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老子之道,献初修者,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
1
熟读万遍道德经,其中意味自可得。吾观初修者不楷道之本义,吾才疏学浅,愿借老子之道给汝等指出一条路,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
老子强调“道”不可言,“天下一切生命都有自己的源头,这个源头就是一切生命的根基。一旦掌握了万物的根基--母,就能认识世间的万事万物--子。即使已经认识了万事万物,已经把握了一切生命,还必须坚守生命的根基--道。”老子虽然把道描绘得恍兮惚兮,但它并不是不可捉摸。道既然创造了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就会呈现出道的本性,那何为道之本性呢?“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纯任自然。”
所以自然就是道的根本特性,那什么是自然呢?其实自然本很易理解但经许多所谓的哲学家多次解释后到现在越来越难懂了。其实自然就是自然而然,它是一种没有人为的天然状态。
落实到人自己身上,自然就是指人的天然本性,也即人的真性情真思想,在老子那真与自然是同一个意思--真的也就是自然,自然的也就是真。老子开的药方是:要自然就必须无为,不以主观的欲望来破坏天然,不用矫揉造作代替自己的天性,只有无为才有自然,同时无为的本身也是自然,因而人们把它们合称自然无为。
说自己不知道道的是深邃之士,称自己知道道的是浮浅之徒,前者属于内行,后者则冒充内行,唉,其实说到底不知便是知,知反而为不知,不知道就是知。吾观世人把道说得如何如何!其实道不可以听,听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见,见得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言说,能用语言说出来的就不是道。
一有人问道便出口回答的人就是不知道道,问道的人也是不能听见道,道不可问,也不可回答。本来不可问的却要强去问,这是空洞无聊的问,本来不可回答的却强来回答,这种答也必定空洞无聊。以空洞的答去回应空洞的问,对外便不能观察宇宙,对内便不能知道和体验自身的本源。

2
但并不是让汝等不去追问和言说,只是要把握它就得体悟下老子的话了:“有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听不见它的声音,看不见它的形状,它独立生长而永不衰竭,循环运行而生生不息,可以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把它称为道,再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大。它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辽远,伸展辽远而返回本源。道是那样的空旷开阔啊,像深山的幽谷;是那样浑朴纯厚啊,像混沌的水一样;是那样沉静恬淡啊,像深邃的大海;是那样飘然无踪啊,好像没有止境。
老子虽说道不能用言说谈论,但他却说起道来:“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名,路不是那永恒不变的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常从无中去认识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端倪。无和有同一来源而名称各异,它们都可说是很幽深,幽深而又幽深,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这段话使我们体悟老子之道但却又使我们产生偏见之举,更何况把道弄得玄之又玄,望世人能明之。但相对的他却为我们指出他所体悟之道,所以其价值还是值得的。老子所说之道不仅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存在,而且还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为一是道所生的,所以我们又把道称为太一。一是宇宙没有分裂时的混沌统一体,由这个统一体分裂为两个对立面,再由两个对立面产生出一个新的第三者,然后又产生出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既然老子都说了天地万事万物来于道,那么道就是天地的开端,是万物的根源。老子有时把道说成无,同时又把道称为有,说无是天地之始,有为万物之母,那么道究竟是无还是有呢?其实有和无都是一个东西,老子自己也说了这二者名称虽有异但来源相同。有是一个最慨括的名词,世界上各种不同的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即:有,也就是存在。但是,世界上没有一样事物只有空洞洞的有,而不具备其它性质,如果只是孤零零空洞洞的有而没有其它性质那就是无可见,极其空洞抽象的有就成了无了。

3
我们再回到道。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称道才好呢?说道是无吧,万物又由它生长出来;说道是有吧,它又没有任何性质和特点,叫人看不见和摸不着。因而按老子说它是无,这就是道没有特点、性质和形状而言;有时说它是有,这就是道产生万物而言的。说道是无,行;说道是有,也行。
所以老子的道虚无缥缈,不可捉摸,九重天也不能形容它的高,九层地下也不能喻及它的深,它比天地还要久远,比宇宙还要辽阔,它创造了万事万物,而万物万事又无不显现道的特性,如一切事物总是向相反方向转化,生死相依,福祸相因,高下相形,动静相对……
老子说:“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我们再来探究下这个问题。既然自然是老子所谓道的基本特性,因为他说道是纯任自然的,道以自然为法则,那么自然指的是什么东西呢?什么样的状态才能称为自然呢?
自然应该就是一个人性情真诚的极至。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返朴归真?找回久已失去的自然天性?遵循自然之道的人不以生为喜,也不以死为恶,出生时不知道欢天喜地,要死时也不知道恐惧痛苦,无拘无束地来,潇洒从容地离去,把人生最重大的生和死也看成自然的事情,他完全忘记自己的来源,也不去追求自己的归宿。任何事情来了就欣然接受,把死亡也看成不过是重新回到自然中去,不用心智去损害自然之道,不用人为努力去改变天然,这才是真正的修练之人,即是真人。
真人的内心无忧无虑,他的样子安祥平静,额头宽大恢宏。严厉起来就像秋天一样肃杀,温和起来又像春天的来临,喜和怒就像春夏秋冬运转一样自然,顺应万物变化随遇而安,没有人知道他的胸襟有多么宽广。真人的内心充实而又面色可亲,为人宽厚而使人乐于归附,精神像宇宙一样高远,潇洒脱俗不拘礼俗,沉默不语时好像失去知觉,说话时又毫不用心机。
自然境界是老子所推崇的最高境界,而要达到自然之境就必须无为,无为既反对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无为和有为的分界线是看是否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遵循、顺应自然规律的是无为,把个人主观意志加于自然的就是有为。
要想自然必须要学会入静,俗话说心平似镜,人的心镜如果平静了,也能鉴照天地的精微,甚至可以明察万物的奥妙。老子认为虚静是万物的本性,因而恬静的生活是符合本性的也是自然的,而自然就是最高的境界。自然的规律的运行无休无息,万事万物因此而生成;成圣成仙的即已明白上下古今四方变化,而遵循各自的天性,那样的人心境和行为也早已归于平静。平静也是天地的水平仪,心神宁静便是空明,空明便能充实,充实便是完备。心神空明既象征宁静,由宁静后再行动就无往而不得,无往而不宜。

4
“静是动的主宰,重是轻的根基。精神与身体合一,能不相离失吗?专精守气,致力柔和,能无欲到像婴儿吗?清除杂念,深入静观,能没有污暇吗?”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污乎?专气致柔也是道家静功的内丹修练法,将个人精气集在腹中,然后循环升降,使身体变得像婴儿那样柔软,心灵集中在精神的某一点,心灵安静内守而抗拒外面物质的刺激,达到成仙目的。(修练只是指出点滴重点罢了,不是详细之言)涤除玄鉴,既是指用精神洁剂来洗其心,使心灵深处明净如镜,不沾染世俗的一丝污垢。
老子说:“灾祸里边未必不藏着幸福,幸福里边未必不潜伏着祸根,这种祸福得失循环变化并没有一个定准,谁能知道它的究竟呢?”吾认为既然是规律循环变化那么福与祸是相对的吧。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说,四周有明显规律却不讨论,万物有生长的道理却不表白,有德行的人推原天地的大美而懂得了万物的道理,因而纯任自然而不人为造作,这就是为什么法取天地的缘故。天地为什么是美之极致呢,究其底是因为它是纯任自然,一派天然而无丝毫人工的痕迹,天地本就是规律调合之物,吾认为修真者莫去追求,要保持自己的本然形态。美的不仅是外表的样子,更重要的还有内心修持的顺应自然的涵养。
最后我只想借用老子之语告诉初修者一句,道者自然,化育万物是永不留痕迹,日迁月移死生交替,生有所始,死有所归,修道并不是一定在这一世能有成就,但循环往复,终有成就时!
吾不忍初修者苦苦徘徊或因听别人妄言而走入误区,所以吾不才借用老子之道来表述一番,希望初修者能体悟点滴东西,常说道无法用言语表达,但吾还用如此之多。因时间匆忙有所疏漏在所难免,所以希望各位修道之人多加完善修改。此篇虽无功法之说但对于初修者还是有点滴引导作用,待有多些时间吾再来废话吧!
#崂山太清宫# #道教知识[超话]# #道教[超话]# #道教# #修行[超话]# #道家养生# #闻道行道# #道家# #崂山#

品老子之道,献初修者,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宿世道缘#

熟读万遍道德经,其中意味自可得。吾观初修者不楷道之本义,吾才疏学浅,愿借老子之道给汝等指出一条路,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

老子强调“道”不可言,“天下一切生命都有自己的源头,这个源头就是一切生命的根基。一旦掌握了万物的根基--母,就能认识世间的万事万物--子。即使已经认识了万事万物,已经把握了一切生命,还必须坚守生命的根基--道。”老子虽然把道描绘得恍兮惚兮,但它并不是不可捉摸。道既然创造了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就会呈现出道的本性,那何为道之本性呢?“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纯任自然。”

所以自然就是道的根本特性,那什么是自然呢?其实自然本很易理解但经许多所谓的哲学家多次解释后到现在越来越难懂了。其实自然就是自然而然,它是一种没有人为的天然状态。

落实到人自己身上,自然就是指人的天然本性,也即人的真性情真思想,在老子那真与自然是同一个意思--真的也就是自然,自然的也就是真。老子开的药方是:要自然就必须无为,不以主观的欲望来破坏天然,不用矫揉造作代替自己的天性,只有无为才有自然,同时无为的本身也是自然,因而人们把它们合称自然无为。

说自己不知道道的是深邃之士,称自己知道道的是浮浅之徒,前者属于内行,后者则冒充内行,唉,其实说到底不知便是知,知反而为不知,不知道就是知。吾观世人把道说得如何如何!其实道不可以听,听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见,见得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言说,能用语言说出来的就不是道。

一有人问道便出口回答的人就是不知道道,问道的人也是不能听见道,道不可问,也不可回答。本来不可问的却要强去问,这是空洞无聊的问,本来不可回答的却强来回答,这种答也必定空洞无聊。以空洞的答去回应空洞的问,对外便不能观察宇宙,对内便不能知道和体验自身的本源。

但并不是让汝等不去追问和言说,只是要把握它就得体悟下老子的话了:“有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听不见它的声音,看不见它的形状,它独立生长而永不衰竭,循环运行而生生不息,可以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把它称为道,再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大。它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辽远,伸展辽远而返回本源。道是那样的空旷开阔啊,像深山的幽谷;是那样浑朴纯厚啊,像混沌的水一样;是那样沉静恬淡啊,像深邃的大海;是那样飘然无踪啊,好像没有止境。

老子虽说道不能用言说谈论,但他却说起道来:“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名,路不是那永恒不变的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常从无中去认识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端倪。无和有同一来源而名称各异,它们都可说是很幽深,幽深而又幽深,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这段话使我们体悟老子之道但却又使我们产生偏见之举,更何况把道弄得玄之又玄,望世人能明之。但相对的他却为我们指出他所体悟之道,所以其价值还是值得的。老子所说之道不仅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存在,而且还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为一是道所生的,所以我们又把道称为太一。一是宇宙没有分裂时的混沌统一体,由这个统一体分裂为两个对立面,再由两个对立面产生出一个新的第三者,然后又产生出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既然老子都说了天地万事万物来于道,那么道就是天地的开端,是万物的根源。老子有时把道说成无,同时又把道称为有,说无是天地之始,有为万物之母,那么道究竟是无还是有呢?其实有和无都是一个东西,老子自己也说了这二者名称虽有异但来源相同。有是一个最慨括的名词,世界上各种不同的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即:有,也就是存在。但是,世界上没有一样事物只有空洞洞的有,而不具备其它性质,如果只是孤零零空洞洞的有而没有其它性质那就是无可见,极其空洞抽象的有就成了无了。

我们再回到道。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称道才好呢?说道是无吧,万物又由它生长出来;说道是有吧,它又没有任何性质和特点,叫人看不见和摸不着。因而按老子说它是无,这就是道没有特点、性质和形状而言;有时说它是有,这就是道产生万物而言的。说道是无,行;说道是有,也行。

所以老子的道虚无缥缈,不可捉摸,九重天也不能形容它的高,九层地下也不能喻及它的深,它比天地还要久远,比宇宙还要辽阔,它创造了万事万物,而万物万事又无不显现道的特性,如一切事物总是向相反方向转化,生死相依,福祸相因,高下相形,动静相对……

老子说:“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我们再来探究下这个问题。既然自然是老子所谓道的基本特性,因为他说道是纯任自然的,道以自然为法则,那么自然指的是什么东西呢?什么样的状态才能称为自然呢?

自然应该就是一个人性情真诚的极至。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返朴归真?找回久已失去的自然天性?遵循自然之道的人不以生为喜,也不以死为恶,出生时不知道欢天喜地,要死时也不知道恐惧痛苦,无拘无束地来,潇洒从容地离去,把人生最重大的生和死也看成自然的事情,他完全忘记自己的来源,也不去追求自己的归宿。任何事情来了就欣然接受,把死亡也看成不过是重新回到自然中去,不用心智去损害自然之道,不用人为努力去改变天然,这才是真正的修练之人,即是真人。

真人的内心无忧无虑,他的样子安祥平静,额头宽大恢宏。严厉起来就像秋天一样肃杀,温和起来又像春天的来临,喜和怒就像春夏秋冬运转一样自然,顺应万物变化随遇而安,没有人知道他的胸襟有多么宽广。真人的内心充实而又面色可亲,为人宽厚而使人乐于归附,精神像宇宙一样高远,潇洒脱俗不拘礼俗,沉默不语时好像失去知觉,说话时又毫不用心机。

自然境界是老子所推崇的最高境界,而要达到自然之境就必须无为,无为既反对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无为和有为的分界线是看是否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遵循、顺应自然规律的是无为,把个人主观意志加于自然的就是有为。

要想自然必须要学会入静,俗话说心平似镜,人的心镜如果平静了,也能鉴照天地的精微,甚至可以明察万物的奥妙。老子认为虚静是万物的本性,因而恬静的生活是符合本性的也是自然的,而自然就是最高的境界。自然的规律的运行无休无息,万事万物因此而生成;成圣成仙的即已明白上下古今四方变化,而遵循各自的天性,那样的人心境和行为也早已归于平静。平静也是天地的水平仪,心神宁静便是空明,空明便能充实,充实便是完备。心神空明既象征宁静,由宁静后再行动就无往而不得,无往而不宜。 https://t.cn/Evk4evd

【 丁师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怎么修?从哪里入手? 】

所谓的修行,到底是修什么?怎么修?从哪里入手?这是所有修行人必须知道的。如果这三个问题没搞清楚,都属瞎修盲练!

修什么?大家常说的修心,什么是心?在楞严经上,佛陀问阿难,问出了一个“七处征心”,结果是心无方所,心无形象,心无处不在,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是圆满的无需修。修心一词就不是正确的。

在灵修界,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修心养性”。心是圆满的根本不用修。那么“性”呢?性应该是本性,性是不动意,也就是说不可改变。不可改变的东西你怎么“养”,养就成了问题。我们认为,说这些话的人,他不知道心是圆满的,性是不可改变的。心性是一,也是不可分割的。

还有一部分人,自称是修禅的。禅是什么?我们认为禅是心不动的状态,心只有这一种状态“不动”。心不动为禅。如果说修的话,怎么修,心无形心无象修它的什么东西,只要修,就有个东西可修,它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所以它是宇宙万物的载体。

所谓的修禅,就是俢心的状态,状态可修吗?心无形象,唯一的表现形式,就是不动的状态,被修行界称之为“禅”。不动、不变、永恒,无生灭、无增减。这就是心的本性,被修行人称为空性。这说明“性”也不是修的!心、性、禅、是说的一个“东西”,它是不可修,不能修,不用修的。

心是一个载体,它运载着一切的有。心又什么都不是,因为心什么都不是,所以放上个什么它就是什么,放上个善它就是善心,就会产生善的概念。放上个恶它就是恶心,就有恶的概念。放上个宇宙,你的心就变成了宇宙。你就会有宇宙的概念。虽然这个心无形象,你必须承认它的存在,没有它世界上的一切都不能成立!

不修心、不修性、不修禅。修什么?既然心是一切万物的载体,站在人这个角度上,这个“万物中”就会有对错、善恶、好坏的分别。心上的被载物中也应有,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固定不变的角度。也有连自己都不知道的因为缺少带给你的强烈欲望。及对周围的人、事、物的衡量标准。还有自己不知道的潜意识的缺失,带来的控制欲。和内心深处的不自信产生的恐惧。

那么到底修什么,我们认为:修行,修的是放在你心上的不自信,和因不自信而产生的恐惧。修的是你放在心上的潜意识,和因潜意识的缺失带来的控制欲。修的是你放在心上的,你内在对你周围人、事、物的标准与外部世间的差距。修的是你放在心上的,因缺少而带来的强烈欲望。修的是你放在心上的,因在成长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坚固不破的角度。修的是你放在心上的相对立的二元概念,和你认为是真实的那些虚幻。这就是我们要修的“地方”。

怎么修,即然有可修的“地方”,看看这些可修的地方是从哪里来的:虚幻是哪里来的?二元对立的概念呢,它从哪里来?牢不可破的角度呢,是不是心上的被载物?这一切概念:对错、善恶、好坏、等等是不是大脑的产物。如果没有以上这些,心是什么样?如果知道没有这些心是什么样了,这些东西(包括人体和人的思想)就成为我们的“工具”。

所谓的修行,不过是“回过头来”,认识一下自己而已。

从哪里入手呢?既然思维是工具,身体是工具,那么我们的“觉知”也应是个工具。我们利用我们的觉知,觉知心上的被载物。心上只要有被载物,被载物就会向外表现。什么东西表现就觉知什么,没有表现出来的就不要管它。觉知之后不采取任何措施,只是觉知,只是知道。

如:在日常生活中,觉知自己正在生气,当知道生气的同时,气就会消失,气消之后知也随灭,知灭的瞬间,生气的念就会升起,念起即觉,念自动消失。只要觉知不灭,念就不起。就这样觉知所有的念,念就不会起来。就这样长期训练自己的觉知,训练到无念时觉知也在,这时觉知就会自动的,与无念之后的空——相合,因空无处不在,因空没有时间,觉知就会无所不知,觉知就会无始无终,给你的感觉就是:尽虚空遍法界!感觉自己是一切,一切是自己。

至此还是个境界,当这个境界也消失时,会是个什么?就拿道教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吧!先天地未生他已生,后天地已灭他不灭。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看到这两份报告后陈女士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戒指有没有质量问题都还不确定,专柜倒是先提出要服务费了,况且她只记得是红玉髓裂开了,至于周围的金珠有没有磕平她已经没了印
  • ⌚️今晚八点开团: (图2也有,打不开请搜索店铺名:anni 安妮二店)券⭕️⬇️(领取及使用方式看图一,实在打不开找客服领取)细节图质检报告理性种草,理智购买
  • 千禧年之初,当时还是青少年的周董粉丝,首先接触的是磁带、CD、MP3。感兴趣的童鞋请戳链接查看详情并报名吧[心]网球评论员张奔斗老师,有一段著名端水言论:“今年
  • #张云雷[超话]##张云雷[超话]#云中惊雷起 人间烟火不如你 相思赋予谁 小辫儿张云雷 云起雷鸣天下征 我们伴你走一生 遇见你是我最幸运的事 用我最初的心陪你
  • 你现在就要调整你的心态,不要想一些还没有发生的事,而是要为自己成功挽回做准备。你都还没有开始挽回,你怎么就知道不能挽回成功了呢。
  • #任嘉伦[超话]# rjl#任嘉伦无忧渡#rjl#任嘉伦宣夜#rjl#哈曼大中华区品牌代言人任嘉伦#任嘉伦你走过的路,会成为回忆里的风景你所有经历,会成为你的财
  • 前面国庆回老家,带了生板栗过来,那天没得事就一粒接一粒地吃,晚上就开始腹痛,痛得想打120,然后我就尝试了非常多办法让气一点一点排出来,蹲厕所放气、撅屁股放气、
  • 但凡是喝过新疆牛奶的人,最普遍的感受是新疆牛奶奶味更足,也更香浓,是货真价实的“大草原乳飘香”。新疆的牛奶奶源好,用牛奶做成的各种奶制品也丰富到让人“怀疑人生”
  • 在看到温兆伦发表的言论之后,其他的网友们也没有指责他说的话过于严厉,而是纷纷对他表示支持,有的网友还表示现在有些人就是喜欢“酸”其他人,温兆伦的妻子赵庭也是
  • 抗病毒类的眼药水是当眼睛感染病毒后使用的,用的比较多的有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滴眼液或者凝胶。▶了解了眼药水的类别,还要知道怎么滴和了解各种眼药水的毒性。
  • 学会以简单对复杂,以纯净对喧嚣,享受蓝天白云的惬意,欣赏一花一草的灵动。学会以简单对复杂,以纯净对喧嚣,享受蓝天白云的惬意,欣赏一花一草的灵动。
  • ”这里鸮的声音代表捷报,学者认为“鸮”在商代是“勇武的战神而被赋予避兵灾的魅力。有的专家推断,青铜鸮尊是妇好的“代言人”见证着这位传奇女性的一生。
  • 一个人在外面,没啥,就是要有一颗坚强的心。一个人在外面,没啥,就是要有一颗坚强的心。
  • 你会如何和其他人解释在你这个年龄会感到不安,你认为大多数人都比他们所表现出的样子要更加没有安全感吗?如果你变成了另一个性别,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好吗,为什么?
  • 据悉,我国PM2.5标准采用世卫组织设定的最宽限值,即年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据悉,我国PM2.5标准采用世卫组织设定的最宽限值,即年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
  • ”15.“独处的时候其实才是真正内在滋生力量的时候,我会知道梳理发生的事情,会让我看清我自己。”5.“不要感慨自己有多累,每个人都不容易,如果你认定是自己应得的
  • 第三章相知 两年后,由于社会的变化,那个想为社会做贡献的小公子不想再待在戏园里了,于是弃笔从戎,成为了一名运筹帷幄的少年将军,在面对各种工作都没有丝毫表情变化的
  • “明确了对市场监管领域校外培训机构虚假宣传、合同违法、广告违法、价格违法等典型违法行为的处罚条款,为各区(市)县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办案提供了有效指南。 据悉,下
  • 说真的,这个枕头我很喜欢,用了大半年,可以说没有任何不满意,反而是越睡越舒服,并且它经住了时间的考验,除了枕套换洗有点旧了,枕头丝毫没有变形,值得让有需要的人知
  • 据不完全统计,一涵一边走路一边吃,一边说了至少十遍“太好吃了”~[哇](BTW,玮玮这张专辑要是不能发,就先搁置搁置,先研究着白银饭店2吧。分头进行,不落进度)