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曹丕“招黑”的两个传说】 因为“七步诗”上了热搜,曹植自然而然也被热搜了。前不久,《国家人文历史》杂志推出封面故事《曹操·缔造魏国》,并以系列文章介绍曹操纵横捭阖的故事。这中间,都绕不开曹丕。
  曹丕即魏文帝,在位七年。他的文治武功虽然并非特别出色,但也不能说平庸无为。那为什么对他的评价偏低呢?很显然,“七步诗”“心机男”抢甄氏的故事,都一直在给他“招黑”。尽管这两个故事或被证伪,或最多“莫须有”,但因流传太广,很多人仅凭朴素的满腔义愤,就恨起他来,曹丕确实有点冤。
  曹丕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传说往往“更让人相信”
  从两个故事说起。最为人熟悉的,莫过于他逼曹植写“七步诗”了。
  《世说新语·文学》篇记载了这件事:魏文帝曹丕命令曹植,七步以内写成一首诗,否则杀头。没想到,曹植七步之内,吟出那首流传至今的《煮豆诗》。
  虽然不少学者从各种角度论证,这个故事应不属实,但丝毫不影响其广泛流传,并为大家津津乐道。
  这个故事形成的效果,类似如今娱乐圈里那种“虐粉”套路带来的结果,粉丝们因为同情自己的“爱豆”受到打压,反而加倍支持。那么,曹丕不挨骂谁挨骂?
  娶到甄氏的故事里,曹丕妥妥地被塑造成了“心机男”,这对他又是一个大大的减分项。
  甄氏原本是袁绍儿子袁熙的夫人,才貌俱佳,家世也很显赫。按某些“趣历史”的表述,曹操攻打邺城,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想据甄氏为己有。意想不到的是,曹丕捷足先登。原来,曹丕也早已听闻甄氏貌美,借此机会率先冲进袁府,抓到甄氏,并大大方方地请求曹操,把她赐给自己为妻。事已至此,曹操也没办法了。曹丕计谋得逞,顺利抱得美人归。但是,“心机男”的称号也就坐实了。如此心机,岂能不令人鄙薄。
  围绕甄氏的故事至此并没结束。排在“建安七子”首位的孔融,因为曾拿这件事讽刺过曹操,引来杀身之祸。听说曹丕娶了甄氏一事后,孔融一本正经地对曹操说,这事再正常不过了,以前,武王伐纣,就把妲己赐给了周公。本来,曹操一直感觉此事有点夺人妻室之嫌,闻听有这样的历史掌故,非常高兴,于是,赶紧向孔融打听,语出何典?孔融回答,以今例古,应当如此。曹操这才明白,孔融是在讽刺自己,心里暗恨不已。在此之前,孔融经常对曹操傲慢无礼,早已惹得曹操大为不满,他这番“过嘴瘾”无异于火上浇油。最终,曹操借别人奏免之机,把孔融杀头了事。孔融作为一位名士,如此丧命还是引起很多人的惋惜与不平。尽管关系间接,这件事的一大块罪过,也被记到了曹丕头上。
  还有一个说法,曹植名作《洛神赋》,也与甄氏有关。据说,曹植也是非常倾慕甄氏,思慕而不得,于是以甄氏为“蓝本”,下笔千言,洋洋洒洒,写下了这篇辞采华茂、气度雍容的赋中名篇。当然,这也是无稽之谈,好事者附会而已。但是,那些相信这个故事而为曹植鸣不平的人,还是把责任追到曹丕那里。
  种种传说,虽不是事实,编造故事的人可能觉得有趣,像相声中甩了个“包袱”,但对于曹丕的名声来说,却极有杀伤力。这么多“黑料”,曹丕名声能好到哪里去?
选拔人才“勿拘老幼”
  按正史记载,曹丕在文治武功方面,都还能够称得上有所作为。
  曹丕去世后谥号“文”,当然与他好文、“文治”有关。《三国志·魏书》评价曹丕“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
  曹丕之好文,一是诗文创作颇有成绩,二是在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简而言之,他留下了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开七言诗创作风气之先。文学理论方面,写出了《典论·论文》,许多观点卓有见识,影响至今。
  在文治方面,他非常重视文化和选拔人才。《三国志·魏书》记载,黄初二年,曹丕即位后的第二年,因为注意到“阙里不闻讲颂之声,四时不睹蒸尝之位”,遂下诏设宗圣侯,奉孔子祀,并命令鲁郡“修起旧庙,置百万户吏卒以守卫之,又于其外广为室屋,以居学者”。
  黄初三年,曹丕下诏选拔人才,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后取士,是吕尚、周晋不显于前世也。其令郡国所选,勿拘老幼;儒通经术,吏达文法,到皆试用。有司纠故不以实者”。这个选拔人才的标准可谓不拘一格,明确要求选才不要受年龄等条件限制,真正有才华的人就要擢拔,而且明确命令政府部门对那些“不以实”取才,仍然机械呆板按条文操作的,进行监督和纠正。
  这些政策,对文化和文学的发展,都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事实上,文治方面的举措,曹魏政权也是一脉相承的。曹操生活的年代,鹿逸中原,群雄纷争。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最大可能地笼络人才,曹操主张“唯才是举”,提出“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都可以量才适用。提出这样的主张,可能也与曹操本人的经历有关。《三国志·魏书》记载,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可见,他虽然小时候很聪明,但并未走那条由学入仕之路,反而有点游手好闲、无所事事。
  据了解,东汉官僚选拔采取“察举制”,至汉顺帝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上书“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同时要求官员考察对象必须满足基层任职“满岁”的条件,朝廷同意并颁行。汉桓帝本初元年,对基层任职时间的要求进一步延长,必须满10年才可以。按专栏作家江上苇的说法,曹操举孝廉,“时年20岁不到——无论是按照阳嘉制的很年40岁,还是按本初诏的基层锻炼10年,他哪项都不满足。”更何况,他还“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各种条件都不具备,曹操仍然被成功荐举。这样一个特殊经历,可能让曹操认识到,如果严格按照那些条条框框,许多像自己一样的人才,会被拒之门外。这与现实需要严重不符。所以,他后来颁布《求贤令》,提出要“唯才是举”;后又在《举贤勿拘品行令》中,要求举荐“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而且强调“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至曹丕,如上所述,同样要求“以实”取才,起到了承上启下、延续文脉的作用。
  曹叡(魏明帝)做太子时,即“唯潜思书籍而已”。即位后,认为“尊儒贵学,王教之本也”,曾下诏要求各郡国,“贡士以经学为先。”他还认为,“世之质文,随教而变”,要求选拔任用有真才实学者,“浮华不务道本者,皆罢退之”。后来,还曾专门下诏,把曹丕所著《典论》刻石,“立于庙门之外”。
  可惜,魏明帝时,已经“大权偏据”,诏令也被臣僚们当成例行公事,还有谁愿意去推行落实呢。
厚葬都是“愚俗所为”
  此外,在军事与社会治理方面的为政理念,也颇能显示曹丕与众不同的个性。
  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即使当了皇帝后,曹丕仍然面对诸多军事行动,包括魏国内部发生的叛乱。或许是厌倦了刀兵生涯,或许是心存悲悯,他一直希望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魏书》中记载,山贼郑甘、王照及卢水胡率众投降,时已嗣位丞相、魏王的曹丕非常得意,在众多谋士臣僚面前,接连列举出历史上很多先例,证明自己力排众议、不必用兵而让对手来降的策略有效、有功。曹丕还特别表示,“吾今说此,非自是也,徒以为坐而降之,其功大于动兵革也。”能够运筹帷幄,尽最大努力避免刀兵相见,不战而屈人之兵,确实值得称道。
  主张简葬,并以身作则。按《三国志·魏书》,曹丕将陵地选在首阳山,对于身后事,通过“终制”作了详细交代。其中,明确提出,陵墓需“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造园邑,通神道”,即不封土,不种树,不建寝殿,不造园林,不修神道。曹丕认为,“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葬了,就要像藏起来一样,让别人找不到。那些大造陵墓,招摇厚葬的,纯粹是“愚俗所为”。此前已经有无数实际例子说明,厚葬更容易被盗墓。一旦陵墓被盗挖,对于逝者,无异于受刑,如同“戮而重戮,死而重死”。所以曹丕反复叮嘱,如果不按他所说的办,就是不忠不孝。曹丕去世后,他的丧葬事宜即按“终制”执行。
  曹丕主张简葬,并非突然异想天开。首先,是有思想基础的,这方面与曹操一脉相承。另外,应该也有多方面的现实考量。客观而言,他有为自己打算的因素,希望百年以后,能真正入土为安。更重要的,恐怕还是为治国算计。毕竟,长年不断的战争,给社会生产带来了极大破坏,如果再兴厚葬之风,必然会造成社会生产和财富的极大浪费,由此又会挤压其他需求。比如,军队筹集物资就会遇到更多难题。如果军队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战斗力又如何保障?倡导简葬,节约资源,类似一系列问题都能得到有效消除或缓解。事实也是如此。
  从这些政策来看,曹丕还是很有远虑的。有远虑,则大致能把握和顺应大势。但是,他当了七年皇帝就去世了,很多政策的效果可能才刚刚显现,有的甚至因为世乱而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这应该也是导致他在社会评价上拿“低分”的一个原因。如果他能多在位几年,又会是什么情形?有没有可能拿出一整套令人惊叹的治国良策,直接改变天下版图?这个问题肯定又是众说纷纭。怎么想象大可天马行空,也不必较真,因为历史都已经发生,再离谱的想象也不过是图个乐而已。总之,曹丕属于那些八卦传说的受害者,反过来说,正是凭借那些传说,曹丕才为更多人知晓,这也算历史的一个补偿吧。

1956年,石寨山6号墓,孙太初发现一个方块状的物体,他刷去上面的泥土,才发现是一枚金印,而印面上刻着四个大字,顿时让他笑出了声,然后忍不住感叹:郭沫若真是神了!

1953年秋,一个古董商人来到云南省博物馆,想要出手几件青铜兵器。专家孙太初看到这几件青铜兵器后,顿时就愣住了,因为它们的形制和纹饰与中原地区出土的青铜兵器完全不同。

孙太初意识到这几件青铜兵器的来历不简单,于是立马请示领导,将那人手上的青铜兵器全买了下来。只是当他问起这些兵器的是怎么来的,那位古董商却连连表示不知道。

此后不久,晋宁县的石寨山,有几个农民在挖坑时挖出了不少青铜器,经过比对,这些青铜器与孙太初之前收购的几件青铜兵器纹饰十分相似,很显然是在同一个地方出土的。

1955年3月,考古专家开始对石寨山正式进行发掘,果不其然,很快他们就发掘出了上百件青铜器。

看着这些造型奇特、纹饰怪异的青铜器,专家们毫无头绪,由于没有发现任何文字,关于这些青铜器的年代、主人等信息,统统一无所知。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一位大人物的到来,为这些青铜器的研究指明了道路。

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因出国访问路过昆明,顺便参观了石寨山出土的青铜器。郭沫若看着这些奇特的文物陷入了沉思,许久之后,他突然说道:“会不会是古滇国的东西?”

这句话仿佛一声惊雷在现场炸开,这个设想太大胆了,此前根本没有人会把这些青铜器和古滇国联系起来,毕竟古滇国在史书中仅寥寥数笔,史学界对它的存在一直争议不断,甚至很多人压根不知道古滇国。

然而当以“博学”著称的郭沫若看到这些与中原文化大相径庭的青铜器后,他立马就想到了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古滇王国。

郭沫若这一大胆地设想给考古人员指明了方向,让原本毫无目的的发掘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

1956年,云南省博物馆对石寨山展开了第二次发掘。

12月28日,在6号墓的墓室里,孙太初在清理棺底时无意间触碰到了一个坚硬的方块状物体,他顺手拿起来,只见这个方块状物体表面都是泥土,完全看不出它的本来面目。

孙太初拿出一个小刷子,轻轻刷去表面的泥土,映入眼帘的是一枚金光闪闪的金印。

金印保存完好,色泽如新,印纽为蛇状盘于印身之上,印身厚度仅有0.7厘米,印面为正方形,边长2.4厘米。

印钮与印身为分别铸造后焊接而成,印章整体非常袖珍,重量仅有90克。

当印面上的泥土被擦干净后,只见上面刻着四个篆书汉字:滇王之印。这一刻孙太初感觉全身都在发抖,这枚小小的金印仿佛正绽放耀眼的光芒,为2000年前的古滇王国正名。

这个发现必将震惊考古界,孙太初忍不住哈哈大笑,同时他不得不佩服郭沫若,事实完全印证了他的大胆猜测。

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传》中记载:汉武帝元封二年,滇王尝羌降于汉,汉“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

滇王之印的出土与史书互相得到了印证,证实了《史记》中所记载的古滇国真实存在过。

公元前278年,楚国大将庄硚率军攻打滇池地区,在归途中发现后路被秦国所断,只好留在当地,并建立滇国,其都城就在今天的昆明市晋宁区晋城镇。

公元前122年,张骞出使大夏(今阿富汗),在那里他发现当地竟有不少来自汉朝的蜀布,而这些蜀布却是从身毒(今印度)运过去的。

因此张骞推测,在西南一带,应该有一条通往身毒的通道。这个发现对于汉朝是天大的好消息,因为当时中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被匈奴把持,风险极大。

汉武帝派遣使者出使滇国,寻找那条通往身毒的贸易通道。

迎接汉朝使者的是滇王尝羌,面对汉朝使者他问出了一句经典名言:“汉孰与我大?”意思是说,汉朝和我们滇国哪个更大?

这句话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只是后来在传播的过程中,问话的主体从滇国变成了夜郎国,因此有了“夜郎自大”这个略带调侃的成语,夜郎国也算是替滇国背了黑锅。

然而在当时,使者并没有过多反应,只是淡淡地表示,滇国也就与汉朝的一个郡相当。滇王尝羌听后肃然起敬,并热情招待了使者。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发兵征讨西南边陲,滇王率领群臣来降,于是汉武帝便赐予滇王一枚金印,滇国从此成为汉朝的藩属国。

奇怪的是,从此以后,史书中便再无关于滇国的任何记载,滇国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而那枚滇王金印则被历代滇王代代相传,最后被某一任滇王带进坟墓,长埋地下两千余年。

直到1956年12月28日的那个下午,滇王金印重现人间,向我们揭开了那一段真实存在过的历史。
#这就是中国风##遇见艺术#

逻辑分享:
301155【海力风电】公司主营业务是风电设备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风电塔筒、桩基及导管架等,产品涵盖2MW至5MW等市场主流规格产品以及6.45MW、8MW等大功率等级产品。曾荣获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近段时间来试着风电受到资金热捧关注,该股作为次新股有望迎来资金关注,先加入自选作为大跌时候观察低吸目标(炒股逻辑网络日记的记录,并非和推荐个股,不构成投资和买卖操作建议,仅供参考,盈亏自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 观后随笔: 未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 那些带着梦想而生的人就像寄生虫一样吸附在这座繁华的城市里。
  • #海兽之子撤档# 原定2月14日情人节档上映的日本动画《海兽之子》宣布撤档。该片改编自五十岚大介的同名漫画,讲述的是14岁的少女琉花与少年“海”和“空”之间的奇
  • 我们都是突然想做自己 就喜剧收场了 没有什么好烦的 除了男朋友想对你好 外面的男人都想对你好 所以 没有方向 哪里都比回头路更好 左右两篇纸 右边写我爱你 左边
  • 光荣榜:蒙城农家女郁皊荣获“优秀兵妈妈”荣誉!@中国乡村之声 陆建军特别报道:2月18日上午,蒙城县军人事务局向郁皊颁发“优秀兵妈妈”荣誉证书和匾牌。 郁皊,
  • 《信陵君窃符救赵》 汉 司马迁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士无贤不
  • 当我行过一座桃花林, 孤独忽然化为一颗寂寞的黄昏星, 亮在遥远的山头 挽不住的夜色啊! 落叶辞空山飘零像那没有颜色的云朵 有人在河岸吹箫, 晚霞寂寞地照着——
  • #拉伐科普show# #干货# #涨姿势# #牧场故事# 有机牧场也选它,为什么呢?(七) 2010年,位于新西兰北岛的Heritage Farm成为了全
  • 寒假回来一共吃了两次海蛎煎 第一次是回厦门第一顿第二次是在厦门的最后一顿 虽然我是不怎么爱吃呃啊的人 但是呃啊煎总是我最最想念 还有今天也是体验了一把把行李箱塞
  • 本以为开学会卷生卷死 结果碰见了跟我一样five的室友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已经躺了六天 前一天晚上说好一起去图书馆 结果第二天中午十二点,无人起床 两个法考的室友
  • #旅行中哪一瞬间让你觉得万物可爱#我陪你奇奇怪怪,我懂你可可爱爱,你不用奔赴大海……这世间万物那么多,总有一次旅行的某一瞬间让人觉得万物可爱。⭐️⭐️⭐️⭐️
  • ☆藤花末叶 《清秋之恋》——古素 总是迷恋清秋的黄昏 喜欢那风轻得让人忧伤 喜欢默默的独坐窗前 看一株小依兰静静的开放 满地的法桐叶可是秋的信笺
  • 有位年轻人向禅师请教: “为什么我一直那么失败?” 禅师问:“你前半生的轨迹是怎样的?” 年轻人回答:“我听从过来人的经验, 我想画画,他们说没前途,我就不再画
  • “无”这个字是禅宗最重要的一个字,应该以全身的力量(包括每一个骨节毛孔),日夜地去参,却千万不要把“无”当成是“虚无”的无或“有无”的无。 无,是执着的破除与
  • #历史[超话]#在康熙五十二年,太子胤礽再度被废时,四阿哥的心腹幕僚戴铎给他写了封信,向他献计献策: “当此君臣利害之关,终身荣辱之际,奴才虽一言而死,亦可少
  • 按头安利高颜值双向暗恋小甜剧 《暗格里的秘密》 周斯越(陈哲远 饰)|丁羡(徐梦洁饰) 是改编自耳东兔子的同名小说,优越不羁的校园男神周斯越(陈哲远 饰)×倔强
  • #昆明生态文明理想城#【昆明草海隧道公园美如画】蓝天白云下,一条红蓝相间的步道蜿蜒在碧玉般的滇池草海沿岸。海鸥盘旋飞舞、公园花木争春,市民们在和煦的冬日阳光中乐
  • #daliy share##karimoku# RU76 NEW RU76系列目前配置了全新的海绵技术,只需将身体靠在一起,座椅、背面、头枕就会联动.纯
  • ​#庆祝建党100周年#【商丘公安永远跟党走,在岗位上为党庆生![心]】1921年—2021年,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
  • 【5.1】元气小魔丸 三甲医生也推荐过!这个糖果超神奇!很适合打工人,学生党平时劳累补充元气,里面是玻尿酸+叶黄素+维生素C,有两种可选,都是无糖配方哦。
  • 【河北安国:近八成药材涨价 交易略显冷清】 河北安国:近八成药材涨价 交易略显冷清中药材价格上涨,导致了终端产品的提价。那么中药材涨价是普遍现象吗?又是什么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