ,中解《老子》第十一章甚辩,可资参证。(四年七月廿三日记)(小子注:即1915年,此时胡适24岁)

此说穿凿可笑,此“无”即空处也。吾当时在校中受黑格尔派影响甚大,故有此谬说。——六年三月自记。(小子注:“民国六年三月”即1917年,此时胡适26岁)】

以上,是民国大师胡适先生在其《胡适留学日记·卷四》中的完整记录,摘录于此,也请读者朋友们自行思考。

需要说明的是,很明显,胡适先生对老子《道德经》的这个第十一章节,是花了很大心思思考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胡适先生分别在1914年、1915年、1917年三年时间里,也就是说在他23岁、24岁、26岁三个时间段,都曾关注与思考过这“第十一章节”的内涵。

这三个阶段的记录过程,同时也说明,在这个问题上,胡适先生的思想态度,是有很大变化的。

为此,小子又特别查询资料,找到了王安石的《临川集·卷六十八》,其文记载如下:

“其书曰:‘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夫毂辐之用,固在于车之无用,然工之琢削未尝及于无者,盖无出于自然之力,可以无与也。今之治车者,知治其毂辐而未尝及于无也,然而车以成者,盖毂辐具,则无必为用矣。如其知无为用,而不治毂辐,则为车之术固已疏矣。今知无之为车用,无之为天下用,然不知所以为用也。故无之所以为车用者,以有毂辐也;无之所以为天下用者,以有礼、乐、刑、政也。如其废毂辐于车,废礼、乐、刑、政于天下,而坐求其无之为用也,则亦近于愚矣。”

由此可以看出,胡适先生对这“第十一章节”确实是非常关注的,也同时说明他对这一章节的内涵,是有“种种疑惑”的。讲难听一点,就是胡适“也不清楚”这一章到底讲什么,故他找到了王安石对这一章节的“注解”。

胡适说“王荆公有《老子论》,中解《老子》第十一章甚辩,可资参证”,说明胡适还是比较赞同王安石的观点,所以,他引用了王安石的注解“可资参证”,来证明他在“民国三年七月七日”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但是,又过了两年时间,时间转向了“民国六年三月”即1917年时,胡适则又在日记中增加文字记录:“此说穿凿可笑,此‘无’即空处也。吾当时在校中受黑格尔派影响甚大,故有此谬说。——六年三月自记。”

也就是说,到了1917年胡适26岁时,他给他曾经日记中对这一章节的评价是“此说穿凿可笑”、“有此谬说”。说明他完全“推翻”了他自己曾经的“理解”。

但是,胡适先生又接着来了一句:“吾当时在校中受黑格尔派影响甚大,故有此谬说。”也就是推脱说,他是因为受黑格尔派影响,才导致“有此谬说”。

那么,问题来了,这是胡适之错呢?还是“黑格尔派”之错呢?

为什么小子在这里,要引入这么一大段,似乎与《道德经》的解读无关的内容呢?小子是为了说明,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思想改观”,也可以说是“思想境界”的差异。好比这里的“胡适”就是如此,他推翻了自己以前的“观点”。

当然,不得不说,胡适先生能在23岁、24岁、26岁这个年龄段,能对老子的《道德经》有深刻感悟,确实说明他有超凡的思想与才华。但是,纵然如此,又或者他后来成为了民国一代大师、一代思想家、一代学者,可是,这些头衔并不能代表他的理解就足够正确与深刻的。

至少,这里所说的问题,就是一个例证,说明了胡适先生是读不懂老子《道德经》的啊,或者说,胡适对老子《道德经》的领悟境界,还是比较浅显的。

我在本书的“第五章”的解读中,也曾引用过胡适先生在《中国哲学史大纲》(1917年)的有关文字。我当时就说是——“胡适先生的‘胡说’”:“这里只能说胡适先生自己没有明白老子的话而已……这同样只能说胡适先生读不懂《道德经》,实在是胡适‘胡说’。”

可以说,这是小子对胡适先生之于“中国哲学”的整体评价;在这个层面讲,胡适先生对“中国哲学”的了解是不够深入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入门。

又据资料查询,据说胡适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原本是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时的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并且是他1917年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时的“讲义”。在1918年7月又经过整理,8月由蔡元培作序,最后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在1919年2月出版并引起轰动。

如果参合上面引用的《胡适留学日记·卷四》中的完整记录,则说明此《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较其日记时间“民国六年三月”即1917年相差无几。由此也可以基本推断,在此书出版的大致时间中,胡适整体对老子思想,或对《道德经》思想是有着巨大的误解的。故此需要引起我们后世学者足够的重视与警视。

为什么小子在此处,要重点强调胡适先生的这个“不起眼”的学术问题呢?

这里,并不是有意针对胡适先生本人,而是因为胡适先生对“中国哲学”的错误理解,对中国文化本质产生了“严重曲解”。

一方面,因为这是胡适先生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时的博士论文,这是对外的“英文论文”,是向美国学术界或英语体系界介绍“中国哲学”的“著名论文”,这会导致西方社会严重误解“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这可能直接导致西方(或者西方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错误理解导向,乃至误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也可以说,这是一个“百年误解”。

另一方面,胡适先生又曾将其作为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时的“讲义”,也可以推断说,他至少影响了当时中国一大批高级知识分子(北大学生),令他们对“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产生了“误解”与“曲解”。这也是“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的一大损失。

后世评价《中国哲学史大纲》时说,其书给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展示了现代学术的研究方法。不可否认的是,胡适先生的研究确实有其当时的历史意义与价值,但与此同时,他也将“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深深地“曲解”了,而分发给中国人乃至全世界。

所以,这一问题,应该引起后世学者的重视与警视。也有可能,不仅仅世界误解了“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而且许多中国人自己(包括胡适先生)也有可能一直误解了“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而我们的历史,往往就是在这样的种种误会中向前发展……

(注:此段关于胡适先生论述《道德经》第十一章节的文字内容,为小子于2020年1月10日夜所增添文字。

因为写作此书的上、下部间隔时间较长,当初此章节的文字解读仅1500字左右,为了增加一些字数,以免显得此章节解读的字数不足,故另作特别补充。

又因为小子近期恰好阅读到《胡适留学日记》中关于对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的内容解读,故引用于此,但确实也是因缘巧合,才作此补充,否则即没有补充的必要。

当然,小子也可以作其他另外的义理补充,反正读者朋友阅读到文章的时候也未必知道。但是,小子决定,仍然要引用胡适先生的日记内容作为一个补充,也可以为读者朋友们提供另一种“解读”的“思考方法”。

数年以前,小子当时有说法是:“而是直接从事物之‘利用’方面而看‘有’与‘无’。”当时虽有写,但并没有深入阐述,故显得较为浅显。数年以后,小子对此处的“利用”一说,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故不免有所感受。

但是,小子现在已决定,不再作另外的“理解”补充,也就是说,继续保留本人在2013年7月1日当时的写作内容;无论思想深浅,都作为本人在25岁时的思想记录。

为什么如此呢?一方面原因是,每个人在不同年龄段的思想领悟是有所不同的,小子本人是如此,胡适先生也是如此,至少胡适先生自己的日记过程在此处就是一个证明。

(据说,胡适先生在有生之年,曾一再承诺,要将《中国哲学史大纲》的下半卷完成,可是却始终没有完成。所以,小子也不知胡适先生的“下半卷”要如何写作,或许他也准备有所更改,也不一定呢。)

另一方面原因是,每个人对文字的领悟力,也是有所不同的,不同的人感受文字的思想境界也有所不同。这就好比,在禅宗的许多公案里,同样是相同的一句话,有的人能开悟,有的人是迷悟。而关于这些问题,小子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也都是有所表述的,有心的读者朋友,自己可以进一步深思。

至于小子本人在2020年1月10日时的新的“理解”是什么呢?可想而知的是,当有读者朋友阅读到本书时,早已不是什么2020年1月10日了。所以,知道那个“理解”,也没有什么用。但是,请不要轻视了这个,因为这就是人生,这就是大道的表现之一。还有会者否?一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现在用了两个多月了,现在我不画妆,舍友说这就是白富美(´。✪ω✪。`)的样子剩下的想到啥再写啥你和精致猪猪女孩只差一款娇韵诗双萃精华作为一名佛系猪猪,平时能不化
  • 故知:但念弥陀,即已通 念诸大菩萨,观音势至,自在其中,不必改口另外称念其他菩萨,佛的名号,即是获得大利,具足无上功德,当然超胜任何咒语;何况一句阿弥陀佛是佛中
  • 具体运势需要根据八字测算,如需详批,请加V:xj75227(详批付费哦)#周易命理生辰八字##好运[超话]##日常好运[超话]#只有你关心别人,别人才会关心你;
  • 缺乏安全感+太作导致分手+挽回有新欢的男友委托人跟男朋友恋爱一年半,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因为在感情中缺乏安全感,所以经常查岗,夺命连环CALL,在感情中非常
  • [心][心][心][心][心][心][心][心][心]#刘宇宁[超话]# 简项目地址 / 龙湖龙誉城面积风格 / 140㎡现代都市设计主创 / 一米家居 葛红
  • 去年商务系统组织了一些像全国消费促进月、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老字号嘉年华等系列活动,我们也做了评估,对于促消费,这些活动起了比较明显的积极作用。我们也将鼓励
  • 集思广益呜呜P9 在家办公满眼绿色睡醒也是满眼的绿P11看完了tesol英语教育大会的视频每个大师课都干货满满的P16-17一个粉丝看我的视频 雅思口语从4分到
  • #修道者的孤独与寂寞!# 在一般人眼里,修道者总是孤独与寂寞的。他们总是过着晨钟暮鼓,清灯伴黄卷,形单影孤的清淡生活,与世无争,常表现为孤独与寂寞的样子。 但是
  • 此皆无量寿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满足愿故、明了愿故、坚固愿故、究竟愿故。假使十方世界无量众生皆得人身,悉令成就声闻、缘觉,都共集会,禅思一心,竭其智力,于百千万
  • 读《敬告青年》有感 ——于陈独秀个人史中得戒言中得鉴 周末逸乐,闲拾己心。阅陈独秀之《敬告青年》,大呼快哉!文中嘉言,语出不凡。至今读来,仍耳目一新、振聋发聩
  • [中国赞]关注@2平米官方微博,并卷发本微博,揪3位米粉送18册《艾达情绪管理盒子》绘本套装,帮助你去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大龄孤独症者如何融入社会#之前
  • 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 #医美科普##抗衰老##夏日种草趴##做医美真的能把皮肤变好吗# 看到这条记录一下 医美项目我做过很多 水光微针超光子都是日常基础维养 我的毛孔不算严重 痘坑可
  • 我们王牌CP的美照库存又更新啦[羞嗒嗒] 早上用CE小方瓶,抗氧化和防护紫外线辐射,质地清爽给予充分的水份,轻轻按压就被吸收,特别因为缺水偏干的地方会饱满提亮很
  • 还可以细分来讲,中间那个孔就是「阿」旁边那些小孔叫「弥」藕肉是「陀」小孔和藕肉都是「不空如来藏」合在一起叫「弥陀」。这是讲「莲华」它第一个法妙不妙啊?
  • 南平、三明、泉州发布一批任前公示↓南平公示对象● 拟转任正处级领导职务的人员江朝海,男,福建松溪人,1966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央党校大学学历。● 拟提任正
  • 据悉,为进一步深挖贵阳三线建设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助力提升贵阳文化软实力,展示乌当区深厚的三线建设遗产资源、丰富的长征文化资源以及“四轮驱动”联动发展优势,乌当
  • ps:5分钟的视频处处都洋溢着令人心醉的【日本之美】每次看的时候我都会忍不住扼腕,叹息这支视频才真正有资格能向世界输出日本的美学价值。不管怎样,es里推过的角色
  • 可能娜姐在开心的时候也想着是家里的小宝宝吧!现在两个多月了,真的没有很闹人的时候,有时候早上醒了也不哭,自己一个人玩儿,看见大人了会笑的很开心,也是个爱笑的宝宝
  • 有财运的名字选集01、煦涵名字解释:煦字表示为温暖、暖和,由此可以看出,男孩是一个性格温暖、开朗的人。03、颢洋名字解释:颢字的读音为hào,搭配洋字,让人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